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廣播節目怎麼體現視覺藝術

廣播節目怎麼體現視覺藝術

發布時間:2023-03-07 20:59:07

『壹』 電視劇的特點藝術特徵

電視劇的特點

電視劇和小說、廣播劇、電影等既有相同之點也有不同之處。首先說說相同的地方:

一、 它們的素材都是來源於生活,但又是經過了藝術加工,是生活的提煉和升華。

任何創作都離不開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的素材是取之不盡的。不管是電視劇也好還是小說、廣播劇、電影也罷,它們的故事情節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盡管不是完全的吻合。這是由它們的創作目的決定的,因為電視劇、小說、廣播劇、電影等它們都是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來反映時代,反映生活,它們反映的不是某個人或某件事情,它們反映的是某一類事情或是某一類型人。因此,故事情節中的人物或事件都是拼湊起來,再經過藝術的加工而形成的。它們都是擷取生活中的片斷,通過對這些片斷的藝術的講述或是描述,以小見大,來折射生活折射人物。

二、 它們都具有社會性。

它們都要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面貌,社會現象,或是一定時期人們的心理需求和價值取向。例如《渴望》、《金婚》等都是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和人們對生活的態度。而且這倆部電視劇在表現內容上時間跨度比較大,因此在這倆部電視劇中所反映的社會面貌前後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生活狀況和生活態度前後也發生了變化。這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因為只有人們的意識形態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時,社會才能更好的發展,而人們也才能不被社會淘汰。而這倆部電視劇正好是描述的是在歷史轉型時期,隨著社會面貌的轉變人們的生活態度也在隨之轉變得過程中出現的家庭矛盾。通過一個個日常生活中矛盾的出現和解決增加了故事情節的起伏曲折。進而表達主題,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對婚姻的那份執著和守護。

三、 電視劇和小說、廣播劇、電影等一樣都具有教育意義。

它們都是通過一個或多個故事情節,來反映一種真理或是一個道理,來告訴人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是高尚的,什麼是提倡的,給人們教育或是警示的作用,指導人們的價值觀取向,樹立高尚的人生態度,弘揚社會正氣,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個價值觀導向的作用。例如一些偵破案件電視劇、電影等就是通過講述偵破案件的過程來教育人們要遵紀守法,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也有警示的意義。告誡人們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 電視劇和小說、廣播劇、電影等一樣都具也有消遣娛樂的作用。

剛才說過了,素材來源於生活通過藝術加工。這個藝術加工當然也包括藝術誇大,或是戲說。因此,消遣娛樂也是它們的一個功能,例如《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兒女》等等,對日常工作或是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藝術的表現手法表現出來,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娛樂身心,讓觀眾在一陣陣的笑聲之中放鬆心情。達到了消遣娛樂的作用。

以上是電視劇和小說、廣播劇、電影等的相同之處,作為一種電視體裁,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一 、電視劇較小說、廣播劇來說表達更為形象,表現元素更為豐富。

小說只能是通過文字來表達,比較單一;而廣播劇只能通過聲音來表達,也比較單一。而電視劇就不同了,它既有圖像也有聲音,它聲畫皆有,視聽兼備,動靜結合,電視劇可以綜合利用電視手段,能夠全方位多角度的去展現情節,描述環境,給人以形象直觀的感受。而且,電視劇的這種形式較為通俗易於接受,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都能看懂。更能充分的表達主題。這是電視劇不同於小說和廣播劇的優勢。

二 、電視劇的表現時間上較電影要長。

電影的片長一般1—2小時左右,而電視劇則沒有時間的限制,它可以用很長的時間來完成一個故事情節甚至是一個歷史時期的敘述。如果電視劇的時間長的話可以叫成電視連續劇。而電影卻不可以這樣,當然了也沒聽說過一集電視劇。呵呵。

三、從內容上來說電影的內容較為緊湊,而且內容較為單一,反映面較窄,故事情節矛盾集中。而且電影充分的利用電視鏡頭的組合這一特點來敘述故事。電影在敘述故事情節的細節上沒有電視那樣細致,電影只是根據情節的需要或是主題表達的需要才選擇必要的細節加以描述。這些都是和電影的片長有很大關系的。因為電影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所以就有必要採取上面的方式來完成一部電影的創作。電視劇則不同了,由於它沒有時間的限制,因此它有充裕的時間來敘述故事情節。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在故事情節的細節上,電視劇可以放心的去表現。而且是表現的越細致,人物性格形象也越鮮明生動,故事情節也越吸引人。整部電視劇也越精彩。當然了,就算是時間再沒有限制,那也不能什麼細節都去描寫。這樣的話會使整個故事情節主次不清,詳略不當,影響電視劇的質量。電視劇的細節描寫要做到有的放矢。這樣電視劇才能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電視劇的播放模式

2013-2017年電視劇的網路播出主要有以下兩種模式:

台網同步播出

電視劇經台網同步播出主要是指:一些熱播的電視劇在電視台播出後,根據收視情況通過互聯網同步播出。

代表劇目有:《我的團長我的團》、《潛伏》等熱播劇都採用了這樣的發行路徑。

這種播出模式優點是:電視台購買消化了電視劇的製作成本,打開了主流渠道;視頻網站可能付費較少,但能吸納大量人氣。

先網後台播出

先網後台播出是指:一些投入成本較低或播出效果把握不大的電視劇,製作者往往選擇網路試播,這樣可以規避風險。隨後在電視台再次播映,獲得極佳的收視效果。

代表劇目有:《蝸居》。

這種播出模式特點是:這種經網路走紅的電視劇多為年輕網民追捧的青春偶像劇。

電視劇的發展成就

六個國內第一

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其前身是1946年10月1日建於黑龍江的興山(今鶴崗)的東北電影製片廠,1949年4月東影遷回長春,1955年2月改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第一家電視台1958年5月1日,新中國第一家電視台-——北京電視台試播。9月2日,電視台開始正式播出節目。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改稱中央電視(CCTV)。中央電視台現有八個頻道,覆蓋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中國第一部電視劇 1958年,北京電視台為配合當時進行的階級教育而推出的二十分鍾直播電視小戲《一口菜餅子》,便是新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劇。

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 80年代初,中央電視台製作的9集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是新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到1982年就有11部電視連續劇、50餘部電視短劇攝制完成。

中國第一部大型室內電視連續劇 1990年北京電視台、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聯合錄制了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被稱為第一部大型室內電視連續劇。該劇由李曉明編劇,王石等改編,魯曉威導演,張凱麗、李雪健等主演。

中國第一部電視系列喜劇 《編輯部的故事》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1991年拍攝的25集電視系列劇,王朔、馮小剛、金炎導演,葛優、呂麗萍等主演。獨特的幽默喜劇風格填補了新中國長篇電視系列劇品種的空白。

註解:1980年中央台播出的《敵營十八年》雖然是內地的電視劇,但它並不是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充其量只能算內地第一部電視連續劇,但要說到第一,就必須是台灣中視民國58年(1969年)11月3日開演的黑白電視連續劇《晶晶》,這部劇不止是台灣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同時也是真正的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當然因為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因素,這部劇沒有在內地播出,所以我們就認為1980年播出的《敵營十八年》是中國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

拓展:

電視劇藝術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1.視聽敘事

電視劇作為生存在電視媒體上的一種視聽作品,有著電視作品共有的、特定的視聽表現體系,有著不同於其他藝術要素的語言系統。這一語言系統由各種視覺元素和聽覺元素構成,這些元素依據人的現實視聽認知規律進行組合,完成敘事任務。

電視藝術的視聽語言元素包括:作為電視藝術作品畫面內容的人物、環境,作為畫面屬性的色彩、光影、景深、構圖以及運動。所有這些視聽語言元素,都是電視藝術在視覺層上進行藝術表達、含意呈現的必要手段。

電視藝術的聽覺語言元素包括:人聲語言、音樂和音響,這些聽覺元素是電視藝術在聽覺層上的呈現工具。顯然,以這些直接訴諸人的視聽覺的語言元素作為敘事手段的電視藝術,有著不同於以文字進行敘述的文學藝術的創作規律。

相對於直觀的視聽語言,文字語言的抽象性、概念性相對較小。文字語言作為文學作品唯一的藝術載體,就使得文學作品的形象思維具有更多的抽象性,文學作品對抽象的概念、思想等的直接展現更為自如。

而視聽語言的在直觀表意上顯而易見的優勢,使得電視藝術作品能夠以更接近世界本來面貌的方式,直接而又准確的進行形象的呈現和意義的傳達。

語言元素的差別,以及由此形成的受眾接受方式的不同,決定了電視藝術創作同文學創作在思維方式、藝術規律上的明顯不同。

電視藝術的媒介基礎賦予了電視藝術視聽語言以極大的自由度和表現力,電視藝術所使用的視聽元素,能夠以最接近的人的現實視聽經驗的方式進行呈現、組合,逼真的重現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視聽感受。這種媒介優勢,讓電視作品的視聽敘事不同於各種傳統的視覺、聽覺藝術以及綜合試聽的戲劇藝術的敘事。

如果說,傳統的視覺藝術,如繪畫、建築、雕塑等,受制於媒介物的靜態存在;傳統的聽覺藝術,如音樂,受制於聲音形象的模糊性;傳統的視聽藝術,如戲劇,受制於舞台時空關系的限定性,那麼,電視藝術在再現世界的時空運動上所擁有的無可比擬的能力,就使得它的藝術傳達具有了新的可能,在這樣的語言優勢下,電視藝術形成了特定的視聽語言組合規律和句法結構。

語言元素的特點,不僅決定了作為藝術作品基本構成原則的藝術思維的特性,也進而決定了藝術作品中的各種結構規則和表現手法。電視劇作為電視視聽藝術的一個品種,其藝術規律和藝術手段,首先就是基於其視聽語言的敘述特性而存在的。由此,我們可以首先將電視劇藝術的區別於生存在其他媒介物上的各種藝術樣式。

2.虛構敘事

盡管往往取材於現實生活,而且在拍攝時力求體現真實感,但是從本質來說,電視劇藝術的敘事是虛構敘事,電視劇只是在講述人為設定的故事。講述人的故事,可以說是藝術作品最重要的創作目的之一,然而對於電視劇創作來說,需要強調的是,這個故事是預先設定的,包括故事描繪的時空環境、故事中活動的人物、故事的發生與推進,所有這些預設內容,都是飽含著創作者主觀意圖的。

(同樣作為電視藝術作品,電視紀錄片和電視專題片等,則呈現出與電視劇全然不同的敘事特點,即真實敘事。在電視紀錄片和電視專題片的創作中,人的故事同樣也是創作的重點內容,但是不同之處在於,這些故事是真實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故事的時空環境是真實的,故事的人物是生活中真實的當事人,故事的發生與推進不受創作者主觀願望的影響,而是在生活過程中的自然發展。

敘事性質的不同,源於不同的創作目的,由於不同類型作品的不同創作要求。而具體的藝術創作過程中,就體現為不同的創作規律:

紀錄片和專題片的創作,需要在符合基本創作目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尊重生活,盡可能真實的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創作者的主觀意圖更多的體現在如何從生活中選取、挖掘能夠為全片創作目的服務的`內容進行重點展現。)

而電視劇的創作,適應虛構敘事的特點,就需要有更多的設計,包括從劇本環節及開始的情節設計、人物形象設計,實際數據環節的場景設計,鏡頭設計的等。這些環節的設計,體現出的恰恰是創作者對作品形式和內容的全方位的主觀控制,而在此過程中,戲劇藝術對情節、人物、結構等的處理,電影藝術的場景、鏡頭的設計,可以為我們的電視劇創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3.連續敘事

占據電視劇主體的是電視連續劇,而它也是同電影故事片區別較大、有較強獨特性的電視劇作品類型。作為連續敘事的作品,電視劇在情節敘事上有著不同於電影故事片的特殊規律。不同之處主要存在於劇作方面,在情節推進、人物塑造、劇作結構等方面,電視劇的創作都有著不同於電視故事片的特性。

如果說電影故事片更像是小說創作中的短篇小說的話,電視連續劇在創作上則更接近於長篇小說。電視連續劇,除了遵循戲劇文學「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普遍的情節結構模式之外,還更多的借鑒的長篇小說,尤其是章回小說的篇章結構方法。

中國古典章回體小說將一個完整的故事分組幾十甚至上百個章節,回目來講述,適應這種結果方式,章回小說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結構法則。每一章回一般都會包括一至兩個核心情節,在本章中進行充分的發展,這樣,每一張章回情節上也有的一定的獨立性、完整性;各章回之間在內容、情節上的觀點,或是相當緊密,或許稍有延緩,或是以章回的轉換之處作為情節的大的轉換點,這些處理都相當自由;為保持章節之間的連貫,吸引讀者持續閱讀,章回體小說一般在前一章節的結尾處會有意設置一定的懸念,留在下一章回中進行解答,所謂「預知後事,且觀下回」,這樣就在各章回之間建立較為緊密的關聯。所有這些結構上的特點和規律,都是在長篇小說創作的長期發展中,在對讀者接受心理的逐步適應中形成的,而且,讀者在對他們進行接受的過程中,也已形成了一定的審美心理定勢。

在這種情況下,電視連續劇的長篇章回小說結構規律的借鑒,也就符合了觀眾對這種長篇敘事作品的接受習慣。電視連續劇的每一劇集,也往往都有一個或多個相對獨立的小情節,在本集中進行完整的演繹。劇集往往會在新的變化、新的矛盾出現時結尾,製造一定的懸念,挑起觀眾的觀賞期待,以此保證觀眾對該劇的持續收視。下一集的開始情節,可以是直接延續前一集的劇情,也可以是跳開一個較大的空間,開始一段新的情節。作為一種長篇敘事題材,電視連續劇對長篇小說結構方法的借鑒,是自然、合理的。

這樣,經過視聽敘事、虛構敘事、連續敘事這三個層面的限定,我們可以將電視劇藝術從其他藝術形式清晰的區別開來。

『貳』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媒體藝術的主要類型與特徵

一、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
「節目」,最早是指文藝演出的藝術作品。廣播電視誕生後,以其電子傳播的速度和覆蓋面的巨大優勢,迅速成為大眾傳播的主要媒體。幾乎所有的藝術節目都藉助它的優勢得到迅速傳播,因而「節目」一詞也從廣播電視中的文藝演出作品引申為電台電視台播放的一切項目。美國學者約翰·菲斯克認為,「節目是電視所輸出的有明確界定與標識的部分。它具有明確的時間與形式界線,與其他節目有類別上的相似之處,更有著明顯的差異。我們知道廣告不是電視節目中的一部分。我們知道一個節目什麼時候結束,另一個節目什麼時候開始。節目是穩定的、也是固定的實體,是以商品形似和生產和出售的,是由節目編排人員安排播出的。」由此可見,從廣義上,節目可以理解為不同媒介傳播的內容和形式。不過,這種理解過於寬泛,我們可以藉助相關學者對電視節目形態的研究,從狹義上,更好地理解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
關於電視節目形態的定義,有多種不同的理解。有研究者認為:「電視節目形態指的就是與電視節目內容相對應的電視節目表現形式,他是電視節目製作方式的核心,提供著適用於不同內容的電視處理方法」。也有研究者認為,電視節目形態是電視節目內容存在的樣式和運動狀態,包括節目的名稱、主題、內容、形式、時長等,但不容忽視的是「電視節目形態在當代還被賦予了新的意涵——所謂節目形態,就是電視節目設計的基本模式」。還有研究者認為:「節目形態是構成一個廣播電視節目的各個形式要素依照不同的組合方式、不同的功能指向,而最終形成的節目的存在形態,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形式和內部構造」。
歸納相關學者的研究,電視節目形態的內涵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電視節目形態是電視節目內容的表達形式與結構方式;②電視節目形態處於不斷發展變化的運動狀態之中;③電視節目形態還有電視節目設計模式的涵義。這些對於電視節目形態的研究,對於更好地理解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如果我們用一種歷史的的眼光看待視聽新媒體節目的話,所謂「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伴隨著視聽新媒體的誕生與發展,逐漸形成的不同於傳統廣播電視的節目內容和服務功能。此類節目要麼在結構形式上具備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不同的模式,要麼在服務功能上對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新的拓展。總之,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傳統廣播電視播出平台上所沒有的內容、形式或服務。因此,即使是在新媒體平台上播出的傳統電視節目內容,如電視劇和電視欄目等等,也並不屬於視聽新媒體節目。
簡要總結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如下:第一,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是指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不同的內容、形式或服務,其突出特徵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交互性。第二,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是指在數字新媒體平台播放的節目或提供的服務。第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處於不斷的運動發展變化中,新的品類將隨著視聽新媒體的發展不斷涌現和成熟完善。
二、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類型
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研究目前才剛剛開始,沒有現成的分類標准可循。筆者認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類型既可以按照播出平台分類,也可以按照技術應用分類,還可以按照內容創新分類。但是,無論按照什麼標准分類,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應該是「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播出平台上沒有的節目形態」。遵循這個基本前提,綜觀目前廣播電視與互聯網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的節目內容和服務功能,本文嘗試為各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進行分類。
按照視聽新媒體播出平台分類。目前,視聽新媒體節目的播出平台主要是傳統電視與互聯網融合所產生的新媒介形態,主要有電視與互聯網融合產生的網路視頻、IPTV,電視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產生的手機電視。相應地,產生了網路視頻欄目、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手機電視節目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按照視聽新媒體節目內容分類。在視聽新媒體發展過程中,由於傳者與受眾之間關系的變化,受眾參與程度的增強,微型碎片化內容增多,以及技術應用創新等因素,出現了公民視頻新聞、微電影、新媒體劇、富媒體廣告、電子游戲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這些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是目前傳統廣播電視播出平台上所沒有的,它們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誕生,或者在傳統電視節目內容啟發下融合了視聽新媒體的技術特點從而煥發出勃勃生機。前者如公民視頻新聞、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電子游戲、富媒體廣告等,後者如微電影、新媒體劇、網路視頻欄目、手機電視節目等。每一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有其不同的誕生、發展歷程和典型特徵。
1、微電影
微電影是一種短時長、低投入,可依託多元媒介平台製作播放的影像藝術內容產品。在共享、交互、傳播的新媒體時代,微電影的本質是一種參與和傾訴的影像方式。微電影的類型可以分為:廣告微電影、明星微電影、定製微電影、游戲微電影等。微電影之所以能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一種,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在網路時代,「微內容」廣受歡迎。網路播出平台的出現,「微內容」創作和傳播的雙重繁榮,改變了新媒體的內容生態環境,YouTube、優酷、土豆、六間房等視頻網站的崛起,UGC(用戶自製內容)的繁盛,社會專業製作力量的加入,讓「微電影」享用著「微時間」,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新寵。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是網路的平台和空間造就了「微電影」,使之成為一種當之無愧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2、新媒體劇
新媒體劇是依託新媒體環境完成製作和傳播,具備觀看自由靈活、類型豐富等特徵的影視劇節目類型。新媒體劇囊括網路劇、手機劇、公共視聽載體劇等多種類型,具有生產周期短、製作門檻低、投資風險小等特點。國外的網路劇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一般認為,植入了蘋果公司等信息產品的品牌廣告《地點》是美國第一部網路劇。2000年,我國一部原創網路劇《原色》上傳網頁。2005年,上海文廣和上海移動聯合推出了手機劇《新年星事》。2006年,優酷網、酷6網等視頻分享網站紛紛上線,越來越多的網路劇涌現出來。究其實質,新媒體劇是傳統電視劇在網路視頻、手機視頻和移動電視播出平台上的「變種」。其時間短的特性,成為新媒體劇不同於傳統電視劇的顯要特徵。一般來講,新媒體系列劇的單集時長10分鍾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移動環境下用戶觀賞的「微時間」所決定的。同時,專門針對網路用戶的群體特徵和視聽新媒體播出平台的量身打造,也成為新媒體劇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之一的質的規定性。
3、公民視頻新聞
公民視頻新聞是由普通公眾拍攝、製作,發布在互聯網平台上,運用畫面與聲音符號體系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進行反映、報道、記錄、調查的視頻短片。吳信訓、王建磊將公民視頻新聞分為公共領域、親身經歷、主動調查、事先策劃和視頻合成五大類;蔡麗霞認為公民新聞的來源有現場見聞、自身事件、調查報道、自我報道四類。在表現形態上,公民視頻新聞和傳統電視新聞具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公民視頻新聞一般沒有出鏡記者,沒有主持人,不設新聞導語;畫面因非專業設備拍攝而不甚清晰,鏡頭時而搖晃不穩,推拉搖移的運用也不甚合理等等。但是,恰恰由於公民自身對於新聞價值的判斷、非專業化的采訪攝制、音樂和字幕的運用與成熟的電視新聞不同,其獨特的節目形態特徵才愈加突出和明顯。公民視頻新聞的興起,一方面是由於數碼攝像機和電腦編輯系統等技術設備的普及,一方面顯現出公民社會參與意識的增強。目前,這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已經反向發展到傳統電視的播出平台上,顯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4、網路視頻欄目
網路視頻節目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出現了一種固定網站播出、固定節目時長、固定主持人等欄目化特徵明顯的網路視頻欄目,此類欄目屬於網路原創節目,不在傳統電視台播出。如搜狐網2007年1月開播的自製網路綜藝娛樂節目《大鵬嘚吧嘚》、人民網人民電視頻道於2009年底推出的原創新聞評論欄目《小六磚頭鋪》、中國傳媒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林白(網名「林中白狼」)主持的原創網路脫口秀欄目《麻辣書生》、騰訊網2011年7月推出的原創紀實專題欄目《記錄》等等。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會期間,鳳凰新媒體推出奧運原創節目《鏘鏘五環行》和《倫敦下午茶》同步在河南衛視、深圳衛視CUTV(城市聯合網路電視台)旗下的10餘家成員台的黃金時段落地播出,成為網路視頻節目逆襲傳統電視播出平台的最新例證。
5、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
所謂「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是指,在以電視機為接受終端的 IPTV或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上呈現的,區別於傳統電視媒介互動節目形式的,以網路技術為基礎的新型互動節目和服務項目。比如在電視機上實現的電視上網、互動游戲、虛擬社區、遠程醫療、可視通話、報刊訂閱等等。IPTV與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融合了傳統電視內容和互聯網內容,用戶既可選擇影視直播、影視點播、時移電視,也可以瀏覽信息、家庭學習、休閑娛樂、視頻通信等。一般來講,IPTV互動內容可以分為「人機互動」與「人際互動」兩大類。我國現階段IPTV與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主要以視頻點播的人機互動為主,以電視機為中介的人際互動也正在逐漸增多。
6、手機電視節目
手機電視節目是指在手機電視上播出的內容項目。手機電視節目無論是在節目編排、畫面鏡頭、音效、字幕,還是視覺傳達和節目模式方面,都與傳統電視節目具有明顯的差異,成為一種獨立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我國的手機電視業務始於2003年11月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當時由海南電視新聞中心製作的近70條相關視頻新聞通過移動、聯通兩家手機電視網路進行了業務傳輸。2005年,上海東方龍手機電視公司投資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的手機電視劇《白骨精外傳》。手機電視是一種嶄新的視聽新媒體,在傳播環境和受眾需求方面與傳統電視區別較大,隨著數字多媒體廣播的普及和發展,符合手機媒介特點的短視頻節目越來越受市場青睞。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獨立於傳統電視節目之外,符合手機媒介傳播特點、傳播環境以及手機電視受眾接受生理和心理特性的新型視頻節目越發受到重視。
7、電子游戲[9]
電子游戲是一種基於計算機平台和數字技術的,鼓勵玩家以獲得身心愉悅為目的自願參加並要求玩家遵從特定的規則與目標的獨立於日常生活的娛樂活動。體驗是電子游戲的核心,電子技術對游戲體驗的影響有屏幕帶來的視覺體驗、輸入技術的革新帶來的觸覺體驗、互聯網帶來的交互體驗等,同時,電子技術的發展還會給玩家帶來更為沉浸的游戲體驗。玩法的革新、交互的簡化、美術的創新、音樂的豐富,游戲科技的發展可以使玩家更容易進入沉浸環境,從而深化游戲體驗。作為一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電子游戲賦予了參與者角色扮演的功能,傳統電視的「觀眾」變成了「演員」,在設計好的規定情境和游戲規則中表演或競技。這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對傳統視聽節目的超越顯而易見。由於電子游戲與商業結合緊密,其類型化開發程度很高,產業化發展步伐很快,目前已經出現了在電視屏幕上進行遙感互動的游戲新品類。
8、富媒體廣告
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消費市場的成熟,出現了具備聲音、圖像、文字等多媒體組合的媒介形式,人們普遍把這些媒介形式的組合叫做富媒體(Rich Media),以此技術設計的廣告叫做富媒體廣告。簡而言之,富媒體廣告是運用多種網路技術製作而成的具有與用戶互動功能的互聯網廣告節目形態。網路技術發展為富媒體廣告提供了技術支持,巨大的市場空間為富媒體廣告帶來了不竭的動力,新媒體藝術的成熟確保富媒體廣告的創意完美呈現。彈出式、浮動式、互動式、flash、Java、3D、視頻等富媒體廣告的出現,豐富和擴展了傳統電視廣告的視聽表現和想像空間,最終讓富媒體廣告成為互聯網平台上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特徵
由於新的播出平台的特性要求、新技術的應用、傳播理念的變化等因素,目前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不斷地創新與演變,逐漸顯現出一些基本的特徵。
1、新的播出平台
新的播出平台,決定了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相應變化。以手機電視節目為例,移動互聯網把手機從單純的移動通話工具轉變為具有上網功能的移動視聽多媒體,手機上網、手機電視、手機報等功能齊備於一身。由於這種「帶著體溫」的第五媒介,有便攜性、隨身性、實時性、直接消費性等傳播屬性,智能手機終端實現了快速的數量增長和市場普及。相應地,手機電視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跨屏傳播時代傳統電視隨時隨地的「補償性媒體」。但是,由於手機電視的使用環境多是室外或者嘈雜的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手機電視的節目內容和形態也需要在傳統電視節目基礎上做出調整,以適應這種移動媒介平台和受眾接收環境發生的變化。比如,手機電視移動收視的傳播特性決定了單個手機電視節目的時長應該縮短,大篇幅、長時段的傳統影視劇不宜在手機上照搬播出。目前國內外慣常使用的方法是抽取傳統影視劇作品中的段落精華,改編製作成5分鍾以內的手機短視頻系列節目播放。再如,手機屏與電視屏相比較小,這就決定了傳統電視節目中普遍使用的字型大小較小的屏幕文字不適用於手機電視。不僅如此,在專為手機電視編輯製作的各類節目中,也應多為手機電視受眾考慮,盡量多用特寫和近景,少用遠景和大遠景,方便受眾在手機屏上的觀賞。可見,手機媒介的傳播特性決定了作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之一的手機電視節目與傳統電視節目形態的差異。不同的播出平台對視頻節目的不同要求,引導著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創新和演進的方向。
2、新的技術支持
視聽新媒體是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發展相結合的產物,並隨著各類相關技術的交叉與融合不斷成熟和完善。當前,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整體呈現數字化、網路化、融合化的發展態勢,其中寬頻化、IP化、更高層面的智能化成為這個時代的技術亮點,這些技術變革不斷推動著媒介形態的創新,推動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相應地,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也在新的技術支持下,逐漸向數字化、網路化、互動化、智能化、應用軟體化方向發展,愈加顯現出與傳統電視節目的區別。
新技術改變了傳統廣播和電視的結構、傳遞、運營、製作、節目、內容以及接收。雖然傳統的廣播和電視接收器已發展得越來越便攜了,但還是受到來自黑莓(BlackBerry)、iPod、可視電話(Videophones)和智能手機(Smartphones),以及其他能夠通過互聯網接收音頻和視頻信號或數字信號的設備的競爭。更為矚目的是,在新興技術的支持下,包括「網路視頻短片」(Webisodes)在內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挑戰了廣播系統的根本屬性。
隨著媒介融合的深度發展,視聽內容傳播的應用軟體化趨勢在視聽新媒體終端的威力越發明顯。智能手機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應用軟體等技術應用,目前已經越過手機、電腦和平板,向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IPTV終端快速滲透。數字晶元的信息處理能力越來越強,軟體嵌入技術應用越來越廣,這些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創新和演變帶來強勁的發展動力。
3、新的互動參與
馬克·波斯特把互聯網主導的「雙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稱為「第二媒介時代」,以此來區分由電視主導的「播放型傳播模式」。[13]這種劃分,意在強調新媒體互動、參與的傳播特性。在這種思路的啟發下,我們也可以從受眾角度把視頻內容的傳播劃分為:「受眾接收型傳播」和「受眾參與型傳播」。在「受眾接收型傳播」中,受眾是被動的,主要是接收電視單向傳播的內容;而在「受眾參與型傳播」中,受眾是主動的,除了接收信息外,還可以搜索信息,甚至為其他用戶上傳自己製作的內容以供分享。這種互聯網的雙向互動傳播特性給受眾的互動參與帶來極大的便利,雙向化和互動性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不同於傳統電視節目的鮮明特徵。比如,公民視頻新聞。這種受眾自己採制的視頻內容信息,通過受眾的主動參與和上傳分享,逐漸形成了一種不同於電視播出新聞的「非專業化」特徵明顯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成為公民自製的參與式「草根報道」。再如,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通過在電視機終端植入部分互聯網互動功能,IPTV實現了「虛擬社區」的新應用,觀眾之間可以實現視頻通話、卡拉OK、私信、留言等,甚至通過與銀行合作實現用戶在家裡就能直接「刷卡」的電視購物、電子支付等服務,大大拓展了「人機互動」的空間和范圍,部分實現了通過電視機終端的「人人互動」。此外,還有電子游戲類節目的沉浸式體驗和角色扮演的功能,都充分體現了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受眾互動參與的鮮明特性。
4、新的表現形式
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在結構形式上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所區別,或者在服務功能上對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新的拓展。從這一概念的內涵來看,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應該具備不同於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新的表現形式,這是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質的規定性。試舉例說明:微電影、新媒體劇、手機電視節目等可以歸為「微視頻」,其突出的特點是單個節目時間短,適合受眾利用碎片化時間欣賞觀看;網路視頻欄目、公民視頻新聞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突出表現是製作較傳統電視節目略顯粗糙,甚至不夠專業,在音樂、字幕運用方面與傳統電視節目有較為明顯的差別;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在「人機互動」、「人際互動」以及通信服務功能拓展上大大豐富和超越了傳統電視節目內容;電子游戲和富媒體廣告,則從根本上超出了傳統電視節目的范疇,從節目形態到技術應用都是對傳統電視節目全新的、互動的創新與演進。

閱讀全文

與廣播節目怎麼體現視覺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