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法國藝術雕像有哪些

法國藝術雕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4 15:52:34

① 法國雕塑家羅丹雕過哪些作品

1、地獄之門

這件大型雕塑共有186個形象,是根據但丁的《神曲·地獄篇》構思創作的,歷時達37年,直到他去世前一年還在修改。《地獄之門》代表的是羅丹更為內在的痛苦與壓抑的靈魂。

2、青銅時代

青銅,高1.74米,創作於1876年-1877年,現位於法國。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懷著盲目的民族主義愛國之情應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身無分文的曾在自己的雕像上刻上他的老師卡里埃·貝勒斯的名字去賺錢,被人發現後趕出了工作室。

一個也曾在貝勒斯工作室學習過的人,拉著他合夥做些傳統雕像賣錢。不久,對這一切感到厭惡,他想逃出來,想呼吸一點真正的藝術空氣。

3、思想者

《思想者》在1904年沙龍上展出,但這個巨大的雕像使羅丹在晚年又一次受到了猛烈的攻擊。美術學院、法蘭西學院的支持者們稱它為「妖怪」「猿人」。正式完工的《思想者》的銅像安放在先賢祠的前面。

《思想者》是羅丹晚年最偉大的傑作,在以後的社會進程中一直發生著強大的作用。尤其在20世紀初,它被視為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徵。列寧就曾對兩名赴倫敦參加俄國社會民主黨代會而要路經法國的青年代表說你們一定要去看看羅丹的《思想者》。

4、加萊義民

青銅,208.5×239×190.5厘米,法國雕塑家羅丹創作於1884年-1886年,現存法國加萊市。這件作品是大型紀念碑雕塑,這組雕塑以恢弘而真實的歷史情境,表現了一種及為悲壯而崇高的精神氣節與犧牲行為,以精緻而深刻的心理表現,形象地刻畫了在死亡面前,不同人物的情感與個性。

5、巴爾扎克

羅丹塑造的巴爾扎克是個夜間漫步的形象。文豪習慣於夜間穿著睡衣工作,所以羅丹讓他披著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寬大的睡衣包裹著屹立的巨人。據說原來作的小稿中,巴爾扎克有一雙智慧的手。

② 哪些雕塑家及其作品代表了新古典主義風格雕塑在法國的發展

18世紀下半期。法國雕塑界是非常活躍的。甜美優雅的洛可可藝術同新生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同時並存。

法爾科內(EtierfileMauriceFalconet,1716—1791)是曾被狄德羅大加褒獎的雕塑家,他出生於木匠家庭,早年喜歡木雕。他的作品具有早期古典主義風格,構思完整而具有戲劇性,他將洛可可藝術中豐富細膩的感性特徵和生動造型的魅力同古典主義的典雅簡潔結合起來。

1744年他以處女作石膏群雕《克羅頓的彌隆》嶄露頭角。50至60年代他創作了具有洛可可藝術趣味,造型優美的神話雕像。其中重要的作品有《繆斯》(1752,大理石)、《浴女》(1757,大理石),《水泉女神》(1757,石膏)等等。1757年,法爾科內又在沙龍展出了他最初的兩件洛可可風格的作品《可怕的丘比特》和《黛安娜》。兩件作品中人物身姿優美,動作嫵媚,人物的肌膚細潤,手足精巧,受到人們的贊譽和喜愛。這兩件雕塑也奠定了他在法國雕塑界的地位。此後的十年他受到蓬巴杜夫人的青睞,成為塞維爾國立陶器工場雕刻監督官,並親自設計了《阿摩爾》《躺在愛神手臂上的賽克》《三美神之鍾》等小巧玲瓏的色佛爾瓷雕作品。

法爾科內《浴女》

大理石雕刻《浴女》(現藏巴黎盧浮宮博物館)是法爾科內所作的女性人體雕塑中較為出色的一件,表現了一裸體浴女剛剛把一隻腳探入水中,即將入浴的情景。這位浴女的身體姿戀和面容像米隆的維納斯一樣端莊優美,富於含蓄的青春美。這件既富於洛可可趣味的感性細膩的表現和造型的生動魅力,又具有古典藝術的樸素和簡潔,顯示了法爾科內近乎完美的技巧。

大理石雕刻《阿摩爾》(現藏聖彼得堡愛爾米塔曰博物館),高58厘米,是法爾科內洛可可風格的又一件菁名作品。阿摩爾是希臘神話中的小愛神,他是長著金翅膀的小天使。這件雕刻中的阿摩爾將手指放在唇邊,微微低著頭,但眼睛卻向上看著,他的目光清澈含情,神情可愛動人。阿摩爾胖乎乎的身體肌膚嬌嫩細膩而充滿活力。這件作品給人以快樂和美的享受。

法爾科內《彼得大帝紀念碑》

1766年。法爾科內應俄羅斯女王葉卡捷琳娜之邀,花費了9年時間創作了大型鑄銅雕像《彼得大帝紀念碑》(1769—1778)。高5.3米。法爾科內從1769年開始著手創作,並完成小稿,1770年放大,1775年鑄成,1778年修飾完畢。彼得大帝被塑造成頭戴花冠,騎著駿馬馳騁於高山峻嶺之巔的騎士。這位俄羅斯國家的締造者。面容庄嚴沉靜而又豪放威嚴,他揮出右手彷彿在吩咐大自然來為俄羅斯效勞。彼得大帝的戰馬將重心放在兩條後腿上。馬的腳下踩著象徵國家敵人的銅蛇,同時用以紀念俄羅斯在北方戰爭中戰勝了瑞典。紀念碑的底座由一塊完整的巨石加工而成,呈象徵懸崖的水浪形,雄偉壯觀。這座紀念碑於1782年在聖彼得堡的參政廣場揭幕,它屹立在涅瓦河畔,是18世紀最優秀的紀念碑雕刻作品之一。1780年當法爾科內回到法國時,已是風燭殘年。不得不放棄創作轉而著書立說,結束了自己的雕塑生涯。

奧克斯坦•帕茹(AugustmPajou,1730—1809)的雕塑既保持了洛可可藝術的風格,又開創了新古典主義的樣式。他也曾留學義大利四五年,回國後受到路易十五的愛妾特•巴麗夫人的重用。他長於小型人物雕刻,塑造的人物形象典雅樸素,技巧純熟。他創作了《王妃馬利•安東奈蒂》《雕塑家魯莫奧努》《包西埃》等優秀肖像雕塑。此外他還曾為凡爾賽宮作過裝飾。他晚年創作的《被拋棄的普西克》兼具洛可可式的優雅和新古典主義裝飾的特色。

烏東(JeanAntoinHoudon,1741—1828)是18世紀下半期法國的雕塑巨匠。他15歲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學習,得到彼加爾的指導,20歲時獲得羅馬獎,到義大利留學5年,在此期間,他創作的《埃科爾西》《聖布爾諾》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細微,在義大利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回國後,他一直擔任巴黎美術學院教授。他創作的《莫爾夫奧斯》在沙龍展出時,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③ 法國雕塑巨匠烏東的主要藝術成是肖像創作嗎

烏東(JeanAntoinHoudon,1741—1828)是18世紀下半期法國的雕塑巨匠。他15歲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學習,得到彼加爾的指導,20歲時獲得羅馬獎,到義大利留學5年,在此期間,他創作的《埃科爾西》《聖布爾諾》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細微,在義大利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回國後,他一直擔任巴黎美術學院教授。他創作的《莫爾夫奧斯》在沙龍展出時,受到了廣泛的贊譽。

1776年烏東創作了庭院裝飾大理石雕刻《黛安娜》(現藏葡萄牙里斯本古爾本琴收藏館)。它塑造了一個健康而朝氣勃發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身上挎著箭囊,右手拿箭,邊走邊尋找獵物。這件作品優雅高貴,風格迥異於20年前法爾科內所作的同名作品。法爾科內的黛安娜著力表現女性的溫柔和淡淡的羞澀,而烏東的黛安娜則庄嚴樸素,充滿了自信。

烏東的雕塑藝術成就主要在於肖像雕塑方面。70年代後,烏東主要從事肖像創作。他的造型能力在義大利時就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對模特進行性格刻畫方面,他顯示出過人的才華。後人稱烏東是使石像具有了精神和生命的大師。烏東為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科學家、政治家、思想家、藝術家創作了一批生動形象的肖像作品。其中主要有《莫里哀胸像》、《盧梭胸像3(1778)、《伏爾泰像》(1781)、《米拉波像》(1791)等。還有一些國外訂件《寓蘭克林胸像》(1778)、《華盛頓紀念碑》(1785—1791)等。這些肖像雕塑在著力表現人物的傑出性格方面,達到了非常深刻細致的程度。

烏東《黛安娜》

烏東十分善於刻畫人的眼睛。在這方面他突破傳統的規范,探索出了多種多樣的新技巧。他常常把眼睛的虹膜挖出一部分,留下一塊雕塑底料、在瞳孔處挖出一個更深的洞,利用光影造成幻覺效果,彷彿眼睛在閃動一般。烏東就是利用他這奇妙的「點睛術」通過人的眼睛表現出了伏爾泰的慧黠、富蘭克林的純朴、華盛頓的莊重……

在赤陶雕塑《兒童時代的路易絲胸像》(1777,現藏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中,烏東運用了自然主義的手法,塑造了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她的小臉圓潤光滑,甜潤小巧的嘴唇微微張開,她的目光清澈,神態自然,彷彿正在專注地看著什麼。面對這件極為生動的作品,觀者似乎會產生懷疑——它是一件雕塑,還是一個永遠純真動人的小女孩?

烏東創作的大理石雕像《伏爾泰坐像》(1782),高53厘米,被譽為雕塑史上最傑出的肖像雕刻。伏爾泰是法國18世紀啟蒙運動的哲學家、戲劇家、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猛烈地抨擊封建專制和宗教迷信。烏東為了塑造伏爾泰的形象,先後為他作了很多件頭像、胸像。而這件坐像開始創作於伏爾泰去世前一年。烏東的這座雕像真實地記錄了這位八十歲高齡的哲學家的生前形象,同時對他的性格特徵進行了深刻、細膩的表現。伏爾泰的面龐瘦削,但是他敏銳的大眼睛傳遞出內心的激情,他的嘴角流露著一種嘲諷的微笑。在這件雕塑面前,人們似乎可以感到伏爾泰臉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在變化和活動著,在他的臉上煥發著永遠清新的智慧。

歐洲深厚的肖像繪畫的傳統為烏東的肖像雕刻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人物外形尤其是面部外形的豐富而復雜的特點,通常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內在性格特徵,烏東非常善於抓住能夠體現人物獨特個性的外形特點,同時敏銳地捕捉到人物情緒情感的豐富變化,並在生動的情緒刻畫中表現出人物的鮮明個性。此外,他還善於把握住雕刻的整體氣氛,注意將肖像雕刻和整個雕刻的氣氛統一起來。烏東在肖像創作中的這些特點使其肖像雕塑藝術達到了完美的境地。

④ 法國雕塑藝術怎麼樣,維特施托斯有哪些代表作

里門施奈德的晚期作品《邁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壇》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傑作。這件雕刻高2.05米,寬1.66米,背景中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將構田分為兩部分,右邊的馬利亞握著兒子的手臂,悲痛地跪在基督的屍體旁;聖約翰用手輕撫馬利亞的肩膀,向她表示安慰;約翰的對面是尼哥底母,他身穿著市民服裝,手捧油膏罐,這個形象的原型據猜測是里門施奈德本人或他兒子:祭壇中間幾個主要人物周圍還有哀悼的人物群像。

在花環上還有五個圓形木雕畫面,分別表現了耶鮮誕生、聖靈降臨等場面。花環的中央雕刻了上帝的坐像,上帝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天使和圓形木雕畫面,分別表現了馬利亞加冕和馬利亞之死的場面。這件雕塑的造型新穎,並且沒有按照常規緊貼牆面,而是高懸在教堂的大廳上空,為教堂增添了庄嚴神聖之感。

⑤ 法爾科內有哪些重要的雕塑作品

1744年他以處女作石膏群雕《克羅頓的彌隆》嶄露頭角。50至60年代他創作了具有洛可可藝術趣味,造型優美的神話雕像。其中重要的作品有《繆斯》(1752,大理石)、《浴女》(1757,大理石),《水泉女神》(1757,石膏)等等。1757年,法爾科內又在沙龍展出了他最初的兩件洛可可風格的作品《可怕的丘比特》和《黛安娜》。兩件作品中人物身姿優美,動作嫵媚,人物的肌膚細潤,手足精巧,受到人們的贊譽和喜愛。這兩件雕塑也奠定了他在法國雕塑界的地位。此後的十年他受到蓬巴杜夫人的青睞,成為塞維爾國立陶器工場雕刻監督官,並親自設計了《阿摩爾》《躺在愛神手臂上的賽克》《三美神之鍾》等小巧玲瓏的色佛爾瓷雕作品。

⑥ 巴黎那些著名雕塑都是誰

作為世界藝術的模範型城市,巴黎這座城市所容納的雕塑傑作可謂數不勝數,有古代希臘羅馬埃及中東的世界珍品,也有寫實性突出的近代佳作,也不乏思維跳躍的後現代作品,總之,這是一個尋找跨越上千年雕塑傑作的城市。
讓我們把開始的腳步放在世界博物館大成的盧浮宮吧,所謂的盧浮宮三寶裡面,有兩個作品都是古希臘最傑出的雕塑作品。分別是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和米洛的維納斯。

可以在藝術性上與上述兩尊雕塑比肩的還有不少,我們挑選幾尊經典的加以介紹。
沉睡的海爾瑪弗狄忒,世界上最著名的「雙性人」雕塑,更具藝術性的還有貝爾尼尼給添置的大理石床墊。

凡爾賽的黛安娜,月亮女神。

大力神海格力斯和他的兒子,這一尊雕塑里同時體現了男人、小孩和動物三種不同形態。

愛神丘比特吻醒普賽克,美妙的愛情故事。

垂死的奴隸,米開朗基羅不太成功的作品,但依然足夠精彩。

戴面紗的女人,你能看到面紗覆蓋下那若隱若現的五官。

當然,盧浮宮不止這些,需要你自己去慢慢欣賞品味,篇幅有限,讓我們把腳步移出博物館,去看看巴黎的城市雕塑吧,很多精彩人物將陸續登場!
首先能看到的是盧浮宮外不遠處的金色雕塑,一個小女孩騎著戰馬,就是著名的法國英雄,聖女貞德。

旺多姆廣場中央有個紀念碑,站在最上面就是建造者拿破崙本人。

當我們走到亞歷山大三世橋頭,兩旁各有一尊雕塑,分別是南美解放英雄西蒙·玻利瓦爾和法國的海軍拉法葉。

靠近大皇宮位置的街邊,還有兩個二戰時期的偉人,戴高樂和丘吉爾。

旁邊還有一位是一戰時候的法國總理克列蒙梭,簽訂凡爾賽條約的,法國原來有艘航空母艦也是以他命名的。

當走到凱旋門,我們會被大門正面兩側的浮雕所震撼,它們就是著名的《拿破崙凱旋》和《馬賽曲》。

但另一側的兩幅浮雕可能更生疏一些,它們分別是《共和國》和《和平之歌》。前者刻畫了1814年戰爭的混亂,後者則描繪了1815年拿破崙慘敗滑鐵盧後所來到的和平。

在靠近夏樂宮位置出現了兩尊雕塑,一個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另一個是一戰時候的協約國總司令福熙元帥。

另外兩個著名的一戰時期法國元帥霞飛和加利埃尼的雕塑放在了埃菲爾鐵塔對面的軍事學院前。

香榭麗榭大街旁還有一尊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一世的騎馬像,是為了紀念他在1913年訪問柏林期間獲知了威廉二世的戰爭計劃並迅速通知了法國政府,讓其有所准備。

當我們走到蒙馬特高地,這里矗立著的最醒目的建築就是聖心教堂,上面的兩尊青銅雕塑,分別是號稱「完美怪獸」的路易九世和另外一尊著名的聖女貞德騎馬像。

當我們走進了另外一個著名的雕塑集中地,奧賽博物館,裡面也要挑選幾個推薦下~
首先看到的是放在大廳中間的《世界四極》,象徵歐洲、亞洲、北美和非洲的四個巨人托起的地球。

羅丹的作品《地獄之門》,門上正中的那個傢伙就是沉思者的原型。

《繆斯》,就是打敗了星巴克女巫的那個音樂之神,MUSIC這個詞的詞根就來自它的名字。

《努比安人捕獵鱷魚》,很有動感的群體雕塑。

《被蛇咬的女人》,光看她的姿勢和表情,你不太可能明白被蛇咬到底是痛苦還是享受。

巴黎聖母院是地標性建築,教堂上面的各種人物雕塑和怪獸雕塑不計其數,最著名的一尊其實在教堂前的廣場上,那就是號稱「西歐之父」的查理曼大帝。

最後,我們走進巴黎人最喜歡散步的盧森堡公園,樹林里有尊雕塑你會很熟悉,那就是舉著火炬自由女神。當然,這尊雕塑的原型來自法國阿爾薩斯的小城科爾馬,巴黎還有一尊一模一樣的,在塞納河上,而最著名的一尊其實在美國紐約。

⑦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有什麼特點

法國雕塑藝術在11到14世紀之間基本上都屬於宗教藝術。14世紀以後,在義大利、尼德蘭和德國藝術的影響下,法國文藝復興藝術緩慢發展起來。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法國接連入侵義大利,並長期占據了義大利北部的大片土地,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意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將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成果傳播到了法國。然而法國文藝復興藝術並沒有全盤接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成果,而是在本國哥特式藝術傳統的基礎上繁榮起來,因而更多地帶有一些自然主義的色彩。16世紀宮廷藝術在法國藝術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這主要是因為法蘭西斯一世(1515—1547)對義大利文化有著極大的熱情,他崇尚藝術,並設法吸引義大利及歐洲各地藝術家到法國宮廷為他效力。

中世紀法國雕刻通常是附屬於建築的,15、16世紀的法國雕塑仍然沒有脫離建築裝飾的范疇。它們附屬於建築,並力求同建築的線條融為一體。這一時期,由於王權的加強,世俗性建築獲得了很大發展。建築雕刻也由原來主要為宗教建築服務轉向裝飾世俗性建築。在這些裝飾性雕刻中,法國雕刻家表現出對於崇高的理想美的追求。

15世紀法國最著名的雕刻家是米舍爾·柯洛姆比(colombe,約1430—1512)。他早年從父學藝,成名後在穆蘭和圖爾工作。他的代表作品有:大理石浮雕《聖喬治戰龍》(7508—1509),《路易十二進入圖爾市獎牌》(1502—1503,青銅)及法蘭西斯和他的妻子陵墓雕刻(1502—1503,大理石)。其作品的特點是將強勁的力量感同高雅的風格完美地統一起來。在柯洛姆比早期的藝術中還帶有中世紀藝術的影子,但他的後期作品已經明顯體現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古典藝術的影響,他基本上完成了從中世紀藝術向古典藝術的過渡。

16世紀在法蘭西斯一世的積極支持和贊助下,法國宮廷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藝術成果的傳播中心。在楓丹白露皇帝城堡匯聚了各地的藝術家,形成了一個很有影響的流派,他們被稱為「楓丹白露派」。這個流派的雕刻家傾心於希臘羅馬的神話題材,他們製作的女神像柱、赫爾墨斯像柱等優雅端莊,同法國哥特式雕刻中流行的獅頭羊身怪物大異其趣。這個流派的藝術活動興盛一時,但他們的作品給法國藝壇帶來一定影響。但16世紀法國雕刻藝術真正重要的藝術家是米舍·科隆勃、讓·古戎和傑曼·皮隆,他們在繼承本國民族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法國的文藝復興雕刻。

米舍·科隆勃(1430—1512)開創了16世紀法國雕塑的新局面。從他的作品《法蘭西斯二世夫妻陵墓雕像》(現藏南特大教堂)中可以看出他的前輩斯利特爾和楓丹白露派的影響力。在陵墓上仰卧著已故夫婦的雕像,他們的表情莊重肅穆。橫卧像的四角有四尊善女雕像,對於四位女性雕像的處理,科隆勃借鑒了義大利古代建築和墓石浮雕的手法,她們穿著當時的服裝,面部和服飾充分寫實。從這些人物雕刻的身上可以看出,當時已經形成了新的人體形態的概念,這件作品也體現出了科隆勃雕刻技巧的精湛細膩。他的作品雖然沒有義大利雕刻的氣魄和雄風,但卻較為鮮明地體現出法國雕刻的獨特風貌。

古戎(Goujon,約1510—1564或1568?)是16世紀法國最傑出的雕刻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建築設計師。他生於巴黎,曾在里昂工作。在巴黎他曾同著名的建築家埃爾·列斯科合作建造盧浮宮,並為這座著名建築作裝飾。他的作品精美典雅,充滿古典韻味,富於裝飾性,並散發著人文主義的光彩。他為盧浮宮所作的女像柱,體現出他對於古典美的追求。他塑造的女性形體極為完美,准確性達到無可挑剔的地步,女神身上的衣紋如行雲流水一般,隱現出女神優美典雅的身體。法國雕塑家完美地解決了衣飾表現的課題,人物身體上的服裝不但沒有妨礙他們對於人體美的贊頌。而且有助於豐富他們對於人體美的表現。

16世紀40年代古戎設計建成了「水神噴泉」(又稱「貞節噴泉」),這是一座由七個連環拱廊組成的游廊,《山林水澤女神》(1547—549)是游廊中的五塊裝飾浮雕之一,現在比較完整地保存在盧浮宮博物館。這件浮雕取材於希臘神話,古戎塑造了五個身形優美的山林水澤女神的形象,她們身上的衣服如輕紗般透明,手捧水罐,姿態迷人,瀟灑飄逸,極寓詩意。對於這件雕刻的構圖,古戎進行了精心的構思,五位女神的動態是一種運動的五種連續的變化,共同形成了一種統一的旋律,她們各自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組合起來又成為一件韻律優美的作品。這件作品的風格優雅清新,完全不同干楓丹白露派的浮華和刻意求工。楓丹白露派雕刻家曾作白色裸女群像為愛塔布公爵夫人裝飾房間,但這些女性裸體給人的感覺是一種純粹感官和肉感的刺激,她們柔美的身體因為過分矯揉造作的姿態而令人產生不適之感。

傑曼·皮隆(約1535—1590)是繼古戎之後的傑出雕刻家。他生於石匠家庭。從師於佩爾·保達,早期受到了普里馬蒂喬的影響,因而他的作品帶有樣式主義的色彩。他26歲時便因創作享利二世聖心碑雕塑聲名大震。兩年後他開始創作的《國王亨利二世和王後卡特琳娜·德·美第奇陵墓》雕刻(1563—1570)最為著名。這座陵墓由列斯科設計,皮隆完成了雕刻。陵墓的上方是國王夫婦的青銅跪像;中間為大理石雕刻的國王夫婦躺著的裸體像,這兩件裸體像沒有作任何理想化的處理,而是真實地塑造了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他們伸開四肢,身體向後仰著。這座雕刻表現了永恆、悲壯、虔誠的主題。青銅浮雕《下十字架》(1580—1585)是他的晚期作品,這件作品更加繁瑣,失去了早期的寧靜感,帶有強烈的悲劇性。皮隆的作品還有他為法蘭西斯一世陵墓所作的8個大理石人像、大理石群雕《三個繆斯》,青銅肖像《德·莫爾維葉主教胸像》、掌璽大臣彼拉格亡妻墓雕刻等。1572年他在皇家造幣場工作時,還製作了不少獎牌肖像。

⑧ 二戰後的法國都有哪些雕塑藝術家比較活躍

戰後15年中法國女雕塑家裡希埃的創作較為活躍。吉爾曼•里希埃(GermaineRichier,1904—1959)曾是布德爾的助手,她擅長青銅雕塑,能用極薄的鑄造技術創造獨特的效果。她喜歡用象徵的手法表達其主題。她的《風暴》(1947)、《颶風》(1948)塑造了形體較為模糊的男人全身像,他們在看著正在變化過程中的風暴,這種寓意性很強的作品能夠引發人們對時代心情復雜的諸多聯想。50年代裡希埃還創作了許多變體雕塑,如,高2.4米的《林中的唐•吉哥德》等。

塞扎爾•巴爾達契尼(CesarBaldaccini)戰後與里希埃幾乎同時在法國雕塑界頗具影響。他採用工業原件和煅制材料,再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如食人鳥、帶翅膀的人和奇形怪狀的機械人等形象。1960年塞內扎在沙龍展出了名為《壓縮》的作品,表現的是在廢品場用大型油壓機將舊汽車擠成的彩色的金屬團塊。這件作品引起了很大轟動。

蘭勃臘克也是戰後法國雕塑界活躍的傑出雕塑家。他的傑作有《跪著的女人》、《瀕死的士兵》。他的許多小作品是用陶土作的,大部分大型塑像是用水泥澆鑄的,然後再由他進行加工完成的。這種新材料所形成的拉長變形的構圖和微妙的表面處理效果都很好。

⑨ 法國雕塑家烏東主要肖像作品有哪些

烏東為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的科學家、政治家、思想家、藝術家創作了一批生動形象的肖像作品。其中主要有《莫里哀胸像》、《盧梭胸像》(1778)、《伏爾泰像》(1781)、《米拉波像》(1791)等。還有一些國外訂件《寓蘭克林胸像》(1778)、《華盛頓紀念碑》(1785~1791)等。這些肖像雕塑在著力表現人物的傑出性格方面,達到了非常深刻細致的程度。

閱讀全文

與法國藝術雕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