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如何進行創新教育
在舉國上下關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新精神,使更多的幼兒成為將來的創造型人才,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問題。我們把幼兒創新教育研究的課題視為一項主要研究「玩」的課題——孩子們應該如何「玩」?「玩」什麼?怎樣「玩」出新意?怎樣在「玩」中創新,將既能夠寓創新精神個時間能力的培養,又適合幼兒年齡特徵和不同層次需要的創新性游戲帶給幼兒,讓幼兒玩得有文化,掌握玩的技術,發展玩的藝術。現在幼兒園開展的區角游戲、角色游戲,正是充分體現幼兒自主游戲,充分挖掘創新潛能的最好路徑。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園開展的區角和角色游戲正滿足了幼兒的發展需求,在區角游戲中如何做好幼兒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是我們老師需要思考的。
在教室根據幼兒的人數等活動空間來設置區域,各區域間布置符合現代教育的五大領域,這些區域也必須適合幼兒游戲,如果區域過分封閉,則會影響幼兒相互交往,容易使幼兒產生單調,沉悶的感覺,如果沒有適當的分割,則容易使幼兒感到雜亂無序,影響游戲質量。我們圍繞主題目標創設各區域,圍繞一種內容設置多個區域,如圍繞科學領域設置:變色區,恐龍館,實驗區,電腦區還可以按不同內容設置不同區,如:棋類區,猜謎區,編織區等。 在游戲的准備材料上,圍繞活動內容與幼兒一起共同創設開放的活動環境,收集不同類型的活動材料,這一過程由幼兒和老師,幼兒和家長以及幼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因此,極具生活化,幼兒在這一過程中積極籌措,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材料和信息,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知識上,能力上都不斷得到鍛煉和發展。
在游戲中,讓幼兒自己選擇區域,選擇材料進行活動,幼兒自身對玩的「過程」比玩的「結果」更感興趣。玩的「過程」給他們帶來地滿足和剩餘精力的釋放遠遠勝過玩的「結果」,他們的許多創造型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以主題活動「熱鬧的馬路」為例,我們設置了若干個區域:手工區、汽車製造廠、角色區、交通崗、繪畫區、我看到……、建築區等,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可以用廢舊紙盒製造汽車,畫汽車,可以扮交警指揮交通,建造主要街道和風景區,公益海報創意設計等,讓每個孩子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動起來,開放式的區域設置能解放幼兒的空間、時間,給幼兒更多的活動自主權,減少幼兒模仿「結果」的企圖,因為,模仿不是首創,只有首創才是創造性的標志,在「科學發現區」有幼兒提出「金魚的嘴巴一張一翕是在干什麼?」的問題,吸引著全班幼兒一次又一次的探索,「金魚是在喝水」、「不,在呼吸,金魚一直喝水不要給撐死啊!」細致的觀察和激烈的討論,豐富了幼兒的知識,提高了孩子尋疑質疑解疑的積極性。
在區角游戲和角色游戲中,由於材料不同使得幼兒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兒在或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經驗也不同,活動的變化對激發猶如台的創新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不同的活動可以吸引不同的幼兒,同時還因為變化最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甚至同一活動改變一下活動的地點,就可以重新吸引幼兒,因此對區角游戲的安排可以階段性和豐富性,對誘發和促進幼兒創新的發展尤為重要,同時興趣對幼兒的創造性游戲也非常的重要。
把創新性的游戲設計與幼兒創新教育結合起來,使其能夠藉助想像和虛構,將自然常識、生活常識、科學知識和社會知識等系統地歸納、整理、總結、整合,加以創新性表達,又要使幼兒容易理解和願意參與,還要考慮使其具有游戲性、表演性和愉悅性,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創新。當然,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游戲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使他們能在游戲中顯示自己的能力,通過角色扮演、區角游戲開發新潛能,通過表演游戲獲取快樂,這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好的創新性游戲不僅在於游戲主題(教學內容),而且在更大程度是游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教學模式)。
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不論對幼兒教育還是對其他教育形式都有時代性和開拓意義,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兩者融會貫通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有好處的。
B. 如何幫助幼兒進行藝術表達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這也說明了想像力是邁向成功的翅膀,沒有豐富的想像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科技進步,不會有牛頓定律、不會有相對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所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則可能在8歲到17歲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這說明早期教育對於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盡可能早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藝術創造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培養幼兒的
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們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實踐,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歌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他們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如歌曲《種瓜》:我在牆根下/種了一個瓜/天天來澆水/天天來看它/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這首歌曲的歌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我是怎樣種瓜的。我充分利用歌詞,讓幼兒想像我當時種瓜的心情,自由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幾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激情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歌詞,又便於表達歌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有些音樂的旋律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就能被音樂的氣氛感染,並粗淺地理解到音樂所表現的內容。例如《獅王進行曲》的音樂,在節奏、音高、結構和樂句的安排上,都表現出明顯的藝術形象。如趾高氣揚的獅子王,整齊有序的樂隊,輕巧的小兔子等等。因此,可以讓幼兒在傾聽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利用明顯的藝術形象讓幼兒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了解音樂的象徵意義,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並用動作節奏等音樂手段創造性的表現音樂。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幼兒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歌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歌德給故事編結尾。歌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歌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歌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歌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歌《梳子》的時候,讓幼兒認真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的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抹布是玻璃的梳子,梳著玻璃的頭發;拖把是地板的梳子,梳著地板的頭發;白雲是天空的梳子,梳著天空的頭發;小魚是小溪的梳子,梳著小溪的頭發……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還有我在上《小花貓的鈴鐺》的時候,孩子們根據畫面提供的線索認真觀察,大膽想像,創造出這樣的情節:當主人給小花貓戴上鈴鐺後,小花貓很神氣,走起路來也把脖子伸得直直的,胸挺得高高的,到朋友們面前到處炫耀自己……在創編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就提出疑問:小花貓戴上鈴鐺,鈴鐺發出聲音後肯定抓不到老鼠,那它的主人還會喜歡它嗎?它還會像現在一樣神氣嗎?孩子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編開了。在創編、否定、再否定、直到肯定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張開想像的翅膀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慢慢地我又適當地讓幼兒給有懸念的故事進行創編,讓他們進行更大膽、更廣闊的藝術創造。我在活動中盡可能地多提供給幼兒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想像的快樂,從而激起他們的奇思妙想,發掘他們的創造力。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像什麼?」房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
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也可以利用各種環境布置,讓幼兒在各種環境布置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想像,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如利用各種布條拼貼圖畫;在紙上撒點水粉或墨汁進行吹畫;用樹枝在沙子里畫畫、寫作、壘城堡;在木板、雞蛋殼上進行創作……這些東西都是每位幼兒百玩不厭且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每位幼兒不在乎自己所創作的東西有多麼的形象,多麼的逼真,他們只在乎這些東西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活動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出來就行了。還有如利用散文欣賞活動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記得我們有一次欣賞散文《春雨的色彩》,這首散文描繪的是春雨過後大地萬物復甦、萬紫千紅,世界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在活動中我及時鼓勵幼兒展開想像,大膽用色,把對散文的理解、感受通過自己的繪畫表現出來。結果有的幼兒畫了「大草原」,有的畫了「美麗的花園」,有的畫了「一片大森林」等等。這些都充分表現了我們的幼兒再創造的能力。每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藝術家,他們那敏感的心靈,細微的感覺,思想的火花都是最真實、最有價值、最富創新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善於用幼兒的眼光看待他們的世界,善待每個幼兒的想像,並給予最真誠熱情的評價。讓孩子在感受教師的愛意和期待中樂意去想像,讓幼兒稚嫩的想像伴隨著他們年齡的成長茁壯發展。
C. ①基於幼兒的游戲,如何創設個性化呈現幼兒游戲表徵
摘要 鼓勵幼兒在探索藝術材料中體驗表徵的樂趣
D. 幼兒教師指導幼兒的創造性游戲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游戲是佔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在其著作《兒童心理之研究》中所言, 游戲是兒童的生命 。通過實踐性研究,專家發現:玩游戲比上課更能發展孩子的體能、認知和社會性,是兒童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教師觀察和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的最佳窗口。 幼兒的學習生活往往與游戲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綱要 提出:作為教師應合理科學地安排組織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寓教育與一日生活中,發揮一日生活的整體教育功能,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的實施教育,並善於發現並利用周邊生活中的教育資源,組織教育內容。滿足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需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快樂和自信。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幼兒向另一個幼兒建議: 來玩跳繩的游戲吧 。可見,幼兒的游戲是出於自己內心的興趣或願望,而不是由別人所能夠支配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游戲都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讓幼兒自己發揮呢?我覺得並不是這樣,幼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指導,以保證幼兒游戲的正常進行。 一、給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游戲的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慾望。 在幼兒游戲前,我們可以給幼兒准備許多有利於游戲的材料,以保證幼兒有充分的發揮空間。比如在角色游戲區,放上幼兒自製的電話,兩個幼兒商量後,就可能玩打電話的游戲,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放上聽診器、白大褂的時候,三四個幼兒一商量,可能會玩起醫院游戲;在一塊空地上放上沙包,他們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丟沙包的游戲 所以,我們應盡可能的給幼兒創造一個能引發他們游戲的環境,包括游戲用的場地及游戲用到的材料等等。但要注意其適宜性,既不能琳琅滿目,給幼兒過多的刺激,使幼兒無所適從,又要適量的增加引起幼兒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長時間的啟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二、給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以保證幼兒能夠盡情的玩游戲。 游戲對幼兒來說就是他們的生活,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因為游戲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需要。有很多的社會行為,如遵守游戲的規則、積極的幫助他人、幼兒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處等,幼兒都是在游戲中學會的,因此,教師每天都要給幼兒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來保證幼兒的游戲,是幼兒積累知識經驗,體驗成功的愉快,由此來獲得自信和滿足。 三、教給幼兒游戲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以保證幼兒的游戲能夠順利地進行。 掌握一定的游戲活動技能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條件,也是激發幼兒游戲活動興趣的良好保證。教師要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和適當的動作示範,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玩法及規則,可以先教會個別的幼兒玩游戲,然後讓他們用互相學習的方法學會玩游戲;也可以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在進行游戲時,教師應指導幼兒遵守游戲規則,同時對個別的幼兒進行指導,掌握游戲的時間,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游戲。 四、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游戲的方法,對幼兒游戲進行適當的引導。 教師要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以及了解游戲中的材料是否能夠滿足幼兒的需要等情況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動及游戲的語言或游戲的材料,暗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促進幼兒游戲的發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著電話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教師可以拿起另一部電話開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嗎?是呀,你是雍老師嗎? 這樣,教師就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來,並不自不覺地指導了幼兒的游戲。 五、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應考慮到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指導。 幼兒的游戲隨著幼兒的成長發生和發展,教師在指導幼兒游戲時也應該考慮這種發展。如小班的幼兒,在玩游戲的時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樣的游戲,但他們不會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在對小班的幼兒進行指導時,要幫助幼兒進行交流和合作,使他們學會玩游戲;中班的幼兒在游戲中雖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們的計劃性較差,教師應盡量多的為幼兒提供多種條件,以便引導他們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游戲;大班的游戲水平較高,可以給他們增加具有競爭性內容的游戲,以便將來更快的適應社會 六、對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不同的指導方式,保證幼兒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游戲的快樂。 對於幼兒游戲的指導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指導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不同的指導。如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時候,我們要通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也要盡可能的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主要指導方向;而在進行指導表演游戲的時候,則要幫助幼兒選擇健康而又適合的作品,通過各種方式,使幼兒熟悉理解作品的內容,如講故事、聽錄音、看電視等形式;如指導幼兒結構游戲的時候,則要通過豐富幼兒對物體的想像和加深他們的印象為主要指導目標;所以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指導藝術。 1、把握好指導的度。 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活動時, 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 ,就是要求教師靈活的根據不同的現象,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指導藝術。因此,掌握好游戲指導的度 非常重要,完全直接指導會讓幼兒墨守成規,不敢逾越;完全的不指導也會使幼兒無規則意識,形成惟我獨尊的性格。 2、把握好指導的時機。 在幼兒園游戲中,教師要改善指導技巧,既要實現延續游戲的教育目標,又要促進兒童的發展,在把握好指導的度 的基礎上,把握好指導的時機。教師的指導時機也是一門藝術,把握得當,幼兒的自主性就能充分體現。 3、把握游戲前的引發。 總之,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定要本著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體現幼兒游戲的特點為前提,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願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創造有利的條件來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
E. 適用於幼兒進行表演游戲的藝術作品應具備哪些基本特徵
一、表演性
幼兒從選擇和確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那一刻起,表演游戲就已經有了一個規范游戲者的框架。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會自發地在頭腦中將自己的言行與故事情節、人物聯系起來,故事作為「腳本」規范著幼兒的行為,成為幼兒行為表現的框架和評價自己與他人游戲行為的尺度。
正是基於故事或作品的「再現」要求,構成了表演游戲「表演性」基礎,而且也正是這種「表演性」,構成了表演游戲區別於其他類型游戲的根本特徵。
表演游戲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為一種游戲類型獨立存在的依據。「表演性」之於表演游戲來說,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
二、游戲性
幼兒的表演游戲與成人的戲劇表演有本質區別,成人的戲劇表演必須在導演的指導下,嚴格按照劇本規定的情節進行表演。而幼兒的表演游戲具有較強的游戲性,主要表現在:
(1)幼兒參加表演的動機是為了追求表演的滿足和快樂。因此,不管在什麼場合,有無觀眾,也不管演出效果如何,都不會影響幼兒的表演,即使很粗糙的表演都會給幼兒帶來歡樂。
(2)表演游戲的內容常常有幼兒認知、情感的特徵,他們的表演並不完全忠實於作品,因而常發生刪改作品以及只反映文藝作品中某個側面,渲染他們認為右撅的、重耍的情節的現象。對幼兒來說,這種表演只是一種游戲。
三、創造性
幼兒表演游戲也是幼兒的一種創造性活動,他們的表演是對文藝作品的一種再創造。在表演游戲中同一作品、同一角色會因為不同幼兒的扮演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如表演「狼和小羊」時,狼和小羊的形象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如凶惡的狼、狡猾的狼、可憐的小羊、聰明勇敢的小羊等,這些都是幼兒造的結果。幼兒還喜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編自演一些新節目,這也是幼兒創造性的本性。
(5)兒童游戲如何突出藝術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尊重寶貝的意願
在確定給寶貝學一門才藝時,可以先隨意帶他去參觀一些才藝班、興趣班的活動,或者帶寶貝去正在學各種才藝的小夥伴家參觀,看別人表揚,或者欣賞他們的才藝作品,一邊看一邊講解給他聽,讓他對那些才藝有個感性的認識。如果可能,也可以讓他去試一試,看看他的興趣如何。
最好多參觀一些不同類型的才藝班的活動,以便比較真實地了解寶貝對各種才藝活動的喜好程度。當寶貝確實對這門才藝表現出特別的興趣的時候,可以考慮給他報班或者找老師。
2、注意寶貝的情緒變化
當為寶貝確定了學哪門才藝之後,父母要認真觀察寶貝在才藝學習時的情緒變化,而不是僅僅關心他的學習效果如何。
當發現寶貝突然對學習失去興趣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查找原因,找出究竟哪些因素影響了他的情緒,並和老師商量及時進行調整,比如改變進度、教學方式,調整練習時間,適當給予寶貝鼓勵等等,以繼續維持他對這項才藝學習的積極性。
3、讓寶貝感受才藝學習的樂趣
因為年齡比較小,寶貝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身體靈活性比較差,力量還比較欠缺,因此,寶貝在進行才藝學習時,父母一定要尊重寶貝的這種生理心理特點,利用他們那種內在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學習,而不要強制他們學習。
為了防止扼殺寶貝學習才藝的積極性,選擇一個教學態度好,對幼兒心理比較了解的老師非常重要。
一旦發現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寶貝的感受,甚至導致寶貝對有關才藝學習失去興趣,一定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將保持寶貝學習興趣放在首位。萬一嚴重影響了寶貝的情緒,寧可停下才藝學習,也不能因此打消寶貝學習與探索的積極性。
F. 幼兒園如何讓幼兒感受藝術的美
美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培養孩子對美的感受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的欣賞能力比美的創造能力更為重要,一個不會感受美、不會欣賞美的人,很難想像他能創造出美的事物來。
在培養孩子美感的活動中,首先考慮到小兒的情緒,因為小兒的美感與情緒有緊密的聯系,他們在積極的情緒下就對美的事物產生快感。另外還要考慮到小兒的美感和審美能力,安排的活動總要和他們的動作相伴隨,具有表面性和行動性特點。
在小兒的生活和各種活動中處處都有美的內容,成人可以引導孩子感受美的存在,對孩子進行美的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欣賞環境美兒 讓孩子生活在優美的環境中。家庭室內要清潔,室內布置要注意做到色彩協調,整潔大方,牆壁裝飾要富有藝術性,傢具、用品、玩具的選擇與放置也要有藝術性,使小兒的生活環境整齊、舒適、美觀,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力。
(2)欣賞自然美兒童 大自然的美,是對小兒進行美育的極好的現成教材。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各種各樣的鳥蟲魚獸,變幻多端的自然景色,對小兒都有無比的吸引力。成人要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啟發和引導小兒欣賞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從他們的色彩、形態、聲響的變化中領略大自然的美。成人可以用小兒能理解的藝術語言充分表達其中的美,並教給孩子用藝術語言描寫自然景色。
(3)欣賞藝術美 在孩子游戲時以不刺耳的音量播放精湛的名曲,使孩子從極其自然的氣氛中接受。音樂有明快激昂的,也有陰郁低沉的。嬰幼兒時期以明快的充滿希望的音樂為好。另外還要拿出小兒感興趣的樂曲,由他們自發地欣賞,成人給以指導。在愉快欣賞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體會出音樂要表達的感情。這時可以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感想。一般來說,供小兒欣賞的音樂最好是節奏性強,能跟成人一起哼唱的名曲段落,以此培養孩子主動欣賞音樂的慾望。對於音樂不光是聽一聽,還要促使孩子用心靈的耳朵去領會。
美術作品形象生動優美,色彩鮮明,造型具體,因此小兒有強烈的感染力。給孩子看美麗的畫冊,欣賞名畫,也會提高孩子對藝術作品的分析力和判斷力。
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指他們對所描繪的對象的感覺、情感和反應,它是在幼兒從事繪畫、剪紙、塑造等藝術活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這種能力的形成不能強迫,只能在沒有競爭和成人干擾的、無憂無慮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成人應該按照幼兒不同年齡的表現,提供各種機會,多和孩子討論對大自然、對周圍生活、對藝術品的美的體驗。成人在作出自己的判斷時,就在影響著孩子,因而也應聽聽孩子的意見,不要用簡單化的方式去否定孩子的看法。幼兒只有獨立進行評價時,才能形成他們的審美能力。
孩子小時候喜歡看色彩對比強烈的東西,但不能一直給他們看同一類型的藝術品,應該選擇高質量的、各種創作方法、各種類型的藝術品給幼兒欣賞,有抽象的,有寫實的,有鮮艷的,有暗淡的,逐步發展他們的藝術趣味;但要注意內容健康和幼兒所能夠理解接受的。
要注意各種藝術形式的互相感染。一段好聽的音樂會引出一幅好畫,一個好的泥塑會引出一美麗的童話;不要孤立地從事某一種美術活動。
G. 如何提升幼兒的藝術教育效果
為了增強幼兒的藝術教育效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具及素材的選擇
1.運用有趣的教具。
如果說孩子有一百種語言的話,教師就應有一百種表現方式,教師應大膽地將繪畫融入音樂活動中,如在學習長音和短音時,我把生動的形象,如小貓融入學習中,音長時用長線,小貓走路節奏慢;音短時用短線,小貓走路快。孩子們開心地游戲,達到了活動的目的。
2.選用有趣的素材。
在帶小班時,我的活動《辦家家》就是抓住了好的素材,被評為了優秀課例。活動中有用肢體表現煮菜的歡快,有瓶瓶罐罐交響曲的共鳴,等等,這些素材都貼近幼兒生活,整個活動有趣、流暢,深受幼兒喜愛。
3.巧妙利用各種資源。
教師應注重資源的開發,以開放的形式,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探索。在音樂角中,我們和孩子一起用廢舊物品製作了很多樂器,幼兒一到區域,就自由選擇材料,敲打、聽唱,逐步積累節奏感。
美術角中放一些隨手可以取的美術材料,如:各種不同的筆和紙,讓幼兒可以在不同質地的紙上盡情圈塗,在塗畫中嘗試不同的藝術表現。
二、內容的選擇
1.教學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
流行歌曲對幼兒生活有很強的影響力,將自己熟悉的旋律哼上一段,或編入自己的歌詞哼唱都是十分開心的事。
2.內容要與時俱進。
教學內容應更具有時代特點,能反映出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近來,孩子們對「神舟」七號非常感興趣,於是我抓住這一契機,讓活動與孩子的興趣和科學最新成果相融合。
3.內容的選擇要有空間,增強教學的選擇性與開放性。
在開放式教學中,生動活潑的藝術活動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有利於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4.內容的設計要適應時代需要,突出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擴展後的幼兒藝術教學內容包括「欣賞」、「表現」和「創造」三方面的內容。
三、教學方式的藝術性
在藝術教學中,教學方式應該遵循藝術的美的規律,使藝術教學本身藝術化、審美化。
1.語言的藝術美。
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應「少而精」。藝術活動更應如此,教師要盡可能採用啟發性和藝術性較強的語言。前者的作用在於幫助幼兒開闊思路、啟迪智慧;後者的作用在於通過對對象的形、色、音的特點和運動變化的特點的描述,幫助幼兒把眼前的外在形象加工成完整的、鮮明的、深刻的審美意象;調動幼兒的審美情感,主動進行心理操作。
2.節奏的藝術美。
節奏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音樂要有節奏,詩歌要有節奏,美學家朱光潛說:「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
藝術教學的教學過程應該像奏樂一樣,按照主旋律,曲調抑揚頓挫,音節疏密相間,節奏明快相連。在教學過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節拍、有動律地變化,會使教學節奏呈現出明快、生動的韻律之美、流動之美。我們遵循幼兒生理特點和心理規律,以曲線式的節奏推進教學,設置課堂教學的若干「浪峰」、「波谷」,讓幼兒解除學習的倦怠感和單調感。美學大師朱光潛說:「人用他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去應付審美對象時,如果對象所表現的節奏符合生理的自然節奏,人就感到和諧而愉快。」
3.整合的藝術美。
藝術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美的藝術創造實踐,這種實踐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藝術在自身的發展中,不斷經歷分化和綜合的過程。每個藝術門類和其中的各種樣式,都是一個個開放的體系,而不是封閉的。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它們就會從其他藝術中吸取營養,甚至同其他藝術結合起來而創造出新的藝術品種,以豐富和發展自己,並使整個藝術體系得到發展。
著名的德國音樂家舒曼說:「有教養的音樂家能夠從拉斐爾的聖母像得到不少啟發。同樣美術家可以從莫扎特的交響樂獲益匪淺。不僅如此,對於雕塑家來說,每個演員都是靜止不動的雕像,而對於演員來說,雕塑家雕塑的作品又何嘗不是活躍的人物?在一個美術家的心目中,詩歌卻成了圖畫,而音樂家則善於把圖畫用聲音體現出來。」
根據幼兒好動易疲勞的年齡特徵,我們嘗試將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觸覺藝術等融為一體,成為綜合藝術教學活動,各種藝術門類之間相互交織在一起,增強了活力。
如在綜合活動《閃爍的小星》中,首先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氛圍,帶領幼兒一起坐到地毯上,熟悉音樂旋律;組織繪制《找星星》,引導幼兒分別利用繪畫(用構線筆在鉛畫紙上勾勒出星星的形狀並塗色)、剪貼畫(將蠟光紙上印著的星星剪下來貼到藍色鉛畫紙上)、棉簽畫(棉簽蘸有各色水粉顏料,在藍色鉛畫紙上畫想像中的星星)、玩油泥(捏出大小不同的星星,貼在泥工板上)等表現手法找星星,孩子們大膽發揮想像力,充分感知星星的特徵;組織新授歌曲,指導用跳躍和連貫的唱法;最後組織游戲表演《摘星星》。
三、藉助多媒體
1.藉助多媒體為幼兒創設寬松的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多媒體技術以形、聲、光、色等表現手段,形象、直觀、生動地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孩子在愉悅、自由的氣氛中接受知識,愛學、樂學,進而學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思維活躍,想像豐富,激發了學習興趣。
如在聽說游戲《我給小雞起名字》中,當出現一隻只可愛的FLASH動畫小雞時,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隨著課件中的小雞做著憨態可掬的動作,並紛紛給小雞起自認為最好聽的名字,活動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又如在講述活動《粉紅色的雨靴》中,課件中動態的信息因為富於真實感而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使幼兒不僅僅將它單純地作為某一知識去理解,而是在積極運用已有的經驗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時,產生好奇和疑問,積極質疑:「小鳥沒有家了,小兔是怎麼幫助它的?」「小雞過不了河,小兔是怎麼幫助它的?」「最後小兔是怎麼回家的呢?」當部分孩子提出問題後,另一部分幼兒馬上積極解答問題。與此同時,我用滑鼠控制畫面,做到動靜交替,使幼兒通過交流、表達,更充實地把握了故事內容,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
2.藉助多媒體為幼兒呈現豐富的情境,促進創新思維。
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方便地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學材料進行巧妙的編輯和組合,設置思考點,引導幼兒思維,從而在幼兒藝術感受和創新思維的整合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如在散文詩《雲彩和風兒》的教學活動中,首先,我們運用電腦課件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雲彩圖片,讓孩子想像「雲彩像什麼」,靜止的畫面利於孩子將雲彩想像成各種物體造型。接著,課件演示風兒在吹,雲彩在緩慢變化,變成了小船,變成了羊群和獅子,變成了胖娃娃,孩子們通過觀看變化的畫面,深刻理解了風兒吹動雲彩發生變化的場景,加深了對散文詩的理解。最後,引導幼兒仿編新的散文詩內容,在幼兒創編後,我及時用電腦顯示出幼兒所創編的相關內容,給幼兒以積極的回應,肯定了他們的創造。在活動中,幼兒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始終專注於語言活動的內容,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發展。
又如在美術欣賞活動《花瓶》中,我利用電腦幻燈片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個個藝術性極強的花瓶作品,引導幼兒充分感知花瓶造型、材質、花紋圖案、色彩等方面的特點,一個小小的課件容納了豐富的信息量,更克服了搜集真實作品難的問題。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被激發起來,個個躍躍欲試,這時,所有花瓶作品集中在同一畫面,形成強大的視覺沖擊,利於孩子模仿。
H. 在游戲過程中,如何發展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對兒童的成長非常珍貴,不僅對社會的進步有益,而且對兒童人格的發展也有益。創造力高的孩子往往具有良好的個性和積極的感情體驗,表現出自信和自立、關心、好奇、想像力、感情豐富等。創意孩子對人和事物更敏感,想法多,問題多,經常打破鍋問到底,不容易滿足簡單的答案。他們在回答問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通常不按牌算牌。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我們應該看到並保護幼兒固有的創造潛力。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就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內容和自由的生活環境,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創造的慾望、創造的興趣和創造力。具體該怎麼辦?
好奇心是探索新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激發孩子們探索世界的慾望。好奇的孩子會更有創造力。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們會有很多理由。孩子們不停地問我們問題時,我們不要嫌麻煩,要耐心回答。孩子們在無數問號中孕育著創造力的萌芽。多問孩子問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不僅要耐心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我們也要根據孩子的問題反問。例如,「你覺得怎麼樣?」「」與什麼有關?單擊「還有別的方法嗎?單擊「結果怎麼樣?「等問題。這樣,孩子們自然會對提出的問題有新的想法和思考,創造力往往在這個時刻產生。利用周圍的環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
I. 幼兒藝術活動如何設計游戲環節
一、 建構區的特點及教育作用
在建構區中幼兒利用各種建築結構材料,如積木、插塑玩具、沙土、金屬部件、廢舊材料等進行建築、構造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將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意願進行構思、構造來表現一定的事物的形態,如建樓房、架橋、鋪路、拼搭動物園等。也就是說建構區中的游戲是通過幼兒的想像,創造性的反映周圍的生活,通過建構和構造各種建築物或物體來反映他們對周圍生活的印象的。
(一) 建構區活動的基本特點
1. 建構區中有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緊密相關
幼兒不同智力發展水平會在建構區中表現出不同的游戲水平。小班幼兒一開始往往是對單一結構材料的擺弄,對材料進行各方面的認識,然後是對多個結構材料的堆放、擺列,最後才能進行簡單的造型活動。在建構區游戲中能較好的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水平,增強對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功能的認識水平、空間認知水平。
2. 建構區活動是以建構與構造為基本活動的及物活動
首先,游戲必須有物質對象。沒有建築結構材料也就沒有建構區的結構游戲,多種多樣的結構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其次,建構、構造是該區的基本活動,也就是造型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必須通過直接動手操作,通過自己的建構和構造活動來反映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也正是這種親手操作的造型活動可以是幼兒的活動要求的到滿足,給幼兒帶來愉快。
(二)建構區活動的教育作用
建構區的而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特殊的意義。
首先,游戲的過程就是幼兒動手動腦、創造性的、自由的再現物質的形象的過程。它既提供了發展感知動作技能的機會,有培養了手眼協調和手腦並用的能力,也是使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表現。幼兒在對結構材料的直接操作中,不僅獲得了關於結構材料性質、大小、顏色的知識,而且獲得了一些空間方位概念和數學概念,可以說建構區的活動室發展幼兒智力和豐富知識的重要手段。
其次,建構區的游戲又是幼兒的一種藝術造型活動。幼兒再現周圍事物是,在顏色,形狀,各部分比例中都體現了對稱、協調和美觀的要求,這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表現、創造美的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最後,一個成功的作品,需要幼兒有較強的目的性,並勇於克服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善於和同伴互相配合、協作。因此,通過建構區的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目的性、堅持性和與同伴祥和合作以及與他人分享的品德。
J. 如何培養幼兒的藝術創新意識
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的召喚下,在素質教育改革中,正在探索和建構的一種教育理論和模式。因此,開展素質教育,培養開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已是當前幼教事業的主流,只有抓住培養幼兒創新意識這一重點,才能把幼教事業帶入一個新天地。藝術教育以形象思維為主,有助於促進幼兒右腦功能的開發和提高,對發展幼兒創新意識以及幼兒的創造精神極為有利。幼兒的創新意識具有豐富的想像力、敏銳的洞察力、活躍的靈感、新穎的表達以及求異性和潛在性的特點,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根據新《綱要》藝術教育的內容和要求,轉變觀念,把幼兒思維活動的定向性,轉變為多向性、變通性,發展幼兒的創新意識,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具體做法如下:
一、選編能誘導創新的藝術教學內容,開發創新的源泉
內容是教育目標的載體,內容選得好,教育目標的實施就有了重要的保證。我們從三大藝術教育內容出發,支持幼兒用美術語言、音樂語言、文學語言以及綜合語言等來進行探索與表現。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呈現方式要為幼兒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增強教學的選擇性與開放性,突出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綜合收集了各類教材及雜志報刊上藝術創新教育的課程方案,裝訂成冊,供教師選擇使用。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能夠被我們直接運用的教育內容並不多,一般來講,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實際情況對一些教材進行改編或創編。
例如在綜合活動《會變的小河》中,我們對音樂《挪威舞曲》與童話《魚寶寶生病了》兩個教材進行綜合改編,並創編與之相匹配的美術內容,將文學、音樂和美術三者有機結合,整個教材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畫面感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學內容的選擇創編,不是隨意照搬,不能生硬,我們力求注意以下四點:
1.趣味性——有趣的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表現的慾望,起到激活思路、啟迪智慧、觸發創新的作用。
2.情感性——將大千世界的動物、植物甚至是無生命的房子、太陽都賦予豐富的情感,充滿濃濃的情意。
3.藝術性——語言優美,旋律流暢,畫面生動,具有藝術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4.綜合性——將文學、音樂、美術三種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起,使文學作品有歌有畫,音樂作品中有故事,有畫面,美術作品有詩歌等等。
二、創設鼓勵創造的環境氛圍,激發創新的意識
1.藝術環境的熏陶。
我們有目的創造美好的藝術氛圍,開發環境教育的功能,使幼兒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接受藝術的洗禮、情感的熏陶。這種氛圍是多方位的,可聽、可見、可感、可想、可動。如我們選擇一些中外經典童謠、歌曲在晨間播放,使園內的每個角落都充滿音樂,浸在音樂的環境中,吮吸著音樂賦予的創造養料,孩子們會不時地迸發出音樂帶給他們的創作靈感。園內的牆壁上、走廊上貼著老師精心製作的藝術作品,以及形象生動的幼兒美術作品,各活動室內有老師、小朋友精心布置的牆飾。室內外布置著豐富的藝術活動區域,讓孩子在隨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接觸各種藝術活動的材料、器具,在敲敲打打、吹吹、塗塗、畫畫、說說、演演中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促進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萌芽和發展。
2.寬松氛圍的感染。
事實表明:幼兒喜歡衣著和諧、目光親切、言語甜美、歌聲圓潤、舞姿優美、手工精巧的老師。這說明,幼兒會情不自禁地接受來自藝術素養較高的老師身上發出的各種信息。因此,我們要求教師不但在教育活動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自身的教養、行為和情緒情感,讓幼兒在教師的無聲的隱性的教育中,在健康、和諧的氛圍中有足夠的自信心,從而迸發出更多的創造性的火花。當孩子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時,當他們的描述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當他們手舞足蹈,自編自唱,亂塗亂畫而興致勃勃時,我們沒有用「對不對」「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們,或者盲目否定他們,而是敏感地捕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加以科學的引導。比如,在一次繪畫活動中,班上年齡最小的毛毛畫來畫去,只畫了幾個色彩不同、大小不一的圈圈,且面露難色。老師就過去對他說:「挺好的,這象魚眼睛,這是小魚吐的泡泡」這孩子馬上將一些圈圈添畫成一條可愛的小魚,並且畫上水草、波浪,一幅栩栩如生的小魚吹泡泡的畫面就出現在小朋友面前,老師的鼓勵,消除了孩子的自卑感,適時的暗示又激起了他們創造繪畫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誘發幼兒創新的靈感
個體的創新在某種意義上講不是「學」出來的,而是激發培養出來的,幼兒的創新更是如此,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精心設計教學,誘發幼兒的創新靈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常常讓幼兒「畫太陽」,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幼兒在紙上「依葫蘆畫瓢」,而精心設計的誘發幼兒創新靈感的教學就不是這樣。教師可以先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然後用故事或語言誘發幼兒畫出心目中的太陽。如穿著花衣裙的夏天的太陽,扎著圍巾的冬天的太陽,戴著五彩花環的春天的太陽。只有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感受到的或感興趣的事物和情境進行教學,才能激發幼兒的創新火花,釋放幼兒內在的創造沖動。
四、多途徑訓練,提高創新的能力
途徑一:藝術教育課堂活動
藝術教育課堂活動是實施藝術創新教育的主陣地,能夠幫助幼兒去發現美好的事物,感受作品的情感,表達內心的體驗,進行主動的創造。每周我園都堅持2-4節的實踐課讓教師們自主探索、自主實踐。
途徑二:多種多樣的藝術興趣活動
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藝術特長,自主參加任何一種興趣活動,如「百靈鳥」音樂組、「棒棒」繪畫組、「歡歡」舞蹈組,「小叮當
」電子琴組,「小八哥」故事組,「小巧手」手工組。幼兒進行分組藝術活動,由具有藝術特長的教師擔任輔導。在這里,我們摒棄以「技藝訓練為中心」,而是重視讓孩子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提高藝術創新的能力。
途徑三:饒有情趣的藝術游戲活動
藝術游戲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佳手段,是幼兒走向自由創造的關鍵,幼兒不僅從外界吸收經驗,而且還能把自己頭腦中的豐富想像表達出來,如「服裝公司」「小舞台」「小熊過生日」「建築公司」等游戲萌發了幼兒的藝術情趣,逐漸形成了我園藝術創新教育的探索型主題活動。
途徑四:藝術區域活動
如音樂區、語言區、美工區及繪畫區。我們在音樂區,為兒童准備廣泛的發聲器材,如盆、筒、罐、鈴鐺、筷子、尺、橡皮、紙等,讓兒童有機會隨意玩耍這些器材,利用它們發出各種不同聲音,鼓勵他們自由演奏。在語言區,我們為幼兒准備豐富的圖片、頭飾,收錄機、音帶等。幼兒發揮自由想像,進行創編。在手工繪畫區,我們為幼兒准備了顏料、畫紙、橡皮泥以及各類結構材料,幼兒可自由地表現、創造。
途徑五:親子藝術活動
我們以帶有明顯親情性質的親子藝術活動,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相協調,相統一,提高教育功效。親子藝術活動的內容是多樣的。如親子合作「一筆畫」、故事表演「小貓釣魚」,利用廢舊物品做工藝小擺設,開家庭影展,家庭服裝表演會,看照片講故事,自編自唱生活趣事等。這些活動不僅密切了親子情感,更使幼兒在動手能力、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方面得到
發展。
五、改進方法、形式,培養幼兒創新的精神
所謂創新精神,就是一種樂於思考、樂於探索、大膽實踐,刻意求新的精神。在藝術課中,以教材中的內容為中心,通過聯想,類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維向各個方面擴散開來,從而產生新的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通過嘗試和探索,用自由的動作形象、語言、畫面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從而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及擴散性思維。如,我們啟發幼兒:「用什麼樣的聲音才能唱出迷路小花鴨的孤獨和害怕?唱出小朋友的同情和關心?」「星星,離我們那麼遠,用什麼樣的聲音給它打電話才能聽見呢?」……讓幼兒自己找感覺,體會音樂的輕與重,使個體在自我創造的反饋中得到享受。再比如在教學折紙《滑稽小人》《狗》《寶塔》時,教師將幼兒折疊好的小褲子、小襪子、小亭子提供給幼兒,提出問題「你能將它們組合成什麼呢?」教師留充分的時間讓幼兒去動腦筋,想問題,鼓勵幼兒敢於用別人不曾用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經過思考,討論及教師的啟發,幼兒能夠講出用小褲子、小褂子和小亭子可以拼接滑稽人,用三條小褲可以拼接成獵狗,用許多小亭子可以拼接成寶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鼓勵性的語言「你真棒」、「真聰明」「可以試一試」,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內因,激發了幼兒創造的動機,形成了強烈的創新意識,久而久之就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精神。
六、積極評價,體驗創新的樂趣
在幼兒進行藝術創造活動時,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幼兒產生創新意識會起到激勵作用,教師多一份鼓勵,孩子就多一份信心。所以我們教師盡可能去發現每個幼兒的成功之處;並具體指出作品中最吸引人的部分,然後加以適當的稱贊;稱贊時,語句和態度不但誠懇,而且伴有肌膚的接觸,如摸摸頭、拍拍肩,對認真完成的幼兒,即使不夠好,也加以鼓勵。從而促進幼兒樹立「我也能創造」的信念。如一天,駿駿畫了一幅司機開汽車的漂亮的畫,可是在四周又畫了一圈黑黑的粗線,老師並沒有直接評價,而是試探著問,為什麼?駿駿得意地說:「司機叔叔撞紅燈,被警察叔叔關起來了。」駿駿的回答得到了老師肯定的評價,從而體驗到了創造成功的喜悅。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無時不有的白熱化競爭,都落在了頭腦的競爭上,而頭腦的競爭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造性思維的競爭。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靈活運用教育機智,架起藝術與創新之間的橋梁,讓創新之花在幼兒藝術活動中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