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宮廷內的「吃」有多講究,有怎樣的「藝術」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在很多方面可謂是包容前朝之長,尤其是在藝術方面達到了巔峰的水準,比如說織造藝術、戲曲藝術等等,而今碧沒天所要說到的可以說是藝術,但卻又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就是——吃!
可能有人會疑惑,吃怎麼能歸於藝術的行列?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吃,其實也是能和藝術結合在一起的。尤其是清朝宮里的宴席,十分精緻的,自然能夠被稱之為藝術品。
清朝的筵席是沿襲著之前各代的規格的,但是在此基礎之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正因為是皇宮里的宴席,規則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規章制度包括了筵席的名字、等級、地點、桌椅規格、進餐的順序等等一系列部分,甚至還包括了承辦筵席的單位,可謂是面面俱到,不落下任何地方,整個過程井然有序,不會出現差錯。
清皇室與西藏的關系十分的密切,除了藏傳佛教進入皇室之外,很多的西藏風味的器物也進入了清宮,就比如多穆壺。多穆壺原本是裝酥油茶等飲品的器具,後來進入清宮,從最早的冊封和法事所用的法器逐漸變為實用器。當然與之匹配的奶茶自然也成為了清宮的日常飲品。
而奶茶不僅現代人很喜歡,清宮人也十分的喜歡,喜歡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有明文規定,從皇帝到妃子,每個人的每日所用奶的奶量是定額。當然和現在的用毫升算不同,當時是以奶牛的頭數算的,皇帝每天能擁有100頭奶牛的奶,皇後則是25頭,至於下面的嬪妃自然是越來越少。當然除了日常喝,奶茶也是宴會上的重要角色,而且不僅宴會,連祭祀上奶茶的出現頻率也十分的高,妃嬪喪期都要用奶茶進行三次祭奠。
清朝宮廷的筵席種類多樣,連使用的器具也十分多樣,而我們從現如今遺留下來的眾多文物之中便足以看出當時宴會的豪華。
2. 談吃飯的藝術
吃,誰不會呀?一定會有讀者這樣問。但是您的吃飯是怎樣的呢?是細嚼慢咽,還是狼吞虎咽,是您吃到適量便不再吃了,還是吃到飽腹為止?是心懷感恩,還是吃到就好?這一系列的問題,您有想過嗎?
吃飯,真的可以吃出藝術來。那麼,我們如何能夠做到吃出藝術來呢?
下面我就美國印第安納州立大學心裡榮譽教授,耶魯大學博士,正念飲食覺知訓練創始人,珍·克里斯特勒的《學會吃飯》,來為大家講解一下如何讓吃飯成為藝術。
一、首先,我們要知道,吃飯,真的不那麼簡單。
就如有信仰的人的飯前禱告,僧人吃齋前念一段佛經一樣,我們首先要從思想、心智上認知吃飯是一件滿足我們需求的事情,是每天要做的事情,我們必須懷揣正念去感知它,並培養它,形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所謂正念,就是你專注且不加批判地察覺自己的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它能讓人更深層次地聯結智慧心智,促進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
您一定會說,不就一個吃飯嘛,怎麼這么啰里啰嗦啊,但是吃飯真的很重要,這小到一頓飯的事,大到一個人為人、做事,甚至到人生的事。看到我們周圍的人為什麼戾氣越來越重,肥胖、糖尿病人、代謝紊亂的病人越來越多,這真的與吃飯有關,如果你的飯吃好了,它甚至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那麼我們如何利用正念來對待飲食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以下原則:
1.了解自己的需求:一個人有多餓、多飽,需要吃多少,根據你的需求來了解你自己。
2.通過感受來了解自己,再決定自己吃多少,而不是批判和控制甚至是懲罰自己。
3.食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不同程度的價值和滿足感。
4.計算熱量,了解食物的熱量和自身的需求,以此獲得對食物需求的平衡。
5.放棄依賴意志力和罪惡感,那會導致我們掙扎和不滿,與正念相悖。
6.每一口都能發現喜悅,這才是正念的力量,用它來引導我們吃或是不吃。
7.你的生命不僅限於飲食習慣,還要學會對各種事物的察覺,關注和欣賞。
二、接下來,我們按照吃飯的順序開始。
首先,你真的是餓了才吃嗎?在很多時候不是這樣的,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人人都有吸吮的慾望。這在男性可能表現為抽煙和交談,在女人則可能是嘮叨和咀嚼。所以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為什麼進食,才能避開錯誤的進食。就如同醫生為患者治病,只有知道病因才能對因下葯,只有這樣才能葯到病除。
1.進食的原因
①生理飢餓:身體感受到了飢餓,才是最健康的進食信息,便可以打開進食模式。
②食物的誘惑:看到、想到、聞到甚至聽到食物,開啟你進食的慾望。
③記憶:喜歡某種食物,是因為曾經有過記憶,比如媽媽做的湯圓。
④社交壓力:比如朋友親手做的蛋糕,希望你嘗嘗。
⑤把進食合理化:比如說,「我只吃一口」。
⑥想要釋放情緒:在長期悲傷、憤怒、焦慮等狀態下,想要吃點「好吃的」釋放自己。
2.感到飽足的三個元素
為了避免過量進食,我們要學會察覺飽足感:
①味覺:你看窮苦人在吃飯的時候會覺得吃啥都香,但那些富裕家庭的公子小姐們吃山珍海味都不覺得香。所以人在飢餓的時候,會覺得食物特別好吃,等到沒那麼餓之後,味覺上就沒那麼好了。當你留意到不那麼香了,就說明已經不值得再吃下去了。
②腹部:它不是飢餓感的反向,而是依照所吃食物的體積形和重量形成的感受。也就是說隨著你進食量的多少,慢慢地腹部就有飽足感。注意去感受它,它能告訴我們何時停止進食。
③身體:當你身體上感到整體的愉悅和放鬆的時候,就是身體的飽足感,而繼續進食就會導致愉悅感下降,注意體會這種感覺。避免進食過量。
三、針對我們只在真的餓了的情況下才接受食物,我們要進行辨識飢餓感的訓練:
①設定飢餓感量尺。量尺區間為0-10分,0分表示完全不餓,5分表示中等飢餓,10分表示非常飢餓。
②察覺你的飢餓程度,嘗試將生理飢餓和其他進食原因區別開。問自己:
(1)我的飢餓程度是輕度、中度、還是非常飢餓?
(2)飢餓感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3)飢餓時什麼感覺?
(4)腹部有哪些感覺?
(5)身體有那些感覺?
③根據飢餓量尺,留意腦海中浮現的飢餓程度。
④深化覺知,感受自己在不同飢餓的分數下,身體的不同感覺。
四、享受食物,但不一定要吃完。
飽腹感的訓練:喝下500毫升水
①設定飽足感量尺:量尺區間為0-10分,0分表示一點都不飽,10分表示非常飽,中度飽是5或6分。
②准備500毫升飲用水,分別裝在兩個杯子里。建議在空腹時進行此項練習。
③閉上眼睛,深呼吸
④快速喝下其中一杯水。運用飽足感量尺,評估此時的飽足程度。你的分數有什麼變化?你是如何決定這個分數的?
⑤快速喝完剩下的一杯水。再次為自己的飽足感打分。這時,你的分數有什麼變化?留意喝水如何影響你的飽足程度。
五、接下來我們將進入進餐模式的訓練:
練習1:正念呼吸
①運用腹式呼吸做三到四個深呼吸,肩膀放鬆、肚子放鬆。腹式呼吸是把氣吸到腹部去。可以把手放在腹部上,吸氣時,腹部頂起來,呼氣時,從腹部把氣慢慢吐出來。
②呼吸慢下來,找到平常的呼吸速度和節奏。
③跟隨呼吸,留意整個過程。吸氣時,空氣是冰冷的,吐氣時,空氣是溫暖的。
④走神時,用呼吸把注意力帶回,察覺當下每一個感受、想法、情緒和體驗。比如鼻尖空氣的感覺、身體的延展或腹部的起伏。
⑤在你設定的時間結束,靜坐10-20分鍾。
練習2:迷你靜坐
①進行幾次深呼吸,放鬆肌肉。然後,放慢呼吸速度。
②留意自己的情緒、身體感受或想法,同時把注意力放在想要的位置上。比如問自己:我感覺如何?大腦在想什麼?
③察覺你發現的事物,無需批判它們。
④觀察它們,然後,選擇如何有效響應而不是自動反應。
練習3:正念進食
①准備四顆葡萄乾放在面前,閉上眼睛。通過迷你靜坐讓自己變得平靜專注。
②睜開眼睛選擇一顆葡萄乾。留意它的大小、質地,就如同從未見過或吃過它一樣。聞起來如何?輕觸嘴唇時是什麼感受?
③閉上眼睛,將葡萄乾放進嘴裡,先不要咀嚼,用舌頭碰觸,讓它在嘴裡滾動。留意它給你的感覺和味道。
④開始慢慢咀嚼,充分體驗每一顆葡萄乾的味道。察覺味道有什麼變化?什麼時候有吞咽的沖動?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⑤繼續咀嚼,直到從它那兒萃取出全部的愉悅感,然後吞下。此時感受如何?
⑥用同樣的方法吃第二顆和第三顆葡萄乾。它們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處?你發現了哪些驚喜?察覺整個過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你是否會批判葡萄乾?你對葡萄幹了解多少?它在哪兒生產?如何採收和包裝?如何從產地到你的面前?
⑦准備吃第四顆葡萄乾前,想想自己是否真的想吃它。然後,再決定吃還是不吃。如果決定吃這顆葡萄乾,那麼,要像吃前三顆一樣,用正念的的方式。
⑧無論你是否決定吃第四顆葡萄乾,想想自己是如何做出決定的。比如,決定過程是怎樣的?其間有什麼想法、疑惑或擔憂?
⑨結束時,進行兩到三個深呼吸,把覺知帶回身體,接著睜開眼睛。
六、留意熱量:當一提到熱量人們常常會焦慮。事實上,它和恐懼一樣,我們越了解它,就越自在,也更能掌控它。比如,一個蒸好的二兩饅頭的熱量是200大卡,而一個70公斤的人跑1公里消耗的熱量是70大卡,可見,如果你要消耗掉這二兩饅頭,就要跑3公里。
了解了熱量與食物的關系,熱量與運動的關系,你就知道了食物與運動的關系,進而知道什麼時候適可而止了。可見對於減重的人來說,減少飲食比運動來得事半功倍。
當然,運動仍然很重要,對久坐不動的人來說,只需每天10分鍾的快走就能增加你兩年的壽命。
七、留意熱量,但不執著熱量
練習建立飲食計劃:
①想想自己平常都吃那些食物。這包括家中的用餐和外食。
②找出5-10種可以不吃,或者可以減量的食物。在這些食物中找到每天減少500大卡的方式。比如每餐少吃一兩饅頭,晚上少吃一把瓜子。
③製作一張表格,用來決定每天怎麼減少500大卡。表格包括日期、餐點、食物分量、熱量等元素。當你把計劃附在紙上意義將變得非凡。
④執行計劃時,運用表格來追蹤進度。做到的打勾。但要保持一個彈性的心態,不必嚴格限制每天一定吃多少。只要按照每周或每月設定的熱量預算就好。
八、告別壓力型進食
①察覺自己在焦慮、憤怒、憂郁、無聊或其他情緒時,是用什麼方式面對和獲得緩解的。吃東西是你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嗎?如果是,具體是什麼情況?你需要吃多少?
②不餓卻吃了東西時,想想是否因某種情緒誘發的。這時,你的感受如何?
③辨識這些情緒的同時,思考是否有某種食物和特定的情緒聯結。比如,某人憤怒就想吃巧克力。
④探索情緒誘發因素時,留意整個過程的經驗,以及它們什麼時候出現。比如,吃了東西,感覺變好了,還是更糟了?有人可能情緒有緩解,但是因吃了過多的高熱量食物而後悔和怨恨自己。吃了一份之後,是否能停得下來?這些答案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
練習2:隨著沖動的海浪漂浮
①當你不是生理飢餓,卻感覺到強烈的情緒反應或進食渴望時,可以做此項練習。
②深呼吸,感受你的情緒。它有多強烈?它在身體的哪個部位?留意你腦海中浮現的想法。
③察覺自己在感受這些情緒時,對食物的渴望有多強烈。如果你有強烈的感覺,那麼他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有多強烈?你渴望那些食物?
④留意你的想法、情緒及渴望,無須批判。嘗試觀察這些感覺和沖動,直到它消失。這些察覺將強化你的覺知和你隨著情緒漂浮的能力。
結語
關於正念進食,不光是針對吃這件事,它的原理也同樣適用於各種情緒,照顧我們自身的感覺,並體驗它所帶來的各種身心的反應,隨著情緒的海浪漂浮,直至消失。這也是利用正念不批判,不逃避,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感受它,安撫它的原則。所以正念進食不光是吃飯的問題,它也關乎人生,可以讓人生活出藝術范兒。
其實,最終的結論就是要慢下來,用心去感受你的情緒、身體的知覺,隨著情緒的海潮漂浮,直到浪潮退去。你所有的不滿、戾氣,也逐漸消失。讓你的人生充滿正念和愉悅。
3. 為什麼說烹飪是科學,是文化,是藝術
什麼是烹飪:
「烹」就是煮的意思,「飪」是指熟的意思,狹義地說,烹飪是對食物原料進行熱加工,將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廣義地說烹飪是指對食物原料進行合理選擇調配,加工治凈,加熱調味,使之成為色、香、味、形、質、養兼美的安全無害的、利於吸收、益人健康、強人體質的飯食菜品包括調味熟食,也包括調制生食。
烹調與烹飪有什麼區別:
烹調是指將可食性的動植物、菌類等原料進行粗細加工、熱處理及科學地投放調味品等烹制菜餚的過程。
烹調與烹飪的區別在於:烹調是單指製作菜餚而言,烹飪則是包含菜餚和主食的整個飯菜製作。
烹調的基本功:
烹調技術的基本功包括:
1.刀工技術;2.投料技術;
3.上漿、掛糊技術;
4.掌握火候技術;
5.勾芡潑汁技術;
6.調味的時間和數量掌握技術;
7.翻勺技術和裝盤技術。
1. 什麼是熱菜?
食用原料經加工改刀後,通過各種傳熱方式或方法,經合理調味與恰當的火候烹制出的菜餚,食用時具備符合就餐者生理要求的熱度,這樣的菜餚,就是熱菜。
2. 菜餚的屬性是什麼?
菜餚的屬性一般表現在三方面,即:「色、香、味」,也有稱其屬性為:「色、香、味、皿」的,更全面地說,菜餚的屬性應該是「質、色、香、味、形、皿」六方面。所謂「質」包括菜餚的營養價值,利於消化的熟、嫩、脆、爛的火候程度,合乎殺菌消毒的衛生要求等;所謂「色」包括主料與輔料色澤配合、料與汁色澤的配合、以及裝飾料色澤的配合;所謂「香」包括能嗅到的合乎標準的肉香、魚香、菜香、果香等香氣;所謂「味」是菜餚特有的能嘗到的咸、甜、酸等滋味;所謂「形」包括菜餚中的主料、輔料成熟的形狀,以及菜餚盛裝在容器中的形象;所謂「皿」包括器皿的形狀和大小與菜餚的質量相稱,器皿的質地和色彩與菜餚和質色相稱,整桌菜餚與多種器皿之間的形狀、大小、質地色彩配置相稱等。
3. 構成菜餚屬性的條件是什麼?
構成菜餚屬性的條件,是切配技術和烹調技術。其中,烹調技術是構成菜餚屬性的主要條件。道理很簡單,概括地說:一般菜餚的製作。都要經過原料整理、分檔選科、切製成形、配料、熟處理、加熱烹制、調味、盛裝等八個過程。前四個過程中是切配技術的范圍,對構成菜餚的屬性雖然也很重要,如原料整理細膩,分檔選科恰當,切制形狀適當和大小均勻,主料和輔料搭配合理等,但它僅是構成菜餚的各種屬性的先決條件。切配技術只能使菜餚原料發生「形:的變化,更重要的是使原料發生「質」的變化,最後構成菜餚的完美屬性。
4. 菜餚烹制一般可分為哪兩大類?
一是冷盤類,二是熱菜類。熱菜是菜餚中的主要部分,冷盤是「開路先鋒」,所以兩類都不可忽視。
5. 烹調的作用是什麼?
烹調作用一般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1)殺菌消毒。生的食物原料,尤其是蔬菜的葉壁,不論怎樣新鮮干凈,也都會常有一些細菌和各種寄生蟲,如不殺死,人食後易致病。菌蟲多怕高溫,一般在80度左右,就可以殺死,因此,烹調是殺菌消毒的有效措施。
(2)使生變熟。烹調可以使主、輔料和調料受熱後發生質的變化,即:由生變熟。各種食物原料大都要通過烹調才能成為可食的菜餚。
(3)促進營養成分分解,利於消化。凡是食物原料都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必須經過分解,才能利於人體吸收。烹調能促進食物原料中營養成分的分解,如:澱粉遇熱可發生糊化,有利於澱粉的分解;蛋白質遇熱,可變性凝固,變性後的蛋白質易於分解成氨基酸利於人體吸收;脂肪加熱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等。烹調不僅能減輕人體消化的負擔,而且能提高食物的消化率。
(4)調解色澤、增加美感。烹調可以使原料色澤更加美觀,如葉菜類加熱後會變得更加碧綠;魚片會更加潔白;蝦會呈鮮紅色彩等。如配上各種調、配料,色彩更艷。還有些原料,如魷魚、腰子等經花刀後,通過烹制可成為各種美麗的形狀,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5)調合滋味,促進食慾。生的食物原料都各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的味道是不適合人的口味要求的。尤其是魚、羊的腥膻味,更為人們所討厭。通過烹調,調味品在加熱中互相「擴散」、「滲透」、相互影響等作用,會使一些腥膻異味或許多單一味變為人們所喜歡的復合美味,從而促進食慾,如:「糖醋魚」、「蘑菇雞「等。
(6)調劑汁液,促使菜餚豐潤。食物原料在加熱中,在一部分水分溢出被蒸發,使主、輔料變為不飽和狀態。這樣,在烹制中加入鮮湯和調味品,就容易被吸入主、輔料內使菜餚口味更加鮮美。當然要科學的掌握菜餚在烹制過程中添加鮮湯和調味的最佳時間。
6. 什麼是炒?炒有幾種烹調方法?
將無骨質嫩脆的動植物原料,經過初步加工,根據菜餚火候的要求,切成片、丁、條、絲或剞花刀後,炒勺放旺火上,加底油燒熱,放入切配好的主料速顛翻或炒勺加適量白油燒至120度左右,推入上漿喂口的主料滑熟,瀝去余油,原勺放蔥、姜絲和輔料,用對好的白色青汁烹調出勺,二者的做法均稱為炒。
7. 炒菜的要求是什麼?
炒菜一般都是用急、旺火烹制,為了保持原料嫩和特有的水分,烹調時必須動作快,時間短,防止出湯,最大限度地保存營養成分。
8. 什麼是生炒?舉例說明菜餚特點。
主輔料均採用生料,經加工改刀後,投入加底油的熱炒勺里快速炒熟,出勺前調少許底芡,點明油裝盤,稱為生炒。如:肉片炒青椒,特點是咸口,色澤肉微紅,青椒碧綠,脆嫩適口,清香宜人。
9. 什麼是熟炒?舉例說明菜餚特點。
原料必須是熟的,操作方法同生炒。如回鍋肉,熟肉切薄片,炒勺加適量油燒五成熟,即150度,投入切好的主料,推散倒入漏勺,瀝去余油,原勺放豆瓣醬、蔥、蒜片和主料翻炒,加各種調味料烹制,出勺前用澱粉調少許芡,這種炒法也有烹汁出菜的。菜餚色澤微紅,明油,味咸辣微甜,濃香不膩。
10. 什麼是生熟炒?舉例說明菜餚特點。
生熟炒的原料有生有熟,烹製程序:炒勺加底油燒熱,先放生料炒至六成熟,再投放熟料和調味料快速炒制。如:炒生熟,色微紅,味咸香不膩。
11. 什麼是水炒?舉例說明菜餚特點。
水炒只用於炒蛋類原料。烹調中炒勺放適量清水燒開加調味料,找好咸鮮口,將打勻的雞蛋慢慢倒入勺內,邊倒主料邊用手勺推,使主料凝固熟透,出菜前放香菜段,點香油提味。如:水炒黃菜,特點:色澤金黃,滋味咸鮮,質嫩,清淡不膩。
12. 什麼是滑炒?舉例說明菜餚特點。
選用質嫩的動物性原料經過改刀切成絲、片、丁、條等形狀,用蛋清、澱粉上漿,用溫油滑散,倒入漏勺瀝去余油,原勺放蔥、姜和輔料,倒入滑熟的主料速用對好清汁烹炒裝盤。因初加熱採用溫油滑,故名滑炒。如滑炒雞絲,特點:菜餚色白,清汁,質嫩,滋味咸鮮。
烹飪是人類在烹調與飲食的實踐活動中創造和積累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含烹調技術、烹調生產活動、烹調生產出的各類食品、飲食消費活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眾多精神產品。
中國烹飪文化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東方魅力,主要表現為以味的享受為核心、以飲食養生為目的的和諧與統一。
烹飪藝術:
中國的烹飪藝術是在烹飪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並豐富起來的。具有實用目的與審美價值緊密相聯的特點。如陶制炊器的器形從實用需要設計出發,本意為放置平穩,受熱均勻,但卻給人以對稱、均衡美的感受。陶器、銅器、鐵器的不斷演進,不僅是對工藝、性能方面的改進,還包含著追求形式美的意圖。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烹飪越來越具有審美性質,直至發展成為實用與審美並重的各種花色造型菜點及豐盛華麗的筵席。中國烹飪藝術雖然受到烹飪原料、烹飪技術、食品實用功能等因素的制約,具有相對的局限性,但它與其他藝術種類相比較,卻有自己的藝術特點,即融繪畫、雕塑、裝飾、園林等藝術形式於一體。
中國烹飪藝術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多樣,這里主要通過餚饌本身的色、形、香、味、滋與筵席組合來窺其一斑。人們常把前者概稱為味覺藝術;將後者稱為筵席藝術。
味覺藝術與筵席藝術歸結為味的藝術。中國烹飪既講究生理味覺的美,也注重心理味覺(即味外之味)的美,從而使人們在烹調師調制的飲食之中得到物質與精神交融的滿足。這便是中國烹飪藝術精髓之所在。
色覺藝術在於烹飪調料
調料的作用不僅能給菜餚增加色覺上的美感,還能使口味更鮮美。食品安全專家提醒,就是最基本的醬油,在購買時要認准不能添加糖色、沒有沉澱雜質和霉花浮膜的,只有符合這些條件的,才是好醬油。
首先,在買醬油的時候,可以先從滋味、氣味和顏色上來識別醬油的優劣。凡是醇厚適口、氣味鮮的,就是好醬油;有怪味、臭味、嘗著有酸、苦、酶、澀等味道,則不是好醬油;在顏色上,呈現紅褐色、鮮艷又有光澤,不發黑,沒有沉澱雜質,沒有霉花浮膜的,就是好醬油;相反,渾濁發黑,有浮膜雜質沉澱的,則不是好醬油。
此外,有些醬油因為質量不好,加進去很多的糖色,這種醬油更差。因此,在買醬油的時候,建議可以先在有些超市提供的試用品里先聞聞有沒有焦糊味,最好不要買加糖色的醬油。
味覺藝術:
人對於食物的選擇早已擺脫了對先天本能的依賴,主要憑教養獲得的後天經驗,包括自然的、生理的、心理的、習俗的諸多因素,其核心則是對味的實用和審美的選擇。烹飪藝術所指的味覺藝術,是指審美對象廣義的味覺。廣義的味覺錯綜復雜。人們感受的饌餚的滋味、氣味,包括單純的咸、甜、酸、苦、辛和千變萬化的復合味,屬化學味覺;饌餚的軟硬度、粘性、彈性、凝結性及粉狀、粒狀、塊狀、片狀、泡沫狀等外觀形態及饌餚的含水量、油性、脂性等觸覺特性,屬物理味覺;由人的年齡、健康、情緒、職業,以及進餐環境、色彩、音響、光線和飲食習俗而形成的對饌餚的感覺,屬心理味覺。中國烹飪的烹與調,正是面對錯綜復雜的味感現象,運用調味物質材料,以烹飪原料和水為載體,表現味的個性,進行味的組合,並結合人們心理味覺的需要,巧妙地反映味外之味和鄉情鄉味,來滿足人們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展示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烹飪藝術核心的味覺藝術。烹飪技術是實現味覺藝術的手段。其主旨乃是「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
筵席藝術:
是中國烹飪藝術的又一表現形式。一份精心設計編制的筵席菜單,對菜點色、形、香、味、滋的組合,餐具飲器的配置,烹調技法的運用,菜餚、羹湯、點心的排列,饌餚總體風味特色的表現,都有周密的安排。它是時代、地區、飯店(或餐館)的烹調技術水平和烹飪藝術水平的綜合反映。審美主體——與筵者的食慾、情緒、心理,均受筵席菜單設計的烹飪藝術效果所左右。
筵席藝術遵循現實美(包括社會環境、社會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與藝術美的美學一般原理進行藝術創作。傳承至今的筵席藝術創作活動,主要注意下列兩點:①筵席格局以菜餚為中心,體現藝術形式上的多樣統一。筵席菜餚的多樣化,通過炸、熘、爆、炒、燒等多種技法,葷素原料多種選配,丁、絲、塊、條、片等多種形態,黃、紅、白、綠等多種色彩,酥、脆、嫩、軟等多種質地,咸、甜、鮮、香等多種味感表現其藝術性。②菜點組合排列,表現藝術節奏與旋律感。筵席菜點的這種味的起伏變化,有若音樂旋律中的節奏強弱、速度快慢、旋律高低,使審美主體與筵者越吃越有興趣,越吃越有味道。
烹飪科學中國烹飪中的科學內涵十分豐富,其中心內容,在於符合營養要求,達到養生效果的烹調與飲食的終極目的。
五味調和:
五味調和的美食觀 《黃帝內經》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味是飲食五味的泛稱,和是飲食之美的最佳境界。這種和,由調制而得,既能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又能滿足人的心理需要,使身心需要能在五味調和中得到統一。美食的調和,是對飲食性質、關系深刻認識的結果。味是調和的基礎。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飲食五味的調和,以合乎時序為美食的一項原則。中國烹飪科學依據調順四時的原則,調和與配菜都講究時令得當,應時而製作餚饌。追求餚饌適口,應以適口者為珍。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4. 藝術家如何玩轉食物創意的
他們會將食物做成我們想像畢謹攔不到的,例如說做出來一個小動晌譽物樣子,還有的將我們國家的文化應手胡用中到其中,當然要給他玩出那種比較藝術的感覺,很多人都想不到的,非常個性。
5. 做美食是否是一種藝術你怎麼看
做美食是一種藝術,因為食物來自於大自然,把它做成美食,既是對大自然的尊重也是一種行為藝術,就像米其林大師,把美食做的唯妙唯俏。
6. 中國文化概論 為什麼說中國的飲食是一門藝術
中國飲食文化是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7. 庖丁解牛,蘇軾烹魚,中國人是怎樣把屠宰變成藝術的
這是一種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可以創造藝術。
一、庖丁解牛的藝術。
俗話說的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乾的好,總會出名的。就屠宰界和美食界庖丁和蘇軾就是兩位大神。庖丁解牛這個故事是出自《莊子》,據說梁惠王有一位廚師昌拍叫做庖丁,這位廚師在剖解牛的時候,只要跟身體接觸的地方都會發出響聲,刀子進入牛的身體也會發出聲音。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場美妙的音樂會啊。
所以他想將那些難吃的食材做的更好吃些,起碼讓老百姓不要那麼苦。蘇軾在美食的造詣上是非常高的,比如東坡肉,缺迅慧東坡魚,東坡豆腐都是他搞出來的。這蘇軾烹魚就是其中一個典故,說是當時對魚的做法比較少,在蘇軾的研究下就有了蘇軾烹魚的故事。蘇軾本來就是有名的大才子,所以將烹魚搞成藝術都是正常操作。個人認為兩則故事都是說明了伏答一種精神,那就是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可以創造藝術的。
8. 有哪些著名的現當代藝術作品是用食物做成的呢
於是,在此之後一個世紀里,非傳統的藝術材料,特別是食物,被藝術家灌入到藝術原本的磨具中,從而在藝術家的精心烘焙製作下,呈現出和往常概念全不一樣的食物藝術作品。
如果說,只是用食物作為基礎,創作出一張張架上的圖畫、或一個個靜態的雕塑,那麼食物其本身的特色並沒有被完全發揮出來。因此,這樣的作品不過是換湯不換葯,沒有什麼特色,也算不得當代。所以,今天本君在這里介紹幾個活躍在世界各地的當代食物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是食物做成的,而且還可以吃,這才是將食物作為新材料的藝術創作的精髓所在。 自古以來,以食物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不足為奇,而本君最愛的是塞尚靜物畫。而選擇以食物為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則是非常新興的創作手段。那我們應該怎樣來理解藝術家選擇這種創作手法呢?首先就是藝術家對於傳統藝術表達的厭倦,以及將藝術與生活相結合的熱望。當杜尚將小便池搬上軍械庫藝博會的展台,便以其藝術家的」特權「大聲宣告了所謂高潔的藝術與人們庸俗的生活本就是在同一個維度。
9. #如何在家裡做出具有藝術感的食物
您可以先確定您喜歡的口味和喜歡的顏色,再次您可以在網路搜索喜歡菜式的做法,多試幾次,就可以做出您滿意的菜餚尺閉了,因豎困衫為您沒有具體的說余腔出喜歡的菜譜,所以只能這樣推薦給您,望採納。
10. 如何裝飾蛋糕
1、去蛋糕裝飾店。2、選一種蛋糕來裝飾。3、想一想你要上什麼霜。4、在上霜之前要先想好,因為除了上霜還有很多其他裝飾方法,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5、學習一些其他有幫助的技巧。6、注意用色,你要注意以下幾點:7、學會如何把普通的食物變成裝飾品。8、使用現成的裝飾品。9、用漂亮的盤子來盛蛋糕。通過裝飾,我們可以把普通的蛋糕變成一件藝術品。根據你個人的意願,蛋糕上的裝飾可以很復雜也可以很簡單。即使是很簡單的裝飾,也可以產生很棒的效果,所以你不必擔心自己技術不好——只要稍微了解一些蛋糕裝飾的技巧,然後發揮你的創意就好了。
1、去蛋糕裝飾店。在店裡隨便逛逛,買一些適合你的創意的東西。如果有些東西你不知道怎麼用,可以問問店員,再決定你要不要把它買回家。
2、選一種蛋糕來裝飾。因為裝飾蛋糕要花費一番工夫,所以一般來說那種從烤箱里取出來就要吃掉的蛋糕,比如澆著糖漿或者醬汁的那種,就不需要裝飾了。有些蛋糕有沒有裝飾都可以,比如水果蛋糕。比較適合裝飾的蛋糕包括:杯子蛋糕
聖誕蛋糕
婚禮蛋糕
兒童派對蛋糕
生日蛋糕
娃娃蛋糕
送別蛋糕
新奇的"極客"蛋糕,一般以電腦或者科幻小說為主題,這種裝飾需要手特別巧!
禮物蛋糕
在募捐、義賣等等儀式上的蛋糕
需要被拍照的蛋糕——比如要發到博客、網路主頁相冊或者教學文章里的蛋糕照片
參加比賽的蛋糕
3、想一想你要上什麼霜。你需要學會給蛋糕上霜的方法,有些方法比較困難,常見的幾種上霜方法包括:奶油乳酪或者維也納奶油——這兩種很好用,因為它們可以遮蓋蛋糕表面的各種瑕疵。這種霜看起來很像打發的鮮奶油,可以抹平也可以把它堆起來。奶油乳酪很容易調色或者調味,常見的風味有巧克力、香草、檸檬、咖啡、草莓。
蓬鬆的霜蛋糕——這種糖霜要被放進電子攪拌器里打發,而且一定要在使用的當日打發,看起來很像棉花糖。如果放久了,它就會變脆,不那麼蓬鬆了。
翻糖蛋糕——這種最好去店裡買。
蛋白糖霜——和翻糖差不多,一般都是去買現成的。
藝術蛋糕——這種裝飾非常適合圖案復雜的蛋糕,一般從店裡買來時是粉末狀的,可以用來繪制圖案;也可以把粉末調成膏狀用來塗抹。這種糖霜幹得很快,一旦幹掉了,就很容易裂開;不過在潮濕的環境下很容易保存。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做得很快,避免它幹掉。如果你想用它來做個藝術造型,應該把它和翻糖膏1:1混合。
花瓣粘貼——這種裝飾非常得精緻,不過你在把它粘上去的時候最好先潤濕一下手指。
糖膠——這種"膠"可以用來固定每一層糖霜。
造型膏——把翻糖和黃蓍膠混合起來,就能做出可食用的造型膏了。
有印刷圖案的糖霜——這種特別適合兒童聚會上用的蛋糕,可以印上電影、卡通片、電視節目里的角色圖案,會有說明書教你怎麼做。
糖粉——這種很簡單但是效果很好,尤其適合本身口感就已經很豐富的蛋糕,比如無麵粉蛋糕或者甜點蛋糕。
4、在上霜之前要先想好,因為除了上霜還有很多其他裝飾方法,你可以試試下面這些。水果——新鮮的水果切片、水果乾、用模具製成花朵或者動物形狀的水果、罐頭蜜餞、水果太妃,等等。
花朵——可食用的花朵裝飾會讓蛋糕看起來雅緻。
奶油——厚厚的一層奶油可以用來造型,也可以直接抹在蛋糕上。
糖果——各種糖果都不錯。
巧克力碎——可以隨意地撒上去,也可以做出特別的形狀。
堅果——一般是對半切開或者切碎成小塊的堅果。
奶油粉——可以在每一層加上一點奶油。
太妃糖——學做太妃糖可以有點難,但是效果特別好。
椰蓉——可以用使用色素調色,也可以烤一下。
果醬或者蜜餞。
5、學習一些其他有幫助的技巧。在翻糖表面繪畫——你可以用食用色素和毛筆在翻糖、蛋白糖霜、花瓣粘貼上畫出圖案,毛筆不要太濕,不然色素會弄得到處都是。
點彩——用中號的毛筆在糖霜層上點一些顏色。
裱花——裱花是一種特別實用的方法,可以做出花朵、桃心、文字、邊框或者其他圖形。裱花袋可以去店裡買,也可以自己用紙或者塑料做一個。
塑性——放棄傳統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來做一個特殊形狀的蛋糕吧。用鋒利的鋸齒狀小刀把蛋糕切成你想要的形狀,如果你不小心切多了,可以用奶油粘回去。
要記得裝飾蛋糕的邊緣,可以用裱花袋在邊緣畫一些圖案。如果不裝飾邊緣的話,蛋糕看起來像是沒做完的。
6、注意用色,你要注意以下幾點:你要把蛋糕送給誰?TA有沒有特別喜歡的顏色?
這個蛋糕上的圖案是不是某個卡通片里的角色?你可以上網找一些圖片來幫助你上色。
這個蛋糕是不是用於某個特殊場合的?比如畢業典禮?如果是這樣,可以用這個畢業生未來學校的標志色。
7、學會如何把普通的食物變成裝飾品。這里就不詳細說怎麼做糖果、水果乾、蔬菜或者其他裝飾物了,但是要記住發揮你的創意。例如,如果你想做一隻老鼠,可以用兩顆圓形小糖果做耳朵,一長條甘草糖做尾巴;或者用圓形糖果做輪船的舷窗,用碎棉花糖做花瓣,用小糖果做鍵盤上的按鍵,用一團白色糖霜做高爾夫球等等。並且很多種糖果都可以用來做眼睛、胡須、耳朵、鼻子和尾巴之類的。你可以上網搜搜關於蛋糕裝飾的圖片或者博文,也許能激發你的靈感。
8、使用現成的裝飾品。一般情況下沒必要用一些不可食用的東西來做過於復雜的裝飾,但是有時候塑料或者紙制的裝飾品會產生特別好的效果。比如下面幾種情況:婚禮蛋糕上一般會放上一對新郎新娘的玩偶,或者鈴鐺、鴿子、拱門。
農場、主題公園或者動物園里的動物主題蛋糕。用翻糖做出動物造型實在太麻煩了,如果用塑料的就會很省事,但是要在確保衛生的前提下使用。
9、用漂亮的盤子來盛蛋糕。盤子的外觀要和蛋糕的整體設計搭配。盤子的圖案不要和蛋糕的創意相沖突,不過如果蛋糕本身比較簡朴,那麼精美的盤子也可以增色不少。
普通的白色盤子很百搭,也顯得雅緻。
用色大膽的盤子也不錯,但是不要和蛋糕撞色。
玻璃盤子也很好看。
蛋糕架也很適合於裝飾蛋糕,它可以讓蛋糕更醒目,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如果你不想用盤子或者蛋糕架,可以考慮用一個板子。蛋糕板很好拿,可以方便你把蛋糕從廚房端到餐廳,或者端上車。你可以在家用卡紙或者薄木板做一個,也可以去店裡買一個。
小提示如果你很喜歡裝飾蛋糕,可以上網買一些相關的書來看看。
你也可以把蛋糕像禮物一樣包裝起來,比如用糖果袋、紙盒、玻璃紙、籃子、布、玻璃容器或者木頭盒子包裝。不管你用哪種,一定要確保這種材料是無毒的。
食用色素有粉末狀、液態或者膏狀的。粉末狀和膏狀的比液態的顏色更鮮艷,把粉末用一點熱水溶解,或者用液態和膏狀的色素在糖霜表面塗色。塗色是要小心,如果不夠用的話就多塗一些。
幾種配色方法:橙色=黃色+紅色
紫色或紫羅蘭色=藍色+紅色
水綠色或青色=綠色+藍色
淺綠色或者檸檬黃色=綠色+黃色
如果你不太確定如何調色,最好先試一試。
可以去上烘焙課學習一下。
你可以用密封袋或者保鮮袋做一個裱花袋。
警告如果你不想用含有蛋白的糖霜,可以選擇巴士滅菌蛋白或者非蛋白的替代物。
食用色素可能會弄臟衣服。要記得穿上圍裙,戴上防水手套,因為食用色素比較難洗掉。
不要在給3歲以下兒童的蛋糕上放硬糖塊或者小玩具,可能會有導致窒息的危險,即使你很小心也不行——因為派對上太嘈雜了。
你需要准備裝飾品
食物
糖霜
盤子或者蛋糕板
設計靈感