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闡述為什麼筆法墨法在書畫鑒定中起決定作用並成為主要依據之一
書畫鑒定的基本前提是書畫本身。書畫本身所包涵的用筆用墨的技法水平,結體構圖技巧、畫面內容以及所反映的時代特徵和畫家的個人風格,是從事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
【一、筆法】
所謂「筆法」,是指書畫作品中點、線運行的形態、方法。中國書畫全賴以點線來表現形象,筆法是中國書畫最重要的靈魂和核心,筆法之優劣是衡量書畫藝術水平高下的最重要的准繩。因此,書畫的真偽是非,必然首先反映在筆法上。前人說過:「筆端鋼杵,要力透紙背」,指的便是筆法中筆端的力量,這種力量要內斂,不能顯露在外邊,顯露在外邊叫青筋暴露。書畫的快慢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用筆的輕重、疾徐、轉折、頓挫,是否合乎筆法。有人以頹筆渴墨故作飛白取勢以迷惑閱者,用評畫的術語來說,這叫做「劍拔弩張」,其實筆里並沒東西。鑒定大畫,如高山大樹以及長線條的衣紋等,更應注意筆法。畫大畫必須放筆,即「請君放筆為直干」,然而放筆不是任意胡抹,不要被故作姿態的「狂華」、「客慧」所迷惑,即「始知其放本細微,不比狂華生客慧」。鑒別細短線的工筆畫,也必須看是否筆筆有力,筆筆到家。前人常以如 「如印印泥」,「如錐畫沙」、「春雲行空」、「流水行地」、「寓剛健於婀娜之中,寫遒勁於婉媚之內」、 「劍綉土花,中藏堅質,鼎倉翠綠,外耀鋒芒」等來比喻筆法。總之,筆法是書畫的核心和靈魂,是打開書畫 真偽是非之謎的關鍵。
正由於中國書畫從來重視筆法,每個時代對書畫筆法的研究都有創新和發展,形成一種既繼承傳統,又有創新的時代筆法特徵。所以,每個時代書畫的筆法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即時代特徵,前輩對其均有高度的概括。
【在書法方面】:
魏晉時代,人們將書法僅僅作為一種表現筆墨技巧的藝術形式,其崇尚玄學,醉心清淡,此時的書法風格神韻瀟灑,散漫輕盈。唐代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心思上,文人學士精神豪邁,書法風格奔放,又規整嚴謹。宋代城市經濟發達,市民文化勃興,社會文風特盛,書法風格平穩清麗,華美多姿、新穎精妙。元代蒙古統治嚴酷,文人學士精神壓抑,此時書風循規蹈矩,只能「出入羲獻,牢籠古今」。明、清科舉日漸成為文人士子們的唯一入仕途徑,而科場試卷,官方文書朝庭要求嚴格,加上不斷的文字獄的迫害,因此,文人士大夫思想保守,此期書法風格以台閣體、館閣體為盛,行款整齊,字體勻稱,雍容,筆劃平直光圓,結體呆滯拘謹,風格端莊秀整,穩健剛勁。
【在繪畫方面】:
晉代線條巧密纖細,如春蠶吐絲。「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其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唐代繪畫氣勢雄奇,宏大瀟灑,色彩富麗輝煌,繪畫技巧風格在山水畫上同晉代差不多;然人物畫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之語。宋代繪畫風格與其書法一樣,也是華美多姿,新穎真妙,其「筆法緊,筆觸重」。元代繪畫姿縱新穎,更多詩文意境和書法情趣,詩、書、畫合為一體。明清繪畫風格多樣,其畫派林立,氣象萬千。讀者可從本書第一章的概述中詳細了解,如清初正統派的平穩、安閑、雍容、雅正,而野逸派的姿肆、灑脫、怪異、豪放;清末上海畫家的任性揮灑、北京畫家的規規矩矩等等。書畫時代特徵的形成是每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以及社會生活的產物。另外,影響筆法時代特徵的差異與同表現筆法的工具(毛筆)的製作和特點有一定的關系。
毛筆對筆法的影響,從繪畫上看,清代同治、光緒以前,畫山水大都用鼠須狼毫等硬筆,只在渲暈時才用軟的羊毫。晚清以來,才見到陸恢等人全用羊毫畫的山水畫,形成一種比較肥軟的線條。
同樣,由於書畫家所處的時代風尚,其所具有的個性愛好,師承淵源、生活經歷、修養學識、書畫工具、宗教信仰等諸復雜因素能形成書畫家獨具個性特徵的筆法,如執筆、下筆的方法,執筆的高低、豎立、側斜、懸臂、懸肘、懸腕或手腕著紙,下筆的輕重緩急等,這些反映在作品上便成為書畫家的個人風格,而個人風格總較時代特徵鮮明突出,這也是我們進行鑒定書畫的主要依據。
另外,一個書畫家的筆法特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從早年到晚年,多少總有些變化,有些人甚至變化很大。一個書畫家的筆法雖有早晚的區別,但筆法其中一定有貫始終的特質,此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萬變不離其宗」,因此,精明的鑒定者必須抓住這個根本而不為其它變化所惑,成功地進行鑒定。筆法作為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還表現在筆法是書畫作偽者最難逾越的一關。綜上所述,書畫的筆法是書畫的核心和靈魂,是我們進行書畫鑒定的首要的、關鍵的依據。
【二、墨法和設色】
墨法即用墨的方法。陳兆復先生說:「墨法包括用墨濃淡的程度和墨色黑白的變化」。在認識墨法之前,先要注意作品筆墨的年代遠近。年代越遠,筆線的粗細收縮得越顯著,加上紙絹本身也收縮,當然筆線也隨著收縮,因此,筆線就比初畫時細一些而顯得堅硬狀;墨色也因年代遠而顯著柔和,不像新墨色那樣刺眼,並且能深入到紙絹的肌里。古今書畫家,每個人有每個人用墨的習慣性方法,也正如每個書畫家有自己獨特的筆法一樣。所以,墨法是書畫本身所具有的本質特徵之一,是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之一。
眾所周知,書畫時用的墨是指磨成的水墨,書畫家在使用這些水墨時,在紙絹上就顯出濃、淡、干、濕、黑、白等程度不同的變化,古人稱這種墨色的濃度和變化為「五墨」、「六彩」。由於墨和色的濃淡干濕,表現了書畫物象的虛實、枯潤、遠近及體積感、質量感,是表現物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墨法能反映書畫家的思想感情、精神氣韻,所以,墨法與筆法一樣,蘊含著書畫時代特徵和書畫家的個人風格。
墨法在鑒定書畫上的重要性,還因它同筆法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墨法要用筆法來施行和表現,無筆法就無所謂墨法;同樣,筆法要依靠墨法來表現在紙絹上,沒有墨色,筆法則無處生根,無從體現。
總之,墨法是從事書畫鑒定的主要依據之一,但其地位和重要性要稍遜於筆法,因為,墨法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書畫家之間有相近和相通之處,書畫作偽能把墨法模仿得比較相像,而影響墨法的其它諸條件如紙、絹、墨等也易仿製。因此,在書畫鑒定中要綜合其它方面,詳加考察。
設色主要應用於繪畫中,其在鑒定繪畫中的作用同墨法完全一樣,也是主要依據之一。
【三、結構】
書畫「結構」一詞,是一個復合概念,包含書法的結體和行款,繪畫的構圖和剪裁,也即徐邦達先生講的「結構和剪裁」。
書法的結體,指每個字的筆劃的疏密分布。行款則指字與字之間的上下左右的相互聯接、呼應關系以及行與行之間的排列呼應關系。
繪畫構圖與剪裁,是繪畫的要素之一,即畫的結構。按照中國畫的獨特理論,中國畫強調的就是結構,線條的輕重轉折(筆法),水墨的濃淡變化(墨法),從塑造形象這個角度講,其主要任務就是為了表現物象的組織結構。
書畫的結構同筆法、墨法一樣,有其時代特徵和個人風格,是我們進行書畫鑒定時的重要依據之一。書畫家們的創作,都經過緻密的構思,其畫面上每個細小的部分,都有其用意,因此,書畫家們在書畫的結構方面,有著獨特的習慣與構思,即結構上的個人風格,它表現了書畫家的藝術特徵和藝術水平。鑒定者也正是從這里對書畫作品的真偽進行鑒定,因為,書畫的偽作,總會留下偽作者的時代和個人結構習慣特點,而失去原作的結構特徵,露出破綻而被識辯。
2. 書法學習中筆法為什麼這么重要
我們知道書法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二是結構,就是漢字筆畫的位置安排。三是章法,就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位置安排,大小對比,墨色變化。
對於很多初學的朋友來說,筆法和結構是最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但是筆法和結構又不能分裂開來談。那麼在初學的過程中,筆法重要還是結構重要,是需要大家去思考的。
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曾經說過,,,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意思就是說,從古至今筆法是不變的。結構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二者應以側重於用筆。另外,字形結構受筆畫的影響,筆畫的形態是由筆法完成,所以筆法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字型結構的變化。
我們對照著爨龍顏碑和雁塔聖教序碑中的道字來看筆法結構對字的審美的影響。
爨龍顏碑中的道字,筆畫厚重,稜角明顯,顯得整個字拙樸剛強。
雁塔聖教序碑中的道字,筆畫舒展勁挺,圓融精緻,顯得整個字輕盈柔和。
兩者的筆法不同導致了筆畫的不同,筆畫的不同影響了整個字的結構的不同,進而所呈現的字體美的感覺也是不同的。
這可以看出,筆法在學習書法中的重要性。近代書法家沈伊默先生曾經說,一般寫字的人,總喜歡從漢字的結構而不是從漢字的筆畫下功夫。一般人們所要求的,只是筆畫干凈,結構勻稱整齊。但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研究筆畫必須研究筆法。只研究結構,書法是不能入門的。
我們去看現在的書法教學,很多老師教授的方向是楷書為主,使用帶有米字格或者田字格的紙去練習。其實這種教學方式,只是從漢字的結構上做練習,而忽略了對漢字筆畫的錘煉。所寫出來的字只有一種低級的漢字結構美,如果想讓學生寫出字的神采,我認為,應該是先掌握筆法的運用技巧,特別是可以練習篆書或者是隸書,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毛筆。毛筆能夠控制好了就能隨心所欲的寫出自己想寫出的筆畫了,也就能寫出自己想要的漢字結構了。
所以在書法初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筆法的練習,其次才是結構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