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傳承中國塑泥人手藝
泥人張彩塑可以說是天津的一絕。泥人張彩塑從第一代張明山(公元1826一1906)至今已傳了五代,140多年來,泥人張的名字在群眾當中如同神話般地傳誦著。傳說,張明山袖裡常藏泥去看戲,一邊看戲一邊在寬大的袖裡捏頭像,一曲未終,便捏出了各個角色,活靈活現,各具特色,他善塑肖像,曾給不少的名人塑過像。現在藝術博物館陳列的第二代張玉亭塑的梅蘭芳像是梅先生演出黛玉葬花的藝術再現。看著這件藝術作品,猶如見到梅先生的婆娑舞姿,難怪人們說,泥人張把泥人都捏活了,就缺一口氣。泥人張最精彩的作品是《鍾旭嫁妹》。這是一套29個形象的巨作,人物動作、性格、表情各不相同,或胖如蠢豬,或瘦如豺狼,或奸詐,或貪婪,或狡獪,或很兇殘,形形色色,面目可憎可笑,看了令人捧腹。新中國成立時,泥人張第四代傳人張銘、張鉞都只有20來歲,但已顯示出他們卓越的才華。現在他們在天津與第五代張乃英、張紅英等繼承祖業從事泥人張彩塑藝術。
泥人張」工藝流程簡介 「泥人張」創始人的作品能保存至今160年不燥不裂,首先在「備泥」上是有講究的。要選擇粘性極強的紅色黏土(俗稱膠泥)進行加工。打制時,將一定量膠泥放在青石板上,用木棰反復砸制,一邊砸一邊加入棉絮等配料,砸泥的火候非常重要,決定著成品的結實程度和可塑性。打製成型的土坯稱為熟土,用油布分別包好,放入窖內保存,隨用隨取。 在選定主題、構思成熟後,先進行小稿的創作,即製作出作品的泥塑小樣。對小樣進行斟酌修改後,就可以開始泥塑創作了。創作的手法有拍、捍、壓、挑等。泥塑成型後,要經過由粗糙到精細的細化過程。 泥人做好後,要放在陰涼處風干,全部干透後再用砂紙打磨,純土製的泥人就成功了。有些泥人還經過了磚窯的燒制,使其更加結實牢固,可長期保存。 彩塑的泥人,要經過色彩和圖案的設計與調配,細致地鋪在泥坯上,最後將小配件固定於相適的位置上,這樣,一件精美的泥塑作品就呈現出來。
2. 粘土工藝的傳承意義
粘土製作實際來源於泥塑的製作,而泥塑的傳承淵遠流長。
泥塑藝術是漢族民間藝術的一種,民間藝人用天然的或廉價的材料,能夠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藝品,博得民眾的喜愛。在明清以後,民間彩塑贏得了老百姓的青睞,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張」和無錫的惠山泥人。它早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遠涉重洋,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愛。雖然泥塑並非以科技含量而論,但它確實在您的生活中增加了新的亮點。朴實、直觀、真實和更加的「零距離」。
在珍藏時間上也極具挑戰性,而且還具有收藏價值。就是說每件作品均是手工製做,皆為孤品,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不存在仿造、復制、盜版等被侵權現象的發生,它更不同於油畫、剪紙、浮雕等其他藝術的表現形式。泥塑藝術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欣賞角度也極為的豐富和多樣化,更能貼近於人們的生活。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是人們追求其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同時也是當今人們追求時尚、個性的一種體現。
3. 泥塑的特點
1.純手工製作,十一道工序,費時半年
純手工製作,創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經精拋、彩繪、出線、裝色、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製而成。工序復雜,製作周期為一周到半年。傳統的 陝西泥塑創作者主要為農民,他們在農閑或農忙時的夜晚休息時,應連聊天、聚會、看戲時每人手裡都拿刺銹或草編,男士則做石器、木活和泥塑。久之,便創作出令人贊嘆的並不為人所知的泥塑精品。正是因為每一件都純手工製作,每一件都有細微的區別,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
2.造型生動活潑,展現黃土耕農醇樸民風
傳統的陝西泥塑 俗稱「耍貨」,該傳統始於先秦時期,是老人們贈送給滿月小孩的而製作的,造型優美,生動逼真。傳統泥塑以老虎掛片、坐虎、立人最具特色。因為對於小孩來說,與虎為伴,才長得旺,才有出息。漸漸地,大人們也開始被這種可愛的泥塑造型所吸引,發展了有人物、動物,也有植物,大都是空心的圓塑體,也有浮雕式的掛片,如猴、觀音、財神、京劇臉譜等。
3.選材講究,在美學的基礎上,保證堅固穩定
傳統的陝西泥塑,其原材料來自於沉澱數百年的萬泉溝,選材講究,比普通泥塑堅固、穩定,不易變形,方便攜帶和寄送。在上彩前用白膠粉鋪墊,形成一層光滑的保護層,有利於防水的作用。與普通泥塑工藝不同,為了的增加裝飾造型之美,個別泥塑品在出模後、晾乾前,進行插針的工序,保證點綴小品不脫落,堅固實用,具有美學價值。
4.顏色飽滿,大品綠大品紅的運用,獨具中國傳統特色,寓意深遠
色彩選擇上原來都以紅、綠、黑為主色,色彩的對比比較明顯。原節日用它來送至親好朋,來表達主人的一片特有的豪爽和對朋友的祝福之性。各種色塊和紋樣有著特定的寓意。綠色,意萬年長壽;紅色,意四季紅火;石榴,意多福多子;艾草,意去毒辟邪;海棠,意富貴;蝴蝶,意多福;牡丹,意吉祥高照;貫錢,意萬貫利錢。這些有「講究」的符號,在求生、趨利和避害觀念的統攝下,串聯組合成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
5.獨創白描泥塑,線條流暢,展示素雅清秀
受中國書法繪畫的影響, 獨創白描類型的泥塑,線條流暢,常為一筆到底,簡單不累贅,展現素雅清秀的特點。除了純白描外,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二度彩繪創作。形成大俗大雅,別具一格的風味,為傳統工藝品中所罕見。其實,陝西彩繪始於先秦西周時期,流傳民間三千年之久,其彩繪紋飾與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紋飾有所不同。
4. 如何在泥塑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為激發幼兒創造興趣,應為幼兒創設寬松的游戲環境,寓泥塑於游戲之中 興趣是創造的原動力。興趣能激發幼兒學習動機,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主動探索事物的外部特徵。從而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慾望,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激發幼兒創造興趣,教師應為幼兒創設寬松的游戲環境,寓泥塑於游戲之中。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扮演角色,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娃娃家」「熊貓餐廳」「糖果加工廠」「小樹葉商店」「動物園」「麥當勞餐廳」等游戲活動,幼兒在游戲中扮演「廚師」「面點師」「飼養員」等角色,通過捏、搓、團等方法,用彩泥做出香蕉、蘋果、鴨梨、包子、餃子、麵包等。幼兒在游戲中熟悉了泥性,又豐富了游戲內容和情節,更激發了幼兒學習泥塑的興趣,為培養幼兒創造興趣打下了基礎。 二、善於捕捉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泥塑是具有三度空間(高度、寬度、深度)的造型藝術。要通過泥塑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要教會幼兒泥塑的方法。幼兒在塑造物體造型時,我不斷引導幼兒關心周圍事物,學會觀察方法和捕捉物體的主要特徵。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把自己所要表現的物體通過捏、搓、團、壓等方法塑造出來。讓人看得懂。幼兒在塑造物體的過程中,構思能力不斷提高,能綜合自己的知識,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體驗。如幼兒學會了整體塑造的方法後,想要表現老虎的皮毛色彩,自己動腦筋用棕色和黃色兩種泥重疊到一起,運用重疊旋轉的方法將兩種色彩的泥扭成老虎的斑紋;有的幼兒將學會塑造小兔的方法通過加一加、減一減運用於塑造企鵝、山羊、海獅等動物上去。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和捕捉幼兒瞬間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即使肯定幼兒的求異思維和創造精神,使創造性思維的萌芽得到保護和壯大。
5. 蘇州泥塑的傳承意義
捏相即塑真,用各種顏色的泥對著客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人物特點,並當場捏出來,人物特點鮮明,惟妙惟肖,捏出的人物即形似,又神似。這種境界是很多做泥塑的藝人嚮往的。但這種絕技在失傳百年後,終於在蘇州民間工藝美術家朱文茜手中恢復了。
蘇州泥塑是蘇州特有的漢族傳統藝術形式,也是研究中國雕塑藝術的珍貴資料,更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它集民俗、宗教、雕塑、繪畫、書法等於一身,並具有藝術、歷史、觀賞、收藏等價值,因此它的良好發展,對於今天民族傳統藝術的繼承和發揚具有較大的意義。
國家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泥塑2008年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我國傳統工藝泥塑,是怎樣一種藝術
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
製作方法是在粘土裡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捏製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干,塗上底粉,再施彩繪。
他與吳道子同師張僧繇,道子學成,惠之不甘落後,毅然焚毀筆硯,奮發專攻塑,終成名家。為當世人稱贊:「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
泥塑藝術發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題材的大型佛像繼續繁榮,小型泥塑玩具也發展起來。有許多人專門從事泥人製作,作為商品出售。北宋時東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樂」在七月七日前後出售,不僅平民百姓買回去「乞巧」,達官貴人也要在七夕期間買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後,歷經明、清、民國,泥塑藝術品在社會上仍然流傳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觀賞陳設,又可讓兒童玩耍。幾乎全國各地都有生產,其中著名的產地有無錫惠山、天津「泥人張」、陝西鳳翔、河北白溝、山東高密、河南浚縣、淮陽以及北京。
7. 如何讓年輕人繪泥塑
對於年輕的初學者來說,想要學習這一門技術也比較簡單。但是在學習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行,這樣的話也可以讓大家更好的掌握基本內容。想要入門會非常的簡單,在這個時候大家會發現很多人都會表現的特別有天賦。所以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只需要花費一年或者是兩年的時間,就可以掌握一部分的基本內容。但是對於沒有天賦的人來說,想要學習這一門手藝也會表現的有一點難處。因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大家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對於泥塑傳承人來說,他們也必須要有使命感才行。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這一門手藝得到更好的傳承,同時又可以讓更多年輕人加入到這個行列。而且在製造泥塑的過程當中,也會讓他們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在製作泥塑的過程當中,也會讓年輕人感受到一些快樂,同時又會讓他們非常的有成就感。同時也可以通過泥塑的方式,表達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大家也希望這門手藝能夠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
8. 泥塑技法主要有哪6種
泥塑藝術歷史悠久,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工藝美術,藝術 家在創作的過程中用泥塑製作成很多種作品,通過不同的 手法來塑造泥塑的形態,泥塑的製作技法主要有:1. 藉助他物法藉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紙杯、報紙、廢舊的工具等作 中介物,在外面比較封閉地包裹泥片或圍築泥條,使其巧妙成型,1. 挖空法為了穩住重心和節省材料,在造型時先不考慮泥坯的 厚度,完全以實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時候,再切成若 幹部分,挖去內部使之成微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2. 泥板法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壘接或切割出自己想像的形象, 並通過各種泥塑技法做出點、線、面和肌理效果進行裝飾。3. 泥條法即用手極泥搓成長條,再把泥條圍起來,使它成為一種 器物,在製作時不要多壓,而要盡量保留各種形態的泥條。4. 手捏法這是泥造型中最簡單、最實用的方法,可用整塊泥塑造 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壓、插、接、貼等技法刻畫。9. 泥塑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泥塑的基本方法分基本用料和基本步驟。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蜂蜜等。
泥塑的模製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制子兒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塊和好的泥,運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個形象,經過修改、磨光、晾乾後即可,有些地方還要用火燒一下,加強強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見有單片模和雙片模,也有多片模。
脫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狀,然後壓進模子,再把兩片壓好泥的模子合攏壓緊,再安一個「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嚴,在胎體上留一個孔,使胎體內外空氣流通,以免胎內空氣壓力變化破壞泥胎。
最後一道工序是著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一般著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於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著力。
鳳翔泥塑的色彩別具一格,非常鮮艷,對比強烈。它用色不多,以大紅、大綠和黃色為主。以黑墨勾線和簡練的筆法塗染,給人以 明快醒目的感覺。
鳳翔彩塑取材立意極為廣泛,戲劇臉譜、吉祥圖案、民間傳說、歷史故事、鄉俗生活等無所不有。黑牛、卧虎、坐獅、虎頭為拳頭產品,造型洗煉誇張,神情生動,別具一格。
(9)如何傳承泥塑藝術措施擴展閱讀:
自然因素就有潮濕的影響,水溶性鹽類及支撐內部結構的變化,微生物的生長,物理氣候(通常指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日曬、雨淋以及風沙的侵襲,大氣污染物的作用等等。此外,不正確的修復方法以及使用了一些不適當的修復材料,也往往會加速泥塑的變質。
泥塑的保護重要的還是控制好濕度。因為潮濕是使壁畫產生病變的最危險因素。建築物應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這對於保存泥塑的完整性有很大意義。
牆壁要注意保持自然通風,建築物內空氣要保持清治、乾燥,建築物的附近不應當有叢生的雜草.在保存壁畫的環境內,溫度和濕度要適宜,並且比較穩定,上、下變動不能過烈.只要能做到這點,黴菌和其它微生物也就難以生長和發展。
倘已排除了過量的潮氣,一般講在暗處保存較為有利.最好採用人造光源照明,這樣便於控制照明度,更有效地消除光線對泥塑的損害。要防止灰塵、煤煙以及各種有害氣體對泥塑的危害. 作為個人收藏的中小泥型塑,也應遵守以上保管事宜。
10. 捏泥能人把泥巴捏成藝術品,這算是非遺文化嗎
想必題主說的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泥塑文化,這一項文化其實早在2006年,就作為我國第一批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收錄。泥塑的歷史非常悠久,具體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距今為止已經過了3000多年。泥塑別名也可以叫做彩塑或者泥玩,它就是人們用黏土為材料,製作的各種生動形象的小物件兒或者傳統工藝品。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泥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承。
泥塑在我國不同地區也獲得了不同的發展,比如有最有名的無錫的彩塑,勝在色彩的明艷奪目,裝飾非常精美。還有惠山的泥人,歷史非常悠久,著名在它的花紋樣式非常豐富。還有非常著名的就是陝西鳳翔縣的泥貨,具有特色的鄉土氣息,並且其中的玩具種類非常多,鳳翔泥塑多達170個種類,令人矚目。現代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這項非遺文化已經在人們心中和民間大放異彩,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的贊譽。許多人選擇在與外國友人交往時送泥塑作品當作伴手禮,也證明泥塑藝術品在我國傳統藝術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