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的普遍特徵包含什麼

藝術的普遍特徵包含什麼

發布時間:2023-03-21 01:32:38

Ⅰ 藝術主要有什麼特徵

1、形象性
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所謂形象性,是指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生動、具體、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藝術形象。普列漢諾夫曾經講過尺高,藝術「既爛伍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但是並非抽象的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這就是藝術的最主要的特點」。各個具體的藝術門類,它們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如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等塑造視覺形象,音樂塑造聽覺形象,戲劇、影視塑造綜合形象,語言藝術塑造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文學形象等。但無論如何,形象性是任何藝術種類都不可缺少的,是藝術美的基本特徵。
2、主體性
藝術美還有一個基本點征,就是主體性。如前所述,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美必然具有主體性的特徵。毫無疑問,藝術美來源於現實生活並反映現實生活,但是,這種反映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再現」,而是融入了創作主體乃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情感,體現出十分鮮明的創造性和創新性。所以,主體性作為藝術美的基本特徵之一,不但體現在藝術創作上,而且體現在藝術欣賞中。
3、審美性
從藝術生產的角度來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其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其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正是這兩點,使得藝術品飢困或和其他一切非藝術品區分開來,也使得藝術美與自然美區分開來。

藝術是指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書法、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藝術是語言重要補充方法,就像講話中我們會用大聲代表生氣,用笑聲代表開心,用手舞足蹈 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來傳遞給對方。所以,每件藝術品都應該有他獨特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藝術的生命力。

Ⅱ 1.2藝術的特徵

藝術的本質與特徵密不可分,本質是特徵的內在規律,特徵是本質的外在表現。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必然具有形象性、主體性、審美性等基本特徵

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學、社會科學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藝術則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感情。

普列漢諾夫講過 藝術「既表現人的情感也表現人的思想,但並非抽象的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這就是藝術最主要的特點。

各個具體藝術門類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可以具有不同特點,但無論怎樣,任何藝術都不能沒有形象。

藝術作品的形象是具體的、感性的,都體現著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有機統一。

魯迅先生說:"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和滾模陸人格的表現。"

例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贊嘆而又迷惘的作品。肖像畫中的少婦據說是佛羅倫薩皮貨商的妻子,剛剛喪子心情不好,達芬奇作畫時請樂師在旁邊彈奏樂曲,使少婦心情愉快,以便捕捉表現在面部的內在感情。畫家在這個人身上寄託了自己的審美理想,以至後來分析學派藝術批評家們,用性慾升華理論來分析這幅名畫,認為達芬奇在這幅畫中體現出戀母情節。事實上是想通過這幅作品表現文藝復興時期擺脫了中世紀宗教束縛和封建統治的人文主義思想,對人生和現實的贊美。

中國美學重視"傳神",不但反映了對象的本質特徵,又表現了藝術家對生活、人物的理解。例如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這幅長卷以聽樂、賞舞、休息、清吹、散宴五個連續畫面描繪了韓熙載家宴情況。盡管畫中夜宴排場豪華氣氛熱烈但韓熙載處於沉思壓抑的精神狀態,雖在夜宴歌舞中,卻並不縱情聲色,反映出內心矛盾和精神的空虛。這一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和深刻性顯示出畫家傳神的精湛才能和功力,也體現出畫家對生活與人物的深刻理解。

不同的藝術門類,藝術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一類是雕塑、大頃繪畫等造型藝術,是再現生活的藝術形象中滲透著藝術家的思想感情,這類藝術主客觀的統一表現為主觀因素消融在客觀形象之中。另一類是直接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感情,間接和曲折的反映社會生活,這類藝術主客觀的統一表現在客觀因素消融在主觀因素中。例如音樂,是用樂音來組織藝術形象,音樂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對現實生活和主觀感受的思想感情。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是他參與加爾特曼的遺作展覽後於1874年寫下的,套曲由十首小曲組成,每首小曲以一幅圖畫為依據有人物肖像有表現生活的習俗,有的描繪民間童話和節日場面,運用"漫步"主題將它們連在一起。這些樂曲沒單純描繪畫面,而是深入表現作曲家觀圖後的體驗和感受,達到了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統一。

任何藝術形象離不開內容,也離不開形式,二者有機統一的。藝術欣賞中,直接作用於欣賞者感觀的是藝術形式,藝術形式感動人、影響人是由於這種形式生動鮮明的體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

法國雕塑家羅丹:"沒有一件藝術作品,單靠線條或色調勻稱,僅僅為了視覺滿足的作品,能夠打動人的。"中國美學史上,西漢劉安《淮南子》有這樣一段話:"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規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就是說,畫家只注重人物的貌而不重人物的神,在人物畫中只重形似不重內涵,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是不成功的。東晉時期顧愷之主要"以形似神";南齊謝赫繪畫六法時,第一條就是"氣韻生動"。通過形象不僅是視覺直接看到的外貌或外形,也有無法直接看到卻可感覺到領會到的內容和意蘊。

將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完美的藝術形式有機統一的才是優秀的作品。19世紀末葉法國文學會為紀念巴爾扎克委託羅丹創作雕象,選擇了巴爾扎克深夜寫作時穿睡袍漫步的構思,以朴實、簡練的藝術手法來突出這位偉大作家碼辯的內在精神氣質,使這座雕像取得巨大成功。成功在於,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真正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了神似。

成功的藝術形象都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又具有豐富而廣泛的社會概括性。達到個性與共性的統一,藝術形象才有不朽的生命。

清代金人瑞贊嘆《水滸傳》中人物形象時說:"《水滸》所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黑格爾認為《荷馬史詩》中,每一個英雄都是許多性格特徵充滿生氣的總和,"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滿有生機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性格特徵的寓言式抽象品。

世上萬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共性存在於千差萬別的個性之中,個性總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現。一切事物都是在帶有偶然性的個別現象中,體現出帶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質和規律來。因而,許多藝術家在總結創造藝術形象經驗時,總把能否從生活中捕捉到這種且有獨特個性的特徵,同時又具有普遍意義的事物當作成敗的關鍵。例如魯迅塑造的阿Q,他的"精神勝利法"不是他獨有的特徵,也是長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人們造成的精神狀態,是整個民族共有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國民性弱點。

藝術形象這種個性與共性的統一,集中體現為藝術典型。所謂藝術典型是藝術家運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來的具有栩栩如生鮮明個性並體現出普遍意義的典型形象。

藝術典型與藝術形象有聯系又有區別,根本上講,二者都是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統一,具有共同的實質。藝術典型比藝術形象有更強烈的個性與更廣泛的共性。藝術典型更加獨特更加普遍,是藝術形象的凝練與升華。藝術典型具有個性鮮明的藝術獨創性,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意義。

藝術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融入了創作主體及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感情,體現創造性和創新性。主體性作為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體現在藝術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藝術創作、藝術作品和藝術欣賞。

藝術創作的內容來自於社會現實生活,同時,藝術創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對藝術創作起決定性作用。藝術創作離不開社會生活更離不開創作主體,離不開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藝術創作的主體性特點是由於藝術生產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馬克思指明動物生產是出於本能是不自由的,只創造自己和後代延續生命直接需要的東西,並只能按照自己物種的尺度來生產。人在生產活動中,能"把內在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把人的本質力量在勞動生產中、勞動產品中對象化,打上人的標記和烙印,並且"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勞動產品成了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使人能從中直觀自身。物質生產是如此,精神生產更是如此。

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集中表現為藝術家創作活動具有能動性和獨創性。藝術創作的能動性使藝術成為主觀與客觀、再現與表現的辯證統一。藝術作品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帶有藝術家個人的主觀色彩和藝術追求,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具有強烈的創造性與創新性。

中外藝術實踐中的例子,唐代畫家韓干筆下的馬和元代畫家趙孟頫筆下的馬迥然不同,體現出兩位畫家各自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追求。韓干注重實際觀察,細心觀察馬的形狀、毛色,終成畫馬名家《照夜白圖》。他畫的馬肥肥大大,杜甫稱"畫肉不畫骨",唐代美術理論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提出了不同看法。元代趙孟頫畫馬、山水的名家,畫馬取法唐人,師其意而不師其形,《秋郊飲馬圖》畫中十幾匹馬姿態各異,但匹匹精神抖擻表現出馬的健美和善於奔跑的習性。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必然打上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的解明烙印。千姿百態的眾多藝術作品源於凝聚著對生活獨到的發現和深刻理解,滲透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美學追求。

藝術生產的產品和物質生產的產品的不同:藝術作品都獨一無二、不可重復,具有藝術的獨創性。如韓乾和趙孟頫畫馬不同,契訶夫和高爾基描寫俄國社會下層人民生活不同,北宋畫家與清代鄭板橋畫竹不同,朱自清和俞伯平都寫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有各自解明的藝術特色。

美感有共性也有差異性,有社會功利性也有個人直覺性,有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徵。由於欣賞者生活經驗與性格氣質不同,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不同,在審美感受上形成鮮明的個性差異,使藝術欣賞打上欣賞主體的烙印。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了藝術欣賞的個性差異。同一部作品在不同人看來具有不同價值,獲得不同感受。魯訊說同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所感迥然不同是因為藝術欣賞中,欣賞主體和藝術作品之間是一種相互作用的審美主客體關系。

藝術欣賞以客觀存在的藝術作品為前提,欣賞主體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動改造加工過程。藝術欣賞活動中,欣賞主體與藝術作品之間是相互作用的關系,一方面藝術作品總引導欣賞者向作品所規定的藝術境界運動,另一方面欣賞主體又總按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感受能力來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藝術鑒賞的本質是一種審美的再創造。

美學家王朝聞先生,從文藝創作與欣賞者關系來說,藝術作品需要有個性,欣賞者也不能沒有個性。"知多偏好,人莫圓該"是正常現象。欣賞者個性使藝術欣賞具有了主體性特點。"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例如19世紀俄國作家赫爾岑,看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號淘大哭,而列夫托爾斯泰看後十分冷漠,認為哈姆雷特是一個"沒有任何性格的人物,是作者的傳聲筒而已"

藝術欣賞主體性特點可以使欣賞者實際獲得的藝術感受與藝術家原來的創作意圖之間產生差距。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第一章作曲家說"這是噩運,這是那種生命的力量"而對柴可夫斯基音樂感受極深的梅克夫人也只是說"在你的音樂中,我聽見了我自己,我的氣質,我感情的回聲"而已。一般欣賞者自然更無法理解作曲家的初衷。相反情況,具有較高藝術修養的欣賞者,對藝術形象的感受不但十分接近藝術家創作意圖,甚至比藝術家本人想的更豐富更深遠。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自己解釋為"命運在敲門",法國浪漫音樂大師柏遼茲認為"這簡直就像奧賽羅的憤怒,這不是恐慌不安,這是受了折磨之後暴怒之下的奧塞羅的形象。"

以藝術生產角度講,藝術作品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一、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二、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

藝術生產是為了滿足人的審美需要,本身就是審美意識物質形態化了的集中體現。

美的形態分為自然美和藝術美,區別在於藝術美直接凝聚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並不是人類一切勞動和智慧的創造物都可以稱為藝術品,只有那些能給人精神上愉悅和快感具有審美價值和審美性的人類創造物才稱為藝術品。

藝術審美性集中體現人類審美意識。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藝術從歷史發展過程中完成由實用向審美的過渡成為人類審美活動的最高形式。藝術又是人類審美意識物質形態化的表現。任何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使人頭腦中的意識物化為藝術作品,成為人們傳達交流意識的手段。通過藝術的物質材料和手段,使人類千百年來審美意識記錄保存下來世代流傳,成為精神文化寶庫。

藝術美高於現實美是因為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把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藝術作品中。

藝術的"真"是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提練加工使生活的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化真為美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出來。藝術的"善"通過藝術家創作使藝術家人生態度和道德評價滲透到藝術作品之中,化善為美,體現為生動感人、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例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體現出藝術的真善美統一,取材於真實生活,反映北宋汴京各階層人物的生活。這幅畫在美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為民俗學、建築學、歷史學提供了研究資料。突破了自唐、五代以來宮廷畫家多以貴族官宦生活為主題的人物畫的桎梏,以中下層市民現實生活為題材,直接反映市民的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人民性和現實性直接影響到明清插圖和年畫的發展,也體現出藝術家對勞動人民的歌頌和贊美。運用散點透視法。

生活中的丑經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通過審美特徵在藝術作品中體現出來,事物本身的丑性質沒變只是具有了審美意義。

莫里哀的諷刺喜劇《吝嗇鬼》,塑造了阿巴貢極端自私而貪婪的人物形象,揭露資產階級貪財如命的本質。另一部《偽君子》塑造出達爾丟夫無恥偽善的形象。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貪得無厭的高利貸者夏洛克;《麥克白》中麥克白夫人,內心丑惡,唆使丈夫害國王,最後同罪行而發瘋。

藝術美注重形式但不脫離內容,它是二者的有機統一。南齊畫家謝赫《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六法"對我國古代繪畫實踐的系統總結。"氣韻生動"是總的要求,其他都涉及藝術形式問題。德國18世紀美學家萊辛認為"在古希臘人看來,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律"結論是"凡是為造型藝術所能追求的其他東西,如果與美不相容,須讓路給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須服從美。"俄國19世紀文藝理論家別林斯基也同樣強調:現實的美只在內容,而藝術則把它融化在優美的形式里,因此,繪畫才優於現實。

每種藝術都有獨特的形式美,由於各種藝術長期歷史發展,藝術門類在運用形式美規則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與規律。這種形式美的法則不是凝固不變的,藝術貴在創新,隨著藝術實踐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藝術家在創作實踐中,探索和尋找美的形式,從內容出發選擇最恰當的形式加強藝術的表現力,使藝術形式美日益豐富和發展。拿建築藝術來說,從古希臘羅馬開始,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黃金分割"奉為建築藝術形式美的法則,強調建築物各部分間的比例,如古希臘帕提農神廟。由46根大理石圓柱環繞成一個迴廊。世界各國建築師研究後認為,帕提農神廟之所以這樣美,是因為它的高、寬和柱間距都符合"黃金分割"理論。

隨著大工業生產的發展和建築藝術的突飛猛進,建築師們揚棄了傳統形式美法則,反對在藝術形式美上的整齊劃一,提倡探索和創新。澳大利亞悉尼海灣的悉尼歌劇院歷時15年,包括五個廳外形獨特,屋頂第五個"立面"供人從空中或周圍的高層建築上觀賞。成為澳大利亞國家的象徵。

藝術形式美在於生動鮮明的體現出內容。劉勰《文心雕龍》中"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認為形式服從於內容。顧愷之"以形寫神"要求抓人物典型特徵,表現人物內在精神。王維"凡畫山水,意在筆先"。黑格爾的美學核心"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認為藝術美的本質在於感性形式體現出理性內容。羅丹認為"一幅素描畫或色彩的總體,要表明一種意義,沒有意義便一無美處。"

帕提農神廟體現出古希臘時代的"美就是和諧"的美學思想。是雅典的奴隸主民主制度下的產物,體現這個時代民族的社會背景。悉尼歌劇院是當代藝術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產物,標志現代工業社會中建築技術和建築材料已達到很高水平。悉尼歌劇院具有突出的鮮明個性,設計師丹麥建築家伍重強調現代建築從屬於自然環境"有機建築"理論,建築應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在一起。

Ⅲ 藝術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藝術具有形象性,主體性,審美性等基本特徵。
形象性。文學,藝術是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主體性。藝術要用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但這種反映絕不是單純的「模仿」或「再現」,而是融入了創作主體乃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情感,體現出十分鮮明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因而,主體性作為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體現在藝術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
審美性。從藝術生產的角度來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其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其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正是這兩點,使藝術品和其他一切非藝術品區分開來。

Ⅳ 藝術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藝術的基本特徵:
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和社會意識的形態,具有形象性、主體性和審美性等基本特徵。
1、形象性
藝術形象是主觀與客觀、內容與主體、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任何的藝術形象都是文藝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藝術總是以具體生動感人的形象來反映社會的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感情。任何的藝術作品都要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與完美藝術形式的結合。另外還要具有個性與共性的高度統一。凡是優秀的藝術作品,無不是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同時又具有豐富而廣泛的社會概括性。集個性與共性於一身才使得這些藝術形象具有不朽的藝術生命力。藝術形象的這種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最集中的體現便是藝術的典型。所謂藝術典型,就是作家、藝術家運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來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鮮明個性並體現出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形象。藝術典型比起藝術形象來,又具有更強烈的個性與更廣泛的共性。典型性就是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對藝術形象提出更高的要求。
2、主體性
藝術創作、藝術作品以及藝術欣賞均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藝術要用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必然要融入創作的主體乃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感情。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集中表現為藝術家創作活動的能動性和獨創性。藝術創作的能動性,使得藝術成為主觀和客觀、再現和表現的辨證統一,藝術創作的獨創性,總是凝聚著藝術家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帶有藝術家個人的主觀色彩和藝術追求,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
三、審美性
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是真、善、美的結合,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只有那些能夠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快感,具有審美價值或審美性的人類創造物才能稱為藝術品,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完成實用向審美的過渡。藝術美高於現實美,由於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把現實中真善美凝聚到藝術作品中,藝術中「真」不等於生活真實,而是經過提煉和加工,使生活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化真為美,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善」也不等於道德說教,是藝術家人生態度和道德評價滲透到藝術作品中,化善為美。藝術內容美和形式美二者有機統一,隨著藝術實踐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變化發展,從內容出發選擇最恰當的形式以加強沒的藝術表現力,使藝術形式美日益豐富。
總之,藝術是一種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著非常復雜而豐富的內容,與人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作為一種精神產品,藝術具有無限發展的趨勢,並在整個社會產品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藝術價值是很重要的精神價值,其客觀作用在於調節、改善、豐富和發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包括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藝術的欣賞就是人對藝術品的價值進行發現和尋找,是欣賞者、創作者及表演者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情感共鳴。在藝術欣賞過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動作、色彩、聲音以及言詞把自己所曾經體驗過的感情表達出來,以感染觀眾或聽眾,使別人體驗到同樣的感情。藝術欣賞所產生的情感從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對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對功利性一種更為廣泛、更為深刻的肯定。

藝術的定義:
藝術是指才藝和技術的統稱。藝術詞義很廣,後慢慢加入各種優質思想而演化成一種對美、思想、境界的術語。藝術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書法、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

Ⅳ 藝術的特徵

藝術的特徵:

1、形象把握與理性把握的統一:形象,即審美形

象。在廣義上包含審美的情境和意境,主要是指藝術活動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動的生動、具體、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

Ⅵ 藝術特徵有哪些呢

藝術的基本特徵:形象性(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主體性(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審美性(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形象性: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主體性: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審美性: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藝術的意義:

藝術的價值就是從美中感受愉悅挖掘心靈,藝術的意義就是意識與現實的協調。藝術的價值,人為核心,人們的審美態度決定了藝術的價值。藝術是精神產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讓豐富我們的的精神生活。

藝術的價值不止局限於生活,它在社會、歷史、商業都有很大的價值。作為欣賞者,通過畫面、聲音、體驗、觀察、想像、情感多維度感知藝術作品的美,以此獲得精神情感上的愉悅。

藝術的意義,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意識形態。當現實和意識摩擦,當理性與感性的碰撞,相互融合,由此孕育了藝術。藝術的意義更像一種信念,可以用音樂洗滌心靈,電影感悟人。

Ⅶ 藝術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問題一:藝術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藝術的主要特徵:形象性、主體性和審美性。 一、形象性 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二、主體性 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 2.藝術作品具有宏老主體性的特點 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三、審美性 1.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2.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3.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問題二:藝術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①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審視、觀照、感悟構成人的審美活動。審美活動相對於非審美活動,實際的、理論的方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徵。②審美客體的形象性。③審美主體的非功利性。④審美過程的直覺性。⑤審美結果的愉悅薯蠢性。

問題三: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藝術是什麼?
經久思忖,想到大概包括兩個方面吧.一是實,一是虛.
我們先說實吧,很多人都把一些大師的作品當成藝術的體現,這當然沒有錯,而這些作品就是體現實的所在,很多人都說自己能搞藝術,那試問這些有沒有能表達藝術的作品存在呢(當然,我並不否認每一個人都有表達藝術的能力),因此,藝術就是作品.然而,我們又會想到是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一種藝術,當然不是,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談的藝術之虛.
虛,顧名思意,他就是虛幻存在的,但是,有藝術氣息存在的作品,它能讓我們感覺到虛變成實的境地,通常我們把它說成意境,通俗地講,但你看到一件作品時,你能看到作品所帶給你的一種意境,就是這個作品把你帶到一個幻境,而這個幻境給你帶來了想法。
其實,藝術源於生活,同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是一種生活!

問題四:音樂藝術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藝術的主要特徵:形憨性、主體性和審美性。
一、形象性
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二、主體性
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
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三、審美性
1.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2.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3.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問題五:藝術真實有哪些主要特徵 與生活真實不同,藝術真實以假定性情境表現對社會生活內蘊的認識和感悟
藝術真實是內蘊的真實、假定的真實。
內蘊的真實
藝術真實不是生活真實的自然主義摹本,而是對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觀能動性,就是說,藝術真實是作家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感悟的產物。
假定的真實
如果說表現社會生活中某些本質性東西的價值取向是藝術真實的內在要求,那麼藝術情境的假定性則是藝術真實的外部特徵。
以假定性情境反映或表現社會生活的內蘊是一切藝術,包括文學的共同特徵。

與科學真實不同,藝術真實對客體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觀性和詩藝性

就揭示和表現客體世界內蘊(本質性規律性的東西)的價值追求而言,文學創造與科學活動是相通的;然而文學反映客體世界的審美特徵具有主觀性和詩藝性,這就使它與科學真實區別開來。從這個側面上說,藝術真實是主觀的真實 、詩藝的真實。
作為人類的知識體系,科學活動是把自己的研究對象(自然界、人類社會等)當做獨立於主體意識之外的純客體來把握的;盡管這種把握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主體介入的印記(理論方法及觀察手段的影響),但是它的方向和目標卻是致力於認知的客觀性,讓客體對象的本質及其規律在不受主觀影響的條件下顯露出來。文學創造則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體驗與審美感受以及對社會生活給予人文關懷的立場上,因而其對客體世界的認識、感悟與表現帶有濃厚的主體性或主觀性。
藝術真實不是生活真實的自然主義摹本,而是對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觀能數絕陪動性,就是說,藝術真實是作家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感悟的產物。

問題六:藝術主要有什麼特徵 術的主要特徵:形象性、主體性和審美性。 一、形象性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二、主體性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三、審美性1.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2.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3.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問題七:藝術美的主要特徵有哪些美學原理簡答題 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關系的最高形式,藝術美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藝術是對客觀社會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又凝聚著藝術家主觀的審美理想和情感願望。也就是說,藝術美既有客觀的因素,又有主觀的因素,這兩方面通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互相滲透、彼此融合,並物化為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因此,藝術美的主要特徵便集中表現為:形象性、主體性、審美性等基本特徵。
(一)藝術美的形象性
藝術美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形象性。或者換句話說,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所謂形象性,是指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生動、具體、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藝術形象。普列漢諾夫曾經講過,藝術「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但是並非抽象的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這就是藝術的最主要的特點」。各個具體的藝術門類,它們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如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等塑造視覺形象,音樂塑造聽覺形象,戲劇、影視塑造綜合形象,語言藝術塑造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文學形象等。但無論如何,形象性是任何藝術種類都不可缺少的,是藝術美的基本特徵。
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藝術美應當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完美的藝術形式,二者有機統一,才能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魅力。19世紀末葉,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應邀為去世的大文豪巴爾扎克創作雕像,羅丹為此親自到巴爾扎克的故鄉采訪,翻閱了大量有關資料,甚至專程去找當年為巴爾扎克制衣的裁縫,經過這樣艱苦的創作準備,羅丹終於有了創作的沖動和靈感,選擇了巴爾扎克在深夜穿著睡袍寫作的形象作為雕像的外形輪廓,擯棄了一切細枝末節,將大文豪的手和腳都掩蓋在長袍之中,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雕像的頭部,尤其是巴爾扎克那雙炯炯有神、氣宇不凡的眼睛,突出表現了這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眾不同的氣質。羅丹的《巴爾扎克像》以朴實、簡潔的藝術手法,來突出這位大文豪內在的精神氣質,通過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真正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了神似的高峰,使這座雕像成為世界名作。
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綜觀中外藝術寶庫中浩如煙海的藝術作品,凡是成功的藝術形象,無不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同時又具有豐富而廣泛的共性,從而使得藝術美具有不朽的生命力。藝術美中這種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最集中地體現為藝術典型。所謂藝術典型,就是藝術家運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個性和普遍意義的典型形象。例如魯迅先生塑造的阿Q這一藝術形象,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寶庫中一個不可多得的藝術典型。阿Q這個人物身上,不僅具有活生生的個性,還有反映他所處的特定時代整個民族的國民性特點。在阿Q這個典型人物形象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無動於衷,他會使人震驚,使人猛醒。
(二)藝術美的主體性
藝術美還有一個基本特徵,就是主體性。如前所述,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美必然具有主體性的特徵。毫無疑問,藝術美來源於現實生活並反映現實生活,但是,這種反映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再現」,而是融入了創作主體乃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情感,體現出十分鮮明的創造性和創新性。所以,主體性作為藝術美的基本特徵之一,不但體現在藝術創作上,而且體現在藝術欣賞中。
一方面,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特點。藝術生產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藝術創作更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對於藝術創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集中體現在藝術家的創作活動具有能動性和獨創性。藝術家面對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須進行選擇、提煉、加工、改造,並且將自己強烈的思想、情感、願望、理想等等主觀因素「......>>

問題八:藝術形象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藝術的主要特徵:形象性、主體性和審美性。 一、形象性 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二、主體性 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 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三、審美性 1.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2.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3.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問題九:繪畫藝術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中國的畫是寫意!她是在寫實的基礎上
而外國的畫是寫實
他沒有達到中國畫的境界
中國畫的境界更高一些
中國畫是在似與不似之間的
太似那就太俗 不似那就不是畫
中國畫突出一個意境她是一種更高的表現手法
解說詞:西方繪畫藝術概括地講有兩大派,一是寫實派或稱具象派,認識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純客觀的,始終貫穿著以科學精神為基礎,畫家觀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對景寫生。要求對象、光源、環境、視點四固定,即創作時對客觀景物的位置、視點只能選擇,而絕不能在畫面上隨便移動,以求嚴格按照物理、光學原理,科學准確地再現三維空間的客觀世界,並把運用和體現透視、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確程度當作衡量藝術質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畫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體和光影上,不允許增加任何個人的意念和想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表現X光、紅外光譜、光速、激光照明效果等,用肉眼看不到的內容和畫派,意在進一步從畫面上體現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二是抽象派。西方藝術貫走極端,藝術家們在對具象寫實感到厭倦以後,從印象派開始,僅在數十年內,有些人就從具象這個極端急劇轉到抽象――另一個極端。抽象派與嚴格地再現客觀物象的寫實派正好相反,創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變形,追求抽象的裝飾性和視覺效果,或用光色和幾何形態的抽象組合形式表現個人主觀的思想體驗,甚至是潛意識、下意識,以及種種隱秘的心理。隨著誇張變形的創作方法越來越走向極端,有些人甚至乾脆丟掉畫筆搞起了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某些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所標榜的前衛,實際是遠離現實,逆反一切傳統文化、道德觀念,越來越趨向病態的自我表現,給正常的藝術發展造成重大幹擾和破壞,也必然難以引起觀者的共鳴,無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經過一段時間的藝術欣賞的課上學習和老師的精心講解,我對中西方繪畫有了初步的。了解。關於中西繪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西方繪畫的差異
我們先說說中國繪畫。中國畫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我以不能用它來形容中國畫了)得意境美。她從不把真實地表現自然作為自己的目的。她所表現的始終是一種源於現實又包孕著畫家的主觀思想的人格化自然。而西方繪畫是自然的真實再現和模擬。西方繪畫講究的是對自然的真實表現。我不敢說那一種好或則壞。中國畫描繪的是心靈的故鄉,而西方繪畫描繪的是生命的家園。
中西方繪畫的差異又取決與中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的感性主義傳統和一元論中西方繪畫的差異又取決與中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的感性主義傳統和一元論的世界觀與西方人的理性主義傳統和二元論的世界觀是相對立的。中國人的一元論世界觀認為人與自然是統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道家的天不變,道亦不變就是這種思想的真實體現。中國人的天人合一的觀念萌芽於原始社會新嘩器時代,成熟與封建社會先秦時期。莊子曾說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一,以天為本,將人看作整個自然的一部分鑄就了中國人的一元論世界觀。與此相關,它找就了中國人的獨特的感性思維方式,對自然的眷戀使中國人將山川是作民族的母親。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質精髓。
西方的理性主義和二元論世界觀起源與古希臘。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是古希臘藝術的靈感源泉。而在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背後則是天人兩分的二元論宇宙觀。
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中西藝術內在本質的差異。也許正是中西方對待自然態度的不同使中西繪畫放生了如此大的差異。中國畫以表達山水為主題,中是能讓人融入自然中給人以心靈的愉悅感。而我們從西方風景畫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他們要表達的是一種獨立的自然。...>>

Ⅷ 藝術特點包括幾個方面

藝術的基本特徵:形象性、主體性和審美性。
一、形象性
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二、主體性
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
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三、審美性
1.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2.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3.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Ⅸ 藝術有什麼特點

1、形象性

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藝術形象是與形式的統一;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容性禒統一。

2、主體性

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3、審美性

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9)藝術的普遍特徵包含什麼擴展閱讀:

藝術可以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它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應用(形式的組合過程、生肢迅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以感覺(看、聽、嗅、摸)的乎御形式表現出來的階段歷頃此性結果。表現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睛、呼吸、身體等。

藝術體現和物化了人們一定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無論是藝術的審美創造,還是藝術的審美接受,主體都需要通過某種感官去感受、傳達和觸發相應的審美體驗。

藝術的審美分類應主要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和感知方式進行。根據這一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

Ⅹ 藝術特徵是什麼呢

藝術特徵包括形象性(客觀與主觀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主體性(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徵)。

審美性(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是真、善、美的結晶,是內容美和形式美屬的統一)。

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道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回要。

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

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答快感。

閱讀全文

與藝術的普遍特徵包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