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漢朝瓦當的意義
瓦當又稱"瓦頭",是建築用的一種陶製品,指的是陶制筒瓦頂端下垂的特定部分。瓦,即具有圓弧的陶片,用於覆蓋屋頂;所謂「當」,據解釋:「當,底也,瓦覆檐際者,正當眾瓦之底,又節比於檐端,瓦瓦相盾,故有當名」。瓦當是瓦的頭端,在實用上,既便於屋頂漏水,起著保護檐頭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築的美觀。其樣式主要有圓形和半圓形兩種。瓦當是古代建築用瓦的重要構件, 周代人們便發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陝西扶風)上的建築已經有瓦當使用。戰國時期,城市建築業的日益發達,隨之引起了磚瓦制陶工藝的發展。最初的瓦當是半圓形的,稱半規瓦,秦代的瓦當由半圓發展為全圓形。而漢代,則流行用圓瓦當。漢代瓦當的製作較戰國時期更為興盛。著名的宮室建築,大多有燒制磚瓦的陶窯,進行專門設計和生產。瓦當圖案的題材多種多樣,基本以祥瑞紋樣為主,有動物,卷雲和文字紋等幾種 中國的瓦當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約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模式,並成為一些大型建築的重要構件。早期的瓦當多為半圓形,主要紋飾為獸面紋,後來逐漸向卷雲紋等其它紋飾發展。當時各諸侯國燒造和使用的瓦當圖案種類繁多,各不相同。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統一六國後,瓦當在圖案形態和題材內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加豐富多彩。秦代主要盛行各種動物圖案的瓦當。 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當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瓦當做工精細,新出現了裝飾有篆體文字的瓦當,這些文字瓦當多為小篆書體,排列組織和諧勻稱,布局講究,顯示出漢代質朴渾厚的藝術風格。文辭多為一些祈福的吉語,其藝術觀賞性可與精緻的印章相媲美。 瓦當的造型千姿百態,它不但是繪畫、工藝和雕刻相結合的藝術,也是實用性與美學相結合的產物,在古建築上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瓦當不僅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同時也是考古學年代判斷的重要實物資料。此外,瓦當還是中國書法、篆刻、繪畫等方面的寶貴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❷ 在漢代建築陶器當中,瓦當的藝術有哪些突出
在漢代建築陶器當中,瓦當的藝術成就也非常突出。漢代瓦當是在秦代瓦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與秦瓦當相比,漢代瓦當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更加豐富,製作也日趨規整,紋飾圖案井然有序。
在圓面范圍內,盡量體現形體的伸展力度,神態性格明顯,是一種藝術性極強的裝飾浮雕作品。尤其是漢代大量文字瓦當的出現,不僅完善了瓦當藝術,同時也開辟了一個全新的藝術領域和研究范圍,更加鮮明地反映當時社會經濟、思想意識形態。
❸ 漢代瓦當的美術特徵
漢代瓦當集繪畫、浮雕、工藝美術、及書法於一身,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裝飾手法成為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的一個極具特色的藝術種類,千百年來,始終發揮著經久不息的藝術魅力。 瓦當藝術也是一種造型藝術,除瓦當自身體積的造型之外,更重的是紋飾的造型。中國古代瓦當一般都是半圓形和圓形,圓弧是一種富有動感和韻律美的造型,作為紋飾造型的背景和映襯,能更加突出整個畫面靜中有動,方圓結合的呼應和統一,增強藝術形形象的整體性的美感。
漢代藝術的浪漫色彩在瓦當的造型上被很好的貫徹,融匯進去了。它以大幅度的動作,高度誇張的形體姿態,頗具野性動勢的塑造出一個個飛揚流動而又古樸可愛的藝術形象。如四神翼虎、蟾蜍與玉兔紋瓦當,完全是粗線條、粗輪廓的大手筆,不做任何細部的直接描繪,長短不合的比例,直線,稜角,方形又是那樣突出,缺乏柔和,看起來是那樣笨拙古老,姿態不符常情。但這一切卻增加了它們力量、氣勢的美,構成漢代藝術古拙質朴的風格,簡而不俗,誇而不飾,飾而不誣。那種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種天真狂放的氣勢,那種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毋寧說更多的呈現出中華民族整體性的精神。 瓦當是兼實用與裝飾為一體的建築配件。這就決定了瓦當必須在相當高度的屋頂、檐頭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積上,再仰視和遠視的重重局限下,盡可能以最為醒目突出的構圖形式來實現自己的裝飾性。古代瓦當紋飾不論是中軸線對稱結構,輻射圓旋結構還是任意靈活性結構,卻力圖作到主題突出,結構均衡,並顧及裝飾效果的最大發揮,在這一點上是破費匠心的。
中軸對稱結構:大多數瓦當紋飾是講究對稱的。這種對稱結構是中國古典藝術的傳統特色。
輻射圓旋結構:圖案瓦當主要採用這種結構,以圓心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輻射線,如太陽紋。
任意性結構:動物圖像紋飾主要是這種任意結構,畫面舒展自由,不拘一格。都有一個主體紋飾滿幅而來。 瓦當文字多為篆書,也少見隸書,在圓這一特定范圍內,以圓就勢,促長行短。互為辟就,不取方正。充分發揮了篆文書法的裝飾藝術效果。據統計,瓦當篆文的變化就有120種之多,可謂奇麗壯觀。篆書之美是建立在從象形基礎上演化出來的線條章法和形狀結構之上,即在於它們曲直適宜,縱橫合度,,結體自如,布局完滿。瓦當書法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間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種美,達到了與印章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
此外,瓦當文字還有少量運用美術變體如鳥蟲篆書的,如「永受嘉富」瓦當,秀麗茵蓐,遒勁蒼茂,尤為奇特。
❹ 漢代畫像磚,畫像石談漢代藝術的風格特徵
畫像石是遺存豐富,很有特色的秦漢美術史資料。藝術家們以刀代筆,在堅硬的石面上創作了眾多精美的圖像,用以作為建築構件,構築和裝飾墓室、石闕等。全國發現的漢畫像石數以千。據載,畫像石萌發於西漢昭、宣時期,新莽時有所發展,到東漢時進一步擴大,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陝西、四川及其周圍地區。
畫像磚,顧名思義就是刻畫或模印著畫像紋飾的磚,一般認為始於戰國晚期,盛於漢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繼續流行,是一種建築裝飾構件源於戰國末期出現的「雕牆」壁畫藝術。秦漢至西漢初期,多用於裝飾宮殿衙舍的階基;西漢中期以後,主要用於裝飾墓室壁面;東漢則是畫像磚藝術的鼎盛時期。
風格特徵
西漢晚期畫像石以山東沂水鮑宅山鳳凰刻石、山東汶上「路公食堂畫像」為代表;新莽時期則以河南唐河馮君孺人畫像石墓為代表,墓內刻30餘幅畫像,描繪現實生活及神怪異獸等。東漢前期畫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東長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陽石闕畫像石。東漢後期的畫像石以山東嘉祥武氏祠最為著名。漢代盛行的畫像石是特殊的浮雕形式:以刀代筆,或陽刻,或陰刻,或兩者結合,還有浮雕的形式,或者浮雕與刻劃相結合,可謂雕中有畫,畫中有雕。畫像石通常是作為建築裝飾,鑲嵌在祠堂、陵闕、更多是墓室內的門側的磚室上。畫像石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有神話故事、歷史故事、有反映庄園、車行、聚會、宴飲、戰爭、樂舞、雜戲、作坊、狩獵、手工勞作等現實生活場面,還有描繪禽、獸、魚、蟲、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種建築的圖形與裝飾圖案。風格質樸厚重,勁健秀美。漢代畫像石對於研究漢代的建築、雕刻、繪畫具有很大價值,作為雕刻藝術形式,上承先秦青銅藝術,下開兩晉南北朝雕刻藝術的先河。
畫像石發展了我國傳統的雕刻技法,成為一種類型的雕刻作品,這樣的刻和劃製作出的浮雕比墨色繪制的壁畫保持得更長久,給人以立體感。畫像石是研究漢代建築、生活、習俗、觀念等有很高價值的藝術品。
畫像磚主要用木模壓印然後經火燒製成,也有的是在磚上刻出紋飾。形狀分大型空心磚和實心的扁方磚兩類。畫面的表現形式有淺浮雕、陰刻線條和凸刻線條。有的上面還有紅、綠、白等顏色的彩繪,但出土時多已剝落。多數畫像磚為一磚一個畫面,也有一磚為上下兩個畫面的。畫面內容非常豐富,有表現勞動生產的,如播種、收割、舂米、釀造、鹽井、桑園放牧等,有描繪社會風俗的如宴樂、雜技、舞蹈等,有神話故事如西王母、月宮等,還有表現統治階級車馬出行的。雕刻者的高妙之處就在於製作者准確地抓住對象在各種活動中最具特徵、最生動、最優美的瞬間,刪繁就簡,遺貌取神,在一種粗輪廓的整體形象中採用陰線刻、陽線刻、減地平面陽刻、淺浮雕等多種造型手法對動盪流逝的瞬間狀態進行精彩的集中表現,飛揚流動的畫面充滿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和雄渾沖涌的力量和速度,罕有呆滯或雷同現象,充分體現了雕塑者對現實生活的全面愛戀和對永恆幸福的祈求。個別小型條磚在製作的精美程度上雖不及大型正面方磚,但卻給人一種深沉雄大的氣魄,讓人回味無窮,遐想聯翩,後人往往在贊嘆欣賞之餘,也難以真正超越。
畫像石、畫像磚盡管粗重笨拙,卻反映出的秦漢代藝術心胸開闊、氣派雄沉,那種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那種整體性的力量和氣勢,是後代藝術難以企及的。
全國現已出土數千計的畫像石和畫像磚,這都是在秦漢厚葬的風氣下產生的。發現地區主要在黃河流域、山東南部西部、河南南陽和四川岷江流域,以及河北、安徽、江蘇北部,這些地方都是當時的富庶之鄉。東漢時期的畫像磚出土最多,盛行於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廣大地區,尤以河南和四川兩省出土最多。漢畫像石、畫像磚的史料性質不僅在美術史上有巨大意義,而且對研究漢代社會的經濟生活、典章制度、風俗習慣、藝術思想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圖像資料。因此發掘漢畫像石、畫像磚的史料價值就成為對其研究的重要內容。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現了專門研究漢畫的學者,時至今日,已形成專門的漢畫學。在中國當代學術史上,漢畫學也成為一個學界矚目的研究焦點。
❺ 秦漢磚瓦的類型和藝術特色
所謂「秦磚漢瓦」是說明這一時期建築裝飾的輝煌,漢代瓦當以動物裝飾最為優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馬也是品種繁多;秦代瓦當以蓮紋、葵紋、雲紋最多;秦代的建築相當可觀,如名振千百年的阿房宮,其間雕梁畫棟,壁畫、壁飾充滿各個角落。秦磚的特徵:紋飾主要有米格紋、太陽紋、平行線紋、小方格紋等圖案以及游獵和宴客等畫面。也有用於台階或壁面的龍紋、鳳紋和幾何形紋的空心磚。有的秦磚上刻有文字,字體瘦勁古樸,這種古磚十分少見。
秦代瓦當的紋樣,主要有植物紋、動物紋和雲紋三種。還出現了文字瓦當,例如"羽陽千秋"、"千秋利君"等,字體多是較典型的小篆書體,行款亦較固定,少見圖案。
漢代畫像磚的製作更為普遍,內容也愈加豐富,如闕門建築、各種人物、車馬、狩獵、樂舞、宴飲、雜技、馴獸、神話故事以及反映生產活動的畫面。漢代的瓦當紋飾更為精進。王莽時期的青龍、白虎、朱雀、 玄武四神瓦當,形神兼備,力度超凡,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還有各種動物、植物等紋樣,如龜紋、蚊紋、豹紋、鶴紋、玉兔紋、花葉紋等,漢代瓦當中,以文字瓦當的數量最大,特點是在形制上分區劃界,中心是乳釘與聯珠,給銘文安排一個固定模式,在此范圍內作上下左右的變化。文字數目不定,最長可達十多字,例如"千秋萬歲"、"長樂未央"、"萬壽無疆"、"天地相方與民世世中正永安"等,字體有小篆、鳥蟲篆、隸書、真書等,布局疏密相間,用筆粗獷,成為中國陶製品中獨具魅力的珍藏。
❻ 為什麼史有「秦磚漢瓦」一說有什麼文史意義
秦磚漢瓦,文義解釋即“秦朝的磚,漢代的瓦”,而深層的含義則是指秦代和漢朝時期,建築裝飾工藝技術藝術創造能力輝煌,其中也包括了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自豪感,體現了文化自信。
不管是秦磚還是漢瓦,都是我國古人遺留下來的優秀的中華優秀古跡,體現著我國中國古代工匠極高的工藝技術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世事變遷至今,這些遺跡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已經極少,但是通過這些少數的代表作品也向我們展示了當時中國國力之強制,國人智慧之高。至今仍令我們後人感到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