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陽建盞燒制技藝是哪個城市
這種技藝是在福建省南平市。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福建省南平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工序繁雜,一般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最終形成一件建窯建盞。
2011年5月23日,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88。
一隻質朴、典雅的「建盞」就是充分利用釉料的材質,把固有的潛在的美表現出來,它所給予人們的不僅是大自然和宇宙的壯觀美,還有視覺和觸覺所不能覺察到的,一種靠心靈才能感受到的美。
建窯建盞的製作工藝,將流暢、簡煉、實用的造型、精光內蘊的釉色和匠心獨到的斑紋和諧地統一於建窯珍品中,使之無庸置疑地屹立於中國古代黑釉瓷製造的巔峰。
「建窯建盞」是中國古代黑釉瓷的巔峰之作,對其技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對認識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促進中國對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❷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城市是福建什麼地方
福建南平。
「建窯」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建窯建盞是中國古代黑釉瓷的傑出代表。 擁有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城市是福建南平。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特指福建南平窯黑釉茶盞燒制技藝,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由於歷史的變遷,建盞燒制技術失傳已八百多年,上世紀70年代末,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福建輕工業研究所、建陽瓷廠等多方機構的協作下,成功燒制出仿宋建盞。
建窯建盞是我國古代黑釉瓷的巔峰之作,對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它對認識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促進我國對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建盞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為圈足且圈足較淺,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稱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數為實足(主要為小圓碗類)。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沉。建盞分為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口四大類,每類分大、中、小型;小圓碗歸入小型斂口碗類。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圓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較淺,腹下內收。淺圈足。形如漏斗狀,俗稱「斗笠碗」。
建窯」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建窯建盞,是中國古代黑釉瓷的傑出代表。宋時的建窯建盞,是皇室御用的飲茶鬥茶珍稀茶器。在歷史上,建窯以黑釉瓷器著稱。釉色因燒成技術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釉色效果,歸納起來,可劃分為黑色釉、兔毫釉、鷓鴣斑釉、毫變釉和雜色釉五種類型。
❸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介紹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技藝。特指福建南平窯黑釉茶盞燒制技藝,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建窯建盞」的制坯成型,是採用手工拉坯成型的。雙手將泥拉成器坯,要成足在胸,一氣呵成。靈活運用,推、拉、收、放等手法,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5月23日,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❹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城市是哪裡
這種技藝是在福建省南平市。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福建省南平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工序繁雜,一般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最終形成一件建窯建盞。2011年5月23日,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88。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居民區、街道、醫院、學校、公共綠地、寫字樓、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城市是「城」與「市」的組合詞。「城」主要是為了防衛,並且用城牆等圍起來的地域。《管子·度地》說「內為之城,外為之廓」。
❺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城市是什麼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福建省南平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工序繁雜,一般要經過選瓷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13道工序,最終形成一件建窯建盞。
2011年5月23日,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88。
工藝特徵
宋代至清代福建地區「青釉器」明顯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徵。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陶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與瓷器不完全相同。在行業中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它的煉制,最關鍵的就是對火候的掌控。燒到一定的溫度就開始降溫,讓釉液自然流淌,在溫度的控制下,形成兔毫紋(曜變、金兔毫、銀兔毫、油滴、鷓鴣斑等各種自然奇特的斑紋)的釉面,而這種斑紋便形成建盞窯器的藝術特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❻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城市
景德鎮市,別名 「瓷都」,江西省地級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介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總面積5256平方千米。
景德鎮市是世界瓷都,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搖籃。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地區。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
2021年4月30日,國家禁毒委員會命名景德鎮市為首批「全國禁毒示範城市」。[1]5月,景德鎮市上榜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榜單。[2]
秦為九江郡番縣地。
漢屬豫章郡鄱陽縣。
東晉稱新平鎮。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縣,新平鎮屬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武德八年(625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復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鎮先後隸於新昌、浮梁縣。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沿用至今。
元代,浮梁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
明代州改稱為縣,此後景德鎮在行政上一直屬縣轄區。
民國五年(1916年),浮梁縣治從舊城(今浮梁縣)遷至景德鎮。民國十六至十八年(1927—1929年),景德鎮曾一度建市,稱景德市。民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930—1934年)中國共產黨曾在景德鎮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組織。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從鄱陽縣遷至景德鎮,景德鎮成為贛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稱第二次中日戰爭),國民黨和共產黨重新合作,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在景德鎮設有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辦事處,北部山區的瑤里設有留守處。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和浮梁縣解放,景德鎮與縣劃開建市。5月4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景德鎮市委員會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先後隸屬贛東北行署、上饒專區、樂平專區、浮梁專區。
1953年6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轄市。
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劃入市境。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將樂平縣劃屬市轄,並將鄱陽縣屬的魚山、荷塘兩個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轄。
1985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
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恢復浮梁縣建制,撤銷鵝湖、蛟潭兩區。1992年9月,樂平縣撤縣建市(縣級市)。
2009年,景德鎮市轄樂平市、浮梁縣和珠山、昌江兩區。[4]
行政區劃
2019年,景德鎮市下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個縣[5]。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駐昌江區瓷都大道666號。
位置境域
景德鎮市位於江西東北部,座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介於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之間,總面積5256平方千米。[4]
地形地貌
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於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市區內平均海拔32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最高峰位於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4]
氣候特徵
景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根據1981—2010年最新氣象數據,景德鎮城區歷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端最高氣溫41.8℃(1967年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10.9℃(1963年1月13日)。景德鎮春季氣候多變,時冷時暖,春夏之交常有冷暖氣流交匯於境內,陰雨連綿;前夏梅雨期間,降雨集中,大、暴雨頻繁,5、6、7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350毫米,極易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出梅後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且濕度較高,會使人感到悶熱難耐;秋季氣溫較為溫和且雨水少;冬季常受西伯利亞(或蒙古)冷高壓影響,盛行偏北風,天氣寒冷。[4]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景德鎮市山區特徵明顯,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0%。植被類型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為主,主要樹種有杉木、馬尾松、濕地松、苦櫧、甜櫧、栲樹、櫟類、楓香、樟樹、木荷、毛竹等。分布著許多國家重點保護樹種,如:南方紅豆杉、銀杏、閩楠、紅楠、三尖杉、七葉一枝花等,現已登記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有3.9餘萬株,其中古樹名木群80餘個,3萬多株。
動物資源
景德鎮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Ⅰ、Ⅱ級保護動物有20餘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種,為雲豹、金錢豹、黑麂、白頸長尾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白鷳、鴛鴦、紅腹錦雞等。
礦產資源
景德鎮的主要礦產有瓷石、高嶺土、煤礦、鎢礦、砂金、銅礦、螢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別是瓷石、高嶺土和煤炭蘊藏最具特色。景德鎮的高嶺土在國際陶瓷界都具有影響;煤炭資源也十分豐富,是江西省的三大產煤區之一。高嶺土是陶瓷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鎮產的高嶺土品質非常好,用它生產出來的景德鎮瓷器,曾經代表著中國陶瓷製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質,影響著中國甚至世界。國際上通用的高嶺土學名——Kaolin來源於景德鎮北部山區鵝湖鎮高嶺村邊的高嶺山。景德鎮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樂平市。
人口
2019年末常住總人口為1680523人,比上年末增加731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1143588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8.05%,比上年末提高1.11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9.17%,比上年末降低0.05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21443人,出生率為12.79‰;死亡人口9879人,死亡率5.89‰;自然增長率6.9‰。[
❼ 建窯瓷器的特點是什麼
建窯瓷器的藝術魅力在於黑釉中有豐富的呈色變化,這是因為釉中鐵的成份在高溫下形成結晶,又因燒成工藝和形成肌理的不同,出現多種變化的裝飾效果,當時的匠師逐漸掌握了不同效果的燒制工藝,產生出建窯瓷器的不同品種,其中最著名的有兔毫、油滴、玳瑁斑等。
❽ 宋代建窯有哪些特殊的魅力
建窯是宋代著名的黑瓷產地,窯址在今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鎮。建窯原是當時從多燒制黑瓷的民窯之一,產品多為碗、盞等茶具。史籍記載,宋徽宗趙佶提倡飲茶用建窯瓷器,建窯曾一度專為朝廷燒制供鬥茶的黑釉茶盞,在出土的茶具底部刻有「供御」、「進盞」等字樣,說明是送往宮中的貢瓷,使有關記載得到印證。建窯茶具,不但在國內流行一時,周圍鄰國也競相仿效,當時浙江天日山的僧人多用建窯盞飲茶,許多日本留學僧學成後帶回國去,稱之為「天目盞」在日本極受珍視。
建窯瓷器的藝術魅力在於黑釉中有豐富的呈色變化,這是因為釉中鐵的成份在高溫下形成結晶,又因燒成工藝和形成肌理的不同,出現多種變化的裝飾效果,當時的匠師逐漸掌握了不同效果的燒制工藝,產生出建窯瓷器的不同品種,其中最著名的有兔毫、油滴、玳瑁斑等。
兔毫。在宋代許多詩文中記述了飲茶的茶盞,絕大多數講的是福建建窯的產品,其中提到兔毫、玉毫、兔毛斑、金絲等,都是兔毫的不同名稱。這種黑釉茶盞,器身里外布滿細長的條狀紋理,很似兔毛,這種細條紋通常在黑釉中閃現銀灰色和黃褐色。兔毫的形成原因是由於胎中氧化鐵過高,在高溫中部分鐵質熔入釉中,鐵質被燒過程中產生的氣泡帶到釉面,當燒成溫度控制到一定程度時,富含鐵質的部分釉質就會流動產生條紋,冷卻時這些鐵質就會呈現在釉面。
❾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燒制技藝
宋時建窯產出的黑釉瓷產品,主要以曜變、金兔毫、銀兔毫、油滴、鷓鴣斑紋為主。「建盞」是在窯內高溫焙燒的過程中,通過火的藝術,使釉面產生各種自然奇特的斑紋。在古時,這些斑紋人工難以控制,形成的各種變幻莫測的釉色,讓人感覺象宇宙星空的景色,精美絕倫,給人以質朴、典雅的美感。屬於我國古代結晶藝術釉,是宋時建窯的傑出成就。有關專家認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燒制出以往所沒有的天目瓷,其製作的建盞,在器形、釉色和本質結構上均達到「形似、神似 、質似」的藝術水平。
由於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變,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要燒制一件外觀沒有缺陷的,又具有美麗斑紋的建盞是很困難的,即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所產出的建盞,成品幾率低,優秀的建盞在市面上更少。其中曜變盞斑紋光彩奪目,異常絢麗,在建盞中最為珍貴。在當時人工傳統燒制幾千萬件中,才能偶然得到一兩件曜變斑盞。燒制上百萬件中,得到一兩件油滴斑盞,「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三件曜變斑建盞,分別珍藏在日本靜嘉堂文庫、藤田美術館和龍光院,被該國視為國寶。據公元1511年出版的日本《君台觀左右賬記》史冊里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這里不難看出,建盞燒制出的黑釉碗盞,其價值高得令人瞠目。」
建盞的工藝特點表明,燒成一件完美作品,必然伴隨著大量的廢品和次品,從我們走進古窯遺址,就會看到那漫山遍野地瓷片,說明了宋代建窯藝人,要燒制難度大,成功率低的茶碗,是因流行於宋代的鬥茶文化藝術,也充分說明了建窯的歷史與鬥茶歷史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