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何理解人生的藝術化

如何理解人生的藝術化

發布時間:2022-04-22 23:29:27

A. 人生藝術化什麼意思

人生藝術化是種意境, 而且是對於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層次。 而藝術,又分中西方化, 東、西方的審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響 , 以儒家與道家而言,是以近山親水而論自然之美結合自身的人生觀、生活觀而道藝術人生 。 對於生活的理解, 也是種藝術, 「藝術」一詞一直是值得爭議的一詞, 因為文化, 因為生活習俗, 或者說是思想 。藝術人生 在於我的理解范圍 入鄉隨、達觀自在 、 樂山樂水 、 嘆文希義 、瀟灑超脫, 這便是藝術人生。

B. 美學課的問答題:談談你對人生藝術化的認識

將人生藝術化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你要充分理解藝術是什麼意思。藝術是個抽象概念的詞,它反映在藝術作品和藝術家上面,你能讀懂藝術作品,理解藝術家的思想,那麼你才有資格談藝術。其次,藝術來源於生活,是生活中的某些事和人的集中代表,。藝術不能等同於生活,必須是高於生活。其三,人生是由每一天的生活構成的,將人生藝術化是要求一個人要以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心靈去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情,有崇高的人生志趣,並不斷朝著這個方向要求自我提高自我。

C. 怎樣理解「人生之美,美就美在又夢想」

「人生之美,美就美在有夢想」,這句話說明了人生的意義在於對於未來有明確的目標,並為了這個目標而認真發展規劃,最終努力實現它。
周星馳電影里說,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咸魚有什麼區別。其實夢想是人前進的動力,也是我們不斷為自己人生道路制定的奮斗目標,有了夢想人生才有意義,才會豐富多彩。
不過,只有夢想還不夠,還需要學習如何把夢想變成現實,這就需要我們認真指制定未來的人生發展規劃,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
祝你好運,滿意請採納。

D. 你認為藝術化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的

把人生和藝術相聯系,以藝術作為人格培育的重要手段是中國傳統文化「詩」教、「樂」教的悠久傳統。而把藝術境界作為理想人生的重要尺度,崇尚藝術化的生存方式和人生境界,也是中國傳統士大夫富有代表性的人生理想。但是,這種對藝術、美和人、人生之關系的態度,這種深蘊於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的崇尚藝術化的人生旨趣與理想,始終沒有上升為明確的理論話語。相對於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來說,品味和欣賞角度的提升和轉化,恐怕就應該是你在將人生藝術化之後,最先感受到的不同之處了吧

E. 人生藝術化的含義的是什麼

人生藝術化的含義:

美的產生需要人的參與,沒有人的參與就無從談美。同樣,人的生存也離不開美,離不開藝術。藝術與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來的,沒有它們人生也將瞭然無趣。

另外,藝術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於彌補人生的缺陷,
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實際人生的牽絆, 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解放, 實現生存的藝術化。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不是藝術的,正猶如同是一種頑石,這個人能把它雕成一團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器」,分別全在性分與修養。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5)如何理解人生的藝術化擴展閱讀:

朱光潛先生提出「人生藝術化」這個命題是在《談美》一書的最後一章里。其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

這是為了告訴遊人們,不要忙於奔波,而忘記生活的意義在哪裡。在這個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裡,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的疾馳而過,無暇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

朱光潛先生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人生藝術化」理念貫穿其美學思想,也貫穿在他的人生中。首先,這一觀念的形成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莫大的關系。

「五四」運動後,中國知識界彌漫著一種苦悶的味道。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老一輩的哲學家、美學家都毫無例外地把自己的學術研究視野投向了人生。

而朱光潛在經受了「五四」洗禮後,在對傳統文化去粗取精後,既保留了獨特的韻味又得到現代科學精神的滋潤,這為他為學為人優良品性形成有著重大影響。在朱光潛看來,只有超脫到藝術等精神世界中去才能「養精蓄銳,為征服環境做預備」,這是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的結果。

另外,在朱光潛留學歐美時,西方美學和文藝批評的思想使他有了更深的見解,他多多少少受了康德、叔本華、尼采、克羅齊等人的影響。尼採的酒神藝術和日神藝術都是逃避現實的手段,而他的「從形象中得救」思想更讓朱光潛堅定自己的想法:藝術是「超脫」現實苦難的鵠。

這一觀點在康德的「無所為而為的關照」和克羅齊的「直覺說」等處得到了印證。本著「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的態度,朱先生在為人處世和做學問方面始終嚴格要求自已。

以非功利之心做功利之事,既保有道家的超然出世、隱逸趣味、無所為而為的處世觀和審美觀的影響又有著儒家寬容調和的文化心態和認真嚴謹的為學態度。他真正親躬實踐了「人生藝術化」的理想。

在當今的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下,「人生的藝術化」這一美學命題有著偉大的現實意義。商品經濟形成的金錢至上下人們對財富的慾望膨脹,在科技理性至上的片面偏見下人們的情感道德缺失迷失、只顧個人不顧集體的個人主義之風使人情寒涼、悲觀頹喪失去趣味的百無聊賴使生活意義全無。

追逐物慾、道德脆弱、自私自利、悲觀頹喪等消極態度使人心蒙上了層層灰塵,純凈仁愛變得不值錢。不僅「過去」不及挽回,「現在」也正在被失去。這時候,就需要「人生藝術化」這樣的美學思想去照亮蒙蔽的人心和漆黑的未來。

「人生藝術化」理念主張「自然本性的生活」,這對於當下被物慾填埋、精神空虛的人們來說是一劑良葯。不掩飾、不矯情,態度真誠、言行一致是人的最可貴的態度與品質。它可凈化那些蒙垢已久的心靈,平撫憤世嫉俗的心態。

當深厚的底蘊彰顯為外在的言行,人就成了一個藝術化的人。由藝術化的人而藝術化的人生,就顯得理所當然、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隨著科技進步與社會飛速發展,世界貧富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一些人在風花雪月中揮霍無度,另一些人在貧困線上苦苦掙扎。

前者習慣於物質享受造成精神貧瘠,後者生活在自我與社會的雙重壓力下而不堪重負。「人生藝術化」理念在這里給出了指路的明燈:於彷徨苦悶之際,於生存壓力之下,尋找一點樂趣、培養一些可以承擔的小愛好,在精神領域慢慢提升自我、淡看生活中的貧富。

但這並不代表可以安於貧困,而是要人們端正心態以待厚積薄發,將詩意的憧憬變為具象的現實。

F. 怎樣理解文中所談的人生的藝術化

最近兩天讀了一下朱光潛先生的《談美》,自覺獲益匪淺。
縱觀全書,印象深刻的首先是質朴簡練的語言。美學本是一門深邃的學問,對於門外者而言,若是拿來一本用專業語言論述的厚重的著作,自然覺得吃力;而《談美》這本並不算大部頭的書,卻能用不多的語言,去闡釋許多美學觀點,娓娓道來,讓初次了解美學的人,也能有所思索和啟發。這使人不禁要慨嘆作者深入淺出的境界,然而「淺出」必先有「深入」,故這是非有對這門學問的高深造詣而不可得的。而事實上,朱光潛也的確是中國近現代美學的泰斗和奠基人。看這書名便可知,他是要來和我們「談美」,而非「論美」,僅僅是要來「談一談」的。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的社會還有這么多弊病需要解決,哪裡有心思去研究美學!這點作者在開篇就予以了回應: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業。……藝術的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我以為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的人都要抱有一副『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學問事業當成一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於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偉大的事業都出於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業」,這話切中肯綮。對於非美學專業研究者而言,讀點美學,不是去要逃避現實,浸沒在浪漫主義的光輝和自己營造的虛幻的理想世界,而是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即如作者所說的「免俗」——以拓寬自身的胸襟,培養豁達之情操,用美的態度去觸摸與體察世界,從而讓自身所從事的事業變得偉大,從而使自己的人生得到凈化與提升。
「人生的藝術化」,是作者要申述的主旨之一。作者認為,「實際人生」只是「整個人生」的一部分,二者不可等價;藝術與「實際人生」固然是存在一定距離的,然而廣義上的「整個人生」,卻與藝術並無遙遠隔閡,二者可以互融共通。作者認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我們的壽命就是藝術品的材料,單看我們如何經營和創造,將它創造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G. 怎麼理解人生的藝術化

美的產生需要人的參與,沒有人的參與就無從談美。同樣,人的生存也離不開美,離不開藝術。藝術與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來的,沒有它們人生也將瞭然無趣。 另外,藝術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於彌補人生的缺陷,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實際人生的牽絆,從而獲得心靈的自由和解放,實現生存的藝術化。

H. 「人生藝術化」的含義

所謂「人生藝術化」就是主張審美、藝術、人生相統一,倡導主體以美的藝術精神來濡染提升個體的人格情致與生命境界,從而建構詩意的人格和美的人生,實現並享受生命、人生的意義與韻味。簡單地說,「人生藝術化」就是追求藝術的人格和審美地生活。在科技因素、實用理性占據重要地位的現實生活中,人生藝術化的理想及其精

神具有獨特的意義。人生藝術化在本質上是試圖從生存的事實超向生命的意義。它突出了人及其現實生存中情感、理想、詩意超越這些富有意義而又常常自覺不自覺被遺忘的緯度;同時,它也以對這些緯度的倡揚體現了對於現實實踐中科學與藝術、理性與情感、物質與精神、尚實與超越和諧共生的期待,對於人的知情意全面和諧生成的期待。

「人生藝術化」的精神資源主要來自中國現代美學、文化的有關思想學說。它是民族美學精神與文化傳統在現代中國的一種創造性建構。
從人類歷史實踐看,對於生活或人生的藝術化、藝術性方面的追求中西都不乏其例,但在內在旨趣與精神實質上卻有著分歧,其關鍵就在於對藝術美、藝術性、藝術精神的理解與把握有著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把這些思潮與學說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對生活形式的藝術化(性)追求。這一類把藝術美、藝術性主要理解為形式上的東西,追求裝飾性、新奇性、感官享受等外在的東西。因此其藝術化主要表現為對生活用品、生活環境、人體等的藝術化裝飾與修飾等。19世紀歐洲唯美派的「生活藝術化」思潮、20世紀以來西方後現代「日常生活審美化」思潮主要屬於此類。這類藝術化在一定意義上有助於提升日常生活的品位與情趣,但對於外在形式和感官享受的過分重視亦可能流衍為奢靡、頹廢、媚俗等生活情狀。
第二類是對生活技巧與社會關系的藝術化(性)追求。這一類把藝術美、藝術性主要理解為藝術創造、藝術表現的具體技巧。其在生活中的藝術化實踐則表現為對生存技巧、生活情狀、人際關系等的處理藝術。林語堂以「中等階級生活」為基礎的「生活的藝術」,在一定意義上可歸於這一類。這種藝術化化衍得當,有助於人際關系的潤澤,但過分雕飾則可能流衍為精神的退化和圓滑的生存哲學。
第三類是人格與心靈的藝術化(性)追求。相對於前兩類把藝術美、藝術性歸結為藝術的某些局部性、外在性、技巧性要素,這一類關注的是藝術的內在精神與整體品格。因此,這個藝術化(性)倡導的是人對於整個自我人格與生命境界的美的追求,它的本質是人格與心靈的藝術化。
以梁啟超、朱光潛、宗白華等為代表的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一脈主要體現為這種情致。20世紀20年代,梁啟超明確提出了將生活「藝術化」的主張,並對其內在精神與實踐方式作出了自己的闡釋。他把「藝術化」與「趣味化」並舉,提出其精神即在於「無所為而為」的以大我化小我的生命精神,是不執著於成敗、不執著於得失的享受具體創造過程本身的生命情致。他倡導把這種趣味精神貫徹到勞作、學術、教育等相關實踐活動中。30年代,朱光潛發表了著名的美學著作《談美》,正式確立了「人生的藝術化」命題的理論表述形式。朱光潛以「情趣」作為藝術的核心,強調藝術創造與欣賞的統一,要求人生也應該像藝術活動一樣秉持「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實現創造與欣賞、入與出、動與靜的和諧。30、40年代,「人生藝術化」的命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中國現代許多重要的美學家、藝術家、文化人士等也都涉及了這一命題。宗白華早在20年代就提及過相關的概念。30、40年代他對「意境」理論的建構與闡釋,使「人生藝術化」的理論達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宗白華深刻地窺見了藝術意境的生命底蘊與詩性本真,他指出「意境」的底蘊就在於「天地(宇宙)詩心」,它具有直觀感相、活躍生命、最高靈境三個層面,是至動與韻律的和諧;每一個具體的生命最後都可以通向最高的天地詩心,自由而詩意地翔舞。梁、朱、宗等人的思想均從藝術之美化入,發掘了生命的堅守與大氣、深沉與靈動、自由與超越。它們共同體現了對於藝術之美的內在精神的把握,體現了對於人格情致與生命境界的詩性理想。
我以為,這才是「人生藝術化」的真義。這個藝術化建立在對美和藝術精神的深度理解上,它要求把藝術的美從形式與技巧的層面提升起來,導向內在的美麗情感與高潔情致;也要求把人與生命的品格從個別的外在的技巧性的要素中提升起來,導向整個人格情致與生命境界的美化。

I. 人生藝術化的含義

人生藝術化是種意境,而且是對於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層次.而藝術,又分中西方化,東、西方的審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響 ,以儒家與道家而言,是以近山親水而論自然之美結合自身的人生觀、生活觀而道藝術人生 .對於生活的理解,也是種藝術,「藝術」一詞一直是值得爭議的一詞,因為文化,因為生活習俗,或者說是思想 .藝術人生 在於我的理解范圍 入鄉隨、達觀自在 、 樂山樂水 、 嘆文希義 、瀟灑超脫,這便是藝術人生.藝術美可以陶冶情操,有助於心靈的純凈!人生藝術化,首先需要的是,便是努力提升個人心性修養,心性修養有了,做任何事都能全情投入、盡善盡美,便臻於藝術了。須知藝術來自於生活,活出真實,活出自在,這便是藝術。

中國現代的人生藝術化思想並不是一種理論體系,也不是某一美學或藝術流派(團體)的集體主張,而是一些人文知識分子從審美角度提出的人生理想或生活主張,或者說,這種思想體現了一部分愛好藝術的現代文人所追求和踐行的人生志趣或生活趣味.但是,整體上看,這些人的思想還是有一些共同之處的.
首先,人生藝術化意味著一種脫俗的生活,這是現代人生藝術化思想最為一致之處.他們所講的脫俗就是擺脫了世俗功利考慮,超越了世俗的價值觀念,讓人在不脫離世俗生活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精神性的生活享受.所以,他們一方面推崇康德等西方美學家的審美無利害性理論,另一方面在傳統的道家學說中吸取思想的養分,把超越狹隘功利目的作為實現人生藝術化的必要條件.值得注意的是,主張人生藝術化的現代文人幾乎沒有一個把藝術和道德、審美與現實決然對立起來,而是十分強調藝術化人生的德性內涵,並試圖以出世的藝術來改變現實人生,從而顯示出這種人生藝術化思想與西方現代審美主義的重要差異,更多地體現出中國傳統人生哲學的底蘊.概括地說,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思想中蘊涵著以出世的精神來做入世的學問的特點,這也是中國現代美學的一種基本精神.
其次,人生藝術化思想主張一種感性化、精神性的生活.在這個意義上,「藝術化」相當於「情感化」、「情趣化」,其實質是「人性化」.西方現代美學是被作為一種人本主義思想引進現代中國的,在當時諸多中國人文知識分子看來,其注重感性、情感和藝術獨立的思想背後蘊涵著對人性的尊重和對人生的關懷.講人生的藝術化就是強調人生是一個完整、具體的生命體,是一種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斷超越平庸和世俗的精神性生存方式.正是由於在人性這個理想概念基礎上強調人生和藝術高度統一,使得人生藝術化思想具有了堅實的人本主義思想基礎.因此,王國維可以毫不費力地以一句「無用之用」把藝術的獨立論和人生論統一起來,創建了中國現代的人生論美學.朱光潛可以把建立在審美直覺和審美距離等概念基礎之上的美學指向人生藝術化的最終價值目標,甚至把藝術與人生看做是直接同一的.[10]另一方面,與西方現代審美主義的人生觀不同,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思想雖然主張感性化、情感化的生活,強調藝術與人生的同一性,卻決不排斥人生與道德的內在關聯,而是十分重視人生的德性內涵.因此,人生藝術化並不意味著躲進唯美藝術的象牙塔,而是在現實人生中追求真善美統一的生活境界.
第三,人生藝術化思想主張一種個體生命的創造性生活.個性與創造性是藝術最突出的特徵,特別是西方現代藝術哲學更加註重個性化的創造.這種現代性思想對主張人生藝術化的中國現代知識分子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他們試圖通過生活的藝術化來改變刻板、平庸的生存狀態,使人生充滿生命活力.從根本上說,脫俗的人生、情感化的人生都源自個體生命的創造,只有個性化的創造才能使生活具有超越性.同時,這種個體生命的創造又是生命本真的一種表現,它不是做作的,甚至不是勉力而為的,而是個體作為自然和諧的生命體的真實流露的結果.所以,主張人生藝術化的知識分子幾乎都主張自然的人生,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都贊美本真狀態的人性,甚至崇拜「童心」.那些被用來描述藝術化人生的概念,如平淡、幽默、情趣、趣味、同情、解放、自由等等,表明藝術化的人生既是個性和創造性的,也是真誠和自然的人生.
第四,人生藝術化思想傾向於對傳統思想文化的繼承,並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與當時激進的知識分子不同,主張人生藝術化的知識分子都注重對傳統思想文化的吸取,或者說,人生藝術化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從傳統中來的.當然,這些知識分子並不排斥西方文化,也都或多或少地批判過國民的「劣根性」,但是,他們並不斷然拒絕傳統,而是有選擇地吸收傳統,特別是用世界性的眼光,發掘中國傳統藝術人生觀當中具有現代意義的思想,借鑒西方的一些思想,根據國人現實的生存狀況,提出人生問題解決的途徑.這種建設性的態度使得人生藝術化思想成為激活傳統美學思想資源,並使之同西方學術思想相互交融的創造性美學成果.
第五,人生藝術化思想具有鮮明的社會責任感.如前所述,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思想不是與世隔絕的、主張象牙塔中的生活,而是具有明確的現實針對性的.事實上,主張人生藝術化的諸多知識分子認為中國落後的根本在人的素質落後,他們是想通過改造人生來改造國人.
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論述人生藝術化思想的有不少,我們選取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位來進行初步的研究.在這些人當中,王國維應該屬於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思想的開創者和奠基者.他所開創的人生論美學和把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傳統同西方現代美學相互融合的方法論為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思想奠定了基礎.蔡元培直接論述人生藝術化的言論不多,但是作為他的美育理論思想基礎之一的審美功能論與人生藝術化思想相同,而且他倡導的美育所作用的人生也就是一種藝術化的人生.梁啟超是一個思想極為復雜的知識分子,僅就其美學思想而言,以變法失敗為界的前後期也有明顯變化.雖然梁啟超一生不忘政治,但是可以說梁啟超後期美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人生藝術化思想.而且,從梁啟超美學思想變化這個個案,我們也可以看到人生藝術化思想與改造社會、改造國民的社會責任意識之間的密切聯系.朱光潛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的美學家之一,也是中國現代人生藝術化思想在理論上的集大成者.朱自清說,「人生的藝術化」是朱光潛自己最重要的理論,因為這個理論將真善美融為一體,「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11].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朱自清把人生藝術化看做是「朱光潛自己最重要的理論」.實際上,人生藝術化既是朱光潛前期美學研究的根本宗旨,也是他為中國現代美學所作的最重要貢獻之一.宗白華主張「科學的人生觀」和「藝術的人生觀」並舉,他所著力研究的傳統意境思想實質上正是一種對人生境界的充滿詩意的闡釋.周作人、林語堂、豐子愷、梁實秋四位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美學家,但是,在他們的學術著作或散文中,包含著豐富而有特色的人生藝術化思想,同樣是值得重視和研究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人生的藝術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