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沂蒙山民間藝術有哪些

沂蒙山民間藝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0 11:58:19

『壹』 沂蒙山小調的調式調性

沂蒙山小調是山東的民間曲調,也稱為沂蒙山風景,主要分布在山東臨沂區域。20世紀40年代,當地稱為「沙將「的出現反動的民間武裝組織,為了顯示出其真正的政治色彩,山東抗日軍政大學藝術團的音樂嘩慎晌工作者。

使用傳統的民歌「12月基調」的填寫新的、稱為「沙」很快,它將在南部地區廣泛傳播。後來,又有人修改了歌詞,贊美沂水、蒙山的自然風光和人們的新生活,並更改了歌曲的標題。這就是後來在山東省和黃河中下游廣泛傳播的沂蒙小。

(1)沂蒙山民間藝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沂蒙小調民歌具有嚴謹的旋律邏輯和完整的曲式結構:四個樂句,每個三小節,每個樂句的節奏基本相同。

由於沂蒙小調第二句以從屬音「Do(jewellery)」結尾,其對新短語出現的延續力或期待就更強了。這亂鋒種由兩句到四句的序列的痕跡要少得多,因此四句民歌被分為兩種類型。此外,盡管它是貼上「小調」,它有一些民歌風格因其無節制的旋律和放縱的情緒,孝襪所以其風格特性有其雙重性質,人們認為這是山東民間風格的代表。

『貳』 沂蒙山小調最初出現在哪裡

最初出現在山陸差東臨沂沂蒙山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庄鎮上白石屋村。

起源:

1、1940年正值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沂蒙抗日根據地建立不久,日寇經常『掃盪」,以國民黨臨沂專員張里元為首的頑固派也時常破壞抗日根據地。他們利用當地反動勢力——黃沙會,與我抗日軍民對抗。

2、1940年6月,根據上級命令,抗大一分校於山東臨沂地區的垛庄南山一帶參加了反頑戰役。校文工團的編審股長李林和團員阮若珊受主任袁成隆之命,在費縣白石屋村藉助當地的花鼓調編寫了歌曲《反對黃沙會》(《沂蒙山小調》的前身)。

3、建國後,來自渤海區的革命文藝戰士,為《沂蒙山小調》續詞定譜,使之定型。

(2)沂蒙山民間藝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化藝術:

1、《沂蒙山小調》憑借著那種純朴、 優美、 流暢的旋律成為民間音樂借鑒的經典曲目, 雖然歷經好幾十年的伏悉蔽發展修改與演變, 非但沒有使之消失, 反而更增添了不同的時代特色。

2、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只要那悠揚的旋律一經飄起,感人質朴又親切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立刻使人心情舒暢,沂蒙人用勤勞和智慧開辟了新的歷程,用歌曲抒發著自己的感情。

3、《沂蒙山小調》 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能夠表現出沂蒙地區的各種情景和美好的風光。又富有個性化, 這首曲目曾經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出現在中國各個地區甚至世界的熒屏上,同時也成為沂蒙和山東的代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沂蒙山缺州小調

『叄』 沂蒙山小調誕生於什麼時候誕生於哪裡

沂蒙山小調誕生於沂蒙山地區,1940年正值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沂蒙抗日根據地建立不久,正清日寇經常『掃盪」,以國民黨臨沂專員張里元為首的頑固派也時常破壞抗日根據地。為掃除抗日障礙,我費東工委和行署,向黃沙會會員做下大量艱苦細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於反動派的嚴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終,我軍不得不決定使用武力解決。

1940年6月上旬,根據上級命令,抗大一分校於山東臨沂地區的垛庄南山一帶參加了反頑戰役。校文工團的編審股長李林和團員阮若珊受主任袁成隆之命,在費縣白石屋村藉助當地的花鼓調編寫了歌曲《反對黃沙會》(《沂蒙山小調》的前身)。

(3)沂蒙山民間藝術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來自渤海區的革命文藝戰士為《沂蒙山小調》續詞定譜,使之定型。以渤海人民文工團和渤海軍政文工團為代表的渤海革命文藝戰士深入群眾,對包括民間歌曲、民間戲曲和民間器樂曲在內的渤海民間音樂,進行了舉檔前廣泛搜集,其中包括沂蒙山蠢宴小調的前身在內的眾多民間小調。

1950年5月,渤海區被撤銷以後,原渤海軍政文工團李廣宗、李銳雲、王印泉、王音旋等人,則被調山東軍區文工團工作。他們在新的崗位上繼續與民間音樂打交道,並對《沂蒙山小調》的定型傳唱與走紅,做出了重要貢獻。

『肆』 沂蒙山區有哪些特產

沂蒙山區特產概覽

★ 八寶豆豉
八寶豆豉簡稱豆豉,是臨沂特產之一,迄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因用大黑豆、茄子、鮮姜、杏仁、花椒、紫茄葉、香油和白酒八種原料發酵而成,故稱「八寶」。以其營養豐富、醇厚清香、去膩爽口、食用方便的特色成為享譽中外的臨沂地方名吃之一。
豆豉製作歷史悠久,明代《本草綱目》谷部中即有記載:「豆豉,諸大豆皆可為之,以黑豆者可入葯。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當隨方法」。
關於豆豉的由來,相傳在道光年間,山東沂州府的垛庄(今在蒙陰縣境內)有位老媽媽,智慧過人。她用大黑豆、茄子、香油作主要原料,腌制出的醬菜,非常美味可口,取名曰豆豉。垛庄的一位醬園師傅彭三又從她手中學到了製作豆豉的技藝。後來,臨沂城內的「惟一齋」醬園慕名將彭師傅聘請到該園製作豆豉。『惟一齋「醬園收集了各地製作豆豉的名師技藝和配方,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研究改進,終於研製成獨具一格的臨沂風味豆豉。
臨沂八寶豆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谷氨酸、賴氨酸、天門冬蒜等營養成分,具有溫中健脾、益氣補腎、滋補潤燥、舒筋活絡等保健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臨沂惟一齋醬園,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由於群眾歡迎而供不應求,成為當今的緊俏商品之一。
在臨沂各大商場有售。

★ 蘭陵美酒
蒼山縣西南部的蘭陵鎮生產的蘭陵美酒,歷史悠久,譽滿華夏。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一些古典戲曲中,都提到了它。遠在唐朝蘭陵酒就遠銷至長安、江寧、錢塘等名城。當時著名詩人李白在《客中行》作了以下的贊頌:「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是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蘭陵美酒具有天然形成的琥珀色澤歷橋仿,晶瑩透明,醇厚可口,回味悠長。可陳色、香、味三美。
蘭陵美酒於1915年在太平洋、谷氨酸、丙氨酸等十七種人之生命必須的氨基酸,常飲具有養血補腎、益壽強身之功能。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使其馳名中外。周總理在日內瓦國際會議期間舉行的招待會上,用蘭陵美酒酬賓,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史冊上為蒼山縣蘭陵鎮的釀酒業記載了光輝的一頁。
蘭陵美酒廠繼承了傳統的釀造工藝,又不斷地加以改進。現共生產蘭陵美酒、蘭陵特曲、蘭陵大麴、蘭陵鬱金香等十幾個品種的飲料酒,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市,有的產品暢銷國外。

★ 王甜梨
王甜梨是臨沂傳統民間名吃,1766年由今臨沂市書院街孔廟前5號王家獨創,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現在的王甜梨採用平邑縣天寶黃香梨、溫州冰糖、四川峨眉山貝母、香白芷、桂花醬、大棗、沂蒙紅豆等多種原料,繼承祖傳秘方,結合現代科學配方,精心製作而成。梨為金黃色,湯為紫黑色,入口即化。特點是清香適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具有清痰祛火、潤肺止咳的功能。王甜梨既是葯膳食品,又是風味小吃。

★ 沂南苗蛋
沂南苗蛋為臨沂土特產之一,因產於沂南縣辛集鄉苗家曲村,故名。該村所產鴨蛋皮淡綠、清爽,白清嫩,蛋黃紅潤,起形沙瓤,割開蛋皮淌油,吃起來清香可口;且夏天不招蚊蠅。歷史上有「湯蟹、苗蛋、莒州大蒜」之說。
傳說明朝正德年間,武宗皇帝出巡路過此地,品嘗苗蛋後贊不絕口。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第一次路過莒縣,為吃苗蛋,專程到苗家曲村,並下聖旨:「興苗曲在,不興苗曲壞」,要苗家曲村每年向北京進貢苗蛋1000個。從此苗蛋遠近聞名消姿。
1990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屆亞運會上,苗蛋成為各國運動員的一道菜,為中外人士所喜愛。
現苗家曲村每年大約生產苗蛋20萬斤,仍供不應求。
價格為6.50元/500克,購買地點主要在沂南縣。

★ 蒙山全蠍
沂蒙全蠍是貴重特產動物葯材之一,全蠍入葯始見於《蜀本草》,已有1100年歷史。
全蠍沂蒙山區各縣均有分布,因主產於沂源、蒙陰等縣,故肢纖又稱「蒙山全蠍」。由於蒙山北部氣候條件和環境條件非常適宜於山蠍的繁殖生長,故全蠍資源極為豐富,蘊藏量在2.55萬斤以上。蒙山全蠍不僅產量高,而且個大膘肥,其明顯特徵即2鉗8 足 (其他地區為2鉗8足),色微紅、葯用好,實數全蠍之上乘產品。
全蠍主含蠍毒素,尚含甜菜鹼、三甲胺、牛黃酸、卵磷脂等成分,性平,味甘辛,為醫治諸風要葯,具有熄風鎮痙、祛風攻毒之功能。
蒙陰縣酒廠採用「穀雨」前後捕捉的蒙山優質全蠍,佐以各種中草葯,以優質白酒配製而成的「蒙山牌」全蠍酒,色澤金黃透明,葯香酒香協調爽口,口味純正,微帶甘甜,具有穿筋透骨、逐濕、祛風、止痛、通絡、解毒等功效。1988年獲中國優質保健品金鶴獎、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
近年來,全蠍又成為美味佳餚,用之下酒,酥香醇厚。
烘乾的蒙山全蠍的價格一般是350-400元/500克,在臨沂市的各商店有售。

★ 沂蒙茶
沂蒙茶屬山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臨沂市的山茶歷史悠久,《蒙陰縣志》、《重修莒志》都有記載。明朝兵部尚書王越任山東按察使期間,曾作詩《詠蒙山茶》,以「冰綃碎剪春先葉,石髓香粘絕品花」;「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高度贊賞了蒙山茶的色澤、品質和清香。沂蒙茶具有葉片肥厚、肉質優良、滋味醇、香氣濃、耐沖泡等特點。據測定,其主要成分高於南方茶葉。由於沂蒙茶品質好,在國外深受歡迎。1983年朝鮮民主共和國首相金日成懷提議引種。1987年,朝鮮還專門派了茶葉考察團到沂蒙茶區進行了實地考察。
在臨沂市的各商店有售。

★ 沂蒙山楂
臨沂市栽培山楂,已有250年的歷史。《平邑縣志》有「圖經本草,又名堂球,子其小者俗稱山楂」的記載。臨沂市山楂資源豐富,主產於平邑、費縣、沂南等地。其中平邑是山東著名的山楂產地。其中主要品種大棉球、大金星等被譽為沂蒙大山楂。據食品科研部分析,沂蒙山區山楂營養成分豐富,其中鈣含量占各種果品中的第一位;丙種維生素的含量比蘋果多17倍以上,號稱「北方珍品」。沂水縣崔家峪鄉上龍口村有一株百年樹齡的山楂樹,樹高6.63米,樹冠佔地109平方米,被稱為「山楂王」。
在臨沂市的各商店、攤點有售。

★ 沂蒙蘋果
沂蒙山區是北方「落葉果樹王國」的適宜區。海拔高,光照足,溫差大,土質好,非常適宜蘋果生長。沂蒙山區的蘋果,色澤鮮艷,糖度高,香味濃,硬度大,香甜可口,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其中蒙陰縣的秀水、玫瑰紅、錦麗、金帥蘋果;莒南縣文疃的金帥、果光、富士、新紅星蘋果;沂水縣的金帥、新紅星蘋果被評為優質蘋果。沂蒙蘋果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並有少量出口外銷。臨沂地區蘋果生產發展較快,受到了農牧漁業部、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的贊譽。
在臨沂市的各乾果市場、攤點有售。

★ 天寶黃梨
天寶山黃梨,是山東名特產水果之一,主產於平邑縣天寶山區,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特點是綜合性狀優良,豐產、耐儲、抗性強,肉質細嫩,汁多味甜,營養價值高。其花、葉、樹皮、果實可入葯,以「美味易服之佳品,療效優質之良葯」著稱。
天寶山黃梨共有6個主栽品種:子母梨、柿梨、油棉梨、墜子梨、池梨。其中子母梨是天寶山黃梨的主要代表品種,它是由野生變異而來,果柄處有一顯著突起,形狀別致美觀,主要分布在天寶山的兩條山峪里。該地山高谷深,日照時間較短,適於子母梨較耐陰的生長習性。子母梨一般定植三四年開始結果,盛果期可持續60—80年。
價格一般在2元/500克。在臨沂市的各乾果批發市場、零售攤點有售。

★ 蒼山大蒜
蒼山大蒜,亦稱葫或葫蒜。據東漢崔實著《東觀漢記》載:「李恂,為兗州刺史,所種小麥、葫蒜,悉付從事,無所留」。由此知之,那時大蒜便在山東安家落戶。
據山東省醫學院科研所對山東省胃癌低發區的現場調查,發現倉山縣是長江以北10萬人口以上的縣中胃癌死亡率最抵的縣。

倉山大蒜的成分優於他地大蒜成分的原因在於:倉山蒜區的土壤含較高的有機質,氮磷鉀偏高;蒜區的井水多為偏鹼水井,部分井水近似一級肥水;倉山大蒜在品質上除了具有香、辣、粘、濃、美味等特點外,其17中氨基酸含量均高於外地大蒜。
倉山大蒜外貿出口已有20多年歷史,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在臨沂市各蔬菜批發市場、零售攤點有售。

★ 平邑金銀花
金銀花, br /> 名忍冬花、雙花、二寶花、鷺鶿花等,是一種多年生藤本灌木,常用中葯材之一。《神農本草經》把其列為上品,《本草綱目》稱道他可以「久服輕身,長年益壽」。
金銀花單對或雙對相向而生,初開白色,兩、三天後變成黃色,白黃相映,故名金銀花。
平邑縣的野生金銀花起源遇哪個朝代.,無文字記錄。據縣志記載:「花有黃白,從前間有之,不過采以代茶。至嘉慶初,商旅販往他處,輒獲厚利。不數年,山角水湄栽植幾遍」。目前,全縣26 個鄉鎮,1060個村莊,處處都有金銀花。縱然是風雪隆冬,到處可見青藤纏繞,生機盎然。一到春天,金銀花間銀蕊,含苞待放,四處飄香。
平邑金銀花不僅具有花蕾肥大、色澤純正、味道清香等特點,而且有效成分含量高。花含黃酮、肌醇、皂甙、綠原酸、木鱉甙、忍冬黃素等成分,莖含黃酮、肌醇、皂甙、純纖維素、綠原酸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祛風、明目養神、降低血壓、減肥健體、助於消化、增強食慾等功能。其主要成分綠原酸在臨床上有很好的抗菌消炎的作用。平邑金銀花綠原酸含量達5.87%,居全國之冠。
平邑縣現有4500萬成齡花墩,年產量350萬斤,產量居全國之首,被譽為「金銀花之鄉」。
平邑金銀花茶,聞之氣味芬芳,飲之心清肺爽,且能防暑降溫,明目增智,常飲可延年益壽。平邑縣開發了金銀花飲料、金銀花珍、金銀花系產品,並將金銀花加工成茶葉、花露、牙膏、葯物香煙等,遠銷海內外。
價格一般是45元/500克,在臨沂市各商店、葯材批發市場,攤點有售。

★ 郯城銀杏
郯城縣以「銀杏之鄉」聞名於世 ,是全國著名的銀杏集中產區,銀杏栽培歷史悠久。郯城銀杏俗名白果,落葉喬木,素有「活化石」之稱,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銀杏全身是寶。種子為乾果,既是高級食品又是珍貴的中葯材,含澱粉、粗蛋白、粗脂肪、蔗糖、還原糖、核蛋白、粗纖維、礦物質等,具有溫肺、益氣、定喘、降痰、消毒等功效。銀杏外種皮含白果酸、白果醇等成分,銀杏葉含黃酮類成分,被廣泛應用於臨床。
銀杏樹生長緩慢,傳統的栽培方法需要40年才進入盛果期,故又有「公孫樹」的別名,意即爺爺栽樹,孫子得益。
全縣百年以上的大樹有2800餘株。新村鄉官竹寺旁現存一株古銀杏,高達35米,胸徑2米有餘,覆蔭近畝許,相傳為唐時所栽,距今已有千餘年。清乾隆《郯城縣志》將其列為重要特產,載入「果之屬」。
銀杏產區幾乎家家栽銀杏,戶戶有白果,近年來,全縣育苗200畝,新栽銀杏10萬株,新造銀杏林2000畝,形成萬畝銀杏園,成為一大景觀,年產銀杏幾百萬斤,遠銷海內外。
價格一般在45元/500克(烘乾的),28元/500克(新鮮的)。在臨沂、郯城等地商店、攤點有售。

▲ 徐公硯
徐公硯是魯硯中的重要品種。早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顏真卿、柳公權,宋代歐陽修、蘇軾、米芾等名人,在其有關著述中都曾作過介紹和品評,而且評價甚高。徐公硯之石產於沂南縣青駱鎮徐公店村,是該鎮獨有的礦產資源,屬玄武層,儲量豐富。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叩之清脆,其聲如磬,下墨如挫,發墨如油,色澤鮮潤,且不損毫,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
在臨沂、沂南各文物店有售。

▲ 金星硯
金星硯是歷史名硯,譽稱魯硯之光,可與端硯相媲美。金星石產於費縣劉庄鄉岐山東坡。臨沂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故里,傳說王羲之偶得此石,愛不釋手,磨製成硯,視為珍寶,故後人又稱該石為羲之石,該硯為羲之硯。
金星硯是以金星石為材料,磨製雕刻而成的。該石細膩耐磨,製成的硯著手生潤,滴水不幹,寒不結冰,磨墨無聲,發墨如油,澀而不損筆,即使在酷暑炎熱中墨汁也不易乾涸,三九嚴寒下也運筆自如。所以,自古以來稱金星石是制硯良材。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琅琊人,今臨沂費縣)視家鄉產的金星硯為文房瑰寶。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在其信札中贊美金星石曰:「石墨如漆,溫潤如玉,金星遍布,有大如豆者,細微發墨,叩之有聲,制硯上品也」。
在臨沂、費縣、沂南縣等地的文物店有售。

▲ 黑陶、蛋殼陶
蛋殼陶是龍山文化黑陶中的精品。它器壁極薄,器型規整,器物光亮漆黑,造型多樣,是古陶中的瑰寶。
臨沂市是龍山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1973年,在臨沂市河東區大范庄發掘的龍山文化遺址,得到數百件工藝精良、光亮漆黑的黑陶,其中蛋殼陶製品達40多件。從而證明,臨沂市在龍山文化時期,黑陶的製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燒制時,用刃口鋒利的刮刀,邊旋轉邊刮修坯泥,當器壁達到極薄時,再用磨光石反復壓磨,從而獲得器型規整、表面光亮、器壁極薄、有纖細劃紋和鏤孔的蛋殼陶精品。這種成型技藝費工費時,且要耐心細致,稍有疏忽,將前功盡棄。因此,精美華貴的蛋殼陶,的確是經難度極高的成型階段,精工細雕而成的。
為更好地發掘和繼承我國古代文化的珍貴醫文化黑陶、蛋殼陶的仿古製品,填補了山東省古陶研製的空白。仿製品表面光滑漆黑,胎質密實堅硬,器壁薄如蛋殼,造型別致精美。這種仿製品,為考古研究、旅遊展銷及外貿出口,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臨沂市博藝齋等文物店有售。

▲ 琅琊草編
郯城琅琊編織品,是我省名牌出口工藝品。它造型美觀,工藝精巧,款式新穎,色澤光潔如銀,又具有輕便涼爽、經濟實用的特點,一向暢銷國際市場,是郯城的重要出口創匯產品。
琅琊草帽編織技術的改革,是工藝上的一大創新,一是跨出了傳統的編織技術,創造了新工藝,不僅使產品別開生面,並為不斷革新打下了基礎;二是由單一帽型發展為平頂、圓頂和時式坤帽等多種型號;三是改單一為多種編織型;四是產品達到了精美、輕便、耐用、不變型的優點。工藝精巧的一頂「單草單編法」草帽,只有5錢重(16兩秤),被譽為「環球所罕見」。近年來,在繼承民間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發展新編法、新產品、新工藝。由民間的單、雙草編法,發展到單雙草合編、草繩混編等新工藝。新創造了布紋花、菱花、席紋花、窗花、鷹爪花、通風眼等多種花樣。在編發上由過去的二梢起頭,梢替草,改為根起頭,亂替草。並採用了「水洗、黃熏、保險粉處理」草帽成型的新工藝,增強了琅琊草製品的韌性和拉力,使產品花樣翻新,色澤純正,輕便柔軟,牢固耐用。它不僅是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一種精美的工藝品。
在臨沂市、郯城等地商店有售。

▲ 沂蒙香荷包
沂蒙香荷包,是我國民間一種喜聞樂見、流傳甚廣、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工藝品。據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沂蒙香荷包,是流傳於魯東南地區民間的一種香荷包,具有沂蒙地方風格。
沂蒙香荷包,是用各種布的下腳料和花線縫制,選料精細,極有特色,多是以沂蒙人所喜歡的傳統色彩大紅、大綠、粉紅、黑等4種顏色為基調,以其他色彩來點綴,加之巧妙的藝術構思、精湛的刺綉技術,形成一件件絢麗多彩、風格迥異、寓意不同的藝術品。以花樣多、色彩鮮艷、鄉土味濃惹人喜愛,令人贊口不絕。常見的花色品種有:「龍鳳呈祥」、「蓮生貴子」、「五福拜壽」、「八仙過海」、「歲歲平安」等,以及用雞、鵝、牛、羊、豬、狗、兔和瓜、果等動植物為象徵。荷包大者如巴掌、小者如花生米,裡面往往裝有香附子、黑豆、雄黃、艾葉、硃砂、陳香等。根據花絲品種可分為三個系列,即實用類、吉祥類(帶有一定迷信色彩)、觀賞類。
實用類香荷包,據推理和考究,以及用其他民族的風俗來引證,最早興起的應該是這類香荷包。它雖有藝術性,但以實用性為主。有一種叫「針扎」的香荷包,分內外兩層,可上下活動,裡面可藏針放線,姑娘媳婦們可以常常戴在身邊,可隨時縫縫補補,刺花綉鞋,十分方便。還有一種「葯包」。荷包內放有一些中草葯,出門在外,放在身上,萬一發生什麼傷病,以備急用。
吉祥類香荷包,是過去人們喜愛的一種裝飾品,過去曾大量體現在民間香荷包中,佳節喜慶之日常常不難看到。比如男女結婚新房之內床帳和門簾兩側以及箱櫃上,常掛著和擺放著這種香荷包。最為常見的有:「蓮生貴子」、「葫蘆萬代」、「龍鳳雙喜」、「麒麟送子」、「獅子滾綉球」等。這類香荷包一般都是新娘在出嫁之前,在其娘家用幾年時間縫制的。
觀賞類香荷包。就是以觀賞為主,這類香荷包花色品種最多。常可見的有:「王母升天」、「玉兔搗葯」、「姜太公釣魚」、「十二生肖相」以及在農村常見的家禽、花卉等各種動植物為形縫制的香荷包。在觀賞中給人一種吉祥、平安的心理安慰,滿
足人們盼望能獲得福壽財寶、陞官發財、享受人間幸福的潛在意識。同時,還可看到民間藝人用「轉喻」、「諧音」或神話中的人物形象來傳情達意,達到了吉祥消災之目的,滿足了人們生活的希求和美的裝飾效果。
沂蒙香荷包,植根於沂蒙文化的厚土,再現了沂蒙人的風土人情,它的藝術風格古樸、典雅、自然,把沂蒙山區淳樸敦厚的民風和多姿多彩的風俗,以及豐厚的傳統文化積淀,通過這小小的藝術窗口,再現給人們。
在臨沂市、平邑、蒙陰、費縣、沂南、郯城等地商店、攤點有售。

▲ 沂蒙剪紙
沂蒙剪紙是具有雙重價值的工藝品,各鄉鎮較大的集市都有剪紙出售。千姿百態,爭相鬥妍的枕頭花、鞋花、帽花以及供戀人們選購的鞋墊花,應有盡有。每當新春佳節,城鎮鄉村家家戶戶不僅貼有春聯,在門楣下還垂掛著一排排五彩繽紛的門箋。它迎風飄舞,火爆興旺,和春聯、門畫交相輝映,與冰天雪地、色彩單調的自然環境形成強烈對比,給節日的新春增添了喜氣洋洋的熱鬧氣氛。
門箋,俗稱「過門錢」、「門吊子」、「花紙」。它有著悠久的民族傳統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在我省集中流行於臨沂、濰坊、棗庄等地市。其形狀如小幡,紋飾如人勝。古代有用幡勝表達人們意願的風俗,最初見於《後漢書·禮儀志》。到了南宋,開始把幡勝「元旦(即春節)懸於門首,為新歲吉兆。」清初,「除夕貼掛錢」,已與現在流行的門箋相似。
門箋,主要在春節時張貼,其他地區也有在婚慶時張貼的。各地張貼的張數和大小也不盡相同。一般是一門5張,每張一色。其順序為「頭紅、二綠、三黃、四水(紅)、五藍(或紫)」。結構為黃金律似的長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紋)、邊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稱牙子)三部分組成。
門箋的膛子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膛子由花卉、鳥、龍、鳳、鹿等紋樣組成;第二類,膛子由圖案襯托著吉祥的文字組成。如「萬象(春)更新」、「歡度(福)新春」、「吉慶(福)有餘」等。
由於門箋懸掛門楣下,要承受一定牽拉,因此膛子和邊框、穗子之間必須像網路一樣緊密相連。再加上構思巧妙,銜接自然,就使得門箋形成了一種富有線條韻律裝飾特點的藝術風格。
在臨沂市的各縣區集貿市場、攤點有售。

▲ 沂蒙民間玩具
沂蒙民間玩具多以木、紙、布、泥土等為原料製成,以蒼山縣小郭村生產的泥玩具水平為代表。小郭村的泥玩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些恰似出土的唐俑。就是這些不起眼的泥巴,經過民間藝人靈巧的雙手就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飛禽走獸、戲曲人物、吉祥的壽桃和令人喜愛的胖娃娃。臨沂的泥玩具,外部造型完整統一,誇張而又逼真,簡潔而不粗俗。其功夫主要放在彩繪上。彩繪和在泥模的外型上先塗以白粉作底子,再根據需要塗以膠水調出的大紅、桃紅、翠綠、黃、紫等品色顏料,最後用墨來「提神」。色彩艷麗,對比活潑,給人以熱烈明快之感,充分體現了我國彩繪藝術的特點。泥玩具的底部和背後大都露出泥土的本質,乍看似不經意,其實頗具匠心。泥玩具的背後或底部還大都裝有蘆哨,輕輕一吹就發出「嗚嗚」的音響,深受兒童們的歡迎。
在臨沂市的各縣區集貿市場、攤點有售。

▲ 沂蒙印花布
沂蒙印花布的印花工藝,分藍印和彩印,以藍印流傳最為廣泛。藍印花布是用防染方法印製而成的。印花板過去採用油紙刻制,現大多改為塑料板。印染時,把豆漿、石灰、蛋清等混合成為塗料,透過印板刷在布上,曬干後再用靛藍進行煮染即成。靛藍是從藍草植物中提取的,物理性能穩定,色澤素雅,經久耐看。靛藍染出的布呈藍底白花,古樸素雅,富有濃郁的鄉土風味。這類染坊較多,幾乎遍及各鄉鎮,印染品各式紋樣達數百種。民間藍印花布的圖案構成既具有一般圖案結構程式,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它多以圓點、短線和小塊面組成,最為常見的是以7個小圓點組成圖案,群眾稱它為「貓蹄花」。民間印花布的形式簡潔、明快、渾厚,富有裝飾趣味,有些酷似漢代畫像石。印花布的題材多以梅、蘭、竹、菊、牡丹、龍、鳳、鳥、走獸等為主,並帶有明顯的諧音和美好的寓意。像「富貴盤長」、「福壽雙全」、「喜鵲鬧梅」、「連(蓮)年有餘(魚)」等,用來象徵吉慶、平安和幸福。印花布的用途很廣,它既有較普遍的使用價值,又有一定的審美裝飾價值,至今仍受到不少群眾的喜愛。

▲ 刺綉製品
刺綉製品的刺綉工藝有絲綉、挑花、割花等形式。在枕頭頂、鞋面、鞋墊、兒童帽、小兜兜等服裝物品上,用五色絲線刺綉的各種圖案,表現的形與色,想像與變形,玲瓏剔透,富有韻味,充分顯示了農家女描龍綉鳳、心靈手巧的本領。傳統製品有鴛鴦戲水的枕頭頂、手綉五彩荷包、老虎頭形兒童帽等,特別是那饒有風趣的虎頭鞋,更是別具一格。舊時,幼兒周歲或生日,父母總要(或請人)替自己的孩子做雙鞋,鞋頭綉上一隻虎頭,俗稱「虎頭鞋」。虎為「百獸之王」,民間有穿虎頭鞋壯膽、避邪的習俗,又有祝願孩兒長命百歲的說法。虎頭鞋非但做得考究,而「虎頭」也是想像多變:有紅絲線綉的「龍頭」,綠絲線綉的「鳳頭」,黑絲線綉的「貓頭」,還有「獅子頭」等。造型優美而生動,雖經變形誇張,卻很逼真,色彩艷而不俗,綉圖清秀而有鄉土風味。
而鞋墊、座墊等物品多為棉線割花綉法,圖案有荷花、佛手、菊花、桃花等。這種鞋墊穿著松軟舒適,而又不竄不卷。農村女孩十幾歲就學綉鞋墊,十七八歲的大姑娘個個拿手,常用來作為相愛的定情之物。擁軍支前,姑娘們多綉上一顆紅心,贈給前線的子弟兵戰士。姑娘出嫁前要給未來的丈夫綉鞋墊,作為嫁妝,以展示新娘的女紅手工之巧。
在臨沂市各縣區集貿市場、攤點有售

『伍』 沂蒙山小調是什麼調式

這是一首山東民間小調,又名《沂蒙山風光》,主要流傳於山東臨沂地區。20世紀40年代,當地出現了一個叫做「黃沙會」的反動民間武裝組織,為了揭露它的真面目,山東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文工團的音樂工作者,利用一首傳統民歌《十二月調》的曲調填上新詞,起名為《打黃沙會》,不久,它就在魯南地區廣泛傳播開來;後來,有人將詞作了改動,內容以歌頌沂水、蒙山的自然風光和人們的新生活為主,並改了歌名,這就是後來在山東以至黃河中下游地區廣為傳播的《沂蒙山小調》。這首民歌具有嚴謹的旋律進行邏輯和方整性的曲體結構形態:四個樂句,每句三小節,各樂句的節奏型基本相同;在每個樂句的尾部,都有一個依勢下行的拖腔,各拖腔分別結束於「Re(2)—Do(1)—La(〓)—Sol(〓)」四個音,它們不僅加強了旋律的歌唱性和抒情性,而且,確立了各樂句「起—承—轉—合」的功能和地位。在漢族的「四句頭」小調民歌中,此種結構原則運用得最為普遍,但從樂句結束音的序列來看,基本上是彎輪兩種:一種是以《孟姜女》為代表的「Re(2)—Sol(5)—La(6)—Sol(5)」序列;另一種是以《小白菜》為代表的「Re(2)—Do(1)—La(〓)—Sol(〓)」序列。雖只是一音之差,但它們的整合性特徵卻略有區別。在《孟姜女》中,由於「Re(2)」與「Sol(5)」的並鬧鄭五度呼應關系,「Sol(5)」作為調式主音先後出現在二、四樂句的尾部,這不僅加強了它們的停頓感,而且更多地保留了兩句體過渡到四句體的痕跡。相反,《沂蒙山小調》因第二句結於下屬音「Do(〓)」,它的繼續進行的動力或者說對新絕頌樂句出現的期待就強烈得多,這種結音序列,由兩樂句變為四樂句的痕跡也就少得多,四句體的民歌也因此分成兩種類型。另外,它雖然標為「小調」(結構也確實是較典型的小調體),但由於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頗有一點山歌風格,這樣,它的體裁屬性也就有了兩重性,人們也因此將它視為山東民歌風格的代表。

『陸』 臨沂有哪些民俗文化

臨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十分深厚。「魯南古城秀、琅琊聖賢多」,蒙山沂水孕育了「書聖」王羲之、「智聖」諸葛亮、「算聖」劉洪、大書法家顏真卿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文韜武略,彪炳千秋。與此同時,臨沂還是革命老區,曾涌現出「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等一批英雄群體。漢晉文化、兵學文化、孝文化等民族文化秉承相傳,《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在臨沂出土,破解了千年之謎。
臨沂不僅有著豐厚物質文化遺產,還有著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綉製品、印花布、泥制玩具、民間剪紙、香荷包、草柳編、地方戲曲——柳琴戲、民歌、民舞等民間藝術流傳至今。柳琴戲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

『柒』 日照有哪些民間藝術快點!!!!!!!!!!!!!!!!!!!!!!!!!!!!

『捌』 沂蒙山小調誕生於沂蒙市什麼縣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山東省的經典民歌,誕生於山東臨沂沂蒙山望海樓腳下的費縣薛庄鎮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駐絕拍沂蒙山區抗大文工團團員李林和阮若珊等人採集創作的《反對黃沙會》。

《沂蒙山小調》源於沂蒙山區的花鼓調,1953年秋,山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副團長李廣宗、研究組組長王印泉沒宏蠢、樂隊隊長李銳雲重新修改記譜,將原來歌詞中的抗日主題,改為歌頌家鄉的主題,後面又續加了兩段歌詞,定名為《沂蒙山小調》,自此沂蒙山小調正式版本誕生。

發展歷程

建國後,來自渤海區的革命文藝戰士,為《沂蒙山小調》續詞定譜,使之定型。以渤海人民枯陪文工團和渤海軍政文工團為代表的渤海革命文藝戰士,深入群眾,對包括民間歌曲、民間戲曲和民間器樂曲在內的渤海民間音樂,進行了廣泛搜集,其中包括沂蒙山小調的前身在內的眾多民間小調。

1950年5月,渤海區被撤銷以後,原渤海軍政文工團李廣宗、李銳雲、王印泉、王音璇等人,則被調山東軍區文工團工作。他們在新的崗位上繼續與民間音樂打交道,並對《沂蒙山小調》的定型傳唱與走紅,做出了重要貢獻。

『玖』 沂蒙工藝

沂蒙地區的手工藝製作品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更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莒南的王家坊曾被中國文化部譽為「中國雕塑之鄉」。那些在山野中沉睡的石塊,在剛鏨、錘子的叮當聲里,在汗水順著黝黑的脊背砸落下來的滴答聲里,成為一件件構思巧妙、造型古雅、風韻天成、內涵深邃的珍品。臨沭縣蒼馬山下朱蒼鄉的花崗岩,色正質純是石雕的上等材料,所雕獅、虎之類製品,藝術品味也很高。

蒼山縣小郭東村被國家文化部譽為「中國泥塑之鄉」,做泥玩具的歷史至今已有130多年。這些衡滲攜泥玩具有泥模成型,注重外形的誇張。在泥坯上塗以白粉做底色,再施以大紅、桃紅、黃綠、紫等顏色,最後用黑色進行勾勒,達到多樣統一的效果。有的背部和底部仍表露泥的本色,朴實無華。臨沂泥玩具以桃紅和綠色為主調,熱烈、明快、活潑、各種戲曲人物、各種動物的造型惟妙惟肖,展現了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褚庄的「牛頭哨」能吹出幾個單調的曲調。「五絲哨」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著陶哨,取端午節民間佩戴「萬歲索」的吉利。這些富有鄉土氣息和濃厚趣味的玩具,多次出國參加民間藝術展咐伏覽,有的被送往宋慶齡故居紀念喊信館陳列。值得一提的是,與泥玩具親緣很近的民間工藝——捏麵人,在沂蒙地區也經常見之於街頭。幾種染了色的糯米面團,在手藝人捏型搓揉下,幾分鍾時間內就成為各種神話人物如孫悟空、豬八戒之類造型,令孩子們愛不釋手。2001年,中央電視台在臨沭縣拍攝《夢想劇場》,捏麵人就入了鏡頭。

郯城的木雕玩具歷史悠久,式樣繁多,刀槍劍戟、車馬鳥獸、各種人物、掛飾燈具,達7大類500多個品種之多。那些虎頭鍾、梅花槍、龍泉劍;那些核桃人、馬拉車、八仙花籃馱載著美麗的童話,民謠和無數神奇的傳說,吱吱碾過歲月的小巷,穿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和藝術鑒賞水平的上檔次,過去許多不起眼的東西也登上了大雅之堂。臨沭、莒南一帶的柳編工藝品,遍地開花;以沂蒙山、蒼馬山樹根為原料的根雕也初現風采。

沂水高橋鎮被中國文化部譽為「中國刺綉之鄉」。民間女子手綉的荷包,又香又軟,細細密密裝滿了一代又一代山區女子的愛情。「約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綉好的荷包默默遞給心上人的一剎那 ,那種古典的婉約的情懷足以醉透一千個春秋啊!

與巧手少女的刺綉技術可以媲美的是,農村老太太手制的老虎鞋、活潑可愛的布娃娃也是臨沂一大景觀。

另外,臨沂的民間工藝製作技巧還表現在特色飲食方面。這里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其中尤以糝和八寶豆豉最具著名。糝在臨沂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中主要原料是母雞肉(或牛肉、羊肉)和麥米、麵粉、輔以蔥、姜、鹽、醬油、胡椒粉、香油等20多種佐料,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還可以祛風逐寒、健胃溫脾。近些年來作為一種名吃已進入各大城市。八寶豆豉因用黑豆、茄子、鮮姜、杏仁、花椒、紫蘇葉、香油、白酒八種原料發酵而成,故稱「八寶」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賴氨酸等營養成分,具有溫中健脾、益氣補腎、溫中散寒、寬中降逆、開胃止嘔、滋補潤燥、舒筋活絡等多種保健醫用功能,遠銷全國各地及日本、中非等國家。「吃了臨沂飯,走遍天下不用看」,一句朴實的民間俗語,道出了臨沂飲食文化的豐富、精美與多元。

『拾』 沂蒙山元宵節的民風民俗

沂蒙山元宵節的民風民俗:
正月十五 也叫「元宵節」、「上元節」或稱「過正月十五」。城鄉居民多數用黍子面、糯米面或粘高梁面作皮,紅糖或白糖作餡製成元宵,當地人俗稱「湯圓」或「糖丸子」,象徵舉家團圓,吉祥如意。晚間,先到祖塋送燈,回家後將白面做成的象徵十二個月或十二屬相的燈點燃,碼余照射各處,散氏燈光所及預兆潔凈,不孽生蟲蠍。小孩三五成群手提彩燈,放「滴滴金」,並在大人指導下用面燈照射身上各個部位,寓意心明眼亮,不生疾病。街衢市肆彩燈盈頭,並舉辦撐旱船、踩高蹺、騎毛驢、耍龍燈、扭秧歌等民間文藝活動,叫做「鬧元宵」。
現在過正月十五更是燈火輝煌,火樹銀花,五彩繽紛,人們爭相觀看,熱鬧遲掘滾氣氛年盛一年。

閱讀全文

與沂蒙山民間藝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