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藝術課程」是指什麼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藝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劇場、戲院、音樂廳、美術館,而是更為廣泛地進入電視、電腦、網路等大眾媒體,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和學習不可分割的部分。越來越多的人文學者、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嘗試從藝術中吸取靈感,將藝術的思維方式滲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藝術的感受、想像、創造等能力,已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日益走向綜合,不僅音樂和美術開始交叉融合,戲劇、舞蹈、影視等也進入藝術課堂。新的課程將更加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資源,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學習,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藝術視野,提高整體素質,並使藝術學習更有趣、更容易,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感。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價值。藝術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對學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養和科學認識等產生直接與間接的影響。藝術課程不是各門藝術學科知識技能數量的相加,而是綜合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藝術能力;藝術課程也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同時還培養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跨域轉換的多種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綜合藝術課程有如下的理解;綜合藝術課程是將各藝術門類具有內在的關聯(如通感、通識、價值、功能等。)和藝術學習內容及其他形式的內容統整在一起的,在同一人文主題統領下的一種課程模式。學生通過這些內容和過程,獲得特定的藝術知識和技能,懼到一定的審美能力和對藝術的理解,可以凈化自己的心靈和情感、提高人文素質。 如果將這種理解加以分析,可以得出關於綜合藝術課程的如下具體內涵:
1、綜合藝術課程所涵蓋的課程內容既有各藝術門類的學科知識,亦有學生獲得的主體經驗;
2綜合藝術課程以統整或去邊界的方式將有同一主題的課程內容組織在一起:
3、綜合藝術課程將學科課程內容組織在一起的依據是課程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如課程內容同性的關聯性和課程內容價值或功能的關聯性等;
4、綜合藝術課程的價值、職能表現為消除學生原有知識體系中各類知識之間的界限,提高綜合藝術能力,不僅僅局限到單科的知識技能,使學生形成關於世界的整體性認識和全息觀念,深刻理解和靈括運用知識。提高綜合解決現實問題的相關能應當強調的是。綜合藝術課程是一個對學校藝術課程內容進行統整的宏觀觀念,是對學校藝術課程綜合化的一種概稱。盡管綜合藝術課程是一種課程的模式,但它提供給人們的與其說是某種課程的某種運行方式或操作程序,不如說是實現課程綜合化的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人們可以根據教育的實際憎況和需要開發、設置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藝術課程的範式。我們是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確定適合本校的綜合藝術課程模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凡是具有上述屬性的課程範式都可納入綜合課程的概念范疇。我們可以從諸如相關課程、交叉課程、廣域課程、核心課程以及經驗課程等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來豐富我們的綜合藝術課程。我們相信,隨著學校藝術課程綜合化的深人,更多具有上述屬性的綜合課程的範式將呈現在我們面前。 綜合藝術課程必須在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協同下,加以精心設計和組織,才能實現。也就是說,任何藝術課程都必須經過槽心設計、而只有從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憎況(學生的能力、學生所處的社會的價值觀)出發,從教學中隨時遇到的具體情景以及這些情景激發的動機和動力出發,從各藝術門類之間以及藝術與非藝術課程之間的綜合和交叉學習的實際需要和實踐經驗出發才能設計出優秀的綜合藝術課程。因為只有在充分考慮以上各因素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問題被解決的方式。 另外.綜合藝術課程還受其所在的社會人文背景的制約。不同地區的課程實施者。會受到不同地域文化極其價值觀的影響:在同一個地區內,不同學校的課程也會有不同的框架和自己標准、以便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資源。在同一個學區之內,不同學校也將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運用國家藝術課程標准。最後,即使在同一個地區和同一個學校之內。每個教師也會採用適合自己的和適合學生興趣和需要的課程計劃和指南。綜合藝術課程具有開放性、創造性、人文性和實踐性。我們都是藝術課程的創造者、實踐者、探索者和建設者。 由此而形成的綜合藝術課程為學生展現出一個五彩繽紛、充滿奇妙幻想的藝術世界和人生境界,由此激發出來的藝術活動和藝術形象必將產生印象學生心靈的力量,並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學生的品德人格和審美意識,以及他們的感知、情感、想像、思維和創造力,都會在這種新型藝術課程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綜合藝術課程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目的上。更加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的發展,強調在生動有趣的藝術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提高其人文素養;在教學方式上,加強不同藝術學科的融合以及藝術與其他學科的構通,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學習;在教學內容上,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藝術視野。使藝術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在評價方式上。關注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感:在教學環境上。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資源,延伸藝術課堂。
Ⅱ 如何開展好農村小學的藝術教育
甘肅省會寧縣黨家峴鄉張坪小學 劉富平
摘要:目前,農村學校教師的思想意識和教學觀念落後,對藝術教育有所忽視,加之學校師資設備匱乏,導致藝術教育在農村學校成了教育的一個薄弱點,開展好藝術課程勢在必行。通過調查發現,提出了一些加強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對策:抓好校園環境建設、重視藝術教育培訓、加強硬體建設投入、開足開全藝術課程、開展各類藝術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相對其它課程和城區學校而言,藝術教育在農村學校仍舊是教育的一個薄弱點,開展好藝術課程勢在必行。
一、 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現狀
農村小學因藝術教學的設施設備匱乏、沒有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加之現有教師的思想認識不到位,仍然把音樂、體育、美術等藝術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副課」。學校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在課程表上安排了音樂、體育、美術課程,但在執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課、圖畫課,有的被語、數、英等主課佔用,更有的乾脆讓學生自習。
農村小學教師中大部分是上世紀80年代從教的民轉公教師,年齡結構偏大,在教學觀念、教學態度、業務能力等方面與藝術教學的實際需要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即使近十年來新招錄的年輕教師,從正規師范院校畢業,受過藝術專業化、系統化教育和培訓的教師又少,偶爾有一兩位,也不會在農村安心任教,造成農村小學藝術教育師資嚴重不足。大部分教師在音樂、美術、體育方面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認為所謂的音樂就是能模仿別人唱一首歌,所謂的美術就是給要畫的物體塗上色彩,所謂的體育就是會打打籃球而已。種種原因導致農村學校里音、體、美課堂成了語、數、英等課程的復習陣地。
受應試教育和老師及家長落後觀念的影響,每次學校召開家長會,家長對孩子的考試成績非常關注,卻對學校的藝術教育不聞不問,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之間溝通的話題是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討論的是如何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考試成績,至於藝術類課程的教學和學生的藝術特長隻字不提,甚至還怕音、體、美教學影響孩子的語、數、英學習。
大多數學校在音、體、美方面的硬體設備上為數很少,就拿我所在的學校來說,2016年之前音樂、美術器材沒有一件,體育器材只有跳繩、乒乓球、羽毛球、籃球可供學生練習,但沒有正規的活動場地。學校領導面對軟、硬體條件的不足,也只能無奈地面對現實,沒有創新。以致於教師的教學無壓力,無動力,應付了事。學生心目中的音樂課就是聽聽歌曲,美術課就是用彩筆描描圖案、體育課就是自由地玩耍。
二、加強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對策
1、抓好校園環境建設
校園環境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它是校容校貌、校風校訓、辦學理念、學校精神的集中體現。它包括顯性的、硬性的物質環境,可以摸得著、看得見;同時也是一種隱性的、軟性的精神環境。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美化校園環境,提高品味。根據學校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因時因地規劃好布置好校園配套建設和綠化工作,加強教室、辦公室、其它各功能室的布置,體現藝術特色,充分展示師生風采特長,力爭讓學生從每一面牆、每一棵樹、每一塊黑板、每一扇櫥窗中受到向善向美的感染,做到讓每一面牆都說話,每道風景都育人,實現環境育人的目的。
2、重視藝術教育培訓
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視音、體、美教師的選用和培訓,採用脫產學習、業余進修、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加強藝術教育的師資力量。使教師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系統、較實用的專業知識,只有藝術教師的專業水平提高了,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近幾年,農村學校趁著國家全面改薄項目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東風,音、體、美教學器材有了一定的充實,但面對這些特別是音、美器材,老師們根本不會用,作為學校管理者也很無奈,眼睜睜地讓資源閑置。
3、加強硬體建設投入
音、體、美器材的種類和數量是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硬體條件,也是順利實施藝術教育的物質基礎。一方面,政府要為學校合理配置必要的藝術器材,學校要利用有限的教育資金,購置各類音、體、美教學器材,使學校的音、體、美器材配備上規模、上檔次。另一方面,學校要發動全體師生,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自製部分教學用具和器材。此外,要有專人管理各類器材,避免損毀和流失。有了器材,還要有學生活動的場所。學校要充份挖掘本校資源,利用本校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音樂室,美術室,為藝術課課堂教學提供條件,為學生進行藝術創作活動提供場所及展示的平台。
4、開足開全藝術課程
認真執行國家規定的課程標准,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堅決杜絕藝術類課程被擠占他用。針對農村學校藝術類教師緊缺的狀況,教育行政部門還可以利用有這方面特長的老師在幾所鄰近的學校之間走教,讓學生也能受到藝術教育。抓好藝術教育課堂常規教學,積極探索音樂、美術課中所採用的新式教學模式,在音美課堂教學中充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情感價值觀的培養,發揮音美課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5、開展各類藝術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要根據需要和可能,組建一些興趣小組,恰當選配指導老師,加強培訓輔導的力度,擴展培訓面,培養學生興趣,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特長的空間。定期舉行藝術展演活動,鼓勵學生參與音、體、美等各類比賽。
總之,為了更好的適應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從上到下,仍需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為農村小學的藝術教育開創一個更好的局面。
Ⅲ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包括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培養想像力和創新思維等的重要課程,具有審美性、情感性、實踐性、創造性、人文性等特點。藝術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
注意事項
老師們要為學生營造開放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親近自然、感受生活,全身心地參與其中,換發積極情緒,獲得審美直覺和美感體驗;指導學生通過欣賞藝術作品感知世界,體驗情感,實現與藝術形象的共情。
老師們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各式各樣的器具和材料進行演奏、創作、表演和編創,同時引導學生運用虛擬樂器等設備和運用網路社交平台和遠程通信技術加強和外界的溝通與交流,構建學習共同體,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
Ⅳ 小學學校藝術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為聲樂、台詞、形體和表演。
很多藝術學校都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以六一藝術團為例,開設的藝術課程有小演員班、舞蹈班(舞蹈考級、流行舞、舞蹈精品班、芭蕾考級、舞蹈小課);
音樂班(聲樂精品小課、吉他課、六一合唱團、鋼琴小課、慕司音樂、金百靈小歌手俱樂部)、兒童戲劇表演(音樂劇、舞台劇班、朗誦表演考級班)和播音主持考級班。
藝術教育,以文學、音樂、美術等為藝術手段和內容的審美教育活動。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任務是培養審美觀念、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以培養鑒賞能力為主,創作能力為輔,使受教育者在欣賞優秀藝術品的實踐中學習審美知識,形成審美能力。
內容:
1、藝術知識,包括藝術理論、藝術批評和藝術史。
2、藝術欣賞,包括對藝術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感受和鑒賞能力。
3、藝術創作,包括創作藝術作品的構思和表達能力。
Ⅳ 如何因地制宜打造農村小學美術特色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與深化,作為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師,我一直努力著: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怎樣使我們的美術課不失特色?在農村,沒有城市中的美術館、畫廊、歷史博物館等一些高雅藝術展覽,又可以利用些什麼?怎樣去開發和利用農村的美術教學資源?怎樣延伸美術課堂和我們的生活相結合?……將鄉土文化融合到美術課堂教學中,因地制宜,讓學生以鄉土藝術為起點,走進世界多元文化的領域。
1、以本鄉本土的媒材為載體,開發農村自然資源,使美術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
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環境資源,開發教學內容,設計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課程,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手工課上,我讓學生就地取材,帶來家裡最土、最普通的木棍、蛋殼、玉米、紅豆、綠豆、瓜子……將這些材料拿到美術課上來,不僅使他們覺得好玩、有趣,而且重新去發現土產品原來是非常美的,它們的顏色、形狀、質地各不相同,利用這些特殊材料來製作出來的拼貼畫、手工製品等是那麼精緻、漂亮。學生們都興奮不已,又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農村雖然沒有豐富的公共文化設施,如美術館、圖書館、畫廊等,但它有著純朴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鄉村的稻草、石塊、樹根、樹葉……,這些是非常特殊的美術媒材,越是貼近生活又香又土的材料,越具有開發與創造的價值。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多種生活材料來創造,鼓勵他們去大膽探索更多的材料,大膽嘗試更新的表現方法。
2、以豐富的地域民間藝術為背景,開發文化資源,使教學中突出美術文化的學習。
「美術不僅是技能技巧的訓練,而且是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學習,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歷史、文化、經濟、地理等相關知識,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這是新世紀美術教育的一大特點。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的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卻在教學中丟棄了自己傳統的手工製作藝術,在現代經濟發展的同時,優秀的民間藝術和傳統手工藝又面臨著損毀、滅絕,如何使這些具有藝術魅力、個性特色的地方美術得以流傳和發揚,還須藉助我們的美術課程去引導學生參與民間文化的傳承和交流。教師根據現有的教學內容,進一步發掘教材中的內涵,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對原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挖掘和加工,使之更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於教師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有利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教學。
3、根據農村地方資源設立主題,開展主題性的美術課外活動
所謂主題性的美術課外活動,就是指老師為學生提供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通過運用各種手法或形式展開創造性的活動。在目前的實踐中,主要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自由發展的創造性的活動。這是發展和提高農村城鎮的本土特色文化與美術教育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發展學生動手、動腦及創新能力,在這樣的活動中,他們的自覺性、協作能力會得到鍛煉,興趣會提高,為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有效的途徑。
主題的選擇很重要,既要突現學校特色,又要兼顧學生的「熱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去探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和表現。地處北部山區的我們,在信息、物質、材料等方面都沒有城區那麼多選擇,但我們還是有自己的鄉土特色,如:我們的學校在遠近聞名的祖山(老嶺)腳下,山上有世界稀有的天女木蘭花;有中外聞名的古跡——長城;有獨特的滿漢融合的生活習俗……
在美術主題性課外活動的教程中,我們努力挖掘本土資源,弘揚地方特色,我們根據本鄉土特有的資源,精心組織學生開展以本土資源特色文化為內容的主題性美術課外活動:如讓學生動手設計儺舞面具;以家鄉的風土人情為版畫創作內容;設計情景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亦樂乎。
「各級各類學校藝術課的教師要積極探索、勇於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藝術教師應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拓展藝術教育的空間,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在《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年—2010年)》中,明確提出了對藝術教師的要求。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是一種創造,是美術教師形成特色課關鍵的一步。在新課程標准深化中,教師們紛紛探索著怎樣使美術課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的美術課怎樣使它更優秀,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鄉土美術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並發揮特色,教師要熟悉當地傳統民間美術,形式及相關知識背景等,對教學條件有相當的了解和調查,教師在教學前得做好充分的資料收集。只要教師周密地計劃和充分地准備,美術課堂就會有意外的教學效果。「理解、保護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並滲透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引發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理解。」新課程越來越需要教師具有開發本土化、鄉土化課程的能力,學會對各種教材的靈活處理和深入研究。
教師將是一個開拓者和創造者,多樣化和選擇性的課程更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學風格,才能與新課程同行!
Ⅵ 小學藝術教育是什麼
藝術教育,以文學、音樂、美術等為藝術手段和內容的審美教育活動。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任務是培養審美觀念、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以培養鑒賞能力為主,創作能力為輔,使受教育者在欣賞優秀藝術品的實踐中學習審美知識,形成審美能力。內容:
1、藝術知識,包括藝術理論、藝術批評和藝術史;
2、藝術欣賞,包括對藝術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感受和鑒賞能力;
3、藝術創作,包括創作藝術作品的構思和表達能力。
(6)什麼是農村小學藝術課擴展閱讀:
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意見》提出以下意見:
一、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要以育人為宗旨,堅持先進文化導向,體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的內容要貼近校園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中小學藝術活動的形式要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為學生所喜聞樂見,能產生良好的育人效果。要積極探索,創造具有時代特徵、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的藝術活動形式,堅決反對中小學藝術活動「成人化」、校園文化「庸俗化」等不良傾向。
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講究實效,注重活動過程,堅持勤儉和量力而行的原則,提倡開展小型、分散、靈活、多樣的藝術活動,要堅決反對刻意追求形式、一味講究排場、追求流行時尚和"高規格"的傾向。
三、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要以學校為基礎,以班級為重點,在開齊、上好音樂、美術等課程的同時,大力推廣體育藝術「2+1」項目,讓每一個中小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一種自己喜愛的藝術技能。
學校要建立聲樂、器樂、舞蹈、戲劇、美術、書法、陶藝、工藝、攝影等多種課外藝術活動興趣小組,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組建學生藝術團,發揮藝術特長學生的骨幹作用,形成本地、本校藝術活動的特色和傳統。
要加強與少年宮、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的交流與聯系,將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有效銜接,充分發揮校外活動場所在組織、輔導學生藝術活動方面的資源優勢和育人功能。
四、要把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列入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計劃之中,保證每周有固定的藝術活動時間。學校應每年組織合唱節、美術展覽和藝術節等活動,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每年要舉辦不同類型的學生藝術活動,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搭建平台。
組織開展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要加強統籌協調,科學部署,合理安排時間和活動項目,避免給學生增加過重負擔或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組織學生赴外地參加藝術教育活動應在假期進行,不組織小學生跨區(市)、跨省參加藝術活動。
五、要切實加強藝術教育活動指導教師的培訓工作,努力建設一支有敬業精神、有較強業務能力的骨幹教師隊伍。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利用教師業務進修和舉辦學生藝術活動等機會,組織相關培訓,提高藝術教育活動指導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
學校要聘請文化藝術界有關專家和民間藝人擔任藝術活動的輔導教師,通過開設專題講座、輔導課外活動、指導藝術實踐等方式,幫助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提高藝術教育活動的水平。
六、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保證必要的經費投入,為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提供物質條件保證。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學校藝術教育專用教室和場館的建設,不斷改善藝術教育的設備條件。
應積極整合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在當地政府的協調下,充分利用本地博物館、劇院、音樂廳、園林、圖書館等文化藝術活動場所,開展學生藝術活動。
七、組織大型、集中的學生藝術活動,必須明確安全責任,制訂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建立安全責任追究制度,確保中小學生人身安全。
組織活動要綜合考慮氣候、交通、水電、食宿、活動場所的條件等各方面的安全因素,牢固樹立"學生安全重於泰山"的意識。組織學生赴外地參加藝術活動須給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八、嚴禁任何部門和中小學校組織學生參與商業性藝術活動或商業性慶典活動;不得組織學生參加企業、媒體或其他社會團體舉辦的有收費營利行為的藝術競賽等活動。
企業、媒體、社團或其他社會組織舉辦的藝術競賽、演出活動等,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原則上不掛名主辦,學校不得硬性組織學生參加此類活動。如確需參加導向正確、有一定教育意義的此類藝術活動,須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九、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活動,各類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等級不得作為學生升學、獎勵的依據。
十、嚴禁中小學生進入「未成年人不宜」的娛樂活動場所。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與公安、文化、城管、社區等部門加強聯系,配合協作,實行綜合治理,切實加強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