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鄖陽有哪些藝術特色

鄖陽有哪些藝術特色

發布時間:2023-02-12 02:37:22

1.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 文化遺產 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僅具有很悠久的流傳歷史,還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給與保護不能讓有價值的老傳統在我們手中消失不見。下面咱們就走進 湖北文化 ,看看湖北的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又稱口頭文學,主要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產生並流傳於民間。其形式豐富多樣,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史詩、長詩、歌謠、民間笑話、民間諺語、謎語、歇後語等。湖北有代表性的民間文學項目有董永傳說、屈原傳說、王昭君傳說、炎帝神農傳說、伍家溝民間故事、黃鶴樓傳說、黑暗傳等。

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是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的各種音樂樣式,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曲、舞蹈音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和民間祭祀儀式音樂等。它主要是通過口頭創作方式產生和傳播,地域性、流變性、通俗性、程式性等是民間音樂的主要標志。湖北有代表性的傳統音樂有武當山宮觀道樂、枝江民間吹打樂、宜昌絲竹、興山民歌、薅草鑼鼓、老河口絲弦、馬山民歌、嗩吶藝術、鑼鼓藝術等。

傳統舞蹈
傳統舞蹈是廣大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世代相傳的,在日常生活場所表演的各種傳統舞蹈,它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生活習俗舞蹈、歲時節令習俗舞蹈、人生禮儀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產習俗舞蹈等。湖北有代表性的傳統舞蹈有土家族撒葉兒嗬、肉連響、高龍、土家族擺手舞、鄖陽鳳凰燈、麻城花挑、宣恩土家族八寶銅鈴舞等。

傳統戲劇
傳統戲劇指的是中國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創造的傳統戲曲藝術。它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雜技、武術等元素,講究唱念做打,具有很強的程式性和技術性。流傳湖北的傳統戲劇有漢劇、京劇、楚劇、花鼓戲、黃梅戲、皮影戲、提琴戲、儺戲、採茶戲、漢調二簧等。

曲藝
曲藝是中國民族民間各種說唱藝術的總稱,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的演化發展而成的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本質特徵是口頭語言進行的說唱表演。它具有民間性、通俗性、一人多角、化出化入、說唱為主、簡便易演等特點。湖北有代表性的曲藝項目有漢川善書、湖北評書、湖北大鼓、湖北小曲、南曲、恩施揚琴、鼓盆歌、三棒鼓等。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它包括傳統武術、傳統競技、傳統體育、游藝、雜技、魔術、馬戲、喬裝戲、滑稽等,具有深厚的傳統和悠久的歷史,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湖北的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武當武術和岳家拳等。

傳統美術
傳統美術是廣大民眾創造的各種視覺造型藝術,大體上可分為民間繪畫、民間雕塑、民間工藝、民間建築四大類,包括廣泛流傳於各民族、各地域的剪紙、年畫、泥人、泥塑、刺綉、編織、風箏、玩具、民居建築裝飾等。湖北的代表性項目有雕花剪紙、大冶石雕、天門糖塑、黃梅挑花、紅安綉活、陽新布貼、武漢木雕船模、老河口木版年畫、漢綉等。

傳統技藝
傳統技藝指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手工業技術與工藝。包括工具和機械製作;農畜產品加工;燒造;織染縫紉;金屬工藝;編織扎制;髹漆;造紙、印刷和裝幀;制鹽、制筆、制墨、顏料制備、火葯制備、煙花爆竹製作等其他各類工藝。湖北的代表性項目有土家族吊腳樓營造技藝、鉛錫刻鏤技藝、楚式漆器髹飾技藝、高洪太銅鑼製作技藝、蘄春管窯手工制陶技藝、鳳箏製作技藝等。

傳統醫葯
傳統醫葯主要指中醫中葯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醫學葯學,它屬於傳統民間知識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科學認識價值和實踐價值。湖北傳統醫葯的代表性項目有馬應龍眼葯製作技藝、夏氏丹葯製作技藝、武當山道教醫葯等。

民俗
民俗是指流行於民間的風俗習慣,他蘊藏於民眾生活之中,是民間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民俗包括的范圍十分廣泛,有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知識、民間信仰等。湖北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有屈原故里端午習俗、西塞神舟會、武當山廟會、隨州神農祭典、漢陽歸元廟會、當陽關陵廟會、嫘祖信俗等。

2. 湖北有哪些特色的非遺文化

在我國漫漫歷史長河中,湖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湖北有哪些傳統手工藝技能或者社會風俗、禮儀、節慶等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大概的了解湖北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10.民俗。湖北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有屈原故里端午習俗、西塞神舟會、武當山廟會、隨州神農祭典、漢陽歸元廟會、當陽關陵廟會、嫘祖信俗等。

3. 鄖陽區的文化藝術

梅鋪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鄖陽區梅鋪鎮西寺溝口龍骨洞,省級,1981年12月30日湖北省政府公布,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安城古銅礦遺址
東周,鄖陽區安城鄉,省級,1992年12月30日鄂政發[1992]166號,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韓家洲遺址
漢代,鄖陽區遼瓦鄉堵河村二組,與安城古銅礦遺址同為湖北省
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青龍泉遺址
新石器時代,鄖陽區楊溪鎮財神廟村五組,省級,2002年11月7日鄂政發[2002]35號,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鄖陽府學宮大成殿
明清,鄖陽區城關鎮,與青龍泉遺址同為湖北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遼瓦店子遺址
新石器時代——漢代,省級,2008年3月27日確定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喬家院墓群

東周,與遼瓦店子遺址及大豐倉同為湖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豐倉
湖北省惟一的明代官府糧倉,迄今有400多年的歷史。2008年與遼瓦店子遺址及喬家院墓群同時確定為湖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省人民政府推薦申報為第七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鄖縣(鄖陽)的傳說

鄖陽
一個地名就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一個地名就是一段傳奇的歷史故事,一個地名都有它獨特的來歷。 「鄖」本鄉名,置關子鄉,曰「鄖關」,鄖縣因漢置長利縣有「鄖關」而得名。鄖縣明成化12年設鄖陽府撫治。關於「鄖陽」,「鄖關」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 很久以前,現今鄖縣這地方還叫不出什麼地名,生活在這里的庶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間清平,日月安寧。然而好景不長,有一日玉皇大帝不知為何大發雷霆,剎時間天空雷電交加,狂風驟起,山搖地動,飛砂走石,整個宇宙天昏地暗,似乎世界的末日到了。 狂風過後,一塊巨大的隕石從天而落,剛好落在鄖縣和鄖西的交界處——火車嶺的山樑上。落地後的隕石分陽面和陰面,陽面稱之謂「隕陽」即今鄖縣;而隕石陰面所指又恰是「隕陽」之西,故稱「隕西」,即今鄖西。伴隨隕石落下的隕石雨,皆被燒成紅色土壤,在今鄖西縣城東臨的山崗上,均為一片黑紅色土崗,據說就是隕石雨所致。 當隕石從天空墜落到地面後,引起人們的紛紛議論。正當人們猜測這塊石頭的來歷時,一位老者的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塊石頭可不簡單呀,它一定是不願意忍受天庭清規戒律,得罪了玉帝而被貶到人間來的神石這地上的隕石和天上的隕石可不一樣,應該有所區別。我看這樣吧,把這「隕」字左右兩邊換個位置,還念「隕」,我們這個地方就叫「鄖陽」吧!從此「鄖」便成了地名專有名詞。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覺得「鄖」念yǔn字咬口,根據地方的語音規律,逐漸形成了鄖yún的讀音。
你也可以到網路看。

5. 湖北鄖陽鳳凰燈的來歷、形式、特點

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是集眾多動物特點於一身的神鳥,象徵吉祥和永生。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它與龍並駕齊驅,被人們敬仰和崇拜。

100多年前,鄖縣的地方文人和民間藝人根據史書記載、民間傳說與想像,扎制出精妙的鳳凰花燈,並編成獨具特色的鄖陽鳳凰燈舞。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鳳凰燈舞的演出團體和演出活動越來越少。上世紀70年代,鄖縣約有30多個表演班子,現在只有6個,並有進一步萎縮的可能。

為拯救鳳凰燈舞,去年底,鄖縣向國家文化部推薦「鄖陽鳳凰燈舞」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末進士的提議成就了鳳凰燈舞

每年春節,全國各地都在玩龍燈耍獅子,而鄖縣人卻舞起獨一無二的鳳凰燈。《鄖陽府志》記載:「正月十五為上元節,通衢張棚結綵,火樹銀花,燈燭輝煌,又火龍、鳳凰、竹馬、獅子,皆以竹紙裝點為之……」

鄖縣人為何要獨舞鳳凰呢?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楚人崇鳳,先祖祝融是火神、風神,又是「鳳」的化身。古書《雨雅•釋鳥》稱,鳳凰的形體為「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楚大夫屈原說:「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這些記載,為鳳凰燈的製作提供了依據。

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權利至高無上。自古龍是皇帝的象徵,有「龍在上而鳳在下」的說法,慈禧將其改為「鳳在上而龍在下」。為迎合慈禧,朝野使用「鳳凰」的形象便多起來。

鄖縣地處鄂、豫、陝三省交界,楚風、豫劇、秦腔等多元文化在此匯聚,推動了本土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民歌、小調、曲藝、舞蹈種類繁多,逢年過節表演的花燈舞,形式更層出不窮。

鄖陽府的王明德是光緒9年的進士,曾任清庭的「學道」。辭官回鄉後,每年元宵節都在家中掛上一盞竹篾扎制、五彩紙裱糊的鳳凰燈。他扎制的鳳凰燈,頸部能左右活動,頭部和身子內點根蠟燭,通體透亮,鮮艷奪目。

有年春節,王明德向縣城一些民間藝人提議:「你們年年都玩獅子龍燈,能不能玩個新鮮的鳳凰燈!」藝人受到啟發,就以他家掛的鳳凰燈為原型,放大尺寸扎制,這就是現在鳳凰燈舞的雛形。

此後,鳳凰燈舞經過一代代民間藝人的傳承加工,並參考圖畫、戲劇、傳說等不斷改進,又加入了音樂和表演,由粗到精,日趨完善。

在鄖陽這塊沃土上,鳳凰燈舞逐漸形成一種融民間工藝美術、舞蹈、音樂於一體,程式完整、風格獨特的花燈舞蹈。

扎制工藝復雜讓人眼花繚亂。

「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頷而雞喙……延頸奮翼,五彩備明」。這是《說苑》中文人描述的鳳凰燈。

鄖陽鳳凰燈舞的道具包括鳳凰燈、花燈和太陽燈。這些燈都以竹蔑、皮紙、皮紙捻子、彩紙、竹桿為材料,通過扎制、裱糊、彩繪、組合連接而成。鳳凰燈由鳳頭、鳳頸、鳳身、鳳翅、鳳腿、鳳尾6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形狀、尺寸、色彩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些規定在有著師徒傳承關系的畫本上描述得清清楚楚,擅自不得改動。

扎制鳳頭時,藝人們先用三根粗蔑烘烤紮成一個圓形和兩個桃子形狀的蔑圈,分別做鳳的後腦和兩頰。圓形蔑圈上扎一根21厘米的橫蔑,再將一根220厘米的竹竿的上端與這根橫蔑十字交叉綁扎,這就是舞動鳳頭的手柄。然後,藝人們將一根長約75厘米的竹蔑烘烤成「U」形,將兩個面頰套接起來,並與後腦綁扎連接;再用若干短蔑分別扎在兩個面頰之間,起加固作用,這樣就紮成了鳳頭的主骨架。之後,用細鐵絲和竹蔑分別挽紮成「娃娃冠」、「頭發」、「鼻包子」、「鳳喙」、「臉冠」、「垂冠」骨架,綁扎固定在主骨架上。接著,用細白布將各部位分別包裹成形,針線穿梭,將其縫牢。最後是染色描畫。鳳頭的顏色主要有紅、白、黑、藍等,紅色又有大紅、玫瑰紅、朱紅、曙紅、粉紅等,色彩豐富艷麗。

藝人們介紹,鳳凰燈各個部分的製作都這樣精細。

8米鳳凰燈翩躚起舞鄖縣城

各部分組合後,一隻從頭到尾長約8米,兩翼展開寬約2米,表演時雙翅能扇動,尾巴可翹動的燈鳳凰就活脫而生了。

鳳凰燈舞的道具還有花盆燈和太陽燈。花盆燈5至10盞,以牡丹為主;太陽燈1盞,上面配有太陽、雲朵、火焰的彩繪。

鳳凰燈於每年春節、元宵節在鄖縣的街頭、宅院演出。表演時由兩名男性青年舞鳳頭、鳳尾,另有6人持4盞鮮花燈、1盞牡丹花燈和1盞太陽花燈分立四周,陪襯和烘托現場氣氛。表演按出巢、游園、尋牡丹、戲牡丹、擦癢、搖翅、理羽、打盹、點頭等程序依次進行。鑼鼓響起,鳳凰動靜結合,文雅細膩,既熱烈奔放,又激越歡快。

鄖縣一海外遊子曾這樣感嘆鳳凰燈舞:「聽一曲鄉思無限,行萬里神韻難忘。」

鄖陽鳳凰燈舞起於民間,流傳於民間,通過一代又一代藝人傳承與發展。

已故老藝人王春堂,人稱「王七爺」,自幼酷愛文藝,是鄖陽鳳凰燈舞的主要傳承人。當地群眾提起鳳凰燈舞,都說「王七爺」玩得最好,舞得最活。

為表演鳳凰的生活習性和形體動作,王春堂參看了許多古書、字畫,還專門飼養了「打雞」(閹過的大公雞),潛心觀察、研究其理羽、搖翅、打盹等生活形態,模仿運用到鳳凰燈的表演中。經長期實踐,他摸索總結了「腳眼手身法,心肝脾肺神」的10字表演藝訣。他掌頭玩鳳凰,動作細膩,傳神動情,人人贊佩。他將一些戲曲的曲調運用到鳳凰燈音樂中,增添了古樸典雅、柔婉流暢的特色。他把這些傳授給多個民間藝人,使鳳凰燈舞在鄖縣盛行並流傳至今。

1956年,70歲的王春堂因病去世。當時,正在參加全縣「文代會」的城鄉文藝骨幹聞訊,無不痛心惋惜,全體代表300多人佩帶白花,為他送葬致哀。

推動鄖陽鳳凰燈舞發展的老藝人耿少臣,其祖父、父親及叔父都會打「鳳凰點子」,有「耿家鳳凰」之稱。耿少臣先後授徒10餘人,徒弟鄧明、計曉曾成為表演鳳凰燈舞的佼佼者。鄰近的十堰、丹江口等地邀請他傳授鳳凰燈的製作和表演技藝,他欣然應諾,無私傳藝,留下佳話。

昔日風采遠去傳承刻不容緩

鳳凰燈舞是在一代代藝人,一個個舞燈班底的藝術探索中不斷發展完善的。現在,十堰、丹江口以及距離較遠的武漢江夏區,也都有了鳳凰燈舞的身影。據了解,武漢江夏區的鳳凰燈舞是上世紀6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庫時,隨移民搬遷傳過去的。

但是,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和更具現代特點的娛樂形式的沖擊,鄖陽鳳凰燈舞正在失去昔日奪目的風采。以往那萬人空巷爭看鳳凰燈的熱鬧,成了老人們懷舊的長嘆。

記者從鄖縣文化體育局了解到,鄖陽鳳凰燈舞已處於瀕危狀態!一些頗有造詣的傳承藝人因年事已高逐漸退隱、謝世,很多舞燈、吹打的絕技沒有傳承下來;而中青年藝人獨樹一幟或享有威望的很少,有的由於缺少訓練,表演技能已經退化。

「鳳凰燈的表演有家庭傳承的特點,表演班底也由家庭或親朋組成。但隨著家族觀念的淡化,演藝人員的崗位流動,現在演出團體、演出活動越來越少。上世紀70年代整個鄖縣約有30多個表演班子,現在只有6個,並有繼續萎縮的可能!加強表演團體的建設、表演藝人的訓練培養已刻不容緩。」鄖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桂林感嘆。

為保護鄖陽鳳凰燈舞,鄖縣已在資金、人員、演出推廣、對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制定了新的保護規劃和措施,去年底還將這一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向文化部推薦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李桂林說,該縣已開始全面普查,徹底摸清鄖陽鳳凰燈舞誕生發展的歷史沿革,和表演團體、表演人才、表演風格、樂曲特點、扎制工藝等狀況,並開展相關學術研究。

「建立鄖陽鳳凰燈舞文化生態保護區,對鄖陽鳳凰燈舞藝術團、鄖縣耿氏鳳凰燈舞表演隊等6個表演團體,對劉顯華、易金山等8名民間藝人及其他扎制骨幹、表演骨幹、吹打樂手、舞蹈編導進行重點保護。」李桂林告訴記者,他們還將開展每年一度的以鄖陽鳳凰燈舞為主要內容的春節民間花燈大賽和鄖陽鳳凰燈藝術節,以此促進其傳承和發展。「力爭到2010年,使鄖陽鳳凰燈舞的歷史盛況得以重現

6. 湖北有哪些非遺文化

湖北的非遺文化有: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等。

1、民間文學

湖北有代表性的民間文學項目有董永傳說、屈原傳說、王昭君傳說、炎帝神農傳說、伍家溝民間故事、黃鶴樓傳說、黑暗傳等。

2、傳統音樂

湖北有代表性的傳統音樂有武當山宮觀道樂、枝江民間吹打樂、宜昌絲竹、興山民歌、薅草鑼鼓、老河口絲弦、馬山民歌、嗩吶藝術、鑼鼓藝術等。

3、傳統舞蹈

湖北有代表性的傳統舞蹈有土家族撒葉兒嗬、肉連響、高龍、土家族擺手舞、鄖陽鳳凰燈、麻城花挑、宣恩土家族八寶銅鈴舞等。

4、傳統戲劇

流傳湖北的傳統戲劇有漢劇、京劇、楚劇、花鼓戲、黃梅戲、皮影戲、提琴戲、儺戲、採茶戲、漢調二簧等。

5、曲藝

湖北有代表性的曲藝項目有湖北大鼓、漢川善書、湖北評書、湖北小曲、南曲、恩施揚琴、鼓盆歌、三棒鼓等。

閱讀全文

與鄖陽有哪些藝術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