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吉林藝術學院王曉紅是什麼流派

吉林藝術學院王曉紅是什麼流派

發布時間:2023-02-09 05:26:01

❶ 滇箏傳奇——雲南古箏事業發展的奠基者張樹德教授

古箏音樂在古代就得到廣泛的應用,深受各階層人士的歡迎與喜愛,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至今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在雲南古箏音樂的歷史上,有一位不會被遺忘的人,是他將古箏音樂帶到了這片土地並一路相伴成長,他就是我國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雲南古箏事業發展的重要奠基者——張樹德教授。

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張樹德教授

張樹德,我國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現任中國古箏學會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雲南古箏協會首任會長,雲南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1982年,中國古箏之父趙玉齋先生的高徒張樹德先生把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古箏,帶到了雲南這片紅土地上。 35年前,張樹德老師執教於雲南藝術學院,招收第一個雲南本地的學生,開設了雲南藝術學院古箏專業,填補了雲南古箏專業教學的空白,成為第一個雲南古箏史上的拓荒人。2006年成立了雲南省第一個專業古箏單位——「雲南省古箏協會」,旨為廣大專業院校學生和業余愛好者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台,促進箏藝的傳播發展。

在張教授的回憶里,他年少時學琴,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故而用布蓋住琴弦把琴音降到最低。

1968年,張教授分配到吉林省樺甸縣金礦工作,張樹德在哪裡擔任文體幹事整整十年。盡管住在山溝,但他利用工作之餘來練琴,並參加各種文藝演出,這段經歷為他日後的箏樂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些年來,張教授作為雲南古箏事業發展的重要奠基者,先後創作並改編了一批優秀的古箏曲目,比如,他將古箏音樂與雲南傣族傳統文化融合創作而出的經典曲目《潑水》,如今已是全國各地古箏學者必彈的考級曲目。張教授沿襲傳統和現代改革的開闊思路與精神,將雲南的古箏事業推向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巔峰。

此曲是張樹德先生於1991年所作的一首現代箏曲。主要描繪了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的情景,具有濃郁的雲南傣族的地方風情。全曲大體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太陽初升,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靜,一群傣家少女結伴來到河邊梳妝。第二部分:遠處一群傣族少年也正向河邊走來,大家為慶祝傣族的傳統節日,互相潑水祝福的歡快情景。第三部分:再現部分,描寫了潑水節在人們的祝福聲中緩緩地降下帷幕。

古箏演奏:《四段錦》;編曲:趙玉齋;古箏演奏:閻愛華、王曉紅、張樹德、高亮;鋼琴伴奏:計璐

2017年7月15日,「彈箏論道」雲南省古箏協會十周年暨趙曼琴作品音樂會在昆明舉行,趙曼琴、張樹德、趙冠華等3位中國著名古箏藝術家、演奏家齊聚雲南勝利堂文化藝術中心,演繹多首古箏名曲,詮釋中華古老文化的風采。作為音樂會的主要發起人,張樹德表示,古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其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同年11月1日,張樹德教授參加「箏韻流芳」——古箏名家專場音樂會在揚州會議,這也是第八屆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系列活動之一,通過欣賞名家經典,感受古箏魅力。當晚演出的既有七八十歲的老一代古箏藝術家,也有中青年古箏演奏家,他們為觀眾帶了一場高水準的演出。

作為雲南省唯一一位古箏表演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2013年,張樹德回到沈陽音樂學院參加了紀念趙玉齋誕辰90周年演奏會演出。同年7月,張樹德帶領雲南省古箏協會及其碩士研究生到美國參加了第四屆文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國行暨百花迎春美國林肯中心星光盛典活動的演出。2014年7月,張樹德再次帶領雲南省古箏協會及其碩士研究生到俄羅斯參加了第二屆文化中國•俄中青少年非物質文化遺產星光盛典等。

張教授從教三十餘年,沿襲傳統和改革古箏音樂,在教育教學中除了在傳統古箏演奏技藝和音樂理念的嚴謹之外,還有老一輩特有的教學的嚴肅性、認真性。張教授以古箏藝術墾荒者的身姿,孜孜不倦的為雲南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的古箏演奏人材,使得雲南古箏有了今天的輝煌成績,先後應邀赴美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講學.多次擔任國內及國際古箏權威賽事評委。為了更好的發展和規范雲南的古箏教育教學的發展孜孜不倦,張教授長期堅持培養雲南各地古箏教師的師資教學,而大多古箏專業學生學生都任教於雲南各高校古箏專業教師,有的繼承張教授的衣缽任教於各專業院校或各自開設古箏教學結構,繼續培養雲南甚至全國各地的古箏人才,不負桃李滿天下的盛名。但是,他依然低調如是,不追名逐利!如今,依舊孜孜不倦地從事著古箏教育事業,為古箏藝術在雲南更加彭勃發展而努力。

❷ 王曉紅的個人簡介

王曉紅,女,漢族,出生於1971年3月,陝西省人,博士,教授。現任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印刷與包裝工程系主任、印刷工程專業負責人、中國印刷標准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委員。

❸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教務處電話 附號碼及其他聯系方式

一、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教務處聯系電話和聯系方式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教務處聯系電話為0475-8621023,該校聯系地址為內蒙古通遼經濟開發區遼河大街東段、郵編為028000。

二、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簡介

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是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以原通遼市藝術學校為基礎組建的藝術類高等職業學校,以舉辦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兼顧中等職業教育職能。

學院佔地508畝,建築面積6.9萬平方米,包括行政辦公樓、主教學樓、舞蹈樓、音樂樓、遼河劇院、圖書館、食堂及3棟學生公寓、附屬用房等建築,固定資產總值2.6億元,教學設施設備總值2000餘萬元,設有音樂、民族音樂表演、舞蹈、美術、傳媒等6個系部,含音樂表演、音樂製作、舞蹈表演、播音與主持、廣告設計與製作、民族美術、室內藝術設計、視覺傳播設計與製作、環境藝術設計、動漫製作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高速鐵路客運乘務、空中乘務等14個招生專業。學院有在編教職工248人,專任教師179人,正高級職稱9人,副高職稱48人,雙師型教師60人,研究生學歷教師34人,各類在校生1426人。

40餘年辦學歷史進程中,幾代科藝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甘為人梯,勤奮工作,培養了近萬名藝術專業人才,特別是升入高職院校以來,學院以「立足當地,面向全區,特色專業輻射全國」為發展定位,秉承「質量為本,人才強校,彰顯特色,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崇德尚藝、篤志躬行」的校訓精神,立足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自治區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的需要,發揮「人才培養,傳承發展,科研創新,服務社會」職能,不斷改革創新、突出辦學特色、強化辦學優勢、注重內涵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和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創作、展演實力顯著增強,民族高等藝術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為繁榮傳承民族民間藝術,推動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成立10餘年來,建成音樂表演、舞蹈表演2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音樂表演專業科爾沁蒙古族民歌演唱方向被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評為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專業點」,藝術設計專業被教育部列入提升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建成科爾沁蒙古族長短調、蒙古舞、古箏新箏、視唱練耳、鋼琴、四胡6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培養了科爾沁蒙古族長短調、蒙古舞、聲樂專業、音樂理論課程、思政理論課程、民間舞等6個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和以圖力古爾、努力瑪扎布、趙姮蒞、趙明宇、哈斯畢力格、珊丹為代表的自治區級教學名師,以張瑞紅、王曉紅、包海濤為代表的自治區級教壇新秀,並聘請齊·寶力高、烏蘭托嘎、李樹榕等20位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與內蒙古民族大學、內蒙古藝術學院開展了「專升本」合作辦學,通過教育廳審核列入舉辦本科職業教育序列,自治區東部烏蘭牧騎培訓基地落戶我院,首批入選自治區高校15支烏蘭牧騎並參加巡演。建立「版畫、雕塑、創意設計、傳統專業手工藝製作」實訓基地,馬頭琴、揚琴、蒙古四胡、蒙古箏等民族樂器生產與研發基地及以遼河劇院為主的聲、器、舞、美展演實訓基地,藝術大師工作室4個。

在區內外藝術交流中,教師扎布獲第三屆「八省區四胡電視大獎賽」傑出貢獻獎,教師吳冬雪獲第五屆「八省區四胡電視大獎賽」獨奏一等獎,教師圖喜雅拉圖獲全區「科爾沁杯」曲藝大賽一等獎,學生於七妹的歌曲《心的歸宿》獲全國校園好歌曲二等獎,馬頭琴專業師生獲興安盟馬頭琴大賽團體一等獎,傳媒系微電影作品《初心》《聲音的力量》獲全區微電影大賽一等獎、二等獎,民音系作品《石頭哥哥》獲全區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在全國全區職業技能大賽中,教師韓柏、賀龍分獲全區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三等獎,周鳴波、張孟緣、楊雲飛同學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分獲高職組鋼琴演奏三等獎、中國舞表演三等獎、古箏演奏三等獎。在藝術展演中,舉辦了「建校40周年系列展演」活動,音樂表演專業師生參加了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音樂作品《石頭哥哥》獲全區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表演類一等獎,古箏專業師生獲香港第七屆國際音樂藝術節最佳表演獎,承辦了古箏鋼琴協奏創世界紀錄活動,舞蹈表演專業作品《博吉格勒 安代》《諾恩吉雅》《天堂草原》在自治區首屆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月、中蒙國際蒙古舞蹈展演中亮相。畢業生遍及亞太、歐美及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近五年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40餘年的實踐探索,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執著前行、步履鏗鏘,民族藝術教育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天的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將以,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學院第二次黨員大會確立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內涵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綜合辦學實力,為提升民族藝術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民族藝術人才,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進自治區民族文化強區和科爾沁文化大市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❹ 在吉林省,古箏演奏員趙峰和吉林藝術學院的王曉紅誰更有名

趙峰是趙登山的兒子,呵呵,技術很好。為人也非常不錯。王小紅不是很了解,只看過她一次演出,感覺還可以(因為演奏的不是技術型的曲子)。技術在演奏上只是一方面,演奏還要看氣質,看錶演。綜合推薦趙峰。

❺ 古箏和新箏有什麼區別呀

新箏與古箏的對話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古箏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了。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盛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常被稱為「秦箏」,素有「群聲之主,眾樂之師」的雅號。 如今,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精粹的古箏不「古」,中原大地上練習古箏者據不完全統計達200餘萬人,全國各地除西藏之外都有相應的古箏學習班、古箏專科學校;「古箏熱」甚至波及海外,去年泰國公主曾來中國舉辦古箏演出,據專家介紹:國外學習古箏人數已達4、50萬人,僅新加坡就達20萬人。 為何如此之多的人熱衷於學習古箏?據業內人士講:古箏上手快,容易學,聲音好聽,彈奏時姿態優雅,容易引起初學者的興趣;再有古箏價格適中,也成為喜愛音樂、渴望掌握一門樂器的人的首選原因。 由於歷史沿革和地域差別,箏界自古流派眾多,山東箏派、河南箏派、客家箏派、潮州箏派等形成了各自的演奏技巧和風格。時代的列車進入20世紀後,東北遼寧又出了個箏界「王家軍」———非古箏專業出身的王天一經過潛心研究,發明了「新箏」演奏方法,帶起了一批表演人才,並於日前舉辦了800餘人參加的全國首屆「新箏」大賽。對「王家軍」,箏界莫衷一是,頗多議論;議論的焦點集中在新箏名稱界定不清、新箏有別於古箏傳統的表演方法等。不可小視的新箏現象 王天一,現任遼寧省葫蘆島市委副秘書長,東方女子新箏樂團團長兼作曲、指揮。2002年8月《半月談》內部版以《箏界王家軍》為題報道了以王天一為代表的箏界「王家軍」正在遼寧崛起的現象。文章稱:王天一集政府官員、文藝家於一身。他先後作曲、編曲100多首古箏、新箏曲目,改革和創新了80多種古箏新技法,編著《中國古箏教程》、《中國新箏教程》等教材,創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箏樂團。 王天一家族堪稱「王家軍」的核心主幹:妻子陸艷春、兒子王居野、侄女王冬婉、王曉紅、王可敬等都是「王氏箏法」的傳播者。王天一表示:新箏要在箏界有立足之地,就必須狠抓理論、作品、隊伍三個方面,為此幾年來他堅持不懈。這種家族式的經營有利於短期內創出效益。新箏逐漸由區域型開拓發展向全國,至今25個省都有了王天一箏法教學中心。從1997年開始,王天一的學生接連在全國器樂比賽中獲獎。出自「王門」的王咸陽、徐夢遙、趙勃南、陳谷音、劉蕊、李淑敏都已在當地小有名氣。 何為新箏,據王天一介紹:即新型轉調箏,是由趙福祥董事長創辦的河北福海轉調箏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此箏箏碼位於面板的中央,左演奏區為七聲音階弦序排列,右演奏區為五聲音階弦序排列。新箏的優勢在於用該箏演奏原有傳統箏曲不改變根本演奏方法,無需特殊訓練。王天一不遺餘力地推廣新箏教學,如今,他的新型轉調箏錄相教材已在中央電視台和江蘇衛視台播出。 王天一認為傳統古箏表演、教學不求創新,已遠遠落後於社會需求。他說:刻意強調音樂的深奧內涵是不利於普及音樂教育的。他認為古箏的表現形式必須改———表演時不動,背上放杯水都不能灑,頭不能抬———表現形式呆板、僵硬;而新箏借鑒西方表演藝術,根據表現內容和曲目需要進行了表現形式的創新,既有音符語言更有表情語言和形體語言。比如著民族服裝配合表演曲目,或表演中由於感情表達的需要時常「站起來」的動作等等。 我自巋然不動的古箏 在國內頗有影響的青年古箏演奏家王中山自幼習箏,曾得到十多位民間箏家指導,後師從趙曼琴先生、李婉芬教授。現為中國音協古箏學會秘書長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1986年他以全新的高難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井岡山上太陽紅》而轟動箏界;他運用了輪指技法、多指搖和左手搖指,令古箏面貌為之一新。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古箏第一名;迄今為止已在北京、上海、香港、台灣等地舉辦了30餘場獨奏音樂會。 在電話采訪中,王中山直言不諱:王天一充其量是個古箏愛好者。我沒見過此人,但接到很多反映他教學有問題的來信,在電視上看過他學生的演出。我曾參與過考級曲目的制定並擔任過評委,王天一的學生來參加比賽,水平至高不過業餘五級。 王中山認為:王天一的新箏現象是古箏界非常奇怪的一個現象,應該歸到文藝打假之列。他說進行教學和普及是沒錯的,但王天一自我標榜為藝術家並稱什麼創立了「王氏箏法」是不對的。我在專業圈子裡多年,從未聽說過古箏演奏家王天一的名字,據我所知他也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怎麼可能短短時間內橫空出世成為古箏演奏家?古箏在教學中是強調系統的,王天一的很多學生小小年紀、學歷很短就成為著名古箏演奏家,這正常嘛? 何為新箏?眾所周知新與舊、古與今是相對的,而古箏的古字只是相對於箏歷史悠久而定的,體現了現代人對箏文化的尊崇。那麼新箏指的是什麼?解放後很多人嘗試過改革箏,50、60年代,上海音樂學院的何寶泉教授就曾進行過蝶式轉調箏的努力和探索;我在1991年就曾試奏過潘氏兄弟改革的轉調箏,音準、音色在當時都不理想。王天一的新型轉調箏也只是眾多改革箏中的一款,不應有意識地強調「新」字混淆視聽。古箏是一門古老樂器,強調歷史更強調傳承。新箏必須在對古箏傳統流派的學習上進行改革。 對王天一的演奏方法,王中山提出質疑:古箏區別於其他樂器的最主要手段是揉弦。連這個都保證不了,談何新箏? 業界有人把新箏作為古箏領域百花齊放中的一朵花,但是我認為它不是。王天一作為業余箏人,潛心鑽研、踏實搞學術的東西我們是贊同的。只有大量的作品、傳人、獨特的演奏方法才能形成「派」,流派不是自立的,而王天一的演奏沒有一個手法是他自己發明的。所謂新箏的表演極其不諧調,方法都是錯的。保守,是古箏發展當中歷來都存在的問題,不是王天一發現並提出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幾代箏人都在不斷地探討、改進,到今天也沒有停止過。我們在彈奏時也強調指、腕、臂、身的協調配合,強調根據音樂的需要身體要有自然的動作,不象王天一所說「放杯水都不灑」。「心手合一」是古箏彈奏追求的大妙境。 王中山有一種擔憂:在古箏普及教學當中,各種現象都可以理解,只是不要把路子引歪了。我一直強調普及音樂的重要性,我們搞古箏考級也正是為了這一點。 有待展開的對話 藝術領域內的「百花齊放」有時也會呈現出「泥沙俱下」的現象,但是「大浪淘沙」終究不可抗拒。中國民族樂器是在民間流傳和推廣的,不像西洋樂器在教學上那麼系統和規范,類似樂譜、「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怎樣看待新箏現象,還有待專業、社會、時間的檢驗。流派的形成是有其藝術規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諸如:為專業人士及社會大眾所認可的代表作品、有代表性的演奏家等等。新箏能否稱得起為新箏,是應該有個專業界定的。但是,新箏的迅速發展也向專業古箏教學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把專業做大做強,如何把專業音樂教育與業餘音樂教育結合起來,同時提高業餘音樂教育的水平也是一個不容坐等的問題。 民樂歷來是強調門戶與傳承的,我曾問及王天一的「師門」,他言是自學成材。新箏無師無門,但隊伍卻日益壯大,這個客觀存在不能不令人思索。 文化藝術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大眾對文化生活、藝術教育期待著有更廣闊的選擇空間。能夠走進專業音樂教育領域的畢竟只是少數人,而那些無力步入專業音樂大門的平民百姓也同樣做著音樂夢,也許這就是以普及音樂教育為主旨的新箏所賴以生存的土壤。 在藝術水平上新箏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藝術有其發展的自身規律,新箏在表現藝術作品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什麼樂器表現音樂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是否准確表現了音樂作品的內涵。 對此,中央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朴東升認為:民樂界歷來主張本著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相互團結,共同做實事。對新箏的叫法,箏界專家有意見;新箏在學術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它不是專業音樂教育,而是向群眾做普及民族樂器和音樂教育的工作。王天一做事有些張揚,應扎扎實實地與箏界多進行交流。我剛從威海回來,那裡有個全國的少兒大賽,從葫蘆島去的新箏參賽選手很多,這也說明新箏的普及率很廣泛。葫蘆島爭創中國箏島對推動中國的民族文化建設是有積極意義的

❻ 音樂表演專業,學的古箏,考研的話除了藝術院校,有哪些好的綜合類大學呢

考古箏表演專業的研究生更不容易,首先專業是否過硬,然後確定考哪個院校哪個老師的研究生,確定了就趕緊找他吧,其次政治英語怎麼樣,要自己進行一個評估,再決定是否考研。
學校與系別 研究方向 導師
中央音樂學院 古箏 李萌教授、周望教授
中國音樂學院 箏演奏 待發布
上海音樂學院 古箏 何寶泉教授、孫文妍副教授、王蔚副教授
民族管弦樂教學法(古箏) 何寶泉教授、孫文妍副教授、王蔚副教授
沈陽音樂學院 古箏 待發布
西安音樂學院 古箏演奏 魏軍教授、樊藝鳳副教授
武漢音樂學院 古箏 待發布
四川音樂學院 古箏 李柯教授、江澹曦副教授、舒順萍副教授
星海音樂學院 古箏演奏與教學 待發布
吉林藝術學院 古箏演奏與教學研究 王曉紅
雲南藝術學院 古箏 張樹德
安徽師范大學 古箏演奏與教學研究 待發布
杭州師范大學 古箏演奏與教學研究 待發布
青島大學 古箏 待發布
貴州大學 古箏演奏與教學 陳音

❼ 王瑤的早年經歷

1999年
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2003年
出訪韓國參加第五屆中韓交流音樂會
2005年
以第一名成績免試進入中國音樂學院大學
2006年
3月加入龔琳娜室內樂組合在北京中央民族樂團音樂廳演出《走生命的路》專場音樂會
12月參加荷蘭阿姆斯特丹現代音樂廳專場演出
2007年
與龔琳娜共同出版專輯《靜夜思》
和德國作曲家老鑼一同組建古箏三重奏組合《三川》樂隊
參加中國音樂學院畢業歌錄制
2008年
參與奧運開幕式音樂《春江花月夜》錄制
8月同龔琳娜赴德國音樂會巡演
11月參加吉林省藝術學院王曉紅師生音樂會演出
2009年
1月同龔琳娜赴荷蘭古典音樂廳演出
3月南昌大學演出
5月在中國音樂學院階梯教室舉辦《三川》首場古箏音樂會
7月畢業考入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
10月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同國家重要領導人一同赴朝鮮藝術交流演出
10月參加保利劇院鄒文琴教授聲樂藝術50周年師生音樂會
10月《三川》作為中國唯一入選樂隊赴丹麥參加WOMEX世界音樂博覽會專場演出
11月赴布魯塞爾參加由文化部主辦比利時歐羅巴利亞音樂節
11月參加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羅忠鎔八十五壽辰藝術歌曲專場音樂會
2010年
1月受邀參加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在北京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春節晚會,表演原創作曲《韻》
4月《三川》樂隊受邀赴德國慕尼黑,波恩,法蘭克福,漢堡等11個城市巡迴演出,先後在漢堡孔子學院,波恩大講堂,斯圖加特文化研討中心,並接受法蘭克福當地電台采訪錄音
11月17日應「日中友好交流協會」邀請赴日本福岡,鹿兒島等地參加中日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專場巡演
2011年
3月雲南參加由水利部辦公廳主辦大型節水宣傳公益演唱會演出
8月參加《盛世2011.綻放牡丹江》全國春晚頒獎晚會,演奏原創作曲《花水姻緣》
12月參加廣州天河體育館《中國喜,傳天下》大型晚會,演奏原創古箏彈唱作品《月醉知音》
2012年
1月7日北京參加西部年度人物頒獎新春晚會
1月9日北京參加」華德獎「頒獎盛典演出
4月為CCTV-15音樂頻道《星光舞台-四季歌會之樂動常熟》欄目赴常熟錄制音樂電視《月醉知音》
5月為《風華國樂》欄目錄制彈唱作品《月醉知音》。
8月1日參加甘肅省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式晚會,演奏獨奏原創作品《大漠俠情》
8月6日參加由文化部及哈爾濱市政府主辦的第31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開幕式晚會,演奏古箏協奏曲《青瓷戲韻》
8月9日在北京中國劇院參加音樂頻道主辦「光榮綻放」系列《中國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專場音樂會
9月11日受邀參加銀川第三屆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大型綜藝晚會,演奏原創彈唱作品《知音》
9月30日參加中央電視台CCTV-15音樂頻道2012年中秋民族音樂會演出開場《更上一層樓》及古箏重奏曲《青花瓷》
11月為CCTV-15音樂頻道《樂動西城》欄目在北京恭王府及大觀園錄制音樂電視《春江花月夜》
11月赴法參加由歐洲.中國當代藝術與文化國際協會主辦的首屆法國斯特拉斯堡紅水晶電影節頒獎典禮演出
23日在中國劇院參加西城區主辦文化藝術節「夢幻天橋,世界的舞台」演出,演奏彈唱作品《前門情絲大碗茶》
12月參加第四屆中國鳳陽花鼓節文化旅遊節開幕式
2013年
1月14日參加山西長治春節晚會錄制,表演獨奏作曲《月醉知音》
4月21日在中國劇院參加《美麗中國,地壇傳奇-地球傳動需要愛》公益演出,演奏《月醉知音》
6月吉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畢業並在藝術學院舉辦畢業音樂會
6月8日為CCTV-15音樂頻道《風華國樂》欄目錄制樂曲《大漠俠情》
10月18日赴揚州參加「韻風秀色」第九屆金鍾獎古箏比賽開幕式晚會,演奏《大漠俠情》
2014年2月12日創建時尚文化交流平台及微信公共平台「YAO訂制」。

❽ 在吉林省,古箏演奏員趙峰和吉林藝術學院的王曉紅誰更有名

對上面的回答好迷惑 什麼叫技術型的曲子? 技術方面的東西都是熟能生巧 越不是技術能搞定的曲子越難彈好不好,《春江花月夜》一點都不難 幾乎沒有技術 但專業的要練一年。去理解一首曲子每一個樂句都要逐一推敲 最能看出來功底,趙峰家祖孫三輩都是搞這個的俗稱子承父業,山東箏最講究的是韻味 氣勢 剛柔相濟 圓中帶方 趙登山老先生的《鐵馬吟》是最好的體現 王曉紅老師是趙登山的弟子也和范上娥學過,吉林省高等學府一流大學的古箏學生基本都是王老師的弟子,如果要是學,勸樓主找個更懂教學的老師,現實是最好的印證。兩位老師相互輝映,都是吉林省的大家。上面的人曲解了山東箏的靈魂所在實在氣憤!

❾ 古箏和新箏有什麼區別呀

新箏與古箏的對話

據史料記載,中國的古箏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了。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盛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常被稱為「秦箏」,素有「群聲之主,眾樂之師」的雅號。
如今,作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精粹的古箏不「古」,中原大地上練習古箏者據不完全統計達200餘萬人,全國各地除西藏之外都有相應的古箏學習班、古箏專科學校;「古箏熱」甚至波及海外,去年泰國公主曾來中國舉辦古箏演出,據專家介紹:國外學習古箏人數已達4、50萬人,僅新加坡就達20萬人。
為何如此之多的人熱衷於學習古箏?據業內人士講:古箏上手快,容易學,聲音好聽,彈奏時姿態優雅,容易引起初學者的興趣;再有古箏價格適中,也成為喜愛音樂、渴望掌握一門樂器的人的首選原因。
由於歷史沿革和地域差別,箏界自古流派眾多,山東箏派、河南箏派、客家箏派、潮州箏派等形成了各自的演奏技巧和風格。時代的列車進入20世紀後,東北遼寧又出了個箏界「王家軍」———非古箏專業出身的王天一經過潛心研究,發明了「新箏」演奏方法,帶起了一批表演人才,並於日前舉辦了800餘人參加的全國首屆「新箏」大賽。對「王家軍」,箏界莫衷一是,頗多議論;議論的焦點集中在新箏名稱界定不清、新箏有別於古箏傳統的表演方法等。不可小視的新箏現象
王天一,現任遼寧省葫蘆島市委副秘書長,東方女子新箏樂團團長兼作曲、指揮。2002年8月《半月談》內部版以《箏界王家軍》為題報道了以王天一為代表的箏界「王家軍」正在遼寧崛起的現象。文章稱:王天一集政府官員、文藝家於一身。他先後作曲、編曲100多首古箏、新箏曲目,改革和創新了80多種古箏新技法,編著《中國古箏教程》、《中國新箏教程》等教材,創建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職業箏樂團。
王天一家族堪稱「王家軍」的核心主幹:妻子陸艷春、兒子王居野、侄女王冬婉、王曉紅、王可敬等都是「王氏箏法」的傳播者。王天一表示:新箏要在箏界有立足之地,就必須狠抓理論、作品、隊伍三個方面,為此幾年來他堅持不懈。這種家族式的經營有利於短期內創出效益。新箏逐漸由區域型開拓發展向全國,至今25個省都有了王天一箏法教學中心。從1997年開始,王天一的學生接連在全國器樂比賽中獲獎。出自「王門」的王咸陽、徐夢遙、趙勃南、陳谷音、劉蕊、李淑敏都已在當地小有名氣。
何為新箏,據王天一介紹:即新型轉調箏,是由趙福祥董事長創辦的河北福海轉調箏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此箏箏碼位於面板的中央,左演奏區為七聲音階弦序排列,右演奏區為五聲音階弦序排列。新箏的優勢在於用該箏演奏原有傳統箏曲不改變根本演奏方法,無需特殊訓練。王天一不遺餘力地推廣新箏教學,如今,他的新型轉調箏錄相教材已在中央電視台和江蘇衛視台播出。
王天一認為傳統古箏表演、教學不求創新,已遠遠落後於社會需求。他說:刻意強調音樂的深奧內涵是不利於普及音樂教育的。他認為古箏的表現形式必須改———表演時不動,背上放杯水都不能灑,頭不能抬———表現形式呆板、僵硬;而新箏借鑒西方表演藝術,根據表現內容和曲目需要進行了表現形式的創新,既有音符語言更有表情語言和形體語言。比如著民族服裝配合表演曲目,或表演中由於感情表達的需要時常「站起來」的動作等等。
我自巋然不動的古箏
在國內頗有影響的青年古箏演奏家王中山自幼習箏,曾得到十多位民間箏家指導,後師從趙曼琴先生、李婉芬教授。現為中國音協古箏學會秘書長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1986年他以全新的高難度技法演奏了《打虎上山》、《井岡山上太陽紅》而轟動箏界;他運用了輪指技法、多指搖和左手搖指,令古箏面貌為之一新。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古箏第一名;迄今為止已在北京、上海、香港、台灣等地舉辦了30餘場獨奏音樂會。
在電話采訪中,王中山直言不諱:王天一充其量是個古箏愛好者。我沒見過此人,但接到很多反映他教學有問題的來信,在電視上看過他學生的演出。我曾參與過考級曲目的制定並擔任過評委,王天一的學生來參加比賽,水平至高不過業餘五級。
王中山認為:王天一的新箏現象是古箏界非常奇怪的一個現象,應該歸到文藝打假之列。他說進行教學和普及是沒錯的,但王天一自我標榜為藝術家並稱什麼創立了「王氏箏法」是不對的。我在專業圈子裡多年,從未聽說過古箏演奏家王天一的名字,據我所知他也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怎麼可能短短時間內橫空出世成為古箏演奏家?古箏在教學中是強調系統的,王天一的很多學生小小年紀、學歷很短就成為著名古箏演奏家,這正常嘛?
何為新箏?眾所周知新與舊、古與今是相對的,而古箏的古字只是相對於箏歷史悠久而定的,體現了現代人對箏文化的尊崇。那麼新箏指的是什麼?解放後很多人嘗試過改革箏,50、60年代,上海音樂學院的何寶泉教授就曾進行過蝶式轉調箏的努力和探索;我在1991年就曾試奏過潘氏兄弟改革的轉調箏,音準、音色在當時都不理想。王天一的新型轉調箏也只是眾多改革箏中的一款,不應有意識地強調「新」字混淆視聽。古箏是一門古老樂器,強調歷史更強調傳承。新箏必須在對古箏傳統流派的學習上進行改革。
對王天一的演奏方法,王中山提出質疑:古箏區別於其他樂器的最主要手段是揉弦。連這個都保證不了,談何新箏?
業界有人把新箏作為古箏領域百花齊放中的一朵花,但是我認為它不是。王天一作為業余箏人,潛心鑽研、踏實搞學術的東西我們是贊同的。只有大量的作品、傳人、獨特的演奏方法才能形成「派」,流派不是自立的,而王天一的演奏沒有一個手法是他自己發明的。所謂新箏的表演極其不諧調,方法都是錯的。保守,是古箏發展當中歷來都存在的問題,不是王天一發現並提出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幾代箏人都在不斷地探討、改進,到今天也沒有停止過。我們在彈奏時也強調指、腕、臂、身的協調配合,強調根據音樂的需要身體要有自然的動作,不象王天一所說「放杯水都不灑」。「心手合一」是古箏彈奏追求的大妙境。
王中山有一種擔憂:在古箏普及教學當中,各種現象都可以理解,只是不要把路子引歪了。我一直強調普及音樂的重要性,我們搞古箏考級也正是為了這一點。
有待展開的對話
藝術領域內的「百花齊放」有時也會呈現出「泥沙俱下」的現象,但是「大浪淘沙」終究不可抗拒。中國民族樂器是在民間流傳和推廣的,不像西洋樂器在教學上那麼系統和規范,類似樂譜、「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怎樣看待新箏現象,還有待專業、社會、時間的檢驗。流派的形成是有其藝術規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諸如:為專業人士及社會大眾所認可的代表作品、有代表性的演奏家等等。新箏能否稱得起為新箏,是應該有個專業界定的。但是,新箏的迅速發展也向專業古箏教學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把專業做大做強,如何把專業音樂教育與業餘音樂教育結合起來,同時提高業餘音樂教育的水平也是一個不容坐等的問題。
民樂歷來是強調門戶與傳承的,我曾問及王天一的「師門」,他言是自學成材。新箏無師無門,但隊伍卻日益壯大,這個客觀存在不能不令人思索。
文化藝術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大眾對文化生活、藝術教育期待著有更廣闊的選擇空間。能夠走進專業音樂教育領域的畢竟只是少數人,而那些無力步入專業音樂大門的平民百姓也同樣做著音樂夢,也許這就是以普及音樂教育為主旨的新箏所賴以生存的土壤。
在藝術水平上新箏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藝術有其發展的自身規律,新箏在表現藝術作品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什麼樂器表現音樂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是否准確表現了音樂作品的內涵。
對此,中央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朴東升認為:民樂界歷來主張本著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相互團結,共同做實事。對新箏的叫法,箏界專家有意見;新箏在學術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它不是專業音樂教育,而是向群眾做普及民族樂器和音樂教育的工作。王天一做事有些張揚,應扎扎實實地與箏界多進行交流。我剛從威海回來,那裡有個全國的少兒大賽,從葫蘆島去的新箏參賽選手很多,這也說明新箏的普及率很廣泛。葫蘆島爭創中國箏島對推動中國的民族文化建設是有積極意義的

閱讀全文

與吉林藝術學院王曉紅是什麼流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9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