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羅丹雕塑作品都有哪些
《思想者》《加萊義民》《青銅時代》《手》《雨果》《吻》 《巴爾扎克》 等。
羅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拉丁區一個普通雇員家庭。1854年,他進入波提特設計學校學習,與雕刻結下不解之緣。1862年,進入聖體隱修道院,完成了院長艾馬爾胸像。
1875年,他到義大利旅行,並細心研究了多那太羅、米開朗基羅等人的作品,深受其啟發。1876年至1877年間,羅丹完成了雕塑《青銅時代》。
對生命的贊頌
羅丹把生命看作最高的藝術境界,只有有生命的雕塑作品才能觸動觀賞者的內心。因此,羅丹認為有生命的雕塑是美的。美不僅僅是外在形式美,而且是內在美。在羅丹所處的時代,人們認為丑的事物不是藝術品,而羅丹則極力反對,以自己的作品闡述了真正的美。
羅丹認為,藝術中的丑既是指外無表、內無真,一切欺騙就是丑的。在羅丹的一些作品中,他不刻意追求感官享受,認為殘缺也是一種美。因此,他創作了很多「丑」的作品,如《老娼妓》《塌鼻男人》等。
羅丹認為,人的生命是最美的,從出生就開始體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直到死亡,每一個瞬間都是美的。在《老娼妓》中,羅丹刻畫了一個被人欺負一生的老妓女,她雖然年老色衰,但臉上的皺紋卻透漏出堅強和不屈,為了生存,她接受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沒有逃避。
⑵ 外國美術史簡答題羅丹的藝術思想
羅丹所處的19世紀是法國資本主義發展、壯大時期,工業化大生產創造了大量的剩餘物質財富,「貴族們」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批評家們誇誇其談、胸無點墨;拿破崙三世仍然抱著帝國的野心貿然於1870年和普魯士交戰,結果自喻為「文明」的法國人沒有打敗「野蠻」的普魯士人,普魯士作為勝利者割佔了阿爾薩斯和洛林;資產階級和市民階層興起,而平民依舊窮困。
在藝術界,偽古典主義死抱前人傳統不放,墨守成規,反對藝術創新,嚴重桎梏了青年人的創造力;沙龍藝術追求表面形式的典雅和激情,缺乏創造所必須的熱忱和真切的感受。而羅丹和他同時代的許多藝術家,如巴爾扎克、雨果、福樓拜、杜米埃、庫爾貝等遵循另一種美學法則,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普通生活,努力提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
⑶ 羅丹法國雕塑藝術家,關於他的資料有哪些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國雕塑藝術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紋理和造型表現他的作品,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響力,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
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羅丹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個偉大的雕刻家。
奧古斯特·羅丹是19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奮工作,敢於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走自己的路,他善於吸收一切優良傳統,對於古希臘雕塑的優美生動及對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構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代雕塑之間的橋梁,羅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
古斯特·羅丹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他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
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一位雕刻家。
他的一隻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一隻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雙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