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什麼是石窟藝術

什麼是石窟藝術

發布時間:2022-04-25 06:51:52

Ⅰ 石窟藝術的主要特點

一、 神性與人性的融合
石窟中佛教造像要遵從教義的規范,使形象與人間保持距離,具有一定的神性。
二、 環境與心境的結合
石窟藝術,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環境的藝術。環境可為石窟造像提供合適的場所,烘托造像的藝術效果。
三、 佛門等級與造像布局
佛國世界等級森嚴,以佛為中心。佛教義宣傳的是眾生平等,但在佛教藝術形象的處理上卻採取不平等的形式。佛居於中心地位,形體格外高大突出。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等,按等級逐漸低矮,侍立兩旁, 如眾星托月。
四、 裝彩與眼神
石窟造像最初都是裝彩的,花花綠綠,效果強烈。以顏色區別等級,造成不同的感覺。
五、 象徵性與藝術處理
佛教藝術是一種象徵藝術。象徵當然需要一種可視形象,但其更深層的含意並不能從形象本身直觀地看出,而是需要就形象所暗示的一種較為普遍的意義方面去領悟。

Ⅱ 石窟藝術是一種什麼藝術南北朝時期石窟藝術有什麼特點

石窟藝術是一種宗教文化的體現,與佛教有著緊密的關系。同時因為石窟是建在大型石壁上的所以也是一項偉大的雕刻造型藝術。
說到石窟就不得不提南北朝時期的石窟,南北朝時期有三大著名石窟1.洛陽龍門石窟;2.大同雲岡石窟;3.邯鄲響堂石窟(是北起開國皇帝高洋開鑿的),而說到石窟藝術特點,首先此時期作品繼承了秦漢以來造型藝術的傳統風格,同時吸收了佛教藝術的優點。其次從美術造型來看此時期分為3階段:
在北魏建都平城(山西大同)時期作品
佛、菩薩、羅漢、飛天面相多為圓胖臉,顯露出「祥和和悅」的神態,此時造型多注重主要形態和精神,不大追求細節。
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
造像面相瘦刮,菩薩廣額、秀頸,眉宇開朗,神情恬淡;飛天清麗俊秀,飛揚動盪,是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進一步結合的產物。
在北齊、北周時期
佛與菩薩面相由瘦長向豐圓轉變,頭發為小的螺旋形。佛端莊,菩薩慈祥,弟子和悅,都較為固定
在三個重要時期所建造的石窟都有其時代的特點,而且從整體來看也與其它朝代不同。是狠珍貴的寶藏。

Ⅲ 石窟藝術都包括哪些類型

這個問題有點兒難。
狹義的石窟藝術,說的是石窟里本身具有的常見藝術樣式。主要的就是壁畫和雕塑。
稍稍寬泛一點,還可以包括在石窟里放置、保存的藝術品樣式。這就多了。
廣義的石窟藝術,還要包括以石窟藝術為內容的現行藝術樣式創作的藝術作品。

Ⅳ 石窟藝術是由哪幾種藝術形式組成

石窟藝術是由中國傳統雕塑藝術和外來的佛教藝術形式這兩種藝術綜合組成。

Ⅳ 石窟藝術的歷史起源

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開始是由古印度傳來的。從今天遺存的窟群來看,新疆拜城克孜爾的窟群、庫車的庫木土拉、森木塞姆、克子喀拉罕等窟群,是把佛本生故事變相,畫在窟頂的菱形方格內,四周則畫出所供養的佛、菩薩等像。敦煌的莫高窟,根據現存最早的窟,如第二百七十五窟的窟形,是在漢民族形式居室建築的基礎上,創造了縱長盉頂式,與新疆早期石窟的形制大致相同。兩壁橫幅畫出漢畫像石式的本生故事畫;在題材上,與新疆石窟的壁畫大致相同。這種早期作品,還保存在新疆地方(古代西域)。
石窟藝術與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藝術是為當時信佛的人們服務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階級、各階層人物不同,他們所屬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樣,因而在造像與壁畫的題材上,也要根據自己那一宗派的經典造像。所以石窟藝術的發展,因時間、地點的不同,發展情況也不一樣。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後漢人所開的窟畫出一些大乘經變以外,其餘早期開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經中的故事造像。這些石窟群中,遺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釋迦和菩薩等單獨的形象,其次則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尋求解脫)等故事畫像。這些畫像多數是根據《聲聞藏》各經創造出的,與外國商人竺婆勒子竺法度學小乘教唯禮釋迦的記載相同,與法顯、玄奘等人所記天山南簏各國信仰小乘教的記錄也完全吻合。
隋唐時期的佛教,繼承了南北朝後期所發展起來的寺院經濟。為了保護寺院的財產,他們建立了與地主階級同樣的封建宗法制和世代相傳的僧侶世襲制,於是就形成了宗派。這些宗派,在南北朝大乘學的影響下,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規范制度和傳法世襲。反映到石窟藝術上,是創造了更多的大乘經變,而這些經變出現的早晚,則體現了唐代各宗派形成的先後。
玉門關以東,在玄學的「貴無派」、「玄冥」、「獨化」學說的影響下,玄學化的大乘「般若」學,也發展了起來。反映到石窟藝術上,早期的多是根據《法華經》、《維摩詰經》、《彌勒下生經》、《佛說阿彌陀經》進行創造的。這些經,一種是不承認客觀世界的存在,其最高境界是「空」。一切以精神本體為最真實,因此在他們看來,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爭勝負,就沒有必要。一種是在現實社會中,既然沒有辦法,也得不到什麼,那麼在這個社會中去爭什麼也就沒有必要了。在此類教義的指導下創造出了《法華經》中《寶塔品》的「釋迦」、「多寶」佛說法像,《維摩詰經》中《問疾品》的「維摩」、「文殊」論道像,西方極樂世界中的「阿彌陀佛」像,以及兩大菩薩——「觀世音」、「大勢至」像,等等。
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它所創造的像、菩薩、羅漢、護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種故事形象,都是通過具體人的生活形象而創造出來的。因而它不能割斷與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聯系,它不像其他藝術那樣直接地反映社會生活,但它卻曲折地反映了各歷史時期、各階層人物的生活景象。這應該是石窟藝術的一個特點。
在我國石窟中的各樣佛本生、佛本行和大乘經變,以及各石窟的供養人像等,都是依據現實中人的生活而創造的,舍此,無法憑空虛構。例如,龍門賓陽洞美國人盜去的《帝後禮佛圖》浮雕,莫高窟第一百五十六窟的《張議潮出行圖》,第一百窟的《曹儀金出行圖》,第六十一窟的於闐國王像和曹氏家族的人像,都是反映了當時最高封建統治者的豪華生活和剝削人民的生活畫面。鞏縣第五窟大幅的供養人群中較小型的供養人像,都勾勒出了官僚地主階級人物的真實面貌。大足寶頂大佛灣中的「父母恩重經變相」,它逼真的反映了地主階級的生活景象。而克孜爾、庫木土拉、柏孜克里克等窟內的供養人像,所反映的又是新疆古代少數民族的貴族、武士的形象。莫高窟中各時期「彌勒變」中的《一種七收圖》,第二百三十二窟內「三寶感通變相「中的《纖夫圖》,第六十窟內《五台山圖》中的行旅與旅店中的人物各種勞作圖,則又描繪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勞動形象。通過這些造像,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中世紀中國各階級人物的生活面貌,為研究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根據對石窟的調查,釋、道、儒三教的結合,大約在北宋時期。這種情況也反映到石窟藝術上,重慶大足石門山,除佛教造像外,還創造了釋、道、儒聯合造像和單獨的道教造像。密宗在四川地區的繼續宣傳促進了造像藝術的發展,這一事實,文獻中雖很少見,但卻充分地反映在大足龍崗山與寶頂的造像中,這又給佛教史提供了新資料。由於元代中原地區流行著喇嘛教,因而杭州西湖沿岸也開鑿了很多喇嘛教的造像。

Ⅵ 石窟藝術帶給我們什麼

石窟藝術是一種宗教文化,取材於佛教故事,興於魏晉,盛於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羅藝術精華,融匯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可謂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這些綿亘千餘年的石窟藝術、凝結著民間藝人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財富。石窟是宗教藝術的一種形式,但它所涉及的范圍又大大超出了宗教與藝術,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歷史現實與社會變遷。

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的佛教文化相互交融,使石窟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開辟了中國藝術史的新紀元,在中西文化不斷的交匯與融合過程中,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中國石窟藝術體系,這也使得石窟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中獨具一格,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驕傲。

(6)什麼是石窟藝術擴展閱讀:

藝術風格

甘肅地區(十六國五涼),由敦煌莫高窟到永靖炳靈寺,再南到天水麥積崖。其早期造像、壁畫的題材與風格,完全是相同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439)統一河西以後,僧侶與信徒們許多人東遷平城。

雲岡早期的第十六至第二十窟,以及第七、八窟,造像的題材和風格,與河西、天水等地區早期造像的風格是相同的。這充分說明了石窟藝術是沿著由西而東的路線發展的。

北魏太和年中(486-499),鮮卑統治集團為了加速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過程,加強鎮壓中原人民,實行了漢化政策。反映到石窟藝術上,以雲岡、龍門為中心,無論何種形象,都採取了漢族形式的衣飾。

由北魏首都平城、洛陽向外發展,西至秦隴、河西各石窟,南至巴蜀,東北至營州(義縣萬佛堂),東南至青、徐(雲門山與駝山)都受到了影響。這是中國石窟藝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大變化。根據這樣的發展道路,全國最大的石窟群,如莫高窟、麥積崖、炳靈寺、寺溝等石窟北朝中期後的造像,完全可以說受到雲岡、龍門造像的影響。

北朝末期,四川廣元千佛崖第七十二窟的佛、菩薩等造像,與甘肅天水麥積崖中晚期的造像風格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說,四川地區早期的石窟造像是受到麥積崖、炳靈寺石窟造像影響的。

隋唐時代,雖然生產關系有某些改進,生產力有相當的提高,但最高統治者依然提倡佛教,藉以愚惑人民。佛教是當時各階級人物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東西兩京是全國的佛教中心。大寺院,如西京的大慈恩寺。大興善寺、弘福寺,東京的福先寺等,都設有翻經院。

而兩京的大寺院,又都有當時著名畫家所畫的各種經變圖。張彥遠、段成式等人的著作,不僅記錄了許多寺院壁畫的題材,而且還記錄了這些壁畫風格上如何優美。

這樣就便於把這種藝術風格推廣到全國各地。莫高窟中唐代各期所畫的壁畫,尤其初、盛唐時期的壁畫,雖不能與文獻中所記兩京寺院的壁畫相媲美,但可以肯定地說,許多畫風是與畫史所記各大家的風格相一致的。

五代和宋朝以來,石窟藝術再不像以前那樣發達了,開鑿的石窟也比較少,因而漸趨衰落了。不過像大足龍崗山、佛灣的造像,如《父母恩重經》的浮雕,卻更接近人間氣息,這是以前各代石窟造像所不能比擬的。

Ⅶ 石窟藝術是什麼

在宗教藝術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文化特有的石窟藝術,它集建築、繪畫、雕塑於一身,保存了大量古代的藝術珍品。石窟約在南北朝時期傳入我國,由於統治階級提倡佛教,各地興建了許多石窟。

Ⅷ 石窟藝術包括什麼

石窟藝術是一種宗教文化,取材於佛教故事,興於魏晉,盛於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羅藝術精華,融匯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我國現存的主要石窟群均為魏唐之間或宋前期作品,其中以石刻負盛名的是大同雲岡、洛陽龍門、天水麥積山和重慶大足四大石窟。
石窟藝術與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藝術是為當時信佛的人們服務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階級、各階層人物不同,他們所屬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樣,因而在造像與壁畫的題材上,也要根據自己那一宗派的經典造像。所以石窟藝術的發展,因時間、地點的不同,發展情況也不一樣。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後漢人所開的窟畫出一些大乘經變以外,其餘早期開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經中的故事造像。這些石窟群中,遺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釋迦和菩薩等單獨的形象,其次則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尋求解脫)等故事畫像。這些畫像多數是根據《聲聞藏》各經創造出的,與外國商人竺婆勒子竺法度學小乘教唯禮釋迦的記載相同,與法顯、玄奘等人所記天山南簏各國信仰小乘教的記錄也完全吻合。
玉門關以東,在玄學的「貴無派」、「玄冥」、「獨化」學說的影響下,玄學化的大乘「般若」學,也發展了起來。反映到石窟藝術上,早期的多是根據《法華經》、《維摩詰經》、《彌勒下生經》、《佛說阿彌陀經》進行創造的。這些經,一種是不承認客觀世界的存在,其最高境界是「空」。一切以精神本體為最真實,因此在他們看來,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爭勝負,就沒有必要。一種是在現實社會中,既然沒有辦法,也得不到什麼,那麼在這個社會中去爭什麼也就沒有必要了。在此類教義的指導下創造出了《法華經》中《寶塔品》的「釋迦」、「多寶」佛說法像,《維摩詰經》中《問疾品》的「維摩」、「文殊」論道像,西方極樂世界中的「阿彌陀佛」像,以及兩大菩薩——「觀世音」、「大勢至」像,等等。
隋唐時期的佛教,繼承了南北朝後期所發展起來的寺院經濟。為了保護寺院的財產,他們建立了與地主階級同樣的封建宗法制和世代相傳的僧侶世襲制,於是就形成了宗派。這些宗派,在南北朝大乘學的影響下,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規范制度和傳法世襲。反映到石窟藝術上,是創造了更多的大乘經變,而這些經變出現的早晚,則體現了唐代各宗派形成的先後。
根據對石窟的調查,我認為釋、道、儒三教的結合,約在北宋。這種情況也反映到石窟藝術上來了。四川大足石門山,除佛教造像外,還創造了釋、道、儒聯合造像和單獨的道教造像。密宗在四川地區的繼續宣傳促進了造像藝術的發展,這一事實,文獻中雖很少見,但卻充分地反映在大足龍崗山與寶頂的造像中,這又給佛教史提供了新資料。由於元代中原地區流行著喇嘛教,因而杭州西湖沿岸也開鑿了很多喇嘛教的造像。
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發生、發展的過程,它所創造的像、菩薩、羅漢、護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種故事形象,都是通過具體人的生活形象而創造出來的。因而它不能割斷與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聯系,它不像其他藝術那樣直接地反映社會生活,但它卻曲折地反映了各歷史時期、各階層人物的生活景象。這應該是石窟藝術的一個特點。
在我國石窟中的各樣佛本生、佛本行和大乘經變,以及各石窟的供養人像等,都是依據現實中人的生活而創造的,舍此,無法憑空虛構。例如,龍門賓陽洞美國人盜去的《帝後禮佛圖》浮雕,莫高窟第一百五十六窟的《張議潮出行圖》,第一百窟的《曹儀金出行圖》,第六十一窟的於闐國王像和曹氏家族的人像,都是反映了當時最高封建統治者的豪華生活和剝削人民的生活畫面。鞏縣第五窟大幅的供養人群中較小型的供養人像,都勾勒出了官僚地主階級人物的真實面貌。大足寶頂大佛灣中的「父母恩重經變相」,它逼真的反映了地主階級的生活景象。而克孜爾、庫木土拉、柏孜克里克等窟內的供養人像,所反映的又是新疆古代少數民族的貴族、武士的形象。莫高窟中各時期「彌勒變」中的《一種七收圖》,第二百三十二窟內「三寶感通變相「中的《纖夫圖》,第六十窟內《五台山圖》中的行旅與旅店中的人物各種勞作圖,則又描繪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勞動形象。通過這些造像,我們完全可以看出中世紀中國各階級人物的生活面貌,為研究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Ⅸ 石窟藝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石窟是營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石窟藝術是卓越的藝術珍品,它凝聚了深厚的宗教感情,體現了鮮明的時代風尚,展示了一段完整的歷史畫卷。
石窟藝術是佛教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開始是由古印度傳來的。早期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在僻靜的山間,用竹、木為筋修築並外塗草泥的小屋,用作對佛頂禮膜拜之所,後來逐漸發展成石窟寺。現發現最早的石窟寺,是公元前1~2世紀阿旃陀石窟,
大約3世紀左右,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從今天遺存的窟群來看,我國新疆拜城克孜爾的窟群、庫車的庫木土拉、森木塞姆、克子喀拉罕等窟群,是把佛本生故事變相,畫在窟頂的菱形方格內,四周則畫出所供養的佛、菩薩等像。敦煌的莫高窟,根據現存最早的窟,如第二百七十五窟的窟形,是在漢民族形式居室建築的基礎上,創造了縱長盉頂式,與新疆早期石窟的形制大致相同。兩壁橫幅畫出漢畫像石式的本生故事畫;在題材上,與新疆石窟的壁畫大致相同。這種早期作品,還保存在新疆地方(古代西域)。

Ⅹ 石窟藝術反映了什麼

石窟藝術是一種宗教文化,取材於佛教故事,興於魏晉,盛於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羅藝術精華,融匯了中國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石窟藝術與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藝術是為當時信佛的人們服務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階級、各階層人物不同,他們所屬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樣,因而在造像與壁畫的題材上,也要根據自己那一宗派的經典造像。

所以石窟藝術的發展,因時間、地點的不同,發展情況也不一樣。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後漢人所開的窟畫出一些大乘經變以外,其餘早期開鑿的各窟,全看不到反映大乘經中的故事造像。這些石窟群中,遺存到今天的雕像,主要是釋迦和菩薩等單獨的形象,其次則多是佛本生、佛本行(即如何苦行、忍辱、尋求解脫)等故事畫像。

這些畫像多數是根據《聲聞藏》各經創造出的,與外國商人竺婆勒子竺法度學小乘教唯禮釋迦的記載相同,與法顯、玄奘等人所記天山南簏各國信仰小乘教的記錄也完全吻合。

(10)什麼是石窟藝術擴展閱讀:

石窟藝術代表作品: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餘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

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約35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離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石窟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