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家往往不被什麼接受

藝術家往往不被什麼接受

發布時間:2022-04-25 19:11:03

⑴ 學畫畫沒有老師就不行嗎,藝術不是自由的嗎,藝術家也是不被人接受,後來成為領頭羊被世界認可效仿的嗎

藝術是自由的,但也是有規矩的。
老師教的是一般規律與方法,基礎。等你掌握了這些並且可以熟練運用後,便可以自由創作了。
藝術家們的創作雖說是千姿百態,但其中都有著一般規律。透視,明暗,體積…如果這些沒有一個好的老師的引導,很可能會走很多彎路。
繪畫的奧妙無窮無盡,老師只是引路人,之後還要自己傾注過許多心血,去探索更多東西。加油💪

⑵ 藝術家的最大悲哀是什麼

我認為是這樣的:
藝術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源於社會實踐,一個藝術家如果不立足於社會時間而去空想那肯定是悲哀的.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物質,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如果一個藝術家創作不立足於人民群眾的觀點,不為人民群眾著想,那必然也是悲哀的.
一個藝術家如果是一個封閉主義,守舊主義或歷史虛無主義,民族主義者,那必然也是悲哀的,因為他不能做到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⑶ 為何大多藝術家在身前默默無聞,死後的作品才價值連城

因為大多數在藝術上能成名成家的創作者,都必然是在某一項藝術中擁有非常強大的創作能力,他們的作品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必然是前衛的,具有沖擊力,自然也是不被人所接受的。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當一個人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某一件事上,那麼他的其他方面有可能就是比較糟糕的,比如說性格與為人處世上,這些藝術家大部分都不擅長,甚至有些在其他人眼裡不可理喻的毛病,不被人喜歡,連帶著他們的作品也受到了牽連。

⑷ 有一些藝術家總是孤獨,為何他們就是不肯迎合大眾

的確,在藝術史上,從來不缺少孤獨的藝術家。

比如維米爾,這個十八世紀的荷蘭畫家,在當時洛可可主義畫風盛行之時,他卻一生醉心於民俗和靜物繪畫創作,甘於默默無聞的生活。直到他辭世近200年,維米爾精湛的藝術技法和作品價值才被世人發現。

比如庫爾貝,在當時學院派主導的法國畫壇,他從不趨炎附勢,寧可忍受排擠和孤獨,也只畫「自己眼睛裡看到的」,成為獨樹一幟的偉大現實主義畫家。

對於有些藝術家的孤獨、個性和不肯迎合大眾,常人有很多不理解。但對於藝術家,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在藝術家看來,孤獨寂寞並不可怕,不迎合大眾也不十分要緊,最重要的是創作出有獨立思想有審美境界有藝術價值並屬於自己

⑸ 為什麼很多藝術家都是悲劇角色

真正的藝術,其思想往往是超前的,不被當時社會所接受,真正的藝術家往往又是特別有個性,不肯同流合污的人,所以在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生存條件下,悲劇就變成了必然。

⑹ 藝術家往往不被什麼接受

往往不被現實和世俗的眼光所接受,很多人很難接受藝術的美感,就好像人體藝術那麼,中國人就很難接受,因為他們思想根深蒂固

⑺ 「藝術家都是孤獨的」這句話該怎麼理解呢

孤獨的時候才能安靜的思考,發揮想像力創造力。藝術家喜歡寂靜的環境,不喜歡喧囂。
藝術家的靈感大多來自大自然或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所以他們要遠離現實的社會,他們很少說話。與平常人很少說話,但知己難求,所以他們都不太善言語。這樣就跟平常人不能正常的交流,有的想的開的藝術家即使跟平常人交流也是皮毛,談話不會太深入。
藝術家在內心深處都想有一個知己,這也註定他們孤獨的。有的也不是,有的藝術家就是將藝術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這是他們一生的追求,他們自得其樂。

以上個人見解。

⑻ 為什麼藝術家被冷落

趙新銳:劉老師您好,很榮幸我們的展覽得到您的的學術支持,自從建國開始,中國政府就非常注重繪畫的宣傳教育作用,繪畫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大眾對藝術品的興趣降低,最近藝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不再是作為一種審美的體驗,而是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再次成為人們的關注點,目前中國當代藝術與大眾之間處於一種什麼距離?
劉驍純:現當代藝術一時不為大眾理解是十分正常的。宣傳大眾必須用大眾便於理解便於接受的方式,所以我們在救亡圖強時基本是選擇了古典形態的寫實和半寫實的藝術。現當代藝術主要是對藝術史發言,不了解藝術史上下文邏輯的一般觀眾要理解它必然會有一個過程。其實,中國不少現當代藝術家都在努力用藝術去關注大眾的社會生活,但大眾更願意做歌星、影星的粉絲。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藝術家不怕被誤解被冷落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趙新銳:批評家作為一種職業,應該是為人們觀賞作品提供專業意見的,現在批評界現狀如何?
劉驍純:大致有這么幾種狀況:高水平的藝術家不認可低水平的批評家,低水平的藝術家不認可高水平的批評家;前衛藝術家不認可正統批評家,正統藝術家不認可前衛藝術家。這是正常的藝術生態。

趙新銳:從媒體的報道上來看,中外媒體的報道截然不同,這使我想到了當代藝術存在的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這讓我們無從去判斷,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作為80年代出生的人,在眼花繚亂的藝術世界中,如何判定什麼才是藝術,評價藝術作品的好壞?考慮這一代人的生活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等?是相信批評家還是自己的判斷?
劉驍純:我覺得最重要的只有四個字:實事求是。盲目跟隨盲目排斥都不可取。無論是得到西方的肯定還是國內的肯定,凡學術性的肯定,絕不可採取西方肯定的我們就要反對的簡單做法。東西方學術界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⑴、哪些更重要一些,哪些相對次要一些。⑵、中國還有一些重要現象在西方批評界幾乎是盲區,例如當代水墨。這中間的差異,有時是很大的。所有的差異實際上都是文化差異和意識形態的差異,要平等對話,有待中國自己獨立的的話語系統的新「百家」的成熟。

⑼ 如何看待不能為大眾所接受的藝術現象藝術與大眾之間應呈現為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不完全同意樓上的評價。當代藝術有它自身的存在價值。大眾不應該因為看不懂,就說這些都是故弄玄虛,神經病。我們大眾應當學會尊重每個藝術家的成果。而且很多藝術家也通過努力,試圖讓觀眾去理解作品本身的意義。
文學,音樂,繪畫都是教育的一部分,當然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想,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
至於藝術與大眾的關系,我想大眾也未必是藝術家的衣食父母。有些藝術品的創造,並未有奢求大眾的廣泛接受,而只是圈內人士的品評。而且買家和收藏家也只是極少一部分人群。我們稱之為3%的觀眾。意思就是說,在畫廊看畫的人中,只有少部分有一定的鑒賞力,而在這一部分人群中,只會有更少幾個人兼備購買力。這個百分比在中國,可能只有千分之一。

⑽ 藝術家的思想是怎麼樣的是不是不太被人所接受

藝術家的思想,關鍵特徵是「從不帶有道德評判」,因為超道德,所以常常不被人接受。

為什麼要超道德嘞?因為道德是一種社會規范,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我們所接受的全部教育,都是讓我們自覺遵守各種社會規范。而人性、人生存的現實、存在的本質,在道德之初,或者說在道德之外,藝術家將人性奉為超道德之上的真實。

閱讀全文

與藝術家往往不被什麼接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