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濰坊的傳統文化有
非物質文化遺有: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茂腔、高密撲灰年畫;紅木嵌銀漆器、諸城派古琴、核雕、聶家莊泥塑、柳疃絲綢、景芝酒釀造工藝、濰坊刺綉、禿尾巴老李的傳說、高密剪紙。
② 高密三絕都有哪三絕
高密市是山東著名的民間藝術之鄉。高密三絕是:撲灰年畫、剪紙和聶家莊泥塑。
③ 山東的民間藝術
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高密剪紙。
楊家埠木版年畫興起於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清代達到鼎盛期,楊家埠曾一度出現「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畫版上萬」的盛景。
除滿足當地民間需要外,還遠銷江蘇、安徽、山西、河南、河北、東北三省和內蒙等地。進入秋季,各路畫商雲集,大街兩旁張燈結綵,年畫掛滿街頭,每年前來選購畫作的商人達5000多人。
撲灰年畫是民間年畫中一個古老畫種,亦稱「民間寫意畫」。始見於明代,盛行於清代,距今已有500年歷史。從現有資料看,全國只有高密一地保存有這種年畫,主要產地在高密市姜庄、夏庄一帶30多個村莊。1993年高密被評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1997年「牛年」全國生肖郵票圖案即從高密民間剪紙中所選。
④ 高密三絕的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是「高密三絕」第二,是一種司空見慣、自我欣賞型的民間藝術種類。在中國剪紙藝術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高密剪紙在民間歷史悠久,廣為普及,但高密剪紙究竟起於何時,既無文字記載,也無考古發現。據當地人傳說,它與撲灰年畫興盛的時間相差不多,明代洪武年間大批移民,帶來外地剪紙,主客融合,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高密剪紙的風格。一是塊與線形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並富有韻律感。二是紙條挺拔,渾厚粗獷,富有濃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構思見長。構圖誇張變形不失真。以巧妙的構思,稚拙的造型,剛勁的線條,昂然的意趣而技壓群芳。
剪紙不象其它藝術品類,有許多繁難的工序和獨特的材料,只是剪紙藝人憑一把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紙,剪出各種題材和花樣的藝術品。在普及於全國的剪紙藝術中,高密剪紙稱「絕」,主要取決於它所表現的題材和藝術風格的別樣。
高密剪紙的題材以廣泛著稱,至於廣泛到何種程度,品種有多少,難以數計,舉凡與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從自然界的飛禽走獸到遠古的神話傳說,還有流之千古的歷史故事,文學人物和情節均進入了剪紙藝術的視角。而且從構思到技法,從內容到形式,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美學形神兼備,以神為主。形意結合,以意為主的特徵,酷似中國畫中的大寫意。
在藝術上,高密剪紙構思精巧,造型雅拙淳樸,線條剛勁挺拔,有濃重的金石味和靈秀細膩的韻趣。例如,要把用籠子養蟈蟈這一生活趣事,在單色剪紙上表現出來是很難的。而高密的剪紙藝人卻別出心裁地構思成把蟈蟈放出籠外,讓它的一雙堅硬有力的後腿緊緊地鉤掛一隻精巧的籠子,蟈蟈雙須向前,二目圓睜,既渾然天成地表現了這一特定的生活題材,又寄託了人們渴望自由、嚮往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同樣,以「八仙過海」為題材的剪紙,江南剪紙純用輕柔的細線,手繪式的五官來表現,顯得玲瓏剔透,河北剪紙以塊為主,大面為黑,只求整體輪廓完整不作細部刻劃,顯得渾厚粗獷,而高密剪紙則以魚紋、網紋一樣的細線組成「八仙」挺拔而又輕柔的衣飾,以黑黑的臉膛顏色表現出「八仙」各異的神情,再加上濃重的水,飄逸的雲,構成了一幅出神入化的獨特畫面,充分體現了高密剪紙粗獷中有細膩,線條勁拔金石味濃重的風格。剪紙作者大都是民間婦女,她們未受過藝術專業教育,興之所至,隨心創作,作品不具成法,粗獷中見清秀,雅拙中藏精巧。改革開放以來,高密剪紙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剪紙藝人也經常出國訪問。1994年高密被評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1997年「牛年」全國生肖郵票圖案即從高密民間剪紙中所選。
⑤ 高密剪紙的藝術特點
首先,高密剪紙以精巧的構思見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且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
造型稚拙粗獷而不呆板,誇張變形而不失真,粗獷中見清秀,稚拙中藏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朴而靈秀,托在手上有一種扎人又愛不釋手的感覺。既忠實於自然,又不拘泥於自然。有時則大膽地沖破常規,巧妙地運用獨特手法,達到自己的創作目的。如:剪紙「籠上蟈蟈」。生活中的蟈蟈都是養在籠子里的,可高密剪紙藝人卻獨出心裁地將蟈蟈放了出來。一隻看上去體重如牛的蟈蟈,用一雙堅硬的後腿緊緊地鉤在一隻精細乖巧的籠子上,雙須前伸,二目圓睜,宛如猛虎卧山崗。整幅畫面,黑、白、灰對比強烈,籠子玲瓏剔透,蟈蟈粗獷豪放,兩者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充分體現了人們渴望自由、嚮往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其次,高密剪紙造型稚拙,風格淳樸,線條剛勁挺拔,金石味很濃。
這是高密剪紙區別於其它剪紙品種的一個重要特徵。「八仙」是全國剪紙藝人樂於表現的重要題材。高密剪紙「八仙」一改其它剪紙「八仙」的風格而獨具特色。那象魚紋、網紋一樣的細線組成的金石一樣挺拔而又輕柔的衣飾、那黑黑的臉膛上神情各異的人物形象,那濃重的衣、飄逸的雲,構成了一幅幅出神入化的畫面。既不象江南剪紙「八仙」那樣玲瓏剔透,純以輕柔的細線、手繪式的五官來表現八仙人物;也不象河北剪紙「八仙」那樣濃厚粗獷、以塊為主、大面為黑、只求整體輪廓而無細部刻劃;也不象山西剪紙「八仙」那樣有刀劈斧鑿之感。高密剪紙「八仙」有種巧奪天工、強烈醒目而又耐人尋味的美感。
第三,高密剪紙是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手法,塊與線組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
線條布局有種筆情墨趣,一把剪刀如一把筆,剪出的作品有割出去之揮運美。那長長的「老鼠娶親」隊伍,看上去似一幅國畫長卷,浩浩盪盪,旗、牌、傘、扇、吹、打、樂、舞、笙、管、琴、簫,好不威風。遠遠看上去,對比強烈,形象分明。值得稱道的是整個「老鼠娶親」隊伍的順序全是按照民間習俗的結婚儀仗而排列的,這說明了民俗風情對高密剪紙風格所起的作用。
第四,高密剪紙在形象刻劃上注重誇張而不失真。
在表現形式上,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巧用黑塊和細線,善使鋸齒紋和光滑面,有定規而不拘束,剪出了生動又傳神的藝術效果。如「霸王出世」,那兇猛的老虎,不再是虎視眈眈,而是一個充滿母愛的形象,老虎溫順地侍候著剛出世的霸王,那虎仔卻懂事地躲在母親胸前,吸吮著自己母親的乳汁。這種變凶惡為善良的美好嚮往和驚人的擬人手法,正是高密剪紙的獨特風格所在。
⑥ 山東省高密市的三賢四寶
一、三賢
高密市是春秋名相晏嬰、東漢大經學家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的故鄉。
1、晏嬰(前578年—前500年)
字平仲,春秋時政治家,夷維邑(今高密市柏城鎮李家營社區晏王廟村)人,前556年(齊靈公二十六年)任齊國國卿。
2、鄭玄(128年-200年)
字康成,東漢經學家,高密市闞家鎮雙羊社區鄭公村人。
3、劉墉(1719年-1804年)
字崇如,號石庵,高密市柴溝鎮注溝社區逄戈庄村(原諸城市)人,清代著名書法家。乾隆時考取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謚號文清。
二、四寶
高密剪紙與號稱「中國一絕」的撲灰年畫、全國「著名土特名產」的聶家莊泥塑、婉轉悠揚的高密茂腔一起,被譽為「民藝四寶」,並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高密剪紙
高密剪紙獨具一格,以其在藝術處理中所體現出來的「金石韻味」,為世人矚目。20世紀70年代末,高密文化部門即對民間剪紙藝術進行了系統地搶救、挖掘、整理,搜集到一大批傳統剪紙精品,發現了很多很有才藝的民間藝人。
2、聶家莊泥塑
高密泥塑發源地在東、西聶家莊,據聶氏家譜記載和老藝人的回憶,其先祖明初從河北泊鎮遷來。約在明隆慶年間,因生活困難,一個叫聶福來的村民從事「鍋子花」製作。用泥土磕出的泥托,形似覆扣的鐵鍋。
清乾隆年間,在原來「鍋子花」的基礎上,已向泥娃、泥獅、泥虎、泥猴等各種動物方面發展,基本上形成了泥塑,清嘉慶年間進入成熟期。在向多樣化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形、色、聲、動、趣」特點。
3、撲灰年畫
所謂撲灰,是就其製作工藝而言,即製作者根據預先構思好的題材,用柳枝或者豆茬燒成炭條起稿,畫出大體輪廓,然後拿畫紙在底稿上拓撲,一稿可得撲稿數張;同一張畫稿便成了對稱的兩張,完美的對稱性成為高密撲灰年畫甄別與中國其他年畫品種的一個顯著特點。
撲灰年畫的題材種類很多,尤以人物畫的繪制工藝最獨特,撲灰起稿後即手繪,先是平面塗色,勾勒輪廓,而後「粉臉」、「涮手」、「賦彩」、「開眉眼」、「勾線」、「涮花」、「鹹菜磕花」、「貼金」、「塗明油」。
4、茂腔
茂腔自產生、流傳、發展至今,雖歷經數百年,但名稱確定的較晚,1954年,華東地區組織戲劇觀摩演出時才由組委會正式命名為「茂腔」。此前,人們多稱作「周姑子調」或「肘鼓子戲」、「冒腔」等。
⑦ 高密剪紙的剪紙內容
作為一種民俗藝術,高密剪紙包括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花樣、喜花、春花、喪花等。它的流傳同高密農村的節令風俗有著密切的關系。窗花、門箋、燈花,便是在春節或元宵節時貼掛的。
在高密農村,過年時,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紙,上面貼上紅紅綠綠的窗花,門頂、窗前,貼上門箋,元宵節夜晚的燈籠上貼上燈花,新年的氣氛就出來了。喜花是結婚時張貼在新房室內傢具和器物上的。壽花和喪花是在過生日和辦喪事時張貼的。牆花和頂棚花是布置房間時分別貼在牆上和屋頂上的。花樣是衣服、鞋、帽、兜肚、枕、床帳、門簾等綉制圖樣時所依據的范樣。剪紙藝人們每剪成一個圖形,就把它用線粗粗地縫在另一張紙上,拿到燈燭上用煙熏烤,烤黑,然後把剪紙圖形取下,然後就留下一個以煙黑為底的空白圖形,原來的剪紙圖樣則可以拿去作為服飾刺綉之用了。這樣,圖樣就一代代傳承珍存下來了。
高密剪紙的內容也是很有講究的。吉祥圖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蘆、蓮花等象徵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魚蟲是農民熟悉的對象,也是他們表現的主要內容。
高密剪紙表現的題材范圍非常寬泛,歷史傳說、神話、故事、戲曲人物、花鳥草蟲無所不包,並廣泛服務於當地風俗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被譽為「高密三絕」之一,並在全國剪紙藝術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