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片《霸王別姬》藝術上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吧:
一、敢於突然社會枷鎖,發掘電影的意義
《霸王別姬》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突破層層封鎖,它的主題和歷史背景自以及影片中所表達的意義,都是在當時也可以說是現在的中國所避諱和不談的。 此影片因直接被陳凱歌拿到戛納參加評選,巧妙的避開了中國廣電總局的審核,從而一鼓作氣拿下第46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雖然此影片獲獎,但在業界卻是褒貶不一的,有的人評價說這不是陳導自己寫的劇本。但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即使後來的《無極》乃至《道士下山》拍的不盡人意,難以超過《霸王別姬》這種巨制,但陳導的成就及作品是不容置疑的。
二、影片的色彩布局,做了良好的典範
影片剛開始從母親把孩子送到戲班子,就開始用低沉陰暗的色調,並且還是冬天,預示著孩子的世界和人生軌跡將變得黑暗。在當時戲子屬於下九流,所以說是黑暗也不禁為過,隨著影片的發展,訓練戲的艱苦,正是與色彩映襯著。正是在這種陰郁低沉的色調中孕育了程蝶衣對夢想的希望。他看了當時出名的戲子演出《霸王別姬》這一出戲,深受感動,並且落淚,眼淚中孕育了希望以及未來。隨著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成功,以及兩人感情的發展,影片的色彩逐漸變得暖起來,最後社會動盪,格局的變化,影片的色彩又變得低沉和陰暗,最後程蝶衣在陰暗的戲院,演了自己最後一出《霸王別姬》後,自刎。影片的色彩,冷暖交接,使得影片更具有張力,使之表達的意義更為深刻。
三、鏡頭的處理獨到。
好的電影離不開對鏡頭的刻畫。影片中,有一處鏡頭,描寫的內容是程蝶衣吸毒成癮後,通過魚缸去拍攝程蝶衣的臉,我們都知道透過魚缸看人,會把人看的扭曲,正是這樣,看程蝶衣的臉,才能體現出此時程蝶衣內心的扭曲,以及吸毒成癮想戒卻戒不掉的難受,鏡頭的運用,加以演員動作的展現,把這一鏡頭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還有影片中的另一個鏡頭,出現在影片的開始,程蝶衣因為唱《思凡》的原因,沒有被大劇院的人看上,以至於戲班子沒有了贊助,他被大師兄拿著煙斗戳嘴的那一鏡頭,蝶衣身著華麗戲服,卻口吐鮮血,不是那種噴灑式的吐,而是那種忍不住湧出的那種吐,就是這種吐,格外的鮮艷,令人記憶深刻。
四、電影的主題極具沖擊力
此影片內容上包含十年文革,包含同性戀等一些不符合當時主流的內容。這就可想而知為什麼此影片在國內沒有獲獎,當然,我們現在分析的不是為何在國內沒獲獎。而是影片中的一些忠心與背叛。影片一方面圍繞著戲的發展和時代的格局變化來敘述,另一方面影片圍繞著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情感來寫。影片中,一是程蝶衣對於自己性別的忠心,一直堅持唱《思凡》卻不承認自己是個女嬌娥,但隨著發展,他不得不對背叛自己的性別,承認自己是女嬌娥,這也是他性格變化的開始,才有了以後的對段小樓的情感糾葛。二是,程蝶衣對《霸王別姬》這出戲的感情是忠心的,對"霸王"的感情也是忠心的,也許就是因為他對《霸王別姬》的忠心,才導致了愛屋及烏的對段小樓的感情難以抑制。 但是就像片中一句台詞所說的,程蝶衣是真虞姬,可段小樓不是真霸王。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程蝶衣這種忠心的情感,才襯托出了段小樓的背叛之意。我認為段小樓的背叛全是程蝶衣一廂情願假想的,因為真虞姬碰上的是假霸王。段小樓也許對程蝶衣沒有那種超出於師弟的那種情感,所以在當段小樓去妓院,還有瞞著程蝶衣讓別人替演虞姬的情況下,在逼迫下出賣程蝶衣的言語,這才形成了段小樓的背叛。 正是程蝶衣對於段小樓對於霸王的忠心,所以才有了不瘋魔不成活這樣的六個字。 在《霸王別姬》中,虞姬因霸王而死,所以影片最後"虞姬"真的為霸王死了,這又體現出了程蝶衣說過的一句話,要從一而終。從一而終,不瘋魔不成活,真虞姬,這一系列一系列的情節與台詞,都圍繞著忠心與背叛,可以說程蝶衣絕對是影片中忠一不二的第一人。 程蝶衣的瘋魔,虞姬的自刎,成就了此影片不二的地位。
2. 電影有哪些藝術特徵
電影的藝術特徵:
1、用直觀形象展現生活過程。
同時訴諸生理與心理層面,激發「通感」,全面調動人的興奮與亢奮;最完整,最宏觀,最主觀;講究原生感,質感,親近感,亦即現場性與人間性。
2、以運動的方式表現運動的事物。作為效仿最佳的造型藝術,直達生活的真相與本質,揭示事物的動態性質。
3、用綜合的方式實施藝術創造與傳達。
一切其他藝術的審美優點均為所用,但不是機械拼合,而是有機融合,服從自身目標,從而成為其實體的有機組成部分。
(2)如何實現電影的藝術成就擴展閱讀:
電影是由特定文化創造的文化文物。它們反映了這些文化,進而影響了它們。電影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是大眾娛樂的來源,也是一種教育公民的有力媒介。電影的視覺基礎賦予了它傳播的普遍力量。
電影具有獨自的特徵,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
電影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電影是如何成為一種藝術形式的
20世紀誕生的一種藝術類別。以現代科技為手段,以畫面與聲音為媒介,在運動著的時間和空間里創造銀幕形象,反映和表現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一般而言,電影是一種綜合了藝術和科技的綜合性藝術,電影還是多種藝術元素的綜合。不僅如此,電影還是一種由純視覺藝術發展而成的視聽藝術。
4. 簡述為電影成為一門獨立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三個人 並敘述具體功績
1、埃米爾·雷諾
埃米爾·雷諾(Emile Reynaud,1844年12月8日-1918年1月9日),19世紀的法國人埃米爾·雷諾(Emile Reynaud)被譽為是「動畫的鼻祖」。
他發明的光學影戲機奠定了動畫的技術基礎,是動畫放映系統最早的雛形。1907年,他設計出三維效果的立體電影。1918年,雷諾在塞納河畔伊夫里逝世。
2、路易斯·盧米埃爾
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出生於法國,電影發明家、導演、製片人。
他為人類電影事業的進步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他和兄弟奧古斯特·盧米埃爾發明了電影攝影機,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開售票的第一場電影。
3、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
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生於1842年8月28日,1890年9月16日失蹤,是一位法國發明家。
電影史學家將他視為真正的早期電影之父。他用單鏡頭攝影機在紙質膠片上拍攝了最早的運動影像。他是法國人,也在英國和美國工作。
(4)如何實現電影的藝術成就擴展閱讀
埃米爾·雷諾個人發明:1876年,雷諾決定為一個孩子製作一個光學玩具,在轉盤活動影像鏡(Phenakistiscope)和西洋鏡(Zoetrope)的基礎上,他設計了活動視鏡,並於1877年12月21日申請了專利。該設計用12面鏡子拼成圓鼓形,彩色的圖片條裝在其中。
當玩具旋轉的時候,反射出每一幅圖片,而不需要復雜的機械裝置。圖片條展現了清晰、明亮、不失真的動畫效果,並且沒有抖動。他在巴黎租了一套公寓,將活動視鏡商業生產,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引起轟動。
5. 如何成就一部電影戲里戲外的張藝謀,看到了拍電影的艱難
本身對張藝謀充滿敬意的我,看完他拍的《影》,我更加相信張藝謀是一個滿腹才華的勵志大導演。最近張藝謀參與拍攝的一部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讓我看到了,一部電影是如何煉成的,看到了拍電影的艱難,戲里戲外的張藝謀開始讓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佩服!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其實,很多人是看完電影後很快就看的紀錄片,從紀錄片本身來說,並不是特別優秀,但是因為剛看完電影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鳴,被張導對電影的熱誠打動。對此刻的中國電影幕後一次有意義的記錄。鏡頭對准劇組的幕後英雄,展示工作人員辛苦一面還有影片完成之難度以及對標准要求之嚴格,這幾個大項,和其它動作電影配合宣傳之用的紀錄片並無太大不同,好看的地方是語境夠新,現在電影的劇組已經變成老師傅和新新人類為主,他們之間的經驗碰撞被拍得蠻有趣的。
這部片的影響力並非某一個或某幾個點做得比較好,它最出色的地方,是沒有被權勢綁架,沒有被利益綁架,真實、客觀、冷靜又不乏深度地觀察、思考、展示了一個項目的流程,與它內部的故事和眾生相。老謀子的生命力真是強,平生遭質疑、口水無數,仍執著於作品執著於初心;團隊擁有非一般的戰鬥力,處處透著北京人特有的干練與灑脫,真不容易!
6. 如何判斷電影藝術價值的提高
想要更好的判斷電影藝術價值的提高,必須要把電影所涉及到的主要表現手法,內涵以及具體的要點進行有效的分析才會更好。
7.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藝術價值 應該從哪幾個方面 例如《哈利波特》電影
對一部比較完整的故事片類型的影視作品,常見的具體的評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評片名 片名,是影視片的具體名稱。片名不但是個稱謂的符號,還包含著如下涵意:
1)文化含義,片名包含著製作者對觀眾的誘導和暗示,因為它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內容。
2)統領意義。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著給觀眾聯想的餘地,起到審美作用,但最實際的,還應看片名是否承當了統領、指向影視片本體的職能。換一個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視片內容相關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僅僅切合影視片內容,而且對幫助觀眾理解影視片的主題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則更有評論的必要。 (2)評導演
1)導演構思。為了把劇本轉化成影視片,導演要從整體上構想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方面。這里既有對影視片的基調、樣式、風格、人物等方面的確定和追求,又有對各門類藝術家的具體要求。這是導演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2)導演手段。導演為塑造銀幕形象,要在影視片中利用多種具體的表現手段,通過故事和人物感染給觀眾。導演手段包括:畫面的運動和鏡頭的運動;鏡頭之間的組接;音樂、語言的運用;場景交換;氣氛烘托等。 評論影視手段運用,要億時億影視片的具體情況,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創造性。
3)導演風格。優秀導演在優秀影視片中實現了自己的追求,有異於其他導演的追求、創造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般地,將特色稱為特色,將突出的特色(或轉為穩定出現、反復實踐的特色)稱為風格。 風格,是主要特色的集中表現。評論導演風格不僅是對導演創造力的一種衡量,而且是對評論者鑒賞力的一種衡量。不能把風格的帽子隨便亂戴,也不能對明顯的風格視而不見。 4)導演創造。從影視片來看導演對劇本的轉化、實現成為影視片的過程中有哪些創造,可以看出他為社會生活、為影視藝術、為廣大觀眾創造了什麼,導演創作體現在影視片在中,因而,對影視片的評論,總相關著影視片的創作領導核心導演。因而,評影視片,就評論了導演,雖然有時不必單獨地評論。
(3)評主題 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題,從作品中體現出來,又包含著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評價,滲透著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世界觀。 在影視作品中,主題孕藏在整個畫面、聲音所構成的整體銀幕熒幕形象中,在作品的內容展現與形式中顯露出來。和這點相關,主題還可以在影視片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主人公的形象上,在主人公的命運中,體現著生活、社會、人生的意義。對主要人物的塑造可以反映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傾向。主題還可以體現在情節上。情節的發展,即事件的進程、結局,也包括著作者對生活的認識與評價。情節的發展與人物命運、人物塑造密切相關,受著制約,又是主題的體現。 主題既然體現在作品的各個方面,分析主題就不能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第二、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第三、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4)評演員
1)演員對角色的表演 演員對角色的表演是在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要求下進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時又是在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的基礎上來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在角色的規定性限制中創造有血有肉、有特徵的角色,使演員表演的特定環境。 演員的表演,需要有高度的理解力(包括對生活、社會與人生,對劇情、對藝術的理解能力)、豐富的想像力(根據理解來展開豐富的現象,在想像中完成對角色的創造)、准確的表現力(將對角色的想像准確的加以表現)、多向的模仿力(多種方向、不同條件中、不同人物的可能性的模仿與表演)等等。 演員的表演,要根據角色的規定,多方運用聲音、神態、動作等手段,將角色展現給觀眾。 演員的表演,既需要演員有強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創造與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動的形象(角色)來感染觀眾,以使觀眾深深地進入特定情境來感受、評價生活與藝術。
2)演員對角色的創造 對演員技巧的評價原則,主要的有自然、可信、感人、個性等。 自然。是指演員所表現的角色,既符合生活中的自然現實,是經過加工的自然生活世界的組成部分,而不是明顯看出人為加工的生硬的痕跡。還包括表演過程中的人物活動一樣,有其內心的心理根據,有其外在的活動流程。 可信。是指由於角色符合生活規范的統一,而使觀眾認可。符合生活規范不見得可信,只有生活規范與藝術規范統一,人們才能在觀賞藝術時,既是評判生活,有是在進行審美活動。 感人。指角色能給觀眾以審美的震撼力。只有演員在角色中慶祝了激情,賦予了創造,使得人物形象動人心魄,才能取得感人的藝術效果。 個性。個性是創造的標記。當演員在角色中牢牢打上創造之後所產生的印記,個性便獲得了。能否獲得個性,能否達到創造,是演員是否成熟的主要分界。
網上找的,希望對你有用
8. 電影特技是怎麼製作成功的
現在的電影為什麼在視覺上給觀眾的沖擊力與震撼力越來越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採用了大量的電影特技,有些影片看似平淡,其實同樣使用了特技,只不過這些特技你沒有聽說過或根本看不出來而已。隨著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製作的圖像被運用到了電影作品的製作中,電影作為視聽門類的藝術形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其視覺效果的魅力有時已經大大超過了電影故事的本身,令人目不暇接。現在我們已經很難發現在一部電影中沒有任何的特效成分。
電影特技指的是利用特殊的拍攝製作技巧完成特殊效果的電影畫面。在電影生產過程中,常會遇到一些難度大、成本費用驚人或危險性大以及難於在現實生活中拍攝到的一些鏡頭和景象。由於常規攝制技術難於完成,這就必須用特技方法來完成。按製作順序可以分為前期拍攝時的電影特技和後期製作時的電影特技。在傳統的電影特技中更多地依賴前者,如特技攝影、縮微模型攝影、電子模型特技、合成特技(包括合成攝影和洗印合成)、物理化學效果特技、特技化妝等。而對於後者——後期製作時完成的特技則手段不多,以前主要依賴光學洗印技術來實現。在計算機介入到電影特技領域後,電影特技的後期製作能力大大增強。數字電影特技所包含的內容也更加廣泛與深入。
一次意外竟然創造了奇跡
前期拍攝時的電影特技即特技攝影,這是最早採用的特技手法。它的誕生純屬偶然,是早期電影大師法國人喬治·梅里愛在巴黎的德勒劇院拍攝一個場景時意外發現的。當他在轉動攝影機的搖把時,設備突然被卡住了。一分鍾之後恢復了正常繼續拍攝。而在放映時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銀幕上公共汽車變成了靈車,男人瞬間變成了女人。這就是停格再拍(Stop Motion)技術。這樣,看似一次意外的拍攝事故卻催生了早期的電影特技。喬治·梅里愛也因此成為「電影特技之父」。隨後,梅里愛又使用了多次曝光、慢動作、快動作、疊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後來又在1902年拍攝《橡皮頭人》時嘗試了分屏技術。
縮微模型攝影是以縮微模型為拍攝對象的特技攝影方法。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利用模型道具,將不可能實際拍攝到或沒有必要耗費巨資搭建的布景、建築物、城市景觀、宇宙飛船等做成微縮模型(Miniature)。利用透視原理由攝影機拍攝,取得以小見大的效果。
電影特技賦予了電影更具生命力的表現方式,使觀眾得以窺見過去及未來,成就導演的幻想與創作。但人類的好奇也許是電影特技大師們永遠無法滿足的,傳統的電影特技中的小把戲已無法逃脫人們挑剔的眼球。
正在此時,計算機介入了電影製作,也使電影的製作發生了巨變,它全面影響了電影的製作工藝與製作流程。從電影的前期准備(包括劇本寫作、故事版創作、拍攝時間表的建立等)到現場拍攝,乃至於剪輯和後期製作,其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而深入,而最具代表性的即是電影特技。
9. 論述如何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分析和評價一部好電影
運用基本的藝術理論分析和評價一部好電影,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電影思想體系、藝術形象、人物形象、主題、演員、導演構思。相關介紹具體如下:
1、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整個思想體系。從頭到尾,從各方面來認識作品的總體傾向。
2、分析具體的藝術形象。主題是從作品的藝術形象中體現出來。主題的提示,須在具體藝術形象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主題不是夾雜、安排在作品中的幾句評論,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層意蘊,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確。
3、重視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為提示作品的主題,必須認識、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節。情節安排,不單純是生活的直接展現。
4、評主題。主題是藝術作品所描繪的整個形象體系中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主題是作品內容核心,是作品的靈魂與統帥,既貫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題,從作品中體現出來,又包含著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評價,滲透著作者的美學理想和社會理想、世界觀。
5、評演員。演員對角色的表演 演員對角色的表演是在導演對影片的總體要求下進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時又是在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的基礎上來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
演員的表演,既需要演員有強烈的感情,以充沛的激情注入到角色的創造與表演之中,有要求以生動的形象(角色)來感染觀眾,以使觀眾深深地進入特定情境來感受、評價生活與藝術。
6、分析導演構思。為了把劇本轉化成影視片,導演要從整體上構想未來影視片的內容與形式的各個方面。這里既有對影視片的基調、樣式、風格、人物等方面的確定和追求,又有對各門類藝術家的具體要求。這是導演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9)如何實現電影的藝術成就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
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