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怎麼理解藝術加技術

怎麼理解藝術加技術

發布時間:2023-03-26 05:00:56

㈠ 「藝術家」要怎麼定義如題 謝謝了

藝術家 開放分類: 文化、藝術、行業、高雅欣賞 指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藝術創作勞動而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工作者;既包括在藝術領域里以藝術創作作為自己專門職業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職業之外從事藝術創作的人。 藝術家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在人類早期階段,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尚未分離的時候,技術嫻熟的工匠就是早期的藝術家。爾後,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中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最後分野,使藝術生產成為一個獨立的精神生產部門,從而為專業藝術家的出現提供了客觀條件。同時,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還為藝術家的出現創造了主觀條件:一方面,它創造了藝術家的審美的感官、靈巧的肢體、健全的心理結構、熟練的技巧、能力等;另一面,它創造了人的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創造了整個社會對藝術不可缺少的審美需求。沒有這種需求,也就不可能有藝術家的產生。 藝術家是進行藝術創作的主體。作為創作主體所具有的構成因素中,發達的審美感受能力、創造性的想像、豐富的情感和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是藝術家的主要內涵。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對生活的敏銳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藝術家必須具有的素質。對人生的嚴肅態度、對人類命運的巨大責任感是藝術家的主要道德品格。藝術天賦對於藝術家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藝術家總是具有某種突出的藝術天賦。就某些藝術種類如繪畫、舞蹈、音樂藝術來說,創作主體藝術天賦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偉大的藝術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藝術家應該是具有較高思想修養和良好藝術修養的人。傳大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思想家。藝術家的思想在藝術作品中是通過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這就比抽象的理論更富有生動性。藝術家對社會實踐具有極大的反作用力。這種反作用力主要是通過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品來實現的。它既可能給人以心靈的安慰,也可能給人以精神的鼓舞;既可能給人以虛靜恬淡,也可能給人以騷動不安;既可能使一個民族的精神穩固和加強,也可能使它解體和渙散;既可能提高一個時代的趣味,也可能敗壞一個時代的趣味;既可能對一定的社會起「潤滑」作用,也可能對一定的社會起「磨擦」作用。如果說,科學家給自然以秩序,倫理學家給社會以秩序;那麼,優秀的藝術家則給精神以秩序,在一個想像的空間里,給整個宇宙以最後的自由與和諧。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參加藝術活動的人也將越來越多。為了適應社會不同層次、不同階級的藝術審美需要,於是便有了所謂嚴肅的藝術家類型和通俗(流行)的藝術家類型之分。這種現象廣泛地見之於各個藝術領域。此外,還存在著一支人數眾多的藝術家類型,即民間藝術家。這一類型藝術家的存在,與民族傳統、民族審美心理和趣味、民間工藝、風俗等密切相關,同是藝術家隊伍中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此,在進行美學或藝術學研究時,無論對哪種類型的藝術家都不應該忽略。 【古代藝術家稱呼】 音樂舞蹈方面的叫伶人 書畫方面在宮廷的叫畫師 民間的叫匠人——以前沒有書法家這個概念,只要會寫字的,人人用毛筆呀!那時侯唯有「善書」之稱耳,特別厲害的開宗立派的有稱「聖」如王羲之。

求採納

㈡ 技術和藝術

        技術和藝術在一些方面具有對立關系,思考起來有些的意思,也是應一位學霸君的建議。事情的內容是他喜歡攝影,覺得現有設備不能滿足他的技術精進和藝術創作的需要,所以想買個更好的相機,我的觀點是先學理論,還有藝術水平、經驗閱歷、思考想法、實踐創新等方面,要不斷鍛煉才能形成。他的觀點是自己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一定積累,有些東西會受到設備的限制,即使是創意和想法也需要相應的設備具有能夠達到要求的能力才能實現。可以歸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主張。其實這事因人而異,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我今天討論的不是個別問題,而是從更具共性的方面試簡單分析技術和藝術的關系。

        技術是可重復的,而藝術是需要創造的。創造性不僅體現在藝術上,同樣體現在科學上。不論是科學還是藝術,當它成為可重復的工作時就形成了技術,這樣說有點寬泛,比如各種藝術家,可重復部分是他們的基本功,可以看做是他們的技術,而藝術部分在於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創新,這也引出下一點。

        技術是可普及的,而藝術是展現個性的。同樣是建築,普通的建築師展現的是他們廣泛都具備的建築技術,而具有獨立風格的建築師的作品具有藝術觀賞性。一個特例——獨門手藝,它可以是藝術形式或藝術作品,而且是極少數人掌握的熟練技巧,但這並不與技術可普及相矛盾,未能普及可能跟社會大眾對藝術的選擇和擁有手藝的門派自身傳授有限制有關。

        從熟練度來說,藝術創作應該是生疏的,是一種嘗試,而技術應該是熟練的,是一種再現;從復雜度來說,藝術創作是復雜的,技術也可以是復雜的,那是對於外人來說,對於擁有技術本身的人來說,技術的重復、熟練度的提升可以降低給人帶來的復雜感。藝術的復雜不只是技術手段的復雜運用,更是一個創作過程中思考,感受,表達的沉澱。

        技術是理性的,更可以說是機械的,而藝術是感性的,靈感是稍縱即逝的。技術為了維持現狀,藝術為了精進發展。擴大一下話題,理性是追本求源,感性才是生物的特性,而人類通過理性了解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就是極大地發揮感性特性。回到原話題,技術是為藝術服務的,新藝術往往建立在新技術之上,但這只是一種手段,感悟和想像才是藝術不竭的源動力。順便說一句,藝術也會包含深刻的理性思考,因為如上面說的,它有時也要揭露事物的本質。

        看網上一位老師的博客在講課時有同學提問問技術和藝術的區別,討論一番後,老師舉了個栗子:在世界各地的,我們都能看到蒙娜麗莎的油畫,非常的美。你們認為這是技術品還是藝術的品。學生說是技術品。老師問為什麼是技術品。學生說,因為這些油畫都是別人模仿畫出來的。老師問,蒙娜麗莎的真正藝術品是誰呢?「是達芬奇的原作。」學生齊聲回答。老師說:那麼,現在能不能說出藝術與技術的差別呢?藝術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再造的;技術是可以成批生產的。

        下面是網上找到的蒙娜麗莎的翻版,但這不能說只是技術,而是藝術再創作,和單純的技術是不同的。

        說點題外話。學霸君想買新設備,當然他准備自己攢錢,下面的情況只作為說明,而非評價。我覺得我們大多都應該經歷過或見過,小時候或別人小時候買了一個玩具或別的什麼心愛的東西,過了一陣又想買另一個新的或更好的,家長會說:不是已經買了一個了嗎,為什麼還要買,這時,小朋友就會找理由說舊的怎麼不好,新的怎麼好。即使是大人,也會有這樣的現象,不過就算是成熟的人有這樣的表現也無可厚非,因為他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阻止孩子也是替孩子考慮行為後果。再說極端一點,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使為藝術獻身也算是活得自由的偏激表現。說得再大點,如果不是萬物集中的態勢,或我們還處在集中的初期,人均責任會很小,我們的自由度很高,不過集中度低時未能提高技術水平,不能很好地服務藝術,但是,你知道這個但是有多可怕,看看最下面的閱讀原文就知道了。這也說明了技術雖然是藝術表現的途徑,但並不是源泉。

       最終小結一下,獻上網路:技術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和願望,遵循自然規律,在長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技巧和手段,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總和,但是也是需在在實際中多多磨練才能找到自己技術所在地。最後一句感覺有語病,整體意思就是說技術是實現更好的生活的基礎,而科學、藝術等等在前面探路的學科是我們發現更好生活的希望,而這希望的源泉是我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關於學霸君買設備這件小事,我個人的想法是玩技術不如玩藝術,當然從玩技術到玩藝術的路是沒問題的,為此拼搏賺錢也是人生經歷,重要的是自由的活,雖然我們都存在於不可知的必然性之下。藝術需要的就是自己的感覺,走自己的路,別人都在忙著搞藝術。

㈢ 技術和藝術的區別

按傳統理解,搞技術的人與搞藝術的人是不同層次的,實事上也應該如此,但現在這個社會上,技術與藝術就有些混淆,有時很搞不懂。
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技術是一種帶有一定技巧的簡單勞動,而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根據我這一理解,現在這個社會上的藝術家就很少了,比如現在流行的唱歌、跳舞類的人員一般不在這之列。縱觀歷史,基本沒有幾個靠唱歌留芳後世的,就是因為這一流人缺乏創造性,純粹就是掌握了一點發音的技巧而已;可是作曲、寫作人員留名的就不少,比如音樂界的貝多芬等人現在之所以有名,不是他的鋼琴彈得好,而是他的曲譜得好。但看看現在這個社會,什麼人都在唱歌,當然自娛自樂可以,但要冠以藝術甚至家之類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因為從本質上講,唱歌運用聲帶的技巧與用手下地勞動是沒有區別的。還有美術,要稱得上是藝術的東西一定得下很大的功夫,如果是寫生、描繪的話就只稱得上是技術活。當然,還要說明的是,每個人做的工作不一樣,對某種工作的熱愛程度也不一樣,對同一種工作來說能夠掌握的程度也不同,但這決不是影響對技術與藝術理解的障礙。
另外,還要說的是,技術工作一般來說是藝術工作的基礎。比如音樂、美術,對聲音理解得深、對色彩把握得准都有利於藝術創作。但作為一名技術工人,如果對某種工作(如焊工、鉗工、車工等)掌握到一定程度是不是也可算是藝術工作呢?因為這和掌握小提琴的拉法是沒本質的區別。
所以說,我們在用藝術與技術時還是要特別注意的,否則對真正的藝術是一種玷污

㈣ 你怎樣理解「藝術家」這一概念

富於幻想,浪漫,想像力豐富,創造力強的人,通過藝術品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的人.
古希臘時期,盡管創造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品,但當時人們並不是用今天我們看待藝術的眼光看待它們,而是將其當作一種高超的技巧的結果。中世紀時期,藝術有兩種含義,一種以是文科藝術,包括:修辭、邏輯、格律和語法;一種是高級藝術,指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四大學科。這其中一些,在當時被稱為自由學科。然而,所謂自由學科並未包括繪畫、雕刻、和建築,很象中國古代周時的「六藝」學說。文藝復學時期,藝術是一種高超技巧的觀念又得以重新恢復,但是藝術家當時仍是被視為工匠。雖然達?芬奇等具有廣泛人文知識的全才式藝術家大量涌現,繪畫、雕塑和建築等造型藝術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由於在他們的實際創造行為中,藝術研究與科學研究很難分開操作,並且又都是按著契約者的表現要求和完成期限來工作,因此仍未具備我們今天所理解的「藝術」或「美術」做為一門感性創造學科的特質。

㈤ 什麼是藝術家

什麼是藝術家,是從自覺的藝術到藝術的自覺,由此,藝術就變得無比艱難。 藝術家的工作是把藝術個性化。藝術中沒有超越,只有區別,成功者都是在千差萬別中顯露自己。藝術家的個性魅力成了他藝術的靈魂。如何把個性魅力變成個性藝術?藝術家們各有各的秘密。 憑仗著他們的努力,創造一個世界。這世界不是現實世界的復制。智慧到處發光,才華到處流溢;所有顏色都是語言;所有聲音都有靈性,所有空間都充滿想像。
藝術有它神秘的規律;由於藝術的本質是生命,藝術家生存在自己的藝術中。藝術一旦完結,藝術家雖生猶死。長命的辦法唯有不斷區別別人,也區別自己。這苛刻的法則便迫使藝術家必需傾注全部身心,寧肯在人間死掉,也要在藝術中永生。藝術家最大的朋友是寂寞,伴隨藝術家一生的是忽冷忽熱的觀眾、讀者,和一種深刻的孤獨。 這便是大家心中的藝術家,天生的苦行僧,拿生命祭奠美的聖徒。但如果沒有他們,人類的才智便沉沒於平庸,生活化為一片枯索的沙漠,好比沒山,地球只是一個光禿禿黯淡的球體。
這是唯美的藝術家的境界,曾經在搜狐上看到一篇母子的書信文章,我永遠的記錄了下來,內容如下:「首先做藝術家需要奉獻精神!有人說,搞藝術,必須成為善於超脫的投入者,善於投入的超脫者。此話誠懇而實在。人家有吃肉的滋味,我有吃菜的品位;別人有說名道利的情趣,我有墨池飛魚的樂趣。這才是藝術家的心靈。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寬心靜氣,將生命和熱情全部傾注於事業和藝術。使畫中膽魄更博大,令心裡詩韻更充盈,做無愧於時代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人如果想高尚,就要學會並且做到寬容和理解、原諒和大度。雖然要做到很不容易,但是只要努力就能夠做到。」
兒子,請試著去嘗試一下,去追求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爭當一個品德高尚、心靈善良的藝術家。千萬別當唯我主義、狂妄自大並以個人的好惡去控制別人的暴君。也不要將忌妒和仇視的眼光投向那些社會中的貴族階層,因為以上兩種做法都是不明智的。這樣為自己製造痛苦或使自己陷入痛苦,都是對自己、對他人的不公。媽媽想告訴你:生活原本是美好的,是某些不自律的人破壞了這種美好,媽媽要求你不要做這種人。
媽媽願意和你一起學會做一個高尚的人!讓我們共同朝著這個目標而奮斗。兒子就要出發了,媽媽的心,將伴隨著你同行!
現在之所以提這樣的話題,主要是為了讓許多即將走入藝術家行列的新人意識到,藝術雖然有一定的商品屬性,更重要的依然應該是它的社會屬性和意識屬性。
文字於筆,筆如刀。
寫這篇文章只是用自己的文章敘述的方法正言一些論點,在網路上看到所謂的偽善型的評論家對景德鎮現代陶瓷窮其所能的進行貶低。的確一些藝術家受物質利益驅使,把藝術當成了贏利的工具,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藝術性。但是一味指責批評會毀掉一個行業的的藝術生命,這種「棒殺」,是很可怕的。 然而,正是這些隱藏在偽善的外表下這類人,卻在為了自己個人私利,導演著愈演愈烈的焚火攻勢。
現代陶瓷收藏行業起飛也就這么幾年事情,在這短短的幾年內現代陶瓷收藏能夠起飛到現在這個程度得益於市場的垂青,但是也是因為現代陶瓷收藏有他的藝術基底,平地是不可能起高樓的。
現代陶瓷藝術品市場的迅速膨脹,當然也使得許多藝術家的心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個是顯而易見的,而如果用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心態就很片面了,市場發展到這個程度,我們做的不是「棒殺」,而是需要引導,藝術家通過勞動獲取報酬,是無可非議的。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藝術資源可以轉化為生產力,可以帶來經濟效益。而如何正確幫助藝術家辨識經濟利益和藝術追求的目的,這個就是媒體工作者的責任,也是一個媒體工作者的道德。
有某些這個行業行走的人都因為各種原因對這個行業有著諸多的不滿,其中有被市場拋棄的、被藝術家群體拋棄的、個人恩怨、行業抵觸等等,他們將自己的心中的忿滿化之的是語言上的表述,將一些小的東西誇大,然後無限制的誇張,續而,恐怖化。就如這個文章所要探討的金錢與藝術的問題,這類陰暗的人群不是去引導而是竭盡所能貶低,試著想想,一個心態陰暗的人,他的話語怎麼能夠公正表達。可是當這些話語偽裝在其偽善的外表下卻在故意對他人產生錯誤的引導。
這個行業如果要健康的發展,藝術家需要進行引導、自律很重要,但是同時也要收藏家自己認真看清楚一些文章和言論,看看寫這些言論的人的背景和發展歷程以及現在的行業地位和他所從事的工作,您就會明白他真正的用意和立場。

㈥ 如何理解藝術、科學與技術相互之間的關系

如何理解藝術、科學與技術相互之間的關系

藝術是科學技術的升華,新的藝術形式大多產生在新的技術之上。
而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也就是一種藝術形式
太抽象、太理論了,呵呵……
藝術設計,所要處理解決的就是這個關系,這非常不易。
所以,國內許多人把學藝術設計看作是一個成材的捷徑就大錯特錯了!
最早藝術有純藝術和工藝美術之分。純藝術多是藝術家做,比如大畫家之類。工藝美術

就是手工藝者的活,社會地位也很低。手工藝者多是身兼設計者,生產製造者,商人數

職。設計並沒有從中脫離出來。
但是科技帶來的工業革命發生後。工業大生產的趨勢下,設計逐漸成文一門單獨的學科

,從藝術中分離出來。所以沒有科學,沒有工業生產,也就沒有設計的獨立。
簡單回答就這樣。具體的,如果你要寫論文或者准備考試,網上又找不到詳細資料的話

,建議你還是去買本書。一般藝術設計概論或者藝術設計史之類的書就行。
我有一本《藝術設計概論》。李硯祖編寫的。有這方面的資料。你可以考慮。

科學和藝術,是人類思維之樹的兩大主權,是人類文化的兩翼,是人類心血、勞動和智

慧的結晶。科學與藝術的互動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文化現象,將貫穿整個人類社會的歷

史。本文以人類思維的生成與演進為中心邏輯線索,從對人與自然以及人與其類群(或社

會)的矛盾運動的考察分析中,實事求是地得出了科學與藝術互動的必然結論。以此為基

礎,作者進一步認為,實現我國未來科技創新還應當開辟另類途徑,即:緊緊圍繞科學

與藝術的互動作好...
科學和藝術,是人類思維之樹的兩大主權,是人類文化的兩翼,是人類心血、勞動和智

慧的結晶。科學與藝術的互動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文化現象,將貫穿整個人類社會的歷

史。本文以人類思維的生成與演進為中心邏輯線索,從對人與自然以及人與其類群(或社

會)的矛盾運動的考察分析中,實事求是地得出了科學與藝術互動的必然結論。以此為基

礎,作者進一步認為,實現我國未來科技創新還應當開辟另類途徑,即:緊緊圍繞科學

與藝術的互動作好文章,始終堅持不懈地充分動用各種藝術手段,做好科學普及、青少

年兒童創造力培養等方面的工作。 全文由前言、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文獻研究、科學與藝

術同源、科學與藝術互動以及結束語等部分組成。前言部分引出論題,交代寫作目的和

動機,等等。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文獻研究部分對他人的研究作了概括總結,點明立題的

現實意義。科學與藝術同源部分,列出科學與藝術同源的宇宙學和人類學依據,指出作

為「人為」和「為人」事業的科學和藝術,二者共同的客觀基礎是人與自然,二者產生與發展

的源泉是人與自然以及人與其類群(或社會)之間的矛盾運動。

㈦ 什麼算文藝或藝術又算技術

在當下,要想分清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工藝技術,似乎很難。凡是與技藝沾點邊或與文化沾點邊的事情,都有人想著向藝術上靠。或許,從更廣闊的意義上講,這些都應該屬於藝術的范疇。但,若我們要從純文化與人類文明進程來審視,又該如何區分藝術與工藝技術呢?

簡單的理解,藝術應該是一種審美文化創造活動,而工藝只是技術性的製作。即便如此,還是讓人難以理解,因為藝術通常離不開技術,再純粹的技藝裡面常常似乎也會伴隨著那麼點藝術的成分。如此一來,藝術與工藝技術的分別就更難弄清了,怪不得今天會有人大聲疾呼藝術創作需要工匠精神。

藝術從工藝升華而出

其實,藝術與工藝技術這種含糊不清的關系,在歷史上從來就沒被分清過。我們知道,幾乎所有人類藝術,最早都出自於工匠性的技藝。文藝復興以前的西方藝術家,大體都屬於工匠階層,與普通的泥水匠並沒太大差別。衫差而在中國,古代畫師們也都屬於工匠,即便閻立本那樣貴為丞相的大畫家,都還會為工匠身份感到自卑。當然,西方社會並不會對工匠進行特別的歧視,一個優秀泥水匠仍會有貴族般的自豪。而在中國,由於儒家思想構建出的森嚴等級體系,即便到今天仍沒多少人願頭上頂著個「匠」字。在此般文化語境下,來討論藝術與工藝技術的區分,最否會讓人聯想到更多呢?

與其說藝術源於工匠的技藝,不如說藝術是工藝的升華。任何優秀的人類傳統藝術,都離不開精練技藝。西方古典藝術離不開,東方古代藝術也離不開,即便是宣稱不以技藝取巧的文人繪畫,也是離不開長期的技術訓練的。但僅有熟練技藝並不算藝術,只能是工藝,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只會是「匠氣」的。只有當創作者在技藝的基礎上,將自己對文明的思考、生命的靈性注入作品中,才能稱為藝術。由此得知,藝術的本身,並非復制,也並非工藝性製作,而是一種文化創作活動。藝術創作者身份並不在於是工匠還是藝術家,更在於其是否對人類文明進步有極積貢獻。如,切利尼本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名金匠,卻以藝術家的身份被載入歷史,不只是因其曾製作出過多麼華貴的金銀工藝品,而是其在熟練技藝基礎上,將自己的思考、將生命熱情傾注於那些不朽的雕纖神塑作品中,為人類文明史增添了不可缺失的內容。又如,米開朗基羅創作的西斯廷天頂壁畫,從技藝上講絕對讓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家難以相比,但那裡面僅僅只有技術嗎?

藝術是出自生命毀塌虧本源

如果說藝術創作一定要是能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會讓大多數覺得太大太空。對於許多心地單純的藝術家來說,才不會去考慮這些無聊的空洞話題呢,他們只樂意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事實上,如果一個人整天去想那些空洞的東西,也根本就搞不了創作,藝術應該是接近生命本源的東西才對。從小的個體上來講,藝術創作應是將自我生命體驗進行自由的釋放。由於造型藝術是對形象或形體的創造來實現的,技藝就成了不可缺少的基礎。然而,再好的技藝也只是一種技術,精糂的技藝能生產出非常好的商品,卻不一定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只有當一個人將自己的文化思考、內在情感、生命靈性與技藝融為一體時,才有可能進行藝術創作。同時必需注意的,這些技藝以外的生命內在體驗,除了一個與生俱有的生命靈性外,更多源自文明的給養,源自文化上的修行。很難想像,一個完全脫離文明社會的人,還可以進行藝術創作。

㈧ 技術創新問題:藝術家+觀光者+伐木工人+小鳥=樹的綜合含義,怎麼理解

我先說一下我個人的理解,首先,藝術家的話就說明對於技術的創新是有一定的創作基礎的,因為藝術家善於創作,並且有著非同一般的眼返告光。第二個觀光者的話,應該是意味著與藝術家相對的群體,也就是現實生活中你的技術產品開發出去所面對的技術應用群體,應該就是要關注你的使用對象,你所開發的產品應該鉛世畝以廣大的應用群體為基礎,通俗的說就是你要生產適合人民應用的產品,滿足應用群體的需求,至於伐木工人的話,我的理解是要實踐?不怕辛苦,肯動手動腦,腳踏實地的進行技術創新,最後一個小鳥,一般有樹的地方就會有鳥,所以我感覺這應該是一個產業之間的合作關系,也有可能是產業鏈的效益,或者說是鳥和樹之間的友好合作,放在技術創新這一塊來講,應該就是你開發出來的產品要找到相對應的合作方或者是合作夥伴,兩方相輔相成,互利互槐森惠,我的理解大概是這樣。

㈨ 技術與藝術 - 藝術作品的雙重價值

(在中文中「藝術」一詞指包括繪畫,音樂和詩歌電影等等一切藝術類別,而在英文的一般運用中則主要指視覺藝術,並且是指純藝術風格的視覺藝術,如繪畫和雕塑等。本文中「藝術」一詞兼用這兩者的習慣,在主要指視覺藝術的同時,也兼指其它一切包括在「純藝術」范疇的藝術形式,如詩歌,音樂等等。)

1。藝術作品的雙重價值:技術和藝術

任何一件藝術品,都包含兩方面的價值:技術價值與藝術價值。技術價值是針對在一件作品中藝術家所採用的方式方法而言(技術的嫻熟程度),藝術價值是針對藝術家在作品中注入和傳遞的主觀因素而言,如情緒,觀念和思想等等(雖然觀念和思想在我個人對純藝術的理解中幾乎不佔有任何重要位置,但它們的確是從屬於和技術價值截然分開的主觀因素范疇)。

在視覺藝術中,技術價值大致包括以下兩方面的意義:1。對現實的再現技巧,即繪畫中的寫實技巧;2。對材料的掌握。比如油畫和水彩畫的材料就非常不同,在運用時的技巧也不同。歐洲從文藝復興開始到印象派時期的繪畫都具有非常高的技術價值,因為這個時期的所有作品,由於透視,光影,人體解剖等等學科都趨於完善,所以都具備非常逼真的現實主義效果。而在材料的運用方面,油畫也從文藝復興開始後漸漸成熟起來,給寫實的表現創造了條件。所以在寫實技巧方面,歐洲在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印象派這一段時間的美術作品無可爭議地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則是個非常模糊和主觀的概念,其標准也是變化萬千,各說不一,並且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曾經,藝術完全是隨心所欲,毫無標準的;曾經,技術價值幾乎完全成了唯一的標准;曾經,藝術作品的思想性被看成高於一切;曾經,技術價值又被貶低到毫無價值的地位。所以,對藝術價值的爭論似乎是最無效益的,對藝術價值的定義,也是歷史上最主觀最武斷的,基本上是100%因人而異。如果說藝術作品的藝術性其實就反映了藝術的無標准性,此話並非誇張。

然而無論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如何因人而已,有一點卻是沒有爭議的:藝術的獨創性。這個詞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創造性和獨特性。之所以藝術的「創造」區別於工廠的「生產」,之所以藝術作品是「作品」,而不是「產品」,就在於藝術作品既有著和產品一樣的「創造性」(從無到有的過程),又有其不可復制的「獨特性」(相對於「產品」的批量生產性)。所以叫「獨創性」。任何一個抄襲別人的藝術家,任何一件沒有獨特風格的藝術作品,都絕對不會得到最終的價值認可。所以,這個「獨創性」是藝術史上(尤其現代藝術中)最重要的價值標准。

另外,以上的「技術」和「藝術」價值也和告液可以和藝術的「形式」與「內容」相比較:「技術」可以基本(只是「基本」)等同於「形式」,「藝術」可以基本等同於「內容」。然而在越是主則衫觀和抽象的藝術中,前者(「技術」和「形式」)越是接近於後者(「藝術」和「內容」),以至於完全等同。

2。技術價值和藝術價值之間的關系

a.「技術」對「藝術」的影響

雖然藝術作品的這兩種價值之間並非截然分開沒有關系的,但兩者卻不一定是像很多人理解的成正比地增長的,即:技術越精,藝術價值就越高。很多藝術傢具備非常真實地描繪自然的技巧,但他們的作品除了像和照片一樣 – 對自然的拷貝之外,沒有任何主觀內涵,而某些技巧並不那麼嫻熟的藝術作品(如梵高的作品),卻具備強烈的獨特語言,成為歷史上不可取代的傑作。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把「技術」不只是簡單地看成寫實主義的技術,而看成藝術家表達自己的獨特「語言」,那麼,又的確是技術越成熟,藝術性越高。以歐洲現代藝術為例,很多畫家在早期的技巧多為寫實,自我風格孫友腔並不明顯,所以雖然在傳統技巧上很嫻熟,但在表現自我的「技巧」上並不自如。然而隨著個性的成長,這個表現自我的「技巧」(風格)上越來越成熟,所以他們的作品的藝術性也越來越強。除極少數沒有經過傳統訓練的藝術家以外,幾乎所有畫家的藝術生命歷程都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藝術,按西方的傳統技術為標准來看,是非常「拙劣」的,然而在藝術性上(個人認為)卻是非常成熟的。中國畫只在 「個性表達」這一點上遜色於西方現代藝術,而在藝術的「純粹性」上,即藝術不是思想的「附庸」而是獨立的感性語言這一點上(這一點也是西方現代藝術的最主要的追求之一),中國的藝術,一直是處在「純藝術」的高度,從來沒有落入理性的「誤區」(這和中國人的非理性思維傳統關系很大。雖然「非理性」這一點在思想意識形態上使中國落後,但卻使中國傳統藝術大受其益)。

之所以說中國士大夫藝術在「個性」上遜色於西方藝術,除了中國文化對個性的壓制的特點以外,還在於中國畫有著一整套嚴格規范的技巧系統,限制了藝術家的個性表達。中國畫的這個技巧系統是源於中國畫的特殊材料限制,導致藝術家在材料運作時 「為所欲為」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藝術家的個性都或多或少地被掩蓋在技巧所規定的效果范圍內。比如畫竹,任何一個中國畫家畫竹都必須遵循中國畫材料-水墨所規定的技法才能做出一定的視覺效果,所以畫出來都有一定風格限制。然而,中國畫中並非完全沒有個性的存在(比如明末清初的石濤和八大山人,兩者就有非常明顯的風格不同),只是這個個性存在被掩蓋在看似相同的風格中,需要一定的「眼力」才能辨認。

不過,無論如何,中國畫材料對藝術家的限制是很明顯的,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畫難以發展的一個巨大障礙。西畫的材料能創造出各種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人的個性表現提供廣闊的空間,的確是一個真正熱愛繪畫藝術的人的最佳選擇。

另外,這個材料對風格的限制的「缺陷」同樣也存在於中國音樂中。古代樂器的音質都非常特別,音域也不如西洋樂器開闊,所以其表現力相對貧乏。當然這個特點同時可以被看成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或者「優點」,因為它能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旋律和音質效果。但無論如何,由於中國古代樂器的「表現力」受限制,所以很難有繼續發展和創新的可能。

b。藝術價值的絕對「權威性」,技術價值的次要性

很多人輕易地把藝術作品的技術價值當成藝術作品的全部價值。拿彈鋼琴為例,一個鋼琴彈得嫻熟的演奏家很容易被一般人理解成為「音樂家」,然而這兩者卻有「質」的不同:一個技巧嫻熟的演奏家可能根本不能寫作出任何獨特的音樂作品。所以如果從「創造性」- 這個藝術的最基本的衡量標准來看的話,這些單純的演奏家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音樂家。當然,有很多演奏家能把大師的作品的原始創意再現得非常准確,或者甚至富於新意,但無論如何,演奏家終歸是在「再現」別人的作品,和作曲家有本質的區別。再拿繪畫為例,一個能把對象畫得和照片一樣真實的畫家也最多隻能使畫匠而已。所以,技術,永遠不可能成為衡量藝術作品的首要標准,更不能成為唯一標准,藝術作品的最重要標准,甚至「唯一」標准,永遠應該是其「藝術價值」。

然而,藝術的魅力和「問題」,都正是出現在這個「藝術價值」上,因為如前面我已經提到,它幾乎是一個完全沒有標準的概念。這個「藝術性」,其實就是藝術的「無標准性」,而這個無標准性,導致了很多真正的藝術家的作品得不到承認,也同時導致很多「無價值」的作品被市場炒作成「傑作」。這,是藝術的無奈。然而,盡管無奈,我們仍然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即:藝術的非理性和無標准性,才正是藝術的真正價值(魅力)所在。 人,曾幾何時萌發了理性,習慣了用理性的標准來衡量一切,導致了力圖在藝術中尋求一種可以被測量的標準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完全錯誤的( 註:從這個意義上看,西方的理性主義藝術實際上是「誤入歧途」。不過也正因為這個「誤入歧途」,西方人以比東方人更為堅定的態度再度回到了感性 )。理性,永遠不是人性的全部性質。藝術,永遠是不可以被理性測量的。也正因為藝術的非理性,不可測量性,藝術,才能填補我們理性的不足,使人性達到圓滿。

3。藝術的「個人化」導致藝術的「平凡性」

如果我們認同本文一開始給藝術價值的定義 – 「藝術家在作品中注入和傳遞的主觀因素」,我們就不難看出,藝術是非常個人化的,即:藝術表現從動機到目的,都是以個人的需要為軸心的。而之後我們也談到藝術的「獨特性」之重要。所以,真正的藝術家永遠是為自己而創作。那麼,為什麼還有博物館的存在呢?我認為這是人類對藝術的需要和尊重。但這個需要和尊重,是發生在藝術作品誕生之後的事,而不是和藝術創作本身相關的因素。一個為了出名,或者立志要讓自己的畫進博物館的人,或者立志要「為人類」而創造藝術的人,永遠不可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作品(或只能創造出虛假的「藝術品」)。

而正因為藝術是 個人的 ,所以藝術也同時是 平凡的 。當一個平凡業余畫家畫出了讓自己心滿意足或者心潮澎拜的作品時,這件藝術作品就已經完成了其藝術使命了。從這個意義上看,藝術其實是沒有高低之分的。事實上,在民間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業余藝術家創造出非常不一般的藝術作品。這些民間「藝人」,一是沒有機會成名,二也是不在乎成名,因為他們在創作的過程和結果中自己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那麼,為什麼歷史上還是有大師的傑作流傳千古?我認為原因是多重的。其一,是前面提到的,人類有著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和尊重,所以有了藝術市場和博物館的存在;其二,是機遇。有些畫家是因為市場需要或市場炒作而出名,有些藝術家的作品卻不能得到市場的承認而被忽略。這些被忽略的「大藝術家」,我個人認為歷史上可能是數不勝數;其三,是作品中的「共性」(相對於我前面提到的「個性」)。在出名的藝術家中,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作品(相對於出名了的但卻是虛假的「藝術品」),是因為他們除了「個性」之外,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的「共性」,所以這些作品能激起觀眾的共鳴。當然,之所以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體現共性,我個人認為絕非藝術家們刻意追求的結果(象前面提到的那樣「為人類而創作」),而是這些藝術家自身的個性內涵之豐富以及對藝術語言的領悟能力之透徹所導致。所以,一個內心世界豐富的藝術家,創造的作品自然是內涵豐富的,富裕感染力的,而一個個性單調的人,再怎麼追求「深刻」,再怎麼宣洩自己的「激情」,也無法創造出感動他人的作品。所以真正的大師們,無論他們的作品能引起多少人的共鳴,他們唯一努力做過的,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4。「技術」的可學性,「藝術」的不可學性

認為藝術可學的人,大凡都是把藝術的技術價值看成藝術的唯一衡量標准,而忽略了,或者根本不知道「藝術價值」的存在。藝術作品的技術部分因其「系統性」和「理性」,所以是可傳授的,也就是可學的。任何一個有起碼的智商的人,不需要「藝術細胞」,都能學會寫實的技巧,畫出像樣的寫實作品,或者彈一手流暢的鋼琴。而智商越高的人,學起來越快,技術就會越嫻熟。達·芬奇就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所以他的繪畫非常細膩寫實,在當時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技巧」,但其藝術部分的價值,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可爭議話題。

藝術的藝術部分,卻因其「非理性」的特點,成為不可學習的。就像有些人天生味覺超常敏銳一樣,有些人對色彩,對形,或對音樂的旋律等的領悟超出了其他人。這些對藝術形式超級敏感的人,就是真正稟賦藝術天才的人。這些人,無論他們是否可以很快地掌握傳統的技巧,他們都能夠在音符,色彩和線條等這些藝術形式中感受到其與自身生命的共鳴,即:在藝術活動中得到極大享受,從而創造出富於個性的作品。

再比較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兩者都有堅實的寫實技巧,但達·芬奇的作品理性而冷漠,米氏的作品激情而富於生命力。據說達·芬奇對米氏持有的強烈的嫉妒心,如果這個傳說是真實的,我個人認為就是因為芬奇看出米氏作品中透露出的那份自己所不具備的真正藝術天賦。

雖然說藝術天賦不可學,但人在藝術方面的靈感卻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在後天的生活經歷中被削弱甚至抹殺。所以有些人在很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潛能,重新從事藝術,大器晚成,這樣的例子也舉不勝舉(梵高,高更都是例子)。而一個好的藝術教育家,除了技術的傳授以外,最要的,就是啟發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當然,如果學生真的沒有潛能,再怎麼啟發也是沒有用的。

綜上所述,在藝術作品的雙重價值 – 「技術價值」與「藝術價值」中,「藝術價值」始終是最重要的。而這個最重要的標准由於其「個人性」和「獨特性」,導致了「無標准性」和「平凡性」 – 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因藝術家自身的需要為動機和目的而創作的。所以一旦一個人創造出了自己所以喜愛的作品,無論此人是著名藝術家,還是無名的普通人,這些作品都算是完成了其「藝術使命」,都是藝術「傑作」。由此,一個家庭主婦在興致所至時信手塗抹出來的繪畫,和博物館中作品,其間並無「質」的差別。

分析了藝術作品的價值之後,筆者還認為,藝術,這個人類精神勞作本身的價值,或者說藝術的本質,其實還不在於作品 – 不管是其數量還是質量, 而在於享受生命和感受美。因為藝術,就是我們的生命的體現,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本身,才更是一件我們永遠無法超越的「藝術傑作」。 有了這個理解,我們才能真正懂得何謂「人人都是藝術家」,何謂「人人平等」,才能理解到,只要一個人能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每天都為全新的日出和日落而驚嘆,每年都為四季變幻的大自然而稱奇,那麼無需繪畫彈琴,這個人就是真正的「藝術家」,這個人就在藝術的「實質上」和「大師」們站在同一個高度。

「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名言可謂人間至理。

㈩ 什麼才是真正的藝術家畫家什麼是技術高手畫匠

什麼才是真正的藝術家畫家?什麼是技術高手畫匠?如果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這二者之間的區別,那就是他們一個是在創作作品,一個是在製作作品。

作為一個真正的畫家,不僅要有相當的藝術修養造詣,有嫻熟的繪畫技法,而且還要有繪畫的獨立思想和繪畫的創新意識,甚至還要有專屬的個人繪畫風格。畫家所追求的不只是繪畫技法的表現,還有畫家繪畫主題、思想情感、審美理念的表達。畫家的畫,應該不僅具有原創性,而且具有獨創性;不僅具有藝術性,而且具有思想性;不僅具有通常意義上的審美意義,而且具有與眾不同的特色與氣質。

安格爾的《泉》被公認為是人體油畫的巔峰之作。從這幅正面全身呈站立姿態的人體油畫中,人們看到的是清澈純凈典雅質朴和莊重,得到至純至真至美的藝術享受。這正是畫家審美思想創新能力獨創意識的集中體現。資料介紹,安格爾畫這幅畫用了26年,從50歲畫到了76歲。

閱讀全文

與怎麼理解藝術加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