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彈鋼琴能夠提高藝術修養但是不能養家糊口
當鋼琴家忘卻塵世單獨地面對他的樂器時,他能夠與內心最深處的和最高尚的自我交談,這種精神上的財富是不能用金錢購買也不能用暴力搶奪的
鋼琴是最理想的、又是相對普及的和聲樂器,任何一件樂器,都沒有像鋼琴擁有那麼多的獨奏曲。在眾多的鋼琴獨奏曲中,包含有巨大數量的屬於人類最傑出創作之列的優秀之作,這是一筆無價的、具有永恆魅力的精神財富
學習鋼琴要接觸和閱讀大量的優秀鋼琴作品,通過長期的訓練和作品的熏陶,可以使情感豐富,情緒開朗,而且還可以提高音樂鑒賞力。
2. 為什麼都說搞藝術的男人不好,男人最好不要搞藝術!因為什麼
這個不一定的,搞藝術的很多男人都很好啊,藝術分為音樂美術表演等。很多知名藝術家都是男性,成名的往往是男性比例高於女性。說不好的應該至少沒有認真搞藝術的男人,沒有才華或者不夠勤奮的在藝術這條路上會走的很吃力,男人是要養家糊口的,如果不能靠藝術賺錢,那就別搞藝術了。
3. 請教個俗氣的問題:靠書法是否可以養家糊口
單純是書法是不可能的啊,他要經歷過藝術化向商業化的轉變,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是不可能的。
4. 學習藝術是否沒有前途你怎麼看
任何東西,只要學精通了,都是非常有前途的,特別是藝術設計等專業,現在國家在壯大和發展,人們吃好的穿好的,物質文化最求更高了,精神文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明顯感覺到的比如裝修房子,會請設計師設計,到電影院看電影首先要關系他的特效動畫做的好不好,還有服裝也是看是什麼牌子的,設計的怎麼樣,藝術現在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不過你選擇藝術設計的那一個方面,比如服裝,比如環藝,再或者動畫,還有工業設計等等,都是很有前途的,但是你要記住的是,正因為他有前途,大家也都奔這個前途而來,所以競爭是必不可少的,那時候 不是這個行業的前途問題,而是你自己的能力有沒有前途了,現在薪水最高的幾個行業,除了金融證券和企業管理這些方面外就是藝術設計行業了,加油哈,也許以後你就是一個特別出彩的設計師。
5. 「要致富,學藝術」,你認可這句話嗎
「要致富,學藝術」,你認可這句話嗎?應該說,這句話針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種願望;但是對一部分人來說,還真是那麼回事。
現代比較流行的、能致富的藝術有:攝影、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書法等等。
第一種,攝影。
從20世紀八十年代,愛好攝影的人,就開始利用攝影藝術來養家糊口。從剛開始的生活照、藝術照,到現在的攝像光碟等。
經過了學習培訓,在繪畫、書法方面,有才華、有創意的人,如果刻苦鑽研,認真走下去,也會前途無量的。
現在的一些名人書畫,可都是相當值錢的,一幅書畫,動輒就是幾萬、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更多。不過能達到這個水平,多數都是中年以後了。上半生的花費,到了此時,才得到回報,此時才真正致富了。
6. 藝術這碗「飯」不是誰都可以吃的,是這樣子嗎
藝術在人們的心裡是很高大上的,藝術家是倍受人們尊重的。無數人喜歡藝術,很多人都想成為藝術家。
但是,說老實話,藝術這碗「飯」真的不是誰都可以吃的。可能有人會說,搞藝術不也是一門職業嗎,只要用心學用心做,憑誰都可以吃這碗飯的。然而,實際情況卻遠非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不錯,藝術是一門職業,而且絕大部分的藝術家是靠從事藝術維持生活養家糊口的。但是藝術創作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優雅,那麼浪漫。藝術之路高尚而又充滿艱辛,浪漫而又飽含苦澀。藝術職業是一項靠長期堅持堅守厚積薄發才有可能換取回報的職業。
後印象主義油畫大師梵高在世時畫作得不到人們賞識,生活貧困,顛沛流離,但他始終不肯放下畫筆,並且不斷探索,創新改變油畫創作技法和表現手法,終於在他去世若干年後,其作品巨大的藝術價值彰顯出來。
英國十八世紀偉大畫家透納多次跟自己的學生們講,「藝術創作沒有捷徑,年輕人如果不能夠吃苦,不能夠堅持,我勸你趁早選擇放棄」。
7. 梁博說「藝術家不能窮」,你怎麼看
從梁博說的這句話,我們基本可以知道,搖滾新青年們,要開始告別“窮”的字眼了。其實當年玩搖滾的人,都是比較窮的,不過還真有人混出來了,保持著自己的搖滾。也有些人選擇了賺錢,像是大張偉、汪峰,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不過大張偉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屬於內心想著搖滾,身體賺著錢。汪峰就比較狠了,直接被罵“背叛”搖滾。
3、搖滾和人都變了原來的搖滾寧願唱到給罰單,也不會輕易改變,現在為了“恰飯”歌詞都改。不過人們已經接受了這些,搖滾人也要活下去。無論音樂圈怎麼樣,自己多喜歡音樂,都是要養家糊口的。大眾接受了之後,搖滾歌手也開始這么做了,本以為跟竇唯一樣的梁博,也開始說著“藝術家不能窮”了。
8. 梁博說「藝術家不能窮」,這是為什麼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梁博說的這句話完全沒毛病,藝術家的的確確是不能窮的,玩藝術是很耗錢的,很多人玩藝術都是餓著肚子在玩的,吃了這頓沒下頓,但依然在藝術道路中發展。
9. 藝術趨於諂媚,市場等待迎合
基於自由意志,所思所感的一點東西,不求大家都認同,但求有所染指了解。如下所述皆個人想法,且非以偏概全言論,只針對個別現象。
我們首先來說,什麼是藝術?怎樣的東西可以稱之為藝術?好,網路的詞條如下:
藝術的定義:哲學與科學的抽象實體。 指憑借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以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的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而藝術的分類主要是: 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戲劇、建築、電影等。
嗯,進入正題。我為什麼說藝術是趨近於諂媚呢?諂媚是什麼意思,是自低身價去逢迎,是隱藏劣勢,而後把自己的優勢全都不假思索,一股腦丟給人看,以獲得利益及自以為提升自身價值的行為過程。
回答上面的問題,就拿藝術門類中比較火爆的影視劇來說。近幾年我們的電視屏幕及電影的大銀幕上總出些神劇,什麼題材呢?
抗日劇、諜戰劇、翻版地道戰、翻版亮劍等等,服裝精美,道具齊備,名導監制,製作精良。我本來是抱著一顆噗通通的心去看,准備接受一場愛國主義教育的。
可沒看幾集,就有 「我的爺爺四歲時就被日本鬼子殺害了」 「其實讓子彈拐彎是有可能的,只要你在扳動扳機的一剎那猛抖手即可」 「找一個一槍能打八百里的神槍手」 等荒唐可笑,甚至堪稱無腦的台詞出現。
我就關了電視不再看,可那些天幾乎每天都是抗日神劇,看有的劇里全村老小都參加打鬼子。孩子在遠遠的山頭埋伏,待鬼子來了,紛紛發射彈弓,干翻了鬼子一個小隊。老太太在自家門口的台階撒黃豆,鬼子一來個個滑得仰面栽倒,再讓埋伏的八路軍圍剿而亡。
不是我一個人覺得滑稽可笑,大多的網友也紛紛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發文吐槽,更有人來撰寫文章對這種劇及出現的動機來進行披露、諷刺。
但他們的筆並沒有讓劇組的導演停下來思考和調整方向,而是這種劇越來越多,劇情越來越奇怪,人物的台詞也越來越無腦。
這大大影響了這種類型劇的收視率,但好像除了觀眾沒人在意。他們就拚命拍,拍完推到無論哪個衛視就拚命播。
他們就好像在完成什麼任務一樣,導演不會在意什麼自己的藝術道路或做劇本的初心,編劇也不會在意自己所寫的劇本人物和人物的對話、呼吸,製片人和出品人也就只知道集數夠了,可以出品發行了。
誰會在意觀眾怎麼想?怎麼看?如果你稍露不滿那就是缺少愛國主義教育,如果你罵那就是「漢奸」「走狗」。
拍劇的人,搞「藝術」的人諂媚於跟風熱潮及發行的容易性,大搞這些粉飾太平的無腦影視劇,完成可能存在的任務,無視言論,無視收視率,只拿到「做藝術」後的金錢和榮譽便可。
還有一個是影視圈的丑惡現象,應該大家都有所耳聞。某女演員為了在某個劇本中扮演個角色或多兩句詞,不努力練習、提高演技,而是陪該劇導演或製片人睡覺去。
她們天生以為憑借自己漂亮的臉蛋兒和火辣的身材,有些東西只要稍微付出一點兒代價就可以輕易得到。共進良宵後就可以既不用人後遭罪,又能人前顯貴了,名利雙收,一切盡在掌握中。
說起來,她們在學校也是一樣表演、練習、上舞台,雖可能有點小偷懶。但平日里所受的苦,所遭的罪是看在眼裡的,學的本事是長在身上的。
學成之日,她完全可以自豪的說以後無論掙多少錢也是完全當之無愧的,自己在藝術之舟上永遠乘風破浪。可後來是什麼會讓一個搞藝術的,明事理、講道德的演員如此諂媚、卑躬屈膝得給那些導演去暖床,去陪睡呢?
後來我想了很多,寫小說的為了讓觀眾看的滿意不斷修改,一點點剝離自己的思想及表達,把它寫成了觀眾們集體願景書。
街頭賣唱的,富家少爺路過舉著錢讓他唱個葷歌他就唱,讓他在歌里學幾聲狗叫他就學,最後臨走把錢由中間撕了一半扔到他臉上。
沒幾個人上座的小劇場,台上四小天鵝墊著腳跳著芭蕾,台下觀眾起鬨讓她們脫,姑娘們臉通紅,眼眶噙滿淚水。但看見幕布後面排戲老師怨毒的眼神,只能滿足觀眾要求,使勁咬著牙,稍稍往上拉了拉裙子,觀眾一下子來了精神,這樣下次來的人就會多一些。
我在想,我們的藝術怎麼會淪落到以諂媚於某個人或某些人才能在縫隙中艱難生長和養家糊口的悲涼境地呢?到底是怎麼了?
後來有人告訴我,這沒什麼,他們是在不斷的 迎合市場。 開始我確實沒有聽明白,迎合市場是什麼意思?
他說你看每年的蘋果手機發布會了嗎,一代又一代的更新,有的是內部的微小零件的調整,有的是外部形象結構的巨大變動。像 蘋果5 到 蘋果6 就是為了迎合市場和用戶的偏好,所做的把屏幕尺寸變大來謀取更大利益的行為,盡管他的創始人和人們口中的喬教主壓根不同意。
我說那是商品的變動升級,所做的迎合市場及用戶的商業行為。藝術怎麼是呢!藝術是人們追求美、善及熱切表達的高大上的存在,怎麼可能淪為商品的價值衡量標准呢?
他說,不。你看在深圳有一個地方叫大芬村,那裡的村民幾乎全都以畫油畫、賣油畫為生。他們畫的畫多摹國外的藝術家,比如畢加索、梵高、莫奈等。
他們畫的很好,極為相似,而且不是機器印染,都是手繪,是他們一筆筆畫出來的。然後大幅小幅擺在街上賣,不僅可以養家糊口,還傳播給人美的享受,可謂功德無量。
所以他們也可以說是搞藝術的,但免不了要迎合買畫人的口味和想法。比如買畫人跟他說讓他把梵高的《向日葵》畫成藍色,只是因為女主人喜歡暗色系。讓他把畢加索的抽象畫,畫的寫實一點,只因為自己看不懂。
但這一改完全就改變了藝術的構思和理解,也違背了一些內在要求和畫者對於這門藝術的信仰和初心,那他會不會改?
我說一定不會!怎麼能踐踏藝術的尊嚴!我的朋友搖了搖頭說,他一定會改,因為如果不改人家扭頭就走,到你的隔壁去買願意改的人的畫,而不願意改的就一定餓肚子。
當你已經存在不妥協、不迎合就會餓肚皮的時候,那你會知道你的理性、信仰和初心是不頂餓的,你就一定會改,即使你沒錯。
其實不光畫畫的,唱歌的不迎合聽眾,非出點另類的,誰都不愛聽的歌;跳舞的不迎合觀眾,非整點形式化的動作,不給觀眾一個爆發點;寫作的不迎合讀者,非故弄玄虛寫點兒冷門另類,誰也看不懂的文章,這些早就該被時代所埋葬了。
我並不贊同藝術發展趨於諂媚,但與迎合這個多元且復雜的文藝市場相結合來說,諂媚不失為一種態度,我更願意稱它為謙恭。
只是它需要一段時間過渡,以完備我們的理論更新與實踐可操性,還有就是讓民眾覺得藝術在崛起,人心的黑暗在一點點被照亮、被洗禮。
而畢露於外的東西將驅散,真正的光明到來,最後有一句話送給你: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10. 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學藝術,藝術不能糊口,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批判性的看,窮人的孩子不能學藝術,這個窮人到底定在一個什麼范圍內呢。所以接下來我將從幾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窮人的孩子不能學藝術這句話也不對也不對,需要看條件,如果家裡是還在處於溫飽線之上掙扎的那學藝術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學習藝術也是相當燒錢的一件事情,自然也不能糊口。如果是相對於一些很有錢的家庭來說,家裡是比較「窮」的,但是實際上生活水平還處於小康水平的那種,都可以去大膽追逐自己的夢想,來學一下藝術,如果是真心喜歡藝術,並且有天賦的話,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提出問題的這位說的藝術不能糊口,可能是自己的長輩是這么認為的,但是實際上把事情做到極致了,別說糊口,可能財富會更多。所以說不光是學藝術,其實學其他方面東西也一樣,要看自己做到什麼程度能得到什麼樣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