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東台發綉的歷史
發綉是浙江溫州人魏敬先獨創的技藝。是以頭發絲為原料,結合繪畫與刺綉製作的藝術品,多為國家收藏珍品或外交禮品。史料考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發綉是,現存於英國倫敦博物館所藏的《東方塑像》,相傳為南宋皇帝趙構之妃劉安所綉;早期發現的發綉還有,日本正倉院所藏《彌勒佛》像,出自明代韓希孟之手:《唐宋元明名畫大觀》影印本中的《滕王閣圖》和《黃鶴樓圖》系明代夏明遠的兩件發綉;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嘉靖年間《倚琴佇月圖》,以及成都文殊院藏有清代道光五年陝西總督楊延春之女的《水月觀音》等,均為傳世珍品,被後人譽為「細若紋睫,侔於鬼工」的神來之作。
發綉在東台地區的記載,最早見諸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孔尚任的《西團游記》,文中載:東台附近的西團鎮(古屬東台場)晾網寺里藏有發綉觀音佛像,被推為發綉珍品。追根溯源,元末明初,農民領袖張士誠兵敗蘇州,不少身懷絕技的蘇州手工藝人流落里下河地區,帶來了精湛的江南工藝美術。歷史有著驚人的重復,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驅使大批蘇南居民下放農村,許多藝人、畫師、綉女來到東台……於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東台著力挖掘藝術寶庫,搶救文化遺產,新一代發綉應運而生。吳雷是蘇州籍工藝師,他通過曾在東台落腳的蘇州刺綉研究所創始人高伯瑜先生,請來了他的弟子、現代著名刺綉大師顧文霞女士作技術指導,在眾多畫師、綉女的共同努力下,用數月之久,東台的第一幅發綉品《秋風紈扇圖》終於誕生了。以此為起點,發綉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藝術綻放異彩,東台也伴隨著發綉藝術而名揚海內外。
Ⅱ 東台有什麼特產
一、東台發綉
東台發綉,江蘇省東台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東台發綉源於佛教盛行的唐代,已有1000多年歷史。盛唐時期,虔誠的女子用自己的纖發,在絲絹上綉成如來佛、觀音菩薩像,朝夕頂禮膜拜,這是發綉的源頭。
二、東台蠶繭
東台蠶繭為江蘇省東台市富安鎮特產。江蘇省東台市富安鎮位於蘇中平原,黃海之濱,位於鹽城,南通市交界處,是上海經濟區的輻射區域。富安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蠶繭總產蟬聯全國鄉鎮企業「十七年冠」,被譽為「中國繭都」。
三、東台陳皮酒
東台陳皮酒是江蘇東台的地方傳統名酒。始釀於清乾隆年間。選用上等精白糯米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配製而成,配以名貴中葯,營養豐富,含多種氨基酸。有"稠綿醇厚,香味獨特,落口甘暢,餘味悠然"之譽。
四、富安酥兒餅
富安酥兒餅是江蘇省鹽城市東台市富安鎮的特產。東台富安酥兒餅具有入口酥鬆香脆,越嚼越美味的特點。
五、東台西瓜
東台西瓜風味極佳。黃瓤西瓜特小鳳口感細膩、多汁,是消暑解渴佳品。紅瓤西瓜早春紅玉糖度高、纖維少,更以其甘甜多汁、營養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皮薄肉嫩含水豐富,刀一碰即快速裂開。
Ⅲ 東台有什麼習俗
舊時東台素有蘇北「小上海」之稱,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清末全縣原有十場四鄉,人口120萬,辛亥革命以後、北伐之前,東台城幾乎匯聚周邊省、市的大小商號:湖南的米商、湖北的木商、江西的陶瓷商、安徽的茶商和「朝奉」(典當行的經紀人)、揚州的絲綢商和鹽商、鎮江的油麻商和醬醋商一並來到這里。始建於乾隆三十三年的東台建縣尚晚,一向對外來的經濟、文化並不拒絕接受,多元經濟的湧入引來多元文化在這里紮根,經過一百多年的選擇吸收,逐漸形成了東台地區習俗文化的特色。采買祭祀年貨是東台人的頭等大事。大戶小家買年貨,買多買少根據手頭上金錢富餘程度而定。寺街、丁公橋、關橋口直至油坊頭、盧家嘴、下壩、北關橋河口一帶,一進臘月便停滿了四鄉八鎮進城買年貨的鄉親們的船隻;前店後住家,「人家皆枕河」,與蘇南城鎮經營格局一般的商店,為這座僅靠商業流通積累資金的城市提供服務。農民們卸下用「幫船」(有篷,不同於浙江人的烏篷船)運來的棉花、糧食,從「陸陳行」、「棉花行」里換來現洋,加入到采買年貨的隊伍中去。抗戰前東台釋、道、儒諸教興盛全縣,有八百多處廟宇宮觀,數千的僧眾,上萬的善男信女,春節祭祀的供品、吃齋念佛的乾果、山貨花銷無數。東台城內經營南北貨的商號、店鋪有數十家之多,其中同治、光緒年間綵衣街、寺街先後有吳盛茂、周祥記、劉萬順、胡春發這樣較大的南北貨老字型大小店相繼在這里開業;三昧寺、大聖寺、泰山寺等各大叢林,僅春節蠟燭采購一項,就分別達數百斤之巨,馬公橋下的梁源昌蠟燭坊成品燭供不應求,只好提供毛坯燭心供各大商號自行加工,「周振新」油漆店也為梁源昌蠟燭坊承擔雕刻、繪畫工藝蠟燭、龍鳳喜慶燭的業務;一時間香店也因寺廟香客的需求量大而生意興隆,寺街「劉太升」香店、海河邊「柯開泰」香店繁忙景象略見一斑,最出名且有一定經營規模的莫過於「姚信和」香店了。一到春節買香爐、燭台的人多,也造成東台銅匠、錫匠鋪多,吃銅匠、錫匠飯的人增多,筆者收藏有一副「大花」型號「東台永茂隆」錫匠鋪戳記的雙喜燭台,清楚地印證這一歷史現實。在佛教興盛的東台,哪怕十分貧寒的家庭為了過年祈福納祥,也會買一副西溪土窯生產的泥香爐、瓦燭台。買天燈、送灶糖、旗桿斗、陳飯花、門神、喜錢,則又是舊東台城內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天燈用染成深紅色的油紙做燈罩,上面用金紙貼印「天燈」二字,滾圓的土製燈托上插上八厘米長的紅色的「拜燭」,從除夕守歲起開始點亮,夜夜如此,一直到農歷正月十八結束,從不間斷。掛在堂屋房檐下的「天燈」數目也有定規,除了「天、地、人」三個燈之外,再加這戶人家男孩的數目就是這家天燈的盞數。「旗桿斗兒……陳飯花……」,「送灶糖呃、灶書哩買兩張……」臘月十五一過,城內歌唱般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賣這類祭祀、祈年物品的小販,都是一些城鎮底層社會生活無著的貧民,他們藉助「年市」,換取一點點「度命錢」。東台街面上的各色喜錢(花絡錢)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宮復盛紙坊印製的版畫享有盛譽,遠銷高郵、寶應、興化、泰州里下河地區,內容多取「文王訪賢」、「龍鳳呈祥」等歷史故事,還有「年年有餘」、「歲歲平安」等吉祥圖案,套色印刷,鮮艷奪目,官家、店鋪、居民、農戶均購買張貼,其中貼在大門上的門神,掛在堂屋中央的菩薩軸子卻與別處不同:東台人繪制的門神尉遲敬德、秦叔寶眉宇之間多了一些慈祥,少了一些威嚴,而菩薩軸子上的觀世音畫像也顯得格外的慈眉善目,充滿人間煙火氣息,這可能與東台這座商城充滿「和氣生財」的理念不無關系吧!東台城春節祀神祈福的糕點、糖果十分豐盛。前後街有十幾家「茶食店」(對糕點糖果店舊稱),甚至不起眼的地方也有店面,「五味齋」、「五福齋」、「國香齋」、「美味齋」,「賀萬興」,最出名的莫過於三家,專門經營京派糕點的清真素食的「鼎盛館」,花樣糕點、麻切、桃酥可以和淮安「西園桃酥」媲美的「麒麟閣」,「稻香村」的雲片糕、嵌桃麻糕、楊酥糕也遠近聞名。這些店家的「菊花餅」、「棗泥佛手」、「董糖」、「豆莢」、「蘭花根」、「小饊子」、「冰糖酥」以及各色果子,在店堂內堆積如山,香氣四溢,此時七里長街的東台城的年味更濃了。這些茶食店盛糕點茶食的包裝也十分經濟,一律用當地出產的柴篾子扎的筐片或用土紙袋包裝,既美觀又節約。這些精美的祈福祀神的糖果糕點後來被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禪(東台人)帶到上海,至今在玉佛寺內還可以品嘗到。農歷臘月二十四一過,家家戶戶買鰱魚過年已成習俗。不管大戶小家都會買兩尾鰱魚,考究的人家還喜歡買兩尾血紅色鰱魚(東台人俗稱「血鰱」),掛在屋檐下,待除夕晚上煮上它,擺放在堂屋香案上,討「鰱魚(年余)、鰱魚(年余),年年有餘」的吉利「口彩」。祈福納祥是東台人過年習俗的重要內容。東台「送灶」習俗有臘月二十三的,也有臘月二十四的,沒有統一的規矩。東台祭灶用品除延請「灶老爺」、「灶馬」、「灶書」以外,還要擺出一盤祭品供奉在灶頭上,表示對灶老爺的誠心,「送灶糖」、豆腐、茭草、茶葉、粳米,合裝在一個磁碟子中,意思是用「送灶糖」甜灶老爺的嘴,遮「家醜」,上天言「好事」;豆腐,取諧音「偷富」,「茭草」剪碎整齊擺放在盤內,供上天的「灶馬」享用,東台人為灶老爺准備得真周到。除夕中午飯一過,「裝陳飯」的春節儀規便在東台城大戶小家中同時上演。女主人將預先蒸熟的糯米飯分別裝在兩個大體上差不多大小的「陳飯盆」內,堆成饅頭狀,用手抹平整,飯中央首先貼著一塊15×3.5厘米左右的「陳飯糕」,隨著飯的坡度將「陳飯糕」蒸軟貼在飯面上,糕面白底、紅邊框、紅字:「福壽源長」「福壽雙全」「金玉滿堂」「天官賜福」等字樣,陳飯糕上依次疊上花饅、花糕、福建橘子各一隻,然後將「旗桿斗兒」、「陳飯花」分別插在這兩盆飯面疊起的花饅、花糕、橘子上;「旗桿斗兒」長短根據主人堂屋室內高矮而定,它就是東台人祈年祝福的重要物件,長短大約一公尺五左右,用較粗的柴葦做立桿,外用金銀五色彩紙包裹,由上而下裝飾著各色微型的「喜錢」和福、祿、壽、財、喜五位仙人,四層兩兩相對的「八仙」在靈芝祥雲的襯托下串插其間,木刻水印,栩栩如生。「陳飯花」約半公尺高,上面用各色彩紙剪的微型「喜錢」裝飾,「喜錢」頂端以及插在「陳飯花」背後的松柏枝上都扣上染成五顏六色的白果和紅棗,兩盆陳飯的飯面上都嵌上南貨店裡賣的專門用於「裝陳飯」的五色乾果:紅棗、黑棗、桂圓、荔枝、(染色)白果。陳飯盆安置在香案的右側,有考究的大戶人家飯盆擺放在紫檀或花梨木的雕花盆架上,以示慎重。「陳飯盆」也有講究,有專門鑄造的鼎銅的(銅錫合金)或紫銅的器皿,上面鑄有「聚寶盆」三個大字;有「清三代」青花、粉彩的專用「陳飯盆」,也有用同治、光緒年間的祭紅的「陳飯盆」或哥窯開片「碎瓷」大碗代替陳飯盆的;小戶人家只要還有一口飯吃也要「裝陳飯」,不過盛飯的器皿沒有那麼講究罷了,為了指望來年福祉的降臨,「裝陳飯」成為東台人追求未來幸福的精神寄託。 「謝神」、「辭年」、「守歲」是東台人過年習俗的重要儀規。臘月二十起,東台人就習慣性地進入「數夜」的倒記時階段,個個逢人張嘴便說「今天二十夜」,即農歷臘月二十的意思。臘月二十四「送灶日」一過,便進入實質性過年階段,首先是「忌口」,不論大小人等,在外在內均不得口出惡言穢語,更不得說與「吉利」相左的言辭,二十五、二十六「撣塵」,即打掃室內外清潔,為祭天地神靈准備,「謝神」是第一道儀規。「謝神」即擺放豬頭、鯉魚、雄雞(「三牲」)以及酒水祭祀天地神靈,感謝上蒼恩賜,讓合家大小一年太平;然後全家每人吃兩只水氽荷包蛋,意思為「捧元寶」。臘月二十八燒「辭年紙」,即祭祀祖先,禱告先人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來年順利。不忘先輩恩德,慎宗追遠。除夕傍晚時分,是東台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神聖的時刻:大街小巷一片靜穆,除了急急忙忙回家的行人之外,很少有人再往街上走動;店家紛紛上「榻子」(即上門板)「打烊」,家家戶戶忙著貼對聯、貼花絡錢;街頭巷尾的土地廟內一片繁忙,大紅色的天燈早早掛上,家庭主婦紛紛從家中走出來,打著燈籠上土地廟燒香,祈求土地老爺保佑來年一家大小平安,隨後便聽見一家家關門上閂的聲響,街上不時地傳來更夫敲擊竹筒的聲音。從臘月二十三至來年二月二這一段時間內,東台城歷來有大街小巷「巡更」的「慣例」。東台城裡吃年夜飯,守歲酒沒有固定的時間,而是以全家人是否到齊為限,店家則等遠路外出收賬的人全部回來後才開始吃「守歲酒」,「守歲酒」成了和諧、平安、團聚、圓滿的象徵。吃完守歲酒,男主人便在院子里擺上水碗、糕點,焚一爐好香,請灶神降臨,「下界保平安」。堂屋內「旺盆」(即鑄鐵的火盆)內松枝、木炭早已燃上,滿屋頓時暖洋洋的,充溢著松枝的青香。大戶人家堂屋內懸掛著當地畫家周應芹、張小齋畫的「天官」畫像,祈求「天官賜福」,香案前的房梁二桁上掛著近三尺高的大幅紅色「花絡錢」(寬幅五張,窄幅六張襯在寬幅花絡錢的旁邊),小戶人家則掛上觀音、菩薩軸子,希冀菩薩保佑一家平安。香案前除了陳設的祭祀糕點、乾果、陳飯盆之外,必不可少紅天竹、臘梅、水仙三樣鮮花供品,分別插裝在瓶、盆中。這時女主人也忙碌起來了:煮紅棗、做湯圓,男主人便在堂屋裡擺放好供品,點燃起香燭紙馬。祀神用的乾果、糕點供品不外乎紅棗、栗子、荔枝、桂圓、雲片糕、麻切、桃酥、雪棗八種;「九角盒」內同時也擺放好待客的糕點。舊時東台城裡春節一家人團聚吃茶流行用「祭紅」器皿,大戶小家基本上把祭紅碗與祭紅蓋碗拿出來擺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碗中放少許紅糖備用。長輩們為小輩們准備的壓歲錢也整齊地一字排開,擺放在桌上,壓歲錢的封套上還擺放了幾片用紅紙條封上的雲片糕。子時一到,院子里鞭炮齊鳴,堂屋內紅燭高燒,香煙繚繞,一家大小挨次在神靈祖先的牌位或畫像前叩頭,然後恭喜新年的到來。小輩們必須先吃「開口糕」,表示一年高升、進步,然後再向長輩恭祝新年,長輩還禮給小輩壓歲錢。舊時辛苦了一年生活無著的窮苦貧民,也竭力把家中打掃得乾乾凈凈,同時准備一頓再簡單不過的年夜飯。舊時東台過年流傳下來這么一段辛酸的民謠:「二十八,去想法;二十九,有了有;三十夜,不在家;大年初一,拱拱手」。《清嘉錄》蔡雲《吳歌》也有類似記載:「天地堪容避債台,一年積欠一宵催。店門關到質錢庫,還點燈籠走一回。」這便都是底層社會人群的真實寫照,其實舊時過年只是富人炫耀富裕的代名詞,窮人談不上什麼歡慶、愉悅,討債的現實逼得他們「年關」難捱啊。大年初一不許睡懶覺,這是東台城的舊規,大概因為東台是一座商業流通城市,商人尚勤的緣故,東台城裡的人「守歲」後睡不到幾個小時便又起身了。一家大小圍坐在八仙桌旁,開始新的一年的第一次活動——「新年早茶」。舊時吃「三道茶」,餐具為祭紅蓋碗、祭紅碗、紅漆筷子。頭道茶:紅糖開水茶,表示紅紅火火,甜甜蜜蜜。二道茶:紅棗茶,即「喜棗」茶,開門見喜,喜上加喜。三道茶:湯圓茶,實心無餡湯圓,實實在在,萬事圓滿。吃完早茶,家庭主要成員,男女主人這一天都不外出,小孩子們自由活動,外出「拜年」,討「包喜錢」,到城裡遊玩;少數老年人、居士、吃齋念佛者早已在子時之前就聚集在三昧寺、大聖寺、泰山寺山門外等候「燒頭香」了。
Ⅳ 江蘇東台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東台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東台哪裡好玩?東台好玩的地方有哪些?旅遊,不外乎賞風景、嘗美食、住賓館、聽故事和了解各地的文化風俗等等,從而可以開闊眼界、開拓智慧,鍛煉意志,增長見識和見聞。更重要的是,從旅遊中可以得到心靈的愉悅。本文為大家帶來東台好玩的景點排名,盤點東台十大好玩的地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江蘇永豐林農業生態園
江蘇永豐林農業生態園地處美麗的黃海之濱,核心區佔地面積6000餘畝,首期投資1.5億元,二期投入已進行了兩年時間,經過八年多時間的開發建設,現已成為一個以生態農業為基礎,集旅遊觀光、商務會議、拓展培訓、休閑度假、科普及環境教育於一體的蘇北最大的生態旅遊度假區。目前園區已建成萬只草雞場、萬頭生態豬場、生態酒坊、生態豆腐坊、中華鱘養殖園、生態主題雕塑群像、大型花卉雕塑「孔雀開屏」等30多個生態農業景觀和特色景點。
2、海春軒塔
海春軒塔(又名廣福寺塔)位於距江蘇省東台市古鎮西溪,江蘇古塔,為唐代建築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春軒塔為七層八角磚結構密檐塔,塔高20.8米,底層直徑7.2米,除底層外,每層均有8位佛像和佛龕,共48位,塔內為空,無樓梯可上。海春軒塔無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屢遭地震和水災,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稱建築界的奇跡。塔的寶頂原是銅葫蘆,用「烽火銅」鑄成,隨著日照光線不同,能變幻成七種色彩。
3、東台市博物館
東台市博物館是地方綜合性公益全額撥款單位,隸屬東台市文廣新局。市博物館始建於1958年,復建於1986年。駐所現設於東台市歷史文化博覽館內。市博物館兼管歷史文化博覽館、戈公振紀念館、周巍峙王昆藝術館、張謇紀念館和黃逸峰故居的日常開放和管理工作。
4、鹽城市東台市弶港鎮龍王古寺
龍王古寺位於美麗富繞的黃海之濱弶港鎮。上世紀三十代初,周邊地區漁民為了祈求平安出海捕撈自發修建,在出海前漁民們都要來拜奉龍王菩薩。漸漸發展成當地民俗,龍王菩薩也成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護法神。建成後常年香煙繚繞,朝拜者絡繹不絕。黃海之濱,見積灘萬畝,乃聚沙成洲,上古有之。或漁或鹽,皆佳。東西兩潮於此處交,曰兩分水。潮至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卷舟直沒水底。潮匯似雙龍相擊,雷霆萬鈞,激浪竟上雲霄。
5、東台西溪旅遊文化景區
西溪旅遊文化景區,位於江蘇省東台市。景區由南向北依次分為三個片區:歷史文化休閑片區、現代文化休閑片區和生態文化休閑片區。其中歷史文化休閑片區以千年古鎮西溪為核心;現代文化休閑片區融合傳統藝術與現代文化;生態文化休閑片區以西溪植物園為核心。西溪旅遊文化景區,是東台歷史文化的發祥地,兩淮海鹽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的源頭地,素有「東台之根」的雅稱。
6、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江蘇省東台市,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人造生態林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重點名勝區。江蘇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建於20世紀60年代,總面積4500公頃,有林面積2500公頃。東依228國道,西連瀋海高速和鹽通鐵路、新長鐵路,園內地勢平坦,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80%以上,是一塊生態凈土、一塊觀光旅遊休閑勝地、一塊人與自然融合的「綠色氧吧」。
7、東台董永七仙女文化園
東台董永七仙女文化園位於江蘇省東台市,項目計劃總投資6700萬元,佔地143畝,整個工程規劃建設董孝賢祠、古戲台、天仙茶館、十八里亭、老槐樹、鳳凰池、絲繅井等24個景點。整體定位為漢唐風格,圍繞孝賢文化和愛情傳說兩大主題,充分挖掘東台市歷史文化淵源,努力彰顯西溪古鎮地方特色。
8、東台人民公園
東台人民公園位於台城南部,初建於1980年,佔地35.02公頃,其中水面16.39公項,地形起伏,水系貫通,曲折自然。園內有「一島、二園、七區、八景」。園內種植樹木百餘種,近三萬余株,形成了樹木蔥郁,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的宜人之境。可謂「有山有水,山水相接;園中有園,步移景異;亭橋廊榭,風光倚麗;天然五湖,波光粼粼;小橋卧波,倒影楚楚;樹木蔥蘢,曲徑通幽;奇花異卉,爭芳斗艷」園中的迎客瀑、三亭橋、香樟林、凝春軒、百花園、牡丹亭則令人身臨其境,意趣無窮。
9、東台市泰山寺
泰山寺又稱泰山護國禪寺,位於江蘇省東台市,建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迄今已近800年,是中國佛教協會公布的江蘇省名寺之一,是江蘇省重點保護寺廟。泰山寺每日晨鍾暮鼓,誦經聲聲,再現了昔日「西溪塔影寒山月,東海鍾聲古寺風」的佛門景象,成為佛教文化和旅遊文化交融的景點,每年接待遊客15萬人,「大香期」一天就接待達數萬人次。
10、東台中華鱘自然保護區
東台中華鱘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蘇省東台市,海岸內有哺乳動物20多種,植物56種;海區內有黃海美人魚(偽虎鯨)、黃海綵球(刺豚)等自然景觀。這里不僅是丹頂鶴等珍禽越冬的棲息地,也是中國東部南來北往鳥類遷徙的通道,區內現有鳥類36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珍禽16種,二級保護珍禽27種。
Ⅳ 東台特產有哪些
1、東台發綉
發綉又稱墨綉,起源於唐代佛教盛行時期,民間信女們將自己的秀發剪下,在綢或絹上綉成如來佛或觀音菩薩。焚香膜拜,以示虔誠。用人發代替絲線,是我國勞動婦女的智慧和創造。因發綉不褪色和變形,但技術要求極高,流傳甚少。
南宋時發綉《東方塑像》和明代韓希孟所作發綉《彌勒佛》,分別在英國倫敦博物館和日本正倉院作為珍寶收藏。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唯一發綉《停琴佇月圖》,也是韓希孟所綉。到清代發綉已瀕臨絕跡。東台工藝美術廠的刺綉藝人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運用了滾、纏、接、套和虛實等針法,採用黃、灰、赭、白等多種人發,並利用深淺濃淡之發作為色線,按圖賦色,畫綉結合,創造出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彩綉。
Ⅵ 東台特產有哪些 東台的簡介
1、東台發綉
東台發綉,江蘇省東台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發綉是一內門綜合藝術形容式,是以人的發絲為材料,利用頭發黑白灰黃自然色澤,用接切纏滾針法,在布帛上施針度線,創造形象的藝術品。
2、東台西瓜
東台西瓜,江蘇省東台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東台西瓜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土壤條件、優良的種苗基礎、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自有的風味特色,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受,已發展成為優勢產業。
3、東台蠶繭
東台蠶繭,江蘇省東台市富安鎮特產。東台市先後被評為「中國繭絲綢基地」、「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集體、「全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全國百強農技協」、「國家級蠶桑標准化示範區」、「全國蠶業科技推廣示範基地」。
4、富安酥兒餅
富安酥兒餅是江蘇省鹽城市東台市富安鎮的特產。東台富安酥兒餅具有入口酥鬆香脆,越嚼越美味的特點。
5、東台陳皮酒
東台陳皮酒是江蘇東台的地方特產名酒。始釀於清乾隆年間。選用上等精白糯米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配製而成,有稠綿醇厚,香味獨特,落口甘暢,餘味悠然之譽。
6、東台市,江蘇省轄縣級市,由鹽城市代管,東台市地處江蘇省沿海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位於東經120°07′~120°53′,北緯32°33′~32°57′之間,市域總面積3175.67平方公里。東台市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截至2019年,東台市轄14個鎮,另轄6個鄉級單位,市政府駐東台鎮。截至2018年末,東台市戶籍人口109.8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8.43萬人,鄉村人口41.38萬人。
Ⅶ 請問江蘇東台有哪些特產
魚湯面、東台發綉、陳皮酒、酥兒餅、東台西瓜等。
1、魚湯面
魚湯面,為東台地區傳統名點,源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已有近200年歷史,相傳是一位被趕出皇宮的御膳廚師所制。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魚湯面的製作很特殊,先要剖魚清洗,不留殘血。
2、東台發綉
東台發綉,江蘇省東台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世紀60年代,許多藝人、畫師、綉女來到東台……於是,20世紀70年代末,沉睡已久的發綉絕藝在東台奇跡般的復甦,幾成絕響的古老藝術重新煥發了青春,綻放出異彩。
3、東台西瓜
東台西瓜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土壤條件、優良的種苗基礎、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自有的風味特色,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受,已發展成為優勢產業。東台西瓜食口風味極佳。黃瓤西瓜特小鳳口感細膩、多汁,是消暑解渴佳品。
4、陳皮酒
陳皮酒是江蘇東台市傳統名酒,據傳源於北宋范仲淹等所制的葯酒,始釀於清乾隆年間。選用上等精白糯米為原料,採用傳統工藝配製而成,配以名貴中葯,營養豐富,含多種氨基酸。有"稠綿醇厚,香味獨特,落口甘暢,餘味悠然"之譽。
東台陳皮酒釀造技術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5、酥兒餅
酥兒餅是江蘇省鹽城市東台市富安鎮的特產。酥兒餅具有入口酥鬆香脆,越嚼越美味的特點,用當地人的話來說,是"吃著打嘴也捨不得丟"。
東台富安鎮的一種傳統茶點。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後,贊不絕口,一時酥兒餅美名遠揚,甚至還成了富安人的驕傲。
Ⅷ 東台特產
1.東台西瓜,東台自有的風味特色。2.東台蠶繭,東台是“中國繭絲綢基地”,擁有上乘蠶繭。3.東台陳皮酒及酥兒餅,酒醇美甘甜,餅酥脆可口。4.東台發綉,用人的發絲進行綉制的藝術品。
東台特產
東台位於江蘇省,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優越的土壤條件,生產了獨具自身風味的水果及食物,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愛。
東台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及旅遊價值,其中東台發綉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Ⅸ 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物質文化遺產有東莞可園、虎門炮台、蚝崗遺址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廣東涼茶、水草(莞香)等等。
Ⅹ 江蘇省東台市有哪些名勝古跡
東台市是中國華東沿海城市,中國縣域經濟百強市。東台位於江蘇沿海中部,地處南通泰州鹽城三市交匯處,東抵黃海,西襟沃野,南望長江,北望徐淮,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屬於長江三角洲沿江經濟開發帶,素有「黃海明珠金東台」的美譽。東台還有著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西溪古鎮是神話傳說「天仙配」的發祥地。
十八里河
十八里河是歷史上樑垛鹽場西運食鹽的河道,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興挑,東起梁垛鎮西側串場河,西至台南鎮境內董永廟入泰東運河,長10.67公里。因梁垛至泰東運河河口以及河口至東台城均為18華里(概數),故名「十八里河」。
何垛河
何垛河為何垛鹽場的運鹽河,亦稱何垛場灶河。西起台城東側通榆運河,東至川東閘入海,全程跨東台、大豐,東台境內流經台東(辦事處)、海豐、頭灶兩鎮,長26.6公里。
東台河為東台鹽場的運鹽河,亦稱東台場灶河,又名煎鹽河,開挖時間無考證,據《淮南中十場志》圖示,清初東台河西起台城串場河,東至張家團河一帶,後海岸東移,該河隨之東延,但東無入海通道,加之沿岸地勢兩旁高、中間低,積水排不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曾疏浚該河。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十年又兩次疏浚。嘉慶六年(1801年),東台河北岸增開梅家灶、潘家灶兩條縱向支河。
老梁垛河
歷史上為梁垛鹽場的運鹽河,亦稱梁垛海河、梁垛場灶河。今梁垛河是70年代初在老梁垛河的基礎上,在河以南開挖的東西向新河。
串場河
江蘇省東部濱海平原人工河道,是范仲淹挖掘撼海堰時形成的堆積河。系東部濱海平原農產品南運航道。位於里下河低平原和東部濱海平原之間,北起阜寧縣沿范公堤南下,經鹽城市、東台縣到海安縣與通揚運河相會,長130公里(還有一說為:南自海安徐家壩,北至阜寧廟灣,全長200餘公里)。始建於唐大歷元年(766),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隆慶年間(1567~1572)重加疏浚、改建而成。以其貫通淮南十個鹽場鹽場而得名。1958年後曾沿串場河東側新挖(南)通(贛)榆運河與之平行,兼作輸水和航運之用。
三倉河
原名安豐河,50年代初改稱現名,歷史上為安豐鹽場的運鹽河,亦稱安豐場灶河,從安豐場境內的串場河向東至南沈家灶,長15公里。清康熙五年(1666年》,從南沈家灶向東延伸。康熙四十七年,乾隆五年(1740年)、二十年、嘉慶三年(1798年)先後多次疏浚該河。
東台屬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44毫米,年平均氣溫15.6℃,年日照2209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37天。東台市境內屬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 ,土質偏沙,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4%。
旅遊資源以生態資源為主,其中位於其海岸線綿延85公里,150多萬畝的灘塗資源位於鹽城首位。東台地處黃海之濱,沿海為東海前進波與黃海旋轉波的匯合處,近海泥沙在潮汐作用下,以匯合點為根部逐漸沉澱而形成輻射狀沙洲,以每年6000-10000畝的成陸面積向大海淤長,有取之不盡的土地資源。
全市海堤外現有灘塗面積155萬多畝,其中潮間帶116萬多畝,潮土帶39萬多畝,約占江蘇省灘塗面積的22%,鹽城市灘塗面積的37%。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產品資源是培育和發展「海上東台」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大片的灘塗也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植物主要以蘆葦、白茅、羅布麻、大米草、水杉、刺杉、竹為主:動物有對蝦、梭子蟹、文蛤、泥螺、竹蟶、黃魚、鯧魚、鰻苗以及珍禽丹頂鶴、黑嘴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