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德陽民間藝術有哪些

德陽民間藝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08 11:54:16

① 德陽歷史名人及傳統文化調查

德陽市大力推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德陽市2015年在推進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文化傳承方面成績顯著。
一、文物保護取得新進展。一是組織開展了對古建築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大險情排查工作。二是推進文物考古工作。完成了對民主鄉筒車灣崖墓群的發掘清理;在什邡市元石鎮箭台村遺址一灰坑中出土一枚夾砂灰陶骰子,對研究骰子起源、形制演變、中印文化交流及古代游戲史、社會生活史和地方史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三是全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文物認定和鑒定、信息登錄等工作順利推進。截止目前,全市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收藏有館藏文物13863件(套),已經完成普查採集登錄網路平台的進度,並於9月初,通過了省級審核組的數據審核。
二、非物質文化遺化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成功舉辦第二屆民俗民間文化藝術展;組織綿竹木版年畫、三星堆青銅技藝、德陽潮扇、中江掛面等項目參加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推薦3人申報第五批國家級傳承人,目前已成功推選1人申報到文化部,推薦3人申報第六批省級傳承人;開展第三批市級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申報工作,2個項目,4個傳承人經過專家論證,目前進入公示階段。
三、傳統文化弘揚有新成效。德陽文廟入選首批「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名單,並成功取得中國孔廟保護協會第十九屆年會舉辦權。同時於今年9月,成功舉辦「張栻思想與民族復興學術研討會」,進一步深入研究、挖掘和傳播了南宋大儒、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哲學家張栻的思想,為助推本地政治、文化與經濟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② 四川還有這些民間藝術,你聽說過嗎

四川的這些民間藝術,你知道嗎?

說起四川文化,大多數人都只知道川劇變臉吧,那你可就孤陋寡聞了,其實四川的民間藝術可一點都不少,在2014-2016年度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可是多達206個地區啊,糖畫之鄉、川劇之鄉、苴卻石雕藝術之鄉、民間馬術之鄉……206個文化藝術之鄉,那可是整整孕育了206項民間藝術絕活兒。下面我就帶你看看還有什麼你不知道民間藝術吧!

川北大木偶

川北木偶戲,始於漢,興於唐,到宋時就相當盛行了。川北大木偶較大,川北大木偶風格別具,頗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餘,且表演不受劇種限制,人和木偶混合(陰陽班)演出時,神貌無異。

麻柳刺綉

麻柳刺綉是流傳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境內的麻柳、魚洞、臨溪、小安等一帶的刺綉總稱,是一代一代親族傳承而繼承發揚的漢族民間美術,是麻柳先民在自給自足的悠閑生活中創造發明的純朴精美的漢族民間藝術珍品,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川北剪紙

剪紙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它源於漢,興於唐,發端於民間,蘊藏首古老文化的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識,具有朴實、自然的藝術特色,天真、雅趣的審美品格,簡潔、明快的藝術語言,健康、濃郁的鄉土氣息。作為有形文化傳承的川北剪紙,從形式、內容到用途,都有與全國各地剪紙不同特性和風格。

越溪牛燈舞

牛燈舞是四川省古老的漢族民間舞蹈。起源於該鎮倆母山,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它通過模仿牛的生活習性和勞作,來表現農民對牛的崇敬和對土地的眷戀,後來演變為對豐收和致富的期盼及祝賀,是深受當地人民喜愛的漢族民間表演藝術形式。通過包裝和打造,「牛燈舞」已從鄉間走向全國,獲得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最高獎「精粹獎」等,道具還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

開江拗棒

開江拗棒概述 指產生並流傳於開江縣新寧鎮和普安鎮的獨具特色的一種漢族民間游藝活動。起源於清末。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屈於強權,對內肆意壓榨,廣大勞動群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出於對統治階級的義憤,群眾創造出這種娛樂來嘲諷污吏取悅民眾,逐漸形成這種獨具一格的漢族民俗文化表演形式,並且一代一代地往下傳。

③ 德陽市名勝古跡到底是怎樣的呢

《中華魂》概述。《中華魂》是一個大型藝術綜合體,1989年開始創作,至2000年12月竣工,施工前後時間長達十三年之久。《中華魂》全長360米,集圓雕、浮雕、透雕與建築、園林、水景、燈彩等多種藝術手段於一體。有一萬多平方米的浮雕和透雕,數十座圓雕,三組數千平方米面積的建築,及擁有兩個廣場的園林水景,是一個石刻建築與石雕相結合的藝術作品。《中華魂》反映了中國悠久的歷史,表現56個民族用勤勞智慧的雙手,開發華夏大地,創造燦爛文化。謳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改天換地的精神,體現了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該作品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獨立題材大型雕塑群藝術綜合體。《中華魂》群雕是德陽石刻藝術牆規模最大、結構最復雜、主題最豐富、藝術形式最多、耗時最長的部分。

中國著名作家馬識途先生2001年曾專門來德陽藝術牆參觀時形容《中華魂》是——「中國沒有,世界少見」。而《中華魂》由德陽市本地藝術家——羅平同志獨立設計完成。創作《中華魂》時年僅27歲,通過13年的監督指導施工,於2000年12月竣工,屆時年滿40歲。羅平,1986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1993年被破格評定為國家二級美術師。由此構成的完整石刻公園,向人們展示出華夏文化永久的魅力,表現了民族團結的強大力量,謳歌了炎黃子孫的智慧之光。

④ 民間藝術都有哪些

我國民間表演藝術很多,主要是舞台戲劇類,如京劇、滬劇、黃梅戲、川劇、越劇、粵劇、崑曲、秦腔等。

還有一些其他表演形式,如武術、舞獅、舞龍、評彈、相聲、山歌、小品、二人轉、雜技、魔術等等。

⑤ 綿竹木版年畫:紙上劍南春,巴蜀之奇葩!

有年畫的春節,才有年味。

——寫在前面

說起年畫,想必大家沒有不知道的。年畫,與爆竹、春聯、福字等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新年必不可少的象徵,在中國民間,年畫就是年的象徵,不貼年畫就不算過年。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年節風俗的演變而衍生形成的一種中國民間特殊的象徵性裝飾藝術,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遠古時期的自然崇拜觀念和神靈信仰觀念。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起源於漢代,發展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是中國特有的民間美術形式,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民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年畫的叫法,經歷過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宋代稱「」紙畫,明代叫「畫貼」,清代則為「畫片」、「畫張」、「衛畫」等,歷史上真正第一次出現「年畫」,是在清道光29年(1849年),李光庭的《鄉言解頤》:「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予之戲耳。然如《順孝圖》、《莊稼記》,令小兒看之,為之解說,未嘗非養正之一端也。」「年畫」一詞自此見諸文字。

年畫,正式形成於北宋時期。當時,繁榮的商業和手工業、日漸成熟的雕版印刷術、豐富的民間慶賀新年活動等為年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而南宋時期的木版年畫,則更為豐富。

元代是年畫的低落期,多數都是宋代同類年畫的延續。此時出現的一種叫做《九九消寒圖》的歷畫,為後世所沿襲。

到了明代,小說、戲曲插圖的勃興對年畫的發展有很大促進,加之短版拱花技藝的發明,使年畫的印製更為豐富多彩。

明中葉以後,隨著商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術的成熟,木版年畫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出現了諸如天津楊柳青、山東楊家埠、蘇州桃花塢等著名的年畫產地。

年畫在清代進人鼎盛期。康、乾年間國泰民安的社會局面,為年畫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俗小說的風行,又為大量的年畫作坊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到了清末民初,內憂外患,年畫的農村市場受到很大的沖擊,傳統年畫逐漸式微。

抗戰時期,在解放區出現了以民間年畫的形式表現革命內容的新年畫,它在艱苦的戰爭歲月里,鼓舞了軍民士氣,打擊了敵人。

1949年以後,許多專業畫家加入了年畫的創作隊伍,他們打破了舊年畫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膽借鑒其他畫種的表現手法,年畫的面貌煥然一新。

年畫是中國古代一種寓意吉祥的形象,題材包羅萬象,堪稱一部民間生活網路全書,大致可分為四大類:神仙與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傳說。年畫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明顯的地方特色,像天津楊柳青、河南開封朱仙鎮、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山東高密、四川綿竹、河北武強、陝西鳳翔、廣東佛山、山西臨汾平陽(古臨汾)、福建漳州、湖南邵陽灘頭木版年畫等都久負盛名,各有千秋。其中,質朴的四川綿竹年畫,則繼承了唐宋繪畫線描傳統和著色技藝,從而形成了明快艷麗、質朴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點。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板年畫,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因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是民間百姓用智慧澆灌出的一朵民間藝術之花,是歷史浪沙淘盡的燦爛文化積淀。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為「中國四大年畫」,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

綿竹人把百姓生活心靈願景演繹成了一朵燦爛的藝術奇葩!一度出現「山程水復貨爭呼,坐賈行商日夜圖」之勢。據《綿竹縣志》卷九《實業志後序》所載:「綿竹西北山林所產,以竹木為大宗……竹紙之利,仰給者萬數家猶不足,則印為書籍,製作桃符,畫為五彩神條、郁壘,點綴年景。」由此可知,綿竹自古產竹造紙,民間雕版印書繪畫發達,早在宋代便催生了木版年畫。綿竹年畫是伴隨著古老的農耕文化,經過長期的積淀、發展而逐漸形成。

綿竹年畫,起源於北宋,興於明代,盛於清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注入了新內容及現代人的審美趣味。宋代,由於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綿竹木板年畫發展起來;清代中葉,四川城鄉各地普遍興建會館時,多聘請綿竹畫師和塑匠雕塑神像,彩繪梁壁,使年畫師們的藝術在實踐中得以發展,《綿竹縣志》記載:「商販遠自陝甘滇黔,裹銀來市易畫,仲則接踵城南,購過者遍於王道百五十里。」;乾隆、嘉慶年間,由於經濟繁榮,綿竹年畫進入鼎盛時期,年畫行會也相應建立,名「伏羲會」,有專業從業人員九百餘,作坊三百多戶;清咸豐年間《綿竹縣志》:「竹紙之利仰給數萬家猶不足,則印為書籍,制為桃符,畫為五彩神荼郁壘,點綴年景。」民國時期,因農村經濟破產和軍閥混戰,年畫作坊紛紛倒閉,昔日譽滿中外的綿竹年畫已是「丹青零落不成妍」的衰敗景象;新中國誕生之後,一批年輕的年畫作者在老一輩藝人言傳身教的輔導下迅速成長起來,推陳出新,綿竹年畫又獲得了新生。

綿竹年畫的製作程序和特色全在於手工施彩和勾線,按中國民間藝匠通稱有:明展明掛、勾金、花金、印金、常形、填水腳幾種工序,具有繪畫性強、色彩明快、線條流暢、內容多樣之特色。

鼎盛時期的綿竹年畫作坊主要分布於綿竹城區及西南農村,風格也各異。如清道作坊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作坊偏重美人,娃娃戲,故事類;城區年畫作品則重拓片、雜條、斗方、案子或兼門畫。綿竹年畫分紅貨、黑貨兩大類。紅貨指彩繪年畫,包括門畫、斗方、畫條。其中門畫製作手法多樣,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貼大門、廳門、房門、灶門之用;畫條分中堂、條屏、橫推、單條等,供廳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張貼之用。黑貨,是指以煙墨或硃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為山水、花鳥、神像及名人字畫,此類以中堂、條屏居多。

綿竹年畫內容廣泛,門神是綿竹傳統年畫的主要品種。從規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毛是綿竹年畫專用粉箋紙的開張):所謂大毛,就是整張粉箋紙上作畫,大多繪秦瓊,尉遲公等武將,飛稱武門神。將其貼於大門之上,意在御凶求安,護衛家宅;二毛,即張貼於二門的文門神,其畫稍小於前者,此類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貴的內容;貼於寢室門或灶屋門的三毛,畫幅小於二毛,大多為仕女、娃娃題材,如觀花美人、八寶童子等。此外還有一種屬於稀有的落地門神,它是一種與大門一樣大小的特大門神。這類門神常見於舊時代大戶人家的龐大龍門之上,內容多為武將。最有趣的是《老鼠嫁女》、《三猴燙豬》等中國民間傳說。

中國民間年畫幾乎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圖解。因為它不單具有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載著大量的自然和人文信息。2006年6月綿竹木版年畫被國務院、國家文化部批准命名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中央、省、市、縣各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投資460多萬、建立了綿竹年畫博物館,成為融收藏、整理、研究、創作、出版、開發、銷售、傳授年畫技法為一體的年畫專業博物館,這對綿竹木版年畫的保護與傳承至關重要。

在綿竹,除了有專業保護單位——綿竹年畫博物館,還有「綿竹年畫村」。綿竹年畫村位於德陽與綿竹的交界孝德鎮射箭台村,距離成都只有八十公里左右,是國家級AAAA級景區。村內主要景點有年畫邨、年畫湖、現代農業示範園、年畫展示館、年畫街坊等。

一面游古街美景,一面賞年畫之趣,無疑是美事一樁。古人用畫畫來寄託美好祝福,現在這里傳承著一批年畫作坊、年畫培訓教室、老藝人工作教室、年畫傳習所等,年畫村的田間有著一棟棟新式川西民居,色彩艷麗的年畫登堂入室,爬上了家家戶戶的白牆上。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綿竹木版年畫接地氣地和農家院落結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如今,年畫村中的村民安居樂業,他們不僅僅是年畫的製造者,也是傳統技藝的傳承者。目前年畫村已經形成了一街十三景的繁榮景象。

年畫習俗反映了古人的心靈慰藉和精神信仰。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崇拜逐漸轉化為對社會性的人格神的崇拜與信仰,從最早的桃桃符、葦葦索、金雞、神虎,到神荼、鬱郁壘,再到後來的關羽、趙趙雲、尉遲恭、秦叔寶等武將和鍾馗、天師、東方朔等神仙,其間有著一條鮮明的發展軌跡。年畫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先河,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的反映。每逢過農歷新年時買兩張年畫貼在大門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在這裡面起著一定的作用。

起源於北宋,興於明代,盛於清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注入了新內容及現代人的審美趣味。

195年,綿竹縣委宣傳部決定成立「綿竹門畫社」,由文化館代管。1962年,縣委宣傳部在門畫社規模上組建了「綿竹木板年畫社」。1963年,綿竹年畫曾赴成都、北京舉辦了觀摩展覽,博得首都文化界和美術家們的高度贊揚。詩人郭沫若也即興賦詩一首《西江月》:真是洋洋大觀,彷彿回到四川。門神皮影真好看,回憶幼時過年。無怪產生揚馬,後來又有子瞻。工人手藝不平凡,千載百花爛漫。

1979年,著名英籍華人作家韓素英蒞蓉,在關於巴蜀文化的一次談話中,她說:「綿竹年畫是地道的民族文化,地道的鄉土藝術。美國大網路全書都有記載」。

1982年初,《中國四川綿竹年畫展》訪港,香港畫家們特別欣賞綿竹「填水腳」門神。當年01月12日,香港《文匯報》以大標題《填水腳門神具特色》專稿作了報道。

1993年,綿竹市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年畫之鄉」。

1994年,綿竹年畫入選「中國中國民間藝術一絕」。

1996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綿竹年協博物館舍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建設投資600餘萬元。

1997年,綿竹年畫榮獲第五屆中國藝術節金獎。

2002年2月,國家文化部正式公布綿竹年畫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2年始,四川省綿竹市人民政府開始主辦「綿竹年畫節。

2004年04月,由四川省率先響應國家文化體制改革政策創辦的民辦企業文化藝術單位創辦的綿竹書畫院成立,創始人江緒奎。分設綿竹民間年畫館。

2006年5月20日,綿竹木版年畫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1。

2007年,綿竹全市年畫銷售額2000多萬,就業400餘人,隨著旅遊業發達和出口業務的開展,綿竹年畫每年銷售增長近20%。已遠銷印度、日本、越南、緬甸等國家。年畫已然是綿竹走出去的一張名片(據綿竹文體局統計)。

2007年02月10日,國家郵政局發行《綿竹木版年畫》特種郵票1套4枚,小全張1枚。該郵票設計:王虎鳴;印製: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志號:2007-4。

截今為止,綿竹年畫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館和數以萬計的專家、學者、收藏家所收藏;已被《人民日報》、《人民中國》、《今日中國》、香港《文匯報》、《申報》、《新晚報》、台灣《大地》等兩百多家報章、雜志、電台、電視台專題宣傳、介紹。

2013年06月,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舉行,綿竹年畫代表德陽市唯一參展單位參加了展示、展演、展銷和交流活動。展示了綿竹文化的新形象,不僅展示古老的綿竹年畫、綿竹年畫代表作,還集中展示了綿竹年畫作為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在傳承、研究、創新、保護中成果外,還展示了綿竹年畫的延伸產品,期間文化部、國家非遺司的領導和國內外嘉賓友人到綿竹年畫的展廳進行參觀、交流。

2015年,李悅的綿竹年畫《舞獅》(藝術品類)獲第十六屆中國人口文化獎。

2018年,第十七屆綿竹年畫節,綿竹組織開展,依託年畫特色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推動年畫村國家4A級旅遊景區提檔升級;拍攝以綿竹年畫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的動畫片《年畫村的故事》。

2019年02月19日上午,由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美術館、綿竹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我們的節日——四川綿竹年畫展」在四川美術館隆重開幕。

2019年02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2018-2020年度175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綿竹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年畫入選,成為德陽市唯一入選的城市。

2019年04月,綿竹年畫參加波蘭科寧文化交流藝術節。

《中國綿竹年畫》——四川省綿竹市委員會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綿竹木版年畫》——沈楷韜/作者

《年畫里的中國》——中國青年出版社,沈泓/作者,2015-12

⑥ 德陽盛產什麼

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是一種民間繪畫藝術,其紙取材於綿竹之竹,綿竹所產竹品種繁多,質纖柔長。杜甫有詩稱贊:「華纖,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明清綿竹造紙業蓬勃發展,為年畫製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清咸豐年間《綿竹縣志》說:「竹紙之利仰給數萬家猶不足,則印為書籍,制為桃符,畫為五彩神荼郁壘,點綴年景。」清嘉慶年間,由於經濟繁榮,綿竹年畫進入鼎盛時期,年畫行會也相應建立,名「伏羲會」,有專業從業人員九百餘,作坊三百多戶,畫商更加過江之鯽,購進銷出,囤積販運,成為從事紙業的經營內容。
鼎盛時期的綿竹年畫作坊主要分布於綿竹城區及西南農村,風格也各異。如清道作坊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作坊偏重美人,娃娃戲,故事類;城區年畫作品則重拓片、雜條、斗方、案子或兼門畫。
綿竹年畫內容多樣,題材新穎,或喜慶、或幽默,珍品眾多,如《老鼠嫁女》、《迎春圖》等。《迎春圖》是清代畫師精心創作的一副現實主義繪畫作品,生動地描繪了四川清代傳統民俗。作者以清代綿竹縣城為背景,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不同年齡、性別、身份、不同穿著打扮的四百六十多個人物形象,表現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舞蹈、戲曲、雜耍等慶祝活動。《迎春圖》為研究近代四川的民間藝術和民俗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綿竹蜀綉年畫
《壽天百祿》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近十年,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澆灌培養這株民間藝術奇葩,使綿竹年畫得到了有効的搶救保護、繼承和發展。使綿竹年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遵循「藝術當隨時代」的真諦,從形式到內容,從內容到載體,從載體到製作方法、包裝等都進行了創新,使綿竹年畫逐步走向了日常化、實用化、裝飾化、禮品化、收藏化、宣傳化,其時代精品走向了收藏領域。又特別是近兩屆省、市「綿竹年畫節」的舉辦給綿竹年畫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活力。

中江柚
中江柚,以獨特的風味著稱。果大,皮薄,可食比例大。果肉乳白微黃,質地脆嫩化渣,酸甜適度,汁多味美,營養豐富,有止咳,化痰,順氣,平喘的葯用功能。中江柚栽植歷史悠久,但在漫長的歲月里,由於一般農民未掌握果樹嫁接管理的科學技術,故發展緩慢。
1975年柑桔選種,中江柚以它早產性,豐產性,耐貯性、抗逆性等各項指標均超過當地普通柚種,受到果樹專家和有關部門重視,列為當地開發農業的重點項目。國家林業部列為全國「八五」百項林產品重點開發科技項目。1986年在全省柚類鑒評會上獲唯一的肉質滿分。1990年在德陽市柑桔鑒定會上又位居榜首。1991年在全省水果評審會上被專家評為肉質第一名,果形第二名的優質水果。

什邡板鴨
板鴨是著名的傳統產品。以城關李武師(華國)、姜燒臘(天聰)兩家產品為最。1891年,李五師板鴨已暢銷省內外。
年銷生、熟板鴨達三萬余只:姜天聰在清光緒年間即從事腌鹵業務,歷經三代,一百餘年,年銷生、熟板鴨二萬余只。他們生產的板鴨工藝獨特,吃味爽口,深受歡迎。解放後,什邡板鴨繼承了以前的工藝特點,生產經營至盡不衰。

中江竹編
中江縣內產慈竹,農家房前屋後,荒山野嶺,遍地栽植,四季常綠,鬱郁蔥蔥。
慈竹剖成篾塊,篾絲,編織席墊,篩,筐,簍、籃、箕涼扇、門簾等等,為農民普遍從事的手工副業。民間有一大批能工巧匠。尤其以太和的竹扇,悅來的花簸箕,朝中的門簾、通濟的京式提籃等產品最佳,工藝均較精巧。竹篾細如絲,薄如紙,能編織出各型裝飾圖案,或花鳥蟲魚,或文字題詩。也有先編成後再配詩作畫的。或素或艷,『色調和諧,雅俗共賞,倍受青睞。竹編製品作饋贈禮物,不失為上品。

德陽醬油
德陽醬油源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有百餘年歷史。

綿竹劍南春
劍南春原產於綿竹劍南鎮原於宋代興於唐朝在唐時被譽為宮廷御用酒,到了明清時期更是響於整個巴蜀大地;到1984年榮獲國家名酒稱號,1986年劍南春系列產品先後出口歐洲,東南亞、北美和港、澳、台等30個國家和地區。劍南春以中國名泉之一的玉妃泉水精心釀造而成。也是德陽的歷史最悠久的特產之一。

什邡卷煙
什邡曬煙種植已有300多年歷史,所產曬煙色澤紅亮,口感柔順,品味醇香,清光緒年間被作為宮廷貢品。什邡煙廠生產的「長城」、「工字」、「獅牌」雪茄,廣銷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俄羅斯、埃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和澳門地區。「長城」雪茄曾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博覽會,榮獲「大馬士革」國際金獎、「巴拿馬」銀獎,2005年度被評為「中國雪茄最具影響力品牌」。目前,什邡雪茄已被譽為世界三大名牌雪茄之一。1981年《國家煙草專賣條例》頒布後,什邡曬煙被列入全國名曬煙行列,1983年什邡被國家確定為名曬煙生產縣,白毛曬煙被列為國家二類農副產品。2007年2月,什邡被授予「中國雪茄煙之鄉」稱號。

中江掛面
中江手工掛面歷史悠久,相傳為南宋紹興年間創制,至今有近千年歷史。此面為傳統特產,手工精製,條細如絲,粗如韭葉,神奇而中空,堪稱一絕。因工藝復雜,受氣候限制,歷代以珍品上貢。它的特點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體因經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莖直中通」之說,其特別柔嫩易消化也緣於此。現在為增加其營養成份,在製作過程中又分別加以韭汁、菠菜汁、雞蛋精、雞蛋黃、朱神砂等製成蛋清面、蛋黃面、硃砂面、翡翠面等,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中江掛面曾先後數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地方優質特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是探親訪友、饋贈親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中江八寶油糕
中江八寶油糕是以精麵粉、精油、蜂蜜為主要原料,摻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雞蛋、鮮玫瑰泥、蜜櫻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製作的糕點佳品。因工藝特殊,選料考究,製作精細,營養豐富,外酥內軟,香甜可口,品質優良曾先後四次被省、地、市、縣評為優質糖果,被譽中江食品中獨具特色的傳統營養食品。八寶油糕的特點是油而不膩,酥而不澀,甜度適中,香味適宜,富營養,易消化,是很好的營養滋補佳品。

羅江豆雞
德陽名小吃羅江豆雞,在川菜菜譜和眾多食品行業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來源】羅江豆雞的創始人袁通儒,號崇大,自幼禮佛。民國17年在什邡羅漢寺昌齡法師門下剃度為僧,三年後還俗闖盪江湖。一個偶然的機會,袁通儒在一家雞毛飯店吃飯,沒有下酒菜,店家給他弄了一碟麻油豆皮,他吃後頓受啟發,回家後以黃豆試製成了要比雞毛飯店豆皮更美味可口的"豆雞"來維持生計。袁通儒反復總結製作 豆雞的工藝,於民國25年製作了首批豆雞送往成都花會佛教食品展覽會展銷,獲專利權,並取得了金質招牌一面,從此豆雞揚名。【營養】 其營養成份通過現代科學測試,富含人類不可缺少的植物蛋白、鐵及20多種氨基酸,其中含鈣是豬肉的33倍,含磷是豬肉的3倍。食用能強化人體心臟造血功能,調劑大腦神經系統,增強食慾。羅江豆雞不僅是食素者、佛教徒的高級菜餚,而且是人們旅遊、佐酒、饋贈親友的方便食品。

⑦ 德陽過年習俗

綿竹年畫節

每年1月至2月舉行。

綿竹1993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年畫之鄉",1994華入選"中國民間藝術一絕",1997年榮獲第五屆中國藝術節金獎。綿竹年畫在歷史上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的年畫,被譽為中國民間年畫四大家;綿竹年畫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構成,是一個濃縮時空的文化符號,影響到西南地區的文人畫、戲劇、雕塑,甚至民風民俗。

綿竹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這一文化傳統,隆重舉辦一年一度的綿竹年畫節,組織盛大的迎春活動。"金鼓開道"、"喜報陽春"、"獅子起舞"、"社火平台"、"年畫人物踩高燒"、"喜打春牛"等傳統民俗活動熱鬧非凡。

綿竹梨花節

具有"梨花之鄉"美稱的四川綿竹市,自古就有"小成都"之芳名,又是我國著名的"名酒之鄉"和"年畫之鄉",是四川省經濟發展"一條線"上的重點市,連續8年躋身"四川省縣級經濟綜合評價十強縣(市)"行列。於2000年3日16日——4月6日舉辦了首屆梨花節,以後每年按期舉辦。

漫步於梨園之中,鋪天蓋地的梨花將遊人置於潔白的花海之中,令人目不暇接,彷彿進入七彩斑瀾的童話世界。頗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宏大氣勢和"憑居莫厭臨風看,占斷春光是此花"的別致風情。

觀音會

定於農歷二月十八日,據佛經記載,這一天是觀音菩薩誕辰。觀音大士被視為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菩薩,信徒很多,尤以婦女為最。屆時,人們從廟中抬出觀音大士的塑像,打著各種彩旗幢幡,手捧香爐祭品。由鑼鼓音樂引路,組成宗教儀仗隊伍。在隊伍中還用人裝扮成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金童、玉女、白娘子、小青、許仙等傳說中的人物故事,分列左右,組成各種藝術造型,被人抬著一起參加遊行。城中大街小巷都游,兩邊觀眾都擠在檐下或樓上觀看,虔城的信徒還對著隊伍燒香叩頭、頂禮膜拜,以求菩薩護佑。時間持續一天。凡供有觀音大士的廟宇,這一天香火也特別旺盛。

東岳大帝誕辰

定於農歷三月二十九日,是紀念東岳大帝的誕辰。東岳大帝是傳說中主管世間一切生物(植物、動物和人)出生大權的。紀念他的目的是祈求他在人死後早放靈魂,投生轉世。遊行時除抬東岳大帝塑像外,還用人裝扮成各種傳說中的鬼神形象,組成宗教遊行隊伍,到大街小巷遊行。善男信女向遊行隊伍燒紙錢、點香燭、叩頭,以祈求大帝保佑冥間親屬免受折磨。

佛祖會

定於農歷四月初八。據說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釋迦牟尼又叫如來佛,被尊為佛教始祖之一。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後,歷史悠久,影響遍及城鄉,信徒很多,因而佛祖會也顯得特別鬧熱。

佛祖會也要組織盛大的遊行。由僧尼及信徒,將佛祖的座像抬出,由人抬各種傳說的佛像、韋馱、護法、鬼神等,沿街觀眾如堵,信徒則遙拜叩頭,燒香獻果,口宣佛號,一些虔城信徒甚至頭頂香盤、長跪示誠。佛祖在傳說中是法力無"保"來生不受苦難。甚至可使你(或靈魂)"升"入西方極樂世界。條件是要對佛"信"得真。

城隍會

紀念城隍菩薩誕辰,時間在農歷五月,具體時間不太准確和統一。據說城隍是幽冥世界中閻王殿下專司人間善惡的執行官,人在世上的一切活動都處於他的監視之下。死後要先到他那裡去"報到",接受"審查"。如生前對城隍老爺不敬不恭,死後"報到"有可能受到刁難乃至懲罰,故而城隍會時場面仍很熱鬧。屆時,由人抬著城隍的座像,前後用人扮成牛頭、馬面、判官、小鬼、雞腳神、吳二爺等,組成浩浩盪盪的遊行隊伍,上街遊行。遊行人員還沿途拋紙錢,凄聲怪叫,扮鬼神的人還可以沿途順手抓食小攤上的食品,不受干涉。它和前面所有的節日廟會不同的特點是,充滿著恐怖和神秘氣氛。

⑧ 民間技藝有哪些

1 剪紙藝術
2 年畫
3 彩綉
4 皮影
5 口技
6 鼻煙壺
7 變臉
8 布袋戲
9 捏麵人
10 綉花鞋
11 吹糖人
12 核雕
13 空竹

中國民間技藝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是彼此認同的標志,是規范行為的准繩,是維系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
今天,我們將把民俗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和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

⑨ 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蜀綉、川劇、四川竹琴、川江號子、綿竹木版年畫等。
1、蜀綉
蜀綉又名「川綉」,與蘇綉、湘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2019年11月,蜀綉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2、川劇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2006年5月20日,川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因採用竹製的竹筒和簡板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民間又稱為「打道筒」、「唱道筒」、「打尺乓乓」,流行於四川省漢族地區。2008年6月7日,四川竹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川江號子
川江號子是起源於四川、重慶一帶的傳統音樂,是川江船工們為統一動作和節奏,由號工領唱,眾船工幫腔、合唱的一種一領眾和式的民間歌唱形式。2006年5月20日,川江號子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綿竹木版年畫
綿竹木版年畫,四川省德陽市民間傳統美術,與劍南春酒、趙坡茶並稱綿竹三絕。綿竹年畫始於宋代盛於明清。2006年5月20日,綿竹木版年畫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閱讀全文

與德陽民間藝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