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山西實驗藝術團的本戲有哪些

山西實驗藝術團的本戲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23 14:28:34

『壹』 山西晉劇有哪些

中路梆子
晉劇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中戲」,外省稱之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於山西中、北部及陝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晉中,與祁太秧歌、晉中民間曲調相結合,經晉商和當地文人的參與而形成了晉劇。其後幾經變化,在晉中、晉北以至內蒙古、河北、陝北的部分地區發展傳播開來。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間是晉劇的發展時期,當時班社眾多,人才輩出,尤其是以丁果仙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員出現之後,晉劇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編輯本段]歷史溯源
1.起源 中路梆子的起源應在清代咸豐年間。道光初年,被當時稱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復興,所謂:"道光皇帝登龍廷,山西梆子又時興",蒲梆北上,來到了晉中、太原一帶演出,不僅轟動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區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賈們的娛樂要求,於是他們就以承包形式,邀請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這就是中路富商承辦戲班的開始,但劇種仍為蒲劇。其代表班有平遙縣的萬和班、小平遙班,及介休縣的吉慶班等。 到了咸豐初年,蒲梆開始冷落下來,致使中路地區出現了一個戲劇活動相對空缺的時期,這對酷愛著戲的中路群眾,尤其是富商們來說倍感失望,於是少數人便開始邀請賦閑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藝人等,組織研討班子,擬創立自己的劇種。到了咸豐中後期,經過眾多班子的努力研討,終於在繼承蒲梆音韻和鑼鼓經點的基礎上,結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點,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雛形班社,並開始試點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縣三慶班,參加藝人,除了滯留的蒲梆藝人、秧歌及皮影藝人外,還有吹鼓手、店員、礦工、票友。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會秩序好轉。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現,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財主們的青睞。於是先後成立了上、下聚梨園班、四喜班、四興班、四慶班等班社,在演出實踐中,互相學習,不斷改進,使唱腔及文武場面日趨完善;又學習外地劇種管理班社的經驗,使戲班逐步走向了正規化。戲班人員,除文武場保留中路籍藝人外,其他演員大都以高薪從蒲州聘來,所以民間有:"祁太鎦子,蒲州丸子"的諺語。戲班不屬商業性質,盈虧全由班主自負。只是每到一處,將木製的、標有某某縣某某財主所承戲班名稱的虎牌立在前台,以示誇耀,還要在後台粉壁牆上題筆留名。這些舞台題筆內容廣泛,成為今天研究晉劇發展史的金石之證。 隨著中路梆子的日益定型,引起了中小財主和中等商人的承班興趣。他們也從蒲州請來藝人或招來兒童,成立科班。至同治末年,中路梆子班社已在山西中路、以至北路少數州縣初具規模。藝人的精湛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晉中仍有"四喜班,是好戲,禿紅、吐丑、蓋陝西。人參娃娃、大嘴丑,後邊跟的一桿旗……"等戲諺流傳。 2.輝煌時期 光緒十年後,中路梆子再次興起,出現了中路藝人演中路戲的新氣象,使舊日那種蒲梆藝人演中路戲的局面開始改變。從光緒十五年後到清末中路梆子進入一個輝煌時期。演出活動有廟會戲、集市戲、踩台戲、開光戲、商行戲、開市戲、求神戲、還願戲、祭祀戲、婚喪壽慶戲及官戲等。一般村莊,每年也唱戲一台;大型集鎮,每年多達5-10台,中路梆子已成為中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主要劇種了,而且它也隨中路商人遠足張家口、包頭、歸化等地,與當地劇種競獻技。中路梆子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地域關系,吸收民間藝術等成份的不同,在表演程式、演唱風格,前場經譜上形成了三大流派,即以太原府轄縣的上路班;汾州府轄縣的下路班;平定、遼州所轄縣的東四處班而區分。直到解放後上述三者的較小差異,合為一體。 中路梆子走向極盛之後,江南絲竹班、京都花腔班等基本退出了中路舞台,只有蒲梆偶爾還來,已勢頭大減。 辛亥革命後,中路各縣一度動盪不安,有錢有勢者大都採取迴避觀望態度。因此,中路梆子的承班人多改為前清衙門、鏢局遺老等人充任。同時中路籍藝人隊伍也已成長壯大,蒲梆藝人中除定居者外,其餘已不再來中路搭班了。民國 5-19年(1916-1930),山西局勢相對穩定,中路梆子又進入第二個輝煌時期。 此時的中路梆子,班社林立,流派擴大。不僅紮根雁北、佔領口外,且在河北省西部、陝西省東北部,以及省內原平陽府、潞安府所轄的北部各縣,也發展建立了班社,形成了橫跨我國北方的山西、陝西、河北、綏遠、察哈爾 5個省區的大型劇種,從而被人們稱為山西梆子。名伶薈萃,競爭激烈。中路梆子形成了一個人才濟濟、實力強大、互相競爭的大好局面。劇目繁多,文武齊備。由於人才輩出,上演的劇目多是名人手戲。常見的有《六月雪》、《鳳儀亭》、《金沙灘》、《上天台》、《白蛇傳》、《鐵弓緣》、《百子圖》、《法門寺》、《雙官諧》、《萬佛衣》、《中梁圖》、《梅降褒》、《雙羅衫》、《十三妹》、《塔子溝》、《玉棋子》、《烈火旗》、《一捧雪》、《金錢豹》等,共 200餘本、回、出。可謂文武皆能、行行不擋。演技精湛,百花齊放。此時,各個班社盡展新招,各門藝人也在唱、做、念、打特技等表演方面各領風騷。 從20年代起,山西梆子由於部分老藝人健在,舞台格局能維持男女同台演出,故涌現出了太谷錦藝園等上三班好戲。民國24年(1935),以著名女藝人丁果仙為首的步雲劇社,和以蓋天紅為首的唐風劇社,分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大大地擴大了山西梆子的影響,也與兄弟劇種藝人交流了經驗,豐富了自己。後來山西梆子出現了由男角主演逐步向女角主演轉化的局面。隨之也帶來了潛在的問題:因女子演戲更能招來觀眾、更能掙錢的影響,各地掀起了一般專門培養女藝人的熱潮。山西梆子由於演員"陰盛陽衰",所以使許多優秀的盔靠戲、硬功戲、武打戲以及花臉、丑角戲等。逐步停演或失傳,也使這個北方劇種特有的激昂奔放的道白、唱腔,和起伏跌宕的表演程式,逐步被婉轉悠揚的曲調和綿綿纏纏的作派所代替,從而失去其昔日的那種陽剛之氣和鏗鏘特色。 3.走向低潮 閻、馮倒蔣失敗後,山西經濟蕭條。山西梆子的部分班社誤入歧途,腐敗風氣傳入戲班,造成台風不振,藝人思想墮落、藝術水平下降,給許多藝人的生活帶來嚴重困難,以至少數坤角藝人,迭遭不幸,陷入困境,不能自拔。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軍很快入侵山西,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迫使各地戲班全部解體,藝人四散,其中部分人亡命國外,部分入改行種地。只有少數人進入太行、晉綏、晉察冀等革命根據地,以嶄新的面貌為抗日軍民演出服務。抗戰前後的10多年間,山西梆子所遭受的劫難,造成了晉劇發展史上的第一次低潮時期。 新中國的成立,給山西梆子開創了第三個輝煌時期。1956-1958年左右,全省大部分地區縣市以上劇團,相繼建立健全起來。最優秀演員集中在省城太原演出,於是把山西梆子正式定名為晉劇,各地縣所屬劇團名稱,也統一改為某某晉劇團。 文化大革命的發生,使晉劇成為首先被沖擊的目標之一,使晉劇再次走向低谷。1967年,劇團改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後又統一改唱樣板戲,上場藝人還要通過政審後方能登台。晉劇元氣大傷,造成了發展史上的第二次低潮時期。
[編輯本段]傳統劇目
晉劇傳統劇目豐富,經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臨潼山》、《乾坤帶》、《沙陀國》、《戰宛城》、《白水灘》、《金水橋》、《火焰駒》、《梵王宮》、《雙鎖山》等。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在發展過程中,晉劇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藝術特色,同時形成婉轉細膩的抒情風格。 晉劇的唱腔結構屬於板腔體,分為三類:"亂彈"、"腔兒"、"曲子"。"亂彈"是晉劇的主要唱控,共有七種板式:平板、夾板、二性、流水、介板、滾白、導板。"腔兒"是指晉劇中的各種花腔,一般不單獨使用,而是依附在各種板式的"亂彈"中。"腔兒"有"五花腔"、"三花腔"、"走馬腔"、"二指腔"、"十三咳"、"四不象"、"導板腔"等。"曲子"是指所唱的崑曲和地方小曲。晉劇的這種唱腔和表演不僅具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獷的一般特點,而且具有比較圓潤和工細的獨特風格。因而,既能表現慷慨激昂的歷史故事,也能表現優美健康的民間生活。這種粗獷與細膩巧妙結合的藝術形式,是晉劇贏得眾多觀眾喜愛最直接的因素。 晉劇的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優美、圓潤、親切、道白清晰,具有晉中地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自己獨特風格。過去晉劇純由男演員演唱,一般定F調;後逐步發展到以演員為主,改定G調。除二音子用假音演唱外,亂彈分七種板式:平板(亦稱:四股眼)4 /4為拍;夾板為2 /4拍;二性為1/4拍;流水為1 /4拍;另外還有介板、倒板、滾白等。每種板式還有許多變化。如流水板中即有大流水、小流水、緊流水、慢流水、二流水等。此外還有三花腔、五花腔、走馬腔、三倒腔、倒板腔等許多花腔。 晉劇十分注意運用二人以上的對唱、輪唱手段發揮其唱腔的藝術特色。如《忠報國》,通過大花臉、須生正旦的輪唱,追述以往故事,交流當前感情。輪唱中多用適於敘事的二性板,旋律舒展。《走雪山》中是以老生與青衣的對唱,來表現曹府遭禍後,老家人保姑娘倉皇逃難的故事。先以介板對唱,表現主僕脫離虎口時的狼狽狀態;繼以二性輪唱,追敘受迫害的經過,男聲方落,女聲又起,交替歌唱,別有韻味。 在晉劇中也有大段獨唱。這種獨唱,一般用慢垛板;如《空城計》、《見皇姑》、《打金枝》中的孔明、秦香蓮和沈後的單獨唱段,無鑼鼓之響,有絲弦之音,行腔運調有如甘露細雨,點點入地。在晉劇唱腔中,還有用平板、夾板、二性、流水等組成的套唱腔。一般用於追敘、懺悔、思考問題等。 滾白是用以表現泣不成聲,極度悲哀的情緒。從過門到唱腔,都有極大的感染力。如《蘆花》中閔德仁的兩閃滾白,往往是演員揮淚而歌,觀眾彈淚而聽。 過去晉劇文武場編制為九人,稱九手場面,即鼓板(指揮)、鐃鈸、馬鑼、小鑼、梆子、吸胡、三弦、二弦、四弦。有時伴奏中需用鉸子,由彈四弦者代操;需要嗩吶伴奏時,則由彈三弦、拉二弦者代吹。文場樂器,呼胡是中音樂器,亦名葫蘆子。椰殼,比板胡殼大,狀如雞心,口面直徑約12-13厘米,粘以桐木板。主檔以硬木質製作,長70厘米。安有腰碼,固定在檔之中部。下碼置於桐木面上端六分之五處。馬尾竹弓,音質柔和,酷似男中音聲腔。呼胡拉主旋律,二弦、三弦、四弦配合伴奏。藝人說:呼胡、三弦是肌肉,二弦是骨頭,四弦是筋。又說:呼胡立桿子,二弦加塞子,三弦補窟子,四弦掌尺子、定調子。打擊樂器中的馬鑼,既重且大,直徑55厘米,厚約1厘米,聲音不散不躁,現多用六字馬鑼,與弦樂sl音相全,故有用馬鑼定音的傳統習慣。 晉劇弦樂牌曲很多。表現愉快情緒的有〔綉荷包〕等。表現苦惱的有〔太陽神針〕等,緊張用〔緊殺雞〕,舒緩用〔大寄生〕。這些曲牌可單獨使用,也可聯輟使用。如《打金枝》中的《鬧宮》與《春秋配》中的《揀柴》的音樂,就是用若干曲牌組成的聯奏曲。嗩吶曲牌也很多,如坐帳用的〔開門鼓〕、〔慢拜場〕等,能渲染元帥升帳時隆重庄嚴的氣氛。《戰宛城》中用的〔對舞〕,有千軍萬馬奔騰攻戰的氣勢。 打擊樂的鑼鼓點,約有四、五十種。如〔硬三錘〕、〔五錘子〕、〔三翻鷂〕、〔小戰〕、〔戰煞〕、〔海沙〕、〔披頭〕、〔帽子頭〕、〔回頭〕等。使用時,可根據劇情發展需要來選擇。如〔悶場〕(俗稱揉肚子),可配合人物捶胸、頓足、立坐不安的動作與呼喊節奏。《斬黃袍》中高懷德上場,《回荊州》中趙雲上場,《長坂坡》中張飛斥責趙雲之後,都是用這種鼓點來襯託人物煩躁和焦急情緒。中路梆子有時在四股眼、夾板、二性唱腔之前,使用〔七錘子〕與弦樂接,必要時帶〔撩子〕配合劇中人耍馬鞭、或接門的動作。《坐樓殺惜》中宋江殺死閻婆惜,從她身上搜索梁山書信時,用〔小戰〕伴奏,有力地渲染了其戰戰兢兢,極度緊張的狀態。 晉劇中,分傳統的生、旦、花臉三大行為紅、黑、生、旦、丑五行。清末民初,晉劇中已形成五大行,十五小行。五大行指的是:紅(鬍子生)、黑(花臉)、生、旦、丑。十五小行指的是:正紅、老生(正紅、大黑兼)、大黑、二黑、小生、武生、娃娃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馬旦、文丑、武丑。中、北路梆子清代時大致與蒲州梆子的腳色行當相同,後逐漸發展變化。到清末民初,中、北路梆子已形成五大行、十五小行。五大行:紅(鬍子生)、黑(花臉)、生、旦、丑。十五小行:正紅、老生(正紅、大黑兼)、大黑、二黑、小生、武生、娃娃生、正旦(青衣)、小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馬旦、文丑、武丑。 鬍子生行當中還有老生。紅生之分。老生,扮演老年長者,掛白三繕或蒼三綹,表演以倡做為主,蒼老、凝重、朴實是其主要特色。紅生戴黑三綹,勾紅臉,扮演勇武忠直的人物。 小生:分文生、武生、娃娃生。文生有紗帽生、翎子生、巾子生、窮生等。主要扮演青年男子。紗帽生,戴紗帽,穿蟒袍或官衣,扮演有功名的人物,表演上要求儀態端莊灑脫。翎子生以頭插錐尾為主要標志,多扮演武將和文武雙全的人物。一般由文武小生扮演,。要翎子為這類腳色絕活。巾子生,戴巾於,穿褶子,持摺扇(故又稱扇子生),主要演風流儒雅的公子,表演上要求風流瀟灑、儒雅俊秀。窮生,穿素道袍或富貴衣扮演落魄書生一類人物。要求表演出人物窮困潦倒及貧而有志的神情形態,娃娃生,扮演少年兒童,戲的分量不重,多由童伶、學員扮演。武生:分短打、長靠兩種。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短打武生,戴羅帽,穿箭衣、侉衣、豹衣,表演上以武打、翻跌為主,武生扎大靠,著厚底靴,表演上以開打、功架為主。 旦行:主要有正量(包括閨門旦)、小數點旦、老旦、彩旦、武旦、刀馬旦。正旦,又稱大旦、青衣,多飾演已婚、正派的中年婦女。以唱做為主,寧靜端莊、曉理賢慧為其主要特色,另外有一些唱功戲中的未婚女子(所謂「閨門旦」)。也由正旦應工,正旦常與鬍子生配戲,戲的分量一般都較重。小旦,多扮演青少年女子,有小旦、花旦之分,二者的區別在於人物的性格及表演特點。小旦多扮演正派純真的青年女子,表演以唱做為主。以活潑伶俐、天真爛漫、舉動敏捷見長。花旦則以做功和念白為主,多扮演放浪潑辣或妖艷俏麗的青年女子,以潑辣刁狠為主要特點。正旦、小旦為梆子戲中的主要行當,故有「一窩旦(正旦和小旦)吃飽飯」,「一旦挑八角」之說。老旦,扮演老年婦女,彩旦,也稱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刁奸的婦女,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一般為小打扮,不穿蟒靠,重武打。一般班社由刀馬旦兼任。刀馬旦、多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身扎大靠,頭戴七星額子,插翎子,唱做打和舞蹈並重。這類腳色大都由功底扎實的小旦演員扮演,故亦稱為刀馬小旦。 花臉行:也稱凈、黑頭。分大花臉、二花臉。多扮演相貌、性格、品質特異的人物,均以面部勾臉(即在面部勾畫各種顏色的臉譜)為主要標志。大花臉,偏重唱、念、做、舉止穩重,主要扮演身份地位較高的人物,如包拯、曹操、徐彥昭等。大花臉有花臉、白臉、黑臉、紅臉、凈臉之分,由人物的性格、品質及行為所定。如包拯黑臉,以示其秉公執法、鐵面無私;曹操、潘仕美由因其奸詐、殘忍,勾白胸;關羽勾戲臉,以表示其忠心不二的品質和英武剛強的性格。過去,有「花臉不挑班」之說,但也有個別藝術成就高的演員仍可以挑班,如晉劇花臉學員喬國瑞(獅子黑)即曾挑班多年。 過去,梆子戲有代腳制(也稱代行制),這是由於舊班社中演職人員不足所致。彩旦通常由醜行代,個別小旦演員也代之,如晉劇演員冀美蓮演《拾玉鐲》的劉媒婆、《風箏誤》的丑姑娘,深得廣大觀眾贊譽。建國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及觀眾的要求,劇團編制逐漸擴大,演職人員大大增加,戲校和訓練班也注意培養老旦演員,除少數劇團外,多數均有專人扮演。但彩旦、娃娃生的代腳制仍延用至今。
[編輯本段]傳承發展
進入八十年代,政府號召振興晉劇,各級劇團相繼調整了班子,充實了演員,添置了行頭,整理了舊戲,趕排了新戲,有的還晉劇表演與當前流行的輕音樂等文藝形式結合起來,增強了晉劇的演出效果。同時也涌現出宋轉轉、史佳花、崔建華、李天喜、王曉萍、王二慶、栗桂蓮、孫紅麗等藝術新秀。恢復和新編了《下河東》、《十五貫》、《玉蟬淚》、《卧虎令》、《伐子都》、《吳王劍》、《三下桃園》等劇目,並多次匯集省城調演評比,甚至有的還到北京獻藝。另外有少數人獲得了晉劇表演藝術家的光榮稱號,有的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有的晉升為一、二級演員。 現在,這個劇院的著名演員有王愛愛、田桂蘭、冀平、馬玉樓、劉漢銀、郭鳳英、王寶釵等。山西省晉劇院的代表劇目有傳統戲《打金枝》、《含嫣》、《小宴》、《殺宮》、《算糧》等。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晉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獻介紹 1. 許合智司鼓之道:當代晉劇鼓師泰斗/張林雨,張志永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854頁 2. 晉劇名生郭鳳英/李文虎著;山西省戲劇研究所編.--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98.--258頁 3. 晉劇文場藝術:兼論田九雲牛巧珍師徒/張林雨著.--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433頁 4. 晉劇名家唱段集萃/劉和仁等編.--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87.10.--552頁 5. 晉劇百年史話/王永年講述;劉巨才,段樹人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346頁.--(山西戲曲史料叢書) 6. 晉劇呼胡演奏法/董文潤編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391頁 7. 晉劇音樂/張沛,郭少仙搜集整理.--2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9.--540頁 8. 中國戲曲志.山西卷/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12.--830頁

『貳』 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實驗一團是誰的團長主要演員有些誰謝濤在幾團

帶團是謝濤,有牛建偉,梁美玲,王波\王春梅 魏建琴\余芳\王和愛 王日飛 郝曉輝\李潔等

『叄』 山西的劇種有哪些啊

山西的劇種如下

一、晉劇

廣泛流布於山西各地的秧歌戲,達十六種之多。這些秧歌戲從音樂唱腔上說,並非一個類型,有的為民歌體,有的為初期板腔體,有的早已加入絲弦伴奏。

『肆』 實驗劇團是指

實驗劇團是廣東話劇院屬下的一個專業表演團體(即原廣東話劇團普通話隊),擁有眾多的專業藝術人才,部分演員先後榮獲過文華獎、梅花獎、金獅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四十多年來,該團立足於南粵大地,活躍在大江南北。上演的中外名著和影響較大的創作劇目有:《家》、《日出》、《大雷雨》、《桃花扇》、《一仆二主》、《奧賽羅》、《天邊外》、《淚血櫻花》、《萬水千山》、《特區人》、《急流》、《泥巴人》、《火紅木棉花》、《綠色的陽台》、《浪淘碧海》、《院子有棵橄欖樹》等百餘部劇目。在表演藝術和舞台美術方面力求探索、大膽實驗,形成了嚴謹、細膩、高雅等演出風格。有的劇目數次晉京演出,有的劇目應邀赴港、澳、日本等地交流演出。不少劇目獲得國家級和省級不同的藝術獎項。其中,大型話劇《浪淘碧海》囊括了全國和省的「五個一工程」獎;小劇場話劇《綠色的陽台》榮獲全國「文華新劇目」獎和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廣東省「文化精品」獎等。
除舞台演出外,該團的演員還參加了影視、配音等多項藝術活動。主要作品有《血疑》、《排球女將》、《霍元甲》、《公關小姐》、《商界》、《英雄無悔》等電視連續劇。在國內反響強烈,深獲贊譽。
雷衛民,實驗劇團副團長,舞台監督。 李良地,實驗劇團團長、舞台監督。
優秀獲獎劇目有:1.《院子里有棵橄欖樹》(2002) :小劇場話劇(原名《無話可說》), 2.《無話可說》(2000) :小劇場話劇 3.《綠色的陽台》(1998) :小劇場話劇,4.《浪淘碧海》(1998) :大型話劇,5.《火紅木棉花》(1996) :大型話劇,6.《都市夢尋》(1991) :多場話劇,7.《急流》(1985) :九場話劇,8.《特區人》(1984) :六場話劇,9.《淚血櫻花》(1979) :抒情話劇,10.《萬水千山》(1979) :十幕話劇.

『伍』 經典戲劇有哪些

問題一:經典戲劇有哪些 京劇:《失空斬》、《鎖麟囊》、《貴妃醉酒》、《紅鬃烈馬》等。
崑曲:《玉簪記》、《爛柯山》、《牡丹亭》、《長生殿》等。
越劇:《西廂記》、《紅樓夢》、《梁祝》、《追魚》等。
川劇:《白蛇傳》、《綵樓記》、《柳蔭記》以及五袍。
粵劇:《搜書院》、《帝女花》、《仕林祭塔》、《烏江自刎》等。
豫劇《對花槍》、《三上轎》、《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紅娘》、《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破洪州》、《唐知縣審誥命》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歡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
越劇 碧玉簪 《孟麗君》《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孔雀東南飛》《紅樓夢》《沙漠王子》
評彈最經典有名的一些,不嘩流派的:
寶玉夜探、鶯鶯操琴、痛責方卿、劍閣聞鈴、宮怨、曾榮訴真情、梁祝-送兄、賞中秋
秦腔里的《周仁回府》、《三對面》、《藏舟》、《罵四賊》、《轅門斬子》、《三娘教子》等等,都是經典劇目。

問題二:中國最出名的戲劇有哪些? 中國最出名的戲劇有《鍘美案 》《 空城計 》《智取威虎山 》《紅燈記 》《沙家浜 》 等。
《鍘美案》又名《秦香蓮》 ,這是包公故事裡一個很有名的段落,講述了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的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後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該故事被改編為戲劇和影視作品,戲劇有京劇、秦腔、豫劇、海豐白字戲、海豐西秦戲,也是潮劇經典劇目之一;影視有93版《包青天》第一個單元故事等。
《空城計》是傳統京劇的經典劇目,敘述的是諸葛亮因馬謖自持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軍15萬攻打諸葛亮駐地西城。當時,諸葛亮所部精銳俱已遣出,西城空虛,只有駐地的老弱士兵,寡不敵眾,萬分危急。諸葛亮定空城之計,以城門大開,從容不迫,若無其事地登上城樓觀山賞景,飲酒撫琴。司馬懿兵臨城下,見諸葛亮端坐城樓,笑容可掬,焚香彈琴,疑惑不已,深恐中計,疑有伏兵,不進而退。再次復回攻城,遇趙雲抵擋而收兵。
《智取威虎山》,1958年,上海京劇院據曲波小說《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並參考同名話劇改編,最初由上海京劇院一團創演於1958年夏。同一題材的劇目,還有北京京劇團的《智擒慣匪座山雕》、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智取威虎山》等。
《紅燈記》,革命現代京劇之一,八個樣板戲之一,《紅燈記》的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此劇是中國京劇院的優秀保留劇目,六十年代至今,眾多藝術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錢浩梁、劉長瑜、李維康、馮志孝、孫岳、王晶華、杜富珍、張嵐、耿巧雲等都曾先後參加演出。近幾年來,青年團排演此劇,得到老藝術家們的指導,演出取得成功。
《沙家浜》是八大樣板戲之一。京劇《沙家浜》的前身是滬劇《蘆盪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盪火種》的任務,創作組由汪曾祺、楊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組成,汪曾祺作為主要執筆者,處改編過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劇本的文學性上。改編後的《蘆盪火種》的京劇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由趙燕俠飾阿慶嫂,譚元壽飾郭建光。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劇名由 *** 主席定為《沙家浜》。

問題三:中國古代戲曲經典劇目有哪些 (宋元南戲劇目)
1、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張協狀元》
《張協狀元》是一出婚變悲劇。寫書生張協在考中狀元後,不認結發之妻。後其妻被一高官收為義女又被許與張協,其妻對張羞辱一番後,夫妻和好。這出戲反映出當時「富易交,貴易妻」的社會現實。
2、元南戲的輝煌之作──「四大戲文」
指元代四齣有名的南戲作品,分別為《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和《殺狗記》。
《荊釵記》:寫王十朋與錢玉蓮以荊釵為憑訂下終身。王考中狀元,因不肯娶丞相之女而被貶。垂涎玉蓮已久的孫當權以假休書騙玉蓮十朋已負心,玉蓮憤而投江,幸遇救。後十朋與玉蓮相見夫妻團圓。
《白兔記》:寫劉知遠與妻李三娘不容於兄嫂,劉去投軍。三娘在家中飽受虐待,並在磨房產下一子,託人送交劉知遠。十年後,其子外出打獵遇母,全家團圓。
《拜月亭記》:寫蔣世隆與王瑞蘭在戰亂中相並訂下終身之約,卻遭王父反對,將二人拆散。瑞蘭不忘舊情,夜間拜月訴說心事。後蔣考中狀元,被王家招贅,夫妻團圓。
《殺狗記》:寫孫華孫容兄弟不睦,孫華之妻楊氏殺一狗偽裝成人形放於自家門外,孫華被其友以殺人罪告官。孫榮替兄抵罪。楊氏於公堂上說明原委,兄弟和好。這是一出家庭倫理戲。
3、南戲的壓卷之作?《琵琶記》
《琵琶記》,明初高明(則誠)所做,取材於宋南戲《趙貞女》,但變一出婚變悲劇為一出歌頌男子忠孝和女子貞烈的教化觀世戲。寫蔡伯喈進京趕考,高中後被迫入贅牛丞相府。家鄉遭災餓死了他的父母,其妻趙五娘賣發葬公婆,身背琵琶上京尋夫。幸而牛小姐識大體,一夫二妻團圓。
(元雜劇劇目)
4、關漢卿與《竇娥冤》
《竇娥冤》是一出悲劇,王國維稱之為「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為關漢卿的代表作。寫竇娥年輕守寡,與婆婆蔡氏相依為命。波皮張驢兒欲用毒害死蔡氏以霸佔竇娥,卻誤將其父毒死。官府聽信張之誣告將竇娥處斬。臨刑時,六月飛雪以示其冤。
5、王實甫與《西廂記》
《西廂記》是一出愛情喜劇。寫書生張君瑞與相府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其母老夫人卻以張沒有功名而百般阻撓。但二人在紅娘的幫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此劇文辭優美,有「花間美人」之稱。
6、白樸與《牆頭馬上》
《牆頭馬上》是一出愛情喜劇。寫裴少俊與李千金因相互愛戀而私自結合,在裴家花園匿居七年。後被裴父發現,將李趕出。後裴考中狀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訂親之女,卻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賠禮,夫妻團圓。
7、馬致遠與《漢宮秋》
《漢宮秋》是一出歷史愛情戲,寫王昭君出塞和番事。匈奴向漢索要漢元帝之妃昭君和親,漢朝孱弱只得將其送出。昭君行至漢匈交界處,投黑水自盡。元帝思念昭君,夜聞雁鳴,倍添痛楚。
8、鄭光祖與《倩女離魂》
《倩女離魂》是一出離奇的愛情戲。寫張倩女與王文舉相戀。王進京趕考,張的魂魄追隨他一同前去,並在京城同他生活了三年。後王攜妻回家探望,張之魂魄與身體才合而為一。
9、楊顯之與《瀟湘夜雨》
《瀟湘夜雨》是一出愛情悲劇,表現的是元代社會封建夫權對婦女的壓迫。崔通考中為官後不認前妻張翠鸞,反以逃奴之罪將其發配。張行至臨江驛,遇失散多年且身居高官的父親,得其父之助懲治了崔通,但最終還是與他言歸於好。
10、紀君祥與《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是一出歷史悲劇,歌頌的是正義對邪惡勢力前仆後繼的斗爭。趙盾一家為奸人屠岸賈所害,只遺一孤兒。有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用程子換得孤兒活命,並交由程嬰撫養。十八年後,孤兒長大,殺屠為全家報了仇。
(明清傳奇劇目)
11、王濟的《連環記》
《連環記》取材於《三國演義》,寫王允為除董卓,將侍女貂嬋先配董卓後許呂布,而使其父子反目,最終使呂布殺死董卓。京劇、晉劇中有《小宴》,即源於此......>>

問題四:經典戲曲都有哪些 狀元媒 自那日與六郎陣前相見 就是講柴郡主被敵軍擒獲,楊六郎救她回去坐宮 問他言驚的我渾身是汗 講的是楊四郎隱姓埋名與鐵鏡公主結婚,後來透露出自己真實身份之後的事鎖麟囊 春秋亭外風雨暴 講的是薛香玲成親路上聽到另一位新娘哭泣並贈與她鎖麟囊的故事失空斬 這個不用說也知道吧……諸葛亮的……經典的有「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麻煩採納,謝謝!

問題五:有哪些經典戲劇片? 精品喜劇電影: 東成西就 賭聖 一本漫畫走天涯 整蠱專家 逃學威龍 賭俠II之上海灘賭聖 家有事 鹿鼎記 審死官 武狀元蘇乞兒 唐伯虎點秋香 國產凌凌漆 大內密探零零發 97家有喜事 行運一條龍 喜劇之王 回魂夜 賭俠 精武門 新精武門 大話西遊2部 五福星系列電影 煎釀三寶 聲色犬馬 搶錢夫妻 合家歡 創業玩家 富貴人間 神算 丐世英雄 豪門夜宴 雞同鴨講 神探朱古力 歡樂叮當 智勇三寶 鐵板燒 炮彈飛車 摩登保鏢 一樂也 天才與 *** 賣身契 鬼馬雙星 大軍閥 半斤八兩 花田喜事 大富之家 家有喜事 最新的還有: 長江7號 大電影數百億2 棒棒老虎雞 命運呼叫轉移 功夫之王 龍過雞年 彩票也瘋狂

問題六:有哪些經典戲劇片? 京劇:《失空斬》、《鎖麟囊》、《貴妃醉酒》、《紅鬃烈馬》等。
崑曲:《玉簪記》、《爛柯山》、《牡丹亭》、《長生殿》等。
越劇:《西廂記》、《紅樓夢》、《梁祝耿、《追魚》等。
川劇:《白蛇傳》、《綵樓記》、《柳蔭記》以及五袍。
粵劇:《搜書院》、《帝女花》、《仕林祭塔》、《烏江自刎》等。

問題七:經典的老年戲曲有哪些 京劇太多,就不說了。 秦腔三滴血、火焰駒; 評劇花為媒、劉巧兒 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朝陽溝 黃梅戲牛郎織女、天仙配、女駙馬 越劇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柳毅傳書、西廂記、追魚 河北梆子大登殿 晉劇金水橋 蒲劇竇娥冤 呂劇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 錫劇雙推磨 昆劇十五貫、牡丹亭 廣西彩調劇劉三姐

問題八:中國古代經典戲劇有哪些? 《竇娥冤》、《魯齋郎》、《蝴蝶夢》《拜月亭》《調風月》,《牡丹亭》《西廂記諸宮調》《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元代的另一種戲劇形式――南戲,也是戲劇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戲劇成熟較早的一支,是從宋雜劇、金院本到元雜劇,另有一個成熟稍遲的分支,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流行的南戲。其最早產生於浙江溫州(舊名永嘉),故又稱「溫州雜劇」、「永嘉雜劇」或「永嘉戲曲」。
南戲的體裁方面與雜劇有很大不同,歸結為一點來說,就是它在各方面都要比雜劇來得自由。它的曲調配合,雖有一定的慣例,卻沒有嚴密的宮調組織,可以根據劇情需要作較為自由的選擇;它的劇本結構,也不像雜劇那樣因為受音樂限制而形成「四本一楔子」的固定模式,而是以人物的上下場的界線分場,可長可短,大都比雜劇來得長;它也不像雜劇那樣每本戲規定只能由一個角色主唱,而是任何角色都可以唱,而且有接唱、同唱、多人合唱等各種形式,能把曲、白、科有機地結合起來。

問題九:中國古代經典戲劇有哪些? 宋元的南戲:代表人物是高則誠的《琵琶記》。接下來就死元曲:王實甫、白樸、馬致遠、關漢卿。中國戲曲的第二個繁榮期是 明清傳奇:湯顯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問題十:中國戲曲經典有哪些?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河北梆子、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聲腔劇種:二黃、二人台、上黨二黃、上黨梆子、山西梆子、山東梆子、川劇、三角戲、義烏腔、弋陽腔、廣東漢劇、雲南壯劇、雲南花燈戲、丹劇、木偶劇、巴陵戲、五音戲、文南詞、中路梆子、內蒙大秧歌、鳳台小戲、永濟道情戲、白劇、白字戲、北昆、北京曲劇、北路梆子、皮黃、皮影戲、龍江劇、龍岩雜戲、東河戲、東路梆子、漢劇、寧河戲、樂平腔、正字戲、四平腔、四股弦、右詞南劍調、西皮、西秦腔、西路花鼓、西調、西路評劇、壯劇、壯族沙劇、薌劇、吉劇、呂劇、竹馬戲、老調梆子、廬劇、吹腔、亂彈、滬劇、評劇、蘇劇、甬劇、祁劇、辰河戲、餘姚腔、詞明戲、含弓戲、阿宮腔、靈邱羅羅腔、河南越調、河南道情、河南曲劇、河北梆子、河北亂彈、京腔、京劇、青陽腔、青海平弦戲、武安落子、杭劇、揚劇、崑腔、隴劇、茂腔、紹劇、甌劇、侗戲、宜黃戲、採茶戲、泗州戲、弦索腔、耍孩兒戲、陝西老腔、柳腔、柳琴戲、閩劇、閩西漢劇、南劇、姚劇、臨劇、哈哈腔、胡琴腔、荊河戲、渾源羅羅、貴州花燈劇、高腔、高山劇、高拔子、高甲戲、高調梆子、唐劇、桂劇、秦腔、晉劇、邕劇、莆仙戲、海鹽腔、海門山歌劇、海城喇叭戲、萊蕪梆子、壺關秧歌、淮劇、淮紅劇、黃梅戲、黃龍戲、黃孝花鼓、清戲、清音戲、粵劇、婺劇、楚劇、推劇、梨園戲、梆子腔、章丘梆子、鐃鼓雜戲、湘劇、湘西苗劇、越劇、傣劇、瓊劇、絲弦戲、滑稽戲、皖南花鼓戲、湖南花鼓戲、蒲劇、蒲州梆子、雷劇、錫劇、滇劇、蒙古劇、碗碗腔、瑞河戲、新疆曲子戲、賽戲、歌仔戲、僮子戲、蔚縣秧歌、漫瀚劇、潮劇、徽劇、影子腔、黔劇、豫劇、襄陽劇、襄武秧歌、藏劇、贛劇、彝劇。

『陸』 山西民歌有哪些

1、人說山西好風光

《人說山西好風光》是張棣昌譜曲、喬羽作詞,郭蘭英演唱的一首山西民歌。是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的插曲,創作於1959年,60年代開始響遍大江南北,成為中國民歌的經典之作,把山西民歌創作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2、汾河流水嘩啦啦

《汾河流水嘩啦啦》是著名歌唱家孟貴彬演唱的一首歌,作為電影《汾水長流》主題歌。是一首充滿晉中特色的歌曲。

3、圪梁梁

《圪梁梁》是一首山西民歌,原名《那是個誰》,由有「黃河之濱民歌王」之稱的楊仲青於1980年創作。這首歌廣為大眾熟悉是因為一部電視劇《血色浪漫》,作為這部電視劇的插曲,龔琳娜的演唱使得這首歌廣為人知。

4、幸福不會從天降

《幸福不會從天降》,演唱者夢之旅合唱組合 ,所屬專輯: 《流淌的歌聲》,已發行的音樂作品。

5、綉荷包

《綉荷包》是一首晉北民歌,由范秀冬演唱。民歌《綉荷包》流傳的歷史很久遠。據現代戲曲、曲藝理論家傅惜華(1907-1970)考證,《綉荷包》在清代中葉時已十分盛行的一種時調小曲。

『柒』 中國各個地方的戲曲有哪些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比較流行著名的戲曲劇種

比較流行著名的戲曲劇種有:

京劇、昆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粵劇、廬劇、徽劇、淮劇、滬劇、呂劇、湘劇、柳子戲、茂腔、淮海戲、錫劇、婺劇、秦腔、碗碗腔、關中道情、太谷秧歌、上黨梆子、雁劇、耍孩兒、蒲劇、隴劇、漢劇、楚劇、蘇劇、湖南花鼓戲、潮劇、藏戲、高甲戲、梨園戲、桂劇、彩調、儺戲、瓊劇、北京曲劇、二人轉、二人台、拉場戲、單出頭、河北梆子、漫瀚劇、河南墜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戲、淮北花鼓戲、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韻大鼓、西河大鼓、評彈、單弦、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十大知名劇種(排名不分先後)

1京劇

《小宴》劇照

晉劇,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至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特點而形成。現流行於山西中部及內蒙、河北一帶。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音樂風格在高亢之餘,也有柔婉細膩的一面。表演通俗質朴。著名劇目有《打金枝》、《小宴》、《賣畫劈門》等。

中國地方戲曲具體分布

北京市:京劇 北昆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河北梆子 評劇 絲弦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上四調

山西省: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戲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戲 洪洞道情戲 臨縣道情戲 晉北道情戲 襄武秧歌壺關秧歌 沁源 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劇

遼寧省: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龍江劇

陝西省: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戲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眉戶戲 弦板腔 陝西道情戲 陝南花鼓戲 陝南端公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 高山劇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淮海戲 錫劇 蘇劇 丹劇 丁丁腔 淮紅劇 海門山歌劇

安徽省: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沙河調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淮劇 嗨子戲

上海市: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贛劇 戈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閩劇 平講戲 庶民戲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打城戲 竹馬戲 游春戲 肩膀戲

港澳台地區:粵劇、歌仔戲

廣東省: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 粵北採茶戲 東昌花鼓戲 雷劇 梅縣山歌劇 粵西白戲 臨劇

海南省:瓊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劇 邕劇 絲弦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劇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劇 廣西苗戲 廣西侗戲

湖南省: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湘西苗劇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懷調 大弦調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雲南壯劇 彝劇

貴州省: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西藏自治區:藏劇

『捌』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有什麼專業

專業設置有舞蹈表演、音樂表演、藝術設計、美術、戲劇影視表演、播音與主持、廣播影視節目製作等6個專業大類中的32個高職專業。

截止2022年8月,學院有並東校區(主校)、奶生堂校區(原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影視傳媒校區、大營盤校區四個校區。學院有教職工559人,在校生人數5704人,其中高職人、中職1602人。專業設置有舞蹈表演、音樂表演、藝術設計、美術、戲劇影視表演、播音與主持、廣播影視節目製作等6個專業大類中的32個高職專業。



『玖』 地方戲曲有哪些

說明一下,下面是一個很粗略的分類

1、崑曲

崑曲,又稱「崑腔」、「昆劇」,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它源於江蘇崑山,明中葉後開始盛行,當時的傳奇戲多用崑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崑曲特色的南昆外,還在全國形成許多支脈,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崑曲的風格清麗柔婉、細膩抒情,表演載歌載舞、程式嚴謹,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原被稱為「弋陽腔」或「弋腔」,因為它起源於江西弋陽。其特點是表演質朴、曲詞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眾人和,只用金鼓擊節,沒有管弦樂伴奏。自明代中葉後,它開始由江西向全國各地流布,並在各地形成不同風格的高腔,如川劇高腔、湘劇高腔、贛劇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對一種戲曲聲腔系統的總稱。它源出於山西、陝西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特點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擊節。然後,它向東、向南發展,在不同地區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東梆子等。

4、京劇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 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5、評劇

評劇,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在表演上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後,以《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河北、北京一帶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於河北、北京一帶的梆子戲,它源於山、陝交界處的山陝梆子,經由山西傳至河北,結合河北與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唱腔高亢激越,善於表演悲劇情節。河北梆子著名劇目有《蝴蝶杯》、《轅門斬子》、《杜十娘》等

7、晉劇

晉劇,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至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特點而形成。現流行於山西中部及內蒙、河北一帶。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音樂風格在高亢之餘,也有柔婉細膩的一面。表演通俗質朴。著名劇目有《打金枝》、《小宴》、《賣畫劈門》等。

8、蒲劇

蒲劇,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而成,一說此即為原來的山陝梆子。現流行於山西西南部及陝西、河南一帶,在聲腔上近似於秦腔,語言也用陝西方言。著名劇目有《掛畫》、《殺狗》、《殺驛》等。

9、上黨梆子

上黨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發展而成,流行於山西東南部上黨一帶。其聲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崑曲、皮黃、羅羅腔等。劇目有《三關排宴》、《東門會》等。

10、雁劇

雁劇,也稱「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發展而來,流行於山西北部及河北張家口、內蒙古一帶。據說它對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劇目有《血手印》、《金水橋》等。

11、秦腔

秦腔,陝西省地方戲,也叫「陝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約形成於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獷質朴,唱腔高亢激越,其聲如吼,善於表現悲劇情節。劇目有《蝴蝶杯》、《游龜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於內蒙古、山西及河北張家口一帶的戲曲劇種,在內蒙民歌及山西民間小調基礎上形成,後來又吸收晉劇的表演成份而漸漸成熟。表演生活氣息濃郁,曲詞通俗。劇目多為表現農村生活的小戲,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劇

吉劇,流行於吉林省的戲曲劇種。20世紀50年代在東北「二人轉」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曲調輕快、詞句通俗、表演質朴火爆,劇目有《燕青賣線》、《包公賠情》等。

14、龍江劇

龍江劇,流行於黑龍江地區,20世紀50年代在東北「二人轉」、拉場戲、影戲及當地民歌基礎上形成,表演輕松幽默,曲詞通俗。劇目有《雙鎖山》、《荒堂寶玉》等。

15、豫劇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傳入河南的山陝梆子結合河南土語及民間曲調發展而成,現流行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份。原有豫東調、豫西調、祥符調、沙河調四大派別,現以豫東、豫西調為主。出現過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員。劇目有《穆桂英掛帥》、《紅娘》、《花打朝》、《對花槍》和現代戲《朝陽溝》等。

16、越調

越調,河南地方劇種,流行於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區,因以「四股弦」為主要伴奏樂器,所以也稱「四股弦」。音樂為板腔體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員有申鳳梅等。劇目有《收姜維》、《李天保招親》、《諸葛亮弔孝》等。

17、河南曲劇

河南曲劇,河南省地方劇種,流行於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區,由曲藝「河南曲子」發展而成。唱腔輕柔婉轉,以悲劇內容見長。劇目有《卷席筒》、《陳三兩》、《花亭會》等。(

18、山東梆子

山東梆子,山東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荷澤一帶,因其地古稱「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陝梆子經由河南再傳入山東,歷經變化而形成。主要劇目有《牆頭記》等。

19、呂劇

呂劇,山東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中部及江蘇、河南一帶。20世紀初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發展而成,1950年定名為「呂劇」。呂劇表演富於生活氣息,通俗質朴,唱腔曲調簡單,易學易唱。所以呂劇在廣大農村影響很大。劇目有《王定保借當》、《小姑賢》和現代戲《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劇

淮劇,江蘇省地方劇種,流行於江蘇、上海及安徽等地區。它起源於江蘇民間小戲,後又吸收徽劇的藝術因素而逐漸發展成熟。其表演粗獷樸素。劇目有傳統戲《女審》、《三女搶板》和新編戲《金龍與蜉蝣》等

21、滬劇

滬劇,流行於上海一帶的地方劇種,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後形成上海灘簧調,又受到蘇州灘簧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以文明戲的形式在上海演出,並定名為滬劇。劇目多為現代題材,如《啼笑姻緣》、《羅漢錢》、《蘆盪火種》等。

22、滑稽戲

滑稽戲,流行於江蘇、上海、浙江等地的戲曲劇種。源於上海的「獨角戲」,後發展為滑稽戲,曲調駁雜、表演滑稽。主要劇目有《三毛學生意》、《一二三齊步走》等。

23、越劇

越劇,流行於浙江一帶的地方劇種。它源出於浙江嵊縣的「的篤班」,1916年左右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的名義演出。先以男演員為主,後變為以女演員為主。1938年後,使用「越劇」這一名稱。1942年以袁雪芬為首的越劇女演員對其表演與演唱進行了變革,吸收話劇崑曲的表演藝術之長,形成柔婉細膩的表演風格。出現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等眾多藝術流派。越劇劇目有《祥林嫂》、《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五女拜壽》、《西廂記》等。

24、婺劇

婺劇,流行於浙江金華一帶的地方劇種,又名「金華戲」。它是一個多聲腔劇種。其聲腔由高腔、崑曲、灘簧、徽調等組成,各有其劇目及表演特色。劇目有《僧尼會》、《牡丹對課》、《斷橋》等。

25、紹劇

紹劇,流行於浙江紹興、寧波一帶的地方劇種,形成於明末。以「三五七」、「二凡」為主要聲腔,表演上以武戲見長,風格粗獷、朴實。劇目有《三打白骨精》、《龍虎鬥》、《吊無常》等。

26、徽劇

徽劇,流行於安徽、江蘇等地區的戲曲劇種,形成於清代中期,系多聲腔的劇種,主要聲腔為拔子、吹腔、二黃,也兼唱崑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進京為乾隆慶壽,後演變為京劇。劇目多為歷史題材,如取材於《三國演義》的《水淹七軍》等。

27、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的戲曲劇種,流行於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區。它的前身是黃梅地區的採茶調,清代中葉後形成民間小戲,稱「黃梅調」,用安慶方言演唱。20世紀50年代在嚴鳳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趨成熟,發展成為安徽的地方大戲。著名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等。

28、閩劇

閩劇,流行於福建地區的戲曲劇種。興起於明中葉,到清代時已基本形成,只是規模較小。20世紀初愛京劇影響規模漸大,聲腔基本完備,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調和板歌五種。劇目有《煉印》、《天鵝宴》等。

29、莆仙戲

莆仙戲,福建地方戲,舊稱「興化戲」,明中葉時已完全成熟,流行於莆田、仙游一帶。音樂為曲牌體,表演頗具古意,典雅抒情。劇目有《張協狀元》、《團圓之後》、《春草闖堂》等。

30、梨園戲

梨園戲,一種歷史久遠的戲曲劇種,可看成戲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時期的南戲,如《朱文走鬼》、「荊、劉、拜、殺」等。20世紀50年代後,又編演了《董生與李氏》、《節婦吟》等劇目。

31、高甲戲

高甲戲,流行於福建晉江、龍溪一帶,起源於清代中期,後吸收了梨園戲的表演因素及劇目,漸成規模。20世紀20年代又受到京劇的影響,漸漸成熟。它以丑角為主要行當,表演狀如牽線傀儡,很有特色。劇目有《連升三級》、《金魁星》等。

32、贛劇

贛劇,流行於江西省東北部的戲曲劇種,由明代的弋陽腔發展而來,系由弋陽腔、青陽腔、崑腔、亂彈等多種聲腔組成的劇種。劇目有《竇娥冤》、《荊釵記》、《珍珠記》、《還魂記》等。

33、採茶戲

採茶戲,流行於江西各地的戲曲劇種,主要由當地茶農採茶時所唱的歌曲小調結合民間歌舞發展而成。江西採茶戲分分東、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劇目有《孫成打酒》等。

34、漢劇

漢劇,一般指流行於湖北、河南、陝西等地的戲曲劇種,源出湖北地區,舊稱「楚調」或「漢調」,主要聲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黃腔,迄今為止已有近三百年歷史。主要劇目有《宇宙鋒》、《二度梅》、《審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廣東也都有漢劇,均為多腔劇種,與湖北漢劇迥然不同。

35、湘劇

湘劇,即湖南省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源出於明代的弋陽腔,後又吸收崑腔、皮黃等聲腔,形成一個包括高腔、低牌子、崑腔、亂彈的多聲腔劇種。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36、祁劇

祁劇,又稱「祁陽戲」,流行於湖南祁陽、邵陽一帶,源出明代弋陽腔,聲腔以高腔為主,兼唱崑曲、彈腔。劇目有《目連傳》、《精忠傳》、《夫子戲》、《觀音戲》等。

37、湖南花鼓戲

湖南花鼓戲是對湖南各地花鼓、花燈戲的總稱,其中包括長沙花鼓、岳陽花鼓、常德花鼓、衡陽花鼓、邵陽花鼓等,它們各有不同的舞台語言,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花鼓戲的表演朴實、歡快、活潑,行當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長於扇子的毛巾的運用。劇目有《打鳥》、《劉海砍樵》等。

38、粵劇

粵劇,流行於廣東、香港、東南亞等粵語語言區。形成於清初,由外地傳入的高腔、崑腔、皮黃、梆子等聲腔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而成。音樂為板腔體、曲牌體兼用。劇目有《搜書院》、《關漢卿》等。

39、潮劇

潮劇,流行於廣東汕頭、福建南部及台灣等地區。主要受外地傳入在弋陽腔、崑腔及漢調的影響,形成於明代中葉,在劇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陳三五娘》、《掃窗會》、《蘆林會》等。

40、桂劇

桂劇,流行於廣西東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區,明末清初時形成,唱腔以皮黃為主,兼唱崑腔、高腔、吹腔等腔調。劇目有《搶傘》、《拾玉鐲》、《櫃中緣》等

41、彩調

彩調,原名「調子」或「採茶」,流行於廣西地區。在當地民間歌舞基礎上形成,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1955年定名為「彩調」。其表演自由活潑,富於生活氣息。最為著名的劇目是《劉三姐》。

42、壯劇

壯劇,流行於廣西、雲南等壯族聚居區的戲曲劇種,分為南路和北路兩派。前者源於當地的「板凳戲」,主要劇目有《文龍與肖尼》;後者源於「雙簧戲」,主要劇目有《寶葫蘆》。

43、川劇

川劇,四川省地方劇種,流行於四川及其周邊地區。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戲部分組成,各有其劇目。川劇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詼諧幽默,富於生活氣息。主要劇目有傳統戲《玉簪記》、《柳蔭記》、《活捉王魁》等,新編戲《死水微瀾》、《變臉》、《金子》等。

44、黔劇

黔劇,流行於貴州省的地方劇種,由曲藝「文琴」發展而成,主要以揚琴為伴奏樂器,地方特色濃郁。劇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劇

滇劇,流行於雲南及四川、貴州部分地區的地方劇種,形成於清末民初。由外來的絲弦、襄陽調和胡琴戲三種聲腔組成,經絲弦腔為主。劇目有《牛皋扯旨》、《闖宮》等。

46、傣劇

傣劇,流行於雲南省傣族聚居區,形成於清中葉,源於當地民間歌舞,並吸收京劇、滇劇的藝術營養而形成。以二胡為主要伴奏樂器,表演古樸,載歌載舞。劇目有《娥並與桑洛》等。

47、藏劇

藏劇,即流行於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區的戲曲劇種,用藏語演唱。形成於十七世紀,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間傳說為表現內容。演員表演時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開場,名為「頓」;第二部分為戲,稱為「雄」;第三部分為結束時的祝福,稱為「扎喜」。劇目以《文成公主》最為有名。

48、皮影戲

皮影戲,也叫「影戲」、「燈影戲」、「土影戲」。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中國影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由於流行地區、演唱曲調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許多類別和劇種,以河北唐山一帶的驢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發展成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藝、靈巧的操縱技巧和長於抒情的唱腔音樂的綜合藝術。

『拾』 山西戲曲有多少劇種

文化部今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2年時間,文化部現已完成對全國地方戲曲劇種的普查工作,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在中宣部指導下,報經國家統計局備案同意,由文化部負責組織開展。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普查共有17種劇種未收入《中國戲曲志》,但增補至本次普查名錄之中。如曾經流行,後一度衰微,現重新恢復的劇種蛤蟆嗡;因地域及聲腔音樂形態的差異,從原有劇種中分立而出,作為獨立劇種的懷安軟秧歌、弦子腔、沙東落子、扽腔等。與此同時,也有60個劇種曾收入《中國戲曲志》,但未收入本次普查名錄。如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編纂《中國戲曲志》前便已消亡,卻被收入戲曲志的劇種淮紅戲、丁丁腔、天津曲藝劇、文明戲、南方歌劇、山東亂彈、朱春、清戲、昆弋、滿族八角鼓戲、京腔等;無任何演出團體,無藝人或有個別藝人,且無傳承、無演出活動的劇種小落子、碰板調、二呼嚕、南詞調、漁家樂、維吾爾劇、吉安戲等。

由於本次普查的標准時間是2015年8月31日,從2015年8月31日到現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情況可能又發生了一些變化。對此,明文軍指出,全國地方戲曲劇種的生存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今後,文化部還將不定期組織開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通過普查,全面、及時、准確的掌握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情況,實現文化行政部門對各地戲曲文化資源的動態化、科學化管理,更好促進戲曲藝術繁榮發展。

閱讀全文

與山西實驗藝術團的本戲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