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剪紙藝術,它具有哪些的歷史淵源呢
剪紙是我國民間最流行的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歷史悠久。它取材容易,成本低,效果明顯,適應性廣,風格多樣,形象生動,深受人們的喜愛。而且,它最適合農村婦女的休閑生產,可以作為實用物品,美化生活。剪紙在全國隨處可見,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格和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大眾的審美情趣,而且蘊含著民族深厚的社會心理。它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原始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具有綜合性、美化性、吉祥性的特點。同時,民間剪紙運用自己特有的表現語言來傳達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
到目前為止根據民俗,剪紙藝術是在民間產生的。然而,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剪紙對象是新疆吐魯番霍山附近出土的北朝五組剪紙(公元386-581年)。這些剪紙作品與今天的民間團體花卉剪紙作品非常相似。採用重復折疊法和圖像不覆蓋法。
唐朝以後,剪紙器很少見。皮革雕刻的皇冠和丟失的指紋證明了這一點。宋代有工業剪紙和工藝裝飾用剪紙。最常見的例子是冀州窯宋代瓷器上的剪紙圖案。此外,皮影戲盛行於宋代。用紙做皮影也叫「紙窗影」。目前,在一些地區仍有類似於皮影戲的剪紙,顯示出這兩種類似藝術形式的影響和融合。明清剪紙作品包括刺綉圖案、扇形裝飾、窗花等,這種風格往往又好又美。
② 山西名勝古跡簡介
(1)平遙古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今山西省平遙縣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
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明信片的主圖再現了這一風采。
懸空寺創建於北魏後期(大約為公元471至523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現存寺院建築是明、清兩代修建後的遺物,背山面東,好似嵌於恆山上的一座精美雕刻。
前人曾以「上載危岩,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岩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的話語來概括懸空寺構建之精妙。此語果然言之甚對。懸空寺的樓閣殿宇危樓聳起,對峙而立,離地約有百尺,附於絕壁之上,著實令人驚嘆。目前,寺內共有殿宇40間,之間有棧道相連,曲折迂迴,參差有致,高低錯落之間凸顯寺院布局之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