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鑒賞美術作品應從哪幾個角度進行
1、看構圖。整幅畫面的構圖是否突出主體、背景是否干凈、主體位置是否恰當,構圖是否平穩,還有造型是否准確。
4、看明暗關系。也就是黑白灰,或者說光線的關系。整幅作品的黑白灰關系是否明確,是否能夠形成整體感,還是看起來很散,黑白灰不明顯,會造成畫麵灰暗,或者找不到光源,沒有立體感。
3、看色彩關系。所謂色彩關系,無非就是色彩是否有冷暖對比,是否在畫面上表現出了環境色、固有色和自然色,簡單的理解,可以理解成色彩的豐富程度。當然,色彩不可過,太過豐富,沒了章法,就顯得亂了。
4、看一張畫的透視關系,近實遠虛、近大遠小,是否做到了。
(1)藝術作品評價法應該觀察哪些擴展閱讀:
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的方法:
1、學會看紀錄片,了解一下藝術基礎知識
很多紀錄片中會幫助大家去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同時可以編導的視覺去思考、去學習,這是一個既貼近有容易的辦法。
2、在網上關注一些藝術論壇、人士
雖然現在是個速食的時代,但是審美永遠不會被淘汰,在速食時代過後必將 到來的就是內容的凈化,而這項工程早已開始並持續不斷地在推進著。
3、有機會多去參加一些藝術展、博物館等
如果說參展需要門票花錢,那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很多博物館都有免費開放的時間,在作品前多停留一些時間用來思考,而不是只為了打卡拍張照,素養便會一點一滴的培養起來。
4、多看一些相關類型的書、聽一些講座
做事還是要有個師傅領進門,相比網上紛亂的、無從考究的言論最好還是要去多看書,內容會更加的充實飽滿,例舉也會更加的深刻,如果條件允許,更可以去一些大家的講座,聽聽他們是如何來看待和思考藝術的,這會對你的美術鑒賞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⑵ 鑒賞美術作品的四種基本方法是什麼
1、美術鑒賞
在美術鑒賞的基礎上就能夠產生一定的「美術批評」,自己根據一定的標准,對美術作品或美術現象所做出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
2、感悟鑒賞
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像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
3、社會學鑒賞:
應該意識到美術這種文化現象不是存在於真空環境之中,而是有著特定社會階層和社會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創作目的以及社會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
4、比較式鑒賞
比較式鑒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但在比較式鑒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美術作品的好壞是可以通過比較來確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作品之間並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僅僅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而已。
(2)藝術作品評價法應該觀察哪些擴展閱讀:
美術鑒賞既涉及美術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又涉及鑒賞者的知識、能力、修養和復雜的心理過程。可以說,美術鑒賞受到主客體兩方面條件的制約。
這兩個條件即美術鑒賞的客體條件(美術作品)與主體條件(鑒賞者)。美術鑒賞的客體條件是指被鑒賞的美術作品,如果客體不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便失去了鑒賞的意義與價值。
美術鑒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⑶ 怎樣欣賞一副美術作品,去看畫展的時候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評估一幅畫
看畫展對於繪畫愛好者來說既是提升對繪畫藝術了解的學習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享受。
看畫展也是一門學問。同樣是看畫展,走馬觀花看畫展跟仔細品味看畫展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獲,不同的效果。
四是,看畫要看畫創作的時代及其背景。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創作於北宋時期,不僅代表了近一千年前那個時期的繪畫水平,而且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經濟社會人文情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具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再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為什麼多是宗教神話題材,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體油畫,如果了解了文藝復興所處的時代環境背景,了解了文藝復興的主旨,對這些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總之,看畫展時,對參展作品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視欣賞解讀,這樣才能獲得充實豐富的藝術享受,也才能對所欣賞的畫作出比較客觀中肯的評價。
⑷ 怎樣鑒賞一副國畫藝術作品,從哪些方面著手呢,專業知識問題如何解決
1、我們要了解哪些時期的畫是注重透視關系,而哪些時期的是不那麼注重的。例如古典主義時期的畫特別注重透視,那麼你欣賞畫的時候,就應該把這一點考慮進去。在那些不注重透視關系的風格裡面,你就不應該用透視來判斷畫的好壞。 2、光影,通過觀察畫中光的用法,可以判斷出你所欣賞的畫作所處的時期,同樣也能反應這種風格的特點。例如印象派的畫特別注重光與色的關系,這時候你就必定要把光考慮進來。 3、構圖,構圖的好壞可以直接體現在畫面里。好的構圖一般都有構成感上的平衡。另一方面,作者還可能通過構圖來反應更深層次的含義。所以努力分析構圖,對欣賞畫作是有幫助的。 4、技法,一幅畫往往會用到多重多樣的技法。你可以通過細心觀察,大膽猜測作者所用的技法是什麼。這些技法可能會為你今後的作畫帶來幫助。 5、了解作者,通過了解作者的人物性格以及他的親身經歷,可以很好的讀懂畫作要表達什麼。作者生活中所經歷的痛苦和快樂都會反映在畫里。 6、了解題材,繪畫的題材有很多種,我就拿人物來舉例子。例如古典時期的西方油畫鍾情於畫人物,人物往往和宗教相結合。這時候你就需要了解《希臘神話》《聖經》這兩本書了。因為裡面大多數是敘事性的故事,如果你沒讀過這兩本書,是絕對不知道畫中在講述什麼的。 參考資料:網路-美術欣賞
⑸ 你認為一幅油畫的好壞該從哪幾個方面去評估
油畫以其形象直觀色彩明艷又易保存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如何評估一幅油畫的「好」與「壞」,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嚴格地講,也是一門「大學問」。
我不是油畫鑒賞家,只能在這里談點個人粗淺的看法。
一,一般來講,衡量一幅油壞的好壞,首先要看油畫的「品相」。就好像兩個人談對象第一次見面,最注重的就是對方的相貌身材,第一印象至關重要。看畫也是如此。首先要看這幅畫是否明快、干凈、完整、亮爽,給人以美感。
畫中,古希臘神話中的愛神美神維納斯側身躺卧在露天的景像中,沉靜、安寧、柔美、俏麗。看上去她睡的很香,彷彿在做著一個甜美的夢。遠方的藍天、白雲、山丘、樹木、房屋,近處的綠地草坪,和沉睡中的維納斯和諧地融為一體,構成一幅人與自然「人景合一」的美麗圖景。
法國十九世紀畫家莫迪里安尼的油畫以「構思精巧,動作誇張,色彩艷麗,表達強烈」而獨具特色。他的代表畫作《側卧的裸女》,2015年在美國紐約佳士德拍賣會上拍出1.74億美元(人民幣10.5億元),並當場被人買下收藏。
⑹ 如何判斷一件藝術作品的好壞
評價藝術的好壞,創作者是被動的,欣賞者才是主動的。藝術終究是為了共享和傳達而服務的,所有的藝術都得回到欣賞者身上,自娛自樂、自賣自誇總歸是是狹隘、片面的。藝術的好壞不應該由創作者本人說了算,而應該是由足夠多的人欣賞後評價,盡量去除了個體主觀性後綜合而成的。這也是審美去精英化的核心,評分系統的合理存在就是一個實例。 對於欣賞者來說,藝術作品的好壞應該分為兩個角度進行評價。 一個是評價藝術作品的水平,也就是從技術層面偏理性地評價其「傳達方式」。這是基於核心知識體系來評判(對於繪畫就是筆觸、色彩組合、構圖等,對於音樂就是曲式、配器、編排、吐字、換氣、押韻等),已經有了一個總結出來的大致完善的標准,不掌握到一定的水平是絕對不可能在範式上有所革新的,或者說這些創新是不被承認、不能自成一派的(對於繪畫就是哪些顏色搭配在一起就是不搭調的、把構圖的關鍵集中在角落就是不合理的,對於音樂就是相隔幾度音程聽起來就是不和諧的、九和弦就是比七和弦還要不明朗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眾對於這些細節基本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需要受過正規系統的相關教育的專家來評判(在這方面真正的專家並不會出現太大的分歧),這時候大眾就應該去學習專家的意見,進而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另一個是評價藝術作品的內涵,也就是從情緒層面偏感性地評價其「傳達內容」。這就沒有統一的標准去評判,也沒有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東西(對於繪畫就是色彩的選擇等,對於音樂就是副歌旋律的走向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審美是一個很私人化的東西,完全基於個人喜好,每個人都能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性格領會作品的情緒渲染和深層意義,說到底就是作品能不能讓自己產生共鳴。這時候專家作為一個個體也是有主觀性的,所以大可不必盲目跟隨專家對於藝術作品的喜好,而應該忠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感動與啟發,每個個體的獨立主觀的感受都是有價值的;但是專家卻能夠更接近創作者的創作初衷,這對大眾藝術眼光的鍛煉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具體原因會在下文提到。(這個時候就得說,大家根本沒有必要有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有些居心叵測的人為了提高藝術作品的商業價值,借機營銷炒作,這就會使得大眾原本的審美一定程度受到外界影響,將個人純粹的審美有意引導為「政治正確」般的從眾審美加以混淆。) 以上兩個部分,即藝術作品的水平與內涵,在很多情況下是相互融合的(比如繪畫中想要表現力強應該用沖突的色彩復雜交織還是相近的色彩大片渲染,音樂中想要表現情緒濃厚應該用真音還是假音),但終究是不可混淆的兩個概念。所有人都有權利表達喜歡與否,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說出作品的水平高低。所以對藝術作品好壞的評判,離不開受過正規藝術教育、藝術品位較高的「專家」對大眾正確的引導作用。所謂藝術領域的專家,應該是一些能通過核心知識體系從作品中分析大眾看不見的水平細節,又能藉此比大眾更准確地解讀出創作者的創作初衷的人。好的藝術作品不一定是直觀易懂的,但一定是觸動人心的;專家與大眾的評價不一定是一致的,但專家一定是比較接近創作者的創作初衷的。當專家的意見和大眾的意見不一致時,大眾就應該盡量客觀地分辨專家的評價中有哪些是對於藝術作品水平的判斷、哪些是對於藝術作品內涵的理解,選擇性吸收、揚棄式學習。「作品誕生了,作者死了」,創作者在作品裡留下了一種解答(創作初衷),但作品本身可以有無數種解答。雖然創作者通過作品傳達的內涵是唯一的,但欣賞者給出的理解可以是非常多樣的,甚至可能與創作初衷背道而馳。這就導致很可能同一個作品放在某個時代里被大眾認為高端,放在另一個時代就完全不同,這完全能夠解釋和接受(不過要明確創作者推進藝術發展的貢獻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而欣賞本身就是為了先給出自己的解答,再讓自己之後每次的解答接近於創作者的解答的概率更大;保留自己的解答,並接受創作者的解答——這就是提高自己的品位的過程。 總而言之,一件藝術作品公認的好的標准在於水平扎實工整或者高端前衛、內涵深刻入骨或者具有新意。前者往往分歧不大,有爭議的往往在後者。隨著審美去精英化的趨勢、大眾藝術品位的提高,相信對於藝術作品的好壞的爭論會平息很多,這是大家樂意看見的。
⑺ 一幅字畫要從哪幾個方面去評價它的好壞
當前,書畫收藏界已把藏品的要求提高到真、精、新層面上。「新」,比較容易理解,它指作品品相的完好如新。如現藏上海博物館的清初大畫家吳歷作於康熙十五年的《湖天春色圖》,雖歷經300餘年,至今仍紙本完好,墨色如新,堪為古畫「新」的佳例。而「真」與「精」在書畫鑒藏中,不免有人混淆,如有的人在鑒別真偽中,往往用藝術的優劣來論畫的真偽。如見到某一作品畫得「精」,即為其「真」,反之則認為是偽作。這種評判,在根本上有悖書畫鑒定「真偽第一,優劣第二」的基本法則。
所稱作品的「真」,是指該作品確實為署名者的手跡。而作品的「精」,則是對藝術成就所做出的評判。因此,兩者為完全不同的概念,即「真」屬客觀存在,不能以主觀去改變;「精」的優劣,屬藝術,存在著主觀上的差異,它會因鑒藏者的欣賞能力、視角、喜好等方面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因此,兩者之間並不具有必然的聯系,同時也可以看出「精」很難有一個明確的標准。譬如,已故畫家李可染曾自稱「廢畫三千」,假如把他的「廢畫」歸諸一般的畫家,也許就堪稱精品了。
然而,有些鑒藏者在以「精」為「真」中,還往往將尺幅大、畫面繁密、青綠重彩、工筆雙鉤之類的作品當作「精」的條件,這些與過去鬻畫潤格中以畫件尺幅的大小、畫科的不同、內容繁簡等論值類似。殊不知有不少作偽者就是以此來迎合這種心理,達到牟利目的。因此,在書畫鑒別中以「精」為「真」的認識是頗為不當的,它不符合書畫鑒別的辯證法。有關書畫真偽與好壞的關系,在鑒定界歷來有這樣兩句話:「真的不一定好,假的不一定壞」,說明了「精」與「真」的辯證關系。
因此,從事書畫鑒別,首先是辨其真偽,然後才能評其優劣。否則,如一件作品看上去畫得好,但卻是偽作,那麼所謂的「精」也就沒有了意義。又如有些作品盡管草率疏簡,但確是真跡,因不「精」而認為是偽作,這也違背了客觀事實。所以評判一件作品藝術上的優劣,必須在對作品真偽鑒定之後,再根據作者的特長、風格演變等作具體的考察、比較,然後作出評判。誠如謝稚柳先生在《論書畫鑒別》中稱:「在真的尚未判定之前,批判優劣的階段就還未到來,兩者之間的程序,批判優劣,不可能不在認識書畫真偽之後。」如果將兩者的程序顛倒的話,就不免會產生錯誤。
當然,在書畫鑒定中也需要以作品的藝術水平,作為鑒定的輔助依據。鑒別真偽只有通過對作品本身的筆墨來認識,因為「繪畫之至是風格,形成風格是一幅畫的整體,形成畫的整體是技法,形成技法的是筆墨」(謝稚柳《鑒余雜稿》)。由此可見,鑒別真偽必須從考察筆墨入手,並通過對作品的時代風格、特徵等來鑒別,惟此才能做出符合客觀事實的結論,在確保「真」的前提下再來求得「精」和「新」。
同一位書畫家的作品價格為何差異很大(作者:何小川)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開始出現異彩紛呈的局面,經濟發達地區的普通百姓也開始關注藝術品市場,筆者在藝術品評估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咨詢—為什麼同一位書畫家的作品價格竟會差異很大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介紹一下藝術品評估的相關知識。藝術品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使用價值體現為它的藝術價值,這是專業評估師評估的重點,交換價值就是指市場價格,評估師評出藝術價值之後,按照一定程序測算出交換價值,以此定出市場參考價格。一個優秀評估師測算出來的市場參考價格,應該接近或等於正常成交價格。
根據自己評估經歷,我認為同一位書畫家作品之間出現價格差異,主要有以下因素: 首先,書畫作品的價格與作品的大小尺寸有關,同一位書畫家的作品有大有小,在拍賣行、畫廊、書畫店當然售價也就不同。
其二,一個書畫家的作品創作大致要經過幾個時期,即學習期、成長期、成熟期、高峰期和衰退期,學習期的作品一般不被人認可,價值較低;成長期風格尚未形成,技法一般,價值也不高;成熟期風格形成、技法嫻熟,價值較高,成熟期往往也是高峰期,精品和代表作皆出於此。根據專家研究分析,一個藝術家一生中的作品代表作占,精品占,一般作品,應酬之作。近年來的拍賣記錄顯示,應酬之作倉促潦草,即使是名家所作拍買價格也不高,而同一位藝術家的精品的價格往往是其一般作品的十倍乃至數十倍。值得強調的是成熟期不等同晚年時期,一般來說是年紀愈大,技巧愈成熟,但這並不表示晚年的作品更好。這很容易理解,因為藝術家也難免受到社會動盪、家庭波折和個人情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謝稚柳、陸嚴少大家都公認他們的早期作品比晚期的更好。
其三,同一位書畫家的同等作品在不同的地區價格也會不同。例如,同等作品在經濟發達的廣州、上海一般高於鄭州、合肥,而文化非常發達的北京,同等作品的價格則又會高於上海、廣州。還有各地區喜好有所不同,例如,江浙和上海人喜歡海派、浙派、新金陵畫派的東西,他們喜歡收藏吳昌碩、任伯年、陸儼少、黃賓虹、傅抱石、林散之等人的作品,首都和天津人喜歡收藏齊白石、李可染、黃胄等人的東西,廣東、港澳人則喜歡「嶺南畫派」名家的作品。這種地區性的喜好也必然導致同等作品在不同地區價位的差異。 其四,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年代,因為人們審美觀念等因素的變化,市場認可的價格往往也大不相同。 其五,題材的不同也會對對作品價格產生影響,如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特別是那些被傳媒多次報道、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其價格往往不斷看漲。例如,傅抱石的代表作《毛主席詩意冊》以萬人民幣成交(曾創其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其六,書畫作品價格還受到愛好圈子、商業包裝等因素的制約。例如,陳逸飛的畫作充滿著東方情韻,迎合了西方巨富們的「東方情結」,受到西方收藏界的追捧,有了高層次的目標買家,畫價自然也就居高不下。還有一種情況是,同一位藝術家,由於他的家鄉和工作地的作品流傳量較多,其相應的價格也低於其他地區,即所謂物以稀為貴。例如,某位著名畫家的作品,在他的家鄉江蘇價格相對較低。此外,還有個別拍賣行炒作等非正常因素,這里就不細述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有些因素導致的價格差異是正常的,而有些因素導致的價格差異正是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書畫愛好者購買書畫作品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要不斷地學習和研究書畫藝術的相關知識,了解作品的真正價值即藝術價值。此外,還必須懂得由於書畫家不同的藝術根基,資歷和功力決定了其作品的價值區別。書畫作品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是藝術價值的體現,名家的作品,因其知名度和藝術造詣高,其作品市價也遠遠高於一般書畫家。當然,書畫作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其價值是不能完全由價格來衡量的。也就是說好的作品不一定就能賣得高價,賣得高價的也有平庸之作。如果要把收藏某某書畫家作品作為投資,還應當參考專業評估師對這位書畫家的相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