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創造這些民間藝術的目的是什麼

創造這些民間藝術的目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10 02:05:56

『壹』 為什麼要進行民間藝術,民間工橄的整理

進行民間藝術,民間工藝的整理是對傳統民間藝術工藝的保護,民間藝術就是舉凡在民間形成、發展並廣為流傳的各種通俗的傳統藝術以及具有民間色彩的技術與藝能。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眾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眾智慧的創造,許多民間藝術傑作,成為「華夏一絕」被傳承和保留下來,我們這里主要包括中國剪紙、中國刺綉、中國扇藝、中國風箏、中國錦人、木板年畫等等。
民間藝術如同一種生態環境,在這種生態環境中繁衍、生長了不同的藝術之樹和藝術果實,如果僅僅局限於對民間藝術文化產品的研究就會淡化它內在的生命力,如果文化環境受到了破壞,文化就會凋零、失落或者畸形,即使產生新文化,也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就是文化的生態觀。傳統民間藝術文化除了依靠歷史文獻典籍的記錄,依靠博物館的藏品展示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依存渠道,就是生存於民間生活之中,生存於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方式、觀念和具體使用的物品中,生存於傳統的節日、禮儀和祭祀之中。一些歷史文獻沒有記錄下來的東西,很大一部分都在民間生活形態中保留了下來,這不能不說民間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承性。
但是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西方文化的侵入,一方面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社會思維受到拉很大影響,即價值觀念的改變,人們的審美觀念有了很大變化。由於傳統民間藝術中有許多不合這種審美觀念的因素,被認為是要突破的對象並被潮流藝術所排斥,這引起拉傳統民間藝術的混亂發展,進一步加巨拉傳統民間藝術地位的下降。這些使傳統民間藝術的總體發展趨勢不良,許多處於消失的危險境地。
雖然傳統民間藝術屬於有限存載體,其存在是相對的,消失是絕對的,但傳統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財富,它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是稀有的遺產。所以應盡量減少因人為因素造成的損失,盡量延長傳統民間藝術的存在時間。
傳統民間藝術既是歷史的產物也是現實的文化,是古代歷史和現代文化的一種連接形式。其形式多樣,資源豐富,是承載文化的有效載體,是傳承並承載文明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繼承是對古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對於保持文化的連續性,防止因載體的消失而造成的文化特質和內涵的損失,而使其潛在價值消失。
與傳統民間藝術相關的往往是藝術本身的 精神價值的延伸和以信息形式 存在的廣泛的社會價值,特別是在信息社會以信息形式存在的傳統民間藝術對藝術有重要的影響。它保持著原始風貌,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人們思維的連續性,防止了思維斷層,弘揚了民族文化,提了高民族素質,增強了凝聚力。
傳統民間藝術不是簡單的藝術復制,而是通過一次次的創造性活動,在遵循藝術發展本質的前提下,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使藝術的表現力度大大擴展,特色鮮明。傳統民間藝術是土生土長的藝術,具有濃郁的人本性`藝術性`地域性`民族性。其中溶入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聰明智慧。傳統民間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歷史的回顧和總結,通過樸素的方式讓我們得到不同的精神享受。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重要標志,傳統民間藝術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的重要文化基礎。失去它我們也將變的模糊傳統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展示自己的平台,失去這個支撐點,勞動人民的形象將受到損害。保護傳統民間藝術是抗文化消失的壯舉,是對勞動人民創造力的重新評價。因而文化教育意義是巨大的。
傳統民間藝術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保持文化的多樣性也是全世界的共識,是必然的趨勢。保護傳統民間藝術也是我國積極參與世界文化建設的一種表現,所以要加以保護。
1、政府、組織、個人的三級保護體制。 按照法律的要求建立相應的行業組織規定,並建立相應的行業組織。行業組織由政府部門的相關人、懂行情的專家、學者以及民間藝人組成是非營利性機構。
政府層面 身為管理者的政府部門有對傳統民間藝術保護的義務。政府部門精簡機構,對保護統一管和規劃,避免多部門並存,多方指揮 造成的保護不力。政府部門應制訂相應的法律對傳統民間藝術進行保護和發展進行規范,嚴格按藝術本身的規律辦事不濫用職權。在實踐及時進行增補,為保護者提供必要的便利,是是社會形成良好的保護氛圍。
支持性行業機構如專業協會、科研機構、資助機構、志願者機構等。專業組織機構由懂行請的專家、學者,民間藝人和行政人員組成,是非營利性機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專業協會與其他組織相互協調為藝人提供相應的基礎條件,減輕政府的負擔減輕。由專家學者`科研單位的自身優勢搜集、整理藝術資料,忠實記錄其原貌,把有限的歷史語言充實,重新成為新的文化傳統。

『貳』 學習民族民間美術藝術的意義

精微藝術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必須在微笑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我們新一代的微雕藝人能學有所成,卻不奢望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們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會的承認,他恥於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盜名。時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頭磨礪,不知晨昏,也屋所謂冬夏;在精微藝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問收獲,也屋所謂個人名利。淡泊寧靜,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這就是中國微雕藝人學藝生活的真實寫照。
「皮影」是對皮影戲和皮影戲人物(包括場面道具景物)製品的通用稱謂。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
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而皮影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間藝人用手工,刀雕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之為皮影。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耒,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不僅如此,皮影戲還對國內外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戲曲劇種,就是從各路皮影戲唱腔中派生出來的。中國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戲的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都起過先導作用。西方世界從十八世紀的歌德到後來的卓別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對中國皮影戲藝術都曾給予過高度的評價。建國後,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戲來招待國內外賓客。然而,皮影戲藝術在遭遇「文革」劫難之後,瀕危的處境至今未能扭轉。
至於皮影戲中人物、景物的造型與製作,卻又是屬於我國的民間美術范疇。。它為了適應皮影戲的幕影表現形式,採取了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對人物及場面景物進行了大膽的平面化、藝術化、卡通化、戲曲化的綜合處理。其臉譜與服飾造型生動而形象,誇張而幽默。或純朴而粗獷,或細膩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暢,著色之艷麗,通體透剔和四肢靈活的工藝製作效果,著實能使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皮影人製品(簡稱影人)不只是用於皮影戲的演出,而且每個人都可以用雙手耍玩娛樂,還可以置於窗前或白牆之上,作為室內藝術裝飾。由於皮影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味濃厚,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有收藏價值,所以國內外很多博物館、收藏家、藝術工作者和皮影愛好者都藏有中國皮影。在國際交往中,也常有國人以中國皮影為上等禮品贈與國際友人。
中國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據考證,從商代開始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或絲織品進行鏤空刻花製作裝飾品,後來在公元 105 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為現在的剪紙藝術。
風箏
風箏起源於中國,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結論。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的科學家墨翟製造的,早期風箏主要是用在軍事方面的,從晚唐開始逐漸被當成玩具使用,現在中國的風箏一部分還出口日本、朝鮮、歐洲等國家。
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現在已發現的最早剪紙實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動物花卉團花,學者們則認為可推溯到漢唐婦女使用金銀箔剪成方勝貼在鬢角為飾的風俗,而雖已找到蔡倫以前的東漢紙張實物,嚴格意義上的剪紙恐不會早於漢朝。早期的剪紙大約跟道家祀神招魂祭靈有關,例如杜甫詩中就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明確記載。今日苗族仍有年節剪鬼神之形貼於牛欄或門上的巫術習俗。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熟練的民間藝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紙剪成圖形,專業藝人則有用刻刀在蠟板上製作者,稱「刻紙」。經起稿、剪刻、粘貼、揭離、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層紙,而提高產量。
剪紙因材料單薄,多用滿幅鋪排勻稱而物像互相串連的平面構圖法,形象多富裝飾性,避免大塊黑白,用精緻花紋點綴裝飾主體人物。聰明的藝人在表現「貓捕鼠」時竟創造出「鼠在透明貓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爛漫的風格十分耐人尋味。平面重疊鋪陳的手法不僅造成濃烈的民族風味,並且擴大了畫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紙的表現力。絕大多數剪紙都並不追求嚴格寫實,而是群眾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現,例如陝西剪紙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極度誇張而成為牛身上的裝飾花紋,既增添了視覺的動感變化,又加強了形式美感。
春節習俗:舞獅子
圍繞著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為盛行。
舞獅子
每當「爆竹一聲除舊歲」時,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傳統的舞獅活動就伴隨著送暖的春風和歡樂的鑼鼓,出現在城鎮和農村。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舞獅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起源於南北朝時代。
據傳,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陽還使用了象軍參戰。這支象軍由於士兵持著長矛騎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僅僅擁有短兵器的敵方,連接近它都很困難,宋軍的士兵開始吃了大虧。後來,先鋒官振武將軍宗愨想了個辦法。他說,百獸都害怕獅子,大象大概也不會例外。於是,連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許多假獅子,塗上五顏六色,又特別張大了嘴巴。每一個「獅子」由兩個戰士披架著,隱伏草叢中。他還在預定的戰場周圍,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阱。敵方驅象軍來攻,宗愨用弓放出了假獅子,這種「雄獅」一個個翻動著斗大的血口,張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嚇得掉頭亂竄,宗愨又乘機指揮士兵萬弩齊放,受驚的大象頓時沒命地向四處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從此,舞獅首先在軍隊中流行,然後傳到民間。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西涼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起毛衣擺雙耳……」。可見,在唐代已有類似現代的獅子舞了。
為什麼在春節期間人們喜歡舞獅子呢?據說,明朝初年,廣東佛山地區出現了一頭怪獸,每逢年歲將盡,則在佛山郊區出現,到處糟踏莊稼,殘害人畜,鄉農不勝其苦人們就把竹篦紮成若干頭獅子模型,並塗上各種斑駁的顏色,事前布置好,當怪獸出現時,鑼鼓齊鳴,群獅奮舞,一齊朝著那頭怪獸進發,那怪獸驚恐萬狀,掉頭就跑,爾後,當地鄉民認為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於是,每年春節打鑼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預報吉祥之意。
舞獅子,除春節外,在喜慶的日子裡,也常以舞獅助興。民間一般舞獅由兩人合作扮一頭大獅子(有的地區稱太獅),一人扮作一頭小獅子(有的地區稱少獅),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綉球作引導,並先開拳踢打,以誘引獅子起舞。獅子隨著鼓點的快、慢、輕、重,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搖頭擺尾,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在模仿動作上,有舐毛、擦腳、搔頭、洗耳、朝拜、翻滾等動作;在技巧上,有上樓台、過天橋、跨三山、出洞、下山、滾球、吐球和采青等。
竹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紮起骨架,外面用紙裱糊,再經過彩繪而成。竹馬分為前後兩半,系於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騎馬狀。山西晉城市的陽城縣,則是用中式大襠褲填滿於草,一頭作馬首,一頭作馬尾,白褲腰是表演者的坐騎部位,外加馬頭,人稱之為「褲馬」。
跑竹馬,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鬧「紅火」時活動於廣場或街頭巷尾。山西省各地參加跑竹馬表演的人數不等,活動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中國民間藝術欣賞祖國大家庭中的各民族,都有著高度的審美能力和卓越的創造才能,在他們當中產生、流傳、發展著的民間美術及其豐富多彩,是我國傳統文化精華之一,是民族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
民間藝術是相對宮廷藝術、文人士大夫美術和專業美術而言的,被魯迅先生稱之為「生產者的藝術」。是指以勞動人民為主體作者,為了滿足勞動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審美需要而創造的服裝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傢具以及年畫、剪紙、演具、玩具等。它在藝術上集壯美和樸素於一身,表現出朴實明朗、火熱向上的風格,散發著勞動人民內在的真摯、善良、直率、熱情等心理素質和審美情趣。
因民間是民俗的載體,就要結合各民族、各地風俗民情來欣賞。俗話說「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節日與節日活動的內容,民間藝術與這些節日緊密結合著,要欣賞它是如何「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才施藝」的。民間藝術是表意的藝術之一,即像它們自己說的:「從心裡想出來的」,「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不能用科學的解剖透視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專業美學的標准欣賞它的好壞、美醜,而應通過民間美術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現手法去感受、體會、鑒賞。

面對消失,我們應該大量的宣傳,呼籲。讓人們知道我們的民間美術有多重要。

『叄』 中國民間藝術的功能

民間藝術的功能總的說來,就是美觀和實用相結合,既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也美化了生活環境,更滿足了人們寄託情感、表達敬意、愛戀和娛樂的精神需要。是美用合一的完美體現。
從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來看,農業生產工具、漁獵養殖工具、手工工具、餐飲廚炊用具、起居生活用品等各種器物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衣食住行,同時,也被創作者經過彩繪、雕刻、染色、鑿刻、編織等手段,進行了美化。
在海南島黎族地區保留著較為古老的制骨工藝,骨器是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器物,也曾是人類繼木器、石器發明之後又一重要發明,在史前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黎族骨器中的骨簪、骨梳為骨器中最精美的骨雕。骨器的種類有用於掘土、除草、除灰、食具的骨鏟;用於收山欄稻的骨刀;用於脫取山欄稻穀的刮器;用於紡織機的緯刀;用於織魚網的骨梭;用於刺魚的骨鏢;用於美發、固發的骨簪;用於裝飾頭發的骨梳;用於裝飾和避邪的項鏈等。
餐飲廚炊用具中的碗、盞、碟、勺、筷、茶酒具等各種器物;起居生活用品中的燈、燭、枕具、帽筒、花瓶、鏡架、扇子、暖爐等大大小小的對象,是民眾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物品。民間的各種器物質朴而且實用,其造型、彩繪、雕刻等裝飾,具有極大的親和性,也是美用合一的實用型藝術品。
在鄉間的農家,我們常常能夠看到充滿鄉土氣息、朴實可愛的儲物缸(有的用紙漿造成,上繪吉祥圖案)、食盒、壺盒、煙具、食器飲具、土陶碗、青花盤、調料盒、諸物罐、油燈、梳篦、具有美感造型的農具,等等。可以說,人們生活在藝術的氛圍之中,目力所及之處,都充滿了質朴的美,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本身。無處不在的民間藝術陶冶著人們的性情,也培養著一代代中國民眾審美的眼光。 民間藝術的功能主要看它在何種場所中使用,如何使用。每一種功能的發揮都具有一定的限定性,這種限定性,規定了民間藝術品的功能歸屬。具有觀賞性和游藝功用的民間藝術是節日期間最受歡迎的項目。
觀賞類的民間藝術品如年畫、剪紙、刻紙、花燈、扇面畫、炕圍畫、屏風、鐵畫、烙畫、彩繪泥塑、麵塑、裝飾性擺件、各種裝飾畫、裝飾掛件等,往往是那些以審美和裝飾為目的,滿足精神需求的比較純粹的美術類藝術品。
玩賞、游藝、表演類中的藝術如各類民間傳統玩具、皮影、木偶、風箏、空竹、風車,包括用於武術和競技、廟會和花會表演、遊街彩車使用的道具、器械、樂器、裝飾品等。這類藝術的特點是要藉助人的參與如舞動、張貼、懸掛、穿戴等才能體現其功能,主要用於表演和游藝的儀式及娛樂活動中。 傳統社會中,除了日常的男耕女織的生活外,手藝是最常見的一種謀生手段,掌握一門手藝意味著多了一種生活的本領出路,也是對人生價值的一種肯定。於是,掌握一門手藝,成為對男人的最普通的一種要求,而對女子則有「生女子要巧的」這句老話世代流傳。巧,便是對女子的一種肯定。在傳統社會中,容言紅(工)德,就成為全面衡量女子價值的內容。女子們比剪花、比織布、比刺綉、比針線活兒,比手巧。巧也就是常說的女紅,即女子的手工活計如何,是最重要的方面。這一點,在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苗族中,顯得尤為突出。
到過黔東南苗寨的人,都會驚異於苗家女子那綉滿花樣的美輪美奐的服裝和滿身披掛的銀飾。在苗族所聚居的清水江流域,十三四歲的苗族女孩子過去都是自已為自已綉制嫁衣,這手藝人人都會。苗族女子的盛裝更是繁復華美,一套銀飾,從帽子、項鏈,到手鐲、耳環,有時達二三十斤重,刺綉工藝也豐富多樣,從十幾歲的少女到六七十歲的老嫗,皆綉服錦帶,其色彩或艷麗或柔暗,無不和諧,令人贊嘆!苗族女子如此裝扮,因為,苗裝和銀飾是苗家用來誇富的,是女子用來顯示手巧的。比做工,比心靈手巧,就是靠這一針一線的手上功夫。不言而喻,女子的價值和自信全部包括在這盛裝之中了。 民間藝術是滿載著情感的載體,是表達情意的信物,手工製作中的一針一線,融入了濃濃的親情和深深的愛意。
婚姻是人生大禮,也是人生禮儀中最講究、與民間藝術發生聯系最多的慶典之一。中國傳統文化中,歷來強調父母作主,媒人之約,青年男女過去並無戀愛結婚的自主權,封建禮教的枷鎖緊錮著人們的婚戀行為。於是,在異性交往受到禮俗限制、不能自由戀愛的封建社會中,情侶間信物的交換和贈送就顯得特別重要。
在民間被稱為定情物的東西,常是那些屬於民間工藝美術范疇的精緻的綉帕、鞋墊、荷包、煙袋、兜肚、腰帶、手工鞋一類。由於是送給情郎的禮物,所以女子在綉制時格外精心在意。在民間鄉俗中,媒人拿著女子的綉活兒為其尋婆家的事是相當常見的,女子尋夫的要求也盡在她的活計之中表述出來。封建社會衡量淑女賢婦的標準是容、言、功、德四方面,婦女的聰穎賢慧又往往以她的手工活計功夫展現出來,針線經緯之中,注入了婦女們全部的情感,送給情郎作信物最適合不過。
流傳廣泛的陝北民歌「綉荷包」唱的就是以綉荷包為信物送給情郎作見證的歌。「十二月歌」,唱的是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時,姑娘要為情郎哥作一雙牛鼻鞋的風俗,既以鞋顯示女紅手藝的精湛,更主要是以此表達愛情。歌中唱到:
斜體:「七月里,豆角角白,
咱給五哥做上一雙鞋,
做上一對牛鼻鼻鞋,
得得勁勁你吒(看)妹妹來。」
這首歌把情侶之間的愛戀和情感表達得非常貼切,這是民間藝術作為情感信物的典型,這也是愛情的象徵。 中國雖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神靈,但是對各路神祗的祭拜廣泛存在,更確切地說,中國人對神的態度是敬之、禮之而不是神化之。
與民間宗教和信仰有關的裝飾藝術品,通常是各種材質的神像,其中有些是由巫術的道具演化而來,是美化了的巫術操作工具,它們是溝通人和神的媒介,是人藉以表達對神靈禮敬的載體。
明堂(中廳)是具有宗教意味的神靈居所,商周時期就以明堂作為敬神之所了。常見的各類神像和三星像、八仙、財神等就常供奉在此。在民居的廳堂供桌上面擺放的佛像、「福祿壽」三神像或神龕中供奉的土地神像、天地神像等是民間宗教藝術的主要題材。過去,民間戲班常在演戲開始前,也要對行業神進行祭拜,這是行業神祭拜的規矩,是戲曲行當必須有的禮儀,也是神靈崇拜、天地崇拜心理的體現。在民間各類神廟中,我們熟悉的送子娘娘、葯王像、天師像、鍾馗像、灶王像、水陸畫等都是常見的神靈像,而禮饃、河燈、甲馬紙、月光禡(月光娘娘,也是觀音娘娘)、「泥泥狗」(象徵子嗣的塑像)、祭祀儀式上使用的裝飾品、靈厝(也稱棺罩)、紙扎人物等都屬於這一類媒介的共生性產物。 民間藝術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具有美化和裝飾作用,這類藝術品主要集中在庭院建築和居室的陳設中。庭院是中國家族和家庭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空間;居室則是更為具體的家庭生活處所。這兩種環境空間,由大到小,展示了中國民間生活藝術的不同品類和它們所生存的背景。而具有裝飾和美化作用的民間藝術就生存在院落和室內陳設之中。
院落建構是造型與結構的藝術,它們包括了多種建築構件的排列、組合、裝飾與美化。如飛檐斗拱、瓦當、門樓、牌匾、磚雕、門鼓、門飾、影壁、照壁、風水樓、神龕、花牆、花窗、門楣等、上馬石、拴馬樁、門蹲獅、院中其他雕刻裝飾等。
室內陳設中,正廳的陳設注重觀念的表達和裝飾性,是滿足「精神上的實用」的藝術品,表現為觀賞性為主的藝術形式,以擺設為多。我們常見的有各式雕花的木製品、石雕的神龕、古色古香的天地桌(也稱八仙桌)、古式傢具,它們簡潔大方並具有建築美感。每逢年節,這里的氣氛也是最為莊重的。用年畫、剪紙、其他藝術形式裝扮年節氣氛是室內陳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中廳的供桌上方,還常掛有「松鶴延年」、「八仙慶壽」等吉祥畫。桌裙和門簾通常是刺綉品和藍印花布、蠟染布、織錦等手工作品,上面或綉或畫上吉祥圖案。古意十足的箱櫃、燈具、幾案、屏風等等,延續了傳統的造型、色彩及裝飾圖案,至今仍在民間大量存在。

『肆』 怎樣認識研究中國民間美術的現代意義

1.傳統文化修養的提高
美術教育的目標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豐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且能作為重要的協作因素,幫助完成人的德育、智育和體育。美術教育對人的精神的陶冶、提升,本身就是德育所追求的目標。可以說美育與德育密不可分。美術教育肩負著審美教育之重任,審美性是美術教育最基本的性質。很多美術教育家一直致力於將民族的東西帶入當代美術課堂。如董希文先生在教學中便堅持不懈地貫徹油畫民族化,引導學生廣泛地研究古今各種優秀藝術遺產和中國民間藝術, 以開拓學生眼界、培養全面的藝術修養。在美術教育中引進民間美術可以避免美術教育中過於側重技巧、美術技法、關注操作程式.忽略審美教育對學生精神層面陶冶與啟迪的弊端。
對我國民間美術的重新認識,是推動我國關術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探求美術教育工作中本土化與全球化之間平衡、全球化背景下美術教育發展之關鍵所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出美術教育資源,以新世紀的視角對中國民間美術進行創造性的轉化,最終形成一種具有時代內涵, 又不失傳統底蘊的中國的現代美術文化建構。林風眠曾說:「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定是固有的文化為基礎,我們有5000年文化,每個時代都有其很好的時代感的創造,我們要保存我們固有的、很好的東西.吸收外面的東西。」?傳統文化是美術教育、美術創作的寶貴資源,將其轉化為多元的美術教育資源,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拓展視野,達到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教育的目的。
民間美術是勞動群眾為了滿足自身與社會生活需要而創造的藝術,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形態,代表著民族文化群體的中國本原宇宙觀、美學觀、感情氣質和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其獨特造型與審美方法。產生出質朴淳厚的美感.其中所蘊藏著的民族精神,具有強大的生命活力。老一輩民間藝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物質水平較為低下,可在藝術作品中卻總是抒發一種積極向上、健康勃發的情懷。民間美術作品中所包含著的真、善、美,給精神以滿足,有助於凈化心靈.無形中給人們的生活和創作態度帶來有益影響,使人們提高藝術鑒賞力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2.創造思維的開拓
民間美術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真正的目的是通過美術教育,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於創造力。可以民間美術作為美育的媒介,幫助學生尋找藝術的切入點。 有些美術院校聘請當地民間藝人進行實踐指導,通過藝人的授課掌握其所運用的造型、色彩、花紋等各具特色的塑造型技巧,以及造型輪廓形式和材料工藝特點,使學生的視覺感官得到積極的刺激。增強觀察事物的敏銳性、理解性和選擇性,提高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找到美的共性.從而獲得自身審美情感的豐富和成熟。在學習過程中尋求創作靈感、拓展視野、提高審美情趣,從而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1986年。中央美術學院設立了民間美術系,將鄉間藝術的研究與教學引進我國最高美術學府。並於當年組織了一次民間美術教學,邀請六位農民藝術家走上美術學院的講台傳授民間藝術,在教學總結會上, 同學們紛紛說:「畫出了幾年來畫不出來的東西,學到了以往課堂教學中難以學到的內容。」而教師們也認為:「找到了自己多少年來苦苦求索的藝術真諦。這是一次令人鼓舞、令人振奮的教學。」
3.民間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地位
對中國傳統美術來說,多元化的層次決不是簡單並列的.而是在民間美術的根基上發展起來的。民間美術是一切美術的基礎,既是藝術之源,又是藝術之流。因此,「中國民間美術的造型規律及其創作方法,完全應該與其他美術規律和創作方法並駕齊驅地存在於中國的美術學府里.只有這樣,中國的美術教育才是名副其實的、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完整的面貌獨立於世」。 優秀藝術皆根植於自己所生長的土地,只有認清自己的根在哪裡.從根本上認識到傳統文化的不可或缺性,才能傳承和弘揚民族藝術。當下有些青年藝術者不屑於民間美術,認為這些來自鄉間的東西是粗俗的,土得掉渣.盲目崇尚西方所謂的一些主義或是樣式,殊不知只有積累豐厚的傳統文化涵養. 才能創造出高品位的藝術作品。在借鑒別國優秀藝術形式的同時。更要明白我國的傳統,充分吸收中國傳統民間美術中的營養.把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元素、民族文化精神融匯於現代藝術,才能創作出具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
近些年,教育界越來越重視藝術教育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中的重要作用。美術教育除要求學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表現法則和造型規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善於捕捉對描寫對象的內心感受, 指導學生在充分理解對象、把握對象的基礎上滿懷激情地把對象概括而生動地表現出來,注重把自己的感受、意志融入作品中,准確地表現自己的個性與風格這些民族化的特色在民間美術樣式上都有著深刻及鮮活的表達。在藝術界,在目前這種風格與形式大爆發與大融合的情形之下,通過對民間藝術中所蘊含的民族心理特質、傳統美學觀念及獨特造型方法的剖析與學習.美術教育可以擺脫原有美術教學體系中機械論與虛無論的缺憾,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靈性與自然的精華,造就出時代精神與文化底蘊交相輝映的審美教育風格。最終這種審美教育所形成的人格力量將滲透到個人的精神生活的潛意識層次,並跨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形成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

『伍』 民間美術的含義是什麼民間美術有哪些民俗特徵

民間美術其實是一個多義的概念,張道一先生曾為之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民間美術是一個特殊的范疇,特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由深處、社會下層的普通勞動群眾,根據自身生活的需要,而創造、應用、欣賞並和生活完全融入的美術形式。”所以我認為,民間美術是相對於正統文化中宮廷的、文人雅士的、宗教的藝術,是以農民為主的勞動者的美術。這種美術的創造帶有很大的自發性、業余性、自娛性。
民俗特徵:
1、民間美術的季節性很強,創作大都集中在一種特定的季節和場合,如節日、祭祀儀式、婚禮、廟會、生育、壽辰、巫術儀式等。
2、民間美術與民族民俗關系密切,可以說,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載體,是民族民間風習生活的直觀性、審美性的象徵表現。
3、民間美術的創造技藝,沒有專門的學校訓練,它是以家族的個體方式傳承沿襲。

閱讀全文

與創造這些民間藝術的目的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