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鄉的名片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名片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純藍色的天空綴著幾多純白色的雲朵,耳邊傳來潺潺的流水聲,低頭望去,清澈見底的小河旁還有一座古代鐵塔默默立者,周圍綠樹成蔭,陽光照射下來,照的大地斑斑駁駁……
這便是我的家鄉。
那座鐵塔很久以前就在這里了,漆黑的顏色顯得十分嚴肅。
或許正因為如此,小時候的我總以為裡面住著妖怪。
有時候玩累了,就坐在旁邊成蔭的綠樹間休息,見有路過的小昆蟲,就順手捉一隻,放在手裡玩弄。
或把它與其它昆蟲關在一起,看一場免費的武打大片,或是把它放進石子擺成迷宮,看著找不到東南西北的小蟲子發笑,甚至還會天真的讓這可憐的小蟲子老老實實的呆在地上,陪我一起休息。
我還會撿起一片梧桐葉,把那隻捉來李的小蟲放上去,來一個「激流勇進」然後我會看的格外入迷,一般情況下載著乘客的小船會猛的一歪,等正過來時葉子上就只剩下了豆大的水珠,此外空空如也,我有時也會因為吃驚而不小心滑倒,掉在淺淺的小溪里,弄得渾身上下全都濕透,狼狽的走回家去。
當然,這樣子回家,一定免不了一頓數落「怎麼這么不小心呀」之類的話。
不過我才聽不進去,一心只想著等一會換下濕衣服後得到那塊美味的花生糕。
果不其然,每次大人們都會如我所想那樣,一邊嘴上教訓我一邊又拿一塊花生糕對我說:「給,別在闖禍了」然後事情就煙消雲散……
綠樹鐵塔溪水,桐葉昆蟲酥糖。
這句不成體統的打油詩算是我家鄉的名片了罷。
我的家鄉在一個美麗而安靜的地方安徽。
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沒有了城市的喧囂,沒有了尾氣的排放,沒有了遍地的工廠,有的只是那春天的花鳥,夏天的蟲鳴,秋天的稻香,還有那冬天的白雪。每天,你都會看到在地里工作的朴實的農民。有時,你還會看見豬牛羊馬,被主人牽著,快活而悠閑。
在我的老家,還有許多名勝古跡供你參觀。像聞名中外的黃山啦,和氏璧的產地卞和洞啦,中國的重要河流淮河,渦河啦等等。
如果提起文化,我的家鄉就更稱一籌了。中國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產自我的家鄉。尤其是墨和硯,古時候都很出名呢!你要是不信,可以買來試試看。
你聽說過這句話嗎?懷遠的石榴碭山的梨,沙溝的西瓜沒有皮。這說的就是我的家鄉。每年,那裡都會釀制石榴酒,在外地可很少見呢!碭山梨在中國也很有名的,有的還出口了呢!納圓我家就在沙溝村,那裡是沙土地。西納備瓜又紅又大又甜。有時一不小心,連皮都吃下去了呢!這就算安徽的特產吧!
如果你哪天來到了我的家鄉,我們一定會熱情地姐帶你,絲毫不怠慢。安徽人都是很熱情的哦!
朋友,你來過張掖嗎?如果你來過,那你一定要去看張掖的標志性建築——大佛寺。如果你來過張掖而不曾看過大佛寺,你一定會感到遺憾。
大佛寺,原名「迦葉如來寺」明宣德賜名「寶覺寺」清康熙賜名「弘仁寺」因內有中國最大的室內泥塑卧佛,故爾又稱大佛寺。
幾年前,我曾隨爺爺奶奶進去參觀、游覽過大佛寺。來到大佛寺前,雄偉的山門便呈現在我眼前。山門上方,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先生親筆書寫的「大佛寺」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一進大門,沒幾步,便是一座歷經滄桑的木質牌坊。穿過牌坊,是一個寬闊的由青磚鋪成的甬道,甬道兩旁古木參天。沿著甬道向前走,有一個供人們上香的香爐。再往前,就是放置卧佛的卧佛殿了。殿旁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西夏國師嵬眻在此掘出一翠瓦覆蓋的卧佛而初建大佛寺」雲雲,詳細講述了大佛寺的來歷。整個寺廟佔地約1。5萬平方米。等我走出來,腳已經開始出汗,腿也酸了起來,不用說,我走得疲乏了。
據稱,現存的大佛寺建築,歷經上百年的歲月洗禮,面積僅剩初建面積的四分之一了。為了重現大佛寺當年的風貌,市政府採取措洞茄毀施對原有建築進行了整修,並在大佛寺正門前修建了大佛寺廣場,以期達到保護文物的目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護這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吧!
家鄉是多彩的,在花季中璀璨;家鄉是如此的繽紛,在歲月中磨礪;家鄉是如此的古老,在年華里歌唱;家鄉是如此的迷人,家鄉擁有著一張張特有的名片。
我的家鄉是紅軍長征開始的地方——於都。
家鄉有大盒柿,家鄉的盒柿是於都的標志,是於都的珍寶。於都所產的大盒柿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濃郁飽滿的紅,脆甜多汁的口感,芬芳馥郁的柿子香,垂涎欲滴。為了讓柿子長久保存,當地村民把摘下的柿子削皮曬干、晾乾,做成柿餅,色灰白,斷面呈金黃半透明膠質狀,柔軟清香,味美甘甜,柿霜豐富,具有潤肺止咳清涼等作用。大盒柿算得上是於都的美食名片。
家鄉有嗩吶,家鄉的嗩吶是於都的民間樂器,每逢紅白好事要請人「吹打」是於都的鄉土習俗。於都客家嗩吶歷史悠久。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就盛行於民間:「舉於道路,往來人家,更闌不歇。」於都嗩吶一般配以鑼、鼓、鈸等打擊樂,所以俗稱「吹打」。當地嗩吶手就有這么四句順口溜:「七寸吹打拿在手,五音六律里邊有。婚喪嫁娶沒有我,冒聲冒息蠻難過。」而位於縣城西南的禾豐、靖石一帶還將嗩吶手稱為鼓手,實為「吹鼓手」音樂。嗩吶是於都的鄉俗名片,古樸清新的歌唱形式,博得人們喜愛,給家鄉添彩。
家鄉有紅軍長征第一渡,有於都革命烈士紀念館,它們是於都的驕傲,是人民努力前行的動力。革命烈士他們用生命保家衛國,他們不屈不撓不向敵人低頭,他們受盡苦難勇往直前,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他們世世代代被歌頌,他們將永遠被銘記。它們是家鄉的紅色文化名片,是家鄉更是 中國的歷史遺產。
我的家鄉,於都這座小城,沒有大城市的繁華,可古樸與溫馨卻成了它最動人的名片。
我的記憶中家鄉試吃的代名詞,因為我們這里有非常多的好吃的小吃,不僅色澤美味,而且還非常的誘人。在這個古老的城牆中,我們的家鄉還充斥著一個古風的,因為無論是牆邊的造型還是街道的建築,都讓人彷彿穿越了千年,回到古代的時候。
這里充斥著各種工人的心血的房屋,幾百年前的青石板路送走了多少踏上青雲的鞋子,又有多少的馬蹄在上面行走路過?正是這一代一代的痕跡才顯出這里的韻味,正是這里的青青濮陽培養出我們這些優良的學子。
在外人的印象中,我們家鄉是一個貧困落後的縣城,我們這里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美食,也沒有讓人流連忘返的景點,但是在我的印象里這就是我最好的故鄉。這里雖然不是很發達,但是我們這里青山綠水沒有被環境所污染。雖然這里並不富裕,但是這里的人民性格群良對人友善,我們每個人都像鄰居一樣生活在這個縣城當中。
在看慣了大城市中的芬芳和喧鬧,再回想起我的家鄉,真的是一個人間仙境,讓我流連忘返。城市有城市的好,家鄉有家鄉的美,在城市中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便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的近距離,但是缺少了一絲人情的味道。或者其他的美食來派送,但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的親切,鄰居鄰居之間非常的和睦。
或許我們家鄉沒有特別亮眼的東西,但是在我的記憶中我的家鄉就是青山綠水長壽的代名詞。因為我們這里遠離了世俗的紛擾,沒有過多的煩惱困擾著一些老人,而且這里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所以很多人在知道了我們的小縣城以後開始慢慢的關注我們,而我們這里的長壽也成了我們村的一張名片。越來越多的人效仿我們村,把村的改革提上日程。從青山綠水到環境保護,從人文關懷到親情的培養,我們儼然成了全國示範性小村莊。
家鄉的一張名片,一定是家鄉最突出的特點。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我又怎麼可能不為自己的家鄉的特色做點介紹呢?湖南,留給中國的名片有許多張。今天我只講其中的一張——湖南話。
湖南話是一種很有趣的語言。有些外地人可能認為他們能聽懂,也會認為它復雜。但是湖南人說的湖南話都是有規律可尋的,當你了解並學會這些的時候,你也是半個湖南人了。湖南話的結尾一般都是「咯」,吃是「呷」,「細」兼有小的意思,湖南人還很喜歡在事物後面加「子」,如:老鼠子、八哥子、螞蟻子、細伢子。
湖南話在現在的流行歌曲中使用的也很廣泛,其中,長沙小驕傲——張藝興、C-BLOCK都是從湖南走出來的歌手。其中在《天籟之戰》中,張藝興把湖南地方戲曲《劉海砍樵》與現代酷炫的風格融合在一起,使全場振奮。而C-BLOCK的《老街的味》也是眾多的湖南說唱中的領頭羊,同時湖南的新生歌手、藝人也是蒸蒸日上。(我也是其中的一個!)
湖南衛視中的每一個主持人都會講湖南話。湖南衛視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省級衛視頻道之一、擁有「TV地標」年度最具影響力省級衛視稱號,湖南話又怎麼可能不穿插在其中?所以湖南話也就推廣至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了!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歌手,如果我成為了歌星,我一定會用「湖南話」製作一首歌,讓它成為家鄉的一張名片。
而現在,我就以這篇文章作為我家鄉的另一張名片了。
武威,我的家鄉。它是一座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城市,是一座擁有許多古代建築的城市,是一座有著銀武威美稱的城市。在我的眼裡,它有著這幾張別具風味的名片。
特色小吃是家鄉的美食名片。瞧,那紅紅的辣子油倒在那薄而亮的麵皮上,再放上幾根黃瓜絲,讓人垂涎三尺,這是涼州市場的麵皮子。看,那肥而不膩的臘肉,香而味甜的茯茶,寬寬的行面,再澆上一勺特製的鹵汁,這是北關市場的三套車。聞,那酸酸的味道中帶著一絲香味,這是雲曉熏醋。地方小吃花樣多,應有盡有。
歷史故事是家鄉的文化名片。我的家鄉武威,古稱涼州。它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是河西走廊四郡之一。在這里,驃騎將軍霍去病多次征戰,擊敗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了西漢版圖。我的家鄉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涼州孝賢、涼州舞獅、四壩攻鼓子、高壩社火等,淳樸的優秀文化養育了涼州兒女。
建築是家鄉的名片。文化廣場有舉世聞名的馬踏飛燕銅像。你看,馬兒一足踏飛燕,三足凌空,尾巴飄動,氣宇軒昂。它的造型優美,工藝先進,令人嘆為觀之。馬踏飛燕表達了古涼州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被定為中國旅遊標志。北大街的羅什寺塔是為了紀念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的政績而建造的。寺塔最早建於後涼,唐時曾大力擴建,明清皆有修葺。羅什寺塔是家鄉2500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一句詩讓我們了解了古代的武威。在一帶一路的政策下,我的家鄉武威會愈發壯大,繼續是華夏文化的一顆耀眼的明珠。
這就是我的家鄉,集地方小吃、歷史文化和傳統建築於一體的一張名片。我愛家鄉!更愛武威!
我的家鄉是一座塞北小城,這里土地肥沃、稻香魚美,如果說起家鄉的特色,就是這里的田野了。
這里鄉村眾多,土地比較集中,黑色的土地一望無垠。
春天時,農民開始耕耘勞作,他們將種子撒進土壤,也將希望埋進土壤。黑色的土地,像母親一樣,滋養著幼小的種子。一場春雨過後,土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秧苗,就像織出的一道道綠網,洋溢出綠色的希望。
夏季時,農作物的枝葉已日漸繁茂,一片片綠色覆蓋著黑色的土地,隨著風掀起一排排的碧浪,像綠色的海洋泛起的漣漪。進入田野,可以看到田埂中幾只正在捉蟲的小雞,在碩大的葉子下乘涼的小狗,遠處的一隻粉蝶,正伏在一朵花上貪婪的吮吸,這真是一幅幅美麗的水彩畫。
到了秋天,田野里又扯開了一條金色的幔帳,到處都是碩果累累,人們的希望也隨之成熟了。這是豐收的季節,輕輕撥動一片葉子,低垂頭顱的向日葵,顆粒飽滿的玉米,成熟的種子一粒粒緊緊地抱在一起,像極了家鄉善良、質朴的人們,他們勤奮、團結,共同開創著這片肥沃的土地。
秋收後的田野,就像一位產後的母親那麼虛弱,那麼恬靜。那些豐碩的果實被裝進袋,封進盒,通過網路,通過高鐵,運往全國各地。古龍小米,東北玉米……這些純綠色的產品,不僅帶給了人們味蕾上的享受,更讓我們家鄉的這塊黑土地,被更多的人熟知。
一望無際的田野,生出了五穀雜糧,更生出了一份五彩的希望。它就是家鄉的一張名片,承載著家鄉人的夢想,向著未來,向著更高更遠的天空,振翅飛翔。
我的家鄉啊!雲霧繚繞,山水相依 炊煙裊裊。這也就成為了它獨有的名片。
微風習習的清晨,霧起於深山巨谷中。遠觀,霧在山間游動,彷彿是青山在更衣,世界是在沐浴,帶來一股清涼如浴夏日之海的感覺,微風掃去昨日的味道,迎來新的清新,新的紅日。白霧襯青山,青山襯白霧,倒有一番如詩如畫之意。半山腰上縈繞著些許白霧,仿若悠然的白雲,我想這也許是青山實現「與天公試比高」的夢想之時。漸漸地青山白了頭發,天地的盡頭,雲霧相連,搭起通天的橋梁。近處,只見自己及身邊幾米內之物,眼前一片白,遮掩著前方的道路,讓人體悟著人生的迷茫。
碧空如洗,麗日臨空。山已脫下白色的服飾,換上平時的青衫,如翩翩少年郎遙望前景,又如聖人端坐於天地間。溪水於山的懷抱中流淌,有急有緩,並無「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勢,但卻點綴著這山林。青山倒影搖曳水中央,溪邊花兒似女子梳妝,鳥兒鳴啼,樹葉沙沙,溪水潺潺,山水演奏著一首無聲之樂。
日落西山,殘陽如血,白鳥歸林。田中之人歸家途中相互打著招呼,周望炊煙四起,輕煙徐徐迴旋上升,若即若離,伴隨著燦爛的晚霞隨風而逝。夜幕低垂,燈火闌珊,深夜風清月朗,月明星稀。
或許在他人的眼中,我的家鄉平淡無奇——山,無泰山之巍峨,無黃山之奇石;水,無西湖之秀麗,無桂林之平靜。但在我心中,家鄉是清晨的雲霧,縈繞著我的心靈,是澄清的溪流,靜靜地在我的心靈流淌;是黃昏時的炊煙,總把遊子熏出淚水。
沒有大興安嶺浩盪的雪松,也沒有江南水鄉溫柔得醉人的煙雨,我的`家鄉,默默坐落在不知名的一片土地上。
走進村子,兩旁的土磚房夾著青石板路彎彎曲曲的向前延伸。偶爾,看見幾個歸田的農人,在微微發紅的夕陽中結伴說笑。
我觸摸著斑駁的牆壁,一塊塊土磚調皮地向外探著,有些地方爬滿了青苔,碧綠碧綠的,映的天空有些青了。這參差不齊的牆壁記錄下了多少回憶?又有多少人如我一樣在某一天的清晨欣賞著它獨特的美?我不知道,但指尖所觸之處,似乎都在訴說著一個故事,眼前,一片碧綠。
下雨了,是那種纏纏綿綿的春雨,打在青石路上。一個個小水窪渴求著雨的滋潤,青石板被雨水洗的亮得透明,在綿綿細雨中吐露著過去,這條路,每天,鄉親們踏著它出發去勞動,亦是踏著它滿載而歸,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日日夜夜,你承載著代代村民的希望,是他們辛勤與喜悅的汗水敲擊出了你身上深刻的印記。
雨水裡夾雜著些泥土的芬芳,這黃土地,牽動了多少人的心,我們生長在這里。喜歡與同伴們在陽光熱烈的曝曬下,在這片土地上飛奔,然後倒在上面仰望天空,嘴裡還「呼呼」地喘著氣,笑著對方像只花貓……我們把它弄得凌亂不堪,風兒又輕輕把它撫平,好像從未經過污染,如嬰兒的眼一般純凈。雨中的它,多了幾分柔情,恍惚間聞到濃郁的沉香。
有一個人,自蒙蒙細雨中走來,哼唱著鄉村小調,那婉轉的聲音在窄窄的小巷中氤氳。他沒有打傘,讓雨盡情地打在身上,暢快淋漓。我走過去,也沒打傘,向他點頭問好,他濃郁的家鄉話讓我覺得這座小村愈發有一種特別的味道。
古老,簡約,是家鄉的名片,我靜靜沉醉,細雨為它的古老懞上了淡淡的面紗……
我的家鄉坐落在貢水支流桃江中游,自古以「饒谷多栗,人信物豐」著稱。她既有「臍橙之鄉」的美稱,也有江南第一塔坐鎮,她就是信豐。
江南第一塔——大聖寺塔,高九層十八級,於北宋建立,史稱「凌霄絕頂,通省無以倫比」。它聳立在信豐縣城內,站在塔下,敬仰之情就會油然而生,登至塔頂,可以將整個信豐縣的旖旖風光收盡眼底。抬頭仰望藍天白雲,閉眼聆聽風吹塔鈴時,頓時感覺心曠神怡。
蘿卜餃——信豐的一大特色小吃。餃皮用薯粉製成,透明滑潤,餡料有蘿卜、豬肉,令人垂涎三尺。不僅美味,價格低廉,營養價值也很豐富。富含維生素C,有「小人參」之美稱。
信豐還是贛南臍橙的發源地。第一株贛南臍橙樹,就是由袁守根老先生在信豐種下的。因氣候適宜臍橙樹生長,所以結出的果肉質脆爽,並在香港展銷會上大展身手後,慢慢發展到贛南其他縣市種植,最終發展成「贛南臍橙」這一地理標志品牌。信豐臍橙以其果大色艷,甜酸適度,脆嫩爽口、化渣汁多、香氣濃郁等特點聞名於世,素有「華夏第一橙」之稱。
臍橙產業在信豐具有得天獨厚的壞境,信豐縣位於贛南中南部,東鄰安遠,南連龍南、全南和定南,西靠南雄,西北與大余接壤,北接南康、贛縣。信豐盆地是贛南較大的盆地之一,其中部多為海拔200-400米的低山丘陵,緩坡寬谷,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豐富的光、溫、水資源,非常適宜發展臍橙產業。
人信物豐,便為信豐。這就是我難以忘懷的家鄉了。
我的家鄉在花季是五彩繽紛的。在這些年裡,我的家鄉是如此的古老,在我的家鄉唱歌是如此迷人。我的家鄉擁有獨特的名片。我的家鄉是景德,靠山和水。家鄉的石刻是景德的象徵。它就像翡翠,晶瑩剔透;它就像螢火一樣黑暗,深藍色的波浪;它就像瑪瑙綠蘭花一樣綠色。它可以在家鄉隨處可見,到處都是螢火蟲,在夜晚發出非常美麗的顏色。這是一張在國外銷售良好的卡片,在國內生產能力。家鄉竹馬燈是景德文化的習俗。這種習俗可以在中年時進行。這個習慣是模仿跑馬的姿勢,或者用鞭子來表現馬的姿勢。
唱歌跳舞的形式是活潑的。青梅和竹馬的兩個小猜測來自它。古代文化具有豐富的景德特色。這是景德的名片,簡單而新鮮的舞蹈形式,贏得了人們對家鄉的喜愛。文昌大廈,家鄉文昌大廈,是景德的旗幟,是景德的藝術。文昌塔從下到上逐漸變薄,每到上層青銅文昌塔逐漸進入金色,剝落的金角是它的標志。塔頂錐一步地向上。文昌塔的深刻細節可以追溯到古代,也可以探索近代作為文人旅遊目的地。這是一張家鄉名片,是中國的自然遺產。家裡有美麗的人,他們互相幫助。
誰的水不重要?他們提醒他們;誰的孩子犯了錯誤,他們會講道理;誰的家人生病了?他們會照顧他們的。任何人都很難幫助。真實的場景出現在他們的家鄉。我的家鄉也有這張獨特的名片。家庭的人很樂意幫助別人。我家鄉的名字是五彩繽紛的,因為古老而樸素,因為它們迷人而美麗。讓你的家鄉在香味中變得更好。
我的家鄉坐落在東部沿海,提起我的家鄉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座城市的名字。可是如果我說出我們家鄉著名的景點的話,恐怕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們家鄉有一處非常著名的景點,這處景點就是花果山。可以說我們家鄉就是孫悟空的老家,隨著《西遊記》的廣泛流傳,花果山的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所以每年都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民到花果山上進行遊玩。
剛進花果山大門就可以看到比較大的門,在門上面還有一個猴子的雕像。走進門之後可以發現附近有一些賣魚食的小商販,因為在我們前進上山的路上,旁邊有一個比較大的小河,河裡面養著許多的金魚。這些金魚的個子非常大,只要我們往一處投放魚食的話,那麼這些金魚都會聚集在一起爭搶著吃。如果大家不想經歷上山的磨難的話,可以在山門的入口處乘坐觀光車上山。從山底到山頂只需要20多分鍾的時間就可以到了,但是如果不坐車自己獨自上山的話,那麼起碼需要三四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而且上山的道路比較崎嶇艱難,首先第一道就是18盤。在這裡面需要走過許多的台階,有時間剛剛走過比較長的台階竟然才發現前面還有更長的台階在等著我們。
不過在上山的道路上也有一些比較有趣的景點,等著大家去發現,在山的中央就有三四處的佛廟等著大家去發現。而且在佛廟裡面還有生長數百年上千年的銀杏樹,這些銀杏樹的枝幹非常的繁茂和粗壯。如果大家想要繞遠路去觀看其他的場景的話,也可以看到比較有趣的場面,比如說有的人扮演西遊四人組,還有一匹白馬在等著大家前去乘坐。總而言之,我還是非常希望大家能夠來到我的家鄉參觀遊玩的。
歲月的洗禮,洗盡的鉛華,洗褪了它那昔日的輝煌,剩下的僅僅是刻滿年輪的斷壁殘垣,透過它們,我們便能穿過歷史的長河,打破時空的枷鎖,探尋那一時的繁華與富裕。它們靜靜坐落在與時代不相符合的鋼筋鐵泥之中,能帶領著人們去感受那一抹穿越時空之後的寧靜。
充斥著古風之韻味的窗雕,濃縮著工人之心血的房屋,幾百年前的青石板路,送走了多少學士,又迎接過多少遊子的歸來,多少的馬蹄在之上行進,多少的車輪在之上翻滾。正因為如此,年代的痕跡才隨之顯現。早已被塵土浸沒的一磚一瓦,建造出的鼎沸之勢早已不復存在,屬於它們的年代也已經成為匆匆的過客,美麗而短暫。魂魄,或已昏沉入睡,或又不復存在,總之,那昏睡的,正等待一次機遇,等待它們的蘇醒,重演那古老時代的輝煌光年,路依舊是當年的路,樓也是當年的樓,變得卻是人心,機械一般的動作,卻只能證明我來過,當然,沒有用心的欣賞,也只能叫看,不能說觀,而那百年之前的,卻每每都是撇去浮塵,靜靜的,慢慢的,去觀,他們當初所要說的話,散落在漫長的歲月里,無跡可尋,沒了聲息。
觸碰著那沉睡的樓宇,穿越空曠的大堂,領略塵封已久的記憶,寂清的院落,牆角矗立著一簇植株,開出了絢爛,富貴人之院,長著參天大樹,氣勢直上霄漢,經歷了興盛與衰敗,想說,卻又開不了口,靜靜埋葬與心。我們之前或許有猜測與質疑,但當真見過之後,卻也無法表達,物情今已見,從此便再也說不出來了。
繁榮之美,如轉瞬即逝的芳華,而斷壁殘垣,便是留於後世的殘清,值得去思索與欣賞,去想像那無法相遇的車水馬龍。
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純藍色的天空綴著幾多純白色的雲朵,耳邊傳來潺潺的流水聲,低頭望去,清澈見底的小河旁還有一座古代鐵塔默默立者,周圍綠樹成蔭,陽光照射下來,照的大地斑斑駁駁......
這便是我的家鄉。
那座鐵塔,很久以前就矗立在這里了,漆黑的顏色顯得十分嚴肅。
或許正因為如此,小時候的我總以為裡面住著妖怪,於是起早貪黑的拿著一把木頭做的長劍在塔門口揮來揮去,有時候還得意的沖著路過的行人大嚷,招來許多奇怪的目光。
有時候玩累了,就坐在旁邊成蔭的綠樹間休息,見有路過的小昆蟲,就順手捉一隻,放在手裡玩弄。
或把它與其它昆蟲關在一起,看一場免費的武打大片,或是把它放進石子擺成迷宮,看著找不到東南西北的小蟲子發笑,甚至還會天真的讓這可憐的小蟲子老老實實的呆在地上,陪我一起休息。
不過,愛折騰的我絕不會滿足於此的。
我還會撿起一片梧桐葉,把那隻捉來李的小蟲放上去,來一個「激流勇進」然後我會看的格外入迷,一般情況下載著乘客的小船會猛的一歪,等正過來時葉子上就只剩下了豆大的水珠,此外空空如也,我有時也會因為吃驚而不小心滑倒,掉在淺淺的小溪里,弄得渾身上下全都濕透,狼狽的走回家去。
當然,這樣子回家,一定免不了一頓數落,什麼「怎麼這么不小心呀」「以後再也不要出去了」之類的話。
不過我才聽不進去,一心只想著等一會換下濕衣服後得到那塊美味的花生糕。
果不其然,每次大人們都會如我所想那樣,一邊嘴上教訓我一邊又拿一塊花生糕之類的東西對我說:「給,別在闖禍了」然後事情就煙消雲散,我又拿著剛到手的美味出去折騰了。
『貳』 列舉家鄉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中國十大民間藝術有哪些?什麼是民間藝術
來源:趣歷史時間:2015-09-15 17:00:51編輯:lijian
1、琴棋書畫
在中國古代,彈琴(古琴)、弈棋(圍棋)、書法(毛筆)、繪畫(國畫)是文人騷客(包括一些名門閨秀)修身養性所必須掌握的技能,合稱琴棋書畫。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圍棋是由中國首創,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水墨畫也是中國獨有。所以,琴棋書畫體現著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文化。
2、戲曲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它的起源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3、皮影戲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4、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還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5、泥塑藝術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處發現。中國泥塑藝術最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敦煌石窟彩塑等。如今,泥塑藝術是人們追求返璞歸真的具體寫照。
『叄』 江西的民風民俗
1、採茶戲:贛南採茶戲是江西地方戲曲之一。它是由民門採茶燈和民間燈彩相結合發展演變而成,後又吸收了南昌地區的民間舞蹈並與之相結合。南昌採茶戲表演詼諧風趣,唱腔優美深情,有著濃郁的南昌鄉土氣息。
2、「六月六曬龍袍」:傳說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是龍王爺及寺廟菩薩曬衣袍的日子,這天「陽氣」足,氣候乾燥,經六月六日曬過的衣物,不會發霉,不會被蟲蛀。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翻箱倒櫃,將家裡所有的衣物全搬出來曬。這一習俗,實際上也是對太陽的一種崇拜。
3、求子:江西南昌地區的求子風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時南昌,在西湖區的中心處有一高土橋,橋上有石柱欄桿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婦女們來到橋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橋兩旁的石柱上撫摸,甚至納入懷中,據說如此這便可生男孩。
4、戈陽腔也叫戈腔,又稱高腔,是我國地方戲中著名四大聲腔系統之一。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陽縣形成而得名。戈陽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動作大,身段嚴謹、場面熱鬧,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適合民間演出。現在我國有11個省的高腔劇種與戈陽腔有淵源關系。
(3)江西省信豐縣家鄉民間藝術有什麼擴展閱讀
江西全省共38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99%以上。少數民族有回族、畲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等37個。少數民族中畲族聚居;瑤族部分聚居;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
江西畲族人口約佔全國畲族人口的九分之一。畲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本民族文字。山歌是畲族文化的明珠,滲透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口傳心授,代代相傳,內容豐富,有敘述民族起源和遷徙經過的長篇敘事詩歌《高皇歌》和《麟豹王歌》,有表現愛情、歌頌勞動與生活的《雜歌》等。
結婚時,女方殷勤招待,但開始時桌子上空無一物,新郎要唱山歌,要什麼唱什麼,要酒唱酒歌,要筷唱筷歌,新郎唱一首廚師和一首,一唱一和,新郎要的東西應聲而來,用完酒飯新郎再一首一首把桌上的東西唱回去,廚師也唱著歌來收席。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族熱情好客,講究禮節,家中來客,一般男女分桌進餐,不能讓老人和客人自己去盛飯。進餐完畢要雙手舉筷道「謝謝」。瑤族婚俗一般不與外族通婚,結婚日子不能選在雙方父母的死葬之日。男子不準坐在碗廚前面,因為是女人往來停留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江西省的民風民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西
『肆』 江西有哪些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
1、婺源儺舞
婺源儺舞俗稱"鬼舞"或"舞鬼",歷史悠久,節目眾多,風格獨特,是中國古代舞蹈藝術史研究的"活化石",深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所注目
。儺舞是我國古代長江流域流行的一種舞蹈,舞者戴著各種質朴而誇張的面具,帶有鮮明的巫術色彩,最早是一種祈福和禱告的儀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民間舞蹈。在《論語》、《古今事類全書》和《後漢書禮儀志》等書籍中均有記載。
儺舞在婺源段莘鄉慶源村、秋口鄉長徑村和李坑村一帶頗為盛行。儺舞的面具有四五十種,一般為木雕,臉譜生動,忠奸賢愚、喜怒哀樂都是表現的主題。
儺舞的傳統節目有《開天闢地》、《劉海戲金蟾》、《雙猴捉虱》、《後羿射日》、《張飛祭槍》、《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數十個,舞蹈動作粗獷而朴實。
2、南豐跳儺
南豐儺舞,俗稱"跳儺",是沿襲古代驅鬼逐疫的儀式"驅儺",歷經漫歲月,不斷改革、創新,逐漸演變而成的民間舞蹈。追本溯源,從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就有關於「儺」的記錄,殷墟甲骨卜辭中有"寇"字,是在室內以殳(古兵器)擊鬼之形。
甲骨文中有關"舞"字的記載中有"魃"字,是一人頭戴假面具的形象;說明商代以前就有戴面具的驅鬼逐疫的儺祭舞蹈。以後《論語》、《呂氏春秋》、《周禮》都有記載。
《後漢書·禮儀志》中有關儺儀的記敘較詳細。漢代張衡的《東京賦》中也描寫了儺儀儺舞的情形。自漢至唐,儺舞都為驅疫鬼的一種祭祀性舞蹈。宋代後,儺舞增加了娛人成分,並逐漸向戲劇化方向發展。
3、崇仁跳八仙
崇仁跳八仙俗稱「打把戲」,是崇仁縣巴山鎮前河、里河、詹家三村(原屬沙堤鄉)楊,詹兩姓祖傳的「跳儺」,屬儺舞。其緣起與位於前河等三村附近的梘頭廟有直接關系。
據前河楊氏族譜記載和當地老人介紹,建自晉盛於唐的梘頭廟,五代、南北宋間,因社會動亂無人管理,一度盪然無存;元初,楊氏先祖由左港金溪橋遷居前河,合族出資獨姓重建,並塑民間傳說中的戰神七爺之像供在廟內。
前河楊姓以開廟老祖自居,警告「他保不得與焉」。(以上引文均見《端溪(即今前河)楊氏九修族譜,序》)經過多次協商,議定每隔十年舉辦兩屆「迎賽」,「跳八仙」與迎神賽會一起活動。
楊、詹兩姓、各主辦一次,分別於每十載的第七、第八兩年農歷正月主持「迎賽大神」。第七年為楊姓主持,臘月廿七日請神,活動7天;第八年為詹姓主持,臘月廿八日請神,活動8天。楊姓八仙班2個,詹姓1個。
4、樂安滾儺神
江西樂安縣現存3種不同風格的儺舞:流坑村的「玩喜」、羅山村的「戲頭鼓」和東湖村的「滾儺神」。東湖村位於縣城南部,清乾隆年間(1736—1795)已建儺神廟,奉祀「西川啟教清源妙道真君」為儺神。
有18個面具,8個節目,其中《雞嘴》與《豬嘴》是2個獨具特色的節目,它以動物作為儺面具神,稱為雞嘴神(又稱雞儺神)、豬嘴神。
二神面具極有特點:梁大都由木雕的上額(俗稱額子)、下嘴、耳翼三部分組成,上額刻有兩只圓眼,額心書「雨聻」組合的道符,兩側用繩子連接耳翼;雞嘴由兩片中間挖空的椎形圓木合成;豬嘴由一段中間挖空的圓形木塊製成。
表演時,弟子頭扎紅巾,身穿黑衣紅褂與紅布邊裙,套上面具,露出面頰。
5、南昌民俗婚禮
古人把男婚女嫁、生兒育女按成是「萬世之始」「上以事宗廟」,繼承對祖先的祭祀;「下以繼後世」,使宗族後繼有人。重點介紹南昌人結婚的程序和有特色的習俗。
說媒、換貼:「說媒」是議婚的第一步,由媒婆前來提親,以門戶相當為標准。男女二人在拜堂之前不可相見。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換貼即「合八字」,「八字」為雙字合,婚事說定。
訂婚:男家擇一吉日良辰,給女家送禮金(一般為一百二十元,以示女子長壽一百二十歲)、首飾、衣服、換財等禮物以「定聘」,並喝訂婚酒。
過禮:又稱「行娉」橡喚豎。「過禮」之日,由男方家抬著「扛箱」,挑著擔子,一路鳴炮、吹打,往女家送的禮品有:成對二牲、公、母雞各一隻、豬腳一對、鯉魚一對、及送給新娘的衣服、鞋子、首飾等。
臘八結婚:臘月初八日為佛祖成道日,俗謂此日太歲休閑,無煞星管事,為婚嫁吉日。民間稱(南昌話)「臘八結婚不用揀日子」,於鏈弊此日辦喜事者甚多。亦說源於乾隆游江南在南昌准許結婚的日子。
哭嫁:「哭嫁」沒有固定的唱詞,由新娘的母親先哭,教女兒如何為人。新娘又哭訴女兒沒有盡到孝心等,這項哭嫁的過程,從頭天晚上一直延續到第二天花轎進門。
迎親、踩柴:迎親的花轎需八人抬著,配上「扛箱」,所有的物品上都灑有紅紙屑、松柏,並放上紅蛋、「喜」字剪紙。
女方用鞭炮相迎。迎親的在門外嗩吶大作,以示「催妝」。女方收下伴送三禮,借東西不足大罵男家,男家借辭解釋與女家對罵,雙方爭執不休,正所謂「越罵越發」。
一聲炮鳴,吹打齊響,新娘的父母早已腳踩四塊紅紙包的木柴,坐在正廳的木椅上,以示看守家財。廳門口放著一個「千里眼」,新娘由長兄從床上抱出,越過「千里眼」,直入轎內。
『伍』 江西有哪些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急求!快!
1、永新盾牌舞
盾牌舞是流傳在江西永新地區的一種民間舞蹈。它集武術、雜技、舞蹈與音樂為一體,動作粗獷、雄健、彪悍,隊形變化多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磅礴的戰斗氣勢。
『陸』 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二批省級非遺
江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02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3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景德鎮民間故事—瓷窯的傳說 景德鎮市
2 Ⅰ-2 豐城劍的傳說 宜春市豐城市
3 Ⅰ-3 百丈山的傳說 宜春市奉新縣
二、民間音樂(共計10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 Ⅱ-1 萬載紙棚山歌 宜春市萬載縣
5 Ⅱ-2鄉射遺樂 撫州市樂安縣
6 Ⅱ-3 靖安打鼓鏟山歌 宜春市靖安縣
7 Ⅱ-4 南鄉大堂音樂 贛州市安遠縣
8 Ⅱ-5 豐城花釵鑼鼓 宜春市豐城市
9 Ⅱ-6 銅鼓客家山歌 宜春市銅鼓縣
10 Ⅱ-7 安義嗩吶 南昌市安義縣
11 Ⅱ-8 姚金娜民歌 上饒市信州區
12 Ⅱ-9 九江山歌 九江市九江縣
13 Ⅱ-10 二塘長工山歌 南昌市進賢縣
三、民間舞蹈(共計21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4 Ⅲ-1 銀坑甑笊舞 贛州市於都縣
15 Ⅲ-2 上坂關公燈 南昌市灣里區
16 Ⅲ-3 青山湖雙龍戲珠 南昌市青山湖區
17 Ⅲ-4 新干竹馬舞 吉安市新干縣
18 Ⅲ-5 手搖獅 撫州市金溪縣
19 Ⅲ-6 蘆溪古城獨角縮龍 萍鄉市蘆溪縣
20 Ⅲ-7 瑞獅 贛州市定南縣
21 Ⅲ-8 古陂「席獅」「梨獅」 贛州市信豐縣
22 Ⅲ-9 靖安馬燈舞 宜春市靖安縣
23 Ⅲ-10 靖安香花和尚舞 宜春市靖安縣
24 Ⅲ-11 城南龍燈南昌市青雲譜區
25 Ⅲ-12 北劉轎舞 南昌市青山湖區
26 Ⅲ-13 章貢區民間高蹺 贛州市章貢區
27 Ⅲ-14 羅漢燈 撫州市東鄉縣
28 Ⅲ-15 馬步燈 撫州市金溪縣
29 Ⅲ-16 手搖九節龍 撫州市資溪縣
30 Ⅲ-17 靖安茶花燈 宜春市靖安縣
31 Ⅲ-18 二塘潑蛇燈 南昌進賢縣
32 Ⅲ-19 李渡車仂燈 南昌進賢縣
33 Ⅲ-20 花棍舞 贛州全南縣
34 Ⅲ-21 蓮花茶燈舞 萍鄉蓮花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17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5 Ⅳ-1 贛劇 江西贛劇研究中心(江西省贛劇院、江西省藝術研究院)
36 Ⅳ-2 南昌採茶戲 南昌市南昌縣
37 Ⅳ-3 橫峰傀儡戲 上饒市橫峰縣
38 Ⅳ-4 寧都採茶戲 贛州市寧都縣
39 Ⅳ-5 玉山班演藝 上饒市玉山縣
40 Ⅳ-6 武寧採茶戲 九江市武寧縣
41 Ⅳ-7 瑞昌採茶戲 九江市瑞昌市
42 Ⅳ-8 高安採茶戲 宜春市高安市
43 Ⅳ-9 東河戲 贛州市贛縣
44 Ⅳ-10 西河戲 九江市星子縣
45 Ⅳ-11 修水寧河戲 九江市修水縣
46 Ⅳ-12 九江採茶戲 九江市九江縣
47 Ⅳ-13 手端木偶戲 贛州市信豐縣
48 Ⅳ-14 萬載花燈戲 宜春市萬載縣
49 Ⅳ-15 撫州採茶戲 撫州市臨川區
50 Ⅳ-16 永新三角班 吉安市永新縣
51 Ⅳ-17 上栗牛帶茶燈 萍鄉市上栗縣
五、曲藝(共計5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2 Ⅴ-1 筱貴林南昌諧謔故事 南昌市西湖區
53 Ⅴ-2 上高道情 宜春市上高縣
54 Ⅴ-3 寧都鼓子曲 贛州市寧都縣
55 Ⅴ-4 高安道情 宜春市高安市
56 Ⅴ-5 鄱陽漁鼓 上饒市鄱陽縣
六、雜技與競技(空缺)
七、民間美術(共計4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7 Ⅶ-1 景德鎮民窯陶瓷美術 景德鎮市
58 Ⅶ-2 新干剪紙 吉安市新干縣
59 Ⅶ-3 「龍鳳呈祥」福字彩繪及雕版 宜春市靖安縣
60 Ⅶ-4 宜春版畫 宜春市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24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1 Ⅷ-1 景德鎮傳統青花瓷製作技藝 景德鎮市
62 Ⅷ-2 浮梁功夫紅茶製作技藝 景德鎮市浮梁縣
63 Ⅷ-3 景德鎮傳統制瓷柴窯燒成技藝 景德鎮市
64 Ⅷ-4 遂川狗牯腦茶的製作工藝 吉安市遂川縣
65 Ⅷ-5 金溪雕版印刷手工技藝 撫州市金溪縣
66 Ⅷ-6 廣昌白蓮生產技藝與習俗 撫州市廣昌縣
67 Ⅷ-7 奉新土紙製作技藝 宜春市奉新縣
68 Ⅷ-8 安福火腿的製作技藝 吉安市安福縣
69 Ⅷ-9 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 南昌市安義縣
70 Ⅷ-10 石城硯製作技藝 贛州市石城縣
71 Ⅷ-11 金溪藕絲糖傳統手工技藝 撫州市金溪縣
72 Ⅷ-12 南豐泥爐製作工藝 撫州市南豐縣
73 Ⅷ-13 夏布製作工藝 上饒市信州區
74 Ⅷ-14 永新和子四珍的製作技藝 吉安市永新縣
75 Ⅷ-15 吉安薄酥餅的製作工藝 吉安市吉州區
76 Ⅷ-16 蓮花打錫手工工藝 萍鄉市蓮花縣
77 Ⅷ-17 峽江米粉的製作工藝 吉安市峽江縣
78 Ⅷ-18 手工藝術模具雕刻鋼模技藝 贛州市瑞金市
79 Ⅷ-19 龍溪祝氏宗祠建造技藝 上饒市廣豐縣
80 Ⅷ-20 瑞金傳統竹編工藝贛州瑞金市
81 Ⅷ-21 黃連麻糍製作技藝 宜春市奉新縣
82 Ⅷ-22 永新紅軍斗笠的製作技藝 吉安市永新縣
83 Ⅷ-23 安義糕點印模雕刻技藝 南昌市安義縣
84 Ⅷ-24 荷塘鄉手工竹編技藝 景德鎮市昌江區
九、傳統醫葯(共計3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85 Ⅸ-1 建昌幫葯業 撫州市南城縣
86 Ⅸ-2 挑積 贛州市尋烏縣
87 Ⅸ-3 胡卓人蘄蛇葯酒的製作技藝 吉安市吉州區
十、民俗(共計15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88 Ⅹ-1 三僚堪輿文化 贛州市興國縣
89 Ⅹ-2 西山萬壽宮廟會 南昌市新建縣
90 Ⅹ-3 萬壽宮文化 南昌市西湖區
91 Ⅹ-4 一聖仙娘花燈 九江市修水縣
92 Ⅹ-5 義門陳 九江市德安縣
93 Ⅹ-6 裝故事 撫州市樂安縣
94 Ⅹ-7 樟村板燈民俗 上饒市玉山縣
95 Ⅹ-8 石上曾坊橋幫燈 贛州市寧都縣
96 Ⅹ-9 安福吃新節 吉安市安福縣
97 Ⅹ-10 洛口南雲竹篙火龍 贛州市寧都縣
98 Ⅹ-11 香火龍 贛州市龍南縣
99 Ⅹ-12 湖口粑俗 九江市湖口縣
100 Ⅹ-13 齊客過年風俗 南昌市青山湖區
101 Ⅹ-14 南昌祭轎 南昌市南昌縣
102 Ⅹ-15 豐城梅燭 宜春市豐城市
『柒』 江西贛州信豐過年的習俗
在中國春節這個傳統的節日里,很多人都會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舉家歡慶,慶祝團圓。以前在外工作橘帶期間,很多同事都說贛州人是最愛吃的,對吃是比較講究的。上百種美食、地方特色小吃,美不勝收,每每提起都對贛州美食贊不絕口。
贛州春節前製作臘貨,如:香腸、牛肉乾、臘肉、板鴨、腌鴨腿、豬舌、豬肝等,在除夕夜吃過年夜飯後,將臘貨蒸熟、切好、擺盤,拼成贛州人春節招待客人的「九龍盤」,從大年初一一直擺到出元宵。贛州人年前戶戶動手准備紅瓜子、煎油餜子、麻糕等各色糕點,迎接新年。
其中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塵」,以示除舊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除夕」又稱「大年」,這一天,家家戶戶大門上都貼上春聯,家家宰雞殺鴨。大年三十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般會多煮點飯,留著年初一,有著年年有餘的意思。
年三十洗澡,把一年來的風塵洗掉;正月初一午夜零時,人們爭先恐後焚香鳴炮,迎接新年,是謂「搶春」,認為起得越早這年的福氣越好。年初一早起床,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好,櫻伍者好像是理解成新的一年裡做事都不亂了;舊習,這天不串門、禁掃地,忌污言穢語,以圖全年吉祥。
年初二開始走親戚,一般年初二會走最親的親戚,叫做「拜年」。說「健康長壽」、「萬事如意」等吉利話,主人隨即用臘味、糖果招待來客,陪客飲酒喝茶。
新年初見互道「恭喜發財」,各家由一名大人帶小孩去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孩發紅包壓歲,並說些吉利祝願的話,壓歲錢多少各依血脈親疏、交情厚薄而異,多少都有打發。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鬧元宵、吃湯圓,贛州開放式公園舉行猜燈迷活動,還有民間藝術團隊開展舞龍、踩高翹等大型義演節目。到這個時候春節也進入尾聲,假期也即將結束,每個人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開始一年新的工作。
(7)江西省信豐縣家鄉民間藝術有什麼擴展閱讀:
風俗文化
贛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歷來為江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文天祥、周敦頤、海瑞、王陽明、辛棄疾、蔣經國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領導人皆在贛南主政過,贛南還是理學和心學的重要形成地。
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周敦頤的《愛蓮說》、毛澤東的《菩薩蠻·大柏地》和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皆創作於贛南。
客家文化
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第一站,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贛州市18個縣(市、區),除章貢區大部分地區和信豐縣的嘉定鎮以及其他幾個居民點外,其餘均屬客家語地區,客家人占贛州市總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搖籃」之稱。脊薯
據統計,贛南籍客家人在港台及海外有20多萬,其中華僑分布在東南亞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贛州市境內仍有600餘幢客家圍屋,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有龍南的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的東升圍。贛州有客家文化城,也有許多客家古村落如白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