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民間傳統藝術有哪些
傳統的民間藝術主要有琴棋書畫、皮影戲、戲曲、編織工藝、剪紙、泥塑藝術等,中國文化一直都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許許多多的民間藝術貫穿古今,一直延續到今天,為我們的文化生活添姿加彩。
傳統民間藝術主要通過樂器演奏,工藝絕活來體現民間人的表演、藝術天賦。每一件工藝品都體現了民間手藝人的心靈手巧。接下來主要介紹皮影戲和剪紙兩項藝術。
皮影戲,中國皮影分類為南方和北方兩個派別,用桿子操縱製作精美的皮影,根據劇情的需要靈活運用燈光,演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一出好戲。北方以灤州皮影代表,南系則以成都燈影戲為代表,兩種系別中影偶的大小、製作、以及操縱方式均有不同,但都各有千秋,令人驚嘆。
清時期剪紙藝術打到鼎盛,剪紙成為重要的居家裝飾。到了今天,一些新興剪紙出現,剪紙文化元素也更豐富。
❷ 在榆林,有哪些民間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榆林,古稱「上郡」,起源於春秋時期,盛於明朝清代,明朝九邊名鎮「延綏鎮「(又被稱為榆林鎮)駐扎地,康熙帝賜「兩守孤城,千古忠義」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都,六樓騎街天底下名」的美名,這般獨特城市建設,在大江南北實在是少見,這也是榆林變成我國歷史文化名鎮關鍵標示。目前為止,榆林市有國家非非遺文化象徵性新項目11個,國家非非遺文化象徵性傳承人12人(已經有4人去世),下邊就給大夥兒介紹一下榆林十一項國家級別非非遺文化象徵性新項目:陝北秧歌是流行於陝北高原的一種有著普遍集體性和象徵性的傳統舞蹈藝術流派,又被稱為「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它主要是分散在陝北地區的榆林、延安市、綏德、米脂等地,在其中尤以綏德高蹺極具象徵性。 陝北秧歌是一種在城市廣場、場院、街道社區等場所演出的集體舞蹈方式,關鍵在春節假期和祭春日、祭秋日時表演。
白雲山上的白雲觀是西南地區較大的廟宇,位於陝西榆林市佳縣城南區5千米的層巒疊嶂當中。白雲山風景區道教音樂是白雲山道士主題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常相互配合白雲山風景區廟會圖片舉辦。 白雲山風景區道教音樂由經韻旋律、笙管歌曲和打擊樂器三部分構成。傳統樂器有吹奏樂器和敲擊樂器兩大類。陝北高原民間諺語,做為一種口頭文學,是陝北高原廣大群眾用簡單易記的英語口語將製造和社會發展工作經驗世代相傳的民俗至理名言,是生態環境創造的結論,是廣大群眾團體智慧的結晶。 陝北高原民間諺語,關鍵廣為流傳在米脂、綏德兩縣,輻射源在除米脂、綏德兩縣 之外的陝北高原23個縣(市、區)。陝北綏德石雕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已經發掘出的500幾塊漢朝畫像磚及其迄今殘余儲存的唐代明清時期的石雕工藝品和摩崖石刻等,都足夠證實綏德石雕工藝品的博大精深。 綏德石雕工藝品品種繁多,主要用途各不相同,除民宅石雕工藝品、碑碣亭塔石牌坊石雕工藝品、各種裝飾設計石雕工藝品、石板畫等以外,極具象徵性的是石雕獅子
❸ 陝西民間剪紙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陝北以單色剪紙為主,造型簡潔質朴、注重誇張變形,傳承著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在內容上多以動物花草為主。
陝西從南到北,特別是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處都能見到紅紅綠綠的剪紙。那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有趣的寓意,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在陝西,在全國的民間美術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陝西剪紙,專家們稱之為「活化石」,因為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如魚身人面,獅身人首,以及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所相似的「牛耕圖」等。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陝北剪紙中的「鷹踏兔」、「蛇盤兔」、「鷺鷥銜魚」、「魚戲蓮」、「蛙、鹿、魚、鳥」等。
陝西自古是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傳說中的黃帝就葬於陝西境內的共同陵橋山,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都發現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周秦漢唐等13朝都在陝西建都,留下了豐厚的民俗文化遺產。
陝西剪紙,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全國各地不同風格和特色的剪紙藝術中,古老而純朴的陝西剪紙以它特有的魅力,為人們所喜愛。陝西剪紙主要形式有窗窯頂花、炕圍花、門畫、掛簾、枕花、桌裙花、鞋花、結婚雙喜花、衣物佩飾花、神龕貼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窗花最為普遍。每逢春節,不論那裡的農村,給窗子糊上潔白的紙,貼上紅紙剪成的窗花,喜慶新年。陝西的窗花在表現內容上,一種是繼承傳統,一種是貼近生活,近距離反映現實。有人物活動、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民間故事傳說等。造型嚴謹,民間風味十足。陝西剪紙大都出自農家婦女之手,以淳樸、粗獷、簡煉、明朗為特點。她們創作的剪紙飽含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具有古樸的民風。他們一方面受民間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對生活進行仔細入微的觀察和理解,凝聚著普通勞動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並通過大膽豐富的想像,用剪紙來表達自己 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美的理解。
在陝西剪紙藝術中,首推陝北民間剪紙。這一地區由於近百年來交通閉塞,地處偏 僻,外來文化較難傳入,古代的文化、藝術卻被農家婦女承襲下來,代代相傳。如一些剪紙繼承漢代畫像石風格,外輪廓極其簡練、飽滿。生動,想像力豐富。如農家春節門上貼的《瓜子娃娃》的四肢用紙剪出,頭用瓜子代替。由於作者都是農民,面廣人多,年齡相異,所以剪紙的題材豐富多采。蔬菜花木、放牧紡織、婚喪嫁娶、民間傳說等是老年作者表現的對象。關中剪紙以其造型優美,細致逼真而深受人們的喜愛。陝南剪紙人數較少,以其誇張中帶精巧、細致中藏真情的特點。
剪紙是婦女們創造的文化,在陝北曾有「找媳婦,要巧的」的習俗,給娃找媳婦,「不問人瞎好,先看手兒巧」,手兒巧就是看剪紙綉花。有「一看窗子二看簾」的說法,看窗子,是看剪的窗花,看門簾是看綉花的本事。人們普遍認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聰明,以後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聰明的。而今陝北農村,誰會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每到臘月天婆姨女子們在一起相互學著剪花,有好樣子出來,爭相替樣。正月婦女們相互串門看誰的窗花好,看誰手最巧。
陝西剪紙形式多樣,一是單色剪紙,二是色紙拼貼剪紙,三是點彩剪紙,四是滲染剪紙,五是紙塑窗花,六是剪紙熏樣。
陝北以單色剪紙為主,造型簡潔質朴、注重誇張變形,傳承著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在內容上多以動物花草為主。據說孔聖人教化天下,唯獨遺漏了陝北,於是陝北人的性情不像關中人那麼中庸,所以創造性極強,喜怒哀樂表現的淋漓痛快,所以個性極強。在陝北的靖邊、安邊、定邊,人們你三邊剪紙,剪紙變成了另一種風格,纖細入微,小巧玲瓏,小中見大,刻畫精到。打出的「樂樂」細如針尖,剪出的線細如發絲,既不同延安綏,剪紙粗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寫實。據考證,三邊原是邊關重鎮,朝廷常派南方將領在此地鎮守,他們帶著家眷在這里生活,也帶來了水鄉的民間文化,與當地古拙的民間藝術待以結合,產生了獨特的三邊剪紙。
差距地區因為經濟基礎較好,剪紙的形式變得多樣起來,單色、點彩、拼貼、紙塑等多種形式相互運用,內容上以戲曲人物為主,花鳥動物中常常加進象徵文化符號的琴棋書畫,八寶等,有濃烈的中原文化特徵。庫淑蘭是旬邑縣民間拼貼剪紙的高手,今年八十多歲,陝西省文化廳命名的剪紙藝術大師。她把拼貼剪紙發展到極致,使專家學者驚嘆不已,台灣漢聲為庫淑蘭出版了大型專輯畫冊。中央電視台、陝西電視台拍攝專題片進行報導。合陽縣羅占花老人創作的紙塑剪紙,人物的造型采自於戲劇,把戲劇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畫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單色剪紙受其皮影造型的影響,而西府的單色剪紙受木板年畫影響,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蘊。
❹ 靖邊縣地質.交通以及氣候條件
靖邊縣位於榆林市西南部,無定河上游,長城橫貫東西,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鄂托克前旗接壤。縣城在張家畔,距榆林城184公里。轄8個鎮、18個鄉和1個國營農場(新橋)、208個行政村、1676 個自然村,城區轄8個居民委員會,人口27.385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萬人。總土地面積5088平方公里,農耕地92.8 萬畝。地勢南高北低。北部屬風沙灘地,中部以黃土梁峁為主,南部白於山區兩側為丘陵溝壑區。年平均降水量 395.4 毫米,年平均氣溫攝氏7.8度,無霜期120天左右,晝夜溫差大。 靖邊縣資源富集,有儲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資源,境內地表水、地下水都很豐富,可滿足工農業生產需要。全縣現有耕地120 多萬畝,人均5畝。森林保存面積345萬畝,林草覆蓋率為45.2%,居陝北第一,是三北防護林一期工程綠化先進縣之一。 旅遊資源豐富,有位於縣城東北58 公里處無定河北岸的東晉(公元317至420年)時匈奴貴族建立的「大夏國」國都,是中國重要的古代都城遺址,已被列為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秦、明古長城遺址和漢、唐古墓群。毛主席、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轉戰陝北時曾在小河、天賜灣、青陽岔等地生活戰鬥了 46 個日夜,舊居保存完好,遊人絡繹不絕。 靖邊縣民間藝術風格獨特、久負盛名。熱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悠揚的信天游、細膩灑脫的三邊剪紙、粗獷豪放的二人台、熱情激越的鎖吶音樂等等,絢麗多彩、賞心悅目。 靖邊縣有眾多地方特產。蕎面、柳編製品、中草葯已打入國際市場,精製蜂蜜獲1992 年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銀獎;蘆河系列白酒多次在國家、省、地酒類評選中獲獎,其中有兩個品種獲 1993 年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田源粉皮暢銷省內外;小米、綠豆、葵花油等農產品和剁蕎面、油炸糕、羊雜碎等地方風味小吃在省內外都享有盛名。
❺ 我國「剪紙之鄉」是那個城市
中國剪紙之鄉--靖邊縣剪紙
中國剪紙之鄉--福建漳浦民間剪紙
中國剪紙之鄉--河北蔚縣
中國剪紙之鄉--內蒙古和林格爾
❻ 靖邊 靖邊(三)
這次去靖邊,是和幾位同窗好友一起去看望在此工作的賀同學。這一次,我們重點參觀了靖邊縣博物館。
靖邊博物館位於五台森林公園內,總投資3800萬元,是一座仿漢風格的建築。建築面積12238平方米,一樓展廳面積2200平米,現有館藏文物1734件(組)。展覽定名為「夏州故地、塞上邊城」。共分為文明之光、邊關烽火、多元融合、紅色史跡、經濟靖邊五個單元,詮釋了靖邊的歷史沿革。是我見過的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縣級博物館。藉助博物館,我們對靖邊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1.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超大縣城。
靖邊縣總面積5088平方千米,人均土地面積31畝,是陝西省平均值的3.3倍,有農耕地資源168萬畝,人均耕地5畝,其中水澆地1畝。全縣林草保存面積21411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3%,居陝北前列,是黃河流域基本不向黃河輸送泥沙的第一縣。
截至2018年末,靖邊縣總人口36.13萬人,常住人口38.2萬人。是一個面積大、人口多的大縣。
2.歷史悠久的文化大縣。
靖邊史稱「夏州」、「朔方」,有史可考的歷史在舊石器時代,境內小橋畔、褡褳溝等古文化遺址可為佐證。周朝便開始設立縣域進行管理,此後幾經變遷,有過很多建制和稱呼,但都更側重於邊關重鎮的性質。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設「靖邊(取「綏靖邊疆」之義)衛」,清雍正九年(1731年)設「靖邊縣」,從此靖邊一名才固定下來。
靖邊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博物館內印象深刻的除了一些石器、瓷器之外,館藏的一些壁畫,如《孔子見老子問禮圖》可見此地也是聖人傳道處,《漢代車馬出行圖》等則可見漢代邊疆人們生活文明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博物館鎮館之寶唐代楊會墓石槨內出土的供奉傭人圖,「阿三」、「春花」「鍾茶」等9女一男,人物體態豐腴,線條柔美,反映了工匠畫師的技藝之高,對研究古代文化及貴族的生活習慣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而大量墓誌銘的出土,更對研究我國書法藝術提供了重要資料。也因此,2018年2 月,靖邊縣被命名為「陝西省書法之鄉」。
此外,靖邊縣的剪紙、信天游、霸王鞭等民間藝術,風格獨特,久負盛名,被譽為「民間剪紙之鄉」、「信天游故里」。
2.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縣。
靖邊雖然地處沙漠邊陲地帶,但是與人們對沙漠地帶缺水的印象截然相反的是,靖邊縣非但不幹旱,而且還擁有著豐富的水資源。水資源總量為3.5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1200立方米。境內有蘆河、大理河、紅柳河、黑河、杏子河、周河等六大河流,共建成大中型水庫35座,總庫容量8.8億立方米,居陝西省之首。
與豐富的水資源相伴的是這里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
而比動植物資源更讓人艷羨的是這里的地下還埋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油、汽、煤、鹽是這里的四大支柱產業。
石油:儲量在3億噸以上,年產100萬噸的靖邊採油廠是這里的稅收大戶。
天然氣:以靖邊為中心的陝甘寧盆地中部天然氣田,探明儲量4666億立方米,是中國發現最早的陸上最大世界級整裝大氣田,建成了年凈化能力達50億立方米的中國最大的天然氣凈化廠,承擔著向北京、西安、上海、銀川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供氣的重任,是「西氣東輸」的樞紐。
煤炭:靖邊縣境內北部煤炭資源分布面積達800多平方千米,是神府煤田連接部分,探明儲量達35億噸以上,總儲量預測在150—200億噸。
岩鹽:靖邊縣5088平方千米范圍內有近80%的面積含岩鹽,鹽層深度在2400—3500米之間,預計岩鹽儲量在1500—2000億噸。
在強大的礦業經濟之外,靖邊的旅遊,農業、牧業、交通運輸等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18年,靖邊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3.39億元,2019年達到了398.8億元。GDP總量位居榆林市第四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98351元。
2019年靖邊縣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
4.人傑地靈靖邊縣。
靖邊縣雖然地處邊陲,風大沙多,地理氣候環境較差。但卻並不缺少人才。博物館里展出的雖然大都是一些因軍功而留名的英雄,博物館外的還有許多在文化藝術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隋朝時,靖邊籍大建築學家宇文愷規劃設計和主持修建了大興城(長安城),成為後世城市建設的範例。
境內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上遺留下的唯一都城遺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共靖邊縣委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成立,並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唯一沒有被顛覆的縣級革命政權。
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轉戰陝北時,在靖邊的小河、天賜灣、青陽岔等地生活戰鬥了65個日夜,期間召開了著名的「小河會議」,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的序幕。
尤其天賜灣之役,更是成為一個傳奇。1947年6月9日晚,毛主席率領中央機關和支隊組成的「昆侖縱隊」關閉無線電台,於6月10日來到坐落在高梁山山腰的天賜灣村,村莊四周聳立著幾座陡峭的山崖,國民黨追軍趕到後,兩軍之間就有一座山樑相隔。距離近到村裡的人都能聽到敵軍的說話聲,能看到他們煙頭的火星。我軍在敵人的鼻子下面安然度過危機,敵軍竟未發現,「昆侖縱隊」就此躲過一劫。而天賜灣名副其實也成了一塊風水寶地,引得後人爭相參看,贊嘆不已。
短短一天的靖邊之行,除過吃飯睡覺聊天的時間,走在靖邊大地上的時間不足半天。但是靖邊留給我們的印象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遼闊恢宏,它的悠長燦爛,歷史文化,它的波浪谷、明長城、統萬城,博物館,它的小河村、天賜灣,它的荒涼而多彩的過去,富足而奮斗的現在,美好而充滿希望的未來,都在吸引我,感動我。
靖邊,我還會關注,還會再來!
❼ 靖邊的民俗風情特點
靖邊縣是1935年解放的革命老區,位於陝西省北部偏西,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靖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靖邊史稱「夏州」、「朔方」,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設「靖邊(取「綏靖邊疆」之義)衛」,清雍正九年(1731年)設「靖邊縣」。據考證,早在舊石器時代,靖邊就有先民繁衍生息。1600年前的東晉十六國時期,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曾經雄踞北方20年(公元407-427年),目前在縣城東北58公里處,大夏國都統萬城歷史遺址經歷1600年的風雨仍然基本保存完好,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上遺留下的唯一都城遺址,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壟斷性和不可復制性,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靖邊籍的隋朝大建築學家宇文愷規劃設計和主持修建了大興城(唐時改名長安)、洛陽城,成為後世城市建設的範例。1935年,中共靖邊縣委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成立,並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唯一沒有被顛覆的縣級革命政權。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轉戰陝北時,在靖邊的小河、天賜灣、青陽岔等地生活戰鬥了65個日夜,期間召開了著名的「小河會議」,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的序幕,目前,這些革命舊址依然保存完好。1942年,由於工作突出,毛主席為時任縣委書記惠中權同志親筆題詞「實事求是、不尚空談」,這已成為歷屆靖邊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準則。著名詩人李季在靖邊工作和生活期間,創作了著名的信天游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引起極大轟動。靖邊縣的剪紙、信天游等民間藝術,風格獨特,久負盛名,被譽為「民間剪紙之鄉」、「信天游故里」,極具民族特色和傳統意蘊,是蒙漢文化的有機交融,是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有機結合,是陝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靖邊是個好地方,其他詳細資料恭請登陸靖邊官方網站。
❽ 靖邊跑驢的傳承價值
陝北靖邊跑驢在陝北民間舞蹈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且具有代表性。它與流傳在全國各地的同類形式有著不同特點。大部分此類表演多是人物之間戲喜傳情,在「驢」與「人物」的關系表演方面缺乏精彩的特色,河北跑驢即是這方面的代表。而陝北靖邊跑驢恰恰在這個環節上獨具特色,它將「驢」擬人化,將人和驢形成一體,更加誇張而不失真,整個表演傳神、傳情、詼諧、幽默,深受國內外專家和廣大群眾的歡迎和贊譽,因此,它的價值在於:
(一)實用價值:親近生活,親近百姓,它表演的「驢形」、「驢態」、「驢神」完全來自生活,模仿的逼真生動,群眾十分愛看,它常常能給觀賞者帶來突如奇來的驚訝和欣喜,觀者一看就想笑,為觀者帶來賞心悅目的快感和快樂,沖散了群眾的煩惱和憂愁。因此就必然帶來群眾的喜聞樂見,可以這樣說,陝北靖邊跑驢是陝北人吃飯中的鹽分,一時也不能舍棄它。
(二)學術價值:它是典型的表現人文情感,表達陝北人性格真實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把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巧妙結合,把生活的真情和藝術的真情自然地溶合,它把現實生活和浪漫主義色彩有機統一,形成不可多達的藝術感染力。有專家這樣評價:「看陝北靖邊跑驢表演,你會覺得它不象表演,而是真實鮮活的生活狀態,可又使你覺得它的誇張情態是那樣的浪漫地遠離生活的真實……」。綜上所述足以說明,在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當下,搶救和保護陝北靖邊跑驢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