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家如何混飯吃

藝術家如何混飯吃

發布時間:2023-02-01 10:27:41

㈠ 批評家真是混飯吃的嗎

陳傳席(著名美術史論家、美術評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現在有觀點說,沒有真正的批評家,都成了「表揚家」了,是這樣的吧?這是社會風氣使然。想當年,魯迅罵梁實秋是「喪家的資本主義的乏走狗」,罵得多厲害,結果梁實秋沒到法院告魯迅,也沒變成狗,後來過得很好,也沒怎麼樣。今天的批評界,批評的人沒有魯迅的膽量,被批評的人沒有梁實秋的胸懷,急了還會告你一下。做為媒體,對於直言的批評也不敢用。這樣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大的批評家。我曾經在報紙上發表一些文章,講了些真話,我覺得講真話是應該的,不應該講假話,可朋友見了我跟我說:「不錯,你敢講真話。」講幾句真話好像成了很了不起的事情。實際上,我講的更真的真話都已經被刪掉了。中國傳統中最為崇尚的就是氣節,這卻是今天文人所缺乏的。
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著名美術評論家):
關於批評對於文藝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及批評的一般原理,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批評家在運用批評,社會對待批評的時候,很難再原理之外表現出常態。經過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政治化批評的時代之後,商業化時代的美術批評的商業化已經在所難免。商業化時代的美術批評已經失去了它的崇高和尊嚴,像「人人都是藝術家」一樣,「人人都是批評家」也將成為歷史的必然。在這樣一個時代,再來談批評的原理、批評的標准、批評的責任等等,就顯得有點不合時宜。當代美術批評已經很難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它在商業社會中的轉型,使批評成為商業的一種手段,是實現商業目的的最常規的推銷手法。很難給當代美術批評樹立貞節牌坊。人們也沒有必要指責批評家的操守,社會風氣大致如此,而社會需求決定一切,就難以苟求批評的真空。
朱其(藝術批評家、著名獨立策展人):
無論發達國家還是中國,哪一個職業領域都有優秀者、平庸之徒和爛人,哪怕是在大學、寺廟和醫院這些不該出爛人和邪惡之徒的地方。相對而言,美術批評界還不算太糟糕的,至少尚存幾個學養頗深且能擔當責任的批評家,像文學界、電影界、音樂界,恐怕連少數幾個都找不到。人們曾經覺得藝術家都是梵高,但近年各個階層湧入藝術圈後,發現亦有很爛的藝術家、不學無術的藝術家、利慾熏心的藝術家,有些藝術家逐利甚至比商人還赤裸裸。經過2005年以來的市場混亂和一些藝術家欺世盜名的亂象後,人們突然又發現批評家中原來亦有很爛的批評家、不學無術的批評家、利慾熏心的批評家。這樣的事實其實存在很多年了,只是大家現在才如夢初醒。眾人對批評家的失望情緒,如同少女對所愛慕的人失望一樣,根本問題在於自己太過於單純無知,或者沒遇上過真正的批評家。
王進玉(知名青年學者、藝術評論家):
當今,批評家沒有批評的勇氣和膽量,藝術家也沒有接受批評的胸懷和度量,而整個社會其實也沒有允許批評的環境和風氣(尤其是制度上的保障)。政府也好,單位也好,個人也好,一方面在假惺惺地呼喚和鼓勵所謂的批評,一方面卻又在竭盡所能地詆毀和刪除有關批評的言論和文章。其實他們呼喚和鼓勵的批評,還是他們希望和需要的「贊美」。中國的很多現實其實很矛盾,也很操蛋!最不要臉的一類人,就是任憑你怎麼去批評,去指出他的錯誤和過失,即便他心裡也認為你說得對,卻依舊不以為然、我行我素,還美其名曰「個性」。更有甚者還會發動自己的同黨,找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理論,動用一切能夠動用的媒體資源,大肆地來反駁你、推翻你,以此來混淆視聽、顛倒黑白,來證明他是對的,哪怕錯的也是對的。這一現象,在當今文藝界表現得尤為明顯,特別是書畫界!
曹林(《中國青年報》首席評論員):
非常有必要弄清批評和抹黑的界限,這對於形成對話可能、尋求社會共識和尋找最大公約數很有意義。一個言論自由度較高、健康開放的社會,會對「批評」做盡可能寬松的解釋,而對「抹黑」作嚴格的限定,寬容看待批評,而不是動輒將一種言論上升到「抹黑」的層面。因為抹黑是一個很重的定性、很大的帽子,甚至要上升到承擔某種法律責任的地步,必須謹慎定義。動輒將批評定義為「抹黑」,會堵塞言路讓人不敢說話。
黑子(著名文化學者、文藝批評家):
批評和抹黑絕非一回事,但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給顛倒是非了。認為批評,特別是深刻一點的批評就是栽贓,就是抹黑,就是反動,就是製造矛盾,就不允許它的存在和傳播。所以很多好的批評文章、正義一點的、尖銳一點的批評言論,基本上都被「莫須有」地抹殺了。刪除得刪除,舉報得舉報,反正不論三七二十一,只要出現「另一種聲音」,某些群體和利益集團就敏感,就不樂意,就要壓制和根除。很多時候大眾是不清楚的,也是喜歡順大流的,所以很容易就被忽悠、被誤導、被利用,無意中竟成了他們的「推手」和「幫凶」。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比較好的批評出不來的重要原因。
周國平(著名學者、作家、哲學家):
常常有人舉著愛國的尺子評判人,但這把尺子自身也需要收到評判。首先愛國只是尺子之一,而且是一把較小的尺子。還有比它大的尺子,例如真理、文明、人道。其次,大的尺子管小的尺子,大道理管小道理,惟有從人類真理和世界文明的全局出發,知道本民族的長遠和根本利益之所在,方可論愛國。因此,偉大的愛國者往往是本民族歷史和現狀的深刻批評者。那些手中只有愛國這一把尺子的人,所愛的基本上是某種狹隘的既得利益,這把尺子是專用來打一切可能威脅其私利的人的。

㈡ 在洛杉磯、紐約、北京年輕的藝術家都是如何生活下去的

另一個不穩定的原因就是,各個藝術區都面臨著拆遷,藝術家們被迫不斷的搬來搬去,從圓明園搬到798,從798搬到草場地,從草場地搬到黑橋......每次與在北京的藝術家朋友聊天,他們總是在找房子,總是在搬家。

㈢ 瘋了吧!就連貴族二代們都來時尚圈「混飯吃」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兩年除了「星模富」二代,還有越來越多的王室二代們也來 時尚 圈「再就業」了!

比如曾拿下GUCCI美妝系列代言的摩納哥王室成員夏洛特

當年靠走秀火出圈的丹麥王子尼古拉

還有他的弟弟——19歲的菲利克斯王子,最近也以模特身份出道了。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六世的姐姐伊蓮娜公主之女兒Victoria Federica公主也登上了 《Elle》 封面。

關於這些混入 時尚 圈的王室二代都有誰我就不一一羅列了,因為選手實在太多,這幾年歐洲很多 時尚 雜志一拍片兒就找貴二代,以至於進圈的歐洲貴二代連起來能湊幾十桌麻將了。

而且不止王室二代,還有很多貴族二代也榜上有名

可能很多人以為王室就是貴族,貴族就是王室,其實他們是兩個概念,王室和貴族沒有血緣關系,但可以通婚。那怎麼算貴族呢?只有經過王室頒布爵位,並且享有爵位世襲權利的家族才可以稱為貴族,他們因為跟王室走動比較密切,生活的也很滋潤。

我們熟悉的卡抽Cara Delevingne,就是貴族出身又混 時尚 圈的典型代表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王室貴族二代放著養尊處優的環境不待,有什麼想不開的非跑來 時尚 圈混?

我給大家分了三種類型,先說第一種,混飯的。很多人可能猛一聽 時尚 圈的「藍血貴族」,以為就家世顯赫金銀財寶數不清,但其實很多歐洲破落的貴族,家裡城堡都是甩價賣。有一部分成員不管出身王室還是貴族也都是很邊緣的存在。

像英國王室成員Amelia Windsor,她是英國王位的第33位繼承人,小錢不缺,大錢沒有,想要靠王室保障自己滋潤的過完下半生可以說是很難。既然要混飯吃,那就把 時尚 當做自己的主業,一心撲在上面。

為了讓自己在 時尚 圈的事業發展更有保障,她直接簽約模特公司Storm Management。

不過很遺憾,挑剔的模特圈並沒有給她留情面,所以她在當模特之後走的秀不多,最出圈的還是當年為「馬賽克牌子」走的那幾場秀。

雖然出師不利,但這絲毫影響不到Amelia Windsor的 時尚 恰飯決心。於是她又換了個拼法,轉手就開始混圈,別人走完秀參加afterparty,她還在soical拉業務。

沒事就去蹭蹭品牌紅毯,當個人型模特,看出來確實挺努力的。

不過這才哪兒到哪兒,有人比她還要拼,德國公主Elisabeth von Thurn und Taxis的媽媽是前皇室成員,但德國早就廢除了君主制,爸爸來自德國最顯赫富有的家族之一的Thum und Taxis家族,別看常住的家族城堡有517個房間面積達21460平方米,實際可能連個4G都沒有。

為了過的更滋潤在 時尚 圈拔得頭籌,她特別喜歡和業內名人拉關系,「老佛爺」、安娜·溫圖爾,甚至連Valentino創始人都是她來往的對象之一,她的高光時刻甚至還當過美版《vogue》的特約 時尚 編輯,簡直是混圈子的典範。

當然,要說厲害剛才這些都比不過摩納哥卡洛琳公主的女兒夏洛特,懂得未雨綢繆,早就意識到繼承王位來翻身的機會渺茫,在很多年前就憑借英氣又有辨識度的長相在 時尚 圈贏得存在感。

前些年她還拿下Gucci首個彩妝系列的代言人、成為萬寶龍全球品牌大使,現在的她還是CHANEL的大使,也是靠實力讓大家記住了她的名字,而不是她的頭銜。

這方面格蕾絲·凱利的外孫皮埃爾的媳婦碧翠絲也值得一說,她本身來自義大利貴族世家博羅梅奧家族 (從13世紀就有記載,關於這個家族的介紹維基一頁都講不完) 。由於他的父母尚未正式結婚,所以實際連繼位機會都沒有。

但她早年還是憑借貴族遺珠的頭銜和身材的加持,把紅毯當成自家豪宅的長廊,每一個笑容都魔性又洗腦。

這也讓她成功拿下了義大利殿堂級珠寶品牌布契拉提的品牌大使。

除了因為位置邊緣才跑來混 時尚 圈的,也有很多繼承王位或爵士頭銜希望很大,但因為真正喜歡和熱愛 時尚 而堅持進圈的貴二代。她們不是蹭蹭紅毯、拍張封面那種,而是真的想認真做事、紮根到深層領域變成專業 時尚 人士~

說到這類就不得不提泰國的Siri公主 (Sirivannavari),她是現任泰王最愛的掌上明珠,但她之前就在IG平台的標簽說了自己的定位,先是 時尚 設計師,藝術家、國家馬術隊,最後才是泰國公主。

Siri公主真心喜歡 時尚 ,本來學的就是時裝和紡織技術專業,所以搞了個同名服裝品牌SIRIVANNAVARI 。

這外形條件不是我說,典型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平時親自畫手稿、 選面料…… 熱愛到不惜為事業化身流水線女工。

要麼說努力還是有回報的,如今,這個牌子越來越火,很多明星也喜歡穿她的牌子,Lisa、小水親自幫忙帶貨。

專櫃還開到了米蘭,每年她還會在泰國辦自己的時裝發布會。

除了」泰國追夢人」,摩納哥斯蒂芬妮公主長女Pauline Ducruet也在逐夢 時尚 圈,94年出生的她是現任摩納哥王位第十一順位繼承人,跟前邊幾位相比可以說機會很大了。但人家並沒有吃老本,而是畢業後憑借自己的努力自創服裝品牌Alter,自己也當模特拍lookbook。

平時參加慈善活動也穿自己的品牌代言。

前兩天因為推出新系列曬了一張團隊合影,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喜悅,為夢想忙前忙後,並不是掛虛名。

讓人同樣能感受到熱愛 時尚 的還有另一位德國貴族Talita von Fürstenberg,她從小就受到祖母的 時尚 熏陶,對 時尚 也很感興趣,大學期間隱姓埋名去了《Teen Vogue》實習。

不用家族噱頭當跳板而是潛心鑽研,都為了實現她成為一名設計師的夢,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在2019年4月已經推出了自己的DVF產品線TVF。

等成名後參加節目采訪,大家才反應過來她的祖母就是時裝品牌DVF的創始人Diane von Fürstenberg,真是出身不問門路,比狠還得看姐。不得不說這才是擠進 時尚 圈的皇二代中最會內卷的阿!

最後再說說啃老型。很多王子公主們的祖輩早已在 時尚 行業站穩腳跟,也就是老關系戶了,到了這一代不管是身不由己還是真心熱愛,能這么順理成章快速的進入 時尚 行業里,啃了一點點老是必然的。

大家看到這可能馬上想到卡達王室,畢竟有個當年喜歡高定就索性用10億美金收購Valentino的卡達王妃莫扎,王子公主們想進 時尚 圈簡直分分鍾的事。

還有最近因為顯赫的家世很有熱度的查爾斯·德·威爾莫蘭,他也剛剛成為法國老牌時裝屋Rochas新任創意總監。

他所在的法國威爾莫蘭家族,出過很多和 時尚 圈打交道的人,比如查爾斯的曾姑奶奶路易斯·德·威爾莫蘭(1902-1969)曾是巴黎社交圈裡的名媛,也是Lanvin家族的繼承人之一。這位奶奶在世時,奢華時髦再加上有寫作才華,就讓威爾莫蘭家族在 時尚 圈積累不少人脈,這都對查爾斯有所幫助。

(根據她的小說《伯爵夫人的耳環》改編的1953年的同名電影,提名過奧斯卡黑白片最佳服裝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王室和貴族成員靠著家族的名氣進入到 時尚 圈,她們也會幫著改善大家對傳統王室和貴族的刻板印象。

比如開篇提到的丹麥王室菲利克斯王子,靠他哥的名氣先出道,最近拍攝的大片據說就為向大家證明丹麥王室很強很時髦,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不過看實物,擺拍痕跡嚴重,弟弟還得再練練啊。

英國王室戴妃的侄女Kitty Spencer,這兩年也以很多誇張現代感的造型拍過大片和封面,只是光靠豹紋和亮片緊身衣就想應付了事,對 時尚 是不是理解的有些片面?

而沙特公主Hayfa Bint Abllah給我的印象更深,在此之前她在 時尚 圈沒有特別的建樹,後來藉助了家族的機會拍到Vogue的封面,在沙特剛頒布解除了對女性開車的禁令,她就第一時間拍了這張在沙漠中開車馳騁的大片,大片精氣神是有了,要是換套衣服就更好了!

可以看出,這些王室貴族成員進 時尚 圈也有挺多的含義。她們雖然出身顯赫,但都有一顆熱愛 時尚 的心,只不過是每個人對於 時尚 的熱愛程度不一樣,有的為了單純混飯,有的為了給自己貼金,有的把它當作事業為之奮斗等等 ,畢竟隨著越來越多的名門子女進入 時尚 圈,只會讓內卷更加嚴重,想真正長遠走下去,還是要靠實力去證明。

最後看完這么多,你們最喜歡哪位王室貴族的王子公主?評論區聊聊吧。

㈣ 《吶喊》《彷徨》精彩段落

魚眼看世界

思想對白
犯「思想」罪
因為思想而犯罪甚至獻身。古代如古希臘蘇格拉底,近代如「文革」的受迫害者老舍等前輩。
犯罪是一個人在做出某種行為後……這種行為可能不是人人都可做得。而思想人人都有。
如果因別人思想與你思想不符而要加罪的話,那就 是這個社會有病了!

「英雄」不問出處
中國有句話:英雄不問出處。那麼為什麼在寫名人傳記或在研究一個人時要把人家的籍貫字型大小……統統進行研究要從出生開始寫,甚至就其到底在北京還是在南京出生進行論證考究,還要追溯到祖輩多少代是名門望族還是皇親國戚!

看到狗的不同反應
大人看到狗會漠然,裝作視而不見,因為大人知道你若一直盯著狗,狗也會惡狠狠的看你,甚至朝你大吼。而小孩們天真無邪,看到狗會非常友好的跟它汪汪叫,而且狗也會回他一聲「汪汪」。

文武卓絕
當一個人離思想、內心近了後,他發現他已經與競技場隔絕了。這就是為什麼這世上搞文學、哲學的與搞體育的格格不入。走近寧靜,遠離喧囂。當然我說的是大多數人,比如文武卓絕的畫師兼哲學家兼武術家李小龍。

鸚鵡的故事
還記得泰戈爾的《鸚鵡的故事》嗎?
為了讓鸚鵡得到教育,鸚鵡的教育者們讓鸚鵡吃帶字的紙條,在教育的幌子下,將鸚鵡折磨至死。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討皇帝的開心。
一切有個性的事物被砍去了稜角,成了專制制度下平庸、順從的奴才。
那個皇帝就是「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

時事
時事——時代發生的事。
我們學習的歷史,就是古代時事的編排,很遙遠的時事稱古代史,比較近的時事稱近代史,而明天甚至明年的時事我們可稱其為預言。

名人效應
名人效應可以使一個柔弱多病的人在媒體上狂刀舞劍,被稱為「英雄」,而強健的真正以舞刀弄搶為生的人則要在下面觀看甚至奉為偶像。

評論家
那些哲學家,藝術家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人們總是把他們弄得很神秘。我如果這樣就肯定有人反對。因為哲學、藝術家評論都靠哲學家,藝術家混飯吃。
沒有了χχ家,也便沒有了χχ評論家。

民族劣根性
「中國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1%的人口。」中國人一度以這句話為榮,還拿著它到處炫耀,卻不理睬,那些把自己說成「侵犯人權「的人。
這使我想到了民族劣根性。
錢=權
在中國,誰有錢,誰就有權。
大人有錢,所以小孩聽大人的。
在校中小學生口袋裡沒幾個錢,所以聽老師的。
在校大學生出去攬活多少掙了點錢,所以經常逃課。

天下文章一大抄
天下的文章,都是抄出來的。你且別急,聽我慢慢解釋。
看看文學家們,哪個不是擁有藏書多少冊,以致床上一半放書,甚至廁所、飯桌上也放書。
季羨林在北大有兩套房子,他不把這房子別用,而純做藏書室。
錢鍾書在引用文學家的話語時,他不可能記得非常清晰,他也不可能有事沒事的背書。唯一的辦法是,想起某句適用的話好像在某本書上,於是翻開:「啊,在這里。」於是抄上。
他們寫文章就好比我們在課下寫作文時不時得拿起一本作文書翻翻,編上幾句。因此,這相當於開卷作文。
這只是「抄」的一種。
另外一種「抄」是這樣的。
中國話里有「默寫」這個詞,看了某句很好的話,但沒帶紙筆沒法抄,於是就把它背過,當然這個背也可以不是刻意的,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記住了,待有了紙筆後再寫下來,於是或添字或掉字這個句子就成了自己的,這就是你看到世界上有許多類似的話語的原因,這就是間接的「抄」。
總之,閉卷的閉多長時間都成不了文學家,如我們學生。開卷的倒成了文學家。
因此,抄襲又怎麼樣,只要不是明目張膽地「抄」。別人問你時你就說:「××文學家還抄襲了我們的新詞『新人類』呢!」

小孩勝過大人
如果大人看到有人無緣無故地漂游起來,則會嚇得半死,別說去研究它,就連再看一眼也不敢,拔腿就跑。
因此,有些工作,小孩可以勝過大人,他們可以看到人們飄起來不會驚詫反而去看個究竟。
只因為:孩子太純了!

摩天大樓與農民工的關系
城市職工不願干臟活累活,鄉下的農民為了掙錢到城市來打工,於是他們被稱為「民工」。結果民工成為城市建設的一支獨秀。
最近,有一個丑聞,國家拖欠了農民4000萬,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知領導們辦了一天的公從「摩天大樓中走出來,回望高拔的摩天大樓時,是否想到了民工以及民工們工作時的場景。

江郎才盡
有人出了張專輯或寫了本書(稱之為處女作),然而到後來大眾認為他再也無法創造出甚於處女作的好作品了,人們稱之為「江郎才盡」。
就我個人感受,「江郎才盡」有兩點原因:1、因本人有感而發的一些初始純潔的想法,大都在「第一次吃螃蟹」中展現,而本人對自己的後來的雖然有好的作品但卻超越不了從前,於是扼殺在純乎想念中;2、因大家的吹捧,「第一個吃螃蟹」的往往會像漲潮一樣被吹捧一番,然後再退潮。
江郎才盡不是「郎」之錯,而是大家的錯,大家給了「郎」太多壓力,即使,「郎」像以前一樣出好作品,大家也不會像從前一樣眾星捧月了。

從環保看國別
國慶日那天,成千上萬的人湧上街頭觀看遊行隊伍,大人孩子幾乎人手一瓶可樂或一個冰激淋。當遊行都散去,地面上卻見不到空可樂罐或包裝紙。它們的歸宿是路邊的垃圾箱。
請問:這是哪個國家?
答曰:反正不是中國!

小大之辯
在井裡的蛙是不可與它說「大」的,因為它們生活並適應了在狹窄的空間里觀看天空。
在俗世中是不可與他們說「純潔」的,因為他們生活在並適應在爾虞我詐中。
對孤陋寡聞的人不能與他談論大道,因為他們拘泥於世俗,被所接受的教育束縛。

不塞不流
大禹非常聰明,懂得「不塞不流」故他治水用導引 之法疏浚而非堵塞。
而古今的暴動起義,上面都用鎮壓的方法,這不是說他不會用疏浚之法,而是,此時已到了平常的疏浚方法不管用的地步,「亡羊補牢」矣!
感化應是順其自然,就似不塞不流,愈塞愈流。而今人不如古人,大抵採用後者,致「雖口辯而戶說之,不能化一人。」

色之王
美術權威們規定了,「黑、白、金、銀」這四色不是顏色,梵谷說:黑色是顏色。
為什麼白天為白,因為陽光是七彩的光疊加而成,它便成了明亮的白,而所有的顏色疊加便成了黑
所以,我稱白色、黑色乃色之王。

「眾所周知」不確切
世人用「三百六十行」評說行業之多,正是因此,人們對自己行業的精英很崇拜,而對別行業的精英不關心。
一個寫書法的,怎麼也不會熟掌IT業精英。
一個賣雞蛋的怎麼也不會知道哈佛大學的歷任校長是誰。
一個國家主席,如何也不會知道這一帶的「古惑仔」老大是誰。
周傑倫「眾所周知」這話不確切,盡管青少年奉之為偶像,而掉了牙的老年人和還沒有長牙的嬰兒卻不一定知道有此一人。

答案是權威
答案擺在那裡,就不要自作聰明與老師作無畏的爭執(比如,你問:為什麼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否則,你不但不會得逞,他會先看了答案,然後努力把你往那裡轉,最終把你轉暈了。
在老師與學生面前,答案是權威。

中國老了
美國是個新生國家,各國的精英移民到這個國家成為一個新的民族。
1796年華盛頓告別政治舞台,並謝絕再列為下一任總統候選人。這一年,中國的乾隆皇帝傳位嘉慶,在整整做了60年皇帝之後。

鄭和與哥倫布
明朝鄭和七下西洋,首次下西洋比哥倫布早87年,船破天荒達二百零八艘,隨員兩萬七八千人,出於政治目的,炫耀國威,所謂「貢賜」去消耗了國家大量財力。
哥倫布首航率船三艘,船員87人,出於對黃金的追求,去掠奪財富。
鄭和下西洋堪稱壯舉,卻並未促進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哥倫布航行規模小得多,卻對西方資本主義產生深遠影響。
我的結論是:中國人喜歡自作多情,在希望中遭到自己的打擊從而失望。
物質天下與精神天下
「許由小看天下而不肯代替堯的位置,是因為他的志向寄予了整個天下。他連堯的小天下都沒有,談何物質的大天下!」故曰儒家說得是物質,道家說的是精神。

哥倫布的對與錯
如果沒有哥倫布也就沒有後來的歐洲移民,也就沒有「美利堅合眾國」。但要事先打一針,哥倫布本人是個典型的殖民強盜,他知識為了掠奪黃金……
有人說:「哥倫布使印第安人走出原始的野蠻狀態,進入『文明時代』。
文明?什麼是文明?掠奪即是文明?
那我寧願去山林深處以草根為食!

假如馬克思還存活
假如馬克思還存活,他會移居美國,在那裡過消遙自在的生活。
為什麼?大家不要忘了,當時他處在資本主義最困難時期,人民深處最水深火熱時期,馬克思只不過想要求一個福利好,人民生活幸福的社會。
而現在,假如他還活著,他一定會痛罵中國人盜用他的「社會主義」名義,罵中國虛偽,現在我們可以看看,哪個國家福利最好,民主程度最高,哪兒的人民生活最幸福。是被稱為「社會主義」的中國嗎?

所謂「科學家」
幾乎每個發明家的初衷都不是造福人類,他們不是為興趣就是為私利。為了滿足自己的平衡,於是,他們專心致至,成就愈大,成就愈大,就越被吹捧。
這是個怪圈。

不要干涉
別人說我沒有集體榮譽感,這很好,說明它思考了,我認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思想,它這么想自然有它的道理。
生在這世上,人人平等,誰的思想都是對的,只要它不違心。
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既然謀不了別人的政,請你不要站在旁邊說空話,瞎指揮。
我是我,你是你。
有人說我是完美主義者,說我應生活在共產主義社會。我不認為這世上有什麼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只是人們尤其是所謂的「共產主義者」的遐想,他們利用人們渴望安定、渴望美好生活的心理,標榜共產主義美好,是讓人堅持其所謂「社會主義」的領導。

貧富差距
「All zoo Animals Have Controlled Piets. Do Not Feed Them.」(動物園動物需控制飲食,不準餵食動物。)這是美國一家動物園的標語。
中國的動物園大都沒有這樣的牌子。園丁一般少餵食而靠遊客們給它們餵食,還有街上賣小寵物的,也很少餵食給它們,餓得它們很「活潑」,販賣小寵物者正好想讓消費者看到它們「活潑」很能吃而促使其買下。
中國人不會連飼料都買不起吧!
這是小農狹隘性再加上最重要的一點:中國人拿動物作奴隸、當玩物,國外則把它們作朋友、作夥伴。

今人之進步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因此,常人很少敢去險遠,所以現代城市的人們喜歡去野外……
因「人之罕至」而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去尋找美麗,真正的美麗。於是有人攀登珠峰,有人挑戰羅布泊、南北極。
敢想敢做,此乃今人之進步。

警鍾
「世界上現存的大約6000種語言中有一半瀕臨消失,而大量的人類知識也將與之消亡。來自英語、法語等的壓力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使弱勢語言走向滅亡。」
文化正在消亡?

「獨處時方見其本性」是誤
一條金塊與土放在一起,才顯示出金之堅硬閃閃發光,土之松沃厚實凝重。
金在真空中,亦或土在真空中,卻不得見其本性。
人亦然,在人與人的斡旋中方見其人之本。

看《大染坊》
看《大染坊》,我記住了一句話:「一個國家太弱,而一個人太強會吃虧!」

懲罰
人類製造了那麼多的殘余物,而大自然根本無法收容它們。忍無可忍之日,大自然便會懲罰人類一下,比如弄個小「印度洋海嘯」、小「台灣台風災害」,小「沙塵暴」什麼的,給人類提個醒:不要做得太絕!

畫家村· 流浪畫家
北京有個畫家村,裡面住著出名畫家、未出名畫家、作家、地下搖滾樂隊、行為藝術「家」……
一部分學純藝的中央美院畢業生到此聚集,想搞創作,當畫家,像梵谷一樣成名天下,窮的窮死,挨家挨戶蹭飯吃,富的富死,一幅畫賣幾十萬,上百萬。
很多人都喜歡他們尤其是「窮的」狀態。
而且很多年輕人想做流浪畫家。
我說:流浪畫家不好當。現在還有流浪畫家嗎?不知道,即使有,他也會是藏著躲著不為人知。若是為人知了,大家都會找他簽名,他便成了名畫家了。
「流浪畫家」是一個詞,它不是一個實在的東西。那是一種美好的殘美的「感覺」,只因它是一種感覺,很多人去追求。最終人們追尋的不是「流浪畫家」,而是、僅是一種感覺,就像「希望就是虛擬」一樣。
記得某雜志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吉普賽人曾說,生命是用來流浪的,愛是用來償還的,那麼因為愛而流浪,生命才得以償還嗎?其實很多的流浪都是這樣開始的,因愛而開始,也因愛而結束。空間的轉移可以淡忘你,也可以更牽掛你。
旅行,有時是一段愛的冬眠、心的針灸,是逃離,是重生,是夢想,是沉澱,也是一塊擦掉心碎的橡皮擦。即使擦不掉愛的往事,總可以清出一點點的空白吧!」
流浪……畫家……
許魏《旅行》歌詞

符合標准
世界上一切都有套路。
這個世界評判的標準是你符不符合套路。
縱使你懂得這個套路,你卻不屑於使用,而用很創新的方法,你也不會得到應有的評價。
換一種思維:
如果說諾貝爾評委們沒有把你的作品評為諾貝爾獎,那是因為他們看不懂你的作品。
用在教育上,也是再合適不過。
在權威以及權威們造就的學生中,一切都是固定的,就好像小時候看電視問爸爸媽媽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現在的教學也就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對與錯是有界限的。
有人知道毛澤東的很多故事,便用「善用心計」來形容他,而閱卷人評語:注意用詞准確!在他們眼裡,毛澤東當且僅當用「偉大」二字形容。

時代產物
恩格斯在大談著:「拿破崙是時代的產物,是必然要產生的。」
那麼他為什麼不說他恩格斯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也是必然要產生的?
(一方面,人們在談論別人時總是頭頭是道,另一方面,恩格斯很有自知之明:怎能自比拿破崙,拿破崙多有名望!)

生與死
莊周說:齊生死。
歐陽修說:一死生為虛誕。
其實生與死本無界限,只是人們很樂意去討論這個奇妙神秘而毫無意義的話題。於是,堅持「生」的人多,這個世界便成了「生」了!

醫院奇遇記
一天,我去醫院看我姥姥,尋到一人便問:「住院部在哪兒?」那人回答:「有錢的住那邊,沒錢的住這邊。」我聽了一愣,還有這種說法!
我琢磨著,我姥爺開私家車應該算是有錢的,於是去了那邊,結果還真在那邊的最好的院房找到了姥姥。
我於是感嘆,這種方法還真絕!
但轉念一想:這是社會主義嗎?

京味兒
我懷疑大部分北京人,會不會是現在東北人的後代。
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是清朝,統治者是滿族,滿族的祖先在今天的遼寧。
北京人講普通話都帶個味兒,東北人講話也有那麼點同於京味兒又甚於京味的味兒。

印刷品
印刷品就好像是給原畫加了層別色後又加了層膜(參觀「全國美展」有感於印刷品的粗劣,還有看不出原畫的質地,不真實)

美術考場高手
美術考場高手們就像在默畫,而非在寫生(言外之意就是畫的不像而很機械,深入點說,他們在沿用套路),這才是真正的考場高手,只因他們遵循了套路。
就像是作文套路,他們很快就會被錄取。真的!

師法自然
師法自然——向大自然學習。這是一般人所無法做到的,而且他們走向另一極端:利用自然,瓦解自然。
人類和獅子吃小動物,不同的是:
獅子及其殘忍地殺害他們,將他們撕裂生吃了。
可方法再怎麼殘忍,都不能與人類相匹敵,人類可將其先砍了,剁了,切了,再煮、炸、爆炒等方式隨便怎麼著了。
航天技術在科學家研究下日益商品化,批量生產。
放心,人類在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踐踏的第二顆「星星」前,不會停止對地球的破壞!
而越來越放心的是:人類已在月球建立了基地並且發現了人類製造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而且體積越來越大。
海浪不住的問岩石,岩石以沉默回答它;
人類不住仰頭「天問」,天以沉默回答人類。

成就夢想
「成就夢想,源自教育」——中央電視台公益廣告。
我沒有看出夢想與教育的關系,我倒看出了夢想與應試教育的關系:
應試教育會將夢想推遲,20歲可成就的夢想,應試教育能將它推遲到40歲。甚至埋沒、荒廢。如果你真的要成就夢想, 你就不能依靠甚至要摒棄應試教育,而真正的為夢想而做。
成就夢想,是啊!成就光耀門楣,成就賺錢、當官的夢想,成就獲得科學院士稱號的夢想,這一切真的源於應試教育!

華爾與「洋槍隊」
還記得太平天國時期。
華爾曾在美國犯罪,後逃亡到中國,混跡於上海,後在中國官員贊助下,組建了「洋槍隊」,在「剿匪」(太平軍)中戰績卓越,清政府特准許華爾加入中國國籍。
華爾來中國冒險真是太成功了!

弱智兒問題
如果你將政、史、地課本上的東西都背過,包括注釋、後記甚至編書作者,都記住後,考滿分絕對沒問題!我敢打包票。
但是,人一旦到了那種愚昧的狀態,即時他是個狀元又有什麼用?那時的他,恐怕已經成為弱智晚期了!

花生蘿卜原理
同樣是失水。
硬脆的蘿卜在鹽水中浸泡後失去了硬脆感。
大家都吃過曬干後的鹽煮花生,這種花生比平常的花生更為硬脆。
這是因為使蘿卜硬脆的是水,水失去了,自然蔫了!
使花生硬脆的是它本身,因為失水使它顯出硬脆本色!
用這個道理,我們看出了有學位的庸者與無學位的天才!
這使我想到「依靠」二字,依靠別人生活的人如同蘿卜失水,失去別人依靠就失去了生命的資本。而像花生一樣的人,越是失去別人的幫助,越是顯出英雄孤膽本色!
大家都快快做花生吧!

速時代
這是一個速食時代,文化快餐,速讀,知識爆炸……速時代的成功就是「速成」。
不及時成功就是失敗。
「是金子,總會發光」已不適用於今日,在這個競爭的速時代,要及時成功,否則就是失敗。
就像你是一本內容無比深刻的精品書,但沒有出版商的炒作、宣傳,便苟得被束之高閣的命運。
因此,我們要速成。

童言無忌
有人說余傑只不過說了一些人不敢說的露骨的話而已!
「你敢說嗎?」我反問。他無言。「為什麼?」我自問。
一些正常或晚熟的人大了以後才明白了許多事理,然而大了以後,這些話便不能說了,於是它便埋在心裡到能說的時代說出來甚至埋著直到死去。
人們說孩子們不成熟。是因為孩子們總是在不該說實話時說了實話,在不該做實事時作了實事。
小孩嗎,童言無忌,想說什麼說什麼。
大人會罵你,但你不會坐牢。
所以大家趁年齡小趕緊說,大了以後就沒法說了。
《鐵與犁》的開頭這樣寫道:「少年余傑的橫空出世,在整個二十世紀恐怕只有五四時期的胡適先生,台灣六十年代李敖庶幾可以比擬。短短幾年,余傑給沉悶已久的中國思想界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他的文字清新,尖銳,甚至無不稚嫩,但卻說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真相。他說的一切無甚高論,無非是一些常識而已,可是在那麼多德高望重、聲明顯赫的名流學者都不敢說真話,不敢承認常識的時候,少年余傑直言皇帝無衣當然打動了千萬讀者的心靈。(網上說余傑被捕,難怪啊,余傑畢竟都32歲了,然而如果一個三歲小孩在街上大喊「社會主義……」他是決計不會被捕的!頂多被大人訓斥一聲「閉嘴!」)。

人與人,動物與動物
人與人,就是動物與動物。
動物與動物之間,你如果表現的軟弱。他就會認為你是弱者,受怕,懦夫。反之,你如果表現得很強悍,他就會覺得你很高大不可欺。比如你畫的一手好畫,但別人都不知道,老師也不知怎麼重視你,一旦你辦了畫展,盡情展現了自己,不只是別的同學,就連老師、主任、校長也會對你刮目相看。
說白了,就是把你當回事!
有才能,不發揮展示出來,就不能說明你有才能!
這就是展現自己推銷自己的社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的含義:
1、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
2、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國產品傾銷市場。
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廉價原材料市場。
自豪吧!

連戰此人
今日看電視,有這么一個鏡頭:一位國民黨官員在講話,背景是一個什麼堂,堂上掛著一個匾:天下為公。落筆是孫中山。
本是一個被共產黨逼到台灣的國民黨,此刻,似乎異常高大。
孫中山,這是國父啊!他創立的國民黨要早於共產黨。因此,國民黨都以此為榮。似乎是在野不野的架勢。
連戰,我看他本人的勁頭,似乎是要說:我來大陸,並不是臣服於共產黨,我只要完成兩岸人民早晚要完成的心願,我給它提前完成了,我的作為就是歷史性的,在台灣政界中獲得地位、優勢。
猛一看他,就是不服氣的樣子。

欺騙、麻木
「同一品質的商品,由於名聲的變換而身價倍增,有人認為這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有人認為有買有賣,只要自願,無可非議。」
當然,政治課的答案是:這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若如此,梵谷當年只賣出一幅畫而且只賣了幾美元,而現在一張畫幾百萬、幾千萬美元而成本只需幾十美元,這是不是欺騙行為?
供求關系,我反其「政道」而用之: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當人們需要某種商品時,也就無在乎價格,無論價格多少,欣然接受甚至努力尋求,而當供不應求時,價格日漲是在所難免,名聲的變換也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比如,同是服裝,在地方上的小買賣與在每日在中央電視台播放廣告的「品牌」當然不可同語而比。「品牌」貴,只因為人家是牌子,不論是質量還是廣告宣傳上用的費用都比普通貨高。
我就很納悶,為什麼這些權威麻木到了如此地步!

境界——師法自然
「人生不滿百,常壞千歲憂」。我且活了十幾歲,就擔憂開人類了,不為別的,只因它太令我們擔憂了。
(一)工業
務農的 人越來越少,世界人口越來越多,吃飯便成了問題。
「工業,原子核子的製造,那不是民生所絕對必須,而唯有在土地上,生長食物,是上帝當初創造生命時的基本條件」,「唯有躲開過分囂張的工業,才能保持空氣和水的純凈。」羅蘭《相逢何必曾相識》
工業化的結果是:地球人將來要以買清潔的瓶裝空氣或飲水來生存。(然,沒有工業,人類的物質世界如何發展?)
(二)動物生來平等
劇達爾文的理論,一切動物生來平等,競爭,天擇。
「人類吃獸類卻振振有詞說是為營養,我們有時也『振振有詞』的說要保護動物,其實保護斑馬或天鵝是因為不願失去這可以賞心悅目的異獸珍禽。而假如斑瑪或天鵝如老鼠或蒼蠅般的危害人類,則不論它們少到何種程度,我們也決不會去保護它們。」羅蘭
英國的奧威爾在他的《動物農庄》寫道:以公豬拿破崙為首的動物推翻人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動物王國……
假設這個世界不是人在主宰,而是螞蟻、貓或是別的什麼動物主宰世界,那麼我們人類會不會像老鼠一樣,被追著打,被用各種「人夾,滅人葯,老鼠危害人類健康,我們且不說。單就獅子、老虎這些猛獸,因為它們比我們人類強大,人類就要將它們關在牢籠里,牢外的人類則一副得意:「小樣,弄不了你?」
假如,人做狗 的寵物,人類會不會也像狗一樣被踢被踹,被怎麼著了。
不用假如,早晚有一天會這樣,我便罵一句:報應!
(三)、電影《後天》
21世紀有一部電影叫做《後天》,後天?說白了意即明天的明天。明天的明天人類會怎樣呢?電影的海報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畫面:高樓大廈被海洋淹沒,人類瘋狂逃生。
這是美國的一部影片,顯然這是極有預見性的影片。
溫室效應,導致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以「文明」爾著稱的城市。
這讓我想起印度洋海嘯,這其實是大自然給人類提了個醒「不要做的太絕!」
大自然稍稍大了個噴嚏,就使的人類亂作一團,大自然的威力足矣!
據說,美國建了防海堤,若是全世界一片汪洋時,只有美國的防海堤能夠有還活著的人。
再看看中國北方的沙塵暴,每年呈越演越烈的趨勢,每年中國的汽車銷售量也越演越多。
風在哭訴,海在長嘯,還有……
人類,醒醒吧!

㈤ 郭德綱能被稱為藝術家嗎

個人愚見:如今的『藝術家』只不過是口頭上的稱謂而已。還能與尚曉雲、梅蘭芳、嚴鳳英、侯寶林、齊白石等等這些國之棟梁相提並論嗎?!現在這一稱號,僅適用於那些能為廣大民眾接受,所演作品能切實反映廣大民眾真實生活,能反映民眾之疾苦,為民代言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就是藝術家!無論是來自朝堂還是民間!否則,即使被冠以『藝術家』稱號,其作品無人問津,又有何用!當今,郭德綱被喻為『相聲表演藝術家』當之無愧!!

狗屁不是的小鮮肉都是藝術家,郭德綱在相聲事業瀕臨衰亡之際力挽狂瀾,讓相聲這門民族藝術重新大放光彩,說他是一代宗師都不為過!再過五十年,沒人記得誰是曲協主席,但是即使再過一百年,人們一定記得有個相聲大師,他叫郭德綱!

你是指現在還是將來?如果是指現在,我說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比那些自稱大師、藝術家的人強的太多,但將來一定是,且是大師級的藝術家,可與馬三立、候寶林齊名的大師絕對超越馬季的一代宗師。

郭德綱為什麼不能是藝術家?無論是從個人能力藝術水平,還是 社會 影響力,郭德綱都是當仁不讓的藝術家。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他是真性情。那些道貌岸然,行徑卑劣的人渣都能成藝術家了,真是對相聲界的莫大侮辱。

我個人觀點、個人能被稱為藝術家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票房成績,做為一個演員如果脫離票房成績說成功就是耍流氓。二是票房價格,一個觀眾如果不出於真愛很難想像會花干八百元或更多的錢去看一場演出。三是演出場次,如果說前兩點能實現那這第生條件更難到,畢竟能讓演出效果經久不息要長年累月的有新玩藝,何況那不菲的票價。四點就是網粉數量,而這又是最不靠譜和可信度最低的。以上四點眾位覺得老郭夠嗎?

那就要看對於藝術家的定義是什麼了,你要說是德藝雙馨,老郭還真沒有,藝是肯定有的,但是德,我個人覺得老郭差了點。這個差了點不是說相聲時候說別人家裡人差了點,而是老郭做節目時候,不分場合不分時機開玩笑。包括某明星夫婦一家三口,老郭用孩子開玩笑(什麼玩笑我相信大家都懂),也包括某人參加節目,唱了一首諷刺 社會 的好歌,所有人都沉默,看過上去一個玩笑,所有人被強行從那種沉重中拉了出來。差點沒噎死我。

不過,如果說在相聲這個行業,我覺得老郭這個藝術家當之無愧。首先,老郭的專業技術無人能比,包括太平歌詞,京劇,評劇,梆子等等,老郭是真的不賴。像老郭說的學電台,賣寶貝,戲劇與方言什麼的,我反正沒見所謂當代的主流相聲演員演過。倒是德雲社演員經常能來這么一段戲曲,不得不說,老郭能力夠強。而且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聽了老郭的相聲,能笑。別的相聲團體,除了苗阜王聲,其他的我基本都面無表情。苗阜王聲還有個最大的問題,話題單一,包袱重復。基本沒有現掛。所以輪現在的專業技術,老郭當之無愧的第一。

咱們再說老郭對相聲的貢獻,那絕對是相當於劉秀--中興之主,在老郭之前,相聲在經歷過侯耀文(也就是老郭師傅),石富寬(也就是謙哥師傅)之後,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相聲行業全面沉寂。根本就聽不到相聲了。是老郭和張文順老先生,李菁三個人,提出了相聲回歸劇場的概念,創立了北京相聲大會,三個人以每天三段單口,兩段對口的形式,硬生生給相聲點亮了一顆火種,後來,老郭徒弟們也開始上場,那個跟大象搶吃的的胖子也加入了,才慢慢壯大起來,才有了05,06年的一夜爆紅,相聲才又回歸了人們的視線。

現在的德雲社,存在的意義不只是相聲團體那麼簡單。一段相聲三十分鍾到五十分鍾,每次演出基本到半夜。這在以前根本不可想像,也逼迫著別的相聲團體玩了命的干,不然就要被餓死。雖然對於相身演員來說,這是壓力,但是對於觀眾來說,這是幸福。

這一切都是老郭帶來的。現在我對老郭沒有以前那麼迷戀了,但是我必須承認,沒有老郭,相聲不會有今天,他早就死了。從相聲來說,老郭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家,藝術大家。

依我看,充其量只能算玩嘴皮子的"專家″,離真正的藝術家還有一長段距離!如果一定要選一個,那隻好矮子里拔長子充當一下,不是不可以。

這事得問胡錫進

我也看了很多網友的回答,我要問問侯寶林、姜昆,馬季算藝術家嗎?如果你們是,我覺得郭德綱也可以是。在當今我覺得郭德綱完全算是一名比較全面、比較全活、機智且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相聲演員。就目前來說,相聲界沒有一個演員有他的受眾多,接地氣。我認為他如果不算,現在還有誰算?

用郭老師的話說,相聲就是門手藝,混飯吃的手藝,有些同行總以藝術家自居,對他們都是藝術家?他們全家都是藝術家。

郭老師是真正懂個相聲,珍惜相聲,同時會說相聲的。我們在春晚上、各種相聲大賽上都聽過相聲,說句實話,你笑了么?

一些相聲藝術家在舞台上西裝革履的講上五十分鍾的如何愛國敬業,關注留守兒童,關愛空巢老人, 我用你啊,幾百塊錢買上一張票在這里聽你講課呢?

相聲這個東西本來就是非常接地氣的,親民的,就是用來 娛樂 的,首先它不高雅,不是詩詞歌賦、不是陽春白雪,其次它也不教人做惡,就是讓人哈哈一樂。

我不喜歡用藝術家來稱呼郭德綱,怎麼聽都有點罵人的味道。

㈥ 藝術家要如何生存

達西先生經常收到那些藝術院校學生的私信,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畢業以後做什麼?」對於很多書法、繪畫等專業的藝術生來說,「畢業即失業」是很多人不得不面臨的困境。

其實,從古至今,「生存問題」一直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問題,今天達西先生來和大家聊聊之前的藝術家們都是如何生存的?(我這里說的藝術家僅指書畫類藝術家,也可以帶上比如裝置,手工等藝術家。)

咱們先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聊。

在聊之前,先給大家說一個詞:藝術贊助人。就是藝術圈裡通常會說的保護人策略,簡單來說,就是投資人出錢讓你來玩藝術。現在據說還有,但是具體能做成啥樣就不清楚了。現在基本上就是畫廊、展會和拍賣模式。

在西方,藝術贊助人可以追溯到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等一大批藝術巨匠,為什麼他們會作為一個偉大的群體出現在畫壇上?他們在藝術創作時靠什麼為生?當你翻開美術史就知道了,它們背後總會有一個名字,這個人就是當時佛羅倫薩的統治者美第奇家族!沒有贊助人,有再高的天賦,再精湛的技藝,只怕也是見不了光的。

美第奇家族

「保護人」贊助的當然不僅僅是物質上保證創作的條件,成功的贊助人,其實是在盡可能的挖掘藝術家本身的財富,甚至是通過自身對藝術的理解和期望,引導藝術家的創作,作為保護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金錢的供給,更多的需要他們對藝術思考的成熟度,這一點來說,並不是所有能出得起錢的人就能當好保護人。

而現在呢?

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專門搞書畫創作的藝術家有80%左右的人被經濟問題左右,無法完全靜下心來搞藝術創作,有80%-90%的書畫家沒有經濟實力出版自己的畫冊,進行宣傳和包裝。很多掙扎在二三線的畫家為了提升知名度,不停地參加各種書畫大賽和展覽,但是他們獲得的獎牌、證書,並不會給生活帶來大的改善,反而平添了一份買書、參賽的費用。而且,大多數靠賣字畫為生的書畫人都面臨現實問題:精品的創作費時費力,書畫家沒有出名的情況下,精品反而難以出售,書畫商也不會出大價錢收購,為了生存不得不「量產」作品。

錢鍾書說過:「年輕的時候,我們經常把自己的創作沖動當做創作才華。」無數年輕人認為自己有才華,於是一腦門子要搞藝術,至今也沒玩出什麼名堂。記得之前采訪常年居住在藝術區的一位畫家。他見證了太多由於經營不了工作室和作品而倒閉轉行的藝術家。其中一位青年藝術家滿懷信心來此開辦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初期有成群的朋友來道賀,並表示羨慕。但是,隨後他發現按自己理想的風格所創作的畫作並無人問津,即使勉強賣出也抵消不了創作成本。此後,他開始隨波逐流,大量模仿,創作一些市場上較火熱的作品類型,甚至是「行畫」。可以說,市場在變化,他的作品也在變化,但是盡管如此,這位藝術家仍沒有改善經濟狀況,沒過幾年,他的工作室越來越小,吃住行越來越差,人也憔悴,最終,工作室無奈關閉。

然後我們再反問一下,藝術家們憑什麼來引起資助人的興趣?

藝術家首先要有能證明自己創造力的作品,其次要已經形成個人風格,並必然會成其為宗師流派,否則,其藝術生涯必定是短暫的。現在想一夜暴富的藝術流民特別多,他們充其量算一個匠人,根本又不具備匠人的敬業精神。能被投機家看上的藝人實在寥若晨星,他們不一定是大師,屬於技法高明,懂得在激烈的藝術品投機市場上豎立起自己鮮明的特點。

這類人,堅持了很多年,大概就是現在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比較受追捧的那批。中國的當代藝術還完全是一個只存在投機的市場,並不具有成熟的以長期穩健的機制來為大師級的藝術家的出現提供機會。因此藏家們的眼光會追隨市場的炒作行為,而不會花費大量的心思去發掘有才氣的年輕藝術家,為其提供長期的資助,並利用自有的資源逐步地推介到市場。

所以,在我國,真正具有天分的藝術家,如果窮不死,最好能夠耐得住,至少也得用十年的時間來磨礪,積累一定量級的作品,間接地利用一下網路,懂得分寸地推銷一點作品,等待那位相士的出現。

有的人可能會說,現在網路這么發達,這么多網站APP總是可以賣我的作品的吧,如果你真的了解互聯網,你就可以看到,現在很多藝術類的app自己生存都很是問題。甚至說APP的平均壽命可能也就2,3年。細心地朋友仔細想想,這幾年不說網站,APP都換了3茬兒了吧!第一波死在沙灘上,第二波來了,第二波死在淺灘上,現在是第三波!

絕望嗎?不用絕望

我們這個電子文明的世紀,如果你想要搞藝術,我想無非就是這幾條路(自古以來也無非是這幾條路):

第一條路是成為職業藝術家,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有能力以自己的創作為生。一般性的作品並不難獲得市場,比如通俗小說,流行歌曲,符合商業需要的建築、室內、服裝、產品設計、攝影作品等等。至於這些賴以謀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名垂藝術史的價值——我覺得創作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去考慮這個問題,享受創作的樂趣才是重要的。這條路充滿了不確定。有可能你一輩子都賣不出去一部小說,如果你依然堅持創作(不是晃膀子的所謂波西米亞生涯,是真正投入的創作),有可能需要父母配偶親戚朋友長期供養你,甚至一生,如果對方心甘情願,那很好。但我總覺得,如果養了很多年這人都還沒成功,多半這人就是不適合搞藝術的。

第二條路其實也有很多人在走,依附於官方或學術機構,或者得到藝術基金的贊助,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好的藝術家同時都是學者和專業研究者。

第三條路是做業余藝術家。謀一份穩當的職業,海關公務員也好,居委會主任也好,法律顧問、會計什麼的都行,在業余時間創作藝術作品。大量例子證明,許多業余藝術家的作品甚至好於職業藝術家。概因心態不同,無需迎合市場,寬松自由,發自肺腑,也不拘泥於學院派的常規。尤其是寫作,不接觸社會絕不可能成為好作家的。曾經是娘子關電廠工程師的劉慈欣說,倒是在電廠工作的時候,創作效率更高。現在反而不如以前了。第四條路,放棄成為藝術創作者的打算(這未必是條黯淡無光的路)。謀一份穩當的職業,但做一個最好的藝術鑒賞者,甚至富裕起來以後贊助別的藝術家,成為藝術活動的組織和策劃者、評論家。一個時代的文化昌明,不但需要創作者,也需要最好的欣賞者。

但是無論如何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打著我很有才華的旗幟晃膀子。不要眼高手低。這都是離藝術最遠的態度。也許大多數藝術青年僅僅是覺得「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希望憑借藝術而超脫凡俗,過著像小說里寫的那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但殊不知藝術創作像任何其他領域的工作一樣,需要大量枯燥乏味的訓練和失敗的嘗試,過程漫長,毫無趣味,痛苦不堪,更需要長期的腳踏實地而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靈感,所以註定只有少數人能堅持,所以真正的藝術大師實在是天作之和——每個時代都將以其獨特的氣韻癥候,迎接這樣的大師。

㈦ 靠一首歌「混飯吃」的歌手都有誰

沙寶亮《暗香》

楊呈剛《老鼠愛大米》

唐類《丁香花》

付笛生、任靜《知心愛人》

陳紅《常回家看看》

蔡國慶《365個祝福》

王強《秋天不回來》

龐龍《兩只蝴蝶》

謝軍《那一夜》

都是些流星般的出現,紅過,輝煌過,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這些歌在當年還是很有共鳴的,對於大眾而言、現在回頭聽,可能會有種道不明的感覺!

比如唱《中華民謠》的孫浩,作為歌手的他怎麼可能只有這一首歌?但事實上,孫浩作品中還真就是這《中華民謠》傳唱度最高,他幾乎每次演出都會唱這首歌。

後來,孫浩基本不唱歌了,他跟著張嘉譯去拍電視劇了,而且演技還不錯,比一些科班的還棒。

唱《小芳》的李春波也不止就這一首歌,但說到李春波,大家自然會想起《小芳》,確實深入人心……但我更喜歡李春波的《一封家書》,每次聽都容易掉眼淚,不得不說李春波寫的歌詞太走心。

主持人戴軍老師演唱的《阿蓮》,當年的傳唱度絕對不亞於《中華民謠》,大家還聽過戴軍的其他歌曲嗎?

還有唱《花好月圓》的刁寒,哇,那首歌真的超好聽……刁寒憑著這首《花好月圓》成了當年的新晉男歌星,雖然後來他的作品確實沒有超過《花好月圓》的,但能唱出《花好月圓》也算很厲害了。

一首歌、一招鮮的歌手還有很多,歡迎大家積極補充哈。

娛樂 圈靠一首歌打天下的歌手有很多,不是他的歌曲不多,而是就那首歌最紅。出去表演的時候,主辦方要求他們唱那首最紅的歌,要不不給他們演出費。所以,他們憑一首歌打天下。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憑一首歌「混飯吃」的有誰。

第一名,江濤。江濤是老牌歌手,上過春晚,有許多知名歌曲。但是最著名的歌曲是《愚公移山》,所以他靠這首歌就夠了。在很多場合,江濤就是憑《愚公移山》這首歌走天下,效果還不錯。我們現在提起江濤,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愚公移山》這首歌,他也這首歌唱了幾十年,可謂是一首歌吃遍天下鮮。

第二名,阿寶。阿寶是星光大道出來的選手,他的人設包裝是陝北農民歌手,唱的歌曲都是陝北民歌。他憑借《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成名,從此就靠這首歌開始闖天下。走在哪,唱到哪,一招功夫就夠了。一首歌就能讓他生活無憂。

第三名,龐麥郎。龐麥郎是一個農民,唱歌五音不全,魔性十足。一首《我的滑板鞋》爆紅網路,讓他瞬間成為網路紅人,瞬間全網上下都在唱他的《我的滑板鞋》。龐麥郎憑藉此歌賺了幾百萬。但是,龐麥郎誤認為自己是明星了,簽了唱片公司,但是再也創作不出像《我的滑板鞋》一樣的神曲,又變回了農民,不禁讓人唏噓。可是他的《我的滑板鞋》真的事神曲,龐麥郎要是靠此歌商演,一年掙個幾十萬沒問題。

戴軍《阿蓮》

很多年以前,記得有一首歌叫《阿蓮》,紅遍大街小巷。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戴軍,那時候他風華正茂,是專業歌手,可是後來卻轉型做主持人,就沒有再唱歌了。至今想起來,戴軍就只有這一首成名曲,真的是唱了一輩子。

付笛聲、任靜《知心愛人》

要說付笛聲、任靜這對夫妻,在 娛樂 圈闖盪了這么多年了,經常是以歌手的身份參加各種活動,可是到目前為止,唯一能夠讓大眾記住的,耳熟能詳的歌曲,只有《知心愛人》,再沒有其他的了。

而且,這首歌是他們兩個人對唱的,相當於每人半首,當年相當火爆,現在再唱起來也是很經典。他們夫妻二人經常被邀請參加活動的時候,唱的最多的也是這首歌。

楊坤《無所謂》

楊坤北漂10多年吃盡苦頭,據說搬家50多次,經常沒錢吃飯,最後苦盡甘來,終於走紅,就是憑借一首《無所謂》。但他紅了這么多年了,現在讓觀眾記住的還是這首《無所謂》,沒別的作品了。

張明敏《我的中國心》

記得很多年以前,在央視的春晚舞台上,張明敏演唱了一首《我的中國心》轟動了海內外,讓這首歌走紅,也讓張明敏走紅。但是,直到現在就沒有再聽他唱過其他歌曲了,還是這首《我的中國心》。

陳紅《常回家看看》

陳紅當年在春晚表演《常回家看看》,瞬間走紅,而這首歌也廣為流傳。但是,也僅僅只有這一首歌,想起陳紅的時候就想起了《常回家看看》。

沙寶亮《暗香》

沙寶亮有一次在吐槽大會上說,這次終於不用再唱《暗香》了。確實如此,這么多年了,就記得他唱過《暗香》,沒有其他歌曲。而且,感覺他這種聲音,就唱《暗香》好聽,唱其他歌曲都沒有感覺。

臧天朔《朋友》

臧天朔英年早逝挺可惜,給大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一首歌曲,就是《朋友》。很多年以前,這首《朋友》就廣為傳唱,確實挺好聽,現在聽起來也挺感動,也只有臧天朔才能唱出不一樣的感覺。現在一想起《朋友》就想起臧天朔,可惜斯人已逝,感謝他帶給觀眾的好作品。

蔡國慶《365個祝福》

「一年有365個日出,我送你365個祝福」,這首歌特別熟悉,正是蔡國慶的《365個祝福》,經常能夠看到他表演這首歌,也是他唯一的成名曲。

楊臣剛《老鼠愛大米》

楊臣剛是網路歌手,一首網路歌曲《老鼠愛大米》特別流行,他因此也被邀請到央視春晚舞台表演,成為登上春晚的第1個網路歌手。可惜,他只是曇花一現,現在都沒有動靜了。

老狼《同桌的你》

老狼是早期校園民謠的代表歌手之一,創作過不少的經典歌曲,可到現在能記住的也只有這首《同桌的你》了,陪伴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青春時光,其它真的想不起來。

蔣大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蔣大為是我國著名的歌唱家,他唱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特別好聽,到現在也是經典,可也就是這么一首歌了,紅了一輩子。

莫文蔚《盛夏的果實》

盡管莫文蔚早已是知名歌手,並且經常開世界巡迴演唱會,唱了不少歌曲,但真正的讓觀眾記住的,也就只有這一首《盛夏的果實》。因為這首歌的旋律真的好聽,而其他的歌曲沒有感覺。

胡楊林《香水有毒》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你賜給的自卑,你要的愛太完美,我永遠都學不會」,曾幾何時,這一首《香水有毒》風靡網路,它的演唱者胡楊林也紅了一陣子,可惜後來便銷聲匿跡。

潘瑋柏《快樂崇拜》

要說潘瑋柏本身是非常有名的歌手,開過很多的演唱會,但真正的讓觀眾記住的只有《快樂崇拜》,且還是和張韶涵一起翻唱韓國的歌曲。不過確實挺好聽,節奏旋律還是歌詞都特別好,比他的其他作品要受歡迎多了。

李宇春《下個路口見》

李宇春是當年的超女冠軍,走紅以後也有很多的作品出來,但一直到現在都覺得比較好聽一點的,就只有這首《下個路口見》,其它的沒有好聽的。

謝東《笑臉》

《笑臉》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校園歌曲,它的演唱者謝東,雖然長得比較丑一點,但卻非常有才華,可惜後面因為屢次涉毒,把自己前途完全斷送了,就留下這一首《笑臉》,真的挺可惜。

靠一首歌「混飯吃」的言外之意,大概就是這位歌手憑借這首歌紅了一輩子,憑借這首歌被大眾所熟悉,在大眾眼裡,也似乎只認知他們僅此的那首歌曲。

作為一名歌手,他們通常都有許多歌曲,像知名歌手張學友、周傑倫、林俊傑等等,他們的歌曲專輯早已突破數百首,而且很多歌曲的傳唱度都很高。

然而,現實中,也有很多歌手,他們所唱的歌曲倒不多,但他們有那麼一首歌曾經被廣泛的傳唱,讓他們名氣大漲。而且,有一部分這樣的歌手,他們紅的快,名氣消散的也快。

對於這樣的歌手,很多人都會把他們稱作靠一首歌「混飯吃」。這里我想把這類型的歌手分為兩類。

1.孫浩

歌手孫浩,想必大家都挺熟悉,在90年代,其演唱的一首《中華民謠》,也算是傳遍大江南北,那流行風讓我們記住了孫浩。

孫浩也憑借這首歌讓他紅了一輩子,後來演唱的數首歌曲,都未能讓我們記住。直至後來,孫浩索性轉行做起了演員,但是在演演戲方面,似乎反響平平。

直到現今,提到孫浩,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他是一名歌手,想到他的那首《中華民謠》。也算是一位典型的一首歌曲紅了一輩子。

2.尹相傑

歌手尹相傑的名氣算是歌手中較為響亮的一個,當年演唱的那首《纖夫的愛》,更是讓觀眾深深的記住了他。即使多年過去,每當尹相傑登上舞台演唱歌曲時,似乎也就只唱這首歌曲。

說到這,不得不提及她的老搭檔於文華,兩人一起演唱的《纖夫的愛》,是他們中最為知名的一首歌了,有時總感覺於文華也有點像一首歌火一輩子的歌手。

3.楊臣剛

當年的一首流行歌曲《老鼠愛大米》可是傳遍各校園,這首歌曲似乎已成為一代人的回憶。雖然到現今,此歌曲早已過氣,但每到提到它時都記憶猶新。

雖然這首歌的演唱,幾個歌手都曾為原唱官司不斷,但大家所記住的似乎還是楊臣剛。

1.陳紅

這里所說的是歌手陳紅,而非演員陳紅。其當年所唱的《常回家看看》,不知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每當聽到這首歌曲時,都莫名的有種想家的感覺。

但是,大家對於這首歌的演唱者,卻不是特別的熟悉,又或許是因為被演員陳紅的名氣所覆蓋,不過歌曲能夠被傳唱,也算是名氣的展示。

2.高勝美

說到高勝美,或許你並不是特別熟悉,但是說到歌曲《千年等一回》,你也會對著旋律哼兩句。

確實,當年的《新白娘子傳奇》不僅火了這部劇,還火了這首歌。而這首歌曲的演唱者就是高勝美,即使這首歌迄今已被翻唱無數,但人們對原唱始終最為懷念。

再說到高勝美,除了這首歌曲,其他能拿得出手的歌曲確實也不多。說她一首歌火一輩子,也不以為過。

除了他們,還有很多歌手,都跟一首歌紅一輩子無所異,甚至走到哪,都只唱那一首歌,而通常被人們稱為靠一首歌「混飯吃」的歌手。其實,作為歌手,能有一首知名代表作已是實屬不易,有多少歌手唱了一輩子都未能大紅大紫。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 蔡國慶 ,一想到蔡國慶我的頭腦中就閃過一句歌詞,就是那句「一年有365個日出,我送你365個祝福」,沒錯,就是那首膾炙人口且耳熟能詳的《365個祝福》中的歌詞,相信大多數朋友都聽過這首歌吧,蔡國慶也憑借這首歌「混」了很多年,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蔡國慶都用這首歌來祝福大家。

其實,蔡國慶並不是只唱了這一首歌,他還唱過很多歌曲,如《回家》、《常回家看看》等,只不過這首歌太過於深入人心,並且蔡國慶時常唱這首歌,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好像蔡國慶只唱過這一首歌。

其次我想到的就是 陳紅 了,陳紅的那首《常回家看看》曾經霸屏十幾個春秋,每每打開電視機,總能在某個電視台聽到這首歌,陳紅也靠這首歌「混」許多年,相信很多朋友一定忘了陳紅也要唱過《童年》,相信很多朋友更記不起來陳紅也演唱過《感恩的心》。

隨後我想到的就是 付笛生、任靜 了,這兩口子憑借一首《知心愛人》可謂是「混」了太多年,時至今日,這首歌偶爾還會出現在熒屏之上,而這對夫婦演唱過的歌曲實屬不多,倘若其他靠一首歌「混」了多年的歌手是因為偶然,那麼付笛生和任靜就是必然,因為他們貌似只演唱過兩首歌,另一首歌就是《你是幸福的我是快樂的》,而這兩首歌也是他們之間的真實寫照,祝福他們,相信他們會相愛永久。

緊接著我想到的就是 林依輪 了,當年林依輪的《愛情鳥》也算是火遍了大江南北,那時大街小巷時常響起這首歌,時至今日,我還會唱這首歌,「我愛的人已經飛走了,愛我的人她還沒來到」,而除了這首歌,我是真沒聽過林依輪唱過其他的歌,憑借這首歌「混」了多年的林依輪並沒有止步於此,他還擔任過多檔節目的主持人,還有他還是一個廚師喔。

最後,我想到的就是 孫浩 了,1994年,孫浩演唱的歌曲《中華民謠》榮獲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視台十大中文金曲獎」,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首歌,「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後」,這是開頭第一句歌詞,在我印象中,每到快過年之時,電視上總會播放這首歌,一聽到這首歌,我就感覺到了濃濃的年味,憑借這首歌「混」了多年的去年如今也當起了影視演員,而這首歌我們也只能從音樂播放器中去聆聽了。

以上就是我我能想到的靠一首歌「混飯吃」的歌手,在回想這些歌以及歌手時我我也回憶了一下童年,誠然,這些歌手確實只憑借一首歌便讓大家記住了他們,但是,那也是大家願意記住他們,大家在記住他們的同時也在鐫刻自己的過往,當大家在某個時刻無意間聽到這些歌時,那些被鐫刻的回憶便悠悠然地走上心頭。

中國歌手很多,不乏高產高質的歌手,如張學友、劉德華、齊秦等等。但是也有那麼一些歌手,靠著一首歌賺得盆滿缽滿,靠著一首歌"混飯吃"的歌手還不少!

這首歌2004年發行就受到大家傳唱,當年是街知巷聞,靠著這一首歌,他就收入了一億元。

這首歌為孫浩帶來了極大聲譽。當時孫誥靠著這一首歌被觀眾熟悉,可是這首歌也成了他的首唱和絕唱,再沒出品第二首歌曲。

陳紅當年還因為這一首歌上了春晚舞台,可惜這么多年了,一直沒見他出第二首好歌,經常演唱的還是這首老歌。

1998年江濤憑借《愚公移山》獲得MTV電視大賽金獎,還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可惜後來再無什麼佳作。

因為這一首歌讓聽眾產生了共鳴,也讓滿文軍這個名字在歌壇唱響,雖然作品不少,但是每次演出這都是必唱曲目。

夫妻倆合作的這首歌曲婉轉催人情,百聽不厭。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沒有誰知道他們其它歌了。

靠一首歌就能吃一輩子,這樣的歌手確實也很厲害。還有哪些歌手是一輩子唱一首歌行遍天下呢?

1、蔡國慶、一首365個祝福,成了神,成了師級待遇。成就了一生的榮華富貴!

2、付笛生、任靜、一首知心愛人,直到住上北京大別墅、倆人再到台上依然還是知心愛人...

3,尹相傑、一首妹妹坐船頭功成名就,嘚瑟的坐上了另一把交椅...

總結:一首歌吃穿一輩子、幾輩子都這么輕而易舉,思之不解!

這樣的歌手也很多,廣播電台經常說的」一人一首成名曲「!

高林生《牽掛你的人是我》

林依倫《愛情鳥》

李春波《小芳》

尹相傑《纖夫的愛》

蔣大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解曉東《今兒個高興》

火風《大花轎》

高楓《大中國》

江濤《愚公移山》

白雪《千古絕唱》

艾敬《我的1997》

韋唯《愛的奉獻》

謝東《笑臉》

她們中的很多人,就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匆匆而來,悄悄而去,紅後不久就淡出人們的視線。

在中國還有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一群老藝術家,在特定的 歷史 時期,歌唱新中國,歌頌新 社會 ,贊美共產黨,成為人民愛戴的歌唱家,歌曲廣為流傳,歌聲家喻戶曉,這些歌唱家也成為了歌曲的標簽,一首歌,一生情,除了一首歌,再無其他作品傳世!

德德瑪《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吳雁澤《在那遙遠的地方》

蔣大為《敢問路在何方》

才旦卓馬《唱支山歌給黨聽》

胡松華《贊歌》

克里木《大阪城的姑娘》

郭蘭英歌《我的祖國》

馬玉濤 《馬兒你慢些走》

劉斌《咱當兵的人》

㈧ 不進美院能做畫家嗎繪畫上混口飯吃嗎

能。你看國外很多畫家都沒進過美院一樣當畫家。我覺得你想混上這個飯 需要如下幾個要素
內因

1.自身繪畫功力深且不犯基本錯誤。造型准確
2.在功力基礎上,有高人指點,形成自己風格即便沒去過美院但是專家或者內行都認為你比美院還美院
3.有內行人士且其有人脈有聲譽給你貼了正面標簽
4.作品有炒的價值
5.迎合當代風潮不違背社會主流價值觀以及作品價值導向正確

外因
1.本身有一定經濟實力可以暫時養活自己
2.參加美術聯展
3.身邊有人脈或者自己本身就懂得藝術品運作。
以上都有再加上點運氣。我個人覺得混口飯應該是可以的。

閱讀全文

與藝術家如何混飯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