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宗教對藝術的影響有哪些
盧那察爾斯基曾提到過,如果藝術為宗教服務,那麼宗教就庇護它;如果藝術號召塵世間的歡樂,那麼宗教對此不能容忍,它把這種藝術宣布為罪惡,特別是當藝術同宗教開始爭執的時候,當藝術開始嘲笑宗教的神職人員——神甫,揭露他們的虛偽、貪婪的時候。宗教藝術的存在和發展是以盡可能不逾宗教規矩為前提的。當宗教職能佔主導地位時,藝術便失去自己獨立的內容,成為表達宗教觀念的手段,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缺少個性特徵,表情呆滯。這類宗教藝術,是宣揚宗教思想的概念化、圖解式的作品,幾乎沒有什麼審美價值。
⑵ 道德、宗教對藝術發展產生的影響
宗教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在階級社會,宗教與藝術雖然有分道揚鑣地短暫時刻,更多地是互相滲透、共存共榮。在東方和西方的歷史上都曾有一個宗教藝術的時代。宗教對藝術只能起影響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
(1)宗教阻礙藝術的發展
從根本上說,宗教是對藝術的否定。宗教之所以否定藝術,因為宗教與藝術確實存在根本對立的方面:
①宗教是對社會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藝術是對社會生活的真實的反映。
②宗教要求對彼岸世界的心靈感悟;而藝術要求對現實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現。
③宗教的對象是神,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異化,人們在神面前感到自己的渺小;藝術的對象是全面的社會生活,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們在藝術面前感到自身的力量、智慧和美。
④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鴉片,勸人到彼岸世界去尋求精神的慰藉,它是對人的心靈的麻醉;藝術是生活的教科書,鼓舞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去實現自己的自由創造的本質,它是對人心靈的凈化。
⑤宗教相信自己的對象超自然實體即神靈的真實存在;而藝術卻不相信自己創造的對象的真實存在。
(2)宗教促進藝術的發展
①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
②都蘊含了感情與幻想的成分。
③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全面反映。
④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撫慰,產生愉悅與希望。
(3)宗教推動藝術的發展表現在
①宗教促使藝術突破教義的局面從而得到發展。宗教為了自身的存在和發展,就必然要利用藝術營造膜拜的氛圍;從感情上感染信徒,也就必然要求藝術表現世俗的情感。
②為藝術提供題材。
③是藝術生產的組織者。
(4)宗教對藝術來說,是一柄雙刃劍
既有阻礙、否定的一面,又有促進、肯定的一面。「宗教藝術」突出地表現了宗教對藝術既促進又阻礙、既滲透又排斥的復雜關系。一切宗教藝術都包含著不可解決的內在矛盾:一方面,宗教要求藝術根據教義創造膜拜對象,如果這樣,宗教就扼殺了藝術;另一方面,藝術要求創造具有審美價值的、表達內心情感的、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如果這樣,藝術就否定了宗教。所謂宗教藝術是游離於此岸性與彼岸性之間、介乎宗教與藝術之間的精神產品,兼而具有宗教與藝術兩種因素。
道德給藝術的發展以巨大的影響
道德與藝術既不是絕對對立的,也不是完全同一的。它們既有本質區別,又相互影響。
(1)動力:當藝術作品表現進步的道德准則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時,往往產生持久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促進藝術的發展。共產主義道德是最先進的道德准則。崇高的、進步的道德准則是藝術發展的強大動力。
(2)阻力:落後的、腐朽的、丑惡的道德准則會阻礙藝術的健康發展。
⑶ 宗教與藝術的關系
從中西方藝術和宗教的發展歷史來看,藝術是用來表達宗教信仰的,宗教信仰用藝術來傳播教義,表達拯救世人的願望,二者緊密關聯。但同時,藝術在創作過程當中還帶有修心養性或者修行的性質,這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宗教比較特殊的方面。
「宗教」一詞來源於西方,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就融入了中華文化,成為一種集體智慧,這是非常難得的。它既有對形而上的關注,也有對形而下微觀世界的觀察和分析,並且不僅僅是一種推理,還有自己的實證和體驗,所以不能把佛教等同為神學,它更是一種文化。
藏語里有一個詞叫「娘木吉兒」,「娘木」就是各種表現,「吉爾」就是心裡的起心動念。因為起心動念,就會產生很多藝術,因此在他眼裡,一切無不可稱作藝術。但真正的藝術不是模仿,而是對真善美毫無造作的表達。
從宗教和藝術的關系能夠看到中華文化傳承中古老且精華的部分。在中華文化中,事物並不是獨立割裂的,而是因緣和合的產物,因緣變化了,事物自然也會發生變化。所以中華文化里,對世界萬物的認識是生生不息的。
藝術和宗教的本質都是為了自我超越,這個超越就是超越滾滾紅塵的種種慾望和煩惱。
(3)宗教對藝術有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宗教藝術品收藏漸熱
佛教自漢代傳入我國後,帶來佛教藝術品的發展。早在西晉時期的谷倉、罐和碗缽等器物上就出現了佛造像的裝飾畫。在我國,陶瓷文化與宗教關系十分密切。千百年來,制瓷匠們巧妙地將帶有宗教文化色彩的佛像與傳統四神、仙人、樂舞百戲等其他圖案巧妙地組合在一件器物上,從而創造出不同的藝術風格
佛教藝術幾乎滲透於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木器玉雕、石刻銅器、字畫古籍,到處都記錄著宗教文化的發展蹤跡。「歲平樓」店主張先生告訴筆者,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以來,伴隨著歷朝歷代的興衰迭起,佛教在中國大地上逐漸生根。
那些歷盡滄桑的寺廟、石刻壁畫,甚至是反映宗教文化的各種材質器物上都是古人留下的藝術瑰寶,深入至中國文化意識的各個領域。
⑷ 宗教對藝術的影響是怎樣體現在藝術發展上的
宗教對藝術的影響,體現在它具有促進(或阻礙)藝術發展的作用。一方面宗教常常利用藝術來形象地宣傳教義,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巨大投入促進了藝術的發展,為許多藝術家提供了藝術實踐的舞台,在客觀上推動了藝術發展。另一方面,宗教在利用藝術為自己服務的同時,其教義必然對藝術產生約束,限制它發展的自由和獨立性,使它成為吹捧和鞏固自己的有效手段。
⑸ 宗教對藝術的積極影響有哪些
宗教對藝術的積極影響,表現在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宗教題材和創作主題。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看,各民族文學的最初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那些在宗教文化背景中所產生的神話故事。
⑹ 宗教對藝術有什麼影響嗎
藝術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馬克思指出:「宗教里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有精神的制度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馬克思這段經典式的論述,深刻揭示了宗教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階級根源和認識論根源。從根本上講,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識的喪失,藝術卻是對人的自由創造本質的確證;宗教勸人到天國去尋求精神安慰,藝術卻鼓勵人們熱愛並珍惜現實生活;宗教作為鴉片麻痹人的精神,藝術卻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的必要手段。因此,雖然宗教由於利用藝術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藝術的發展,但從本質上講,宗教也阻礙、束縛和限制著文藝的發展。
⑺ 宗教對藝術的影響
對於藝術影響較深的宗教有二,分別是基督教與佛教。在此,我就對於東方宗教——佛教對於藝術創作的影響做淺要分析。
宗教對於藝術的影響,主要在於以下三個方面:雕塑、建築與繪畫。
在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我國前,我國沒有塔式建築,當然,也沒有「塔」這個字。佛塔的造型起源於印度。最早建塔是為了保存佛陀釋迦摩尼的舍利子,而後的陸陸續續建的塔則是用來歌頌、紀念某位有大功德的佛陀。佛塔最初被譯為「方墳」,也是有其原由的:如印度的桑奇大塔,是個半圓形的土丘,狀若墳墓,絲毫沒有現有的塔的樣子,只是其上有著一個方形的壁龕罷了,便表達了對死者,圓寂者的追憶。我國早期主要是樓閣式塔,由於其形體設計思路出自中國傳統建築——樓閣而得名,體型巨大,基本有了現有的塔的外形輪廓。縱觀其形體,也在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唐代為方形,宋、遼、金時代為八角形,宋代還出現過六角形。明、清時代仍採用八角形和六角形。唐朝塔體中空,而後朝以磚柱支撐整個形體。此後的變化便都不大了。
在公元200年前後,我國最早出現有史可考的佛教塑像,早期的塑像基本都是如同佛教天神「因陀羅」一般,威武雄壯的模樣。但是,隨著中國對佛教的理解與解釋,漸漸地,原來的貴族男子形象化為了一個體態豐腴的妙齡少女形象,只是保留了原有的一些本質特徵罷了。現在的雕像則有了些變化,變得更加地柔和與自然。
說到宗教對藝術的影響,就不能不談壁畫。著名佛教壁畫——莫高窟壁畫中,人物表情、動作均極為誇張,但一舉一動之間,都能看出佛教的「普度眾生」的宗旨,而後的一些壁畫中,通過記敘眾生與佛陀間的點點滴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