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京劇大師程硯秋的資料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一1958年3月9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男,程硯秋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
主要著作:
收在《程硯秋文集》中的《戲曲表演藝術的基礎——「四功五法」》、《談戲曲演唱》、《創腔經驗談》、《談竇娥冤》等文章,對指導創作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
程派傳人:
程硯秋大師創立的程派藝術在京劇界有著很重要的影響,現已薪火相傳至第四代。其中對傳承發展程派藝術以及京劇的弘揚推動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有以下幾位:
② 一代程派藝術大家李薔華逝世,她為京劇藝術都貢獻了什麼
一代程派藝術大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薔華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這位老人作為京劇程派藝術的傳人,耗費了自己畢生的時間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從事程派劇目的演出和教學,對於程派藝術的傳承光大做出了重要貢獻,她也因此被評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李薔華的一生都獻給了京劇藝術,也正是她對程派藝術的鑽研和持續學習,才讓程派藝術呈現給更多人,才能在現代社會留下更多國粹藝術的文化底蘊。相信她對於京劇藝術的純粹熱愛會在未來繼續影響更多的人,也希望程派藝術能夠在老藝術家們的共同努力下,繼續傳承。
③ 程派的弟子名錄
程硯秋大師生前表示所接收的入門弟子僅限男性演員,但在當時也涌現出一大批對程先生充滿敬仰的京劇女演員,她們未能親自受業於大師,但十分敬仰程派藝術,自始至終執著地追隨著。她們當中有曾經被譽為京劇「四大坤旦」之一的新艷秋先生,又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紅遍全國的李世濟老師。
新艷秋
新艷秋,京劇旦角,著名程派演員,祖籍北京,出生於1910年(有資料記為1911年),卒於2008年9月2日,享年98(99)歲。原名王玉華,受喜愛京劇的父親王海山影響,9歲便開始以「月明珠」的藝名學習梆子,11歲拜師錢則誠改學皮黃,15歲登台以「玉蘭芳」(有資料記載為王蘭芳)的藝名借台演戲,同時拜榮蝶仙為師。1928年,她得一代宗師楊小樓提攜合演《霸王別姬》。之後,因酷愛程硯秋的藝術遂在1930年前後改藝名新艷秋而專攻程派戲。後再拜王瑤卿、梅蘭芳為師。1949年後,新艷秋先後在江蘇省京劇團、江蘇省戲曲學校從事演出和教學。新艷秋與程硯秋本是同時代人,幾無年齡差異,因此也就看到了程派藝術從萌發到成熟的全過程,並盡畢生精力繼承和鑽研,因其受益於程硯秋的恩師王瑤卿和梅蘭芳,故對程派藝術的精髓了解得深刻而透徹,在實踐中的掌握和運用也嚴守規范。她的嗓音與程硯秋酷似,無坤伶學程之斧鑿痕跡,不但立音鬆弛,腦後音壯實,胸腔共鳴也極好。不誇張地說,她的天賦條件比之程硯秋本人並不遜色。聽她的演唱,既能體悟到程腔的寓剛於柔、幽咽婉轉,又別具清香雅麗、情意蘊蓄之風韻。
代表劇目
《青霜劍》、《六月雪》、《鴛鴦冢》、《賺文娟》、《碧玉簪》、《紅拂傳》、《朱痕記》、《賀後罵殿》等。
李世濟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程派藝術私淑傳人當中的優秀代表,國家一級演員。女,祖籍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1933年5月生於江蘇蘇州,長於上海。專工京劇青衣。1950年肄業於上海第二醫學院。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理事。她的丈夫唐在炘是著名琴師。李世濟通過舞台實踐,從劇本到唱腔都力求出新,做到精益求精,是繼承程派藝術又有所革新創造的一位藝術家。她將程腔大眾化,普及化,更能為當代觀眾所欣賞,給程腔增加了新的活力,被很多人冠以「新程派」的稱謂。她的韻味醇厚,唱腔委婉圓潤,情真意切,動聽感人,善於細致刻畫人物。許多觀眾包括許多青年觀眾也喜愛李世濟的演出。
高華
出生: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早年曾拜王瑤卿、梅蘭芳為師,與程硯秋介乎師友,而程派造詣至深,甚於趙榮琛。1938年曾與楊寶森合灌《桑園會》唱片,風行一時。抗戰勝利後與梅蘭芳在上海同台演出義務戲。第一天全部《碧玉簪》,第二天《能仁寺》,班底皆為程硯秋之原班人馬,鼓師白登雲、琴師周長華,只將程硯秋易為高實秋而已。1959年高華在台北演出《六月雪》,當時因周長華已去世,只好請王克圖操琴了。這是高華在台灣僅有的一次粉墨登台。後來他自己訓練了一堂場面,灌制了許多說戲的錄音和唱片行世。計有《荒山淚》、《鎖麟囊》、《文姬歸漢》、《江油關》、《梅妃》、《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等。香港名琴曾世駿為其吊嗓伴奏的有《梅妃》、《罵殿》、《馬昭儀》等。1986年去世,享年80歲。
章遏雲
章遏雲(1911~2003),女,京劇旦角。北京人。小名鳳屏。原名鳳屏,字珠塵,別號「珠塵館主」,乳名萍兒。原籍廣東。她聰慧穎悟且練功刻苦,其水袖功、園場功及蹺功均佳。她博採眾長,青衣、花旦、刀馬旦皆精。其扮相秀麗、台風端莊,嗓音甜潤響亮,唱腔流利酣暢。
李薔華
李薔華,生於1929年。自幼學習京劇,對老生、老旦、花旦等行當均有研習。李薔華是第二代「程派」私淑傳人中的佼佼者。她在音韻上有相當講究,吐字、發聲、四聲極其准確,聽起來外柔內剛,情態動人。李薔華經常上演的劇目有:《鎖麟囊》、《二堂舍子》、《春閨夢》、《亡蜀鑒》、《朱痕記》等。在紀念程硯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活動中演出了久未見於舞台的《亡蜀鑒》,極受歡迎。近年來她為先師配像的劇目《武家坡》、《青霜劍》等得到一致的贊譽。
侯玉蘭
侯玉蘭,出生於1919年,1976年去世,本名侯景蘭,籍貫北京。其父侯月亭和姑母侯喜鳳都是京劇演員。自幼在家學戲,帶藝考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改名侯玉蘭,師從何喜春、律佩芳學青衣,學演《玉堂春》、《二進宮》、《武家坡》、《大登殿》、《四郎探母》、《汾河灣》、《春秋配》、《蘇武牧羊》、《緹縈救母》,及花旦、刀馬旦戲《拾玉鐲》、《穆柯寨》、《虹霓關》等。向程硯秋、吳富琴學了《賀後罵殿》、《朱痕記》、《金鎖記》、《碧玉簪》、《鴛鴦冢》、《玉獅墜》、《孔雀屏》、《花筵賺》、《玉鏡台》《花肪緣》、《斟情記》等戲,還由王瑤卿導演,學了《孔雀東南飛》、《雁門關》,並參加新排了翁偶虹編寫的《三婦艷》《火燒紅蓮寺》等戲。她對藝術執著的進取精神和謙虛好學的態度,贏得老師、同學和觀眾的喜愛,與李玉茹、白玉薇、李玉芝並稱為「四塊玉」。新中國建立後,她參加了中國京劇院,曾與李少春合作演出過《野豬林》,排演過新戲《探府記》、《玉簪記》和現代戲《白毛女》、《柯山紅日》、《林海學原》等。「文化大革命」中,李少春受到沖擊、批判,她一直與他同憂共難,1975年李少春被迫害致死,她也在1976年逝去。
李海燕
著名程派青衣演員,1964年生於河北山海關,現為中國京劇院一團主要演員、文化部青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91年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演員。
1977年考入河北唐山地區京劇團,開始從事京劇表演藝術。1980年又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師從李文敏、周金蓮、劉秀華、李喜鴻、賈世珍、張玉英、佟熙英等名師。199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為師,系統學習了程派表演藝術。1994年從唐山京劇團調入中國京劇院。1998年考入中國優秀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繼續深造。
☆ 代表劇目
多年來刻苦學藝打下了堅實的傳統基礎,常演劇目有:《玉堂春》、《英台抗婚》、《陳三兩爬堂》、《梅妃》、《紅鬃烈馬》、《朱痕記》、《竇娥冤》、《荒山淚》、《鎖麟囊》、《三擊掌》等。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程派藝術的發展,先後創作排演了《寶馬圓情》、《杜十娘》、《張協狀元》、《秋色漸濃》等各種題材的新劇目,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劉桂娟
劉桂娟,漢族,生於1965年,天津市人。天津青年京劇團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劉桂娟嗓音甜潤,扮相俊美,演唱中以情帶聲,聲情並茂。她尤其善於體驗不同角色的內心世界,並以各種相應手段貼切的表達出來,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她擅演《紅鬃烈馬》、《六月雪》、《鎖麟囊》和《陳三兩》等劇。首演劇目有《大腳皇後》、《走西口》、《護國將軍》等劇。
江汁
江汁,女,1977年11月出生,出身梨園世家,江蘇省京劇院青年程派演員。2001年參加「全國第一屆京劇票友電視大賽」獲金獎。2002年正式調入江蘇省京劇院工作。2004年參加由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空中劇院「紀念梅蘭芳誕辰110周年」及「江蘇行摺子戲專場」演出。2005年考入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從師李文敏老師,徐季平老師,陳吟秋老師學演劇目《武家坡》、《大登殿》、《六月雪》、《鎖麟囊》、《荒山淚》、《賀後罵殿》。
趙歡
上海京劇院優秀青年旦角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曲舞蹈分院。趙歡專工程(硯秋)派青衣,曾得到名家指點,功底扎實,表演規范。她扮相端莊嫻靜,氣質清純。她較好地領悟了程派的演唱精髓,演唱以情傳聲,凄婉動人,有較強的感染力,擅於刻劃柔弱哀怨的女性形象。曾獲得第16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新人配演獎。
④ 京劇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京劇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有:
1、譚派,代表人物譚鑫培。
京劇譚派藝術是中國最早創立的京劇流派,譚派唱腔以委婉古樸而著稱。一些著名的京劇藝術流派都是先學習譚派藝術後逐漸形成自己的流派,譚派現在是六代嫡傳,從譚鑫培、譚小培、譚富英,到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
⑤ 著名的京劇大師有哪些
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有:最著名的是梅蘭芳、享有世界聲譽還有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周信芳,馬連良、裘盛戎、張君秋、李少春 等人。
1、梅蘭芳
梅蘭芳(1894.10.22-1961.8.8),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北京人,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台。後又求教於秦稚芬和胡二庚學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獄鴛鴦》《思凡》等11出戲。於1949年前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榮獲美國波莫納學院和南加州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50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3年,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歲。
梅蘭芳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腳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並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2、尚小雲
尚小雲 (1900年1月7日一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綺霞。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宮市。1900年1月7日出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
尚小雲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
3、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一1958年3月9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男,程硯秋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
4、荀慧生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字慧聲,號留香,藝名白牡丹,中國著名京劇表演家,「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祖籍河北東光,初名秉超,後改名秉彝,與余叔岩合演《打漁殺家》起,改用荀慧生為名。荀慧生功底深厚,戲劇寬廣,融京劇青衣、花旦、閨門旦、刀馬旦的表演於一爐,兼收京劇小生、武生等行當的技藝,到30年代逐漸形成風格新穎、獨樹一幟的「荀派」藝術。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戲,其中代表作為《元宵謎》、《棋盤山》等,與楊小樓、尚小雲、譚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有「無旦不荀」的美譽。
5、周信芳
周信芳(1895~1975)出身藝人家庭。是我國卓越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是"麒派"的創始人。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1895年1月14日江蘇清江浦(今淮安清浦)人,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3月8日逝世。
6、馬連良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 - 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陝西扶風,生於北京,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須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清風亭》、《四進士》、《失空斬》等。父馬西園與著名京劇演員譚小培熟識,三叔馬崑山在上海唱戲,受家庭的熏陶,使馬連良從小熱愛京劇藝術。9歲入北京喜連成科班,23歲自行組班,發展成為獨樹一幟的"馬派"表演風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紀,他與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並稱前"四大須生";後三人去世,他又與譚富英、奚嘯伯、楊寶森並稱後"四大須生"。1931年馬連良在天津與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們技藝精湛,各具風采,被譽為"南麒北馬"。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因主演《海瑞罷官》而被迫害致死。
7、裘盛戎
裘盛戎,凈角演員,。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於1915年,病逝於1971年,歲未過花甲。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擅演劇目有《姚期》、《將相和》、《杜鵑山》等。
8、張君秋
張君秋,1920年10月23日出生於北京,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張派創始人,原名滕家鳴,字玉隱,祖籍江蘇丹徒。 他自幼家貧,父滕聯芳,隨母張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出,後經李多奎介紹,14歲拜李凌楓為師,專攻青衣。
9、李少春
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李少春(1919-1975),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園世家,工武生、老生、文武老生,京劇李派藝術的創始人。誕辰:1919年11月4日,農歷己未年九月十二日;逝世:1975年9月21日,農歷乙卯年八月十六日。父李桂春(藝名小達子),多才多藝,善於創新,是著名的南派演員。幼年在"永勝和"梆子班坐科,23歲起改學京劇。曾在天津挑班演出。擅老生及武生戲、武生戲宗李吉瑞。妻子侯玉蘭為著名程派弟子。
⑥ 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有哪些
1、葉盛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清末著名小生演員程繼先之得意弟子。葉派小生藝術的開創者、創始人。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縣,生於北京。
曾祖父葉廷科,清道光年間從太湖販茶、筍至京,後定居。祖父葉中定始入梨園,學藝於老嵩祝班,後為四喜班凈角台柱。父葉春善,創辦著名的舊式京劇學校富連成社並終身任社長,是成就卓越的戲曲教育家。盛蘭為其四子。
4、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潛山市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程長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後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同治、光緒年間,任三慶班主,同仁尊稱其大老闆。歷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台、四喜三班總管。
5、譚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本名金福,字望重,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被尊為京劇界鼻祖,亦有伶界大王之贊。其對京劇藝術的革新,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
⑦ 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有哪些
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有:程長庚,譚鑫培,蓋叫天,余叔岩,馬連良,譚富英,周信芳,唐韻笙,金紹山,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楊寶森,於魁智,李勝素等
⑧ 京劇程派代表人物
程派,由程硯秋創立,是京劇流派中舉足輕重的一派。他的唱腔特點雖然深邃曲折但卻能表達出十分細膩的情感。程派非常善於通過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現悲慘遭遇的女性,從側麵塑造她們外柔內剛的人物形象。程硯秋本人在藝術上有極高的追求,注重四聲,追求「聲、情、美、水」的結合,他的嗓音極其有特點,演變出幽咽婉轉的唱腔,表演令人聲淚俱下。
程派最具有代表的人物是五老,其中,只有趙榮琛和王吟秋是男性,這唯二的兩名男性是正兒八經磕頭拜師的弟子。而新艷秋,李薔華,李世濟三位則是女性,在早些年,女子的地位並不高,所以程硯秋也不收女弟子,這三位女性就是私淑。
單單從程派藝術來講,新艷秋老先生實力最好,畢竟她和程硯秋先生其實年齡差不多,而且師從好幾位程硯秋先生拜過的老師,又經常去看程硯秋演出,慢慢就學的特別像了。雖然她有些地方的確是不成體系,但是綜合實力來說就是她最好。其次是趙榮琛和王吟秋這兩位先生,他們在程派學習上特別的刻苦也特別的細致,實力自然不會差。最後是兩位李先生,其實李薔華先生比較低調,沒有什麼機會去接受程祖點撥,她也就順其自然,不爭不搶,李世濟先生的爭議很大,很多人覺的她是程祖的乾女兒,有點兒名不正言不順的,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她對程派的發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置疑的。
程派是個擅長表演悲劇的大流派,演出總是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一般的情不自禁哽咽。代表人物們,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和表演形式,都很讓人欣賞和敬佩。
⑨ 程派藝術的創始人是誰
程硯秋(1904-1958),男,京劇旦角,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程硯秋原名承麟,滿族。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程硯秋出生在1904年1月1日,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十四日,酉時;幼年家道中落,六歲投榮蝶仙門下,練武功,向榮春亮習武生。一年後向名武生教師丁永利學戲,後因扮相秀麗,改從陳桐雲習花旦,後發現嗓音極佳,改學青衣,師從陳嘯雲。程硯秋童年基本功訓練異常艱苦,他以驚人的毅力接受了這些訓練,熬過了他慘痛的童年。十一歲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嶄露頭角,行內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園(原東安市場內),與趙桐珊、劉鴻聲、孫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園寄子》、《轅門斬子》、《硃砂痣》等戲。 1917年他因嗓子倒倉,暫不演出,繼續深造。他學習繪畫、書法、舞拳練劍、觀摩電影藝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藝術修養和美學情趣,為日後的藝術創作做了充分的准備。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轟動,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觀眾欣喜若狂,藝術也逐步趨於成熟。從1925年到1938年,程硯秋步入他風華正茂的黃金時期和「程派」藝術的成熟期,此時程硯秋已經集創作、演出、導演三者於一身,成為較具實力的藝術家。他同時受進步思想的影響,面對廣大勞動人民水深火熱的社會現實,滿腔義憤,編創了許多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劇目,如《文姬歸漢》、《荒山淚》、《春閨夢》、《亡蜀鑒》等劇目。在反封建、反軍閥內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等不同時期引起觀眾強烈共鳴,表達了廣大群眾反對戰爭、反對壓迫、希望和平的強烈願望。這一時期後他著力於悲劇的表演,繼《青霜劍》、《竇娥冤》之後又有《碧玉簪》、《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劇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劇人物形象,他從此也以擅演悲劇著稱。當然,程硯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劇,《鎖麟囊》就是他另一類型的代表作。程硯秋在藝術創作上,勇於革新創造,舞台表演唱腔講究音韻,注重四聲,並根據自己獨有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了一種幽咽婉轉、若斷若續的唱腔風格,形成獨有的特點。他創作的角色,典雅嫻靜,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種清峻之美,後成為「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在表演上無論眼神、身段、步法、指法、水袖、劍術等方面也都有一系列的創造和與眾不同的特點,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流派,全面展現在京劇藝術舞台上。 程硯秋注重借鑒兄弟姊妹藝術,融合於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是眾多藝術大師中較為突出的一位。他在大膽革新的前提下,於建國初期編演了他最後一出新戲《英台抗婚》,這出戲無論從唱腔、唱詞、舞台表演及美術設計方面都對傳統京劇藝術程式做了較大的突破及創新,得到了專家和廣大觀眾的一致肯定。1956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又為他拍攝了電影藝術片《荒山淚》,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吳祖光改編),並攝下了他結合劇情創作的二百多種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請他和楊寶森合錄了《武家坡》一劇。 晚年的程硯秋致力於教學和總結舞台藝術經驗的工作。1949年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1950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協理事會主席團委員,1953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1957年由周恩來總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程硯秋將他的一生全部獻給了京劇藝術事業,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劇藝術近百年來所達到的高峰之一,他不僅對京劇旦角同時也對整個京劇、戲曲的發展都產生著深遠、重大的影響。學習程派並較有成就的演員有:陳麗芳、章遏雲、新艷秋、趙榮琛、侯玉蘭、王吟秋、李世濟、李薔華等。
⑩ 京劇程派演員有誰
以前活躍在舞台被人們稱為五老的是:新艷秋 王吟秋 趙榮琛 李世濟 李薔華
如今活躍在舞台被人們稱為五小的是: 李海燕 遲小秋 劉桂娟 李佩紅 張火丁
另外經常活躍在舞台或學院的有:張曼玲、鍾榮、李文敏陳琪等
當然,近幾年經過京青賽出現了:呂洋 周婧 郭偉、隋曉慶、楊磊、趙歡等
不過,我本人最喜歡的是火丁,看程,就看火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