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峽谷藝術作品怎麼樣

峽谷藝術作品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3-21 08:07:04

Ⅰ 藝術攝影用光技巧

在日常的攝影中,攝影師通常要通過光與影來傳播媒介,通過光線的結合來達到更好的藝術造型效果,有了光的存在,攝影作品就很容易表達出攝影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能夠渲染出周圍的環境與氣氛。下面是我整理的藝術攝影用光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光才會有影,用光這一媒介將光線下不同的影子渲染出來,攝影作品就會呈現出令人驚嘆的意境和風格,就像兩件相似的東西,運用不同的光線效果,相似性也就消失殆盡,當攝影作品中的光線、位置等與受眾的思維意識同構,則創作出得攝影作品就會帶給人以敬畏和無法言說的神秘感。

1 攝影藝術

攝影是一種通過鏡頭來表現真實的藝術媒介,而這也是攝影獨具的技術特徵,單從這一點來看,攝影媒介自身並不能詮釋自己,正因為如此,這種藝術介質一直對我們對攝影的印象起著決定性作用。媒介促成了攝影自身的「真實性」,並通過照片的方式折射與表現出來。在我們日常看到的照片中,真實性是顯而易見的,照片是一種可接受的視覺與構建真實的形式,攝影師用照片詮釋著真實的含義,同時,攝影也強烈的表現出先要看到真實的強烈慾望,照片是影像中真實的具體表現,迄今為止,攝影攝像技術通過多種形式在其所涉及的領域進行持續與分化。攝影攝像同時還具有歷史的、文化的、美學極其認知等的內涵,照片的真實用攝像的形式表現出來,向受眾呈現出異樣的,互相排斥或吸引的形式―科學的或是藝術的、集錦的或是紀實的、數字的或是模擬的圖片。

攝影的真實性原理構成了攝影本身的反身與參照的特質,而攝影的本質特徵,引用哲學家希拉的話,就是攝影在於構建事物的真實模式的產生與傳播的過程當中,所以,事物真實與否的可解釋的方式最終要通過圖片的形式進行加強,進而像受眾傳播,攝影歷史其實就是對事物可視性及其真實性的歷史積淀,它想法設法把塔爾博所稱攝影為「自然之筆」的客觀性與日常外在的主觀性結合起來,照片是記錄歷史的真實寫照,在攝影歷史上,攝影不僅是對真實的詮釋,也是一種客觀的認知態度,同時這也是攝影所獨有的魅力所在。即使攝影的記錄的歷史時代已經消亡,但當時記錄的照片卻能帶給後人一種可視的真實。

2 光線對生活與拍攝的影響

2.1 光線影響拍攝的整體效果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個物體本身的亮度,都是有照射在物體表面的光線和物體本身的反射能力所決定的,例如一根黑色天鵝毛,盡管它自身的反光能力非常弱,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強烈的光線下面,天鵝毛的亮光值就會遠遠高於在弱光下白紙的亮光值。事實證明,拍攝對象在不同的光線中,就會呈現不同的亮度,正是因為這種主客觀光線的強烈影響,所拍攝的對象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在拍攝時,亮度值會因為某種或者極小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所以說,亮度值直接影響著拍攝對象的整體效果,亮度值是相對產生的。

2.2 光線在攝影中季節變化

眾所周知,太陽從早晨的日出至傍晚的日落,一朝一夕,一分一秒都在發生著位置的變化,所以,照射在被拍攝物體上的光線也會隨著陽光位置的移動而發生著角度的改變,由於角度的改變,被拍攝物體表面的陰影均衡與質感都會因為光線的移動而發生整體的變化。一般而言,拍攝物體的最佳採光角度為被拍攝物體上方四十五度左右,時間段大約在10點~14點左右,由於同樣用的是測光,選擇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陰影就會不同,高角度陰影較短,而低角度則陰影較長,對光時角度的選擇一定要謹慎,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同樣的光線在一天中只有一次,這就需要拍攝者對不同的氣候、環境、時間、方向、季節和角度,甚至拍攝體在攝像機中所呈現出的畫面情緒效果等微妙的變化加以仔細觀察與研究,以便能更好地運用光線來表現構思與主題。

2.3 光線的軟硬區分

如果從光質上區分光線,光線則可以分為「軟光」和「硬光」。所謂「硬光」,就是平時所說的直射光,通常是指在沒有其他遮擋物體或者雲彩的情況下的太陽光,或者是人造光,如閃光燈、照明燈、探測燈等,被攝體在直射光線的照明下,陰影部分和受光部分的反差較大,陰影濃重而亮部清晰,畫面的反差非常強烈,立體感極強。相反,對於另外一些被拍攝體,例如花瓣、肌膚等等,當明暗度相差太大時,就會給人一種很粗糙的感覺。直射的閃光燈在拍攝時,通常會拍下拍攝者的誇張的黑影,使畫面缺乏美感,過於生硬。所謂「軟光」,就是一種不會產生柔和的、明顯投影的光線,例如被雲彩遮擋太陽的或者是陰天時的光線。通過柔光紙投射的.光或者反光板反射的光也都屬於柔光。因為光線既不是直射,又不能從同一個方向反射到物體上,所以拍攝時陰影很淡,反差小,影調的對比度也比較柔和,像有雲彩遮擋的太陽,散射光與直射光混合的能見度較高的陰天,都被認為是最佳「拍照天」。

2.4 攝影大師世界裡的光線變化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對光線的要求和處理都有著非常深刻的詮釋和理解,他們深諳光線的特質,深知光線的效果能直接影響到受眾對生活的感受。攝影師的作品中通常會用光影結合的效果來創造與表達情緒情節的氣氛,這樣創造出的作品更加富有張力及表現力。光線給照片帶來了生命和活力,同時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魅力,帶給人一種詩歌般深遠的意境和音樂般優美的旋律。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的《約塞米提山谷的雷暴雪》曾傾倒無數人:濃密的雲層預示著暴風雨的來臨,中景為陡峭的山崗岩石與森林,禁不住讓人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更絕的是光與影的層層遞進,更加強了暴雨前的陰郁氣氛。近景則是照射在大杉樹上的一抹陽光,構成壯麗山河樂曲中的最強音,就像進入一種神奇的境界,耳邊是一首庄嚴雄偉的交響樂曲。這就是對亞當斯攝影藝術風格最完美的詮釋與體現,也是亞當斯畢生積蓄和醞釀的成果。亞當斯會經常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用心去觀察山巔上風雲的變幻和峽谷中叢林的光影推移,這些微妙的變化都被他盡收眼底,最終構成他那令人贊嘆不已的完美畫面,而這種境界,不是任一個缺乏創造准備甚至缺乏藝術修養的人就能達到的。

3 光在攝影中的照明表現

光是一個可以被人的眼睛感受得到的,電磁輻射中很窄的波段,人們對可見光通常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一般而言,可見光譜包含波長在400 mμ~700 mμ之間的光,人的眼睛也僅僅能看到400 mμ~700 mμ之內的顏色,因為只有在很小的范圍之內的光能,才能刺激眼睛中的視椎神經。因為光是以直線的方式傳播的,所以在有陽光的白天或者在有月亮的夜裡,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沒有光就沒有顏色,青椒之所以在燈光的照射下變成人們眼中所見的綠色,是在光線中,青椒相應的波長被顯現出來,所以被攝體只有在正確拍攝中才能形成色、質感、層次等物體的正確還原,且達到人們眼中的完美視覺效果,這也是在攝影過程中要求攝影師對光線正確運用的根本要求。

在物體還原的過程中,光源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燈光與日光在性能、色溫等方面的不同,燈光的色溫只為三千二百千瓦,而日光的色溫則為五千四百千瓦,所以在日光與燈光的照射下,物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例如,人們在日光下看到紅色的物質為鮮紅色,而把它放在燈光下則為紫色,這就是由於光源不同,所以色澤的還原度也就不同。由此可見,攝影的靈魂就是光,沒有光,攝影的藝術感和質感就無從談起,只有正視光線,把握好光線的變化及規律,摸透光線在攝影中所帶來的藝術效果,最後在攝影創作中熟練的運用,才能使其成為你拍攝時得心應手的「好幫手」。

4 藝術攝影中光的效應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短短兩句詩,就生動形象的向人們勾勒出一幅光與影的畫面,李白、明月、影子讓讀者「一眼明了」的同時又如臨其境,而這種意境來自詩人李白的孤寂和豪情,來自人、月、影的映襯,同時也來自明月與人間光影的陪襯與對比。

實世間的光與影就像是一對雙胞胎、一對舞者,他們幾乎每天形影不離、相依相伴,從白天到黑夜,從早晨到黃昏,影子隨著光的存在而存在,像逆光的剪影、水中的倒影、日光的投影、鏡面的反射影等等,哪裡有光,哪裡就有影子的生成。然而光在現實中的表現又太過於現實,從而在人們的腦中往往形成一種荒誕的想像與夢境,在這種情況下,光與影就成了一種作怪的手段,光是元兇,影子則是幫凶,它們的完美組合不斷的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攪亂了人們對真實事物的正確判斷,這時候,光與影也就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種感覺,成了人們形影單只,超然物外的一種獨到感受,因此就有了「對影成三人」的情節體驗。

攝影師戚萬鵬說:「攝影大師其實都是光影大師」、「攝影本身就是通過視覺和內心的光影進行作畫」,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光與影在拍攝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光與影的世界裡「孤注一擲」,就像斷臂後的維納斯帶給世人的那種另類的感覺,正因為維納斯斷了手臂,才更讓她有不一樣的美麗,並留給人以無限的、豐富的想像空間。

5 攝影創作中光的藝術表現

攝影藝術的視覺形象是藉助於光與影的變化通過記錄真實在二維平面上產生的,攝影師通過畫面來傳達自身的體驗、情感和理念等,從美學領域來說,意境是一種標志性的藝術審美體驗,而審美意境是中國人自我審美意識的自覺體現,是具有歷史標示的,而藝術的實踐經驗向我們證實:攝影、繪畫等一系列的造型藝術都可以創造意境,作為藝術本體,意境已經深入到各個藝術作品當中,逐漸成為藝術中一種獨特的內在結構和唯美意蘊,而在各類藝術中都有其獨到的審美觀念和創作規律。

光,是一種無形的能量,它能讓我們清晰的看到身邊的林林總總,同時也讓攝影成為一種現實,有些光線是用肉眼看不到的,也有一些光線能被人的眼睛感知出來,這些都與攝影緊密相連,這類光線叫做「可見光線」,不同波長的光波組成不同的光線,而每個波長組成的可見光譜都會顯現出一種另類的色彩,這一原理推動著我們去探究外界的視覺感觀意義,攝像師通過光形成了自身的藝術造型,並決定了圖片的表達效果,也由於光的原因,攝影師與攝影師之間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其實光的形式是可以被外界所控制的,例如作品《 不安全的生活 》中,一個小女孩的周圍和內側都打上了白色聚光燈,代表著某種邪惡的力量,它在告訴人們,小女孩在這種陰郁的環境中,感受到的不是對生活的憧憬和快樂,而是生命中某種危險的東西。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范圍,比攝像機所記錄的范圍要廣泛的多,人的視覺系統可接受動態范圍為1000000:1,這一范圍可以讓人在黑夜和白天能看到白紙上的黑字,只有在光源照射下,攝影所使用的感光材料才能發生化學變化。光線既能照亮物體,還能傳遞被拍攝物體的信息,起著承接的重要作用,就像被攝體的形狀、色彩、數量、體積、明暗配置等都可以通過光線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6 如何在攝影中正確的運用光

攝影過程中的光感材料要想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要通過光源才能進行。在攝影過程中光線的作用不僅僅只是用來為被攝體照明,它還有傳遞被攝物體信息的重要能力,所以,光線在拍攝中起著媒介與橋梁的重要作用。比如,被拍攝物體的體積、數量、質感、形狀、色彩、空間深度感及形狀等方面的信息,以及被拍攝物體的畫面氣氛、層次、敏感配置等等多方面,都要通過光線的配合才能完美的變現出被拍攝物體的藝術性。因此,拍攝者不能僅僅從物體的表象去觀察光線,而要從更深入的構思中巧妙的運用光線,拍攝同一個物體時,不同角度的採光,拍攝出的作品會相差甚遠,所以,我們要熟練的掌握對光的感覺和在拍攝過程中光與影的效應,培養對光影和光感的敏感度,善於運用,是每個攝影師都應有的本能,畫家描繪惟妙惟肖的物體靠的是手中熟練的畫筆,而攝影者拍攝物體則是要靈活運用大自然賜予的光線。所以說,光是攝影的靈魂,攝影過程需要光,變現事物的藝術本質也需要光,正確熟練的認識和運用光線,把握好光線的變化規律和它帶給人們獨到的藝術效果,在藝術攝影的創作當中有效的去研究和運用,這樣才能達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的最高境界。

光在藝術攝影和藝術造型的表現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攝影的靈魂。攝影技術需要光,要想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更離不開光,只有調到和利用好光。攝影的創意才能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在日常的攝影中,攝影師通常要通過光與影來傳播媒介。通過光線的結合來達到更好的藝術造型效果,有了光的存在,攝影作品就很容易表達出攝影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能夠渲染出周圍的環境與氣氛。有光才會有影,用光這一媒介將光線下不同的影子渲染出來,攝影作品就會呈現出令人驚嘆的意境和風格。就像兩件相似的東西,運用不同的光線效果,相似性也就消失殆盡,當攝影作品中的光線、位置等與受眾的思維意識同構,則創作出的攝影作品就會帶給人以敬畏和無法言說的神秘感。

拍攝作品中的用光問題是靈活多樣、千變萬化的,攝影藝術是光和影的藝術的結合體,而光又是攝影的靈魂,中國的很多優秀的風水攝影師就是了解和掌握專業攝影技巧的同時,又具備了很高的藝術修養,才拍攝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影視藝術的創作根基是攝影技術,而攝影技術的更新又推動著更多創新理念的變化,新理念的變化又推動者各種藝術作品的變革,技術和藝術結伴而行」我們通常說的藝術修養包括:繪畫、文學、色彩學、光學等功底,所以要了解攝影的真正內涵,還要進行明暗的變化和對比,以及帶給受眾的心理感受等。因此,我們在拍攝藝術作品時,不僅要有明確的構思、還要調動光的造型運用以及造型意識,用抽象形式表現客觀映像,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加優秀、更加令人驚嘆的攝影作品。

Ⅱ 龍門石窟有哪些藝術作品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千米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闕,所以又被稱為「伊闕」,唐代以後,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岩體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

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期(471~477年),大規模營建於北魏、唐代,後經歷代修建,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千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餘品,佛塔50餘座,佛像97000餘尊。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它還折射出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葯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堪稱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龍門石窟是佛教的石刻藝術,然而古代的藝術匠師們卻突破了宗教「儀軌」的束縛,以現實生活為源泉,創制了形態各異、大小不同、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為研究中國的雕刻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龍門石窟最有代表性的洞龕是奉先寺、古陽洞、賓陽洞等。其中最顯赫最精美的是奉先寺群像和盧舍那石佛,它們充分顯示了唐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技藝,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奉先寺位於洛陽市龍門山南端,建於唐咸亨三年(672年),歷時4年竣工。它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的露天大龕,是唐代雕塑藝術的傑作。佛龕南北寬36米,東西深41米。雕有11尊佛像,主佛盧舍那高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據造像銘載,女皇武則天為建造此寺,「助脂粉錢兩萬貫」,並親率朝臣參加了盧舍那佛的「開光」儀式。

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洞窟是賓陽洞。這個窟前後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高鼻大眼、體態端雅,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傑作。洞中原有兩幅大型浮雕《皇帝禮佛圖》、《太後禮佛圖》,畫面上分別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後為中心,前簇後擁,組成禮佛行列,構圖精美,雕刻細致,藝術價值很高,是反映當時帝王生活的圖畫。解放前被美國人勾結我國商人運到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和紐約市藝術博物館。

古陽洞位於洛陽市龍門山南部,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3年)前後。它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個洞窟。洞內兩壁鐫刻有三列佛龕,其拱額和佛像背光精巧富麗,刻品琳琅滿目,圖案文飾豐富多彩。其供養人像姿態虔誠持重,生動逼真,有動感。洞穴內的造像題記書法質朴古拙,所謂「龍門二十品」有十九品在此洞穴內,是研究書法史的珍品。清代學者康有為盛贊這里的書法之美為: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劃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

龍門還有一個葯方洞,刻有140個葯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種重要方法。

1961年,國務院公布龍門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龍門石窟的評價為: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翔實描述佛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Ⅲ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紅石峽一個1500米的峽谷,為何有「華夏第一奇峽」之美譽

舒適的溫度,壯麗的風景,地址遺產豐富,這三大特點讓紅石峽有了華夏第一奇峽的美譽。

第三奇觀,地質學家還在紅石峽白龍灘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鋯石。此外,峽谷還分布著不同地質時代的岩石。4億年前的奧陶紀石灰岩,5億年前的寒武紀石灰岩,以及10億年前的中元古代紫紅色石英砂岩都可以在這里看到。多好的地質博物館啊!就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司司長埃德博士在參觀景區後也感嘆道:「我不得不承認,雲台山是一座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地質公園。

閱讀全文

與峽谷藝術作品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