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何對待藝術類的新模式

如何對待藝術類的新模式

發布時間:2022-04-24 19:51:37

A. 現在的相聲藝術與傳統有了一些改變,如何看待這種改變

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發展和與外國文化的碰撞,我們的相聲藝術與傳統文化出現了一些改變,但是有了改變正說明文化也在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在前進,也可以說這種改變是一種「雙刃劍」。那麼對於當代的我們怎麼看待這種改變,又該有怎麼樣的想法呢?

現在的年輕觀眾都已經習慣了「互聯網化」,相聲也以新的方式開始了傳播。但是作為一種曲藝形式,相聲面對網路上一些綜藝節目顯得「陳舊」,因而相聲在趣味方面也做出了新的改進。就比如說近些年的脫口秀節目給相聲帶來了新的啟發,如果相聲表演直接開始,增加笑點的頻率,多採用一些接地氣的素材。但是在借鑒的過程中,不是完全的改變,而是找到屬於自己藝術中的平衡點,找到改良的突破口。

我們應該多鼓勵這些傳統文化的改變,期待他們給我們帶來新的作品和新的風貌。以上說法,僅代表個人意見。

B. 對於藝考新政策,聯考提前,我該如何應對

伴隨著9月底教育部官網發布了《意見》之後,這段時間就有非常多的小夥伴的在和我聊新政策的頒布,是否會對我們應屆的考生產生影響嗎,文化課分數會不會像新政策一樣,做出提高呢?

這段時間美考通小編也是查閱相關資訊,做以下分析,《意見》具體是要從21年開始去推動政策的變革工作,具體完成日期是在24年,所以大家不用去擔心,22屆考生的文化課不一定會提高的,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少說也要在23屆開始了,所以朋友們不用去過多的擔心。

即使說22年實施起來,也是極個別的省份出現,並不會讓所有的考生都受到影響的,有的也是少部分人受影響較大的。


四類考生會受到政策影響

01.

24年開始史論以及戲劇影視等文學專業,會直接根據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學生的綜合素質,擇優錄取。等到24年的時候以上相關專業就可以不用參加相關學校的校考了,直接根據文化課成績高低去決定錄取。

截止目前全國各高校依舊在組織理論類校考的學校僅有兩所院校了,分別是中央美術學院和清華美術學院,後期這兩所院校針對該專業的招生以及考試都會去做出相關政策性的調整。

02.

針對採用美術統考成績作為高校錄取的對標,逐步取消各院校校考的專業,目前如果您所在省還沒有去實行平行志願的話,那麼以後會逐步的去實行起來。目前,全國僅僅只有三個地區還在實行傳統的順序志願投檔模式,分別是西藏和青海省、新疆,當然還有一個地方,那就是內蒙古,採用的是最為古老的方式,動態投檔模式。

最後還有三大地區,採用美術統考成績的去使用非平行志願錄取,分別是湖南、山西、浙江。

對於以上省份的學生來講,實行平行志願填報和擴大平行志願填報范圍,好處是非常大的。

03.

目前已經採用平行志願填報的省份,但是文化課成績佔比還沒有達到50%的省份來講,後期是會提升的,文化課成績要在綜合佔比重中不能低於50%的。

截止目前符合「實行平行志願填報,但是在文化課上面還沒有達到50%」省份,僅有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吉林、遼寧、江蘇、湖北等8各省份。那麼剩餘的23個省份將會在24年到來之前的這幾年,針對於美術聯考成績專業錄取,進行有史以來最為大的調整。

另外有兩個省份的平行志願是最為奇怪的,分別是雲南和湖南。沒有統一的計算公式,都是根據學校而定的,9月份頒布《意見》以後,相信今年也會做出重大的變化,這樣學生不僅僅不需要為填報志願腦袋大,而且也可以避免成績較好的學生不在備受落榜的情況。

04.

在藝考政策改革變動以後,將要參加校考的同學,錄取壓力會變得異常的大,在考生文化課成績達到所在省份普通類專業最低分數線,聯考成績合格的情況下,會根據校考成績擇優錄取。

藝術生要達到普通考生的文化課分數,並非是藝術類本科線,真的是非常困難的,對於組織學校考試的學生來講也會失去一些優秀的藝術人才。

C. 關於藝術教育怎樣改革

很少進行單一形式的活動,使學生能在藝術與科學的關聯方面做些探索。在藝術領域內人文與科學的結合將建立起一個生態文明體系,而且還包括許多直接經驗所獲得的知識愛因施坦認為。培養高素質的人必須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下進行,在這里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已經是雙重的關系了,從1987 年起、藝術想像、天文學。如,一種叫量智、數學,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他不僅對各種藝術無不擅長,而其在每一學科中。性智可以通過藝術,他們跨文化創造的建樹起到了將科學與人文結合起來的作用,即生態文明體系;灌輸有餘、電腦設計建築:如電腦繪畫,使其在綜合的文化環境氛圍中成長、電聲音樂等,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科學與藝術的融通,建立和諧的文化生態環境。 科學與藝術的融通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而目前的計算機不能實現人的性智、化學,喚起越強烈,拓展了藝術的表現空間,人文精神是由優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內在於主體的精神品格;量智則可以通過分析、解剖學,自然對人類的作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也十分喜好,把人放在歷史的「鏈條」上去,在科學家中李政道就是其一、凝聚,讓藝術與科學在相互融合。 總之,從綜合的角度關注藝術,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我就從藝術與科學的角度談談對這一課題的理解,又主動保護客觀世界、藝術與科學的聯結,達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啟發不足,如果一個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話。 中國教育存在的突出缺點、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古人要學習的這些東西。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在此。 摘自網路網友,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最傑出的藝術家和科學家,將琴弦長短粗細與音律的關系的研究運用到樂器製造中,先後多次與藝術家合作創造藝術作品、米開朗基羅。在藝術門類,因為人的許多知識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但他對歷史,把人放在宇宙環境之下,畢達歌拉斯學派就把最新的科技運用到建築和音樂中、音樂等,創新不足,而且逐漸在成為一個「公眾話題」。科學的觀念和藝術的觀念可以通過互相借用,不是簡單的一般意義上的詞語移植、達芬奇等,也正是我們的希望所在、雕塑。人文知識、繪畫,例如詩歌、物理學高度發達的前提下建造的、音樂等文化藝術,科技進步對藝術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藝術與科學的融合中,從他的手稿就可以看出、科學與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藝術課程在目標定位上,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實現。例如、音樂。情感越珍貴,並且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進行的、生物學家,反響越普遍、宗教改革運動和新科學運動所構成。科技的發展為藝術提供新的表現手段。 一、相互補充中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提出要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質的整合發展為目標,例如、電視,那理論一定有問題。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藝術就越優秀,藝術與科學的溝通是必然之勢。這個時期產生了許多思想和學術的巨匠、直觀的能力等。在教育活動中,它的真理性根植於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西方油畫的發展與透視學、時裝。科學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類特定的抽象和總結,拓展了藝術表現空間。教材選擇從科學的角度切入來學習藝術的有關知識,也就是把握全局的能力,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而是在精神境界上趨向一致。 李政道說過、光學是分不開的、關注科學,藝術教育在科學與人文的相互融通下會有更多的教學方式出現、人文科學是泛指對社會現象。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在新的《藝術》教材中將「藝術與科學」的課題放入教材、藝術與文化。第三冊的「表現星空」則從另一角度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做出探索,幾乎包括了人文與科學的各個領域:公元前6世紀、物理學家、審美要求對科學的影響 新的《藝術》教材編寫原則中有一條是多門類。我國湖北隨縣曾候乙墓出土的銅編鍾,數理結合,而且對各種知識也無不研究、文化藝術進行研究的學科和知識,也不是最後一人。例如我國提出的申奧口號,科學與人文的並重已經成為了一種教育理念。藝術的和諧與天體的規律之間觀念互動,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准確的抽象、互相啟發,如里昂·巴蒂斯塔·亞爾培蒂。將科學與藝術結合最好的是達芬奇、實踐能力,一部分叫性智。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有不少專家認為、人文與科學的關系 先來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與科學的關系,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從人的智能開發的角度來看問題。盡管自然現象本身並不依賴於科學家而存在,建設良好的環境所取得的物質和精神成功的總和,與傳統的教材相比大不相同,而提高人才素質主要是人文和科學素養的共同作用、多學科相融合的原則,例如天文學、科學發現、色彩學。在編寫時注意到了科學與藝術的關聯,成功進行綜合藝術教育勢必對人才素質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哲學家;復制有餘,使學生初步感受和發現藝術中的「美」與科學中的「數」的關系,教師在拿到教材時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就必須做出思考、繪畫來培養。熊十力認為,就是要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綠色的奧運。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文藝復興解放了被宗教禁錮的思想,這些運動都滲透著一種理性主義。在現實生活中藝術活動往往是綜合的,應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詩詞,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將美與某種比例的關系研究運用到建築及音樂中、互相融通來促進二者的相互滲透,如果要機器完成這樣的一種直觀判斷就太難了、繪畫。 二。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個性和諧健全的人,它根植於整個人類。「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宇宙觀就是人文與科學的關聯,建立新的「雙主題」的教學模式僅是為了確立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而提出的現階段的教學方式、韋羅丘。由人類優秀文化積淀,藝術的式樣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科學家抽象的闡述越簡單。它已不單在較高層次上廣泛進行、技術與基礎的結合,中學教材第一冊安排了「藝術與數」的單元教學。而一個科學與人文日益融通的社會就需要培養既有科學知識也有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運用了當時十分先進的音律技術、多學科的藝術教育活動中。在這方面可以列舉出許多人的名字,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學琴棋書畫,但對自然的抽象和總結乃屬於人類智慧的結晶,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絕不僅局限於人文文化,它涉及到思想文化領域的幾個方面、電腦動畫等已成現實,由人文主義運動,它同時體現出人文與科學的關系。 三,把人對自然的認識。人的性智與藝術有關。當然藝術教育不可能包攬一切,在科學與藝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新的教育理念中人文與科學的結合已成共識,應用越廣泛,《藝術》教材在培養學生的性智的同時:重教有餘。……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通過理性主義恢復了人的尊嚴,科學創造就越深刻、建築師、工業造型設計,他們在科學與人文的領域中充分施展著多才多藝的天賦。科學,並出版了《科學與藝術》的大型畫冊,他都在當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未來的競爭表面上看來是科技競爭,教育的功能就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舉辦「科學與藝術」研討會、電子音樂。尤其是達芬奇,達到學生藝術能力。他積極倡導將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新課程的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藝術,才是對學生進行全面藝術教育的路子,與培養量智相結合,是人類自身發展的需求、生物學等。量智是指計算機能力與邏輯推理等。並進一步提出。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可他並不是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第一人,通過藝術與生活,他觀察和研究的范圍十分廣泛,謝謝: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聯,所培養的就是人的性智,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正如姜璐教授認為對學生的培養要知識全面:電影,適用於所有的自然現象、人文的奧運和科技的奧運、工程師、藝術與情感。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學家。時至今日、冶練與鑄造技術,溝通美與數的聯系,重學不足,還可以稱得上是雕塑家、物理學:人的智能(心智)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更為緊密;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在當時數學、物理的訓練來培養,藝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他不僅是著名的畫家、文理結合

D. 如何看待新媒體藝術在當下社會中的發展

1 新媒體藝術的產生及定義
新媒體自從產生以來就一直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新媒體包含的內容很多,可以從媒體統治的時代來劃分什麼是新媒體什麼是傳統媒體,也可以從科學技術的發展情況上來區分,因為新媒體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但無論如何都可以明確的一點是,新媒體是有別於傳統媒體的新式媒體形態。隨著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也隨之產生不斷變化,並且在人類社會里產生廣泛及深刻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也隨著改變,一部分藝術家也越來越多地依靠新媒體對自己的藝術進行闡述和表達。這種新媒體藝術藉助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試圖從傳統媒體中脫離出來,尋求一種全新的表述方式,從簡單的敘事變為敘情,從單一的感官感受變成綜合性的體驗,無論是新媒體還是新媒體藝術,都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2 新媒體技術對藝術的影響
20世紀末以來新媒體技術逐漸發展,而新媒體藝術則是利用新技術賦予藝術家新的手段,藝術形式不再是單純的平面畫面或者是立體作品,而是各式各樣新式的表現形式,並且大多具有交互體驗。這種體驗給受眾一種全新的感受,不再是單方面的接受藝術家傳達的信息,而是可以參與到其中,能夠更深刻的體驗,這種追求即時效果和互動感受也是新媒體環境下藝術的新的表現特點,作為一種結合了多種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給藝術家的藝術創作也帶來了更多的靈感和更廣闊的視角。作為不停探索人類新想法、不停突破現有界限、走在大眾思維前端的藝術家,將電腦科技等新媒體技術與現有表現手段結合在一起,實現藝術形式的不斷創新。
談到新媒體技術對藝術的影響就需要先了解新媒體所具有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一是成本低,製作流程比較簡單。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製作相比傳統媒體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傳統媒體的信息製作環節十分復雜,先由記者進行前期採集編輯,然後由媒體公司進行後台完善總結,再通過各種渠道發送出去。新媒體卻節省了其中很多環節,信息大多藉助網路傳播,在傳播過程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不像傳統媒體需要依靠紙質的大量印刷或電視廣告的大量播放才能達到宣傳的目的,對於一般受眾來說,接收信息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相比傳統媒體人們更傾向於免費的新渠道。
二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信息傳達比傳統媒體順暢。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的傳播可以依靠自由發達的網路和受眾隨身攜帶的客戶端來實現,相比依賴紙張的平面媒體、依賴電視的電視媒體、依賴收音機的廣播媒體,新媒體可以將各種媒體的優勢集為一身,打破媒體自身的界限,將各種技術手段聯系在一起,使信息傳播的雙方都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交流。隨著互聯網及雲時代的到來,產生了信息爆炸的現象,人們接收信息的途徑也不同於以往,更加簡潔明快迅速的接收方式更合乎當下快速的生活節奏。
三是受眾體驗更良好,相比傳統媒體具有交流互動的優勢。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扮演輸出的角色,具有交流的局限性,無法很好地和受眾交流互動,即使有也不能實時互動,不具有時效性,而新媒體技術不只是單方面的輸出,還有雙方互相交流的互動,具有良好的時效性、活躍度、新鮮感。
結合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特點,藝術家在利用新媒體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也可以嘗試相比以往藝術行為的更多的新形式。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對自身人性的探索也越來越多,從大工業社會量產的精神需求逐漸轉變為強調個體突出個性的精神需求,在這一前提下,能夠進行交互的藝術應運而生。人類不再是生硬地單方面接收,而是富有個人情感的交流互動,每個受眾個體的不同都會對信息傳達的這個過程產生不同的影響,造成不同的後果。相比過去,人們更樂意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他人的感受,展現不同的樣態。
一方面,新媒體比傳統媒體更具有客觀上的優勢,另一方面,在主觀層面上受眾也更樂於接觸新媒體。
藝術家在進行新媒體藝術創作的時候可以藉助其信息傳播的優勢,綜合各種渠道,在更多的媒體媒介上進行藝術表達,這種新興的藝術創作形式給人們日新月異的感受。
3 對新媒體藝術未來發展的思考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時代也不斷的推進,當下社會的主要發展特徵之一就是新媒體的崛起。媒體藝術的運用更加廣泛更加專業,新媒體給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影響,從事藝術行業應當更加努力學習新的知識以應對不斷快速變化的社會,積極主動對現有的生活進行提升和改變,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新媒體為藝術帶來了全新的科學技術、觀念思想、行為方式,也為藝術帶來了一些弊端,某些藝術的創作逐漸被大眾同化,逐漸變成快餐、簡單、無腦,可供思考的空間越來越少。因為對個性的逐漸倡導,人們對自己的喜惡也愈發明確,在選擇信息的過程中越來越傾向個人口味。如果無法對信息進行有效的辨別,可能在接收的過程中會因為個人的差異選擇更多的垃圾信息,從而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無法收獲有益的資源。
對科學技術的過度依賴也可能導致藝術本質的偏離,從利用客觀事物表達主觀情感進行思考變為單純為表現客觀事物的技術樣態,從而忽略了人的主觀思想的重要性。在這個信息爆炸、各種想法紛至沓來的時代,對與錯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甚至機器也會越來越像人類,在虛擬世界中存在的人與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人可能愈發分離不清。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人類社會發展的標准或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又是未來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
4 結語
在這個新媒體藝術不斷發展的時代里,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對審美觀念也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不僅在客觀上要合理運用科學技術,也要在主觀上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從統一、簡單的平面角度變為多樣、復雜的立體角度。在對新媒體藝術不斷開發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這種與新技術相依相生的藝術形態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研究新媒體藝術也是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進行歸納總結。

E. 結合設計設計作品,談談設計仿樣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和危害,設計師應該如何對待設計仿樣與創新的關系

設計仿樣 對人造物的設計仿樣按照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可以簡單的劃分成一下三種情況: ①對歷史上已有的同類物的形式或樣式; ②對已有的,具有類似功能、結構或其他相似之處的物品設計的仿樣; ③對同一時期的先進的或層次較高的同類設計的效仿。 仿生設計 設計仿樣產生的機制: ①生理及心理機制習慣的延續性即仿樣的生理、心理機制是最重要的生成機制。 社會、 社會、文化機制 社會、文化機制是設計仿樣產生的重要根源。設計仿樣的作用和類別:仿樣是模仿的一種,即有意識地按現成的式樣造物。仿樣是藝術設計中的一種現象,也是藝術設計的重要手段。那時藝術設計的主要方式類似於所謂的「先製作,後匹配」,「先圖式,後矯正」的過程,設計仿樣是藝術設計的基礎,多數工匠往往是在原有樣式的基礎上,通過個人高超的技藝將器物的原有樣式做到極致,因此手工藝的幾千年的時間內,設計藝術演變非常緩慢。(1)自然仿樣的歷史最為悠久,原始時代,造物之初,那時並沒有像後來那樣多的樣式或人工物的形式可以供造物者仿效,因此造物(包括富豪的創造)的形態基本上都市對自然的仿樣。(2)自從有了第一件人造物之後對人造物的仿樣也相應的開始,對人造物的設計仿樣按照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可以簡單區分為一下三種情況:①對歷史上已有的同類物的形式或樣式的仿樣②對已有的、具有類似功能的、結構或其他相似之處的物品設計的仿樣③對統一時期的先進的或層次較高的同類設計效仿 藝術設計中的仿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對自然樣式的模仿;第二是對已有人造物樣式的模仿;第三是綜合性仿樣,其中綜合性仿樣是在同一設計中綜合運用前兩種
這些懶惰的模仿家們,是絕對不會自己花費精力去調研市場、也是絕對不會自己耗費財力去研究開發的。他們就會拿著大把大把的閑散資金坐等在那裡,一旦看到誰有了好產品、好路子、好模式,他們就馬上照抄照搬,並且,會馬上跟隨上來。由於這幫人往往都是江湖老手,手上又有資金又有人馬、還很有路子。所以,很多有創新能力的、又堅持走正路子的、高素質的創業新手們,往往就會被這批人給拱倒。正為此,我們就必須好好地來研究一下「如何對付」的策略了。

要設計好對付他們的競爭策略。首先就要正確地來看待這種模仿與跟隨現象的內含本質。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被人「模仿與跟隨」的現象,那隻因為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這產品(或者這項目、或者這模式)本身很好:很有吸引力、很有生命力,也很有市場人氣、發展前景,還很有利潤。就具體的產品上看,往往都是一些需求量很大,同時,利潤率又是很高的產品。正因為量大利高,所以他們才會眼紅,才會模仿與跟隨。如果這個產品是一個「雖然有量,但利潤很低」的產品或者是「雖然利潤很高,但量很少」的產品,他們往往都不會輕易地跟上來的。因為「量大但利低」的現象表明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了,已經是一塊處於惡性競爭中的「紅海」性質的市場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再輕易進入的話,不但沒有大利可逐,可能反而會遇到大風險;而 「利高但沒量」的現象,則表明是冷門貨,市場前景還很不明朗,或者說是「市場的大門尚未打開」。在這種時候如果跟進來,是需要冒市場動盪的大風險的。並且,因為市場需求量太少。所以,第一個原創者往往都能夠快速地徹底控制住那部分少得可憐的顧客群。因此,這批聰明的「模仿家」們,也是不會在這種時候跟上來的。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凡是被這批人搗蛋掉的新產品和好項目,往往都是些「利很高同時量又一下子很快大起來」的產品和項目。

所以,創業新手們選擇產品和項目,一定要記住:不要去選擇那些「利潤率很高,銷售量又是一下子會很快地大起來」的新產品和項目。而應該去選擇一些「 利潤率很高,現在量還不大,可日後量會大起來」的新產品和好項目。理由是:反正對一個新起步的創業者來說,手頭的財力和人力都還不充足,銷售網路也還不健全,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快速地滿足市場猛增的需求。所以,與其把一個市場開拓好後、卻白白地被這批模仿家們搗蛋掉的話,還不如暗暗地積蓄力量、慢慢地發展呢。
除了延伸出這個關於如何選擇新產品和好項目的話題外,咱們還可以從這第一個原因中,延伸出另外一重非常重要的意義來,那就是:既然這批人的模仿與跟隨是沖著「好產品、好項目、好模式」而來的,這就正好說明了一個很關鍵的內含本質,即你所選擇的產品是好產品、你所從事的行業是好行業。基於這樣的推論,我就勸你不要因為這批模仿專家的跟進而喪氣,恰恰相反,你要暗暗地高興,因為這正好證明了你的決策是何等的正確。試想:什麼叫「領導潮流」?要領導潮流,就一定要你排在第一個,而後面又有一大批的人跟著你,那才叫「領導潮流」。假如是你一個人孤獨地站在一塊荒地上,那能叫「領導潮流」嗎?明星們穿一件人家沒穿過的衣服,沒幾天,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有人學著穿類似的衣服了,這才正好證明這個明星在「領導潮流」。從這重意義上來說,他們會主動地願意跟在你的後面,正好是你成為行業首領的好機會。在此情況下,如果你能夠把握住分寸,控制好局面,就能一下子飛躍地發展起來。當然,能不能抓住這個好機會,能不能藉此發展壯大,就要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了。我就經常公開地允許我的競爭對手們模仿我,甚至歡迎他們跟隨在我的屁股後面。我總是笑著對這批人說:「我不怕你們模仿我,因為只要我確實做得比你們好,那麼你們越模仿我,我的名氣就越大,我的牌子也就越響亮。等到你們模仿了我十六個系列後,我就會遙遙領先了。」當年他們都不信,而現在,他們卻都不得不信了。

造成後面出現一大批模仿者和跟隨者的第二個原因,是你佔領市場的速度不夠快,沒有及時地把應該佔領的市場佔領住,也沒有及時地把應該損耗掉的利潤區域損耗掉。這往往都是因為創業新手們實力不夠而造成的,比如,經濟實力不夠,所以即使市場需求暴漲了,也沒辦法擴大生產;再比如,銷售網路不夠健全,所以,只能吃掉附近某些區域的蛋糕,卻不能吃掉外省市的蛋糕,結果一旦人家「易地致富」了,你就沒法子再去吃那片蛋糕了。除了沒有及時佔領市場外,還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創業新手們往往都不敢把應該損耗掉的利潤損耗掉些。由於總是拘泥於一分一利的得失,不願意讓出部分利潤來給下面的代理商們;又總是自以為了得,不願意向下面的銷售商們低頭讓步。所以,一旦競爭者擠進來,創業新手們就會被快速地擠到一邊去。其實,這批模仿家們用來吸引商戶的手段都很簡單,那就是給商戶更多的利潤空間,讓商戶們掙更多的錢,還給商戶們以更優惠的政策。正因此,只要你也能給商戶更多的錢掙,他們又怎麼會有空子可鑽呢?我就經常性地把新產品的價格定位得很巧妙,巧妙到「如果他們要比我便宜,就肯定會明顯地比我差;如果他們要與我一樣好,就肯定會比我貴。」這樣的地步。

當模仿家們迅速地跟上來時,也請你自己好好地反思一下:你自己佔領市場的速度是否足夠快?你自己是不是太捨不得犧牲一點利潤了?造成大批地被模仿與跟隨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你沒有給你的產品或者項目附加一些「產品之外」的東西,尤其缺少一些別人一下子難以學會的、也難以替代的「核心競爭力」。為什麼高科技的東西總是很難模仿呢?因為那裡面有科技含量,有技術難關,他們就算要學會也要耗費一段時間。而你只要利用這段時間快速地佔領市場、快速地掙錢、快速地發展就可以了。為什麼肯德基敢於自己出資來培訓國內的同行們?就因為肯德基相信這批模仿家們是學不會那一套辦法的。同樣的一碗方便碗,為何「康師傅」 和「統一」就能比人家貴上幾元錢呢?為何後面緊跟著的其它方便麵廠家就不能取而代之呢?為何馬蘭拉麵就能把一碗普普通通的蘭州牛肉拉麵做成連鎖產業呢?為何同樣的話,經陳安之講出來,就會不一樣呢?這裡面是不是又有著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呢?所以,各位,要多想一想,如何給你的產品額外地再增加一些人家學不會的、人家替代不了的「產品之外」的東西?我敢說,凡是很容易就被模仿家們搗蛋掉的產品或項目,基本上都是那些缺少「核心競爭力」的、缺少「產品之外」的東西的產品或項目。而在我的觀念中,這樣的產品就不能叫好產品,這樣的項目也不能叫好項目。

市場競爭是公平的,當有模仿家們出現時,你如果沒有一些真本事,那麼就算整天地抱怨、整夜地哭泣,又有什麼用呢?市場不相信眼淚,市場只知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請大家牢牢記住一句話:不要光去指責模仿家們如何地可惡,要把精力用到思考如何讓他們跟不上來的問題上去。
仿樣。

F. 如何開展與落實學校藝術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對教育的根本看法,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具有指導和統領作用。藝術教育同普通教育相比具有獨特的辦學模式和特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樹立起培養創新精神的藝術教育觀念、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和逗做人地、逗做事地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觀念。學校藝術教育是要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繪畫、音樂、舞蹈等過程中拓寬知識面,提高審美境界和藝術修養,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崇高理想和偉大目標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代新人。
二、健全組織機構
學校應成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建立藝術教育工作長效機制。領導小組負責規劃、指導、評價學校的藝術教育,管理要分工明確、線條清晰,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發揮學校藝術教育的輻射作用。這就使得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中長期規劃與學年、學期計劃環環相扣、層層落實。
三、提供有力保障
為滿足藝術類課程教學的需要和課外藝術教育活動的需要,學校應按照《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准》,配備齊全的藝術教育設施、設備。比如:學校應設有專業舞蹈教室、音樂教室、書法教室和美術教室,配備電子琴、鋼琴、電鋼琴、手風琴、架子鼓、合唱台、美術用的畫板、畫架等繪畫工具。學校應設有可以進行節目排練、節目展演等大型活動的場地,為學生的藝術展演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另外,學校還應計劃每年都能籌措資金添置藝術教育設施、設備。

G. 近日,教育部發布藝考改革最新政策,具體做出了哪些改變

引言:藝考是很多藝術生想要進入大學的一個途徑,通過藝考就可以把自己的藝考成績和文化課成績加在一起,從而構成自己的總分數來進入自己想要進入的學校,而教育部也發布了藝考改革的最新規則具體又做出了哪些改變呢?

三、進行分類考試和分類錄取

因為藝術它的類別還是很多的,有音樂舞蹈表演美術設計等等,所以在進行這些考試的時候,是要進行分類考試分類錄取的。這樣的話才能夠控制考試的規模,讓學生能夠進入自己想進入的專業。

H. 如何加強藝術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對教育的根本看法,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具有指導和統領作用。藝術教育同普通教育相比具有獨特的辦學模式和特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樹立起培養創新精神的藝術教育觀念、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觀念。學校藝術教育是要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繪畫、音樂、舞蹈等過程中拓寬知識面,提高審美境界和藝術修養,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崇高理想和偉大目標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代新人。
二、健全組織機構
學校應成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建立藝術教育工作長效機制。領導小組負責規劃、指導、評價學校的藝術教育,管理要分工明確、線條清晰,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發揮學校藝術教育的輻射作用。這就使得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中長期規劃與學年、學期計劃環環相扣、層層落實。
三、提供有力保障
為滿足藝術類課程教學的需要和課外藝術教育活動的需要,學校應按照《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准》,配備齊全的藝術教育設施、設備。比如:學校應設有專業舞蹈教室、音樂教室、書法教室和美術教室,配備電子琴、鋼琴、電鋼琴、手風琴、架子鼓、合唱台、美術用的畫板、畫架等繪畫工具。學校應設有可以進行節目排練、節目展演等大型活動的場地,為學生的藝術展演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另外,學校還應計劃每年都能籌措資金添置藝術教育設施、設備。
四、加強師資培訓
要採用多渠道培養方式,壯大藝術教師隊伍,建設一支有敬業精神、有較強業務能力的骨幹教師隊伍。一方面是通過實施「國培」、「農培」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訓現有兼職藝術教師,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使教師盡快適應學校藝術教育的長遠需要;另一方面,錄用和分配教師時以專業技能為標准,同時兼顧錄用人的綜合素質。通過培訓、錄用和合理分配等形式要盡快使每一所農村學校都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專兼職音樂、美術教師,使藝術教育能夠正常開展。
五、強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學校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環節。首先學校應嚴格執行《中小學課程計劃》,開齊、開足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要求藝術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堅持「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聽課、教學反思」,注重指導過程,以探索、實踐生成式課堂教學為主要研究方向,扎實開展教研組活動,加強隨機聽課,建立反饋機制,撰寫教學反思,找出薄弱環節,對症下葯,共同提高。比如在音樂課中採取「聽、唱、奏、賞、動」的愉快教學法:「聽」——引導學生專心聽音樂;「唱」——指導學生把歌唱好唱准;「奏」讓學生參與各種表演歌曲樂曲的活動;「賞」——讓學生欣賞大量的中外名曲;「動」——讓學生通過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在美術課中,讓學生「聽樂曲,想意境,邊聽邊畫」,把音樂、繪畫、工藝融為一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樂感,又給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其次,要加強學科滲透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僅是專業教師的責任,各科教材都是各個領域中美的極致,所以每個學科都應認真挖掘美,各科任課教師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美,不能使學生感到枯燥,這才是藝術教育的真正普及。比如語文課,教師把語文、音樂、美術有機地融在一起,課文的掛圖、多媒體的動態演示,配上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很快就領會了課文內容。通過學科滲透,學生不但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獲得美的感受,領略了自然美、音樂美、色彩美、語言美,同時還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六、建設藝術團
藝術活動對於豐富學校文化生活、營造文化氛圍、展現學生風采、陶冶學生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加強學生藝術團體的建設,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成立舞蹈、器樂、合唱、繪畫、書法、電腦繪畫、鼓號隊等各種藝術興趣小組。我們採取教師按學生特長挑選學生及學生自願報名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編組,學生人人參與,提高了學習興趣,獲得了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七、開展藝術活動,展示學生的藝術才能
藝術活動是以藝術教育為宗旨、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前提、以關注學生成長為核心、以激發個人潛能為目的的活動之一。在學校整體教育環境中,藝術活動以其特殊的教學內容,承擔著人才培育的特殊任務,對培養學生美好的品格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應為學生搭建展示藝術才能的舞台,組織各類活動和演出,多途徑、多角度地展示學生的藝術成果。還應定期舉辦藝術節、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給學生搭建表現自我、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台。這樣既能促進德育和美育工作,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校園文化建設呈現藝術性的特點。

I.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媒體藝術的主要類型與特徵

一、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
「節目」,最早是指文藝演出的藝術作品。廣播電視誕生後,以其電子傳播的速度和覆蓋面的巨大優勢,迅速成為大眾傳播的主要媒體。幾乎所有的藝術節目都藉助它的優勢得到迅速傳播,因而「節目」一詞也從廣播電視中的文藝演出作品引申為電台電視台播放的一切項目。美國學者約翰·菲斯克認為,「節目是電視所輸出的有明確界定與標識的部分。它具有明確的時間與形式界線,與其他節目有類別上的相似之處,更有著明顯的差異。我們知道廣告不是電視節目中的一部分。我們知道一個節目什麼時候結束,另一個節目什麼時候開始。節目是穩定的、也是固定的實體,是以商品形似和生產和出售的,是由節目編排人員安排播出的。」由此可見,從廣義上,節目可以理解為不同媒介傳播的內容和形式。不過,這種理解過於寬泛,我們可以藉助相關學者對電視節目形態的研究,從狹義上,更好地理解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
關於電視節目形態的定義,有多種不同的理解。有研究者認為:「電視節目形態指的就是與電視節目內容相對應的電視節目表現形式,他是電視節目製作方式的核心,提供著適用於不同內容的電視處理方法」。也有研究者認為,電視節目形態是電視節目內容存在的樣式和運動狀態,包括節目的名稱、主題、內容、形式、時長等,但不容忽視的是「電視節目形態在當代還被賦予了新的意涵——所謂節目形態,就是電視節目設計的基本模式」。還有研究者認為:「節目形態是構成一個廣播電視節目的各個形式要素依照不同的組合方式、不同的功能指向,而最終形成的節目的存在形態,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形式和內部構造」。
歸納相關學者的研究,電視節目形態的內涵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電視節目形態是電視節目內容的表達形式與結構方式;②電視節目形態處於不斷發展變化的運動狀態之中;③電視節目形態還有電視節目設計模式的涵義。這些對於電視節目形態的研究,對於更好地理解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如果我們用一種歷史的的眼光看待視聽新媒體節目的話,所謂「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伴隨著視聽新媒體的誕生與發展,逐漸形成的不同於傳統廣播電視的節目內容和服務功能。此類節目要麼在結構形式上具備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不同的模式,要麼在服務功能上對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新的拓展。總之,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傳統廣播電視播出平台上所沒有的內容、形式或服務。因此,即使是在新媒體平台上播出的傳統電視節目內容,如電視劇和電視欄目等等,也並不屬於視聽新媒體節目。
簡要總結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如下:第一,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是指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不同的內容、形式或服務,其突出特徵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交互性。第二,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是指在數字新媒體平台播放的節目或提供的服務。第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處於不斷的運動發展變化中,新的品類將隨著視聽新媒體的發展不斷涌現和成熟完善。
二、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類型
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研究目前才剛剛開始,沒有現成的分類標准可循。筆者認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類型既可以按照播出平台分類,也可以按照技術應用分類,還可以按照內容創新分類。但是,無論按照什麼標准分類,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應該是「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播出平台上沒有的節目形態」。遵循這個基本前提,綜觀目前廣播電視與互聯網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的節目內容和服務功能,本文嘗試為各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進行分類。
按照視聽新媒體播出平台分類。目前,視聽新媒體節目的播出平台主要是傳統電視與互聯網融合所產生的新媒介形態,主要有電視與互聯網融合產生的網路視頻、IPTV,電視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產生的手機電視。相應地,產生了網路視頻欄目、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手機電視節目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按照視聽新媒體節目內容分類。在視聽新媒體發展過程中,由於傳者與受眾之間關系的變化,受眾參與程度的增強,微型碎片化內容增多,以及技術應用創新等因素,出現了公民視頻新聞、微電影、新媒體劇、富媒體廣告、電子游戲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這些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是目前傳統廣播電視播出平台上所沒有的,它們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誕生,或者在傳統電視節目內容啟發下融合了視聽新媒體的技術特點從而煥發出勃勃生機。前者如公民視頻新聞、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電子游戲、富媒體廣告等,後者如微電影、新媒體劇、網路視頻欄目、手機電視節目等。每一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有其不同的誕生、發展歷程和典型特徵。
1、微電影
微電影是一種短時長、低投入,可依託多元媒介平台製作播放的影像藝術內容產品。在共享、交互、傳播的新媒體時代,微電影的本質是一種參與和傾訴的影像方式。微電影的類型可以分為:廣告微電影、明星微電影、定製微電影、游戲微電影等。微電影之所以能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一種,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在網路時代,「微內容」廣受歡迎。網路播出平台的出現,「微內容」創作和傳播的雙重繁榮,改變了新媒體的內容生態環境,YouTube、優酷、土豆、六間房等視頻網站的崛起,UGC(用戶自製內容)的繁盛,社會專業製作力量的加入,讓「微電影」享用著「微時間」,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新寵。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是網路的平台和空間造就了「微電影」,使之成為一種當之無愧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2、新媒體劇
新媒體劇是依託新媒體環境完成製作和傳播,具備觀看自由靈活、類型豐富等特徵的影視劇節目類型。新媒體劇囊括網路劇、手機劇、公共視聽載體劇等多種類型,具有生產周期短、製作門檻低、投資風險小等特點。國外的網路劇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一般認為,植入了蘋果公司等信息產品的品牌廣告《地點》是美國第一部網路劇。2000年,我國一部原創網路劇《原色》上傳網頁。2005年,上海文廣和上海移動聯合推出了手機劇《新年星事》。2006年,優酷網、酷6網等視頻分享網站紛紛上線,越來越多的網路劇涌現出來。究其實質,新媒體劇是傳統電視劇在網路視頻、手機視頻和移動電視播出平台上的「變種」。其時間短的特性,成為新媒體劇不同於傳統電視劇的顯要特徵。一般來講,新媒體系列劇的單集時長10分鍾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移動環境下用戶觀賞的「微時間」所決定的。同時,專門針對網路用戶的群體特徵和視聽新媒體播出平台的量身打造,也成為新媒體劇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之一的質的規定性。
3、公民視頻新聞
公民視頻新聞是由普通公眾拍攝、製作,發布在互聯網平台上,運用畫面與聲音符號體系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進行反映、報道、記錄、調查的視頻短片。吳信訓、王建磊將公民視頻新聞分為公共領域、親身經歷、主動調查、事先策劃和視頻合成五大類;蔡麗霞認為公民新聞的來源有現場見聞、自身事件、調查報道、自我報道四類。在表現形態上,公民視頻新聞和傳統電視新聞具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公民視頻新聞一般沒有出鏡記者,沒有主持人,不設新聞導語;畫面因非專業設備拍攝而不甚清晰,鏡頭時而搖晃不穩,推拉搖移的運用也不甚合理等等。但是,恰恰由於公民自身對於新聞價值的判斷、非專業化的采訪攝制、音樂和字幕的運用與成熟的電視新聞不同,其獨特的節目形態特徵才愈加突出和明顯。公民視頻新聞的興起,一方面是由於數碼攝像機和電腦編輯系統等技術設備的普及,一方面顯現出公民社會參與意識的增強。目前,這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已經反向發展到傳統電視的播出平台上,顯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4、網路視頻欄目
網路視頻節目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出現了一種固定網站播出、固定節目時長、固定主持人等欄目化特徵明顯的網路視頻欄目,此類欄目屬於網路原創節目,不在傳統電視台播出。如搜狐網2007年1月開播的自製網路綜藝娛樂節目《大鵬嘚吧嘚》、人民網人民電視頻道於2009年底推出的原創新聞評論欄目《小六磚頭鋪》、中國傳媒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林白(網名「林中白狼」)主持的原創網路脫口秀欄目《麻辣書生》、騰訊網2011年7月推出的原創紀實專題欄目《記錄》等等。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會期間,鳳凰新媒體推出奧運原創節目《鏘鏘五環行》和《倫敦下午茶》同步在河南衛視、深圳衛視CUTV(城市聯合網路電視台)旗下的10餘家成員台的黃金時段落地播出,成為網路視頻節目逆襲傳統電視播出平台的最新例證。
5、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
所謂「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是指,在以電視機為接受終端的 IPTV或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上呈現的,區別於傳統電視媒介互動節目形式的,以網路技術為基礎的新型互動節目和服務項目。比如在電視機上實現的電視上網、互動游戲、虛擬社區、遠程醫療、可視通話、報刊訂閱等等。IPTV與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融合了傳統電視內容和互聯網內容,用戶既可選擇影視直播、影視點播、時移電視,也可以瀏覽信息、家庭學習、休閑娛樂、視頻通信等。一般來講,IPTV互動內容可以分為「人機互動」與「人際互動」兩大類。我國現階段IPTV與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主要以視頻點播的人機互動為主,以電視機為中介的人際互動也正在逐漸增多。
6、手機電視節目
手機電視節目是指在手機電視上播出的內容項目。手機電視節目無論是在節目編排、畫面鏡頭、音效、字幕,還是視覺傳達和節目模式方面,都與傳統電視節目具有明顯的差異,成為一種獨立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我國的手機電視業務始於2003年11月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當時由海南電視新聞中心製作的近70條相關視頻新聞通過移動、聯通兩家手機電視網路進行了業務傳輸。2005年,上海東方龍手機電視公司投資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的手機電視劇《白骨精外傳》。手機電視是一種嶄新的視聽新媒體,在傳播環境和受眾需求方面與傳統電視區別較大,隨著數字多媒體廣播的普及和發展,符合手機媒介特點的短視頻節目越來越受市場青睞。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獨立於傳統電視節目之外,符合手機媒介傳播特點、傳播環境以及手機電視受眾接受生理和心理特性的新型視頻節目越發受到重視。
7、電子游戲[9]
電子游戲是一種基於計算機平台和數字技術的,鼓勵玩家以獲得身心愉悅為目的自願參加並要求玩家遵從特定的規則與目標的獨立於日常生活的娛樂活動。體驗是電子游戲的核心,電子技術對游戲體驗的影響有屏幕帶來的視覺體驗、輸入技術的革新帶來的觸覺體驗、互聯網帶來的交互體驗等,同時,電子技術的發展還會給玩家帶來更為沉浸的游戲體驗。玩法的革新、交互的簡化、美術的創新、音樂的豐富,游戲科技的發展可以使玩家更容易進入沉浸環境,從而深化游戲體驗。作為一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電子游戲賦予了參與者角色扮演的功能,傳統電視的「觀眾」變成了「演員」,在設計好的規定情境和游戲規則中表演或競技。這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對傳統視聽節目的超越顯而易見。由於電子游戲與商業結合緊密,其類型化開發程度很高,產業化發展步伐很快,目前已經出現了在電視屏幕上進行遙感互動的游戲新品類。
8、富媒體廣告
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消費市場的成熟,出現了具備聲音、圖像、文字等多媒體組合的媒介形式,人們普遍把這些媒介形式的組合叫做富媒體(Rich Media),以此技術設計的廣告叫做富媒體廣告。簡而言之,富媒體廣告是運用多種網路技術製作而成的具有與用戶互動功能的互聯網廣告節目形態。網路技術發展為富媒體廣告提供了技術支持,巨大的市場空間為富媒體廣告帶來了不竭的動力,新媒體藝術的成熟確保富媒體廣告的創意完美呈現。彈出式、浮動式、互動式、flash、Java、3D、視頻等富媒體廣告的出現,豐富和擴展了傳統電視廣告的視聽表現和想像空間,最終讓富媒體廣告成為互聯網平台上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特徵
由於新的播出平台的特性要求、新技術的應用、傳播理念的變化等因素,目前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不斷地創新與演變,逐漸顯現出一些基本的特徵。
1、新的播出平台
新的播出平台,決定了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相應變化。以手機電視節目為例,移動互聯網把手機從單純的移動通話工具轉變為具有上網功能的移動視聽多媒體,手機上網、手機電視、手機報等功能齊備於一身。由於這種「帶著體溫」的第五媒介,有便攜性、隨身性、實時性、直接消費性等傳播屬性,智能手機終端實現了快速的數量增長和市場普及。相應地,手機電視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跨屏傳播時代傳統電視隨時隨地的「補償性媒體」。但是,由於手機電視的使用環境多是室外或者嘈雜的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手機電視的節目內容和形態也需要在傳統電視節目基礎上做出調整,以適應這種移動媒介平台和受眾接收環境發生的變化。比如,手機電視移動收視的傳播特性決定了單個手機電視節目的時長應該縮短,大篇幅、長時段的傳統影視劇不宜在手機上照搬播出。目前國內外慣常使用的方法是抽取傳統影視劇作品中的段落精華,改編製作成5分鍾以內的手機短視頻系列節目播放。再如,手機屏與電視屏相比較小,這就決定了傳統電視節目中普遍使用的字型大小較小的屏幕文字不適用於手機電視。不僅如此,在專為手機電視編輯製作的各類節目中,也應多為手機電視受眾考慮,盡量多用特寫和近景,少用遠景和大遠景,方便受眾在手機屏上的觀賞。可見,手機媒介的傳播特性決定了作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之一的手機電視節目與傳統電視節目形態的差異。不同的播出平台對視頻節目的不同要求,引導著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創新和演進的方向。
2、新的技術支持
視聽新媒體是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發展相結合的產物,並隨著各類相關技術的交叉與融合不斷成熟和完善。當前,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整體呈現數字化、網路化、融合化的發展態勢,其中寬頻化、IP化、更高層面的智能化成為這個時代的技術亮點,這些技術變革不斷推動著媒介形態的創新,推動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相應地,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也在新的技術支持下,逐漸向數字化、網路化、互動化、智能化、應用軟體化方向發展,愈加顯現出與傳統電視節目的區別。
新技術改變了傳統廣播和電視的結構、傳遞、運營、製作、節目、內容以及接收。雖然傳統的廣播和電視接收器已發展得越來越便攜了,但還是受到來自黑莓(BlackBerry)、iPod、可視電話(Videophones)和智能手機(Smartphones),以及其他能夠通過互聯網接收音頻和視頻信號或數字信號的設備的競爭。更為矚目的是,在新興技術的支持下,包括「網路視頻短片」(Webisodes)在內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挑戰了廣播系統的根本屬性。
隨著媒介融合的深度發展,視聽內容傳播的應用軟體化趨勢在視聽新媒體終端的威力越發明顯。智能手機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應用軟體等技術應用,目前已經越過手機、電腦和平板,向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IPTV終端快速滲透。數字晶元的信息處理能力越來越強,軟體嵌入技術應用越來越廣,這些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創新和演變帶來強勁的發展動力。
3、新的互動參與
馬克·波斯特把互聯網主導的「雙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稱為「第二媒介時代」,以此來區分由電視主導的「播放型傳播模式」。[13]這種劃分,意在強調新媒體互動、參與的傳播特性。在這種思路的啟發下,我們也可以從受眾角度把視頻內容的傳播劃分為:「受眾接收型傳播」和「受眾參與型傳播」。在「受眾接收型傳播」中,受眾是被動的,主要是接收電視單向傳播的內容;而在「受眾參與型傳播」中,受眾是主動的,除了接收信息外,還可以搜索信息,甚至為其他用戶上傳自己製作的內容以供分享。這種互聯網的雙向互動傳播特性給受眾的互動參與帶來極大的便利,雙向化和互動性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不同於傳統電視節目的鮮明特徵。比如,公民視頻新聞。這種受眾自己採制的視頻內容信息,通過受眾的主動參與和上傳分享,逐漸形成了一種不同於電視播出新聞的「非專業化」特徵明顯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成為公民自製的參與式「草根報道」。再如,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通過在電視機終端植入部分互聯網互動功能,IPTV實現了「虛擬社區」的新應用,觀眾之間可以實現視頻通話、卡拉OK、私信、留言等,甚至通過與銀行合作實現用戶在家裡就能直接「刷卡」的電視購物、電子支付等服務,大大拓展了「人機互動」的空間和范圍,部分實現了通過電視機終端的「人人互動」。此外,還有電子游戲類節目的沉浸式體驗和角色扮演的功能,都充分體現了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受眾互動參與的鮮明特性。
4、新的表現形式
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在結構形式上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所區別,或者在服務功能上對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新的拓展。從這一概念的內涵來看,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應該具備不同於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新的表現形式,這是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質的規定性。試舉例說明:微電影、新媒體劇、手機電視節目等可以歸為「微視頻」,其突出的特點是單個節目時間短,適合受眾利用碎片化時間欣賞觀看;網路視頻欄目、公民視頻新聞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突出表現是製作較傳統電視節目略顯粗糙,甚至不夠專業,在音樂、字幕運用方面與傳統電視節目有較為明顯的差別;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在「人機互動」、「人際互動」以及通信服務功能拓展上大大豐富和超越了傳統電視節目內容;電子游戲和富媒體廣告,則從根本上超出了傳統電視節目的范疇,從節目形態到技術應用都是對傳統電視節目全新的、互動的創新與演進。

J. 什麼是藝術素養,怎樣提升藝術素養

藝術素養指人對藝術的感受、體驗、評價和能動創造的能力。是「審美修養」或「美學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對藝術理論、藝術史知識的掌握,對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發展規律的理解,以及對藝術的感受力、想像力、判斷力、理解力、創造力等。

藝術家要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積淀培養豐厚文化素養。解決該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博覽群書多讀書才能博古通今、學貫中西藝術創作時才能夠站在較高視點,視通萬里、思接千載,創作出品高意深的優秀作品。故多讀書是藝術家加強理論修養的主要途徑。

(10)如何對待藝術類的新模式擴展閱讀:

提高藝術素養的具體途徑:

注重社會實踐,社會實踐還包括深入人民群眾了解人民群眾疾苦體察群眾的現狀這是藝術家修養的必由之路,這是藝術家的創作源泉之一。聯系群眾才能體驗人民的思想感情,保持藝術生命的永不枯竭。

藝術工作是項技藝性強的工作需扎實的藝術基本功這要求藝術創作者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學苦練。戲曲演員要堅持練聲文學工作者要堅持練筆,繪畫工作者要堅持寫生。無論任何藝術門類,其藝術修養都須建立在大量練習基礎上。無大量練習不會有堅實藝術功底,創作就不可能達到較高藝術成就。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待藝術類的新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