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湖南有什麼藝術品

湖南有什麼藝術品

發布時間:2023-02-15 01:04:50

㈠ 湖南有什麼有名民間藝術

花燈戲

花燈戲是湖南的一種民間小戲劇種。是由民間歌舞花燈、茶燈、地花鼓和「調子」發展而成。主要包括湘西花燈戲、以平江花燈戲為代表的湘北花燈戲和以嘉禾花燈戲為代表的湘南花燈戲。

花燈、茶燈、地花鼓等民間歌舞演出的盛況,明、清兩代地方誌書有許多記載。其演出形式大體為兩種:一是有人物故事的「丑、旦劇唱」,被稱為地花鼓、竹馬燈、打對子和對子花燈等;二是「聯臂踏歌」的集體歌舞,習慣稱為「擺燈」和「跳燈」。這些地花鼓、花燈等民歌舞形式,經過長期的演變,有的吸收戲曲的程式規律,逐漸發展成花鼓戲;有的則較多地保持著花燈的歌舞特點,搬演戲曲故事,被稱為「燈戲」和「花燈戲」。由於各地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和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也由於流布地域的方言、音樂素材和風格以及受鄰近姊妹藝術影響的不同,各種花燈戲在劇目題材、聲腔結構、表演特點上,都各有特色,發展的歷史過程也不盡相同。

湘西花燈戲,流行於湘西。民間習慣稱為麻陽花燈、桑植花燈、保靖花燈等,都是同陽戲、儺戲相結合發展成的花燈戲。 湘西花燈戲前身花燈,因脫胎於燈節賽會而得名。吉首叫「調花燈」,桑植叫「打花燈」,永順叫「地花燈」等。

花燈在形成了載歌載舞的形式以後,藝人們經過多年實踐,將生活中的各種動作和民間武術加以藝術加工,創造和發展了風格不同的文、武花燈。文花燈秀麗灑脫,武花燈健美剛勁。

湘西花燈戲初步形成,並首先出現在今鳳凰、麻陽一帶,是在清咸豐、同治年間。 當時,陽戲、儺堂戲、辰河高腔、常德漢班已在湘西的一些地方演出,給花燈一定的影響,於是以歌舞演唱為主的花燈在內容上有了新的發展,即將民間故事和其它劇種的劇目改編為花燈戲演唱,如《香蓮闖宮》、《山伯訪友》等。湘西花燈戲的唱腔曲調,多源於民歌、小調。對子花燈和花燈小戲的唱腔多半套用燈調,曲調保持民歌的結構特點,戲曲化程度不同。由於題材的不斷擴大,行當增多,唱腔曲調則廣采博納,融陽戲、儺戲、曲藝、高腔以及其他戲劇劇種曲牌於一爐而綜合發展。

平江的花燈戲原名「燈戲」,外地也有稱之為「平江花鼓戲」的,是湘北花燈的代表。湘北花燈戲的特徵:一是帶有即興發揮性的表演。二是仍具有花燈表演的痕跡。三是吸收了說唱藝術的說和做。四是從民間歌舞中汲取表演技巧。平江花燈戲,流行於平江縣境及瀏陽東鄉一帶,以歌舞形式演出叫地花鼓;以戲劇形式演出則稱花燈戲,即平江花燈戲。平江花燈戲的劇目有100多個。大多與花鼓戲相同。

嘉禾花燈戲,也就是湘南花燈戲,流行於舂陵河兩岸。 桂陽叫「對子調」,郴縣稱「地花鼓」,嘉禾叫「花燈」。 嘉禾花燈戲的劇目有100多個,其中有輕松活潑的農村生活小戲,如《看花》、《打鳥》等,更多的則是反映家庭生活和民間故事的整本戲,如《苦茶記》、《金釧會》、《打鐵》、《劉海戲蟾》等等。

花燈戲來自民間,劇本人物少,情節比較簡單, 唱詞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調的特點,歡快明朗,表演動作活潑風趣,歌舞味很濃,多以表現生活的小喜劇見長,充滿了泥土的芬芳。

劇目方面,幾種花燈戲也各有特點。湘西花燈戲的傳統劇目比較少,流行比較廣的有《撿菌子》、《盤花》、《扯筍》、《王三賣貨》、《賣花》等。湘北花燈戲的劇目比較多,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燈戲藝人集體創作的劇目。二是藝人們依據傳統劇目移植、改編的一些劇目。湘南花燈戲隨著自身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劇目也不斷增多。歷代藝人從社會生活和民間故事中吸取素材,創作了不少的劇目。此外,花燈戲在湘南乃至粵北一帶流傳,與其它劇種在交流吸收移植的過程中也豐富了花燈戲的劇目,據不完全統計,湘南花燈戲傳統劇目約有130多個,其中大戲59個,中型戲33個,小戲劇目40餘個。此外,還有對子調節目40個。

音樂方面,湘西花燈戲聲腔主要來源是燈調,同時,也大量運用民歌小調為戲中的唱腔。本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專業劇團的相繼建立,劇目空前豐富,音樂也從主要為曲牌體發展為曲牌體、板腔體和綜合體三者並存的音樂體制,吸收豐富了打擊樂,增強了音樂表現力,使戲曲化程度得到新的提高。湘北花燈戲聲腔分正調和小調兩大類,另還有一種古老的尺調,僅一支曲子。伴奏樂器分為文、武場面,有大琴、套胡、戰鼓等。湘南花燈戲音樂源於當地民歌、小調及其他民間歌曲。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和融化風俗音樂和外來的曲調。湘南花燈戲的過場音樂可分為吹打曲碑和絲弦曲牌兩種。湘南花燈戲的打擊樂,源於當地民間的打擊樂,隨著花燈戲藝術發展,引用和變化了一些祁劇的鑼鼓點子。

在表演藝術、腳色行當、舞台美術方面,這三種花燈戲也各呈特色。湘西花燈戲在表演藝術上繼承了花燈歌舞的「套子」、「圈子」及千姿百態的扇法、幽默風趣的矮樁身段。 藝人們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把各種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的不同動態,經過提煉加工,藝術地體現在這些「套子」和「圈子」中。新中國成立之後,花燈戲得到新生和發展。湘南花燈戲對傳統劇目和音樂進行了收集整理,並創作了一批新劇目,不斷提高了演出質量,涌現出了《劃線》、《十月花》、《張木匠和妻》、《十月小春》等一批優秀的劇目,參加省、地級會演。湘北湘西花燈戲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在最近的十幾年裡,湖南花燈戲又有了許多的發展。不少專業和業余劇團藝術水平不斷提高,創作出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編劇目和挖掘整理出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內容的傳統劇目,湖南 為湖南花燈戲藝術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㈡ 湖南長沙特色禮品有些什麼

湖南長沙特色禮品有湘綉、中國紅瓷、長沙糕點、醬板鴨、菊花石等。

1、湘綉

湘綉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綉產品的總稱,它起源於湖南的民間刺綉,吸取了蘇綉和粵綉的優點而發展起來,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

菊花石其「花」蘊育於幾百萬年以前,因地質運動而自然形成於岩石中,亦可稱「取日月之精華,吸天地之靈氣」。其花型酷似異彩紛呈的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紋理清晰,界線分明,神態逼真,玉潔晶瑩。因石頭中蘊含的紅柱石晶體酷似菊花而得名,又被稱之為「會唱歌的石頭」。

㈢ 湖南的手工刺綉藝術與藝術品統稱湘綉

湖南的手工刺綉藝術與藝術品統稱湘綉這句話是對的。

湘綉故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優秀綉工胡蓮仙的兒子吳漢臣,在長沙開設第一家自綉自銷的「吳彩霞綉坊」,作品精良,流傳各地,湘綉從而聞名全國。清光緒年間,寧鄉畫家楊世焯倡導湖南民間刺綉,長期深入綉坊,繪制綉稿,還創造了多種針法,提高了湘綉藝術水平。

光緒末年,湖南的民間刺綉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刺綉工藝系統,成為一種具有獨立風格和濃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藝商品走進市場,這時,「湘綉」這樣一個專門稱謂才應運而生。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湘綉也逐漸培養了質朴而優美的藝術風格。刺綉藝人們把中國畫的優良傳統移植到綉品上,巧妙地將國畫、刺綉、詩詞、書法、金石各種藝術融為一體,打造出「綉花花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刺綉。

㈣ 長沙有什麼要買的特色紀念品

長沙最重要的特產是「長沙三絕」,即湘綉、棕編(另一說為中國紅瓷器)和菊花石雕。

1、湘綉

湘綉的起源和發展都在長沙縣(今開福區沙坪一帶),為四大名綉之一。長沙也建有湘綉博物館以供研究、參觀和銷售。

2、菊花石雕

菊花石雕其中重要的菊花石產於瀏陽大溪河底岩石層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圖案,其雕品為長沙的一大特色。

3、中國紅瓷器

最早出現於1100年前的晚唐長沙窯,但包括之後出現的瓷器在內,都沒有純正的紅色。1998年底,尹彥征在長沙才研製出純正的紅瓷器,並在長沙隆平高科技園建立了中國紅陶瓷工藝園。

4、花炮

瀏陽有「花炮之鄉」的美稱,其生產的花炮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有銷售。

5、長沙臭豆腐

長沙臭豆腐是湖南長沙傳統的特色名吃,長沙當地人又稱臭乾子。色墨黑,外焦里嫩,鮮而香辣。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初聞臭氣撲鼻,細嗅濃香誘人。

㈤ 懷化有什麼藝術品,民歌

鑼鼓、芷江白蠟、《美在侗鄉》、《阿西里西》。
1、懷化是湖南省轄地級市,藝術品有鑼鼓、芷江白蠟,而且鑼鼓、芷江白蠟藝術品是懷化的財富和需要傳承的。
2、懷化民歌有《美在侗鄉》、《阿西里西》,《美在侗鄉》、《阿西里西》都有特別濃郁的懷化民族文化,而且充分展現了懷化的風土人情。

㈥ 源於湖南民間的刺綉工藝:湘綉的特點

「女作家應當不是寫,而是在紙上刺綉,因而工作得精細遲緩。」刺綉不僅僅是一個民間工藝,更是藝術上的傳奇,即使是如今也是無法解釋許多古代的一些特殊現象, 湘綉 作為綉品中的傳奇,你知道湘綉的特點是什麼嗎?

湘綉具有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刺綉通常是用真絲、硬緞、交織軟緞、透明玻璃紗、尼綸加真絲、棉線等為原料綉制的精細工藝品,而湘綉綉品主要用真絲絲線在真絲織物上綉制圖案,它既有名貴的欣賞藝術品,也有美觀適用的日用品。

主要品種有單面綉、雙面綉、條屏、屏風、畫片、被面、枕套、床罩、靠墊、桌布、手帕、各種綉衣以及宮廷扇、綉花鞋、手帕、圍巾等各種生活日用品。每個品種可綉以風景、花鳥、動物走獸、人物肖像等圖。特點是絲細,後用皂莢仁溶液蒸煮。

再裹起來揩拭,防止絨絲起毛,其光細勝眼於發絲,湘綉在配色上善於運用深淺灰及黑白色,加上適當的明暗對比,增強了質感和立體感,結構上虛實結合,善於利用空白,突出主題,形成了湘綉水墨畫般的素雅品質。湘綉的傳統題材是以獅、虎、松鼠等,特別是以虎最為多見。

湘綉巧妙的將我國傳統的繪畫、書法、及其他藝術與刺綉融為一體,形成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幾近二百種顏色的綉線和上等絲綢、綢緞,手工以針代筆,巧妙的運用一百多種針法進行創作或還原畫面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刺綉流派。

湘綉以著色富於層次、綉品若畫為特點。曾在巴拿馬、芝加哥等世界博覽會上獲獎。民間有「蘇貓、湘虎」之說,湘綉獅虎毛紋剛健直豎,眼球有神,幾可亂真,今已發展到異形異面的雙面綉。

傳統湘綉的用線極有特點,絲線輕過莢仁液蒸發處理後再裹竹紙拭擦,使絲絨光潔平整不易起毛,便於刺綉操作。還有織花線,每根線染色都有深淺變化,綉後出現自然暈染效果。湘綉的擘絲技術極為精細,細若毫發,從而超越顧綉中的「發綉」。湖南俗稱這種極為工細的綉品為「羊毛細綉」。

湘綉的針法汲取蘇綉的套針加以發展,以摻針為其特色。摻針俗稱「亂插針」,摻針體系又細分為多種,如接摻針、拗摻針和直摻針等,另外還有湘綉特有的旋游針和蓋針等多種針法。湘綉綉工劈線,是一種特殊技能,湘綉的勻薄細膩與這一技能的日益進步分不開。

湘綉綉線色彩的豐富,是與其他綉種區別的主要特點之一。據《雪宦綉譜》記載,有青、黃、紅、黑、白(以上正色)、綠、赭、紫、交、蔥(以上間色)9類,88種原色,因其深淺染製成745種不同的色彩。湘綉綉工認為一切物象感光效果未必即能以700餘種色彩包括無遺。所以,湘綉用色基本上可稱為「有色皆備」。

【結束語】「有色皆備」無疑指的就是湘綉的用色鮮艷,以及出色,湘綉給人的既視感如同是站在花叢中一樣,充滿各種融合在一起的色彩,並不扎眼。

㈦ 湖南有什麼特色工藝品

湘綉,瀏陽菊花石,皮影等等。

㈧ 湖南長沙窯生產瓷塑藝術品都有哪些

湖南長沙窯就大量生產這類瓷塑藝術品,主要有鳥、狗、貓、雞、羊、蛙、魚、龜、猴、獅、駱駝、大象、馬等,長度、寬度、高度均約10厘米左右,或手捏、或模製,或雕、或刻、或塑,或施褐彩、或褐綠彩相互輝映。

㈨ 湖南文化特色

1、湘劇:湘劇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2、湘綉:湘綉與蘇綉、蜀綉、粵綉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湘綉傳統上有72種針法。分平綉類、織綉類、網綉類、紐綉、結綉類五大類還有後來不斷發展完善的鬅毛針以及亂針綉等針法。
3、花鼓戲:湖南花鼓戲是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由於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藝術風格,膾炙人口。
4、寶慶竹刻:是從實用竹器工藝中脫胎出來的一種集觀賞、實用為一體的藝術品,包括竹青雕刻、翻簧竹刻、竹根雕刻、竹簡書刻等。
5、湖南擺手舞: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主要流傳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烏江流域,以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湖北恩施自治州的來鳳、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龍山、永順為主要傳承地。

閱讀全文

與湖南有什麼藝術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