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文化遺產有哪些
安徽文化遺產有黃山、皖南古村落、當塗民歌、淮北花鼓戲、徽派版畫、六尺巷傳說等等,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構成安徽特有的文化魅力,是安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安徽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Ⅱ 安徽的特色文化,專屬安徽的特色文化
安徽文化 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那麼,你知道安徽有哪些特色文化嗎?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下吧。
一、戲曲
安徽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30餘種,影響較大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鳳陽花鼓、墜子戲、花鼓燈等。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主要流傳在安慶市一帶,與京劇、評劇、越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但形成一個完整的劇種,吸收了京劇、漢劇、昆劇、越劇、評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小辭店》等。
徽劇: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於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清乾隆年間,「三慶」、「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
廬劇,舊稱「倒七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流行於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鼓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曲調清新朴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代表劇目為《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花園扎槍》。
二、文學
徽文化:徽州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前稱新安郡)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包括新安理學、徽派朴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桐城文派:又稱: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慶府桐城縣人(今桐城市、樅陽縣和安慶市宜秀區等部分地區)故名。
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於方苞,經劉大櫆、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有1200餘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數以億字的資料——這些數字就是崛起於200餘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間創造出來的文化成果。「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間世人對桐城文章的贊譽。
三、美術
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庄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龍城畫派清初,在「揚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間,蕭縣涌現出一批「重傳統、重筆墨、重生活」的水墨寫意新人,他們頻頻相聚於龍城(蕭縣的古稱),揮灑於室,活躍於世,整個龍城書畫活動沸沸揚揚。
他們既繼承了祖輩的傳統技法,又沖破傳統的束縛,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墨寫實,技藝日高一日,一時人才濟濟、高手林立,出現了吳作梓、劉雲巢、張太平、王維翰、吳鳳昭、吳鳳祥(柳庵)、張昌、袁汝霖等有影響的書畫家數十人。他們藝術思想趨於一致,技法意境趨於相同,融合南疆北國,形成了新的畫風流派,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在縣治龍城,被稱為「龍城畫派」。
四、飲食
徽菜是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黃山地區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揚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發端於南宋年間徽州歙縣,徽州因處於氣候交接地帶,雨量較多、氣候適中,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植物就有1470多種。山珍野味,構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獨到之處。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腌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千種。
Ⅲ 安徽有什麼文化遺產
安徽省的文化遺產如下:
1、徽州民謠:徽州民謠是古徽州地區人民創作、吟誦、口傳心記的傳統民間口頭藝術,反映了古徽州人勞動、生活、習俗、時政和思想感情,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寶庫中獨具特色的珍寶。
2、壽州鑼鼓:壽州鑼鼓是流傳於壽縣以及沿淮周邊縣、市的一種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是古老楚文化積淀的產物,是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素有「會說話的鑼鼓」之譽,在沿淮地區獨一無二。
3、銅陵牛歌:始於何時,現已無法確切認定,但是從歷史上看,沿江江南是以農耕為主的。有耕就有牛,有牛就有牧,有牧就有牧童,有牧童就應該有牧歌。
4、桐城歌:桐城歌是起源於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種地方歌調,是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一種韻文形式。
5、孔雀東南飛傳說:本詩以時間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Ⅳ 安徽的文化遺產是什麼蘇州的文化遺產是什麼
一、安徽的文化遺產
1、皖南古村
宏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Ⅳ 安徽有哪些特色文化(列舉兩個)
安徽的特色文化有很多。但是比較出名的特別有安徽的黃梅戲。還有安徽的宣紙,這都代表安徽特色的文化。
Ⅵ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一、民間音樂:
1、當塗民歌(安徽省當塗縣)。
2、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
二、民間舞蹈:
花鼓燈(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三、傳統戲劇:
1、青陽腔(安徽省青陽縣)。
2、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縣)。
3、徽劇(安徽省、黃山市)。
4、廬劇(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5、黃梅戲(安徽省安慶市)。
6、泗州戲(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7、目連戲(安徽省祁門縣)。
8、池州儺戲(安徽省池州市)。
四、曲藝:
鳳陽花鼓(安徽省鳳陽縣)。
五、民間美術:
徽州三雕(安徽省黃山市)。
六、傳統手工技藝。
1、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
2、蕪湖鐵畫鍛制技藝(安徽省蕪湖市)。
3、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安徽省休寧縣)。
4、宣紙製作技藝(安徽省涇縣)。
5、徽墨製作技藝(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歙縣、屯溪區)。
6、歙硯製作技藝(安徽省歙縣)。
Ⅶ 安徽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安徽的文化遺產有如下:安徽境內的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黃山。
1、安徽境內的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保存完好,風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象。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2、黃山是1988年作為全國第二批推薦項目,由國務院批准,經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審核,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項目申報的。主席團在預審時,中國同時申報的大熊貓保護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因種種原因被否決,僅將黃山一項提交委員會審議。黃山市在那次申報過程雖然時間緊迫,卻信心十足。因為在1990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派的高級考察專員吉姆·桑塞爾博士在考察報告中對黃山的評價已經使此次競爭基本失去懸念,他寫道:中國有20多個具有東方特色的森林、名山、自然區、保護區,黃山就是其中之一。其自然景色無與倫比。黃山居中國藝術、文化、環境遺產的中心,優美的自然景區,以中國古代藝術、文字、建築及歷史上六十四座廟宇所裝飾潤色,顯得格外高崇。黃山的自然美和自然文化世上罕見,應增列為世界遺產之內。
Ⅷ 安徽徽派文化有哪些,這些文化是怎麼分出來的
徽派文化特指的是安徽的文化。這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性文化。主要分為戲曲、文學、美術和飲食四個類別。
一、戲曲文化
安徽的戲劇表演歷史悠久,距今流傳下來的現存有30餘種。影響較大的是黃梅戲、徽劇、花鼓燈等。黃梅戲又稱黃梅調,主要流傳在安慶一帶,也是,我國五大劇種之一。它是由山歌、秧歌、茶歌、花鼓調等多種戲曲融合而成。徽劇是一種地方性的戲曲聲腔,從明末清初17流入安徽,後與當地的民間音樂結合形成了四平腔,乾隆年間,有著名的徽班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