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代主義攝影的特點
新現實主義攝影特點
以平凡的題材表現形式美,以朴實的攝影手法,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新即物主義敗盯攝影又稱"支配攝影"、"新現實主義攝影"。為本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面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它不考慮藝術的本質在於提示對象的本質,因而其美學思想是屬於自然主義范疇的。例如,攝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攝的火車頭的回轉軸就是用近攝手法,表現了火車頭回轉軸運轉時的狀態,由於畫面摒棄了其他細部因而給予觀眾的視覺印象是強烈的。 新即物主義的理論先驅是斯特蘭德,他對即物主義藝術特徵作了如下規定:"新即物主義乃是攝影的本質,並且也是攝影的產物和界限。"他認為,攝影"對生命的表現極強,而且需要觀察正確事物的眼睛。為此,並非根據敷衍的過程和操作方法,而是必須運用純凈的攝影術才行。"新即物主義攝影的創作先驅則是阿傑和斯泰肯。而實際創始者為上面提到的察渣和帕邱。 帕邱反對攝影依賴於繪畫,他強調攝影藝術必須依靠攝影的自身特性,認為攝影的審美價值隱藏在自身的特性里,只有充分發揮攝影的自身特性才能創造出美,他說:"繪畫應該隨便由畫家去畫梁棗,只有根據固有的特質,才能創造出可以自立的攝影,沒有任何東西是從繪畫所借用的"。新即物主義攝影家的功績是促使人們對攝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攝影從審美性的虛幻世界中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但是,由於過分強調了細部物質表面結構的描寫,為後來的抽象主義攝影提供了萌發的土壤。 一九二五年前後,由於出現了大口徑的小型照相機,新即物主義的表現領域有了新的發展,產生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風光的作品。
超現實主義攝影
特點
認為將人類的下意識、靈感、夢幻形象化才是藝術的廣闊天地。利用技法做出荒誕的、不可思議的效果情節。超現實主義攝影為達達派沒落時期出現於攝影藝術領域中的一種流派,興起於本世紀三十年代。這一流派有著較為嚴謹的藝術綱領和藝術理論。他們認為,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去表現現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務,而現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因而,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變態和夢幻便成了超現實主義攝影藝術家們刻意表現的對象。 攝影中的超現實主義者也象達達派攝影家一樣,利用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畫面上將景象加以堆砌、拼湊、改組,把具體的細部表現和任意的誇張、變形、省略和象徵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誕而又神秘的。 該流派的創始人是英國攝影家絲頓和美國的布留奎爾(1880-1945)。真正完成者為英國舞台攝影家馬可賓(1905-?),他在自己的創作中,把"超現實"的虛和現實中的實揉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既虛幻又實在的境界。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創作的《馬可賓的自畫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現實作品,它是運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攝出來的--一次正面,兩次側面和一次一隻眼睛。
Ⅱ 現代攝影與現代主義攝影的區別
現代攝影主要是以現代技術和手法對進行拍攝的一種攝影,偏向技術手法方面;現代主義攝影主要是以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藝思維、審美進行拍攝,偏向思想審美方面
現代攝影的包含以下四個范疇
1、圖鑒標本:
攝影先天具備的客觀寫實能力,不但驚人地將影像細節巨細麋遺的展露無遺,而結合田野調查與客觀的第三人稱視野,也往往具體化影像社會學的感染力。
2、傻瓜快照:
這類攝影手法與古典攝影要求的粒子細致、講求質感、光線優美、構圖嚴謹等要素完全背離,使用任何人都會操作的「傻瓜相機」賣冊(小型自動相機)來拍照
3、矯飾攝影:
它不是一個流派或主義,而是表現手法及拍攝方式的概稱,這類作品比較傾向照片本身實際拍攝的內容,大多是作者在拍攝之前就已經構想好所需的元素,再透過裝設、擺置進行實際拍攝;作者猶如電影導演掌握著全盤畫面。不再奉「決定性的瞬間」為圭皐,也不去「再現」一個目擊現場,攝影者把主導權從對象物身上取回,以全知全能的視野從事創作。
4、數位合成影像:
現代主義攝影就是用下述的理念進行拍攝
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發展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人們對現代主義單一的設計藝術形式、單純追咐配戚求理性衡陵而忽視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導致產品形式的千篇一律而感到厭倦,越來越受到批評,於是就出現了所謂的「後現代主義」設計藝術
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范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Ⅲ 什麼是藝術攝影
在這關於攝影定義的成問題之處在於這種類的二分中,「過程」之種並不是事物最高的種,也即不是一個能依憑自身存在的種。在傳統存在論的邏輯劃分中,最高的種是「存在/是」,這是柏拉圖在繼承愛利亞派的「在/是」本體後所創立的通種論,把「存在/是」作為種類時,最大的弊端就是把「在/是」確立為自明之物而被我們所領會。亞里士多德在批判柏拉圖的通種論時,很恰當地指出:「在/是」不能作為種的關系,如果「在/是」是種的關系的話,那麼事物之間就不會存在屬差,也就是事物之間永遠都同一的,鐵板一塊(《形而上學》)。他雖然意識到了傳統邏輯的缺陷,卻也並沒有很好地堅持和作深入的研究,因此在關於人的定義中,亞里士多德依然轉入到這種邏輯中,給出「人是社會的動物」,這樣的「種(動物)+屬差(社會的)」的推演結論。以此為導向,「存在/是」作為種的概念一直成為了西方思想的軸心,只是到了晚近,經過克爾凱戈爾在上帝面前的個體性的孤獨靈魂的照面,引起生存(人的存在)的焦慮時,才啟發了「在/是」不是種關系的新存在論的產生,新存在論在首先解除的是「在/是」的種的關系後,把「存在/是」表達為一種境遇的呈現。這個境遇是大地,天空,神,自我四者構成的世界的相互關系,是一種時間性的存在方式。於此意義上,藝術和科學邏輯,語言等獲得了各自獨立作用域,而美的被展示為:存在性境遇的呈現,無關所謂「美是什麼」的定義。
在這一點上,攝影中的布列松後期說過「是照片在拍我」的含義正是在於此,而後現代主義者鮑德里亞爾的「是對象在引誘我拍攝」在新存在論意義上亦與布列松相通。在這種新的存在論的啟示下,藝術(包括攝影)自發地放棄神情兼備旨在描述對象的外在確定性的功利,而在境遇中表現出存在的無限多的可能。愛利亞派以前的赫拉克利特說過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對於理性邏輯而言的不真實,對於藝術家而言,卻成了真實的存在。
Ⅳ 攝影藝術的美學特徵與表現手法是什麼
攝影藝術獨具的美學特徵主要集中在紀實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上.
紀實性
首先表現在它運用的科學技術手段能夠逼真精確地將被攝對象再現出來,使得攝影作品具有客觀性,真實性,給人以逼真感.
其次,這種紀實性還表現在它必須直接面對被攝對象進行現場拍攝,如實地反映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人物,事伯和環境,許多優秀的攝影作品常常是抓拍或搶拍出來的,這種紀錄性拍攝方式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另一方面,攝影藝術又必須在紀實性的基礎上具有藝術性
傑出的作品必然是紀實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
攝影藝術形象的創造,需要攝影師熟練掌握攝影的藝術技巧和藝術語言,熟練用畫面構圖,光線,影調 (或色調) 三種主要造型手段。
表現手法:直接展示法、突出特徵法、對比襯托法、合理誇張法。
Ⅳ 如何理解當代攝影
1.攝影師應該怎樣定位自己的身份?你怎麼看待你和攝影的關系,怎麼看待你與題材的關系?怎麼看待你在傳播中的位置?尤其在一個喧囂的消費型社會里,在各種名利的誘惑下,這都是相當關鍵的問題。它決定著你攝影生涯的長度,決定著你攝影思想的深度。我感覺現在有很多攝影師太關注自己作為攝影師的身份,並且把這個身份毫不猶豫地置於上述所有這一切之前。結果就是,攝影本身、攝影的題材、攝影的傳播,不過是攝影師為了個人名利而製造的「噱頭」。這種以自我為中心決定了他的攝影實際上是脫離社會、脫離攝影的。他們不會用心去理解攝影、理解社會、理解攝影如何通過傳播連結和影響受眾。他們採取的是「效益」手段——以盡可能少的成本,獲取盡可能大的效益,投機取巧而罔顧思想的尊嚴、攝影的尊嚴。到了什麼程度呢?大家看看這些標題就知道了。本屆的主題「在路上」一確定,許多人就把標題取成了這樣:群眾體育在路上、深圳到濟南的路上、農民工在路上、股民投資在路上……離攝影很遠、離現實很遠。我感覺,真正嚴肅的攝影家一定是躲在事實身後,躲在影像身後,慎於思而敏於行,不怎麼把「自己」太當回事兒的人。
2.攝影是什麼?其他老師都在講「徐肖冰杯」應該擴大參賽面,門戶要開大一點,要國際化。這些意見都非常好,而這些問題無一例外地指向了同一個問題:我們怎麼理解當代攝影。
首屆「徐肖冰杯」,組織方設了兩個類別,一個是紀錄、一個是藝術。但這一次我們經過商討,決定取消這種分類。這同樣是基於對當代攝影的認識基礎上做出的判斷。
實際上到了當代,紀實、藝術,以及其他,都走到一起去了。藝術家徐冰說過:我就知道好的東西就是要人命的東西。那些直見性命的東西,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呈現,都是好的藝術作品。攝影的技術性、融合性、開放性和民主性,決定了它在這個方向上一定大有作為。真正有力量的攝影就是要關注當下的問題、關注當下的趨勢、關注當下人的生活、關注當下人的命運。真正好的攝影通常是公共主題的個人化、個性化表達。但參加評選的這么多作品中,究竟有多少具備這個特點?比如那些花、草、老街什麼的,究竟與當下有多少關系?與個人和個性有什麼關系?
3.照片應該是什麼?一張照片應該是思想的結果、是攝影呈現方式的結果。從這樣的角度衡量,我很不樂觀:大部分人還是不會拍照片。這次入選的反映渤海灣污染的一組照片,作者是山東的,你就覺得他很滿足於「走」這個行為本身,而對於在這個過程中怎麼拍一張有穿透力的照片,卻想得不充分——好多照片都是這種問題,本末倒置。
一組照片又是什麼?這關涉圖片編輯、關涉視覺傳播。我們看到,圖片編輯真的很愁人,這同樣是個老問題,但它一定是阻礙攝影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因為視覺邏輯混亂的組照沒有辦法流暢傳達它所承載的信息和思想。如果下一次再辦「徐肖冰杯」青年攝影師工作坊,我們不妨考慮專門做一個圖片編輯的工作坊。圖片編輯的實操性是非常強的,許多技術細節的學習在課堂上是解決不了的,必須在實際操作中解決,所謂「learning by doing」。
4.我們要高度警惕偽視覺。最近一段時間,有的人言之鑿鑿地宣稱什麼什麼過時了,彷彿中國攝影真的就與經歷了上百年的試驗與探索的西方藝術一樣,已經脫開現代主義時期,進入到後現代主義。我想這是不顧中國藝術發展現狀的妄斷,我們從意識到操作,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許多課需要補。即使現代主義的藝術理念過時了,但現代主義藝術時期所集結的智慧與創造、想像力與方法,各門類藝術的純化與邊界、各種藝術手段的清晰分野,也不會過時,而且永遠都不會過時。
同時,也有一些人不斷在說「攝影本體」,但聽上去更像是一種不嚴肅的語言噱頭。攝影自成語法,但攝影怎麼就自成語法了,我們的研究還相當欠缺。作為一門視覺藝術,攝影有它自身的語素和語言方式。對其他門類藝術的語素與語言方式不是不能借用,但不能把其他藝術的語言符號與言說邏輯當成攝影的。比方說,在參賽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把兩張照片並置組合的。這是文學的敘事性方式,不是攝影的方式。同樣,那些試圖用文字——標語、漢字——打動你的,也屬於另一套語言,也是一種偽視覺表達。
Ⅵ 現代攝影各個流派
現代攝影藝術雖然風格各異,內容五花入門。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與傳統對立。
用新的思維方式來認識社會生活,以新的審視角度來研究攝影的表現對象,在攝影創作上表現出形成的多樣化,包括攝影藝術價值觀念的新變化。
如果說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多種選擇。
交叉運用多種視覺語言形式,包括照片,繪圖和文字來表述思想。
現代攝影特點是求新、求變,他們不斷在探索前人從未涉獵過的那些領域,因而必然會帶來在觀念或形式上的革新。
「現代」並不僅僅是時間的表述,而是它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的特點就是對傳統攝影的反叛。
一、畫面內容的不確定性
傳統攝影鮮明的主高漏好題,是一種單向性思維方式,只能觸及表層,並不能全方位地認識外在世界。
現代的藝術創作是個復雜過程,在這個主體交叉,五光十色的矛盾運動過程中,攝影家以自我情感為中介,聽憑藝術想像力來構制形象。
只有不確定性才會調動觀者的思考,也才能反搜賀映復雜多樣的外在現象。
標題上大多中性,不帶任何感情色彩,觀眾無法從中窺見作品的意義指向。
照片越完整,多義性的可能就越小。現代攝影藝術,則努力破壞畫面的完整性,以阻撓觀者明白。這種在表現上的廣泛性、不確定性就是產生多義性的心理基礎。
現代攝影家認為,正是這種照片在作品的容量與表現力方面,才為其內涵提供了無限擴展的可能。
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
傳統攝影先期以來只接受一種模式,一種較單一的外在形成。這種表現形式的單一性,阻礙了攝影藝術的發展。
現代攝影在形式上注意攝影家對於外在客觀的主觀意念和個人感受。
現代藝術攝影家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視覺經驗和審美方式。
畢加索說過:如今藝術的發展趨勢是,只用最純的藝術已經不夠了,要用所有形式的藝術才行。
西方現代攝影藝術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並不是偶然產生的,它的存在和發展有著客觀的現實基礎。
三、客觀現實與主觀情感
傳統攝影家把寫實作為藝術的本質特徵,他們以客觀現實作為表現對象,以真實和具體的視覺形象塑造出具有美學價值的藝術作品。現代攝影藝術認為,以再現客觀現實為主要目標的攝影活動已經過時。認為攝影藝術不應局限在紀實的表層范圍內,攝影應跨越自身的局限,從客觀世界進入主觀世界,探索和尋求新的語言形式。
現代攝影藝術從客觀走向主觀,這是與西方的藝術思想分不開的。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已風行整個西文世界。他們以為,在人們之外不存在任何現實的東西,只有個人的感覺和智能方面的意識才是現實的。
為了了解世界的本來面目,就要揭示人的內心情感。
他們拍攝的對象不是客觀現實,而是追求一種心理和精神的表現。
客觀外界的事物,只不過是攝影家表達個人內心情感的載體。
四、觀者參與的互動性
一幅作品潛在的美學特徵,只有在觀者的理解和參與活動中,才能獲得藝術生命力。
傳統攝影家是讓觀者被動地接受其作品,而現代藝術攝影家則是讓觀者主動參與和積極介入。
在現代藝術的發展中,觀者的參與意識是現代意識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觀念,這是與整個現代文明中,人的主體意識的強化同步。觀者愈來愈多地參與了藝術家的探索,共同介入藝術創造過程。
只有觀者把各自不同意識契入照片中時,照片的創作過程才告完結。
觀者的參與,擴展了表現度。現代攝影家在作品展出時,常常營造出一定的氣氛,以便於觀者的介入。
現代攝影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們不把作品看作是最終目標,而把作品的最後完成權交給觀者。
現代攝影家並不想讓他的作品流芳百世,而只是想讓觀者進入他的藝術境界。
現代攝影家認為,傳統攝影利用是純熟的技巧,駕馭光影色彩,結構等造型語言手段,塑造出美化,虛假畫面,這些作品是觀者容易看懂和看得習慣的。而現代攝影家,他們要改變觀者對作品的欣賞習慣。在表現形式方面,表現畸形和荒唐反常的景象,是為了引起觀者的驚奇和困惑。他們常以荒廖的思維原則和矛盾的表現方法,以極端矛盾對立、不可思議的方式來展示世界。
五、跨越時空
打破空間界限,沖破瞬間觀念,在作品中拆除具有某種完整意義的視覺時空表現。
他們反映的現實不存在於普通的三度空間中,而是存在於人們心靈臆想的空間內。他們把超現實、夢幻和潛意識當作藝術創作的源泉戚鉛。
六、美醜觀念的更新
現代攝影的另一重要特點,就是對傳統審美價值的懷疑和挑戰。現代攝影家表現出對丑的偏愛,反映了他們對傳統攝影崇美抑丑的反叛。他們認為丑是千變萬化的。而且醜比漂亮的美有著更豐富的內涵。
現代攝影家認為:形式越可怕,也就越有吸引力。
排除預先的拍攝目的和意圖,而去強調無意識的機緣性或偶然性,追求藝術創作上的自然無為。
他們淡化典型,選擇生活「原生態」面貌。使觀者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去觀察,去直接感受生活。
拍攝的題材並不重要,關鍵的是這些東西安排在一起時所產生的視覺效果。
傳統的藝術攝影作品是有秩序的完美的整體,每個細節都被安排在最佳位置上,與主題無關的內容都被刪除。現代攝影藝術認為這是僵化的創作形式,而隨意性的游離狀態才是最好的選擇。毫無規范性的表現手法,才能給藝術表現上帶來最大的自由。
現代攝影本身可以算一種流派,和其他攝影流派也會產生交集。
可以搜這個~~讓現代攝影具有文藝復興的品質~~
和這個~~世界攝影藝術流派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