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詩經·王風·泰離》 此首詩的藝術特點
《詩經·王風》中沒有《泰離》篇,但有《黍離》篇,可能是因為「泰」與「黍」字形相近而誤。《詩經·王風·黍離》詩的藝術特點,主要有中蠢御以下幾點:
1、借景起興。全詩分檔物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是借景起興,引出第三、四句浪子彷徨不忍離舍家園遠去的描述,後四句以旁人對「我」的態度來烘托浪跡天涯的悲情,並以呼天搶地的形式,憤怒譴責給自己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興,是一種創作手法,它以其他事物為發端,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使用起興手法,可增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韻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2、重章疊句。本詩採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各章間僅有個別字句有變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實」,不僅起了分章換韻的作用,而且造成景緻的轉換,反映了時序的遷移,說明浪子長期流浪而不知所歸賣岩。第四句末分別是「搖搖」、「如醉」、如噎」,生動地顯示出浪子長期「行邁」而內心逐漸加重的悲傷,其餘各句反復詠嘆,有回環往復之妙,使強烈的悲憤之情傾吐得淋漓盡致。
㈡ 《國風·王風·黍離》,這首詩的主要特點都有哪些
這首詩主要有一下幾個特點,其一是這首詩總共分為三個部分,也就是三章,其每章的句數是一褲簡樣的,都是十句,而每章的字詞的數量也是一樣的,並且三章的結構也是一樣的。其二是這首詩的每章中,字詞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有六個字是不一樣的。《國風·王風·黍離》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經典詩句之一。《詩經》主要寫於先秦時期的作品,總共收集了三百多篇詩歌,主要寫勞動,愛情,戰爭,婚姻,宴會等等方面。
在這首詩歌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痛定思痛,在作者看到國家的狀況的時候,在自己走在這凄涼的小路的時候,內心不由自主地憂愁起了國家,這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表現。
㈢ 黍離的思想內容是什麼
黍離的思想內容是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這首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
《黍離》是東周都城洛邑周邊地區的民歌,是一首有感於家國興亡的詩歌,此詩由物及情,寓情於景,情景相融,在空靈抽象的核旦情境段氏螞中傳遞出憫意情懷,蘊含著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故國之思和凄愴無已之情,全詩三章,每章十句。
特點
其主要的特點是用重疊的字句,回還往復地吟唱,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此詩歷代流傳,影響很大。
後世文人寫詠史懷古詩,也往往沿襲《黍離》這首詩的音韻,而「黍離」一詞握埋也成了歷代文人感嘆亡國觸景生情常用的典故。
㈣ 怎樣解釋詩經裡面的《黍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黍離》這首詩歌: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這首詩兩千年來不斷被傳唱著,以至於人們把這種悲哀稱作「黍離之悲」。這首詩的藝術手法也影響深遠,南宋詞人姜夔的著名詞作《揚州慢·淮左名都》中就有句子「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讀之使人不禁聯想到這位「行邁靡靡」的周大夫。
㈤ 黍離藝術手法賞析
黍離
先秦 · 佚名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間結構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展,在迂迴往復之間表現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無限」(方玉潤《詩經原始》)。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了,就連剛剛經歷的戰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黍稷之苗本無情意,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於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於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之於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郁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徵意味,與此相隨的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後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鬱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後的長歌當哭。難怪此後歷次朝代更迭過程中都有人吟唱著《黍離》詩而淚水漣漣:從曹植唱《情詩》到向秀賦《思舊》,從劉禹錫的《烏衣巷》到姜夔的《揚州慢》,無不體現這種興象風神。
其實,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藉此宣洩。更進一層,透過詩文所提供的具象,讀者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充滿失望的呼號中讀者看到了另一個詩人的影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陳子昂心中所懷的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讀此詩者當三思之。
㈥ 概括《詩經·王風·黍離》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梅格妮virgo :你好。
《王鳳 黍離》: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這首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於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遭際賀鎮從中尋找到知旦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藉此宣洩。《毛詩序》說周人東遷後行役到故都,見宗廟宮室,平為田地,遍搭拍擾種黍稷。他憂傷彷徨,「閔周室之顛覆」,因而作了這首詩。此說在舊說中最為通行。另一方面,從詩教角度視之,正因其為大夫閔宗周之作,故得列於《王風》之首,此為詩說正統,不可不及。
㈦ 復沓的章法在黍離中如何表現的 有什麼藝術效果
《黍離》最突出的藝術表現手法是重章復沓,全詩三章,後兩章只換了幾個字,由「彼稷之苗」、更改為「彼稷之穗」、「彼稷之實」,通過「稷」的變化。
表明悲傷之重,與日俱增。由「中心搖搖」,更改為「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層層渲染,表明悲傷之濃,心情愈發沉重。
《詩經》突出的藝術表現手法
「賦」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是《詩經》最常用的表現手法。「比」是比喻。「興」是托物起興,是詩歌開頭引起下文的一種手法,先用他物起頭,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黍離》一詩,開頭以黍稷的茂盛起興,表達作者看到昔日繁華宮殿被旺盛黍稷所代替的悲傷之情。作者還運用「比」的手法,用「中心如醉」和「中心如噎」兩個比喻使這種悲痛寫得更加具體可感。
《詩經》主要採用四言詩,章法上主要運用重章復沓,大量使用疊字、雙聲、疊韻詞語,加強語言的形象性和音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