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
導語: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在課堂教學中應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了解學生。
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含量,又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生活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有針對性地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二、打造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良好的自學能力。
對於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學;使學生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同時,學習方法不能作為知識來教,而要在教學中一點一滴地滲透,使學生自覺獲得,到一定階段,教師再引導學生歸納、小結。這樣得到的學習方法才是學生理解了的,才是終生受用的。
因此,要讓學生做到五會:
(1)會聽,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麼問題。
(2)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想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適當點撥,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給學生觀察的資料。
(3)會想,數學是一門思考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做到肯於思考、樂於思考、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想。
(4)會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能促進學生多想、多聽、多看。
(5)會用,知識的應用是學生學習數學最基本、最經常的一項任務,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體現智慧與能力的主要手段,而且伴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除了要求解決問題合乎規范外,還應做到獨立、專心、按時,並且要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評價應用情況的習慣。
三、打造高效課堂的保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領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具有使學生學會思考、真正掌握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的明顯優勢,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有裨益。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讓學生每四人組成一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圓,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最好。同學們情緒高漲,思路各異,有的小組竟然用了五、六種畫圓的方法,如用圓規畫圓;把圓形物體放在本上沿著它的邊畫圓;用繩子和鉛筆畫圓;用圖釘、繩子和鉛筆畫圓,等等。在用繩子和鉛筆畫圓時,中間的學生按住繩子,其餘同學用接力的方法把圓畫完整;還有的轉不動筆就乾脆轉本子。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把探究式學習放在首位,才算真正體現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高效課堂的構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四、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
1.課前導入,出示目標。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可以或讓學生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成為當代人必需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3.檢查反饋,精講點撥。通過檢查反饋,精講點撥啟發學生的思路,教師歸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指導方法,補充知識規律,實現整合和升華。這一環節既是補差又是培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既幫助後進生解決疑難問題,又使好學生了解得更加透徹。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B.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實施個性化教學
河北省武邑縣武邑鎮中心校蘇正完小(053400) 張全賓 教學個性化,就是教師在一定的教學信仰、教學理念的支配、指導下,通過對教材融會貫通的理解和獨具匠心的處理,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富有個性地組織指導學生展開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從而使教學具有強烈的學科色彩和教師教學智慧的印跡,使師生的個性在交流互動中得到自由、充分的發展,能夠根據不同的個人特點,各自尋求各種不同的途徑,達到共同的教學目標和愉悅、和諧的教學境界。 教師沒有教學個性的觀念,對教學個性採取拒絕的態度顯然是不行的。只有將數學課堂和教學個性化融合為一體,才能使數學教學煥發出時代的光彩,顯現數學教學的魅力。 1 教師教學理念的個性化 真正對數學教學實踐產生影響的是數學教師自己頭腦中擁有的那種「數學教學理念」;這種「數學教學理念」是數學教師自己經過學習和親身體驗而產生的。我的數學教學理念是:讓學生主動獲取「有價值的數學」。 2 教學設計個性化 教學是科學,同樣也是藝術,藝術的靈魂便是個性。教學設計作為課堂教學的藍本也應該有個性。其涵義有二:一是不同類型的課其教學設計策略應不同;二是同一內容不同教師的教學設計也會不同。一般說來,個性鮮明,藝術性強的教學設計其思維含量高,反之,教學設計程式化現象越普遍,就越缺乏個性,則其思維含量就越低。 要使教學設計個性化,教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教學特點,或者說已初步具有的教學風格。否則難保在課堂教學中出現「東施效顰」現象。 其次,要准確理解、把握數學教材的一般特點,避免生搬硬套,「削足適履」。小學數學教材的一般特點是「四四四制」,即四類教材(起始教材、引申教材、後繼教材、綜合教材);四項內容(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應用),四種課型(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實踐活動課)。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教材進行合理地利用與創新性的處理(對教材進行心理化處理、活動化處理、操作化處理),更好地凸現教學設計個性化。教師處理教材時,要找准新知生長點,探明教材支撐點,探尋創新著力點,努力將教材變為學材。 3 學生學習個性化 學生學習個性化是教學個性化的基礎。無論是教學設計的個性化還是教師指導的個性化,最終都要通過學生學習個性化來顯露,從而融合成教學整體的個性化。學生學習個性化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加以指導和培養,一般可以採取以下三種策略。 3.1 鼓勵自由暢想,延遲評價判斷。培養學生學習個性化,首先要營造寬松的環境,大力提倡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敢於標新立異,敢於打破常規。 3.2 捕捉創新信息,提煉獨到見解。細心考察課堂的討論交流,我們會發現,學生的個體發言,新鮮的創見往往是點滴的,同時還混雜在一般的說法之中。對此教師應敏銳地捕捉住其中的創新信息,加以定格,予以肯定,從而強化學生自覺的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由於受語言能力的制約,大腦中雖產生了獨到的見解,但很朦朧,即使有時清晰了,說出來也詞不達意,此時教師應成為學生的知音,聽其音觀其色,即能知其意明其理,及時幫學生提煉、表達。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自覺捕捉創新信息,准確表達創新見解。諸如:「**同學,你的意思老師聽明白了,……是這個意思嗎?你能再給同學們說一遍嗎……。」等。 3.3 根據不同的學習態勢,幫助學生建構獨特的學習風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一般呈現出四種不同的學習態勢:①注意尋求者。這類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等待教師的關注。②間斷性學習者。這類學生有意注意時間不長,或是開小差,或是閑聊,抑或易受外界干擾。③單獨學習者。這類學生傾向於相對單獨靜止地學習,不願意與他人協作。④默契協作者。這類學生喜歡與同學協作學習,積極活動,但缺少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一方面,教師要根據課堂的不同情境,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一種或幾種學習態勢,開發自己的學習技能;另一方面,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以一種固有的學習態勢為基礎,融合其它各種學習態勢,幫助他們建構各自獨特的學習風格。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進一步靈活地發揮各種個體學習風格的優勢,並及時整合成多彩多姿的集體學習風格。 4 教師指導個性化 教師指導個性化,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實際發生的學習情境,隨機做出的獨特而富有成效的引導、指導和疏導,其中包含了教師個人的經驗、意識、技能、智力、意圖和策略。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於實際發生的學習情境,個性化的指導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下面擇要介紹兩種。 4.1 巧妙使用數學語言,引導學生明確思維方向。數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三種,是進行數學思維和數學判斷的工具。在指導學生解題過程中,教師可根據題目的不同和學生的差異,選擇一種數學語言,並隨機進行多種語言的相互滲透,相互轉換。在這多種數學語言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中,顯露出了教師的指導個性。 4.2 即時設計糾錯方案,疏導學生掃除思維障礙。當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應仔細地傾聽學生的想法,對其中不合理的成分加以點明,並當即想出疏導方法,讓學生自己掃除思維障礙,糾正思維錯誤,從而再次獲得主動建構知識的機會。即時設計正確的糾錯方案,是教師指導個性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教學個性是教師個性心理特徵諸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綜合反映。把握自己的個性並揚長補短,是教師在探索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形成教學風格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教師素質和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一個好的教師要善於有意識地塑造自己的教學個性,設計自己所追求的教學風格,形成鮮明的藝術特色,達到教學的理想境界,在教學中將教師和學生完全溶為一個「共同體」,通過多種途徑,實現愉悅、和諧的境界。健康的教學個性和高品位的教學藝術風格必將使學生終身受益,我們的教育之花將會綻放得更加絢麗!
C.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融入幽默藝術
數學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和其他學科比較起來顯得枯燥乏味。因為它不像語文,外語那樣有情節,有趣味。但卻因為它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從中考到高考它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的),所以學生們便不得不學,甚至於硬著頭皮也要學它。那麼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就要不斷的思索如何在不改變數學知識嚴謹性的基礎上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
列寧曾經說過:「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如果課堂教學中過於「實」,往往只能使學生記住條條框框,囫圇吞棗地生搬硬套。惟有化實為虛,不斷地滿足學生的需要,才能形成無窮的意味、幽遠的意境。教學時以「幽默」的方法帶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去解析、去領悟,從而發現知識規律,激活創新的慾望,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積累總結出了一些經驗,願與同行們共勉。
(一) 新課引入時,善於運用幽默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以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樂趣,享受到輕松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
例如在講授《解直角三角形》時,給學生們出示問題:誰能不過河而測出河面的寬度?不登高山而測出山峰的高度?不靠近敵人的陣地而測算出敵我陣地間的距離?······就在學生面面相覷的時候告訴他們,這個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為師我!然後亮出本節課的課題,告訴他們學了本節課你們也能有我這樣的本事了。如此一來誘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郁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認真學好數學的積極性。促使師生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
(二)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幽默語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雖則數學教材的內容是抽象的,但表達它們的方式及它們的實際應用又是生動,多彩的。數學課堂中適當添加幽默性的語言,將知識點變得富有趣味,便於學生理解,接受。例如,在講有理數加法時,學生對於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時取誰的符號總是搞不清。於是,我告訴大家,在此時我們要看誰的絕對值大,誰大誰就說了算!這比較符合「誰厲害就聽誰的」的邏輯;在講求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精確到哪一位時,我告訴學生對「a」的部分的最末一位數字實施「跟蹤調查法」,即給這個數做上標記,再放回到原數中去,看它在原數中的位置是哪一位那它就精確到哪一位!學生對「跟蹤調查」感興趣,所以記得就牢;又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對於移項的問題,學生開始總是不知怎麼移?往哪移?我告訴孩子們,這相當於分離手術!已知項放到等號左邊,未知項放到等號右邊!分離之後就開始「合並」了,其實也就是手術中的「縫合」。這樣就使「移項」「合並同類項」變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
(三)課堂教學中,恰當運用幽默手段,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徹底改掉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一味在講,一味強調知識點的重要,而讓學生只當觀眾,忽略學生的參與!要知道只有親自參與才會有收獲!所以我們當教師的要給學生足夠的表現機會!讓他們覺得數學課他們是主人,離不開他們的參與!如在做試卷講評的時候我的做法是採取「現場答記者問」,即讓做錯題的學生(記者)提出問題,疑惑,由現場其他同學給與解答,當某位「記者」的提問無人能回答時,老師才「出馬」。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每個人都會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所在。大大的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數學課上還可以根據課的內容形式編制小游戲,游戲中教師可當主持人或是裁判,也可以直接參與活動,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
實際,上幽默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只要我們數學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多琢磨,多思考,善於發現幽默,大膽的運用幽默,那就會讓原本「枯燥乏味難懂難記」的知識變的通俗易懂!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因為幽默而讓學生覺得輕松,進而願意學數學了!
在一節嚴肅、緊張的數學課上,教師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惟妙惟肖的動作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沉浸在暖色情調中,享受愉悅體驗,從而喜愛數學。有位名人曾經說過:用幽默的方法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機智和俏皮。千篇一律的講述,只能導致學生厭倦、疲勞和注意力分散事實表明,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任和敬佩的重要條件。但是幽默也不能頻繁的運用,一味去追求幽默,要把握好幽默的最佳時機。
總之,幽默引發於教師,終結於學生。目的在於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笑聲中獲取知識,培養興趣,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優化課堂教學,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D.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一、善於運用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識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情感隨著認知過程從與知識的識記、理解、掌握到應用是緊密平行交疊著發展,共存於一個統一體中,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時而需要用情感目標作為達到認知目標的手段;時而把認知領域中的變化作為引起情感變化的手段。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感情的教,學生才會有感情的學,教師必須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引發學生的情感,通過師生情感交流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教得扎實,學得主動,教得生動,學得有趣的教學目的。如在教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時,讓學生找到規律之後,教師可組織學生游戲活動,這樣新穎別致,饒有趣味,能把課堂氣氛再次引向高潮。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構建過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能力,注重情感因素的有機參與,做到以情為動力,以理為依託,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
二、重視數學教學的非語言藝術
教學中的非語言因素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有意做出的表情、動作和姿勢的總和,是對教師教學語言表達的重要補充形式。教學非語言藝術是教師靈活巧妙地運用非語言進行表情達意,達到目標的一種創造性的行為。數學教學中的非語言表達是在真實、自然的現實情境中進行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挖掘教材的非語言因素,引導學生觀察數學現象、思考數學問題,透徹領悟數學知識。
由於數學教學的特點所決定,相對於語文教師來說,數學教師更需要注重非言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數學教師利用身體語言傳遞方式,則能在總體上加強教學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形象性和科學性,加深對學生各種感官的刺激,從而促進他們對教師傳遞信息的深刻理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有時候,一個眼神、表情或者一個手勢等無聲語言能充分反映出教師的氣質和人格,也會深深地印在學生心目之中,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身教重於言教」。
非語言表達形式,常用的有臉部表情、眼神和體態等。教師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學生最關注的地方。板著面孔的老師,會令學生感覺壓抑、恐慌。溫和可親的教師,卻又會有神奇的教育功能。有人說教師的微笑是陽光可以溫暖學生冰凍的心靈;教師的微笑是春風,可以催開學生心靈的蓓蕾;教師的微笑是棧橋,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教師的微笑是天使,可以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所以教師要學會恰當地利用面部表情,有效地傳遞信息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表情必須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切忌扭捏作態、矯揉造作、表裡不一。
三、抓住契機營造數學教學的高潮
一堂好課,常常會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一到兩次高潮,教師若能設計富有高潮的開頭或結尾,不僅能增強教學效果,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先出示參加活動要分蛋糕、蘋果、礦泉水等,然後富有激情地說:「今天,我們要幫助丁丁和當當分這些東西,你們願意嗎?」在認識分數之後,通過幼兒、成年人頭部占身高分數的變化,體會到成長的奧秘,人體科學的奧秘。新穎別致的多媒體課件,簡潔明快的語言,創設出一種和諧的教學情境,使課堂學習氣氛進入高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營造教學高潮是一種藝術,需要深層的教學基本功、對教材要深透理解、對教學方法要嫻熟運用、對學生心理要確切把握、對課堂調度要舉重若輕,才能得到推波助瀾、因勢弄潮的功夫。
總之,課堂教學是老師的一種創造性勞動,課堂教學需要藝術的研討,對於教師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永恆課題,任何一個表情、提問、操作、練習及對學生的評價,都得認真揣摩,每個細節都可以反映出執教者的教育教學思想,都直接關繫到素質教育在數學課堂上的落實。
E.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沒有什麼技巧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F. 如何進行趣味性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對於小學生的基本數學思維和數學理念的形成意義重大,因而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小學生活潑好動,對呆板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一定抵觸情緒,同時空間思維和數學建模能力又尚不成熟,對於一些基本數學理論的接受顯得比較困難,這些都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對於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意義重大,正因如此,關於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逐漸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在三塘小學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十餘載,我結合自己的經歷從以下幾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數學課是邏輯性強、抽象而枯燥的課程,小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不高,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如何使小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趣味性。那麼,如何加強小學數學課的趣味性呢?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新穎激趣的導入中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師譜寫優美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導入必須要做到新穎活潑,富有情趣。所謂新穎活潑,就是指形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不能總是老一套。所謂富有情趣,就是指生動有趣,有幽默效果,能夠在輕松的氣氛中吸引學生,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令學生耳目一新的「新異的有趣刺激」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感知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學三年級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新課導入時,設計了「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就為大家說上一段。話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經過一座荒山野嶺,身體已筋疲力盡,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孫悟空想:這樣下去,可要把師父餓壞的。不一會兒,悟空不知從哪弄來一些桃子,貪吃的豬八戒見了,直流口水,未等悟空站穩腳,就搶了幾個,剛想往嘴裡塞,悟空說:『八戒,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考考你,答對了才能吃。』八戒說:『行』。悟空說:『把兩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沙僧倆人,每人分得幾個?請你把這個數寫下來』。八戒連想都不想,就把它寫下來了。同學們知道是幾嗎?悟空又說:『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沙僧倆人,每人分得幾個?請你把這個數寫下來。』八戒左思右想也不會寫。同學們能幫助八戒一下嗎?請同學們把這個數寫在紙上。」本例子是教師運用故事把學生引進新課的學習,這種小型故事,不但簡單易懂,而且情趣濃厚,小學生特別感興趣,更何況小學生具有好強的心理,認為八戒不會的自己肯定會。所以,同學們就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幫助八戒解決難題當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 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 思考問題, 激發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正是符合了現在的新課改理念,在剛上課就讓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二、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學生情景表演,動手操作的教學過程中來
導入只是為了一堂課拉開了序幕,要想讓一節課充滿趣味,保鮮下去,光靠巧妙別致地導入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在探究新知識的環節上添光增彩,才能讓學生的心始終在課堂上。如我們學校李林艷老師在教學四年級數學「文具店」時,設計以小組為單位,同學們分別扮演著小售貨員和小顧客。同學們都演得很逼真、很興奮,整個課堂立刻活躍起來。這樣實現了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既有利於學生憑借生活的經驗主動探索,有利於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使原來枯燥乏味的數學計算,轉化為日常生活實際入手,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組織學生進行操作活動,促使學生動手,動眼,動腦,動口等多種感官參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為學生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親自動手操作可以讓原本枯燥的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
三、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競賽、游戲等方式的練習鞏固中來
如果說導入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前奏,探究新課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發展,那麼,練習鞏固就是課堂教學趣味性的高潮。要把這個趣味性推向高潮,就要設計一些新奇刺激的練習鞏固活動。比如我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的除法」練習鞏固時,設計成模仿電視上經常出現的智力闖關競賽,為了提高競爭的氛圍,我特意把全班同學分成男生組和女生組,分別命名為「快男組」和「超女組」進行闖關競賽。這樣一設計,學生的興趣就空前地提高了許多,每一組員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競賽當中來。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一來就有利於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又如我們學校林小菇老師在進行教學「確定位置」的練習鞏固時,設計成找小朋友的游戲,林老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著位置的卡片,由學生找一找「你的小朋友」等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游戲則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活動,把游戲引入課堂,寓教學內容於游戲當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思維活躍反應快,學起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把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推向更高潮。
四、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幽默、激勵性的教學語言中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不想知識變成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種重要的創造工具。」因此,教師適時適度地運用好語言的幽默性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下學習,但也不可隨意。教學幽默性在一些重點、難點、關鍵點採用幽默的形式往往能突破難點,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得比較牢固,印象比較深刻。比如,我在教學「雞兔同籠」問題:雞兔同籠有84個頭,190條腿,請你算一算,有多少只雞?有多少只兔?學生看完題目後,議論紛紛,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筆算,但是始終算不出結果。有個學生說,要是每隻雞和每隻兔的腿數一樣就好辦了。於是,某老師說:「請全體兔子提起前腳立正站好。」全班同學鬨堂大笑,個個睜大了神奇的眼睛,並站了起來。「現在,雞和兔的腿數一樣了,上面有84個頭,下面有多少條腿呢?」「84 X 2 =168(條)」學生齊答。「跟原來的條件相比,少了多少條腿呢?」「少了190-168=22(條)」學生馬上作出回答。「這22條腿到哪裡去了呢?」「被兔子提起來了。」「那麼現在你們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11隻兔子。」許多同學歡叫著。「雞兔同籠」的這一解題方法,應該說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位老師採取了比較幽默有趣的語言和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學生一下子就明白總數少了22條腿,而每隻兔子少了2條腿,因此有11隻兔子。學生理解起來就化難為易啦。又如我在教學時,發現有個別同學在開小差,我就說:「我發現有個別學生『不入戲』,我們一起來『重播』剛才的內容,好不好?」此時,全班鬨堂大笑,笑聲把這些開小差的學生引入課堂,又讓他們感覺不到老師直面的批評,避免產生抵觸的情緒。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境界。
五、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中來
在過去的教學中,一直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看的傳統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已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圖表、圖片、視頻、音樂等多媒體手段具有直觀、簡明、形象、生動的特點,這些教學方式可以集中初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同樣的課程,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們對所學內容的認識,更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成績、輕實踐的缺陷和弊端。雖然教材中有多種形式探究和實踐活動,但實際在課堂上運用得則非常少。這種重成績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忽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相當大程度地造成學生對數學課缺乏興趣和激情。知識源自生活,教師教學中應該啟發學生多關注生活,多從生活中積累經驗,將書本和現實結合,強調課本不能脫離實際的教學理念,如果教師局限於課本說教,不善於結合身邊事件和社會現實,學生們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和對抗心理。坦然面對現實,從生活和現實中的問題出發,不僅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豐富性,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初步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觀和社會觀,為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教學有模,教無定模,貴在得模」教育是一種事業,事業需要忠誠,需要奉獻;教育更是一種藝術,藝術需要創新,需要探索。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帶著這樣一種信念,我將不懈把趣味性教學融入數學教學實踐中去,我相信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微笑!
G.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1. 藉助故事創設問題情景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2. 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老師就可以這樣導課:「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再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
3. 藉助故事創設問題情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學習知識後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利用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部動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特別強烈。因此,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理和表現欲,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
5. 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於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6. 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於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如教學《乘法分配律》這一節的開始,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列出如下一組算式後,老師很快地說出了它們的得數。
①9999×9+9999=?
②127×36+127+63×127=?
③(100+8)×125=?
④98×35=?
當學生聽老師說出得數後,感到驚奇不已,這時老師趁機導入新課:學習了這節課之後你就會知道老師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於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於驚奇、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7. 編擬童化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8. 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
9. 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准確又全面。
10. 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於引發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 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徵」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裡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並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麼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11. 巧設室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於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餘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並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
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學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
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12. 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學生在學習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減法時(退位),可以啟發學生從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時(進位)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能給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當然,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如還可以利用問題、設立疑點、猜測、驗證、錯例反證、考察等等創設問題情境,這里不再一一列舉。情境的創設貫穿於一堂課的始終,其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創設情境雖不是目的,但沒有情境的創設,就很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問題情景,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催化劑。
H.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3篇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最終服務於生活,高效率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首要條件是轉變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篇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 教育 的形式與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數學作為小學基礎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也得到不斷的豐富與革新。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基於此,本文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形式、內容等方面展開分析、歸納,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為提高教學效率做好充分准備。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對策分析
探究課堂教學的狀及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對症下葯,對順利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素質教育滲透的主要途徑是課堂,但是,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顯然是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符的。因此,本文就這些問題,展開有效策略,目的在於推動教學進程。
1常見的課堂教學現狀
1.1忽略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只重視課堂知識的講解以及學生的解題能力,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是通過大量的習題讓學生鞏固和掌握學習的知識,但是,並沒有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的 創新思維 也沒有得到有效鍛煉。這樣教學顯然是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的。
1.2課堂情境設計流於形式,缺乏針對性:情境教學可以說是新課標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形式,通過情境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思維活性與參與積極性。但是,現階段的教師在引入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造成為了情境而設計情景的教學局面。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很多教師盲目地開展活動,製造一些和數學知識不相關的情境,盡管這樣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但是,並不能將教學情境和數學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導致了課堂資源的浪費,這樣的教學也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1.3自主學習變成了放任自流: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並不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放任學生自己。但是,很多教師對自主學習的認識過於片面,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只要組織了豐富的自主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學習就行了,實際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給學生制定出一定要求和必要的指導,自主學習活動也過於敷衍,目的性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有時候還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2針對現狀對症下葯
2.1從簡教學,不給學生造成學習難的壓力: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把課本“吃透”。所謂“吃透”,既要熟悉相關的知識點,而且還能用學生普遍都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輕松接受。對於課下作業,要遵循著少而精的原則,不能一味地採用多做題的手段來使學生強化記憶。教師也要多聯系學生家長,共同談論學生的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和家長配合好,不要讓家長一味給學生報補習班增大學生壓力。在 學習 方法 ,學習空間與學習理念上盡可能保持一致,傳授給學生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盡量少給他們增添心理上的學習負擔。
2.2轉變教學觀念: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最終服務於生活,高效率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首要條件是轉變教學觀念,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想學、會學、善學。小學生不能單純地對數學學習和教學活動進行模擬,更不能依賴教師講解和習題模擬,在新課改理念背景的引導下,應提倡小學生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用數學思維觀察周圍的實物,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也將具有實際生活意義的教學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
2.3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時代的快速發展要求學校以培養創新型的素質人才為目標,教育系統、學校、教師都應該深化素質教育的理念。每一位教師首先都要明白自己的責任,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主動使用正確的知識結構,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全方位的培養。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引導,注重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2.4豐富課堂活動,強化學生能力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把握住講課的時間、節奏,嚴防教學中出現機械的講解,讓學生感到枯燥,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等現象的發生。要主動將新教學模式帶進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課堂教學目標匹配出恰當的教學形式,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不會偏離原有的教學目標,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此外,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動手能力,讓學生都有激情主動探究知識,不至於因為乏味而上課不認真、開小差。
2.5實施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將學生聯系在一起,每個小組在完成任務中,小組成員之間也要相互探討,彼此分析。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創新思維與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能得到鍛煉,團隊合作意識也會得到有效發展。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還能促使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習成績。綜上所述,數學教師在指導教學中,必須具備完備的數學學科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及時吸收新的教學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結合現狀,對症下葯,為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做好准備。
作者:朱雪松 單位: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陳金晶,張國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農村山區小學拼音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教育革新2011年12期.
[2]孫江波.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教育———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分析與建議[J].湖南教育(上)2016年01期.
[3]李柳英.小學數學“簡便計算”教學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4年26期.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篇二
摘要:近年來在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中,我國小學數學課堂的 教學方法 一直在創新。其中,對話教學就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性,同時還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數學 邏輯思維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文章 就從對話視角下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並提出幾點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對話視角;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這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將來的數學發展。但是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著大量抽象性、難理解的知識,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充分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與教師建立了一個互相平等的溝通平台,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教材對話等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有自由的發言權、主動權,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創設情境,設置懸念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且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出現跑神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對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境為學生設置懸念,引發 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師生間在課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師在講到“認識周長”這一教學內容時,講課前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知道‘周’是什麼意思嗎?”這時學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圍”“一圈兒”等,教師據此可為學生引出教學內容“周長”。在講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周長是什麼意思,以了解學生對周長的理解情況。在學生回答之後,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回答做出 總結 ,並引出周長的概念:“首尾相連的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周長。”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製作出相關動畫,如:出示一張長方形的圖片,然後用紅色的筆標出長方形的周長,並告知學生紅色筆標出的長度,就是該長方形的周長。在講解之後,為了解學生的理解情況,教師可以設置問題:“你能指出我們身邊物理表面的周長嗎?”從學生的回答中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出有針對性的講解。通過這種師生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二、聯系生活,激活思維
教育來自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並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為其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通過具體的策略,讓學生從數學教材中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 經驗 與課堂教學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激活學生對教材之間的對話,最終使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中,事實上,三年級的學生對小數已經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價位表都是以小數的形式呈現的,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任務:“發現並搜集生活中的小數。”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可能會思考小數為什麼這樣寫?然後,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為學生布置自學任務:“預習課本,也可以查閱相關學習資料,講一講小數為什麼這樣寫?小數點前、後的數字分別有什麼意義?”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加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使學生在自習的過程中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數學現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價位表、自己的成績等。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如“2.50與2.5的哪個大哪個小”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時學生在之前的自習中會發現“小數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由此,學生可以知道2.50與2.5是一樣大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將學生的生活與教學相聯系,從而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
三、巧設疑問,啟發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探究性的話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習,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然後引導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相啟發,在合作學習與合作探究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講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這一知識點時,課前,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分組時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性別、性格等將與班級學生相近水平的學生平均分在各組,且盡量保證各組學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補,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然後教師可以給每組學生每人准備三根小木棍,並向學生提出問題:“三根不同長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一下。這時,有的學生發現可以拼成,而有的學生發現不能拼成。這時教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這是為什麼呢?”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學生1猜想:兩根小木棍的總和等於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學生2猜想:隨便兩根小木棍的和大於第三根長度才可以拼成。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之後,再次通過實驗驗證猜想,這時學生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實驗結束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做出總結。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實驗形式,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四、設計對話,延伸知識在對話視角下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可設計對話主題進行知識的延伸,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與創新能力。小學生內心往往充滿了對知識的好奇和探索,渴望從學習過程中有所發現和收獲,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肯定與認可。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明確對話主題,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新知識,以促進其數學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數;通分)”教學實踐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對話主題:3/8-2/7=____,他們在學習通分知識之前,接觸到的分數加減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況下計算,在遇到這種分母不同的現象時,往往難以著手,不知道該如何計算。要想解決這一習題,小學生需要運用新的數學知識,探究慾望被激發,教師可順利引出新知識——通分,讓他們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可尋求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從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數是56,然後將3/8轉化為21/56,2/7轉化為16/56,很快得出計算結果。通過這樣的對話教學,可讓學生主動回顧舊知識,拓展新能力,主動參與對話,利用探究性的數學練習題還能夠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引發小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關聯,並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使他們的學習思路得以拓展,知識得以延伸。總而言之,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的創設增加師生間的對話;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對話,然後通過探究問題,加強生生間的對話。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的對話形式,為學生構建多元化對話平台,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作者:陳艷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城關小學
參考文獻:
[1]夏李平.對話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4).
[2]陳惠芳.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5).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篇三
【摘要】講求教學藝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教學的高效.教師如何把知識“呈現”給學生,其中大有學問,需要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比較單調和枯燥,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要更加勤奮,深入鑽研,用多種多樣藝術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識教育”真正變為“啟智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藝術;激趣;啟智
小學生一般都是7—13歲之間的孩子,喜歡游戲、玩耍、娛樂,習慣於形象化、直觀化的思維模式.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要用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和方法把單調、抽象的數學知識“呈現”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樂於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教師如何把知識“呈現”給學生,其中大有學問,需要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比較單調和枯燥,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要更加勤奮,深入鑽研,用多種多樣藝術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識教育”真正變為“啟智教育”.
一、問題設計的趣味化
孔子曰:“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數學是從問題開始的,是以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目的的.有趣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成為學生積極思考的橋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總想探個究竟,弄懂其中的奧妙所在.尤其是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有趣的提問能夠勾住學生的魂,讓學生如飢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節時,首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誰知道自己的家鄉距離首都北京有多遠?學生紛紛推斷和猜測,但都很不準確.這時我亮出了中國地圖,並且說:那就讓我們來量一量吧.學生聽說在地圖上可以量出從家鄉到首都北京的距離,都表現得大為驚奇,興趣盎然.這時我們順利地進入新課講解,就能夠牢牢地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視為金科玉律,並且牢牢地記在心裡,印入腦海.
二、情境設計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興趣,就必須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有用,能夠切實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疑難問題.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應用於實踐.為此,數學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的時候,要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唯物辯證法原理,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之上.比如,我在講授《圓的周長》一節時,首先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六一 兒童 節即將來臨,我們學校要開 田徑運動 會.你們可知道:如何才能夠精確地測量出我們學校操場跑道的長度呢?學生相互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用米尺實測是最好的辦法.接著我又說:操場跑道將分為內外6圈,怎樣才能夠又快又精確地測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確長度呢?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 面相 覷,不知所雲.他們其中有人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嘆:4個邊的直線距離容易丈量,而4個圓角處的跑道長度就很難快速丈量出來.這時我就告訴同學們說:我這里有一種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計算方法,大家願不願意學呢?這時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願意!這樣學生的興趣就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學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長期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拼圖法、實踐操作法、游戲活動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等等.其實,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對不同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方式,是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數學教師要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把不同類型的數學知識最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觀察想像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比如,在教學《2、3、5的倍數的特徵》時,我採用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我採用的是拼圖法和實踐操作法;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我採用的是多媒體演示法.教師所擁有的知識的多少與教學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師專業成長需要實踐性的量的積累,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什麼樣的知識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要課前精心預設,而且要觀察效果;不僅要進行廣泛的實踐交流,而且要進行深刻的教學 反思 ,以便總結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性知識.數學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藉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數學課堂應該是張弛有度的,既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夠讓學生輕松愉快、心情舒暢.
四、施教對象的分層化
由於每一名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智力方面存在著差異,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必然會表現出優劣來.對於相同的問題和作業,優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還有空閑時間,中等學生還在求解之中,而學困生卻顯得抓耳撓腮,無可奈何.針對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就要採取差別化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施教.在授課方面,在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和領會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齊劃一.對於優等生,要以放為主,鼓勵他們獨立學習,多元求解,積極進行高難度的拓展練習.對於中等生,應該半扶半放,在教師點撥、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提高性練習.對於學困生,要以扶為主,在師生討論、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鞏固練習.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評價標准也要有區別,尤其是對學困生,要讓他們感到有收獲,有成就感,以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參與度.
作者:王曉紅 單位:臨澤縣城關小學
I.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的藝術
導語:“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尤其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就更顯其重要性。
一、提問要有目的性
要研究教材,按照教材編排的目的,有針對地設計問題。盲目的問題不僅無助於教學,只能是浪費時間。因此,要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設計一些目標明確的問題。這樣,就能使提問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產生直接的效果。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根據教學經驗,學生在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經常漏掉“除以2”。因此,在學生學會計算方法並相應練習後,我提問:計算三角形面積時,“底乘高”為什麼還要除以27這個問題一些學生能回答出來(推導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都動手拼過),為了讓接受較慢的學生也能弄懂,我又採用反問:如果不除以2,那算到的是什麼圖形的.面積?通過提問,對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及時打好預防針,使難點不再成為難點。
二、提問要有啟發性
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告訴我們,只有設在最近發展區的的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由潛在水平轉化到新的現有水平。提問要能觸動學生的思維神經,給學生點撥正確的思維方法及方向。啟發性不僅表現在問題的設置上,還表現在對學生的引導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
不少教師認為提問後出現冷場是學生啟而不發,沒有意識到是問題缺少啟發性所致。如果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就會排除障礙,提問便會成功。因此,提問時首先應避免處處皆問的做法。盡量避免“對不對”、“是不是”等問題。
如上面所舉例子,部分學生對“計算三角形面積時為什麼要除以2?”不能正確回答,我利用反問啟發學生思考:如不除以2,只計算底乘高,求到的是什麼圖形的面積?學生恍然大悟。底乘高計算得到了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2才是一個三角形的面積。
三、提問要有科學性
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問題太容易會使學生產生厭倦輕視心理:如太難,不符合他們的知識水平,會使學生產生畏懼迴避心理。正如摘果子一樣,如果不跳就能摘到,肯定不會很珍惜這個果子:而跳了仍然摘不到,就會覺得這個果子高不可攀,一定是酸的,不如放棄了吧。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做到難易適度。尤其是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分解成一系列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小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解答,逐步突破難點、掌握規律。
如教學“比的意義”,教材中有這樣一個問題:0為什麼不能作比的後項?很多學生得很難回答清楚這個問題。為了分解這個難點,教學時,我採取了系列提問的辦法:
①你見過用0作後項的比嗎?(足球比賽中,就有2:0的比分)
②那麼,是否是課本上弄錯了呢?(學生覺得不可能,這時想獲得答案的慾望已十分強烈。)
③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系呢?(學生想到比的後項相當於除數、分母,由此聯想到比的後項不能為0。)
④體育比賽如足球賽是以什麼來定勝負的呢?(以得分多少判定勝負,也就是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關系。)
⑤我們今天學習的比有怎樣的意義呢?(表示兩個數的相除關系,與體育比賽中的比是兩種不同意義的比。)
這樣,將難點問題分解成一系列問題,用追問的形式,從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系及比的意義兩個方面加以辨析,學生就心領神會了。
四、提問要有趣味性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強、好玩、自尊心強。設計提問時,要充分顧及這些特點,以引起他們的興趣。不要用突然發問來懲罰學生的錯誤,也不要故意用偏、怪、難題使學生感到難堪,以至於挫傷了積極性和自尊心,破壞了和諧的教學氣氛,造成師生對立,產生消極影響。“老生常談、舊調重彈”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可以變換一下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麼學生就會津津樂道於回答老師的提問。
因此,教師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點設計問題,輔以表情、語氣、手勢、教具等各種因素,力求提問形式別致,富有新意,讓學生感到回答老師的提問是樂趣、是光榮,學習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
如教學“面積的意義和面積單位”。學生往往覺得這部分內容較枯燥。怎樣從枯燥的內容中挖掘出趣味因素呢?我在一次聽課活動中發現執教該課的老師充分考慮到這點,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作為開局:出示長方形框子,左手持框,右手握粉筆,懸於框子的正上方,問:老師如松開右手,會怎麼樣?(生:粉筆從框中落下去,教師隨即演示。)又問:你能想一個辦法,使粉筆不會從長方形中掉下去嗎?(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到這個問題上,經過思考,想出可以給長方形糊上一個面。)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學習的角色。
五、提問要注意適時性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說教師的提問要善於掌握火候,抓准時機,要善於觀測學生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顯露出的晴雨變化,切准有利契機,避免提問過早或過晚。提問的時機,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說,應選在知識重點,難點、關鍵處:從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來說,應選在學生受舊知識影響產生思維定勢而無法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時,當學生思維障礙、疑惑不解時,當學生胡思亂想、精力分散時:當學生有所感悟、躍躍欲試時,等等。課堂教學過程是千變萬化的,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及時、靈活地提問。
總之,課堂提問過程是釋疑解惑的過程,設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敏捷靈活地思維,使學生在解疑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講究提問藝術,就能使教學提問更好地為有效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J.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1.了解教學內容,明確教學任務。首先,要了解本課教學內容屬於哪一領域的知識(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然後,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本單元、本冊教材乃至12冊教材中的位置,也就是前後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還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這些都了解清楚以後,再對照課程標准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也就是說這節課的任務倒是干什麼的。
2.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素材。教學目標是對一節課教學任務的總體概述,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們可以參考教參或其他一些輔助材料。為了更好地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們需要對目標進行細化,要細化到可以落實的目標小點。之後,根據目標小點再選擇教學素材,教學素材指的是課堂上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選擇的載體。我認為這個載體要以教材上給予的為主,自編的為輔,畢竟教材是經過專家們多次研究過的,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但是,我們又不能原樣搬用,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比如說可以把靜態變動態、增加一點、修改一些、整合一部分等等,讓教材內容故事化、生活化、活動化……教學素材的選擇一定要與目標點相對應,即:一個素材要對應一個或幾個目標小點。
3.找准呈現方式,確定教學方法。教學素材確定後,我們就需要考慮這些素材的呈現方式。一般情況下,素材可以靜態呈現、直觀演示、課件演示等等。
4.設計課堂設問,細化教學語言。一個素材其實就是一個教學片段,在形成教學片斷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教師的課堂設問,也就是要確定教師教學語言。常見的教師課堂設問有五種,分別是主幹問題、追問問題、引導問題、交流問題、轉問問題。主幹問題是教學設計中的框架問題,具有思考性。要求語言准確、清晰,數量不宜過多;追問問題是主幹問題下的深刻提問,能夠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刻理解,具有深刻性;交流問題是師生交流時隨機產生的問題,具有全面性;引導問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作答的問題,具有啟發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引導一定要順著學生的思維進行;轉問問題是同伴間需要互助的問題,具有鼓勵性。課堂語言除了以上五種設問外,還包括過渡語言、交流語言等。
5.整體思考全課,完成教學設計。教學片斷形成後,用過渡語言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初步的教學設計。在連接片段形成完整教學設計時必須用過渡語言,既能起到承上啟下作用,又能使教學設計具有完整性。一般情況下,過渡有二種形式,一種是按一定順序的過渡,也就是從上一環節的結果過渡到下一環節,這也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另一種是跳躍式的過渡,也就是不從前一環節的結尾過渡到下一環節,因為這二個環節之間沒有很大的聯系,而恰巧與前一個環節或更前一個環節聯系緊密,所以就從那個環節直接過渡到下一環節,這樣中間就跳過了一個或幾個環節,稱為跳躍式過渡。這兩種過渡方式的語言是不同的,在設計時需要注意。同時,還要考慮課件使用等方面問題。
6.反復斟酌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同樣道理,好的教學設計也是經過反復斟酌修改出來的。因此,我們在完成教學設計後、在上課之前一定要經過幾次的琢磨、修改,使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在修改時,我們既可以有宏觀上的結構調整,如教學片斷的調整;也可以有微觀的細節修改,包括教師設問、過渡語言、課件,甚至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在這個反復調整和修改的過程中,也是我們深入理解教學設計、熟記教案的過程。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pCUtFMsixYEiA78mU7Mr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