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充分利用節慶日、學校、民間藝術館或專題展示館、電影院、媒體等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小學、職業學校等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課程,培養青少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和情感,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和歷史延續性的認識,鼓勵群眾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
二是建立完善制度,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長效機制。按照"政府主導、文化部門主抓、相關單位密切配合"的原則,建立完善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重點項目的保護和傳承、使用與開發等制度,制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的保護細則。市縣兩級依託群眾藝術館和文化館,全部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明確專人開展普查保護工作,形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
三是開展普查工作,帶動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近年來,全市加大對業余普查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普查知識,建立了一支覆蓋全市每個村落和社區的業余普查隊伍,並發動街道、社區、鄉村積極開展普查工作,了解掌握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布情況,深度挖掘、整理民間民俗文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四是加強文化培植,積極拓展文化空間。充分利用現有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等各種文化場館的文化空間,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通過舉辦廟會、慶祝傳統節日、宣傳民間民俗文化等各種文化活動,擴大其對廣大群眾的凝聚力、感染力,以此帶動文化發展的制度化、產業化、市場化。
五是以名錄申報為載體,促進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加大對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定或申報工作力度,使更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國家和省級名錄。
⑵ 非遺傳承人申報條件
非遺傳承人申報條件為:
1、長期從事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熟練掌握其傳承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知識和核心技藝;
2、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
3、在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具有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4、愛國敬業,遵紀守法,德藝雙馨。
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不得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公民提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申請的,應當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所在地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如實提交下列材料:
1、申請人姓名、民族、從業時間、被認定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時間等基本情況;
2、申請人的傳承譜系或師承脈絡、學習與實踐經歷;
3、申請人所掌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和核心技藝、成就及相關的證明材料;
4、申請人授徒傳藝、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等情況;
5、申請人持有該項目的相關實物、資料的情況;
6、申請人志願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履行代表性傳承人相關義務的聲明;
7、其他有助於說明申請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材料。
中央各部門直屬單位可以通過其主管單位直接向文化和旅遊部推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材料應當包括以上各項內容。
法律依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省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核實後,文化和旅遊部取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資格,並予以公布:
(一)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
(二)採取弄虛作假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格的;
(三)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累計兩次評估不合格的;
(四)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社會公德,造成重大不良社會影響的;
(五)自願放棄或者其他應當取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資格的情形。
⑶ 如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一)掌握並承續某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一定區域或領域內被公認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公民提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請的,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請人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工作單位等;
(二)該項目的傳承譜系以及申請人的學習與實踐經歷;
(三)申請人的技藝特點、成就及相關的證明材料;
(四)申請人持有該項目的相關實物、資料的情況以及其他有助於說明申請人代表性的材料。
文化行政部門接到申請材料或推薦材料後,會組織專家進行審核並逐級(縣級—州市級—省級—國家級)上報。
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收到上述材料後,會組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結合該項目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分布情況,提出推薦名單和審核意見,連同原始申報材料和專家評審意見一並報送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
之後,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會結合申請項目在全國的分布情況進行整理分類,組織該項目領域的專家組進行初評,由專家組提出初評意見。
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設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將對各專家組的初評意見進行審核評議,提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推薦名單會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5天。此後,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根據公示結果,審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並予以公布。
申報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必須要在該項目已列入非遺項目名錄體系內才能申報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項目如未列入非遺名錄體系的,應先到所在縣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申報非遺項目,項目審批確定後申報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待此項目申報市(州)級非遺傳承項目後,方可申報市(州)級非遺傳承項目代表,以此逐級申報為省級、國家級傳承人。
(3)藝術管理者怎麼繼承非遺擴展閱讀:
非遺項目需具備以下條件:
(一)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是符合時代發展方向的先進文化,而不是那些落後的、不合時宜的文化現象。
(二)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歷史、文學、藝術、科學方面的研究、創作、欣賞等活動具有積極的作用,確有保護的必要。
⑷ 非遺傳承人申請流程
法律分析:申請流程:
一、符合條件的公民可申請或被推薦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提出申請的傳承人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提供相關材料。
二、文化行政部門收到申請材料或推薦材料後,組織專家進行審核並逐級上報。
三、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收到上述材料後,組織省級非遺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結合該項目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分布情況,提出推薦名單和審核意見,連同原始申報材料和專家評審意見一並報送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
四、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收到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報送的申報材料後,組織該項目領域的專家組進行初評,由專家組提出初評意見。
五、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設立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對各專家組的初評意見進行審核評議,提出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六、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將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5天。
七、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根據公示結果,審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並予以公布。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第十條 申報者須提交以下資料:
(一)申請報告:對申報項目名稱、申報者、申報目的和意義進行簡要說明
(二)項目申報書:對申報項目的歷史、現狀、價值和瀕危狀況等進行說明
(三)保護計劃:對未來十年的保護目標、措施、步驟和管理機制等進行說明
(四)其他有助於說明申報項目的必要材料。
⑸ 怎麼申請非遺傳承人
怎麼申請非遺傳承人
怎麼申請非遺傳承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怎麼申請非遺傳承人。
我們國家目前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一般是指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我們一般所指的評選傳承人是指某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比如某某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也就是說,想評某一級傳承人,你所掌握的項目就必須是這一級的名錄項目了。比如蒙古族馬具製作技藝這一項目已經入選了國家級非遺名錄代表性項目,那麼傳承這一技藝的傳承人才有可能申報國家級傳承人。
其次,想申報某一級的傳承人,一般來說,你必須是下一級名錄項目的傳承人了。比如你想申報國家級傳承人,那麼你必須已經是省級傳承人才有申報資格。
第三,申報傳承人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熟練掌握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
3、積極開展傳承活動;申請人應加以對照並積極創造條件來實現申請目標。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的。
第四,代表性傳承人都是成批的申報、評審、公布的。基本程序一般是當地文化主管部門下發申報的通知—下轄地區和單位組織申報—傳承人填寫申報書和申報片—文化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評審結果公示—正式公布。
您想申報傳承人,首先去當地文化局咨詢你的項目是不是當地已經公布的非遺項目,如果是就繼續咨詢什麼時候申報傳承人。如果沒有,就要先報項目。
非遺傳承人申請流程如下:
一、符合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提出申請的傳承人應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提供相關材料。
二、文化行政部門接到申請材料或推薦材料後,應當組織專家進行審核並逐級上報。
三、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收到上述材料後,應當組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結合該項目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分布情況,提出推薦名單和審核意見,連同原始申報材料和專家評審意見一並報送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
四、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收到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報送的申報材料後,結合申請項目在全國的分布情況,進行整理分類,組織該項目領域的專家組進行初評,由專家組提出初評意見。
五、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設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對各專家組的初評意見進行審核評議,提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六、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對評審委員會提出的代表性傳承人的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5天。
七、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根據公示結果,審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並予以公布。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記錄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中國的京劇、針灸、書法等39個項目入選,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No.10 皮影戲
皮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9 中國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剪紙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9年,中國剪紙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8 古琴藝術
琴棋書畫,曾是中國古代文人引以為傲的四項技能,也是四種藝術。其中,琴樂是中國歷史上淵源最為久遠而又持續不斷的一種器樂形式,其可考證的歷史有三千年之久。「高山流水」、「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等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和琴有關的典故。然而,由於琴自古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種雅好,很少在公眾場合演奏,所以現代人對它的了解已經十分有限。2008年,古琴藝術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7 珠算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岳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雲:「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2013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6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准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2016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5 中國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針灸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中華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2011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4 中國書法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字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3 京劇
京劇,被視為中國國粹,是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2010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2 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2010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No.1 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之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文化和旅遊部對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認定代表性傳承人。因此,是國務院先公布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文化和旅遊部再對名錄中的項目認定代表性傳承人。
目前,第五批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剛剛公布,文化和旅遊部計劃在今年啟動新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工作。截至目前,文化和旅遊部共認定了五批3068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各省(區、市)也公布了16000多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比如剛才我介紹的石麗平,其實她就是省級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形成了以各級代表性傳承人為骨乾的非遺的傳承隊伍。
在我國,非遺保護是政府主導、全社會廣泛參與的事業,為支持非遺保護傳承,中央財政設立了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主要用於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傳習補助,還有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等,並制定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范和加強資金的管理。
200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87.9億元。今年,中央轉移支付比10年前增加了1倍。國家發改委也安排了14.17億元用於實施國家級非遺保護利用設施的建設項目。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習補助由原來的每人每年1萬元提高到了2萬元。這個補助是直接打到傳承人個人賬戶上的,是供他們開展保護傳承活動來使用的。
在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記錄、建檔、研究、保護、傳承、振興、宣傳等各項工作得以有序開展,項目得到了有效保護;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也得到了有力保證,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還有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這些重點項目得以順利推進;非遺宣傳傳播廣泛開展。可以說,今天我國非遺保護事業取得的成就,國家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們工作的有力保障和堅實後盾。
「十四五」期間,將繼續爭取財政加大對非遺保護的支持力度,規范和加強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⑹ 怎樣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需要被提名的遺產必須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並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方可被收入。
1、代表了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
2、通過建築或技術、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城市規劃或景觀設計,展現了在一段時期內或在一個文化區域中進行的有重要意義的人文價值的交流;
3、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
4、突出地代表了某一類建築或技術的,並且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的某一段或幾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5、突出地代表了一種或幾種文化中人類傳統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關系,尤其是當這種關系在不可逆的變化下顯得非常脆弱的時候;
6、 直接或明確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價值的事件、現實的傳統、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藝作品相聯系。
(6)藝術管理者怎麼繼承非遺擴展閱讀
非物質文化傳承的特點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一樣,是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及其傳統的兩個組成部分,對於人類社會或群體以至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認同,民族精神的承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當代世界中,以增強「文化多樣性」和「對人類創造力的尊重」為共同理念,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而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保護,就要探討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特點和發展規律,只有懂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特點和發展規律,才能做到正確的、有效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