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西方現代藝術史名詞解釋有哪些

西方現代藝術史名詞解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23 19:32:39

『壹』 西方現代藝術

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現代工業文明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節奏。美術作為商品走進市場,給藝術發展帶來激烈的競爭。現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的眼睛延伸到宏觀與微觀世界。因此現代藝術家必然要創造和選擇新的藝術語言去表現自己所認識的新世界。現代哲學直接影響現代美術創造,叔本華的唯我主義的本體論思想、唯意志論觀點導致認識上的直覺主義,這使藝術家的天才和靈感升華為藝術創造的根本。爾後的尼采、弗洛伊德對人的精神領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為現代藝術創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義哲學」是對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的負面和傳統價值觀的徹底否定和背叛,從此藝術不再是客觀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觀世界的表現。 現代美術的產生和發展是沿著必然規律運行的,西方藝術自遠古產生始就注重實用、物質性的再現,經歷不同時代的發展和完善,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達高峰。當照相術發明,再現的寫實主義繪畫已被攝影部分取代,繪畫必然另擇其路,由再現走向表現,由寫客觀物質的形態走向表現畫家自我內在精神為追求。繪畫自產生起就以為別人服務為宗旨,原始社會為實用,後來為神、為人的生活、為政治斗爭等服務。西方藝術家宣稱他們不再為誰服務,藝術就是為完善藝術自身而獨立存在。因此藝術的價值觀與傳統決裂了。所有這一切都是隨著社會發展、思潮的演變,緩慢地由量變到質變的。現代美術的發端是從印象派開始的。 印象派的出現是西方藝術劃時代的里程碑。為了表現自然界豐富的瞬間即逝的光和色的變化,它忽視或否定了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更是破壞或放棄了西方幾千年完善起來的嚴謹造型,因此衍生出後來一系列的反叛畫家、畫派。首先起來與傳統決裂的是塞尚,他要創造一種絕對的繪畫,它不再是客觀事物的模仿,而是注入畫家主觀解釋的永恆性的形體和堅實的結構。同時還有畫家高更,他從強烈的主觀出發,對客觀事物獲得的印象和感覺加以分析、綜合,創造出一種突破時空制約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繪畫。而荷蘭人凡·高用明亮的色調與顫動奔放的線條傳達了熾烈的思想,他們共同開創了西方現代美術之先河。從他們的理論派生出爾後的眾多現代流派。 一部分追隨塞尚的畫家們確認畫面的經營構造是畫家的能力和權利,畫家是畫面的創造者,應該像上帝一樣任意去安排畫面,形成了以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認為繪畫不應該作自然對象的奴隸,也不應僅是畫面的精心構造,而必須表現畫家的心情意志,必須是畫家內在情感的外在圖像,從而誕生了法國的野獸派和德國的表現派。俄國人康定斯基縱覽了這一畫壇變化之後認識到,繪畫已不是靠著物象的支持,而是靠色彩、線條與形狀主宰整個畫面,是這些繪畫的元素賦予了畫面生命與美,是他第一個創造了抽象繪畫。上述幾個流派都是對藝術作出思考後的探索表現。 當藝術家面對社會和現代物質文明進行思考後,得出的結論是傳統已經過時,現代是不完整不健康的,產生了破壞一切、打倒一切的達達派,他們希望在純粹空白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文明。當藝術家面對人生時,人的意識被過多的概念裝飾得已經不真實了,唯有潛意識領域才是最真實的領域,這個領域從未被表現過,畫家著意於這個精神世界,創造了超現實主義繪畫,這種繪畫以表現反邏輯常理的物象組合展現一個鮮為人知的潛意識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現代美術中心由法國巴黎轉向美國紐約,又開始了一個新的探索和創造,更多地是以注重觀念改變為特點。50年代興起抽象表現主義,只重繪畫行為過程而不注重畫面結果的行為繪畫,體現了美國人自由創造的活力。當人們不滿於偶然的發泄和主觀對繪畫的恣意所為,轉而崇尚讓畫面自為地發揮出它的全部潛力,於是就出現了大色域繪畫、極少主義繪畫、硬邊派等,這些藝術多以冷靜、簡單的大色塊布置畫面,不摻任何感情的表現。60年代波普藝術登上畫壇,首先風行美國,它使藝術與現代文明互相滲透,讓藝術成為更為普及的交流手段,與現代人的生存息息相關。自70年代後,現代美術完全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格局,藝術家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探索藝術和藝術表現,自此以後再無風格流派可尋,可謂一個人一個派,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從此西方美術走進一個遠離常識世界的無盡的大千世界。 現代藝術 第一,「現代藝術」是西方20世紀以來的佔主導地位的藝術形態。從20世紀初開始,隨著西方社會進入現代時期,出現了與古典藝術和近代藝術不同面貌的現代藝術,它的突出特徵是在藝術形式上不再以寫實的風格為主,而是體現藝術家個性的觀念和形式語言,並且形成了許多藝術流派,一個時期以某種藝術流派為主導。如我們比較熟悉的立體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等等。當然,無論何種藝術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現的都是現代社會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社會心理特徵,都是藝術家對藝術表現形式的探索。其中的積極成果豐富了人們的審美經驗,開拓了藝術的視覺表現空間;其中的問題是因為缺乏共同的藝術標准和過分的個性化,在藝術上也就良莠不齊,有的脫離公眾,走向極端。 第二,在各國的現代化過程中,都出現與自身社會發展特徵相關的、具有自己文化內涵的「現代藝術」,在內容上反映了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在藝術形式上體現了現代精神。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上的先行,西方「現代藝術」對全球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各國的藝術就是西方的翻版。中國的藝術在20世紀的百年發展中,就有自己鮮明的文化上的「現代性」。 「當代藝術」 在時間上指的是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之所以現在的展覽普遍用「當代藝術」的提法,是因為用「現代藝術」的名詞容易與已有過的「現代派藝術」混淆,同時,「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於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 。 後現代主義 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美術界最時髦的話題,然而 沒有任何一個源於西方的學術名詞像後現代主義這樣被賦予了如此豐 富的多義性和歧義性。披覽見諸報刊的眾多有關文章以及打著這個招 牌的各類美術創作,我發現後現代主義幾乎被當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 雜貨鋪。在許多中國年輕藝術家那裡,後現代主義被演繹為潑皮無賴 式的玩世不恭、社會責任感的喪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體現在畫面上 往往是可口可樂商標和京劇戲裝人像的簡單拼湊。盡管人類進入了信 息時代,但西方後現代藝術在我國仍鮮有介紹,它的本真面目國人大 都不諳其詳。毫無疑問,這是造成對後現代主義的理解和詮釋彼此矛 盾相互 格的原因。令人高興的是,在世紀之交的歲末年初我們不期 獲得了一個親眼目睹西方後現代藝術的機會。由中國展覽交流中心主 辦、美國子午線國際中心和美孚基金會協辦的「外面的世界——美國 當代藝術展」(原名「走出邊界:21世紀前夕的美國藝術」/Out ward Bound:American Art at the Brink of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於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先後在上海和北京長期展 出,使我們能夠匡謬糾誤,獲得對西方後現代藝術真實面目及其意義 的正確認識。

記得採納啊

『貳』 什麼是現代派藝術

所謂西方現代派美術,是指西方國家從二十世紀初發展起來的現代美術中某些流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的統稱。

「現代派」一詞是和某種新的,非傳統的,區別於過去的藝術思想聯系在一起的;現代派美術既不同於以往的傳統美術,也不包括現代的各種現實主義流派,它與現代的西方美術更不是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佔一席之地。

(2)西方現代藝術史名詞解釋有哪些擴展閱讀

現代派文學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變化,流派紛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來說,有如下幾點:

1、各流派都強調要表現「現代意識」,其中心就是危機感和荒謬感。因此,現代派文學的共同主題是表現現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全面危機。

2、現代派文學對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四種基本關系的尖銳對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現了異化這一主題。

3、現代派文學是西方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危機的自我表現,它深受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思潮的影響,具有虛無主義、神秘主義和悲觀主義、個人主義的色彩。

『叄』 名詞解釋:野獸派、表現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超現實主義派、抽象派美術、波普藝術、新達達派。

野獸派 :
野獸派也叫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表現派:
表現派是二十世紀初葉興起於德國的藝術運動。18世紀法國啟蒙主義哲學家D·狄德羅在《關於演員的是非談》 表現派
一文中,談到演員表演時,主張刻苦鑽研人物性格,創造「理想典範」,在每次公演時,演員應准確地像一面鏡子那樣把這典範形象真實地重現在舞台上。他反對演員只憑天賦和敏感,主張冷靜和判斷力,依靠對四周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現象進行勤勉的觀察,並用心模仿自然。19世紀法國演員哥格蘭繼承並發展了狄德羅的觀點,在《演員的雙重人格》一文中提出了「兩個自我」論,認為第一自我的演員始終冷靜地隨心所欲地控制著自己的創造物第二自我,不論角色應如何激動,演員「在竭盡全力、異常逼真地表現情感的同時,應當始終保持冷靜,不為所動」,不能讓角色「拐跑」。他認為第一自我是扮演者,是靈魂;第二自我是工具,是聲音和肉體。因此他主張演員要把工具鍛煉得像雕塑家手裡的一堆柔軟的粘土,可以讓扮演者隨心所欲地捏成各種形狀。他非常強調演員創造人物性格,要求演員鑽研劇本,理解角色,不僅外形相似,還要像角色那樣「走路、談話、傾聽」,用屬於角色的「那種腦筋來思想」。他的名言是「藝術不是『合一』,而是『表現』!」因而被稱為表現派。

立體派:
立體派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這個名稱的出現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馬蒂斯批評勃拉克的畫是在描繪立方體.評論家L.活塞列斯在《吉爾.布拉斯》雜志上引用此話評論說:」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

未來派:
未來派(Futurism),是由義大利詩人菲利波·托馬索·馬里奈締(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為一個運動而提出和組織的。他在1909年整個一年中,向全世界發表了一個宣言,這個宣言以浮誇的文辭宣告過去藝術(過去派)的終點和未來藝術(未來派)的誕生。未來派的理論反映了一群義大利的年輕美術家要求創新的意圖。他們不滿足義大利文藝在19世紀停滯不前、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的狀況,希望本民族的文藝跟上前進的步伐。他們的藝術追求,也確實受到工業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但是,未來主義又是在義大利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情況下出現的,它既多少反映了義大利民族自我覺醒和自我奮起的精神,又反映了這個民族在歷史轉折時期傍徨、不穩定、虛無和偏激的弱點。

達達派:
達達主義藝術運動是1916年至1923年間出現於法國、德國和瑞士的一種藝術流派。達達主義是一種無政府主義的藝術運動,它試圖通過廢除傳統的文化和美學形式發現真正的現實。達達主義由一群年輕的藝術家和反戰人士領導,他們通過反美學的作品和抗議活動表達了他們對資產階級價值觀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絕望。關於「達達」一詞的由來,歷來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詞,有一些人則認為它來自羅馬尼亞藝術家查拉和詹可頻繁使用的口頭語「da, da」,在羅馬尼亞語中意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一種說法是,1916年,一群藝術家在蘇黎世集會,准備為他們的組織取個名字。他們隨便翻開一本法德詞典,任意選擇了一個詞,就是「dada」。在法語中,「達達」一詞意為兒童玩耍用的搖木馬。 因此,這場運動就被命名為「達達主義」,以昭顯其隨意性,而非一場一般意義上的「文藝運動」。

超現實主義派:
超現實主義是指人們在室內設計中追求並體現超現實的藝術再現。通過調動所有的設計手段,力求在有限的設計空間中創造出所謂的「無限空間」,體現出設計師在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沖突中,渴望虛幻空間成為寄託自身困惑的載體。在超現實主義的室內空間中,注重奇特的造型、濃重的色彩和變幻莫測的燈光效果,突出其流動的線條以及抽象的裝飾圖案的藝術效果。

抽象派美術: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即抽象藝術、抽象表現派、抽象主義、抽象派,又稱紐約畫派(The New York School)或行動畫派(Action Painting),一般被了解為一種非直接描繪自然世界的藝術,反而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是二次大戰前的藝術運動,受超現實主義及繼承蘇俄構成主義的影響。20世紀初期,抽象藝術主要是指表達自然世界的藝術,譬如立體主義和未來派藝術。雖然奪取某事它不變的內在質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現。抽象派被定義為沒有比喻現實參考的藝術。更廣闊的定義是以簡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來描述真實題材。Joan Miro的抽象畫是這個更寬的定義一個好例子。

波普藝術:
波普藝術是流行藝術(popular art)的簡稱,又稱新寫實主義,因為波普藝術(Pop Art)的POP通常被視為「流行的、時髦的」一詞(popular)的縮寫。它代表著一種流行文化。 在美國現代文明的影響下而產生的一種國際性藝術運動,多以社會上流的形象或戲劇中的偶然事件作為表現內容。它反映了戰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力求表現自我,追求標新立異的心理。

新達達派:
新達達(New Dada),現代藝術流派。新達達追求的目標是在日常生活的意外現象或狀況與人們因此產生的直接反應之間,做一個批判性的分析。凡能表現藝術家思想的一切材料、環境和行為,畫家都可以拿來使用。因此,新達達與大眾寫實主義、新寫實主義等都不存在明顯的界限。
具有不同面目的新達達,可說都淵於杜尚的觀念。新達達的萌芽可追溯到50年代。到1960一1977年間成為西方各國美術家共同的實驗領域。達達藝術可以說是對日常物體做物理性的探討,而新達達除繼承其手法以外,則對於幻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做進一步的精神分析和哲學性的探討。杜尚1962年在一封信里寫道:「新達達也就是有些人所說的新寫實主義、波普藝術、集合藝術等,是達達的余灰復燃而成的。我使用現成品是想侮辱傳統的美學,可是新達達卻乾脆接納現成品,並發現其中之美。」達達是以懷疑和破壞起家的,並沒有建設性的藝術創造,而新達達則想用能表達藝術家思想的視、聽、味、嗅、行為等作為媒介來創造新的藝術,這是他們之間的主要區別。

『肆』 外國美術史名詞解釋

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
《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希臘) (大理石雕刻,高202厘米,約作於公元前150年,巴黎盧浮宮藏)
古希臘雕刻的美名,莫過於這座《米洛斯的阿芙羅狄特》。這一作品因為1820年發現於愛琴海中的米洛斯島而得名。它是用兩塊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縫處在裸露的軀干與衣服的交界處。端莊的身體,豐腴的肌膚,典雅的臉龐,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轉的站勢,這一切構成一個十分和諧而優美的姿態。盡管雕像的雙臂殘缺,但由於年代久遠,人們欣賞的心理已產生積淀,斷臂反而誘發出人們美好的想像,從而增強了人們的欣賞趣味,使人們愈加覺得它非同凡響。從藝術風格上看,它融合了希臘雕刻中的崇高與優美的兩種風格。它那闊大而簡潔的手法,使人聯想起菲狄亞斯在帕特農神廟上創造的庄嚴崇高的雕刻;它那端莊優美的身姿和容貌,又使人聯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優美而抒情的女性人體雕刻。無怪乎19世紀法國的雕塑大師羅丹要稱這一雕像為「古代的神品」。
這座古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鵰像,造型勻稱和諧,體態婀娜自然.儀態萬方而又莊重典雅,集中體現出女性美麗和青春永恆的魅力,由於其外在形體美和內在精神美的高度和諧統一而具有不朽的審美價值.

不好意思 我只找了一個。。其實你都可以去網路搜。。不然可以找本《外國美術史》翻。

『伍』 名詞解釋:印象派,點彩派,野獸派,立體派

1、印象派,也叫印象主義,19世紀60—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克勞德·莫奈的油畫《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記者嘲諷而得名。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里舉辦,有31位印象派畫家參展。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由於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繪畫用點取代了傳統繪畫簡單的線與面,從而達到傳統繪畫所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谷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2、新印象派,或稱新印象主義是繼印象派之後在法國出現的美術流派。19世紀80年代後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義強烈影響的畫家掀起了一場技法革新。他們不用輪廓線條劃分形象,而用點狀的小筆觸,通過合乎科學的光色規律的並置,讓無數小色點在觀者視覺中混合,從而構成色點組成的形象。
新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保羅·西涅克在其著作《從E•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義》(1899年) 中為新印象主義下定義說:「他們是自1886年以來發展了分割主義技術的人,分割主義用色彩和色彩進行光的混合,以此來表現自己的意圖。」分割主義技術的目的,是採用光學原理將純粹的色彩用小點塊的方法,彼此相鄰近地排列在畫布上,以求得比在畫板上進行色調混合更高明的亮度。所以新印象派又叫作點彩派。
新印象派的理論主要包括:①色彩的分割理論,及分割法。②主張色彩、線的表現性與情感的特質相結合。新印象主義既是印象主義的某些技法和科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同時也是印象派(憑直覺、憑經驗的寫實主義)向古典主義(重法則、重理論、重秩序)的轉化。 代表人物有喬治·修拉、保羅·西涅克、卡米爾·畢沙羅、M. 呂斯、H.-E. 克羅斯等。
新印象主義的倡導者是喬治·修拉,代表作是《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1884--1885),把他開創的理論加以發揚的畫家是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修拉死後,西涅克成為新印象派的首領。他運用長方形筆觸描繪巴黎城市風光和鄉間景色,特別是許多水上風光。雖然仍然使用純色,但畫面較為活潑,與修拉的古典氣派不盡相同。西涅克還把他和修拉的理論寫成專著《從德拉克羅瓦到新印象主義》,總結了從法國浪漫主義到印象主義再到新印象主義的實踐和理論。
不久, 20世紀以後,立體派興起,首先被打敗的就是新印象派。
3、野獸派(Fauvism)是20世紀最早出現的新藝術象徵主義的畫派。特點是狂野的色彩使用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常給人不合常理的感覺。1905年一群以亨利·馬蒂斯為首的年輕畫家在巴黎秋季沙龍展出自己的形象簡單,色彩鮮艷大膽的作品,震驚了畫壇,人們驚呼「這簡直是野獸!」從此畫壇上出現了一個新的野獸派。
法國象徵主義畫家居斯塔夫·莫羅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野獸派的先驅,他鼓勵他的學生們不要遵循程式化的畫法,要根據自己的想像力去作畫,馬蒂斯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野獸派的領袖馬蒂斯和安德烈·德朗都是莫羅的學生,他們吸收非洲、波利尼西亞和中、南美洲的原始藝術表現手段,以橫掃千軍的筆力和大膽的構圖模式,將朱紅、翠綠、天藍和嫩黃等驚人的不和諧顏色糅合起來,使色彩達到一種新的烈度。
野獸派將梵高和高更的畫法更推向極端,用生硬的線條和大膽的色彩表達自己強烈的感受,顏色變成畫面的主題,不再講究透視和明暗關系。
馬蒂斯代表作是《舞蹈》系列。
4、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畢加索的油畫《彈曼多林的少女》(1910),被認為是包含了立體主義因素的作品。立體主義繪畫方法的產生,經歷了一個醞釀過程。20世紀初巴黎畫壇異常活躍。繼後印象主義、象徵主義之後,年輕的藝術家們普遍關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來表現在迅猛變革的工業社會里人們的內在情緒和心理。新的流派在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俄國相繼出現。在法國,繼野獸主義崛起後,另一群文藝家常在蒙馬爾特的」流動洗衣房」聚會。參加的有畢加索、布拉克、M.洛朗森、G.阿波利奈爾、A.薩爾蒙、M.雷納爾、J.格里斯、F.萊熱等。他們賦予分析的立體主義以秩序和規則,從而促進了立體主義朝著更為抽象和主觀的方向發展。從1912年開始,畢加索等又進行綜合的立體主義的試驗。在分析的立體主義破碎而又剔透的結構中,還保留著強烈的光線和某種空間感。畫家們將不同狀態及不同視點所觀察到的對象,集中地表現於單一的平面上,造成一個總體經驗的效果。綜合的立體主義不再從解剖、分析一定的對象著手,而是利用多種不同素材的組合去創造一個新的母題,並且採用實物拼貼的手法,試圖使藝術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實。
代表畫家有畢加索、勒澤、布拉克、格萊士等。

閱讀全文

與西方現代藝術史名詞解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