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治對藝術的影響表現在哪三個方面
政治對藝術的發展影響如下:
西方當代藝術創作歷來與歐洲文化命運息息相關。
眾多來自歐洲大陸的年輕藝術家來到倫敦這個孵化器生活、創作、交流,尋找靈感和機會。倫敦的畫廊背靠廣闊的歐洲大陸,
面對活躍、豐富、多元的藝術家群體,得以自由地揀選高質量的藝術家培養合作,不斷輸送新鮮血液。
『貳』 1.什麼是思想政治教育藝術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藝術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藝術性的主要體現。為更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必須不斷創新和發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創新;實踐
做任何事情都有藝術和技巧,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也同樣需要藝術和技巧。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的思想的形成是由很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就決定了教育者的勞動是富有創造性和不斷發展變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藝術是思想政治教育藝術性的主要體現,教育者不斷掌握方法藝術的過程,就是不斷地進行創造性勞動的過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內涵
(一)方法藝術的內涵
方法就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為達到預期目的所採用的手段和方式。藝術在現代主要是指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技巧或技法。方法與藝術都具有「工具」的屬性,但藝術要靠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來表現,兩者在實踐過程中有機結合起來就構成了方法藝術。方法藝術就是指一切方法的巧妙運用,是在方法充當中介因素的過程中對方法靈活地運用所體現出來的技巧。方法藝術是方法的一般性與技巧性的統一,是主體方法素質高度修養的綜合體現。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藝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在把握教育對象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意識形成和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形成的一切技法的總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目的,是為了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能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要求在現代化背景下,正確把握時代新特點,勇敢面對思想意識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繼承和發展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在更高層次上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操作藝術進行創新和發展。方法藝術客觀存在並作用於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其目的是為了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更加側重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巧妙運用,側重於從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心理反應出發,激發形式上的審美體驗,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傳統經驗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來源於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實踐,並且在現實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而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經驗是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重要基礎。個人的知識可以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部分,這兩部分經驗都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形成與運用的重要基礎。要想達到靈活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程度,需要准確而全面地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和特殊現象,需要不斷地吸收前人的經驗和成果,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才能得以升華。
傳統經驗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基礎,在學習和吸收傳統經驗和成果之後才能更深刻領會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藝術性體現,才能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者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努力研究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在堅持和繼承中不斷完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方法藝術中的溝通藝術、語言藝術、疏導藝術等諸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創造出了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
三、現實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源泉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的動力,作為一種實踐性強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必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其創新的源泉就是現實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偉大實踐。
(一)當代社會改革的實踐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化、電子化、網路化已經成為時代的重要特徵。信息傳輸途徑和手段的多樣化,可以達到超越時空,使大量生動的事例逼真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收到聲形並茂、情理交融的效果。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進手段。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手段,通過網路服務和咨詢渠道,創造出了一系列便捷快速、覆蓋面廣、生動活潑、便於群眾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和新途徑,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提供了新的內容、新的途徑、新的載體和新的發展機遇。
(二)當代社會改革的實踐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提出了新的挑戰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目前我國正在深化體制改革,我國仍處在一個重要的社會轉型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向縱深拓展,國內外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交流不斷擴大,人們的思想意識方面不斷出現新問題和新情況。思想政治教育就必然要與時代發展相適應,這也將極大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發展。隨著人們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增強,民主法制觀念也在進一步提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適應時代要求。加之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使得人們思想觀念也出現了多樣性和復雜化,客觀上要求必須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三)當代社會改革的實踐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當代社會的偉大改革實踐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大環境,使我們的環境從封閉到開放,從單一到多元,從平和相處到競爭激烈。而且在改革開放和日益交流過程中,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從因循守舊到開拓創新,從崇尚權威向民主自立轉變。環境及思想觀念的轉變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藝術的創新提供了極大的智力支持,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藝術有了更良好的發展氛圍,思想觀念的變化使得教育者和教育對象的思想和素質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藝術具有了創新的土壤。
『叄』 政治對藝術的發展有何影響
關於政治在藝術發展中的作用,有兩種錯誤觀點:
第一,認為「政治是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政治決定藝術」。首先,從理論分析上說,把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歸結為政治,也就是歸結為思想關系,從而否定「藝術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經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陷入歷史唯心主義。其次,從實踐檢驗來看,政治不能決定藝術。被政治所貶斥的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未必短暫,被政治所推崇的藝術作品的生命力未必永恆。
第二,認為「政治不是藝術發展的任何動力,政治與藝術無關」。不管藝術家本人的主觀意願如何,「為藝術而藝術」只能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整個上層建築的核心,政治要求藝術為自己服務,用物質的、精神的力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政治對藝術的影響使重大的、直接的、深刻的。
政治對藝術的影響是直接的,因為在上層建築內部政治與藝術的聯系是直接的,藝術像晴雨表一樣靈敏地對政治做出反應。階級大搏鬥直接促進了藝術的繁榮,絢麗的藝術之花生長在用鮮血澆灌的苦難土壤之中。這是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
政治對藝術的影響又是重大的,因為政治集中代表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它擁有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強大的物質力量。政治既可以成為強大的動力促進藝術的繁榮,也可以成為巨大的阻力導致藝術的衰敗。
『肆』 政治對藝術的積極影響
政治對藝術的積極影響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能夠決定藝術的發展方向,良性發展,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政治的發展影響著藝術發展的地位,政治看重藝術的發展,那麼藝術也會更加貼合實際,地位也會變得越來越牢固;
政治影響著藝術的發展,藝術的發展需要政治來引導,幫助,不可完全脫離政治而發展。
『伍』 人民大會堂掛什麼畫 是藝術更是政治
人民大會堂掛什麼畫 是藝術更是政治
「人民大會堂真是雄偉壯麗!老遠,我就望見正門上那個庄嚴的國徽,紅底鑲金,閃閃發光……」這段文位元組選自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參觀人民大會堂》,也正是從這篇課文中,很多人對人民大會堂的第一印象開始建立。從此之後,這個建築總是不斷在生活中出現卻又不發生直接的關系——在新聞聯播中,在人民幣背面。
「每年『兩會』前都是人民大會堂調整內部裝潢的『黃金時期』。」著有《人民大會堂往事追蹤》一書的黨史研究專家馬祥林介紹。代表各省、市、自治區形象的大會堂地方廳室,往往在迎接「兩會」時被布置一新。
通過電視轉播和圖片報道,無論是萬人大禮堂「水天一色」的穹頂,抑或是懸掛於東大廳的巨幅山水畫《幽燕金秋圖》——這些頻繁出現在國家領導人周圍的人民大會堂經典布景,早已成為公眾最熟悉的「國家符號」。依靠燈光、舞台、裝修紋飾的設計,和數千件藝術品的配合,作為獨特政治空間的人民大會堂,形成了氣質獨特的審美哲學。
一磚、一瓦、一字、一畫,出現在大會堂里,是藝術更是政治。
題材長城、山川、迎客松及其他
《幽燕金秋圖》是《新聞聯播》中出鏡率頗高的畫作。每逢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步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他們身後就是這幅《幽燕金秋圖》。這幅畫大致描繪由北戴河老龍頭到居庸關一帶的秋景。《石家莊日報》解讀說,《幽燕金秋圖》「磅礴萬物,揮斥八極,上逼雲霄……表現了雄強博大的民族魂,激越亢奮的時代情」。
長江,長城,黃山,黃河。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懸掛的就是畫家王西京的《黃河,母親河》。《中國周刊》評價說,以母親河為主題的作品,需要用寫實的方法,真實地呈現其形貌中反映其內在的力和神韻。
其實,在中國畫的題材里,花鳥也是首選
《中國新聞周刊》提到,畫家崔如琢2011年接到人民大會堂的創作邀請,當時崔如琢提出畫荷。他說,「荷」,象徵「和」,有「和諧」之意。荷葉的風,諧音「逢」,意味「和諧逢盛世」。最終,這張巨幅國畫被命名為《荷風盛世》。
可是在普通人心裡,關於人民大會堂的畫,人們能夠第一時間想起來的,恐怕還是迎客松。畫家陳可之就說,在他印象中,「那時候就是以為只有迎客松嘛」——人民大會堂正門懸掛的就是國畫《迎客松》,為大師劉暉的代表作。
陳可之自己的作品是人民大會堂懸掛的首幅油畫。《中國新聞周刊》披露,重慶直轄後,人民大會堂開辟重慶廳,當時陳可之畫了三幅稿,一幅《幾度夕陽紅》,一幅《月是三峽明》,最後被選中的是《三峽晨曲》。畫面中,晨曦在遠方升起,照耀著打開的夔門。陳可之認為,正是因為畫中有明亮的嚮往,才被選為最終方案。「總要往光明的地方看。」陳可之說。
大會堂的裝飾也喜歡以「大」的極限強調藝術的獨有性和精緻性。「不但作品的尺寸一定要大,作品的主題也必須恢宏大氣。」馬祥林供職於中國國防大學校史館,2009年他受中央文獻出版社之邀開始研究人民大會堂的歷史。在他的印象中,大會堂的裝飾畫大都以山水、松竹和花鳥為主題,很少出現人物。尤其是領導人以及現當代可辨識出身份的人物畫作更是少見。「這也許是大會堂裝飾中一項不成文的禁忌.」
事實上,對人物作品的避諱早在大會堂最初裝修時就已出現。負責湖南廳裝飾的夏紀慎清楚地記得,最早湖南廳選擇《毛主席到湖南考察農民運動》這幅油畫進行裝飾,但毛澤東在前往巡視參觀過程中明確表示不要掛人像,該畫很快被撤。
除繪畫外,書法也是人民大會堂懸掛極多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懸掛於金色大廳的書法作品《中華頌》、東大廳的隸書作品《到韶山》以及澳門廳的書法《九九歸字圖》。
規格巨大的尺寸下,創作和搬運都有故事
不管畫的是山水還是花鳥,絕大部分作品都有一個明顯特徵:尺寸巨大。所以,創作、搬運、保存都有故事。
2012年初,崔如琢的《荷風盛世》被正式懸掛在人民大會堂二樓迴廊北側的牆壁上。八張丈二匹的畫拼接而成,裝裱完成之後,長20米,寬度達3米多,畫面總面積比其背面牆壁上的《江山如此多嬌》還要大。背面的《江山如此多嬌》尺寸為高7米,寬10米,由傅抱石和關山月聯袂,花了4個月才完成創作。由於畫幅太長,拉畫的汽車裝不下,只好找了十多個人扛著走到大會堂去。粘貼時,搭了三層架子,光是刷糨子就用了5個人。而曾經在很多年當中都是人民大會堂尺寸最大畫作的《幽燕金秋圖》長16米,寬3米。
對布置公共廳堂的大幅畫來說,作品要與建築環境的空間、結構形體、色彩協調一致。人民大會堂和中南海許多畫作都是依據牆面量身定做,不僅僅是尺寸,在布局、構圖、色彩等方面,也需要服從建築環境整體的需要。
陳可之的油畫《三峽晨曲》畫了一個多月,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畫完後作品要運到北京去,重慶市領導很重視,問陳可之有什麼要求。陳說:「不能卷,不能折,運到北京以後我一定要看。」後來重慶專門找了一輛加長的車,把這幅長5.7米,寬1.5米的《三峽晨曲》不卷不折地運到了北京。
這些巨大的畫作,當然也需要保養和修復。陳可之每隔幾年就要去人民大會堂為他自己那幅《三峽晨曲》上油、上色。人民大會堂的另一棵迎客松,貴賓接待廳內的鐵畫「迎客松」,由鐵畫大師儲炎慶在1959-1960年完成。後來,鐵畫開始變形和斷裂,大會堂管理處請來了儲炎慶的女兒——鐵畫藝術家儲金霞進行修復。
要求畫好、創意好懂政治、講政治到底都有誰有資格為人民大會堂作畫?
最有名的是1959年傅抱石和關山月專程為人民大會堂創作《江山如此多嬌》,陳毅、郭沫若、吳晗都親自參觀,周恩來還專門為兩位備上茅台。
而更多的名字,卻不為普通人所熟知,或者說,不是那麼熱門。
創作《幽燕金秋圖》的侯德昌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老師。在《幽燕金秋圖》之前,就曾與領導人有過淵源——1976年,他為毛主席紀念堂書寫「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17個金色大字。《幽燕金秋圖》受到廣泛贊譽,以後「幾乎每年都會接到為國家重要場所繪制巨幅山水畫和書寫大幅書法作品的任務」,僅人民大會堂就有6幅他的作品。
在創作《幽燕金秋圖》的時候需要幫手,侯德昌叫上了自己的兩個學生——耿安輝和竇憲敏。後來,耿安輝單獨為東大廳休息廳創作《大河長歌》,為中南海創作《山高水長》。
懸掛和收藏是兩回事。半個多世紀以來,人民大會堂共收藏了一千多件藝術作品,也包括一些基層畫家的。比如,2007年,劉國辰的《果實累累》被收藏,他是河南一位退休的文化館幹部。2009年,名維松的《報春圖》被收藏,他是來自江蘇的農民畫家。中南海紅牆內的收藏也不少。
也有一種人,可以算是專門給「領導人背後」畫畫的。曾為中南海創作《錦綉江山聽濤聲》的畫家吳進良,自1986年開始在外交部工作。他的作品不僅被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釣魚台等懸掛和收藏,還有上百幅作品作為「國禮」送出。
「懂政治」是紅牆畫家的顯著特質。吳進良就是其中一位。2005年吳進良曾為連戰作畫。吳想到將紫藤畫成龍的形狀,又畫出兩只大公雞,9隻小雞,其中一隻小雞離雞群稍遠。吳進良解釋說,這只孤單的小雞代表寶島台灣,總有一天它要回歸雞群,九九歸一。9個小時後,一幅充滿政治寓意的《合家歡·大吉大利》躍然紙上。共青團中央主管的《中華兒女》雜志報道說,相關領導在看過畫作後,曾稱贊「畫好、創意好;懂政治、講政治」。
『陸』 藝術與政治的關系
藝術與政治的關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從古至今很多的思想理論家都對這個問題十分的重視。他們中間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有理論家認為,藝術是從屬於政治的,它是政治的一種附屬品,它的存在是為政治服務的。還有一種觀點就是,認為藝術是完全獨立的,它與政治沒有關系,不受政治的影響。
要正確的理解藝術與政治的關系,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此進行分析,從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上來看,藝術與政治有很大的關系,政治對於藝術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它們二者之間的關系不是決定與被決定的關系,只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系。
藝術與政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為,藝術與政治都是經濟的反映,它們之間是同根相連的,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處於同等的地位,承受相同的作用,發生相同的反作用;但藝術與政治相比,從與經濟的距離來說,「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與經濟的關系是最近的,在全部上層建築中處於主導的地位;而藝術與經濟的關系卻不是直接的,它必須通過政治、法律、道德等中介,才能達到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目的。正是從這一點上說,藝術與政治的關系,實質上就是藝術與經濟關系的體現。還有,藝術歸根結底是要表現人的,而政治生活滲透到了人的各個生活領域,給人以重大的影響,並突出強烈地顯示出人的本質和特徵,這也就使藝術與政治發生了阻隔不斷的聯系。一般說來,一定的經濟,通過政治,決定著藝術的性質和發展;一定的藝術,又反過來通過政治,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藝術與政治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大方向是相同的,如資本主義政治與資本主義藝術,社會主義政治與社會主義藝術,都是朝著同一個經濟基礎的目標發生作用的,故它們之間也是相互保護的。而產生於不同經濟基礎之上的藝術與政治,如社會主義藝術對資本主義政治,則會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打擊,反之亦然。由於社會分工的不同,同一階級內部發生矛盾沖突,這種激烈的矛盾斗爭反映到藝術上,就會出現同一階級內部藝術與政治的矛盾。過去,我們曾提出過「藝術為政治服務」的口號,這個口號在歷史上起過積極的作用,但是,「藝術為政治服務」的口號曾被誇大並且將它絕對化,將「藝術」與「政治」等同起來,將藝術的其他社會功能忽略甚至取消了,這是一種簡單化的表現。根據形勢的新發展,現在不再提這個口號,但藝術必須沿著社會主義政治方向發展,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