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為什麼藝術家要守在方圓之間

為什麼藝術家要守在方圓之間

發布時間:2023-03-27 04:41:20

❶ 藝術的最高境界

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藝術生活化

論書

書法首在用筆,如印印泥、折股叉、當長錐界石,取澀勁,如悟此,當日進千里。

書法須造境,即心境也。古人雲「欲書先散懷抱,然後書之」。古人亦雲:「字為心畫」,因此字須從心出,無滯礙,不做作,如需符合上之境界,當須對書寫內容熟爛於胸,對毛筆運用自如,然後需養胸中浩然之氣,心動而手暢,然後書之,妙矣。

古人論書,疏不容針,密可走馬,當高境界也。

苦是成藝道的必由之路,有所苦,方能用心感悟,苦易入道。

論藝無止境

所謂藝無止境,好比一個人爬山,在每一座山峰看到的景色是不同的。藝術也是如此,每進入一個藝術層面,感受是不一樣的,越是往上,越難,需要的控制能力、概括能力、營造氣氛的能力、心態調整的能力就越強。書畫之道,亦陰陽之道也,即虛實、大小、粗細、輕重、枯濕、正欹、疏密、方圓、巧拙、濃淡等等,以萬事萬物相輔相成、相生相剋之理,反映在書畫中。因此學習書畫,首在明理;其次,天道酬勤,須用功研究用筆、布白、用墨之道;最後演化各種變化,至臻完美。達其三點,當不工自工。而最後一點,是窮其一生也無法研究盡的,故藝無止境。

論藝術創新

所謂創新,許多人以為只要變,就是「創新」。創新是需要變的,周易之「易」和佛教之「無常」,變化是宇宙客觀存在的規律。如何變?從宏觀來講,人也是宇宙中的一個能量體,這個能量體有他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和特性。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易」,即是此理。創新是人對宇宙客觀規律認識的程度結合自身特性而總結出的一套科學的方法。自身特性是根據人生體驗、藝術體驗包括間接經驗體驗而形成的一種對世界的認識,即世界觀、藝術審美觀、社會觀等。總而言之,認識的高下,以接近或達到宇宙存在規律為准。

藝術貴在創新,人更應有自知之明。執變化之道、行變化之規、得藝術之本。

回顧20多年的習書之道,有人問我,是什麼動力促使你一路堅持走來,是什麼魅力促使你青燈孤影,夜深不止,每當此時,我淡然一笑,但靜下心來細想,感觸頗深,這些年來要感謝我的父親,是他在影響我,是他經常講的一句話在激勵我,「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藝術生活化」。他老人家今年76歲,寒來暑往,一直堅持不已,且為人低調,而於書藝絕不放鬆,這是我從內心一直敬仰的。我慶幸有這樣一位嚴父,在指引我、激勵我、鞭策我,使我懂得書藝之道,決非坦途,須有平常心,須有上等之智慧,即問藝修道,是一種積累、一種感悟,在每個層次的山峰看到的風景是不同的,是一種漸行漸得的人生體驗。因此,為藝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一種道行……

❷ 高中作文方和圓800字

方和圓

「方形」與「圓形」是兩種格格不入的圖形,正所謂「方枘圓鑿」,意思是說,方榫頭和圓卯眼,兩者合不起來。由此引申出的「方正」與「圓滑」,也表達了相反的意思。

談到「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正」:正色直言、正身明法、正身清心、正氣凜然、正言不諱、正己守道……這些詞,形容的都是「方正」之士。所謂「方正之士」,指的是品行正直、不阿諛奉承的人。司馬遷便是這樣一個典型人行旦培物,他出生於史官之家,繼承父業,專門負責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搜集記錄本朝史實。對,是「史實」!他要記錄的就是史實。面對漢武帝的威逼,面臨正義與尊嚴的艱難抉擇,他,並沒有屈服,默默忍受著宮刑的屈辱,他,含淚寫下了《史記》這部不朽的傳世巨作。倘若他不是一個正身明法遲逗之人,又怎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倘若他不是一個方正之士,又怎會有《史記》這樣震驚後世的著作的誕生?每每想到他們這樣一群正義凜然之士,內心總會湧起一股熱流。

與方相對的是「圓」,「圓滑」一詞在字典里的釋義為「形容人善於敷衍討好,不負責任」。但「圓滑」一詞並不一定就是貶義詞,「八面圓通」一詞即指為人處世圓滑,處處應付周全或辦事圓通周到。圓滑之人有時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圓滑之人有時能結識更多朋友。其實,「圓滑」可以解釋為說話委婉、處事謹慎,在某些特定時間、特殊場合,圓滑一些未嘗不可。正如古詩所雲:「方圓雖異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亦是如此,所謂「上善若水任方圓」,意思是說,做人要像水一樣,該「方」時「方」,該「圓」時「圓」,能屈能伸,不可一成不變,固執己見。身為父母官,就當秉公執法,正理賓士,該「方」;作為主持人,就當善於隨機應變,面對不同情況,說不同的話,真正要八面圓通,十二分周到,方能當得此任。

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場合,我們要擔任不同的角色,說話處事的語氣和態度也有不同。器物的方圓之用,各得其妙,人生的方圓亦是如此,一個懂得生活、善於交際的人必定要懂得人生的方圓,認識人生的方圓,做一個「上善若水任方圓」檔唯之人!

❸ 為什麼藝術創作要遵守藝術法則為前提

藝術創作是人類形象化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復雜的精神勞動與特殊的物質勞動相統一的具有高度創造性的勞動方式,既是藝術勞動主體勞動發揮的過程,也是在藝術創作生產實踐中使本身的本質力量得到確保、豐富和發展的過程,是人類創造精神財富的重要途徑之一。藝術創作需要遵循以下規律:

第一,藝術創作的主導地位。弗朗索瓦·科爾伯特在《文化產業營銷與管理》一書中提到:「藝術家的作品是神聖的,營銷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脊橡為這些作品找到適宜的市場,而不是讓藝術家去適應這一市場。」從這一說法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藝術產業的運營需要尊重藝術家,尊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藝術創作在整個藝術產業運營的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藝術創作決定了藝術產品的流向、決定了藝術消費類型、決定了藝術產業運營策劃者、管理者、營銷的行動方向。藝術家在任何文化藝術行業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實上所有的文化藝術產品都依賴於這種特殊的勞動力。沒有藝術家,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企業,也沒有藝術事業。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是神聖而自由的,作為藝術產業運營的企業和部門應該極力引導藝術家進行自由創作,提供給他們藝術創作所需要的各項條件支持,不主張讓藝術家去特意迎合市場。將適宜數量的人,以適當的形式與藝術家進行溝通,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到達與實現藝術企業部門目標可相提並論的最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才是藝術產業市場運營的首要任務。
第二,美的構建。按照美的規律構建對象世界是藝術創作的基礎,也是對創作主體的根本要求,按照美的規律去感受和體驗自然、社會和人生,通過塑造審美意象,表達主體的思想、感情、表現美好追求,生動而形象的反映、表現和再現社會生活。在創作主體的審美實踐過程當中,也創造了相關的審美認識需求、審美情感抒發需求和審美理想寄託需求,為其與第三者的審美溝通提供了前提,實現美的構建。美的建構也是作為藝術創作最基本的要求,藝術創作成功的因素是其作品得到外界的認可,能滿足外界部分人群的精神文化審美需求,享受審美過程,在這一階段中,沒有美的因素的介入,是實現不了的。實現美的構建,是藝術創作者的社會責任,它迎合社會文化發展的戰略需求,創作出更多的思想性、藝術性、欣賞性俱佳的優秀作品,最大限度佔領市場,贏得群眾,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應的內在統一。

第三,思想的注入。將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注入到藝術創作的過程當中是藝術創作成功實現的基本條件,也是必要條件。藝術創作的過程,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勞動過程,有了勞動的介入,創作主體的思想必然會滲透於整個勞動過程當中,櫻擾旁也正因為如此,其勞動才有價值,其創作作品才會有血有肉、生生不熄、經久不衰。積極向上的思想,能產生號召力、凝聚力,使人上進,不健康的思想則讓人消極、淪落,作為譯名優秀的藝術家,有責任,有義務提高自身身心素質,關心國家安危,心系黎民百姓,其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才可能具有先進的思想性和影響力。
第四,產業規律的支配。馬克思指出:「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李坦些特殊形式,並且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將藝術活動市場化、產業化,將藝術產品與服務相結合,通過市場經濟手段,滿足適應人群的精神消費需求和審美慾望,使藝術活動不斷發展,逐漸形成大規模產業。藝術產業的發展也同樣遵循「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商品生產的普遍規律,同樣要接受藝術資源配置、藝術市場供給與需求,以及投資價格、成本回報率等一系列市場杠桿的調節,遵循價值規律,接受價值規律的調節。有自由也就有限制,我們主張藝術創作在藝術產業運營中佔主要位置,提倡藝術家自由創作,但是在其享有自由權利的同時,也要遵循某些限制,如果其藝術創作的成果不符合產業規律的支配,顯現不了生產、再生產、儲存、消費,現實技術實現不了的話,相對的產業運營也就運營不起來。例如藝術家的一些奇特想法雖然很有創意,但是利用技術手段實現不了,不能將創意、想法依託到物質載體上,就沒辦法現實藝術生產、藝術流通、藝術消費等過程。

❹ 為什麼藝術家要恪守「方圓之間」

因為做事如做人,元中有方方里有元

❺ 走進著名畫家舒湘漢的繪畫藝術

​ 【藝術簡歷談笑春】

舒湘漢,1951年出生,湖南吉首人,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現為吉首大學美術學院首任院長、教授、研究生導師;張家界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湖南省高等學校教師系列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藝術學學科評議組組長。

寫湘西風骨 抒胸中逸氣

——讀舒湘漢先生人物畫有感

文/啟瓊

中國改革開放改變了中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使國家經濟由貧窮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作為藝術家,生活在這個太平盛世的確是一種幸運,擁有自由寬松的創作環境,無需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擔憂,藝術個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釋放,思想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中國繪畫藝術在這一時期是真正達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繁榮。

​市場經濟作為國家運轉的能源體系,在促進文化藝術大繁榮大發展的同時也同樣存在著對藝術生態內在的影響,加之高新科技的飛速發展也在改變著傳統的審美結構,使得傳統藝術的滲透空間受到了高強度的擠壓和任意切割,迫使部分藝術家產生了對傳統藝術命運的擔憂和焦慮,但也正是因為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對這一時期的藝術的檢驗和存真去偽,沉澱了豐厚的代表著這一區別於任何歷史時期的優秀文化傳統,凸顯了一批文化自信、思想堅定的德藝雙馨的優秀藝術家,

​他們有情懷,有信念,懷揣初夢,「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他們的藝術作品和思想觀念透過歷史深深的影響著當代中國畫藝術的發展,如南方的方增先、童中燾、劉國輝、卓鶴君,北方的盧沉(已去世)、郭怡蹤、李世南、李少文等等,他們都是當代中國繪畫界最有影響力且領導潮流的大家,在巨大的物質誘惑面前含耐,他們一直保持著藝術家的本色,堅守著藝術和人格的雙重底線。現就職於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的舒湘漢教授就是一位放得下名利,守得住初心的中國畫人物畫家。

​舒湘漢先生是一位50後人物畫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早年畢業於湖南師大美術學院,曾任吉首大學美術學院首任院長,為人耿介正值,為藝虔誠純粹。自他從美術學院院長崗位上退下來以後,就一頭扎進浩瀚的傳統之中,深居簡出,虔誠的探尋著藝術的真諦。十年磨一劍,經過十年的潛心探索與實踐,舒湘漢先生的人物畫實現了一次完美的飛躍,其人物畫作品既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的醇厚,又具有貼近生活的時代氣息,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的用「線」是舒香漢先生藝術創作的標志性語言。齊白石有衰年變法,舒湘漢先生的盛年漸悟則為他下一步的變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舒湘漢先生是一位浪漫主義型畫家,但他的創作大多卻是現實主義的,他的作品多以湘西少數民族人物為主要表現題材,近幾年來多次出國采風寫生,因此也創作了一批異國風情人物作品,如他的《武陵風骨系列人物》和《南非寫生系列人物》等等。舒湘漢先生的人物畫以用線造型見長,形神兼備,風格特徵明顯。「凡畫,氣韻本乎心,神彩生於用筆」(北宋郭若虛),每當閱讀舒湘漢先生的作品時,總是嘆服他那自由瀟灑如行雲流水又詩意濃郁的用筆用線,真的是賞心悅目。用當代中升塌國人物畫創作經常會出現的矛盾和理論來比照舒湘漢先生的人物畫,舒先生的人物畫既是在刻畫人物形象又不是被動的將描摹人物形象作為終極目的;既是在追求一幅畫的意境又不是簡單的對一首古詩詞進行圖解翻譯,他將「以形寫神」作為指導他人物畫創作的核心價值標准,輕松地統一畫面,准確的表達了他的精神訴求。

​他在表現湘西少數民族人物這些對於他來說十分具有表現沖動和表現慾望的題材時,那血濃於水的真情流露和極具音樂節奏感的中鋒書寫用線與潑墨相結合,或先寫後潑或先潑後寫,筆筆生發,筆出情生,生動活潑,多一筆太多,少一筆太少,將湘西人善良朴實的本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哪怕是一幅寫意白描,也能讓人感受到色彩的豐富,尤其是在表現少數民族少女或古代仕女的時候,那中和而不失個性,靈動而不失穩健、自由而不失法度的淡墨用線既如寶石一般晶瑩剔透而又溫潤如玉,干凈利索,由是,筆下的人物也就不僅僅是栩栩如生,而是超凡脫俗,既養眼又養心。譬如他近期創作的《苗女》、《長鼓敲起來》等作品均為格調高雅的上乘之作。

藝術沒有絕對的評判標准,但對於欣賞中國畫來說,要品評一件作品的優劣還是有其感官衡量標準的。北宋黃休復把繪畫作品分成逸、神、妙、能四個等級,而又把「逸」放在首位,他說:「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於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由此可見,一幅中國畫要達到「逸」的品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非痛下苦功而能至臻,而在於「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現實中,我們往往遇見一幅好的畫作時,會被畫中散發出的一種氣息所感染,讓人陶醉,讓人為之神清氣爽,這是一種妙不可言的精神體驗,我們會認為這件作品具有「逸」品質。

​清人王昱說,「學畫者先貴立品,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光明正大之概,否則畫雖可觀,卻有一種不正之氣,隱躍毫端,文如其人,畫也有然」,他還說「畫中理氣,人所共知,亦人所共忽,其要在修養心性,則理正氣清,胸中自發浩盪之思,腕底乃生奇逸之趣」。很顯然,王昱是在告訴我們,繪畫作品的優劣高下取決於繪畫主體的畫家的人品,因此,學畫者貴先立品,立品貴在修養心性,惟其如此方能達到畫中理氣正,胸有浩盪之思生發,筆下有奇逸之趣產生。

​中國畫與中國的老莊哲學有著緊密的聯系,中國畫的「寫意」、「以形寫神」等等術語飽含哲學義理,以抽象的哲學理論賦予中國畫「天人合一」的精神內涵。南朝宗炳在其《畫山水序》中說「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道」即為老子道家哲學要義,「澄懷」則為循「道」修「道」之心境,而「味像」之「像」又非客觀存在之「像」,而是超越客觀存在之像之上之「像」,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畫竹感悟與宗炳的「澄懷味象」有異曲同工之妙:「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於疏枝密葉之間。

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紙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板橋所說雖句似珠璣,然對於初學繪畫者來說不可謂不晦澀玄奧,其實這即是中國畫區別於其他民族繪畫藝術,與中國哲學互為表裡的莫測高深之處。

舒湘漢先生的人物畫格調高、書卷氣濃。特別是他近年來所創作的很多異域風情人物、湘西少數民族人物小品等等都是格調很高的逸品。我經常對著舒先生的人物畫細細品味,舒先生的人物畫很少有復雜繁瑣的背景,然而這並沒有削弱其畫面的豐富性和空靈幽遠的意境傳達,固然繪畫理論早有形容「計白當黑」更具廣闊想像空間之說,但「計白當黑」既然是所有畫者都明白的道理,然而畢竟還是存在有同道中人無法參透其中奧妙而得失於畫面的「多多少少」?對於一幅好的人物畫作品,我們往往佩服的正是畫家恰到好處地取捨和對畫面位置經營的能力。

作為經驗豐富的人物畫家舒香漢先生,我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沒有發現過斤斤計較於「多多少少」糾結現象,無論是畫面的形式構成還是「語言」本身的運用都是明確、肯定而氣韻生動,線面相生,畫面干凈,毫不含糊。倒是有些坐五望六的大師作品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失誤,不是空乏概念就是線條如死蛇一般軟弱無力。中國繪畫界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即為究竟是筆墨應該服從形象還是形象應該服從筆墨?畫家們眾說不一,其實,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需要辯證對待的問題,該需要筆墨服從於形象的時候,如果筆墨游離於形象之外,那麼這種筆墨在畫面中自然就是毫無意義的,也即是吳冠中先生所說的「筆墨等於零」;當需要形象服從於筆墨的時候,如果畫家主體還在斤斤計較於形象而「就事論事」,那麼個人認為畫家有必要再重新認識筆墨。筆墨和形象誰服從誰不是一個界限分明的對立問題,而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辯證統一問題。

當我仔細推敲舒香漢先生的作品,全神貫注於其中的用筆用線和潑墨,顯然舒香漢先生已得個中三味,讀舒先生的作品如同清晨薄霧包裹自然實相,渾然一體。同樣作為一個畫家,我是這樣感知舒先生畫作的,在舒湘漢先生的人物畫作品中,我首先感知到的當然是人物的形象,因為人物畫對人物形體和形象的刻畫是否具有「意味」是第一要務,作為科班出身,創作經驗豐富的舒湘漢先生來說,也正是因為他扎實的基本功和藝術天賦,生動的人物造型和線的形式感構成了他成熟明顯的風格特徵。

凡是人物畫家都知道,對人物臉部的表情撲捉與刻畫,是能否成功完成一幅人物畫創作的關鍵,也是考驗一個人物畫家能力的關鍵,很多人物畫家在做人物臉部刻畫的時候小心翼翼,在每一根用線下筆之前都曾經有過猶豫不決的思考,因為,如果不是一個善於用線的畫家,倘若在人物臉部用線不精準,可有可無的線太多,容易與畫面整體脫離關系而孤立,最終導致全面陷入線的牽制而難以收拾。而舒湘漢先生的人物畫,無論是老人還是少女、還是小孩子,對於臉部五官結構的刻畫都是用精準果斷的線來書寫,或長或短明確肯定,乾脆利落,最後略施淡赭以豐富單色用線或隨類賦彩,可見舒湘漢先生對於線造型已經是爐火純青,得心應手。

當我把注意力再集中到對具體的用筆用線的審視時,此時我又發覺看似服從於形象的書寫用線,其實它又具備著獨立的審美價值,完全可以獨立於人物形象之外,彰顯出它具有疏密、干濕、濃淡、節奏、長短、中鋒側鋒等寓變化於法度之中的潑灑勾勒的形式感染力和線本身的生命力,當我瞬間轉換視覺焦點再來關照人物形象時,我又發覺他的每一根線條又都是在為塑造形象和渲染環境而發揮作用,與形象結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如果說當代水墨畫是拓展了「墨」的諸多未知的可能性,那麼我認為舒湘漢先生則是把「線」用到了極致。可以這樣理解,就目前來說「畫什麼」和「怎麼畫」對於舒湘漢先生來說恐怕都不是他思考的問題,估計怎麼「變」才是導致舒先生夜不能寐的關鍵。

中國畫的發展從古到今一直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的,從顧愷之到陸探微,到吳道子,到荊、關、董、巨,到李成、范寬,到元四家、明四家,到清代四王、四僧以及近代的名家大師,他們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高峰,影響著中國畫的發展進程。而當代中國畫在多元文化的參與下,顯得更為活躍,更具包容性,一方面有自信正視受「擠壓」的不可逆轉地社會發展因素,一方面也顯示出其最具民族性格的勃勃生機的發展空間

正好打破了自我感覺良好,固步自封妨的陳舊觀念,呈現出了具有時代特徵、豐富多彩的現代中國畫風格面貌,有的畫家善於用水用墨,有的畫家善於用色,如台灣的劉國松、西安的李世南精於用水用墨,中央美術學院郭怡棕先生則是開啟當代大花鳥時代的用色大家,而舒湘漢先生則以其虔誠勤奮的執著和敏銳的天賦,將中國畫傳統的靈魂性元素「線」重新激活,在當代大中國畫時代,用自己的作品來證明,歷史無法撼動「線」在中國畫語言構成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地位的事實,舒湘漢先生不愧為當代靠作品說話,有實力有影響力的中國畫人物畫家。

❻ 什麼是外圓內方,方圓處世

中國有句俗語,叫「三分知識,七分人情」。即一個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識,七分靠處世能力。由此可見,處世能力對一個人走向成功是何等重要。

怎樣處世才好?是「方」還是「圓」?有人說是「方」——方正不阿、堅持原則;有人說是「圓」——圓滑乖巧、八面玲瓏。

回首歷史,忠心耿耿的屈原、剛直無私的包拯、清正廉潔的海瑞、浩然正氣的文天祥以及隱居深山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等等,都不失為「行方」的典型,他們因此而流芳百世。無數先賢的事例都表明,如果一個人方正不阿、堅持原貝《恰到好處,就會受到人們的欽佩、信任,如此才可永立不敗之地。

有位剛從醫學院畢業的護士,到一家知名大醫院實習。按照醫院的規定,護士實習期間若能讓院方滿意,就可成為正式員工,否則就要面對找工作的難處。一天,有位因車禍而生命垂危的病人需要手術,這位實習護士被安排做知名外科手術專家芬迪教授的助手。當手術將完,即將縫合患者傷口時,這位護士突然嚴肅地對院長說:「芬迪教授,我們用了12塊紗布,可是您只取出了11塊。」

外科醫生不屑一顧地回答說:「我已經全部取出了,不要多說,立即縫合。」

「不可以!」這位護士嚴肅地高聲抗議道:「我們的確用了12塊紗布。」

外科醫生對此不加理睬,命令道:「聽我的,准備縫合,我會負起全責。」

「你是醫生,你不能這樣做!」實習護士毫不讓步。

直到這時,外科醫生臉上那不屑一顧的表情換成了一絲微笑。他舉起手裡握著的第12塊紗布,說道:「你是我最合格的助手。」結果,她自然留在了醫院。

試想,當時這位實習護士若不堅持事實,不嚴肅對待,而是去迎合、服從外科醫生,其結局又會如何呢?毫無疑核虛問,她定會失去這份工作。這個實例說明了「行方」的意義。

一個恰到好處「行圓」的人,也是在重要時候講究靈活變通的人,其人際交往的迴旋餘地就大,當然各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在火車上,一個小伙躺在座位上。有一位母親牽著女兒上車了,女兒搖著小伙說:「叔叔,我要坐,我要坐!」

小伙裝睡不加理睬。

母親婉轉地對女兒說:「別吵叔叔,叔叔累了,他躺一會兒,會讓給你坐的。」

聽到這話,小伙忙起身紅著臉說:「你們坐吧!」

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這位母親非常懂得交際之道。「行圓」起著潤滑劑和轉化劑的作用。假如當時那位母親指責小夥子一通,結果可能又會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在現實社會中,偏重「方」和偏重「圓」都是不恰當的。俗話說:「過直易彎。」一個人如果過於方正,就像生鐵一般,生硬死板,一拗就容易折斷;但一個人如果過於圓滑,看似八面玲瓏,實則是小聰明,容易流於世故俗氣。因此,「方」與「圓」需要把握個度。該方則方,該圓則圓。

具體表現為:大事要方,小事要圓;對己要方,對人要圓。方是做人的脊樑,圓是處世的錦囊。

「方」與「圓」,是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人之左右手,不可偏廢,不可或缺。做人,不能光看到「行方」的意義而忽視了「行圓」,也不能只看到「行圓」的重要性而忽視了「行方」。正如《方圓兵法》一書中知氏如所說,真正的「方圓人」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武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圓人」能承受大喜悅與大悲哀的突然發難;真正的「方圓人」,沒有失敗,只有沉默,是面對挫折與逆境時積蓄力量的沉默。黃炎培曾給兒子寫過四句話:「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黃炎培希望兒子像古銅錢那樣外圓內方,對人要寬容和善,像春風一樣溫和,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像秋霜一樣嚴肅。

縱觀古今名人,受歡迎、受愛戴的人,無不具有「方」之靈魂。為人處世要講究原則,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個性,但僅僅有「方」又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待人待事,將就包容,才能更富內涵、彰顯魅力。

圓是一種豁達、容忍、有修養的表現,即把一個人寬大的胸懷和氣度發揮到了極點,表現出能屈能伸的態度。方,則是做人搭啟的准則,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個性和不為強者所嚇倒的一種不屈服的心態。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外圓」與「內方」之間的平衡,可以在社會上如魚得水,既贏得善於交往和平易近人的好名氣,又堅持原則、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著名哲學家費西特曾經說過:「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哲學,可由他是何種人來決定。」

大雪過後,有的樹枝因不能承受厚厚積雪的重量而被壓斷了,而松樹卻完好無損,因為被壓斷的樹枝總是硬挺著腰身,不懂得彎曲,終抵不過積雪的壓力,落得慘被壓斷的結局。人的一生也會經歷各種風雨,需要積極地迎接各種挑戰。但是生活中的種種經歷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斤斤計較,否則就可能「壯志未酬身先死」。

在現實生活中,會發生許多出人意料的事情。在處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有時不得不妥協,而這個妥協就是「外圓內方」中的「圓」,妥協並非就是認輸或者「吃虧」。許多人正是因為走到了這個誤區之中,才會在社會上孤立無援。『

俗話說:「吃虧是福。」為了逃命而奔跑在同一座獨木橋上的兩只山羊,對峙在中間,誰也不願意妥協。那麼它們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被身後的豺狼虎豹追上;另一種則是雙方為了自己活命而互不相讓地爭鬥起來,結果一樣逃不了死的命運,只不過是同時掉進河中而已。那麼,雙方為什麼不能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後退一步呢?

當然,妥仂也要有個度,如果不能很好把握住這個度,就可能被前方的阻礙碰得頭破血流,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你想要的目的。

相反,「外圓內方」是一種實用的技巧,是處世的成功之道。如果一個人能夠內外兼修,那麼他既可以靠著「外圓」的處世為自己開創新的道路,又可以堅持「內方」的本質和原則。

著名建築設計師萊伊恩先生是一個創新意識非常強的人,他曾經受命設計英國穩澤市政府大廳。他運用工程力學的知識,再加上多年的實踐,巧妙地設計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撐的大廳天花板。一年以後,市政府權威人士進行工程驗收時,發現大廳只用了一根柱子支撐著天花板,覺得太危險,要求菜伊恩再多加幾根柱子。菜伊恩自信用一根堅固的柱子足以保證大廳安全,並列舉了相關的實例,他拒絕接受工程驗收者的建議。

萊伊恩的堅守很快惹惱了市政官員。須知,幾百年前,人們可沒有享受到現在的人權:你敢與市政人員鬧別扭,那幾乎就是與英國皇家鬧別扭,人家完全有權力有義務把你送上法庭,甚至送進監牢。最後自己的設計不但沒有被採納,還會惹來一身麻煩!

就這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萊伊恩都在做著思想斗爭,後來他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在大廳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過這些柱子並未與天花板接觸,不過是裝裝樣子糊弄那些愚昧無知卻又剛愎自用的市政官員而已。幾百年的時間不算短了,市政官員換了一任又一任,但這個秘密始終沒有被人發現。直到近幾年,市政府准備修繕大廳天花板時,才發現萊伊恩當年的「弄虛作假」。

有時候,為了更圓滿地解決問題,更和平地處理爭執,我們必須學會「外圓內方」,這不是老於世故,更不是老謀深算,它以「方」為立世之本;以「圓」為變通之表,實不失為一種高超的處世藝術。

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群體,人和人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摩擦與爭執。處理摩擦與爭執一定要做到方圓兼顧,既要通情達理,又要合情合理,不能失之偏頗。只有方圓兼顧,才能公正;只有公正,才能平衡,才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唐朝時,名相李泌與唐代宗對對聯。上聯是「方若棋盤圓若棋子」,下聯是「方若行義圓若用智」。此聯可謂是對「外圓內方」人格意蘊的絕好注釋。

總之,一個成熟的、胸懷大志的人,不被環境所囿,不為小利所動,不為瑣事分心,總是矢志不移、義無反顧地追求自己既定的目標,以求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達到自己的目的。人生在世,為人處世要有彈性,將方圓運用自如,恰到好處。千萬不要固執己見,或者是圓滑過度而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外圓內方,和而不同,不是中庸之道,不是虛偽圓滑,是中國幾千年優良傳統積淀的人文精粹,是中國最具社會良知的傑出代表的人格體現。

❼ 什麼是藝術家

藝術家
指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藝術創作勞動而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工作者;既包括在藝術領域里以藝術創作作為自己專門職業的人,也包括在自已職業之外從事藝術創作的人。

藝術家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在人類早期階段,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尚未分離的時候,技術嫻熟的工匠就是早期的藝術家。爾後,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中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最後分野,使藝術生產成為一個獨立的精神生產部門,從而為專業藝術家的出現提供了客觀條件。同時,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還為藝術家的出現創造了主觀條件:一方面,它創造了藝術家的審美的感官、靈巧的肢體、健全的心理結構、熟練的技巧、能力等;另一面,它創造了人的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創造了整個社會對藝術不可缺少的審美需求。沒有這種需求,也就不可能有藝術家的產生。

藝術家是進行藝術創作的主體。作為創作主體所具有的構成因素中,發達的審美感受能力、創造性的想像、豐富的情感和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是藝術家的主要內涵。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對生活的敏銳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藝術家必須具有的素質。對人生的嚴肅態度、對人類命運的巨大責任感是藝術家的主要道德品格。藝術天賦對於藝術家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藝術家總是具有某種突出的藝術天賦。就某些藝術種類如繪畫、舞蹈、音樂藝術來說,創作主體藝術天賦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偉大的藝術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藝術家應該是具有較高思想修養和良好藝術修養的人。傳大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思想家。藝術家的思想在藝術作品中是通過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這就比抽象的理論更富有生動性。藝術家對社會實踐具有極大的反作用力。這種反作用力主要是通過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品來實現的。它既可能給人以心靈的安慰,也可能給人以精神的鼓舞;既可能給人以虛靜恬淡,也可能給人以騷動不安;既可能使一個民族的精神穩固和加強,也可能使它解體和渙散;既可能提高一個時代的趣味,也可能敗壞一個時代的趣味;既可能對一定的社會起「潤滑」作用,也可能對一定的社會起「磨擦」作用。如果說,科學家給自然以秩序,倫理學家給社會以秩序;那麼,優秀的藝術家則給精神以秩序,在一個想像的空間里,給整個宇宙以最後的自由與和諧。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參加藝術活動的人也將越來越多。為了適應社會不同層次、不同階級的藝術審美需要,於是便有了所謂嚴肅的藝術家類型和通俗(流行)的藝術家類型之分。這種現象廣泛地見之於各個藝術領域。此外,還存在著一支人數眾多的藝術家類型,即民間藝術家。這一類型藝術家的存在,與民族傳統、民族審美心理和趣味、民間工藝、風俗等密切相關,同是藝術家隊伍中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此,在進行美學或藝術學研究時,無論對哪種類型的藝術家都不應該忽略。

❽ 近代的藝術發展以及管理制度,對我們現在的藝術管理制度有哪些影響

從古至今藝術從來沒有離開過人們,不管是古代還是近代的藝術都給人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而近代的藝術發展及管理制度對現在的藝術的管理制度也有一定的影響,那麼有哪些影響呢?今天就來談一談吧!空扒

三、學會維權

所以規章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善良,恪盡職守守著自己的崗業,有些人就是想著用一些歪門邪道的方法來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而這些人就要學會保護自己,學會維權,不要讓自己的努力白費。近代藝術的管理制度是對現在藝術管理制度的一種借鑒和保障。

與為什麼藝術家要守在方圓之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