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
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樂性念白,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做和打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唱是戲曲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學習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擴大音域、音量、鍛煉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別字音的四聲陰陽、尖圓清濁、五音四呼,練習咬字、歸韻、噴口、祥並睜潤腔等技巧;但唱更重要的則是善於運用聲樂技巧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狀態。
念白與唱互相補充、配合,也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藝術手段。戲曲念白大體上可分為兩大類,即韻白和散白,都是經過藝術提煉的語言,具有節奏感和音樂性,鏗鏘悅耳,與唱相互協調。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謹歲化的形體動作,是戲曲有別於其蔽碼他表演藝術的主要標志之一。做並不是純技術性表演,而是各具特點的內涵與表象,一舉手,一投足,既有內心的體驗,又能通過外形加以表現,內外交融,得心應手,全為塑造形象服務。
打是戲曲形體動作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武術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鬥場面的高度藝術提煉。一般分為把子功和毯子功兩大類。不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還必須善於運用這些難度極高的技巧,准確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氣質。
❷ 京劇的五種戲法和四種手段是什麼它們有哪些特點
手眼身法步為京劇的五種手法,唱念做打為京劇的四種手段。
手、眼、身、法、步。手指手勢,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法指以上幾種技術的規格和方法。對此,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鈕驃先生說:前輩藝術家曾說過,「手為勢,眼為靈,身為主,法為
源,步為根。」其中「法」是指戲曲表演所不能背離的規矩和法度,否則就不是戲曲了。它是演員在舞台上展現戲曲表演意境和神韻的技法。
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中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種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樂性念白。而「打」則指的是武功。
戲曲演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❸ 京劇有哪些表現手法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而你對京劇的形成了解嗎?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京劇是如何形成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道光二十年至咸豐十年間(1840-1860),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並借鑒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其標志之一:曲調板式完備豐富,超越了徽、秦、漢三劇中的任何一種。唱腔由板腔體和曲牌體混合組成。聲腔主要以二簧、西皮為主;之二,行當大體完備;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之四,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傑”、“三鼎甲”即:“狀元”張二奎、“榜眼”程長庚、“探花”餘三勝。他們在演唱及表演風格上各俱特色,在創造京劇的主要腔調西皮、二簧上和京劇戲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語言特點的說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貢獻。
第一代京劇演員中,尚有老生盧勝奎、薛印軒、張汝林、王九齡、梅蘭芳等;小生龍德雲、徐小香;旦胡喜祿、羅巧福、梅巧玲;丑楊鳴玉、劉趕三;老旦郝蘭田、譚志道;凈朱大麻子、任花臉等,他們為豐富各個行當的聲腔及表演藝術,均有獨特創造。後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於突破青衣、花旦的嚴格分工舊規,為旦角的演唱藝術開辟了一條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絕》是京劇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劇裝寫真畫,由晚清民間畫師沈蓉圃繪制。他參照了清代中葉畫師賀世魁所繪《京腔十三絕》戲曲人物畫的形式,挑選了清同治、光緒年間(1860至1890)京劇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員(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時小福、余紫雲、朱蓮芬、郝蘭田、劉趕三、楊鳴玉),用工筆重彩把他們扮演的劇中人物描繪出來,顯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此畫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由進化社朱復昌在書肆收購,經縮小影印問世,並附編《同光名伶十三絕傳》一冊。
1883年一1918年,京劇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為時稱“老生後三傑”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其中譚鑫培承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各家藝術之長,又經創造發展,將京劇藝術推進到新的成熟境界。譚在藝術實踐中廣征博採,從崑曲、梆子、大鼓及京劇青衣、花臉、老旦各行中借鑒,融於演唱之中,創造出獨具演唱藝術風格的“譚派”,形成了“無腔不學譚”的局面。
20世紀二十年代後的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等,均在宗“譚派”的基礎上發展為各自不同的藝術流派。汪桂芬,藝宗程長庚,演唱雄勁沉鬱,悲壯激昂,腔調朴實無華,有“虎嘯龍吟”的評道。他因“仿程可以亂真”,故有“長庚再世”之譽。孫菊仙,18歲時選中武秀才,善唱京劇,常入票房演唱,36歲後投師程長庚。他噪音洪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於湖廣音和中州韻,多用京音、京字,聽來親切自然。表演大方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後三傑”師承各有側重,藝術風格各異,從全面權衡,譚鑫培文武昆亂不擋,藝術造詣及對京劇的發展,遠遠超過汪、孫。光緒年間,譚鑫培被稱為“伶界大王”,在劇界地位,如當年之程長庚。
咸豐十年(1861年)京劇始入宮廷演出。當年五月初六起至月末,分由三慶班、四喜班、雙奎班及外班(京劇班)演出。光緒九年(1883年),慈禧五旬壽日,挑選張淇林、楊隆壽、鮑福山、彩福祿、嚴福喜等18人入宮當差,不僅演唱,且當京劇教習,向太監們傳授技藝。自此,清宮掌管演出事務的機構“昇平署”,每年均選著名藝人進宮當差,結止宣統三年(1911年),計有譚鑫培、楊月樓、孫菊仙、陳德霖、王楞仙、楊小樓、余玉琴、朱文英、王瑤卿、龔雲甫、穆鳳山、錢金福等生、旦、凈、丑的名家150餘人曾入宮。由於慈禧嗜好京劇,加之京劇名家頻繁在宮中獻藝,聲勢日強。同期,位於大柵地區的廣德樓、三慶園、慶樂園、中和園、文明園等戲園、日日有京劇演出,形成了京劇一統的局面。
京劇成熟期,除“老生後三傑”外,生行:許蔭棠、賈洪林;武生:俞菊笙、楊隆壽;凈行:何佳山、黃潤甫、金秀山、裘桂仙、劉永春等;小生:王楞仙、德珺如、陸華雲;旦行:陳德霖、田桂鳳、王瑤卿、朱文英;醜行:王長林、張黑、羅百歲、蕭長華、郭春山。這一時期,旦角的崛起,形成了旦角與生角並駕齊驅之勢。武生俞菊笙,開創了武生自立門戶挑梁第一人,他被後人稱為“武生鼻祖”。上述名家,在繼承中有創新發展,演唱技藝日臻成熟,將京劇推向新的高度。
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范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朴、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❹ 請列舉出京劇中的四個行當和藝術表現手段
中國國粹京劇表演的藝術手段主要有五種:手 眼 身 法 步京劇的角色分為五種:生 旦 凈 末 丑
京劇的行當檔返.京劇舞台上的角色根據其性別、性格、年齡、職業及社會地位的不同,劃分為生、旦、凈、丑四種類型,在京劇專門名詞里稱作「行當」。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包括老生、行納飢小生、武生等。
旦行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凈行俗稱「花臉」,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凈、副凈和武凈。醜行茄轎又稱「三花臉」,多演伶俐幽默或陰險狡猾的角色。
❺ 京劇的藝術手段
京劇有三個藝術特徵:綜合性、虛擬性和森正程式性;
京劇藝術的綜合性體現在京劇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緊密結合。在一出戲里,一個演員的表演形式既有歌又有舞,要有唱、念、做、打四功,要有手、眼、身、法、步五法;唱和念體現了音樂藝術的魅力,而做和打則詮釋了表演藝術的精髓。
京劇具有虛擬性。京劇重視「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講究「虛中見實、假中求真」,京劇不是像話劇那樣,行汪把生活當中的自然形態如實地照搬上舞台,而是從生活出發,以生活為根據,進行高度的藝術概括。把生活中的形態、語言、動作加以提煉、誇張、美化、裝飾,形成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段,再用來反映一種具有高度審美性的生活。
京劇的程式性體現在表此帶悔演形式、生活動作的規范化上。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生活里的一個簡單動作,在京劇里卻經過選擇、提煉、加工,使之節奏化、舞蹈化、規范化,最終形成了一個特定的、誇張的、美化了的舞台動作。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❻ 京劇它的基本表演手段有哪些
京劇表演的藝術手段主要有五種:手 眼 身 法 步.
手指各種手勢動作,眼指各種眼神表情,身指各種身段工架,步指各種形式的台步。法則總指上述幾種表演技術的規程和法則。程硯秋所倡之五法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種發聲的口法。余者與上述同。可與上說並存。是戲曲演員必備的表演技藝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種表演要素與手眼身法步五種技法合稱為「四功五法」,是戲曲演員的基本藝術修養。
京劇角色的行當劃分比較嚴格: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武行、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凈、丑四大行。
❼ 京劇從何時誕生的,有什麼表現手法
京劇的起源是徽劇。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殲高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氏旦尺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表現手法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遲芹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❽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分別是唱、念、做、打,同時也是戲曲表演的4項基本功,京劇是中國三大國粹之一,京劇的前身是徽劇,中國三大國粹之一。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的時候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融合了崑曲、秦腔,加上一些地方的民間曲調,逐漸形成了京劇。
唱、念、做、打是京劇的四種藝術手法,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還有很多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形式。
京劇的唱顧名思義就是歌唱,念指的是有音樂的念白,做指的就是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的是武打和翻跌的技藝。
京劇的角色劃分有生、旦、凈、丑四種,就是京劇裡面常說的行當。
還有就是京劇的臉譜,有紅臉、黑臉、藍臉、綠臉、黃臉、白臉、金臉、銀臉。
京劇還有著名的四大名旦,分別指的是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他們也是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
❾ 京劇是我國流傳最廣 在國內享有盛譽的戲曲劇種 其藝術表現手段有哪四種主要唱腔是什麼和什麼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有: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兩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
唱腔以板腔體的西皮、二黃為主。西皮是一種比較明快、活潑的曲調,長於抒情、敘事、說理、狀物。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導板、回龍、散板、搖板、二六、流水、快板。另有反西皮,是京劇傳統唱腔中出現較晚(據傳是譚鑫培所創)的唱腔,板式僅二六、散板、搖板。
❿ 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京劇的表現手法與藝術特色是什麼
京劇被分為活、旦、凈、丑四類,但每一類又包括若干小類,所以它實際上包括了漢劇的全部十個類別。不僅包括,而且更詳細。唯一不同的是,漢劇雖然有生行,但他的主要職業是末行,而不是生行。隨著京劇的發展,生成為主要職業。京劇是在徽、漢兩大劇種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梆子等各種地方曲調而形成的一種戲曲。
其主要特點可細分為唱腔、樂器、面具、角色、舞台、服裝六個方面的特點,這里按主旨建設就不贅述了。京劇,又稱京劇,在台灣又稱平劇、國劇。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種。京劇有200年的歷史,是北京最大的戲曲形式。它是在徽劇和漢劇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和秦腔的優點和特長形成的。1790年(清乾隆55年),徽劇開始在北京演出。第一個進入北京的徽劇劇團是來自安徽的著名的三慶劇團,隨後是四喜劇團、和春劇團和春台劇團,被稱為 "四大徽劇"(四大徽劇團從揚州來到北京)。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