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詩描寫的藝術手法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⑴、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⑵、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等.
⑶、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❷ 詩歌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常見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表達技巧):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eg: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借景抒情
eg: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3)托物言志
eg: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4)寓理於物
eg: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5)借史詠懷
eg: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二)描寫方法:
(1)襯托
正襯
eg: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以動襯靜
eg: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反襯
以聲襯靜
eg: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以樂景襯哀情
eg: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2)想像和聯想
eg: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白描——無修辭、不講求對仗工整、不求押韻
eg: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三)修辭手法:
(1)比喻——最常見。作用:生動形象
(2)擬人——形象生動
eg: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3)對比——表達自己對事物、世事的感情
eg: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4)誇張——使感情表達更強烈、更鮮明、更能感染讀者
eg: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借代
eg: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朱門」指代富豪之家。
常見的借代:
戰爭——烽火、狼煙、干戈
書信——鴻雁、尺素、青鳥、錦書、尺牘
馬、馬車——平聰、玉鞭、玉勒、征轡
太陽——曦和、東曦、金烏、金盆
月亮——蟾宮、玉兔、素娥、嬋娟、銀盆、玉輪、玉環、玉盤、清輝、桂樹……
(6)雙關(包括諧音雙關、語意雙關)
eg: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絲」:諧音雙關,同「思」;
「淚」:語意雙關,既指熔化的蠟液,又指相思之淚。
(7)用典——引用古代詩句、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收到言簡意賅、語意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
(8)倒裝
eg: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正常語序為: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
(9)疊詞——增強韻律感,起強調作用
eg;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戚戚慘慘。
(10)互文——避免詞語單調重復
eg: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❸ 詩歌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詩歌中的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❹ 詩歌藝術手法有哪些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eg: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借景抒情
eg: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3)托物言志
eg: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4)寓理於物
eg: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5)借史詠懷
eg: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二)描寫方法:
(1)襯托
正襯
eg: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以動襯靜
eg: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反襯
以聲襯靜
eg: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以樂景襯哀情
eg: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2)想像和聯想
eg: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3)白描——無修辭、不講求對仗工整、不求押韻
eg: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三)修辭手法:
(1)比喻——最常見。作用:生動形象
(2)擬人——形象生動
eg: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3)對比——表達自己對事物、世事的感情
eg: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4)誇張——使感情表達更強烈、更鮮明、更能感染讀者
eg: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借代
eg: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朱門」指代富豪之家。
常見的借代:
戰爭——烽火、狼煙、干戈
書信——鴻雁、尺素、青鳥、錦書、尺牘
馬、馬車——平聰、玉鞭、玉勒、征轡
太陽——曦和、東曦、金烏、金盆
月亮——蟾宮、玉兔、素娥、嬋娟、銀盆、玉輪、玉環、玉盤、清輝、桂樹……
(6)雙關(包括諧音雙關、語意雙關)
eg: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絲」:諧音雙關,同「思」;
「淚」:語意雙關,既指熔化的蠟液,又指相思之淚。
(7)用典——引用古代詩句、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收到言簡意賅、語意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
(8)倒裝
eg: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正常語序為: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
(9)疊詞——增強韻律感,起強調作用
eg;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戚戚慘慘。
(10)互文——避免詞語單調重復
eg: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❺ 詩歌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詩歌的藝術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達技巧和修辭手法三種。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懷古傷今,即事抒懷。描寫方式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有白描,烘托,渲染。寫景詩常用表達技巧有虛實結合,動靜結合,以樂襯哀,上下結合。六藝是賦、比、興、風、雅、頌。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鋪陳等。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襯托(正襯或反襯)、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比、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化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含蓄蘊藉等。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
詩歌,有著中華人民千百年的歷史,在文學上有著崇高的地位。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聖詩、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
❻ 詩歌的藝術手法有哪些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等幽州台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志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歌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所寫景並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雲的碧空,而是迷濛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麼黯淡,氛圍是那麼冷寂,這就給後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的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的很遠,並非依靠風的力量。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自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詩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於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如: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後兩句寫動態,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靜態。
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裡麵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藉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如:青雀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結句詩人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彷彿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後,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是對現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不得而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9、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如:台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劉禹錫《台城》)全詩以台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託了弔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後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採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雲托月」。後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
如: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過效勞的忠貞之情。
13、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採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如: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棲鴉可見,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光皎潔」。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14、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
如: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後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滿園春色,前後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後面高興。這里採用了欲揚先抑法。
15、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梅堯臣《陶者》)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❼ 詩歌藝術表現手法有哪些
1
藝術手法
藝術手法包括表達方式、語言藝術(修辭方法、語言風格)、結構形式、寫作技巧等四個方面。
(一)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
敘述、描寫、議論、
抒情
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描寫方式有(
1
)動靜結合(
2
)虛實結合(
3
)點、面結合(
4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5
)
遠、近、高、低相結合(
6
)色彩搭配(
7
)白描手法
動靜結合
在寫景狀物的詩文中,孤立地寫動態或靜態,往往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將動態描寫與
靜態描寫結合起來,
以靜寫動,以動襯靜
,則會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王維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前一句寫山上一塵
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班駁的影子,都給人以明凈清幽的
感受
——
這是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第二句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
流過,淙淙有聲
——
這是動態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點面結合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
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
周圍的聯系物,
點面結合,烘雲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柳宗元在
《江雪》
中就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
「
蓑笠翁
」
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
但處在非常顯眼
的位置,
是詩的中心,
「
孤舟蓑笠翁
」
屬於點的描繪;
前兩句
「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
屬於面的鋪陳,
詩句從
「
鳥飛絕
」
、
從
「
人蹤滅
」
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
並在
「
山
」「
徑
」
前冠之以數量詞
「
千
」「
萬
」
,
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遠近高低相結合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
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
從不同角度描寫,
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
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總之,景物描寫,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觀察,詳盡描摹,才能塑造
出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
雨後池上
劉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