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樂府詩分哪幾類漢樂府詩的思想和藝術特色是什麼
樂府詩從其內容來看, 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一、貴族文人所作之頌歌
郊廟歌辭:為祀天地,太廟,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辭:為朝廷宴饗所用。
舞曲歌辭:分雅舞,雜舞.雅舞用於郊廟,燕饗;雜舞用於宴會。
二、軍樂
鼓吹曲辭:是用短簫鐃鼓的軍樂。
橫吹曲辭:是用鼓角在馬上吹奏的軍樂。
三、民間的歌辭
相和歌辭:為漢世街陌謠謳, 起初只是人們隨意吟誦,「後漸被之管弦, 即為相和曲」。
清商曲辭:源出於相和三調, 內容多為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雜曲歌辭:有寫心志, 抒情思, 敘宴遊, 發怨憤, 言戰爭行役, 或緣於佛老, 或出於夷虜.兼收並載, 故稱雜曲。
漢樂府詩多用生動的口語, 親切樸素, 敘事同抒情結合, 感情真摰動人。漢樂府詩的押韻自由, 靈活多變。漢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畫人物, 聲情畢肖, 使人如聞其聲, 如見其人。漢樂府詩雖多抒寫現實, 但亦有不少作品運用了浪漫主義色彩。
(1)漢樂府站城南的藝術特色是什麼擴展閱讀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並為社會認可的標准選本。
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
到了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
劉勰《文心雕龍》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台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
② 樂府民歌有何藝術特色
樂府民歌的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1、兩漢樂府民歌都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生活,而且多是發自社會最底層的聲音,直接表達廣大人民的愛憎。拿它與「漢賦」相比較,差別極大。樂府民歌題材廣泛,真實而深刻地反映著廣闊的社會生活,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對《詩經》開創的現實主義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2、兩漢樂府民歌的敘事性特色。《詩經》基本上是抒情詩,其中有的作品如《氓》、《谷風》、《七月》、《大雅·生民》等雖有某些敘事成分,只是一些客觀鋪寫,只能是抒情詩而帶有某些敘事成分。漢樂府民歌中,已出現比較完整的情節,講述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孤兒行》,通過行賈、行汲、收瓜、運瓜等諸多勞役,突出孤兒的悲苦命運。有的擷取一二個生活片斷,如《東門行》,只寫丈夫拔劍東門去時與妻子告別時的一幕;有的出現了由第三者敘述的故事作品,出現人物對話和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如《陌上桑》,秦羅敷的反抗強暴的形象相當鮮明,而且有生動的對話,幽默而有戲劇性。《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情節更是波瀾起伏、扣人心弦。詩中的矛盾沖突不是單線式的 ,而是兩條線索同時展開 。一條是劉蘭芝和焦母、劉兄之間的矛盾沖突,由被遣歸、兄長逼嫁、太守求婚、決計自殺等情節組成;另一條是劉蘭芝和焦仲卿之間的愛情發展,包括卧室話別、路口分別、結下盟誓、共約同死、赴水懸樹等,愛情升華到頂點,故事也就結束。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和性格在情節展開中越來越鮮明。劉蘭芝的剛強、焦仲卿的忠厚、焦母的蠻橫、劉兄的勢利眼,都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漢樂府民歌標志著我國敘事詩的一個新的更趨成熟的發展階段。
3、語言樸素生動,常用烘托,側面描寫、比喻、誇張和擬人的手法,如《上邪》的一連串的假設。《陌上桑》寫羅敷形象時所應用的手法,如其中的一段:「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歸來相怒怨,但坐觀羅敷」用的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4、形式多樣,不固於四言格式,而以雜言為主,並逐漸趨向五言。漢樂府的雜言體,到唐代則發展為自由奔放的「歌行」體。樂府民歌中也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詩,如《陌上桑》《上山采蘼蕪》、《十五從軍征》。
5、樂府詩歌的影響:一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面向現實的精神對後世文學的影響。後代作家如曹氏父子 、鮑照、李白 、杜甫、白居易等,都創作了大量的樂府詩,把現實主義的詩歌創作推向一個更新的高度。 二是對五言詩發展的影響,除了雜言之外,漢樂府民歌中出現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詩 。五言詩雖比四言詩僅 僅多一個字,但它卻便於把單音詞和雙音片語合起來,寓變化於整齊之中,又適應了當時社會語言和發展(當時雙音節已經逐步地增加起來,而動詞又多保持著單音的形式,因此雙音詞和單音詞的搭配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五言詩就是適應了當時社會語言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形式)。五言詩可以擴大詩歌的容量。五言詩的產生和興起是由樂府民歌開其先河的,然後才擴大到整個文壇。文人五言詩從東漢開始興盛,到建安時代,出現了一個「五言騰涌」的盛況,使五言詩成為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詩歌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