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行書藝術流派有哪些

行書藝術流派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11 04:44:05

Ⅰ 行書分多少種

行書不分「種」,只有流派之別。歷史上各朝各代行書書法家多不勝數,他們都是以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著稱於世的。如東晉具有高度藝術典範性的行書流派,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人物,其風格延續至初唐;唐中期至宋代,出現顏真卿行書新風,代表人物有宋代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晉唐書風代表人物有趙孟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明後期和清朝出現了一群體有個性化的(「尚勢」書風)行草書法家和北碑筆法的行書風格等等。
行書,顧名思義,行是行走的意思,比楷書寫得快,比草書好認,是古代一般公文經常採用的寫法,寫的人多,這方面成果也就特別多。練好行書,對當今求職者來說,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能。當代的節奏不允許人像楷書一樣「慢條斯理」,也不偏好那些潦潦草草的人——電腦鍵盤操作不代表一切。

Ⅱ 行書流派的流派發展

行書萌發於兩漢,成行於魏晉。至東晉產生了以二王為代表的具有高度藝術典範性的行書風格。南北朝至初唐書壇,是籠罩在二王行書風格藝術氛圍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顏真卿行書開一代新風。此後宋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均受其影響。元至明中葉。無論是趙孟俯還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晉唐書風中占據一席之地。明代晚期至清朝是行書發展的飛躍階段。其特點:一是出現了帶群體性質的具個性化的行草書家。二是在碑學思潮影響下出現了用北碑筆法寫行書的風格。前者是一種「尚勢」書風。後者是民間碑書體風格。行書是楷書的快寫,相傳始於漢末。它不及楷書的工整,也沒有草書的草案。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叫做「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於草書的叫「行草」。

Ⅲ 毛筆行書簡介,什麼是毛筆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楷書端正嚴整,筆畫明確,易於識別,但書寫速度較為緩慢;草書縱橫恣肆,意態奔放,但字形高度簡練抽象,一般人難以識別。而行書介於兩者之間,既具有草書的簡便、流動、寫意的特點,又兼具楷書的實用、易於識別的特色,因而受到歷代書家的青睞和推崇,至今仍是人們書寫漢字時應用最多的字體。在行書中,楷法多於草法的稱為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稱為行草。

王羲之把行書運用得淋漓盡致,他將行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創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書藝術,成為書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宗。在我國的書法史上,行書從出現就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涌現出了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等一大批優秀的書法家,並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書法藝術作品。

Ⅳ 行書的特點及代表人物有哪些

行書,與草書一樣起源於漢代,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書寫較楷書簡便,辨認比草書容易,以簡易為宗旨,實用性強,便於流行。成為人們信札往返、記事作文的首選。早期在行書藝術上成就卓著的主要有魏晉時期的鍾繇和王羲之、王獻之等人。唐代則有李邕和顏真卿兩家。宋、明、清幾代也人才輩出。迄今,行書仍然是人們最常用的手寫字體。

姨母帖 王羲之

Ⅳ 我國書法有哪些流派

可分為篆書(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章、今草)等五種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以不同的風貌反映出時代的精神,藝術青春常在。流覽歷代書法,"晉
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追尋三千年書法發展的軌跡,我們清淅地看到他與
中國社會的法發展同步,強烈的反映出每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書法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書法藝術最典型的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藝術都無與倫比的深厚群眾基礎和藝術特徵。
書法藝術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睞。
中國書法史的分期,從總的劃分,可將唐代的顏真卿作為一個分界點,以前稱作"書體沿革時期",以後稱作"風格流變時期"。書體沿革時期,書法的發展主要傾向為書體的沿革,書法家藝術風格的展現往往與書體相聯。風格流變時期的書體已經具備,無須再創一種新的字體。於是書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張,"書體"已經固定,而"意"是活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作者的主體作用。

Ⅵ 書法分為哪幾派

中國書法的流派大致分為:

1、傳統派

這一派的書法將傳統經典碑帖奉為至高無上的地位,師法傳統不遺餘力,對一切野狐禪的東西嗤之以鼻,抵觸非傳統的藝術形式!

2、現代派

這一排將而言之就是有一定的傳統書法基礎,主張視覺效果而忽略書法的行氣、章法和筆墨等特點。很大的特點就是用繪畫的筆法來寫書法,突出線條的空間感覺和濃墨重彩的視覺沖擊力!

3、後現代派

後現代派書法的特點是無絲毫傳統書法的基礎,取而代之的是純西方的行為藝術、美學藝術元素的顛覆性融合,產生的效果是與書法本體背道而馳的偽前衛、偽藝術。

4、流行書風

這類風格的特點是在傳統主流書法的基礎上另闢蹊徑,對「二王」一路的主流書法多有抵觸,這類人所追求的是名不經傳的碑版、甲骨、簡牘、以及民間墓誌這類鮮見的的東西來雜糅自己的創作,從而另類於主流書途。

5、新古典主義

這類書風的特點是重新構建傳統書學內核,弱化作品本身的技術因素,重新注入作品新的人文情懷,從而在時代背景下重新闡述經典!

6、文化書法

這類書法比起上述幾種勢力頗有不及,這類書法的特點是「守正出新」,在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創新,體現的是走進經典,書寫性靈。

書法流派不止於此幾種,另有文人書法、老幹部書法、指書、手書等等江湖路數不予置評。

(6)行書藝術流派有哪些擴展閱讀

書法分南北派

清代著名的書法家阮元的書學論文《南北書派論》中最先提出「書法分南北派」的觀點。具體的劃分他是這樣安排的:「正書、行草之分為南、北兩派者,則東晉、宋、齊、梁、陳為南派,趙、燕、魏、齊、周、隋為北派。」

從書法的的傳承上來說,鍾繇
和衛灌是南北兩派共同的書法袓師,從南派來說,繼二王之後有智永和虞世南,北派則
在索靖和崔悅^之後出現了歐陽詢和褚遂良,兩派分別具有不同的風格特點,阮元將其總
結為「南派乃江左風流,疏放妍妙,長於啟牘,減筆至不可識」。

「北派則是中原古
法,拘謹拙陋,長於碑榜」。他綜合了兩派的優勢和短處進行比較說明,使得兩派界線 分明,容易被人們所欣賞和理解。

關干南北兩派的興衰交替,阮元在書中也有相應的論述。隋末唐初,雖然北派書法

經歷中原變法,但是學習者仍然還存在,而到了唐代,由於太宗極力推崇王羲之,使得南派書法得到極大的發展,雖然南派發展迅速,但是大多都是字畫絹帛,社會上學習的
人還是以北派居多。

歷史發展到宋代,閣帖開始盛行,人們不再重視碑刻的學習,於是 北派書法開始走進式微期。阮元自己對於南北兩派的書法而言,他更傾向於北派的碑刻書法。他多年來留心於
各種碑石作品,其足跡布遍大江南北。

但是因為後來北派碑刻作品比較多,更使得他細
心觀摩,並且進行學習,他之所以提倡北碑,用他的解釋就是說「元明書家,多為《閣 帖》所囿,且若《禊序》之外,更無書法,豈不陋哉」 可見其對於創新突破的追求,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他為晚期尊碑風氣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資料

網路-書法流派

Ⅶ 天下三大行書的創作背景和藝術特色

天下三大行書是指《蘭亭序》、《祭侄季明文稿》、《黃州寒食詩》。

《蘭亭序》創作背景: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歷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

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蘭亭序》藝術特色:

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緻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並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先點明聚會的時間、地點、緣由,後介紹與會的人數之多,范圍之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接著寫蘭亭周圍優美的環境。先寫高遠處:「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後總寫一筆:「映帶左右」。

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在寫景的基礎上,由此順筆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容為「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是反面襯托之筆,以加張表達賞心悅目之情。

最後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的「仰觀」、「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惠風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

文章第二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緊承上文的「樂」字,引發出種種感慨。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一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一是「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然後指出這兩種表現盡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當其欣於所遇」時,都會「快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側重寫出樂而忘悲。

接著由「欣於其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憂,寫出樂而生憂,發出「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後引用孔子所說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話來總結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後一段說明作序的緣由。文章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發議論,從親身感受談起,指出每每發現「昔人興感之由」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嘗不臨文嗟悼」,可是又說不清其中原因。

最後一句,交代了寫序的目的,引起後人的感懷。文字收束得直截了當,開發的情思卻綿綿不絕。

《祭侄季明文稿》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謀反,「安史之亂」爆發。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

《祭侄季明文稿》藝術特色:

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結體茂密、字形稍長的娟秀飄逸之風,形成了一種開張的體勢,結體寬博,平正奇險。

一是寬郎舒展,外緊內松。字中戈挑多不挑出,而作斷竹一頓,如「歲」、「戊、戌、賊、我」、「殘」、「哉」等字。這正是顏字內放外收的典型之處。

二是多橫向展勢,左右偏旁或相向、或相背、或同向。尤其是相對的邊豎,使傳統的內弧相背為外弧相向形。如「蒲州、丹楊、開國、圖、開、關」等處,使字形開張多變。顯得疏密得體,相得益彰。此為顏體行書的創新之所在,亦是顏體闊達大度的結構特點之表現。

三是氣勢凜然,但卻寄寓著奇險。從《祭侄文稿》中會察覺到,有些字的俯仰變化之大,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正應和了顏真卿內心的悲壯心理,在書寫時情緒放任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必然原因。這在前人行書書作中是很少見到的。

《黃州寒食詩》創作背景:

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

《黃州寒食詩》藝術特色:

《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蒼涼惆悵,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

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Ⅷ 我國的書法都有哪些流派

1、傳統經典派。對傳統經典加以尊崇,在碑帖之間更重視帖而非碑。注重弘揚和傳統技法的精純度,對經典有價值維護的文化情結。

2、現代派書法。將書法視覺元素空前突出,進而將繪畫和書法整合起來,使書法更象抽象繪畫。強調反傳統書法,對線條、行氣、章法之類不感興趣,而對空間結構、視覺沖擊力、墨色塊面情有獨鍾。

3、後現代書法。從西方後現代理論中學會了顛覆性、平面化、無深度、非主體等概念,從西方現代後現代藝術挪用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的元素,加上非漢字體系和反內容反闡釋的拼接游戲、,最後形成反書法的抽象化的視覺效果和醜化的視覺沖擊力。

4、書法行為藝術——書法材料裝置或書寫過程中借「書法」之名以行反書法之實。作為後現代的變種「行為書法」,與西方行為藝術同步,有不少新實驗現象:有人曾經在流水小溪上,將宣紙鋪在水面上寫字,讓流水把字跡墨色沖淡留下若隱若現的「痕跡」。

另有人分別讓女性拉著紙,他拿筆半閉著眼睛,任由這位女性拉著紙在他的筆下轉動,最後形成了「作品」。

5、書法主義或非漢字書法。後現代變種之一,受日本墨象派、前衛派影響,將漢字徹底剔除與書法之外,將西方抽象派繪畫的構成理念與後現代觀念藝術相結合,產生出兩個分支:其一文字可識讀的少字數派;其二無文字或文字不可識讀的抽象派。

6、學院派書法。通過對古代經典碑帖的當代實驗,使其激活內部精神元素並加以新形式創造。諸如:局部放大、古今拼貼、五體拆解、字義組裝、色彩運用等形式以求得某種「當代性」和「主題性」而名噪一時。

7、形式構成派。它是西方20世紀30年代早已過時的形式主義的中國變種及其餘聲回響,是東方筆墨與西方現代美術觀念嫁接的產物。

創作中強調書法形式本體的首要性和章法的形式構成,否定主題創作的情感和文字內容,以線條塊面沖突代替傳統意義的和諧連貫,以線的空間分割和形式營造增加作品的整體緊張感和視覺刺激感。

8、流行書風(藝術書法),中國當代文學出現的民間化,就是對中國歷代官方化文學的反叛。其實,中國書法同樣如此,他們要走官方書法之外的另一條道路。

其方法是從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民間書法和新發掘出的書法資料中去尋找——運用碑學、甲骨學、簡牘學、敦煌寫經、民間墓誌等很多新東西來融人個人的書法創作。對古代書法的繼承指向是兩漢及六朝碑版和民間書法,對「二王」一路的帖學經典多有抵觸,追求粗發亂服的雄強書風。

9、新古典主義。對古代書法經典多採取形而上的繼承方法,從精神上重新闡釋古典主義,從形式上消解和弱化作品物質意義上的技術因素,增強作品形而上的精神品位和大境界。一部分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書法家,更為注重作品的人文情懷和文化修養,以此在作品的當代型態中激活了傳統經典。

10、文化書法。文化書法在當下還是一種微弱的力量,主要體現了一種守正創新精神一種大文化姿態。

其綱領是:「走近經典、走進魏晉、守正創新、正大氣象」表面上看是創化復興經典話語,實際這種復歸恰恰是帶有革命性的更高的提升。文化書法所表達的是中國人那種靈性的內在深層存在的書法美好精神。

(8)行書藝術流派有哪些擴展閱讀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一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一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

於此同時蔡鯊的《嘉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 ,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瑛》、《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

可以說,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第一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一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 張芝為代表,張芝被後人稱之為"草聖"。

Ⅸ 書法中楷書和行書都有哪些派別各派都有什麼特點

自秦漢之際產生筆畫至三國楷書成型,兩晉南北朝是楷書發展的勃興時期,以王羲之為代表。北朝書法的勃興是楷書興旺的標志。其質朴雄強的藝術風格。與南方的秀麗典雅。雙峰對峙。楷書鼎盛時期限在盛唐承隋楷風格之變。各書家各顯其個性體 貌。中唐顏真卿以雄風創新;晚唐柳公權以"柳骨"相媲美於"顏筋"。凡此三變。形成唐楷之大貌。五 代、宋、元、明、清是楷書式微期。書家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都未能突破晉唐楷書已有的格局。"書聖"-- 王羲之
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人,後移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有"書聖"之稱。亦長於詩文,但文才多為書法之名所 掩,不為世人所重。曾任右將軍、會稽內史等職,世稱王右軍。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 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王羲之的傳世 墨跡可以讓你對"精彩絕倫"四個字有深刻的體會。他的作品美妙絕倫,無雷同乏味之嫌。中國 書藝在他筆下成就最高個人頂峰,其後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完善 :或意或法、或韻或勢,局部過之者不乏其人,整體而論,無出其右。
歐陽詢--歐體
生於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卒於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今湖南)。以楷書和行書著稱。為書法史上第一大楷書家,其字體被稱為"歐體",與顏(真卿)體,柳(公權)體,趙(孟�\)體並駕齊驅。
柳公權--柳體
生於唐代宗大歷十三年(778),卒於懿宗咸通六年(865)。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著名楷書家。
顏真卿--顏體
顏真卿(709~785)唐代書法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琊臨沂(今 山東臨沂)。書史亦稱顏魯公。為人剛直不阿。唐代書法革新家,為盛唐書法樹立一面旗幟。顏真卿自幼學書,又得到張旭親授,並師法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等人,融會貫通,加以發展,形成獨特風格。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人稱"顏體"。其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練渾厚之勢。
趙孟�\--趙體
趙孟�\(1254-1322)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著有《松雪齋集》。 趙孟�\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 ",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二王行書書法史上的二王,指的是東晉時期的王羲之(307-365)和王獻之(344-386)父子二人。晉代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其中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是晉代最傑出的代表。尤其是他們開創的行書流派,是我國歷朝歷代的行書源頭。王羲之行書偏於行楷,王獻之行書偏於行草。王羲之行書用筆內擪,以骨力洞達勝出。王獻之行書用筆外拓,以筋力中圓勝出。王羲之行書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尺牘書法,如《王羲之傳本墨跡》等,這是王羲之行書作品中數量最多的一類。第二類為行楷作品,如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是其行書作品中筆墨技巧最為嚴謹精到的一類。第三類為後人集字作品,如懷仁堂集字《王羲之聖教序》。王羲之行書用筆流暢圓轉,從容平穩,醇厚典雅,細膩流美,富於變化,氣韻生動,耐人尋味。學習王羲之行書成功與否的標志,看你能否獲得王羲之那細膩的用筆動作和氣韻生動、耐人尋味的線條效果來。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其書法早些時候師從父法,爾後師從張芝,並能自成一體,且與父齊名,後世稱之為「二王」。其傳世作品有《中秋帖》、《鴨頭丸帖》等。王獻之行書神韻清雅灑脫,用筆隨意自如,對後世影響很大顏真卿行書《祭侄稿》顏真卿(709-785)是我國書學史上,繼「二王」以後的又一座藝術豐碑。《祭侄稿》是顏真卿悼念亡侄季明的祭文草稿。作品的文字是在追悼安史之亂中犧牲的兄長顏杲卿和侄子顏季明的,尤其是顏季明正當英年,顏真卿懷著對骨肉親人的沉痛悲悼有感而發,一瀉千里、不拘成法,終成千古絕唱。顏真卿書法大膽吸收了篆書線條的特性,在二王行書的基礎上,創立了新派。他一變古法,字成一格,對後世影響極大。王羲之書法纖瘦妍媚,顏真卿書法肥腴雄強。王羲之用的是指力,顏真卿用的是腕力。王羲之墨色溫潤,顏真卿墨色蒼澀。王羲之用筆精到細膩,顏真卿用筆信手拈來。王羲之章法完美極致,顏真卿章法震撼強烈。顏真卿的書法擅長於以情感主宰筆墨,他情感激越,神韻高遠,筆力厚重,氣勢磅礴,雄奇飛動,遒麗天成。《祭侄稿》全篇結構寬博平正,開合聚散灑脫不羈,雍容大度狂而不野。通覽全篇,無論是用筆、結體和章法,都極盡變化而自然和諧、渾然一體。宋人尚意書法縱觀中國書法史,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而劃分這兩個階段的界限則是在唐代。人們通常以為,唐代以前是書法的探索階段,唐代以後是書法發展的成熟階段。而使書法藝術能得以達到更加貼近人性化的意義,則是在宋人尚意書法出現以後。而宋人尚意書法所以能得以出現的先驅者,則是五代書家楊凝式。楊凝式(873-954)傳世作品並不多,《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是其行楷書的代表作。《韭花帖》體態整潔秀雅,二王書風畢現,魏晉風神十足。其善移點畫,大膽布白,似斜反正,行氣寬松,疏斂淡遠,肆意灑脫的經典書風,給後人以極大的啟發。《盧鴻草堂十志圖跋》則一反《韭花帖》內斂神韻而景象極為茂盛。此外,《夏熱帖》、《神仙起居帖》筆勢縱肆,清逸飛動,風格各異,審美跨度之大,令人贊嘆不已。楊凝式是唐宋間的過度書家,更是承唐啟宋,為後人打開尚意書風奠定了基礎。然而,能夠開啟宋代尚意書風的並不是一個人的功績,而是整個時代人的共同努力,比較突出的有:李建中、蔡襄、蘇軾、米芾、黃庭堅等,其中蘇軾(1037-1101)的書法成就最高,又是尚意書風的領袖人物。古意平淡的趙孟頫董其昌學習行書,「二王」無疑是正脈,偏離這個主線,憑小聰明走捷徑的,大都易犯輕浮急噪、淺薄無知的毛病。趙孟頫與董其昌,是「二王」正脈系統中的傑出代表,是歷史上少有的全能書家。趙孟頫(1254-1322)的意義在於自宋以後,書法界普遍存在著「重意輕法」的問題的時候,趙孟頫向人們提出了反思,他提議要復興魏晉古法,大膽地打出了「貴有古意」的復古旗號。於是,在中國書法的發展史上,又發生了第三次大的變革,為大開元明書法新風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一生沉溺於古法之中,深入「二王」而不為所囿。趙孟頫早年取法唐宋,中年取法鍾王和智永,晚年取法李邕。他的書法宛如一位風流瀟灑的江南才子,很優美又很恬靜,姿態風雅如紳士。從他那楚楚動人的風格看,用筆是那樣的酣暢流利,學識是那樣的淵博,處處嫻熟完備,得心應手。他的書法華麗而而不乏骨力,艷麗而不嫵媚,瀟灑之中而見高雅,秀逸之中而見清氣,是十足的「中和之美」的風格,是十足的深厚功力和富有學養的完美的統一。他在點畫的處理上,表現得是那樣的圓滿而精緻,雖粗細均勻,但婉轉豐腴,妍美絕倫。他在結體上,表現得是那樣的平穩端莊,雖沒有欹斜不正的字形,但很重視點畫之間的搭配,無論是上下承接,左右向背,還是大小、疏密、開合、收放、平和、勻整,都是那樣的得體。董其昌書法神逸淡雅,潤澤耐看,而無塵俗之氣,以米芾為宗,後自成一家。他崇尚天真清淡,喜用淡墨,並以為「字之巧妙在用筆,尤在用墨」,故而使自己的作品顯得格外的秀逸、清雅。董其昌雖然算不上是一位書壇的創新派,但他的確是明代的一位開宗立派的大家。董其昌的開宗立派,體現在古典書法的神韻、筆法和墨法上。他精通禪學,並以禪理悟入了書法,強調天真爛漫,強調平淡,強調秀逸儒雅,強調韻、法、意三者互兼。寫自己的字。有人以為這樣的臨法很不高明,其實恰恰相反,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董其昌是一位大師,作為一名大師,不可能不知道臨帖要追求形神俱得的道理。言外之意,他是在追求字的神采,是在追求字的清遠、真率的藝術境界。董其昌的書法,既不是徐渭的狂放,也不是王鐸的肆意,而是自己獨有的一種溫文而雅的、文質彬彬式的古典傳統式的衛道士。正由於董其昌的出現,他為明末形成的書法流派,起到了開宗立派的先導作用。董其昌精於用筆,並有獨特的見解。他說:「作書須提得筆起。何為起,何為結,不可信筆,後代人皆信筆耳。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是努筆木強之謂,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
董其昌的墨法也非常講究,濃淡枯濕,曲盡其妙。學書之人若能於墨法一道有所用心,便是高人一頭的表現。董其昌善用淡墨,常常以虛和取韻,志在追求明凈爽潔、清潤閑逸的風格。他的書法作品,疏朗暢達,高古典雅,看似形散而神不散,字里行間氣脈貫通,絕不流露出一丁點的浮躁之氣,是書壇當之無愧的一代大家。其代表作有《赤壁賦》、《月賦》、《解學龍告身》等。明清時期的行書名家明清時期的書法,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其中較為著名的書家有黃道周、王鐸、祝允明、文徵明、王寵、張瑞圖、倪元璐、何紹基、楊守敬、傅山、趙之謙等。在明代書法家中,黃道周(1585-1646)的行草書對當今書壇的影響很大。當今書壇巨匠潘天壽、來楚生、沙孟海,都對黃道周風格有過深入的研究。黃道周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他與王鐸、倪元璐被譽為「三狂人」。黃道周除了行草書很突出以外,他的小楷也是令人拍案叫絕的。在他的書作中,有「間出己意」的創造精神,更有濃烈的傳統功力。他的小楷取法鍾繇,一變鍾繇嚴整規正之風,而突現隨意不羈的風格。在他的其他書作中也不難看出,除了有鍾繇、王羲之意韻外,還有許多圓潤的隸意。許多人以為寫字要秀,要挺拔。孰不知,太秀了易犯纖弱的毛病,太挺拔了易犯板滯的毛病。其實,纖弱和板滯,正是學書的兩大痼疾。對此,黃道周認為:「書字以遒美為宗,加以渾深,不墜佻靡,便是上流矣。」他把書法藝術與個性風格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點畫又辣又潤,又厚又健,既古質又酣暢,既曲雅高古又不拘泥於規正,既流利痛快又包蘊古法,內容十分豐富多彩。他的行草書,筆法圓勁,渾厚而迅猛。點畫厚中見健,潤中見辣,於凝重中見靈動,於間斷中見呼應。並著意於以隸意取橫勢,志在追求高古和典雅。又以章草的古質酣暢為性情,追求巧妙的波動之勢。更令人欽佩的是,他既不追求平整規矩,又不放縱自己的才情,而是把二王的筆墨技巧和行草書善於變化的神理相默契,創造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他的創造性還表現在章法布局的處理上,一反傳統地創造了一種行距擴大,字距緊縮,貫串成行,字形傾斜的獨特的形式美,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他的行筆是一氣呵成的,是一以貫之的,毫無停留和滯筆的感覺,加上字字俯仰照應,搖曳跌宕,使整個章法清新活潑,精、氣、神飽滿充足。當前,學黃道周者眾多,然學好者甚稀,尤其是初學者不易理解其中的奧秘。於是,許多人只知依樣畫葫蘆地學其奇、學其險,往往陷於狂怪,這是學黃的人一定要引以為誡的。其代表作有《洗心詩軸》、《山中雜詠》、《增詩軸》。生於明萬曆年間的王鐸(1592-1652),是一位詩文書畫兼善的大師。他所處的時代,是趙董書風籠罩的時代,尤其是董派書法盛行的時候,人們竟相爭尚柔媚,特別缺少奮發雄強的氣概。在這種情況下,王鐸、黃道周、倪元璐等人,以雄強豪邁的書風,力反時流,標新立異,名震書壇。其中,王鐸最為傑出。王鐸書法取法於「二王」脈系諸大家,以「二王」、李北海、米南宮為主軸,行草書自「二王」出,正書自鍾繇出,雖學鍾王而能自出新意。王鐸極力反對學時人書法,極力反對追隨流行書風而提倡取法高古。他說:「書法貴得古人結構,近觀學書者,重力效時流;古難今易,古深奧奇變,今嫩弱俗稚,易學故也。」王鐸強調,學書必先繼承傳統,只有在對前人作品精細研究以後,才有可能萌生創作的意念。學習書法,要在「古」字上狠下工夫,如果不能在「古」字上狠下工夫,即使化幾十年的功夫,最終也不能走入正道。在「古」字上狠下工夫,還要注意一個怎麼學的問題。王鐸善於學古,但他更善於變古而出新,不被古法所拘束。王鐸早年學「二王」帖學,後來參透古碑,並把帖學和碑學進行柔合。尤其是在學習了米芾以後,他又能創造性地變化和發展了米芾的筆法,既與「二王」拉開了距離,又與米芾保持了相同的精神風貌。然而,在方折勁挺和起伏跳盪方面,王鐸又遠遠勝過了米芾。王鐸在行草書方面的成就為最高,他的落筆非常誇張,翻毫運行自成新法,時而圓,時而方,時而正,時而側,時而鋒芒畢露,似乎點畫狼藉而酣暢淋漓、性情尤佳,時而楷法森嚴,格調平靜而筆墨變化、清新爽朗。剛健的線質,跌宕的起伏,激越的性情,飽漲的墨韻,點畫的圓潤,結體的疏密,和諧的律動,使得整幅作品空間靈動,水墨交融,筋骨老健,無論是筆墨還是章法,都表現出了鮮明的個性。王鐸的行草書,在結體上疏密恣性,纏繞相續;忽大忽小,隨意揮灑。在字與字之間,內在的氣勢緊緊相連,字形時見平穩,時見奇側,時見險情,以成懸念。整幅作品滿紙煙潤,飛白自然,委婉若動。王鐸的行草書作品較多,如《憶紫山作詩軸》、《觸意之二首詩軸》、《枯蘭復花賦》總之,明代書法盛行的是帖學,由於董其昌的推動,書法更趨於技巧化、個性化,出現了一大批書法名家。如祝允明、文徵明、張瑞圖、倪元璐等。祝允明書法既有王字的雄逸流便,又有米字的瀟灑多變、黃字的勁爽舒展、懷素的圓勁奔放。然而,祝允明書法的最高成就是草書。文徵明的行書,尤其是小行草書最為精彩。張瑞圖的行書有一股子奇逸之氣,他下筆斬釘截鐵,大膽運用側鋒,神妙無比。他的行書,恣意而有法度,起伏頓挫擒縱自如。轉折處常常筆鋒反折而過,富於較強的節奏感。在結體上,他又努力打破端正和勻稱的常格,以偏代正。時而左右錯落,時而避讓穿插,時而舒朗而寬綽,時而緊斂而結密。在章法上,他的字距特密,行距特疏。特疏的行距,正好為字勢左右參差、錯落、寬綽、結密服務留有餘地,從而使自己的章法呈現出「縱向緊密、橫向舒朗」的對比性,產生了強烈的律動和反差。倪元璐的行書也頗具特色,用筆爽快,揮運之中加以明顯的澀筆,用墨之中濃淡枯濕自然相生。在字形結構上,常常把字的右上角部位微微聳起,把字的左下角部位微微伸長,字勢奇宕險絕,節奏感十分強烈。至於清代書法,就帖學而言,由於官閣體的盛行,書法藝術可以說是走上了窮途末路。然而,清代書法的發展也有一個很好的契機,那就是有大量古代碑版出土,使得不少有識之士終於猛醒,在他們的大聲疾呼和倡導下,清代書法則走上了一條大興碑學的道路。

閱讀全文

與行書藝術流派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