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鄒平有哪些藝術

鄒平有哪些藝術

發布時間:2023-03-06 02:39:16

⑴ 鄒平有什麼獨特的習俗

鄒平長山一帶的傳統節日習俗

孝親祭祖,感念穀神,燃放河燈,超度鬼魂.,中元節已成為我國民間最大的鬼節,這個本來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節日為什麼會盛行至今?它對我們鄒平又有著怎樣的特殊意義?請繼續收看原成人中專副校長,高級講師張同吉為您講述鄒平中元節,《鄒平傳統節日習俗》,《鄒平史話》正在播出

中元節

中元節也就是農歷的七月十五,我們農村一般就叫過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個名稱,來源於我們中國道教,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作「上元節」,七月十五稱作「中元節」。七月十五還有一個名稱叫「盂蘭盆節」,它來源於佛教。這裡面,流傳著一個「目蓮救母」的故事,傳說有個叫目蓮的和尚很有法力,也很孝順,他的母親得了一種怪病,就是吃飯的時候飯,吃到嘴裡就馬上變成一團火,燒得不敢吃,因此目蓮的母親最後幾乎餓死,木蓮愁得沒辦法,,就只好去找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就給了他一本《盂蘭盆經》,讓他在七月十五的時候念這個《盂蘭盆經》,因為目蓮救母親的心很虔誠,所以到了七月十五這天,他就不吃不喝,一天到晚不停地念這個《盂蘭盆經》,最後他的母親終於得救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目蓮救母,所以也把七月十五定為盂蘭盆節。

過去咱們鄒平長山過七月十五的風俗有以下幾項,一是祭祀祖先,祭祀穀神(後稷),這個習俗在《長山縣志》里有記載:中元節祭先薦五穀。到了七月十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水餃,買西瓜買葡萄等一些時令水果,來祭祀祖先,農歷七月十五這個時候,莊稼快成熟了,農民豐收在望,過去我們有個說法就是「七月十五定旱澇」,就是到了七月十五這個時候收成已基本定局。傳說我們老百姓種莊稼,是穀神後稷教的,這個意思在孟子裡面曾經有記載,「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原來咱們老百姓不會種莊稼,只會狩獵,因為後稷教我們老百姓所以老百姓後來就學會了種莊稼,老百姓才有飯吃才有衣服穿,穀神後稷就是咱老百姓種田的祖師爺,所以老百姓對穀神很敬仰。為了感謝後稷,在七月十五的時候也要隆重的祭祀穀神,這個意思就類似於西方的「感恩節」,所以以後就把七月十五祭祀祖先、祭祀穀神合到一塊了。一般是在七月十五這天早飯以後,人們到莊稼地里去選上一兩棵玉米、高粱、穀子、大豆、芝麻等,然後用青麻捆成一把,咱們老百姓有個說法叫「麻棵棵」。這個麻棵棵捆好以後,帶回家來,放在堂屋的旁邊,吃了中午飯後就開始請祖先的靈魂請穀神後稷回來過節,等焚過香燒過紙,然後再把祖先的靈魂送走,送的時候要帶上捆好的麻棵棵,出門的時候要把這個麻棵棵放到大門頂上,這個意思就是讓後稷祖師爺看到我們今年農業豐收了,我們老百姓沒有忘記你祖師爺的恩德,來表示感謝。這個習俗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後期,就基本上消失了,我小的時候這些活動參加了幾次,後來就沒有這些儀式了,因為這個儀式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而且程序很繁瑣,還要損害一部分莊稼,造成浪費,後來就把這個風俗通過移風易俗給改掉了,但是七月十五老百姓照常過,還要包水餃還要買瓜果梨桃,買了來干什麼呢?主要是自己享用,自己改善生活,人們在享受這些勞動果實的時候,心裡還想著自己的祖先,,還想著穀神後稷,只不過是把那些迷信的手續迷信的做法都刪除了。這種很智慧的做法,就叫心到佛知。

過七月十五,我們鄒平長山這一帶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放河燈」,傳說放河燈是給那些冤死的淹死的鬼魂引路超度的,河燈放到河裡以後熄滅了,也就是說河燈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鬼魂們也就可以脫離苦海,也就可以超生了,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了。傳說過去七月十五的時候,街上的店鋪也要關門,給這些鬼魂讓路,過去老百姓認為元宵節是上元節,人們要張燈結綵,要掛燈,那麼中元節,也就是七月十五是鬼節,人們也應當慈悲為懷,也應當給鬼魂們掛燈,來表示一下對鬼魂的悼念,但是這個人鬼有別,陰陽兩界,人是陽,鬼是陰,,陸地是陽,水下是陰,那麼七月十五放燈就不能和元宵節一樣在陸地上放燈,那燈放在哪裡呢?燈放在水裡了,這就是七月十五放河燈的來歷。

過去每年七月十五晚上,長山一帶的老百姓,就在孝婦河沿岸放河燈,我小的時候參加了幾次,我記得當時在三里河,長山的南關橋,西關橋設幾個點,人們就集中在這幾個點上放河燈。河燈是用木板做成的,上面用彩紙紮成蓮花狀,裡面放上小油燈那個時候一般就是小豆油燈,把這些燈點亮以後就放到河裡,讓這些小燈順流而下,在茫茫的夜幕當中,這些五顏六色的彩燈就布滿河面,隨著流水緩緩的流淌,河面上燈光搖曳,和天上的月光交匯在一起,顯得幾分縹縹緲緲,還有幾分神秘,那個景色很壯觀,很迷人,岸上看熱鬧的人很多,有敲鑼打鼓的,有放鞭炮的,也有叫好的,很熱鬧。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放河燈的迷信色彩就基本上被革除了。放河燈就成了群眾一種娛樂活動,我放河燈的時候就不知道放河燈有什麼內涵,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鬧玩、娛樂,感到精彩很好看。八十年代的後期,長山鎮組織了兩次規模較大的放河燈活動,引起了轟動,縣電視台播放過那個盛況,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後來放河燈就演變成一種很有特色的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只不過這個活動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就逐漸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孝婦河被嚴重的污染了,上游的污水把孝婦河污染了,原來那個孝婦河景色很美,可以說是綠水金沙,魚蝦漫遊,鵝鴨戲水,後來這些好光景都盪然無存了,孝婦河被污染的臭氣熏天,老百姓是痛心疾首,當然放河燈這種活動就銷聲匿跡了。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幾年,黨和政府對環境保護是越來越重視,眼看著孝婦河的治理情況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冰清玉潔的孝婦河一定會重返人間,放河燈這個活動也一定會重放異彩。

七月十五過去老百姓叫鬼節,很顯然,七月十五的一些活動形式帶有比較濃重的迷信色彩,但是七月十五的文化內涵又很豐富很復雜,它裡面有儒家成分,有道教成分,也有佛教成分,所以說它是一種多元文化,我們今天來分析這些文化,有一些含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或者說積極意義,所以說這個七月十五今天我們來看,仍然還有比較強的生命力,盡管是個鬼節,咱農村老百姓還是在過,也就是這么個道理。你想這個七月十五叫盂蘭盆節,為什麼叫盂蘭盆節呢,因為裡面有一個目蓮救母的故事,很顯然,這是宣揚孝道的,七月十五祭祀祖先,他的主旨也是宣傳尊老敬老的,是一種孝文化,祭祀穀神後稷,很明顯是宣感測恩的,讓人們學會感恩,七月十五放河燈,也是教人們要慈悲為懷,要有惻隱之心。所以說這一些我們今天來看,他和我們現在提倡的一些道德規范、價值取向,仍然有相通的地方。對於像七月十五這樣比較復雜,而且精華和糟粕並存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善於揚棄,善於切割,也就說把裡面有的那些迷信的東西、落後的東西,堅決拋棄堅決切割掉;對於裡面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東西,我們要批判的繼承,並加以利用。對這個七月十五,我們應該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實際上,我們老百姓也最聰明,最近這些年來,我們老百姓採取的就是這種揚棄和切割的態度,來對待類似七月十五這樣的傳統節日的。

解說;,天清如水,月明如鏡,中秋之夜,家家團圓,品餅賞月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八月十五風俗各異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我們鄒平又有哪些獨特的節日習俗呢?請繼續收看原成人中專副校長,高級講師張同吉為您講述重陽節,《鄒平傳統節日習俗》,《鄒平史話》正在播出

中秋節

中秋節,就是農歷的八月十五。八月十五的月亮在一年中是最圓最亮的,這一夜人們仰望天空,看著那一輪圓圓的明月,很自然就會期盼著全家的團聚,那麼在外的遊子呢,也在這個時刻,思念著故鄉,思念著親人,所以說中秋節還有一個說法叫團圓節。現在在我們國家,中秋節已經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已經被國家列為全民假期之中。傳說「中秋」這一詞,起源於西周,但是一直到了唐代,才正式過中秋節,到了宋代,有了八月十五拜月的習俗,到了南宋,逐漸有了吃月餅贈送月餅的習俗。這個月餅做得圓圓的,和月亮一樣,象徵著團圓這個意思。到了明清以後,中秋節逐漸發展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民俗大節。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我們鄒平一帶有個普遍的說法,是和明太祖朱元璋發動反元起義有關,元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中原廣大人民群眾不堪忍受這種統治,紛紛起來舉行起義,後來朱元璋就成了各路義軍的首領,朱元璋為了徹底推翻元朝,准備醞釀一場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個起義的日期,就定在八月十五的夜間,但是那個時候元朝官兵勘查得非常嚴密,家家戶戶都派上官兵進行監督,就像特務一樣,當時老百姓把他們叫做「韃子」,監督漢族老百姓的一舉一動,所以說這個起義的信號沒法傳遞,朱元璋的軍師是劉伯溫,這個人足智多謀,他想了一個辦法,他把有八月十五日夜起義的紙條暗暗地藏在月餅里,然後,把這些月餅分送到各路義軍的手中,這樣躲過了元朝官兵的搜查,結果到了八月十五日夜裡,各路義軍紛紛響應,起義軍聲勢大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下了元大都,最終起義獲得了成功,元朝被推翻了。勝利的消息傳到南京,朱元璋非常高興,於是就傳下口諭,在每年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且把當年起兵的時候,用來秘密傳送消息的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專用糕點來賞賜群臣。月餅這下子不得了了,月餅是農民起義勝利的大功臣啊,所以說月餅的功勞是大大的,理所當然的成了名牌,所以後來,中秋節吃月餅、贈月餅這個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了。咱們鄒平長山一帶過去有個說法,叫「八月十五吃月餅,殺韃子,齊了心了」。我小時候就經常聽老人們這么說。當然今天這個月餅,已經遠離了鼓角爭鳴,也遠離了硝煙彌漫,它搖身一變,成了一種象徵著團圓、和平、美好、甜蜜的好食品了。

咱們鄒平長山這一帶過去過中秋有這么幾個風俗:一個就是出門在外的人,每到中秋節,都要趕回家來,和家人團聚,要趕回來過節,回娘家的媳婦也一定要在中秋節趕回婆家,表示家人團聚,過去有個說法:「八月十五二十三,媳婦子不回家大如天」,那個意思就是八月十五還有小年,當媳婦子的一定要趕回婆家去過,表示全家團圓,過去咱們鄒平長山這一帶過中秋還有拜月的習俗,拜月賞月吃月餅飲酒,這些習俗也很興盛,中秋之夜,當一輪明月從東方冉冉升起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擺上供桌,擺上月餅西瓜石榴葡萄各種美味佳餚,老太太們就帶著姑娘媳婦,焚香拜月,來祈求全家幸福,那麼這個時候呢可以說是,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天上是月團圓,地上是人團圓,對著一輪明月,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嘗月餅,舉杯賞月,共話家常,可以說是其樂融融,那一種團圓,那一種溫馨,那一種和諧,可以說達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最美境界,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蘇東坡的中秋水調歌,相互從心底里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美好的祝願,可以說中秋節賞月,吃月餅,這是一家人最團圓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也是大家能夠享受天倫之樂的一段最美好的時光。

過中秋節,咱們這里一些年輕人還喜歡在一起聚聚,一邊賞月,一邊飲酒談心,藉此來增加友誼,聯絡感情,文人墨客則要在中秋期間,開展各種文藝活動,像賞月賞菊,賦詩習文,揮毫潑墨,談古論今等等。咱們鄒平黃山的玉皇廟,長山的范公祠、文峰筆等,這些名勝地方,在中秋節前後,人們都喜歡到那裡去賞月飲酒賦詩,非常熱鬧。這種習俗今天仍然保留下來了,現在每到中秋節,各個機關團體,各行各業都要舉行各種各樣的茶話會,聯歡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體育競賽,可以說是盛況空前。如今中秋節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大節,現在我們周邊的一些國家也開始過起來了像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朝鮮、日本、菲律賓等,他們也跟著我們一起過中秋節,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大幅提高,我們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那麼中秋節文化這種軟勢力,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風靡世界。

中秋節為什麼會成為傳統節日裡面的民俗大節呢?原因很多,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秋文化貼近了人民群眾生活和精神的需要,它是人民群眾自己的節日。過去老百姓說,七月十五是鬼節,八月十五是人節,也就這個意思,過中秋節人們沒有任何祭祀儀式,人們可以放開手腳,不受任何約束,也不用假借任何名義,可以名正言順的來過自己的節日,過中秋節就沒有任何名義,就是過自己的節日,所以說人們不僅是事實上的主人,也是名義上的主人,人們過中秋節可以開懷暢飲,可以肆無忌憚,可以「起舞弄清影」,也可以「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那麼在這一個節日裡面,人們是全方位、全天候的主人,萬象為賓客,你天地鬼神,一切萬物,都是客人,誰是主人啊,人是主人!我過自己的中秋節,你誰也干涉不著,我理直氣壯!過去家裡還有一個灶王爺,灶王爺這個神不得了啊,他是玉皇大帝的欽差大臣,它監督著老百姓的一舉一動,但是過中秋節的時候,灶王爺就得靠邊站了!中秋節的那雞啊、那魚啊、肉啊、月餅啊,灶王爺只能在那看著眼饞,他撈不著吃,為什麼呢?中秋節是人節啊,所以說中秋節是一個人們的個性可以張揚的節日,是一個藐視神權,藐視族權,充分體現人權的節日,是最有人性化的節日,因此中秋節的魅力是其它節日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很強的親和力,人們過中秋節都有一種很強的歸屬感,這也是中秋節為什麼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原因。第二點就是中秋節的文化,集中到一點就是一種和諧文化,一種倡導和追求和諧的文化。中秋節人們賞月,人們望月,這種賞月望月,實際上就是人和月球在對話,在溝通,實際上就是追求人和月球,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諧;中秋節的時候舉家大團圓,而且同事之間,親友之間還要互贈月餅,互相在一塊飲酒談心,增強友誼,聯絡感情,那麼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也就是人與社會的和諧;中秋節的時候,全家和和美美的團圓在一起,人們是特別的高興,特別歡樂,平時一些煩惱的事情都可以把它拋開,拋到九霄雲外,人們的心靈就得到了一種凈化,一種平衡和一種升華。這個問題宋代的蘇東坡體會的最深刻,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老先生體會到了這一點,他達到了心靈的一種平衡,一種高度和諧的境界,在這一點上是我們可以借鑒的典範。所以說中秋節的文化,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平衡,體現了人際之間的平衡,也體現了人們思想精神內心的平衡,所以說它就是一種追求和諧的文化,因此中秋節也就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喜愛。

解說: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人們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

隨著敬老愛老新內涵的注入亦成為老人們最喜愛的節日,請繼續收看原成人中專副校長,高級講師張同吉為您講述重陽節,《鄒平傳統節日習俗》,《鄒平史話》正在播出

重陽節

重陽節就是農歷的九月九日。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是日月雙陽,所以叫重陽,它又是兩個九相重,所以又叫重九,因為這個「九」與天長地久的「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就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所以這個節日標志著一種大吉大利,自古人們就很喜歡,特別是老年人非常喜愛這個節日。因此說重陽節由來已久。相傳起源於漢代,這裡面有一個故事,相傳東漢時期,汝南這個地方有一個讀書人,叫桓影,桓影為人忠厚老實,有一天,他在上學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雲游的老和尚,這個老和尚道行很高,向桓影化緣,桓影就把他上學帶的午飯全都給老和尚吃了,老和尚很感激他,就很鄭重地告訴他,明天是九月九日,你們汝南這一帶有災難,你要趕快叫家裡人頭上插上茱萸(茱萸是一種植物,是一種中葯材,能夠治病驅邪),帶上菊花酒,跑到高山上去飲菊花酒,就可以躲過這場災難,桓影就迅速的通知了附近村子裡的人,叫家裡人趕快插上茱萸,帶上菊花酒,就跑到山上去了。結果他們晚上從山上回來的時候,村子裡的牲畜,牛、羊、豬、馬,全都死了,這才知道老和尚說的不虛。後來民間就有了重陽頭插茱萸,飲菊花酒,登高這些習俗。唐代詩人王維曾經有一首詩就是寫重陽的,題目是《九月幾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一首詩裡面就寫出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這兩個風俗。

咱們鄒平長山一帶,過去過重陽節,有這么兩個風俗,一個就是登山趕廟會,飲酒賞菊。咱們這一帶重陽登山趕廟會,主要是趕黃山的廟會,過去在黃山廟會很有名,特別是黃山的葯會,遠近聞名,每年的四月八,重陽節,周圍幾百里地的商賈都跑來來趕黃山廟會,規模很大,也很熱鬧,交易很興隆。重陽節的時候,人們一邊登山,一邊賞菊,一邊趕廟會,進行經濟貿易,非常熱鬧,也可以說是一舉兩得,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咱們鄒平的醴泉寺,長山的范公祠,都要舉行隆重的悼念范仲淹的活動,來藉此弘揚范公先憂後樂的精神。

現在的重陽節和以往的任何重陽節都不一樣了,有了很大的變化,1989年,我們國家把每年的九月九日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實現了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巧妙的結合,重陽節這個古老的節日被賦予了嶄新的含義,使重陽節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一個美好節日,使我們神州大地千千萬萬的老年人,倍感溫暖和欣慰,這也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及全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懷,每年的重陽節前後,舉國上下,各個團體,村鎮,單位都要積極的組織老人們,在這個佳節之際,外出旅遊,觀賞,安排老年朋友們遊山玩水,或者登山健體,或者到公園里賞菊,或者進行各種適合我們老年人參加的各種文體活動,像重陽節老年人書畫展覽,老年人歌詠比賽,老年人體育運動會,像門球比賽、釣魚比賽、麻將比賽,搞得很紅火,很火爆,老年人特別高興,讓老年朋友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的享受著全社會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愛。在每一個家庭裡面,重陽節前後,親情特別濃厚,年輕人往往都要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到田野里、山坡上,去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孩子們往往要爭先恐後地給老人烹調各種美味佳餚,讓老人們盡情地享受著天倫之樂,真可以說是其樂融融,所以說這個重陽節,被命名為老人節,可以說是名至實歸,這也是我們老年朋友的一大幸事。

⑵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好玩的地方如下:

  1.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部批准,於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雲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公園內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 公園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1、古跡遺址、革命聖地,如鶴伴山、仙石橋、御甲石屋、五龍泉等,並有許多傳說依附於鶴伴山美麗的風景之中,更增添了鶴伴山的神奇色彩。


閱讀全文

與鄒平有哪些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