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打磨橄欖核 打磨核雕 的方法和步驟。 要求詳細闡述。希望此貼能為推廣普及橄欖核雕刻起到一點小作用!
選料
選料對雕刻作品是否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在選料時,不但要選擇質優色美的原料,而且還要在原料的形體方面加以考慮.一般是講原料的形狀與作品的形象大體形態相似,雕刻起來就比較順利。
畫樣
畫樣被分為兩步,第一步先要在紙上試筆,畫出作品的樣稿,這被稱為紙樣.第二步是在橄欖核子上面畫樣,也叫勾樣。
成型
按照橄欖核子上面的畫樣,進行雕刻,創作出整件作品的大體廓,這一步驟被稱為成型,當然這只是一個比較粗糙的廓,需要比較細膩的東西還沒有得以體現出來,還要進一步的加工。
雕刻
這是整個工藝流程中的主題部分,在這個環節中,將完成整個核雕中的主體部分,這一環節完成後,一件作品比較完整的廓就已經形成了。
開臉
又叫開眼,取畫龍點睛中的點睛之意,是橄欖雕刻作成中的最後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橄欖核雕工藝師始終對這一步驟高度的重視,因為這一環節的成功與否直接反映橄欖核雕藝術品之神韻的有無與高下開臉水平的高下,不僅可以顯示橄欖核雕創作者本人對一件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時也能夠直接表現出創作工藝的真實水平 嚴格地說,拋光其實不屬於橄欖核雕的創作流程,而屬於後期的裝飾性處理,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採用這一處理方式,也就將其列入了創作的整個過程.
拋光
1、點油,在橄欖核雕上面點上一些橄欖油;
2.、打蠟,將拋光蠟打在布砂上;
3、拋光,將橄欖核雕放在拋光機的布砂上,加以打磨,拋光後的作品,光澤溫潤,不僅充分呈現橄欖藝術品的神韻,而且更便與保養與收藏!
B. 上海修車匠將廢品變成藝術品,他是如何做到的
有這么一位垃圾堆里逆襲的藝術家。他13歲開始就以撿垃圾為生,被人欺凌、瞧不起。這些經歷並沒有減少他對生活的熱愛。他長大之後開了一家維修店,開始嘗試著對回收的廢品進行工藝創造。如今他已經成為了,年收入百萬的特殊“手工藝者”。
作為一名藝術家,他也不是對任何廢棄物品都來者不拒,他會將材質好的物品收下,他總是精力充沛,遇到寶貝總是兩眼放光,這就是藝術家必備的品質吧。
美好的生活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前提是自己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這位藝術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他,熱愛生活。
C. 賴聲川的創意學丨藝術家的創意是這樣來的
一人,一生,一藝術。
真正的大藝術,就是我們的人生。
在《賴聲川的創意學》中,賴聲川引用了吉美欽哲仁波切的一段話:「最偉大的創意就是在改造自己。大部分藝術家都只是在攪起或倒出一些習慣性的東西,並無新意。真正的創意在於自我的轉化。」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帶著覺知和智慧去生活,那麼多少年後,當我們回顧自己的人生,就會像是在欣賞一件動人心魄的藝術作品。
賴聲川,台灣非常有名的導演。代表作話劇《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前者自1986公演以來常演不衰。他從事舞台劇、電影三十餘年,愛好廣泛,學識龐雜,對音樂、佛學、建築都有研究。他將自己的創作經驗和感悟加以總結,寫就了《賴聲川的創意學》。
關於藝術家有兩個神話:一個是甘於清貧,在艱苦的環境下如何堅持創作,其實太窮的人心靈是緊張枯竭的;二是文思如泉湧,實際上創作過程瓶頸不斷。
這種神話把藝術創作者歸類於一種敏銳的天才,創意來源於有如神助的靈感。然而,賴聲川認為: 「創意是可以練習的,靈感可以被有意培養。」
創意是一場人生的修行。
如何在生活中讓自己更有創意?藉助藝術家的思維方式。藝術沒有標准答案,蘊含著無窮盡的可能性。 有藝術思維的人,在生命中有更多可能性。
用現實解決現實問題,是沒有辦法跳脫生活方式的。而 不按現實狀況解決問題,在極少的可能性中創造可能性時,這就是在用藝術家的思維方式。
跟藝術相關的學習,必須是在藝術以外的場域發生。
作者說:心中沒有創意,生活和生命也沒有創意。
①創意來自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遠古人類思考如何通過製造工具讓族群過得更安全方便、舒適,那就是創意在閃爍;如何尋找方法管理每天的瑣事,如何更有效的去解決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的難題,這都是創意。
②創意還來自於更深的需求和好奇,也不斷解決生而為人內心深處、精神深處好奇的出口。比如,我們為什麼在這里?我們即將去到哪裡?
作者說: 人類的創意作品涵蓋了我們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恐懼,所有的需求,所有的慾望,所有的思維、情感和疑惑。
當我們內心還有這些情緒起伏時,請為它去歡慶,因為創意會隨之出現。
周星馳說: 如果有一個沒有了夢想,跟咸魚還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如何成為一個有夢想有創意的人,如何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一件藝術品呢?
賴聲川認為, 要有一個靈感的倉庫。 不斷儲備更多的素材、靈感,需要時運用它們,重新組合搭配,成為解題方式。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 直接領悟的心,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神聖的禮物,理性思考是它的忠誠僕人,我們的社會居然把這一切榮耀歸於僕人,卻忘了禮物的存在。
內心是最重要的寶藏。 心的力量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力量。
電影《奪冠》中,80年代的中國女排訓練環境艱苦,美國的教練已經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訓練中了,而中國的女排姑娘們還在簡陋的竹棚館中訓練。陳中和說:「那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心裡什麼都有。」正是有沖出亞洲的這股勁,讓他們排除萬難,站上了巔峰台。
無心無力,有心就會有力。當你迷茫、無力時,就去看一下自己的內心,它會喚起你很多的力量。奪冠,是因為戰勝了心魔,釋放內心的力量。心的力量,可以創造無限榮耀。只要有心,就會有力量。
宮崎駿說,他在奇幻電影中的人物靈感,都來自於生活中。
當靈感發生的一剎那,之前所看到、聽到、感知到的素材,都重新串聯了起來,靈感經驗來自於看似無用的東西串聯在一起。
個人創意的倉庫,就是生活檔案庫。 所以我們要創造更多條件,多看、多聽、多聞、多觸摸、多體驗。可以把這種方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素材,見識廣的人更有可能解決大麻煩,可以更好的解決生命中問題。
創意的一個重要點是:百無禁忌,天馬行空,不要阻礙自己。
李欣頻老師說過: 創意是一種概念,一種個性,一種實驗。創意生活是一個實驗室,每一次換不同版本的劇情,你會發現截然不同的創意體驗。 擁有多種思維方式,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整合,創造想要的生活。
藝術家有魅力的地方是,把生命中的智慧結晶成了眼前的藝術作品。
書中提到,鋼琴家傅聰在看了鋼琴大會中的表演後說,現在年輕的樂手手指頭太厲害了,可問題是音樂在哪裡呢?他們沒有洞察音樂真正的智能,沒有真正感動聽眾。 好的音樂,有大的智慧在內。
作者說: 當思考怎麼活的時候,就是一個人培養自身智慧的開始。我們被困在一種奇特兩難的困境中,沒有人教我們怎麼活,也沒有人認為誰該或誰能教誰怎麼活。怎麼活是培養智慧的開始,沒有這個就不用提培養創意。
所以請問一下你自己要怎麼活?你的活法是什麼?怎麼表達獨一無二的自己?
電影《奪冠》中,郎平在訓練女排姑娘們時,這樣告訴她們:「姑娘們,我希望你們能夠好好地享受體育本身,開心地去打球,過去的包袱由我們這一代的人來背。」80年代中國女排的使命是通過吃苦,完成集體力量的崛起;2000年後中國女排姑娘們的使命是淋漓盡致地活出自己,享受作為人的生命的本質。
作者說:內在經過金字塔底端上升、吸收、提煉,從金字塔頂端吐出創意的作品。 每個人內心深處有源泉,鏈接著全人類的文化智慧結晶。每個人都有不可思議的創作的能量,包含了個人才華等待被開發被發掘,同時個人源泉直通人類共通的源泉,在人類 共通 的源泉中隱含著人類一切的創意。
生命中的智慧是:要知道生命中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能做的堅持下去,把它打磨成藝術品。
作者在書中說:知識是信息的累積,智能是知識的妥善運用。進一步說, 智慧是覺知的能力,能讓我們洞察人事物的真面目以及其中所有的關系。 當你在覺知的時候,智慧會升起。創意的智慧必須在生活中累積。
為什麼有的人把創意運用自如,有的人卻沒有創意表達?作者提到了一個詞:「屏障」。
有的人屏障稀薄,才華容易噴泉而出;有的人屏障厚,沒法噴出才華。
屏障稀薄的人被視為有才華有創意的人,更容易讓涉密的源泉隨時泛濫出來,形成潛意識和意識之間的順暢流通,這樣的人內心空間大,想像力豐富,當然胡思亂想的能力也會更大。對於這樣的人來說, 沒有太多禁忌、限制、界定,思考不需要在特定范圍內進行,甚至生活也不需要在規定范圍內約束下進行,他的整個人是開的,開向那神秘的源泉。神秘的源泉是我們的內在財富,在神秘的源泉之內,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可肆意生成、自由組合,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在這裡面。 但是大部分人卻建立了厚實的屏障,封閉了創意源泉,這也是過度重視理性的現代工商時代的必然現象。
真正的藝術是一場修行。所以,破除屏障,隨心所欲做自己,百無禁忌做自己,勇敢做白日夢吧。
藝術是上帝和藝術家之間的合作,合作中,藝術家做的越少越好。 創意中,藝術家只要連通自己的心,創意自然而來,作品自然形成。 個人才華指數跟他與內在的鏈接指數、屏障指數相關。 達芬奇除了畫家,還是解剖學家、發明家、科學家、軍事家、建築師等,他內心沒有界限,沒有屏障,沒有業力,和他的心毫無阻礙在一起,從而在各個領域獲得很大成功。
人生和藝術相通。去掉內在束縛和自我攻擊,去掉屏障,去掉我執,我們可以無限接近原本自我。
書中說: 即興演出的真諦是在於演奏到忘我的境界,好的即興演奏絕對不能按計劃進行,必須是要赤裸裸的,在忘我的境界中,藝術家所表現出更深刻、更真實、更赤裸的自己,這個關鍵時候心靈貧乏的樂手不僅是技窮,更是心窮。
《樂隊的夏天》中,五條人就是經典的即興演出,第一場比賽時,等到幕布拉起時,靈感來了,他們臨時決定演奏哪一首,所以出現了史上第一次臨時換歌的狀況。但是這樣的五條人卻被大家愛得死去活來。他們的人和音樂是融合在一起的,因為人是鮮活的,他們的鮮活跟音樂是融合在一起的。
即興的背後是和生命在合作。 讓我們在生活空間中多點即興吧。聽從內心,有時想要去吃什麼就去吃吧,想要買什麼就買吧,想要去到哪裡就去吧,想見某個人就去見吧。願你更多的和鮮活東西在一起。但是,很多人生活中有足夠的理性,理性到沒有即興和任性空間的存在。
作者說:中國的書法也一樣, 書法家寫草書的時候,真正進入忘我的境界,就難以抵擋心靈的綻放。綻放了什麼呢?會看的人全都看得到。
電影《奪冠》中,郎平說:「明天的比賽,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你們應該振作起來,放心去打,放開去打,豁出去打,我會和你們在一起。」一旦畏手畏腳,說明內在的小我還在,因為害怕才會畏手畏腳,但是豁出去放手一搏,忘掉失敗會帶來的傷害,你的內心會綻放。運動員在賽場上如何進入忘我的境界,全部綻放時的英姿勃發的狀態,奮力拚搏時的運動精髓,會看的人全部看得到。
心的內容就是藝術的內容,觀看的人所看到的事實就是創意人的心,而智慧是人心直接的體現,放掉自己,心靈完全綻放的人,欣賞者看到的是滿滿的智慧。 創意人在生活中下了多少工夫,會直接反應在成品中,這是無法避免的。內心有多少料,畫布中、音符中、表演中最多也只能出現那麼多料,臨場需要智慧,多少錢也買不到。 最大的藝術是人生。
和即興藝術家的奔放、忘我相比,一般人的工作生活反而會成為一種格式。
格式化是創意的最大敵人。 上班族的世界,朝九晚五成為很多人嚮往的模式,卻不知道不知不覺掉入固定的格式,人生被分割為工作與休閑、上班與度假。所有格式建立似乎在加強某種安全感,這一切不利於創意,也未必有利於智能的學習。 創意是一種跨越界限的能力,智慧是看到更多可能性的能力。 如果我們活在既定的模式中,這兩種能力都會受限,智慧沒有空間展開,創意沒有機會施展。
所以,親愛的夥伴們,釋放一點內在野性,打破規律化的生活吧。因為藝術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生活中需要有些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幫助我們去破除業力,去除屏障,走出鬼打牆的模式。
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可以去除固有的經驗、固有的習性、舊有的動機,就像去除佛法中的「貪嗔痴」。如何讓自己在生命中有更多鮮活東西,從這三個方面攻克,不要重復累積同一種經驗。
尼采說: 你的靈魂中必須充滿混亂,才能生的出一顆舞動的心。
雜亂是藝術家的朋友。 井井有序,意味著你把一切都歸整得很好。同時,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經驗都是舊有的東西時,你會規整的很好。如果內在有很多的秩序感,我們應該輸入新的、未知的、讓我們恐懼的東西。那些從小到大都不變的習慣,可能就是讓我們變得毫無創意的主要因素。習慣也是有毒性的,一旦習慣,就不願接納新的可能性。 習慣會影響我們一切的作為,習慣讓我們快速跳到結論。 生活中是如此,創意中也是如此。
不要由著慣性,自動駕駛。希望我們可以把365天過成365天,而不是每天過重復的版本。學會去接受不喜歡的東西,接觸了解陌生、不習慣的、不熟悉東西。
如何去掉業障、屏障?我們要去覺察做事的動機。
人為什麼創作,真正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才能真正走向創意之路。
我們可以經常問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找到這個動機,這個動機可以讓你看到內在的真實需求,從而放棄正在做的事情,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電影《奪冠》中,郎平發給女排姑娘的問卷上有這樣一道題:你熱愛排球嗎?想要找出打排球的真正動力,就必須明白排球對於自己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有人說是很榮耀,有人是為了爸媽,有人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在這個過程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上大學,所以退出了國家隊。
「你為什麼打排球?」郎平這樣問朱婷。朱婷說,她出身農民家庭,做運動員是養家的需要。但郎平不這么想,「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你永遠打不好排球。」朱婷後來說,「我打球是為了成為你。這樣行了吧。」郎平說,如果是這個原因,你依然打不好。
當一個人認清自己的動機後,才能真正去做到這件事。
「中巴大戰」前夜,朱婷接到了郎平的簡訊:「朱婷,你是我見過最棒的球員,包括老外。我為你驕傲, 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朱婷肩上的壓力,郎平都懂。看過簡訊的朱婷痛哭了一場,也在淚水中卸下了包袱。
所以,我們在做每件事時需要思考,這是我想要做的嗎?這是我想要活成的樣子嗎?這是我想要的品質嗎?這些問題會幫助我們修正自己的內心距離,與心鏈接在一起,當回答這些問題時,智慧涌現時,就會有更多的創意,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但願本書能成為你打開潛在創意、改造自己的一把鑰匙。
願每個人都能活成自己生命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