㈠ 藝術方面的圖書屬於什麼類目
人文類圖書。
藝術是廣泛的人類活動(或其產品),涉及創造性的想像力,旨在表達技術熟練程度、美感、情感力量或概念觀念。
對於藝術的構成,並沒有普遍認同的定義,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視覺藝術的三個經典分支是繪畫、雕塑和建築。 戲劇、舞蹈和其他表演藝術,以及文學、音樂、電影和其他媒體,如互動媒體,都包含在更廣泛的藝術定義中。直到17世紀,藝術指任何技能或精通,與手工藝或科學沒有區別。在 23 世紀之後的現代使用中,美學考慮是最重要的,美術與一般獲得的技能(例如裝飾或應用藝術)分開並區分。
㈡ 論述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比如音樂、繪畫、電影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20180111個人小思:
論述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比如音樂、繪畫、電影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個人見解:
筆者認為文學和其他藝術文類之間的關系是緊密聯系有相互獨立的。
緊密聯系在於:
其一,從古至今,中華文化就有文史哲不分家之說。從文學作品、文學思潮來看,文史哲合一的現象都是非常突出。當代文史哲分別獨立,但內在仍是血脈相連,治學仍須分科不分家,融會貫通。
其二,文學作品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不論是音樂還是電影,都是有一定的文字,即使是會話,也是傳遞一種語言,我們在理解的時候,也是理解其文化文學含義,最早開始的文字活動是有音樂起源的,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歌。另外,音樂和文學之間同屬於藝術范疇的音樂與文學,表面上似乎是殊不相關的兩種文藝類型。然而,從藝術的本質上看,它們都是指藝術家基於自身的審美經驗和審美體驗,運用特定的藝術語言和方式,所進行的從審美意象到藝術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創造性活動。
其三,一門學科在學到比較深刻的時候,總是會與一些其他學科有交叉之處,具體可見一些論述這方面觀點的書,以及眾多關於學科交叉的參考文獻中。再說說電影,電影是一門可以容納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的 綜合藝術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藝術特徵。電影藝術是20世紀誕生的一種藝術類別,以現代科技為手段,以畫面與聲音為媒介,在運動著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銀幕形象,反映和表現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所以由此也能看出,藝術綜合來說是包含多個學科知識的,很多知識分科不分家。
其四,從文學本身來說,文學最初和文化是可以互用的。文學廣義來說也是一種藝術。
相互獨立體現在:
其一,文學和其他藝術之間如果在狹義上來講,肯定是有區別的,區別之一顯而易見,表現形式不同,文學作品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出現,音樂是動用人的感官系統來領悟文化,繪畫是無聲語言,通過視覺感受到美,而電影是有一定載體的,通過試聽共同的形式來領悟文化。
其二,文學表達的內容是特定不,不是其他藝術可以替代的,文學能夠表達出來很多內容。尤其是文學在一定程度上是獨立的,根據艾布拉姆斯文學的三要素理論來說,作品,作家和讀者之間存在一定關系。在文學理論上,作品脫離作者之後就會獨立存在,而且會因讀者期待視野和讀者視角而產生出更多意蘊豐富的內容。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見解,那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什麼見解呢,期待您精彩的留言。
㈢ 即興口語表達屬於什麼類
即興口語表達屬於是播音與主持藝術類。
《即興口語》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訓練,第二部分是項目操作訓練。第一部分是為第二部分教學的熱身。第二部分包括項目相關知識點和項目操作實施,在項目操作實施中提出了項目的任務、要求和步驟,學生根據其內容進行項目操作,最後由老師與學生共同進行項目評估。
㈣ 手語是全世界通用的么,除了手語歌曲還有什麼藝術表現形式啊,有沒有相關的培訓機構或是書籍
手語不是全世界通用的,和有聲語言一樣,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而又相當的差異。舉個例子,手語是描述性的語言,同一個詞,不同地區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描述方法。所以不僅僅是國之間有差異,而且國內各地聾人使用的手語也有一定差異。當然在世界聾人大會等國際場合上,會使用國際手語,不過它是結合各主要國家手語人為編制的一套手語系統,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極少。
手語不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語言,一種交流工具。我們平時為了傳播和推廣手語可以藉助一些形式增加學習的樂趣或者表現手語的美感。手語歌是一種很常見的形式,當然還可以有手語話劇、手語笑話等形式。
在北京上海之類的大城市都會有一些專門的手語推廣機構,比如北京的北極光手語社區或者鴻雁手語角,上海的東方國際手語學校,鄭州的河南省手語培訓推廣中心等等。當然有很多城市是沒有的。另外很多大學裡面也會有手語社之類的手語類社團,也會從事一些簡單的手語培訓。
關於學習手語的書籍,你去當當上搜一下,有不少的,但是適合初學者學的,我推薦一本《中國手語日常會話》。或者你可以去網上先看看視頻《大家學手語100句》,這個比較簡單,很適合入門。當然,必須要提一下手語的新華字典--《中國手語》這本書,類似於漢語的新華字典,就不用多解釋了哈,這本書當然適合專業人士學習和手語愛好者參考。
answered by 西安交通大學手語社
㈤ 好書精華21-《溝通的藝術》1
№.1 本書導語
你和伴侶之間有沒有互相說過狠話,傷害對方?你能說服父母支持你的大多數重要決定嗎?你和同事在工作的合作上有過雞同鴨講的時刻嗎?這些問題非常普遍,因為很多人都沒有學習過人際溝通,聽上去溝通應該從生活中學,而不是從書本中。但是,生活中有很多錯誤的示範,可能會誤導人,也有很多好的溝通榜樣,沒有被大家注意到。一旦你明白人際溝通的一些基礎理論和方法,你就能察覺出身邊不妥的溝通案例,並從好的溝通案例中吸收可取之處。《溝通的藝術》旨在幫你掌握科學溝通的態度和方法。
《溝通的藝術》是一本相當有分量的書。首先它是重版14次的大學教科書,兩位作者阿德勒和普羅科特都是大學教授,所以裡面的溝通理論和方法都由專業而科學的研究得出,不是想當然的結果;其次,本書的出色之處就在於作者把溝通放在了人際關系這一更大的背景之中,由此可以更全面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溝通,並讓讀者建立起尊重而主動的態度,而不僅僅只是技巧的使用。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內看(Looking in),主要關注和自我有關的溝通因素,包括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知覺和情緒;第二是部分是向外看(Looking out),主要關注和溝通對象有關的因素,包括語言、非語言和傾聽;第三部分是看人之間(Looking at Relational Dynamics),主要關注關系層面,涵蓋了關系、親密關系、溝通氣氛和沖突。我們每天會學習兩章左右的內容。
必須提醒你的是,雖然你會看到一些術語,但放輕松,別擔心,有些只是為了解釋清楚意思,理解了就可以,並不需要記住。而且和溝通有關的術語,還是比較生活化的;有些術語屬於溝通方法,若是需要你記住的,會在文中適時提醒你的。
不能提供實踐方法的溝通類書籍絕對算不上一本好書,本書恰恰有著豐富的溝通建議和方法,任君選擇。不過,溝通就像騎自行車,無論別人告訴你多少次怎麼騎,都不如你自己試上一試。因此,閱讀這本書的關鍵在於,在手機或小卡片上記下對你有用的溝通方法,並馬上開始在生活里用起來。無論你是在和父母說話,還是和朋友說話,或者是和同事說話時,想一想能不能把這個方法用上,並且連續用上三天看看效果。馬上實踐,馬上反思,會幫你更好地提升溝通能力,成為溝通高手。
№.2 今日導讀
這是美劇《豪斯醫生》的劇照,圖片中間的那個男人就是豪斯。他是普林斯頓大學醫學院的一位出色的內科醫生,拯救了很多的生命,他的同事一直追隨並聽從他的建議。不過,豪斯的人際溝通能力並不優秀,他的壞脾氣、自以為是和直來直去的性格,使他疏遠了自己的上司、學生和病人。
那麼,你覺得一位溝通高手應該是怎麼樣的呢?等下我們會講到這一點。
今天的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人際溝通入門;溝通和自我的相互影響。
№.3 我們為什麼要溝通
我們大概都可以直覺地感受到:溝通——他人的陪伴——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先來看三個小故事:
在西點軍校,有一種懲罰方式叫做沉默處分,受懲罰的學生不能和學校里的任何人有任何的語言交流,這被學生們認為是最殘酷的懲罰。
德國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曾經做過一個殘酷的實驗,禁止保姆和護士與一批嬰兒說話,因為他想知道嬰兒會天然地先說出哪一種語言,從而間接證明:古希伯來語、希臘語或拉丁語哪一種才是上帝的語言。而結果是,所有的嬰兒都沒能活下來。
一位曾經獨自在大西洋上航行的探險家卡爾傑克遜的日記里是這樣寫的:「我發現第二個月的孤獨使我深感痛苦,我開始有了強烈的、想要跟別人說話的需求。」
看完上面的故事,你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可能會認為在喧鬧的日常生活里,獨處才是必要的。沒錯,每個人都需要獨處,但獨處也是有一個度的,超過這個度,人就會痛苦。也就是說,我們都需要人際關系,都需要和人溝通。根據學者的研究發現,人際溝通有以下四個重要的作用:
溝通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還記得中學老師經常說的那句話嗎?「你不說話會死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一點道理的。一份包含了大約150項研究、超過30萬人的綜合分析顯示,與家人和朋友有密切關系的人,其壽命比社會孤立者平均長3.7年。另外,貧乏的人際關系會危害冠狀動脈健康,其傷害和抽煙、高血壓以及缺乏運動一樣嚴重。
溝通可以讓我們認識自己。我們到底是聰敏的還是遲鈍的,是動人的還是醜陋的,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會從鏡子里照出來,而是通過他人對我們的回應得出的。
溝通可以幫我們達成自己的實際目標,即「讓他人依照我們想要的去表現」。比如跟發型師說我只需要稍微修剪發尾,跟舍友分配搞衛生的任務,跟上司提出升職的要求,說服家人理解自己的情感、工作選擇,都需要用到溝通這個工具。
溝通可以滿足我們的社交需求。這些需求包含娛樂、友誼、解悶和休閑等。有一個對超過200名大學生的研究,結果顯示最快樂的10%的人都認為自己的社交生活豐富多彩,看來有效的人際溝通和快樂之間有很大的聯系。
№.4 什麼是溝通
既然溝通如此重要,有必要釐清一下本書所說的溝通的定義,還是用例子說明:
你和高中就認識的朋友好久沒見面了,你們趁假期約在了咖啡廳見面。見面後,你迫不及待地開始分享你最近對工作的感悟:「你不知道,我參加的新項目每一天都很有挑戰,都能學到新的東西……」這時,你的朋友微微皺了皺眉頭,百無聊賴地拿起了手機,也就是說他(她)接收到信息時傳出了自己的非語言信息(包括表情、姿勢、手勢等),他(她)的這個反應讓你略帶防衛地中斷了這個話題,轉而說:「不說工作了,來聊聊你吧……」因為你接受到了他(她)的信息:我對你說的不感興趣。
我們可以看到:
1. 溝通是一個雙向的交流模式過程。溝通者幾乎是同時在傳送和接受信息的。
2. 溝通者通常有不同的背景(背景來自溝通者自身的經驗)。這會影響你倆如何理解對方的行為,假設你認為工作對你的意義很大,而你的朋友認為工作在他(她)的生活中並不是那麼重要,那麼你們這部分的背景(價值觀方面)並沒有重疊。但是由於你們在同一個高中念書,當時也很要好,這部分背景是重疊的,所以你們會見面。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你總的背景和朋友總的背景的重疊部分越來越少,你們的溝通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3. 溝通過程會有噪音。比如可能你的朋友有點感冒,聽不太進去你的話(生理性噪音);也有可能你的朋友真的不覺得工作有什麼值得聊的(溝通性噪音)。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溝通,和兩個人的舞蹈一樣,需要雙方的合作。一個舞者再優秀,如果不能和同伴配合,就不可能完成完美的舞蹈。同樣的,溝通絕不是我「對」別人做了什麼,而是我「和」別人做了什麼,有兩個天才並不能確保一次成功。
由此引出本書對人際溝通的定義:溝通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參與者處於不同而又有所重疊的背景下,經由交換信息而建立關系,關系的品質會受到不同噪音的干擾。
另外,還要澄清幾點大眾對溝通一直以來的誤解:
意思不在字眼裡。溝通≠把話說出來,你說的和對方理解的,可能完全不同。
溝通不見得越多越好。除了溝通不足,溝通過頭也會造成問題。
成功的溝通並不表示彼此理解。舉個例子,如果你的朋友問你:「我的新刺青怎麼樣?」你可能會隱晦地說:「哇,還真挺特別的。」而不是直接說:「好奇怪啊。」
溝通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候,即便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切也都顯得那麼完美,但仍然沒辦法解決問題。
溝通能力並非天生的特質,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獲得的。
5 溝通高手的特質
既然溝通能力可以通過後天學習獲得,那麼一個溝通高手是怎麼樣的呢?只有了解了目標,我們才能向目標靠近。本書所說的一個人的溝通能力很好,是指——能在某種程度上達成個人的目標,並且有能維持或者增進關系的能力,以及有以下三個特質:
有依具體情境而變化的溝通行為。必須明確的是,沒有一種適用於所有人和所有情況的溝通之道。比如你和朋友相處時輕松而戲謔的態度,如果用在工作上,很可能會冒犯對方。你也許很擅長跟和你條件差不多的人溝通,但對於比你年長或年輕、比你貧窮或富有的人溝通時,你可能就顯得有些笨拙了。不過不用擔心,之後本書會提供很多有效的方法以幫你面對不同的情況。但如果你自己有這樣一個意識,會更好也更快地提高閱讀的質量。
對他人有一定的認知。就像剛剛提到的,溝通像跳雙人舞,是一個共同的活動,所以要對「舞伴」有一定的關注和了解。比方說,溝通高手會把握好夫妻或情侶之間既需要聯系又需要自主空間的度;而和一個盲人相處時,溝通高手會發揮同理心,想像對方的不便之處,在自己離開的時候清楚地告訴盲人,而不是揮手離開;如果最近一個老朋友對他有點不滿,溝通高手也會從多個角度考慮原因,而不是反應過度。
有表現行為的技巧。一個溝通高手不光明白道理,還能好好說話。但是正所謂「光說不練假把式」,雖然你能從書里挑選出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實際溝通行為中的練習,這和學習樂器、籃球的道理一樣。建議你在手機或小卡片上記錄下對你有用的溝通技巧,並在這一周的人際溝通里都試著把這個技巧用上。
6 溝通和自我
現在進入今天的第二個內容:自我在溝通中扮演的角色。你可能會說:我們在講溝通呢,干嗎分析自我?
答案是:你對自己的認識(自我概念)和你對自己的評估(自尊)會反映在溝通里,而且還會影響你和他人的溝通。舉個例子,對同一個概念,A和B有不同的看法。
安靜
A:「比起說話,我更享受傾聽。」
B:「我是個不折不扣的懦夫,所以才說不出話。」
好辯
A:「我對自己的信念非常堅定。」
B:「我這么強勢,是挺惹人厭的。」
發現了嗎? 由於對自己的評價不一樣,溝通者A和B看待安靜和好辯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A是擁有高自尊的人,一般傾向於認為他人是好的,而且期望被他人接受;B是擁有低自尊的人,一般傾向於認為所有人都用批判的眼光看他們,而且不管這種想像是否符合現實。所以說,溝通要和自我一起講,我們先來看看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你對自己的認識)
自我概念像一面特殊的鏡子,反映了你的身體、天分、喜惡、三觀、情緒、角色等等。有但不限於以下的因素會影響自我概念:
基因。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外向還是內向,有無語言攻擊的傾向、溝通意願等。當然,後天學習可以改變溝通能力的。
他人的評價。如果一個孩子,每天聽到家人說「你怎麼那麼棒呢!」「我好愛你啊。」之類的話,那麼他很可能會正面地看待自己;反之,聽到的是「你能不能讓我省點兒心!」「你是個壞孩子。」之類的話,他可能會比較負面地看待自己。
社會比較。女孩子常常拿超瘦的娛樂明星來跟自己比較,然後覺得自己真是太胖了,並且因此消極地看待自己。
看了這些因素後,你大概已經發現了,自我概念很可能被歪曲。父母的過度批評,朋友的刻薄評論、僱主的過度要求,甚至是陌生人的網路留言都可能扭曲了你對自己的看法。還有不合理的社會期待,比如女孩子一定要很瘦,都會對自我概念有影響。
現在,你也許會開始想:「我的膽怯和缺乏安全感並不是我的錯,我根據別人對待我的方式,才發展成了這樣。」是啊,人都是環境的產物,不過,你不用永遠忍受一個悲慘的自我概念,你是可以改變你的態度和行為的。你也可能會這樣想:「雖然我可能沒辦法像明星那麼好看,但是我也是有我的價值的。」的確,人不應該拿不合理的標准來要求自己,並為此痛苦。
2. 怎樣擁有健康的自我概念?
對自己有真實的認知。有人自視過高,也有人妄自菲薄,你應該定期確認自己的長處,把自己放在支持你的人的周圍,你需要也值得他們的正面回饋。
有符合實際的期望。如果你一直把自己跟愛因斯坦、達芬奇這些有天賦的人比較,你只能難受。想想你已經比過去的自己更好了,這才是滿足感的來源。
有改變的意願和技巧。不要害怕改變,你可以通過觀察你周圍的榜樣去學習溝通,看看你敬佩的人吧,然後活學活用。
7 自我應驗預言
我們剛剛提到了擁有高自尊的A和擁有低自尊的B,A和B的生活、工作情況很可能如下圖:
自尊和自我概念一樣,都可以成為溝通和行為的起點,兩者決定著你怎麼看自己,也影響著你未來的言行舉止。現在要引出一個關鍵概念——自我應驗預言,指的是你對一件事情的預期會影響行動的成敗,分為四個步驟:
你有某種期待(對自己或別人);
你堅定地去行動,去克服各種困難;
你的期待成真了;
最初的期待也被強化了。
舉個例子,你正打算去面試一份你非常心儀的工作,你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實力被錄用,所以你跟一位了解你的長輩討論了這個問題,還跟你在這個公司里工作的朋友聊了一下。他們兩個人都認為如果你能應聘成功的話,是這家公司的福氣,也對你的個人發展有好處。因為他倆的話,你的自我感覺還挺好的。接著,你去面試了。結果,你鎮定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還自信地推銷了自己,給面試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終,你如願獲得了這個職位,你還得出了這個結論:「我的長輩和朋友說得還挺對的,我是這家公司需要的人才。」
這個例子包含了上面提到的四個步驟。多虧你長輩和朋友的肯定和鼓勵,你對面試的成功有了期待(步驟1)。因為你樂觀的態度,在面談時能有自信的表現(步驟2)。你的表現,當然還有其他條件,讓你的面試成功(步驟3)。最後,好的結果強化了你對自己的正面評價(步驟4)。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自我應驗過程,你可以把這個原則應用到自己的生活里。有很多研究已經證實了自我應驗預言的力量,其中一種負面的循環過程是:如果你認為自己不能勝任溝通的話,你去認識新朋友、新夥伴的可能性會更小,就越沒有機會溝通,這是自我強加的預言。還有他人強加的預言:逝去的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喬幫主就深諳此道,他讓蘋果的工程師們相信他們能做到本以為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結果往往是他們真的做到了,這也是喬幫主非凡人格和領袖魅力的一種體現。
8 溝通作為身份認同管理
到此, 我們已經看到自我概念和自尊會影響你的溝通和行為了。反過來,不同的溝通策略也會讓別人對我們產生不同的看法。身份認同管理就是這樣一種溝通策略,傳遞信息以影響別人對我們的觀感,並創造我們想要的身份認同。
請你看一看這三張梵高的自畫像,有什麼感覺呢?是不是雖然是同一個人,卻又好像各有不同?
之前講到自我的時候,好像我們只有一個身份,但是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好幾個自我和身份。有些是隱私的,你不會向別人袒露,比如智力方面的(「我比我大多數朋友都要聰明」)、動機方面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些是公開的,比如盡責的員工、忠誠的朋友、孝順的子女。
一個普通人在一天內有不同的身份認同管理策略。當你面對上司或者客戶時,必須表現你的專業性;當你面對好友時,則可以很隨意、很放鬆。明星的話,可能在公開和私下的場合也有不同的策略,他們的定位決定了在鏡頭前展現一個怎樣的形象,在私下他們可能更接近原來的個性。
你可能覺得身份認同管理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嘛,或者說是「精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百變)。實際上,這不是要你成為一個虛偽或不誠實的人,因為一個人本來就有很多個面向。在不同的環境里,我們需要有不同的行為溝通模式。想想看,你要是用對待密友的方式去對待一個陌生人,會是多奇怪;而要是用對待一個成年人的方式去對待一個兩歲的兒童,又會是多麼荒唐可笑。溝通高手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隨著文化和情境的不同去轉換自己的溝通方式和風格。
我們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著身份認同管理。當你每天在微信朋友圈發照片或文章時,就是在構建你的網路認同;當你和他人在面對面溝通時,就是通過管理你的舉止、外貌和配備來創造一種現實認同。舉個例子,一個外表整潔、舉止得體、穿著名牌西裝、開著豪車的男人,很容易讓人把他和成功人士聯系起來,雖然他也可能是個騙子。
9 今日總結
今天學習了兩部分的內容:人際溝通的定義和重要性、溝通和自我的相互影響。
關鍵詞:
人際溝通,自我概念,自我應驗預言,身份認同管理
要點:
澄清一些大眾對溝通的誤解:意思不在字眼裡;溝通不見得越多越好;成功的溝通不表示彼此理解;溝通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溝通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而獲得。
溝通高手的三個特質是:有依具體情境而變化的溝通行為,對他人有一定的認知,有表現行為的技巧。
你對自己的認識和你對自己的評估會反映在溝通里,這會影響你和他人的溝通;反過來,不同的溝通行為也會影響你對自己的認識和評估。
自我應驗預言,指的是你對一件事情的預期會影響行動的成敗。
每個人都有好幾個自我和身份,因此有不同的溝通策略去進行身份認同管理。
思考與討論:
你有記下什麼對你有用的溝通知識嗎?
關於自我和溝通的相互作用,還想了解得更多的話,可以看一看今天的班級領讀內容。
㈥ 有沒有一本書專將國文日常情景與交際語言藝術的內容呢最好有大量的情景與會話作為指導的那種!
金正昆教授 交際禮儀與交往藝術
本人認為是一本不錯的書
120.3(1星會員價)
¥117.8(2、3星會員價)
¥115.2(4、5星會員價)
價格也不貴
㈦ 高情商回話屬於那一類書籍
高情商聊天術和,回話的技巧,先看哪一本書比較好
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他們說內容都挺實在、挺有用,也接地氣,就是記不住,能不能把這些內容系統整理起來。我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做這件事: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計劃更新1000個口才情商技巧,非常值得反復閱讀,現在已經更新100多條了,名字就叫:說話細節。同時,有一本紙質書,200頁,書名就叫做《回話的技術》,提升口才情商,效果比較好,不管你什麼時候看到這篇文章,送書給你的承諾都是有效,去拿就行了。回到今天的話題:
其實這個沒有絕對的,想看哪本書,就看你自己第一感覺翻開第一面哪本更能入你眼,就那先
根據《情商》一書的作者丹尼爾·戈爾曼的說法,他把情商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1: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2: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3:自我激勵的能力;4: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5:人際關系的管理能力。我把這五個能力簡單歸納成:認識自己,管理自己,激勵自己,認識別人,管理別人。
很多事情看我們去跟人相處,自然而然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用刻意去看
㈧ 藝術書籍包括哪些
藝術種類
藝術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將藝術分為以下一些類型: 依據藝術形象的存在方式,藝術可分為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美術是一種空間藝術。依據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藝術可分為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和視聽藝術。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依據藝術的物化形式,藝術可分為動態藝術和靜態藝術。美術主要是一種靜態藝術。依據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藝術可分為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 依據藝術形象的表現方式,藝術可分為表現藝術和再現藝術。美術中既有表現性的,也有再現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關於「藝術」與「美術」的含義和適用范圍,在東西方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它們的概念和使用它們。 一般來說,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藝術可分為 表演藝術(音樂、舞蹈等) 視覺藝術(繪畫、攝影等) 造型藝術(雕塑、建築藝術等) 視聽藝術(電影,電視等) 語言藝術(文學等) 綜合藝術(戲劇、歌劇等) 比較新的分法,則根據時空性質將藝術分為: 時間藝術 空間藝術 綜合藝術。
電腦藝術
電腦藝術是指以電腦科技為基礎的,藝術與電腦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嶄新的藝術創作手段。 凡是一切與電腦有關的藝術創作~也可以叫CG,CG包括二維、三維的,靜止畫、動畫(movie),從自由創作、服裝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工業設計、電視廣告(CM)到網頁設計,可謂包羅萬象。
藝術專業分類
美術(繪畫、設計)、音樂(聲樂、器樂、舞蹈)、播音主持、表演、戲劇、等都是屬於藝術類的,藝術類形態有很多很多。主要分為靜態藝術和動態藝術兩大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